Workflow
AIGC
icon
搜索文档
芯原股份(688521):Q2营收环比+50%,在手订单保持高位,拟收购芯来智融补齐RISC-V处理器IP
长城证券· 2025-09-03 16:2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5.84亿元,环比增长49.90% [2][9]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00亿元,环比亏损收窄 [2][9] - 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46.17%,环比提升7.11个百分点 [2][9] - 2025年上半年营收9.74亿元,同比增长4.49% [2][1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20亿元 [2][11]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9.07亿元、36.34亿元、48.06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5.2%、25.0%、32.3%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亿元、0.57亿元、2.00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83.1%、156.0%、251.0% [1] - 预计2025-2027年ROE分别为-5.0%、2.7%、8.8% [1] 业务亮点 - 2025年第二季度IP授权业务收入2.11亿元,环比增长76%,其中IP授权使用费收入1.87亿元,环比增长100% [2] - 2025年第二季度芯片定制业务收入3.71亿元,环比增长38%,其中量产业务营收2.61亿元,环比增长79% [2] - 2025年第二季度末在手订单30.25亿元,环比增长23%,连续七个季度保持高位,预计一年内转化比例约81% [2] - 2025年第二季度新签订单11.82亿元,环比提升近150% [2] - 2025年上半年消费电子领域营收2.85亿元,同比增长70% [3] - 2025年上半年数据处理领域营收1.87亿元,同比增长4% [3] - 超低能耗NPU可为移动端大语言模型推理提供超40TOPS算力,已在知名企业手机和平板电脑中量产出货 [3] - AI-ISP芯片定制方案已在知名企业智能手机中量产出货 [3] - 面向汽车和边缘AI服务器应用推出可扩展的高性能GPGPU-AI计算IP,正与多家领先AI计算客户深度合作 [3] 战略发展 - 拟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芯来智融100%股权,芯来智融主营业务为RISC-V处理器IP(CPU/SoC/MCU),应用领域涵盖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及AI等高性能计算 [4] - 该收购将增强公司在RISC-V处理器IP领域的布局 [4]
用AI搞创作,他们抢回效率、乐趣和自我|深度报道
搜狐财经· 2025-09-03 15:20
AI创作在时尚设计行业的应用 - 服装设计师使用AI将设计稿转化为视频 使客户能够直观看到成衣效果 沟通效率大幅提升[4] - AI生成真人模特走秀视频可实现90%的面料和款式还原度 显著降低传统设计阶段的高沟通成本[5][6] - 通过可灵AI工具生成国风时尚美学内容 对东方韵味理解优于国外工具 在快手平台积累超3万粉丝[5] AI创作工具的技术特性与优势 - 可灵AI视频大模型能生成姿态自然 流动性准确的走秀视频 彻底改变传统PPT式生硬呈现方式[5] - 工具具备强大语义理解能力 支持从图片到视频的连贯创作 输出内容清晰度满足专业要求[19] - 支持超现实场景构建 特别适合玄幻题材内容制作 解决传统影视高成本制作难题[20] AI创作者背景与转型案例 - 机械设计专业从业者利用三维建模基础快速掌握AI工具 转型后进入科研AI公司从事科普视频创作[23][26] - 摄影师将AI应用于后期修图 创作出具有新中式奇幻风格的内容 作品获得国际媒体关注[16][17] - 交通系统工作者通过AI创作克服抑郁症 作品获得华强方特比赛一等奖及1万元奖金[10][12] AI创作带来的效率与商业变革 - 设计流程耗时从1.5个月压缩至20余天 效率提升近100% 实现从设计到产品落地的全流程覆盖[6] - 快手平台AI内容播放量增长321% 全球AI视频创作者规模突破1亿 成为流量和商业变现新引擎[32] - 创作者通过接商单 组建工作室实现商业化 团队协作效率远超个人单打独斗模式[32] 行业生态与社群发展 - 成立AI时尚联盟汇聚240余名企业 院校和创作者 探索服装行业全链条应用场景[32][33] - 可灵AI建立创作者社群提供技术支持 问题实时解决 形成线上创作交流共同体[31] - 短剧创作大赛等赛事涌现非专业获奖者 证明AI工具降低创作门槛 激发全民创作热情[6][30]
万兴科技(300624.SZ)董事长吴太兵:坚持“双模驱动”战略 持续推动“创意平权”
智通财经网· 2025-09-03 10:08
公司战略与方向 - 公司聚焦三大战略方向:坚持双模驱动战略布局多模态和智能体等下一代技术 加快万兴天幕大模型迭代并以AI Agent拓宽用户边界 坚持多端矩阵化产品战略全线推进产品移动化和AI化 推进AI应用生态共建与全球AI应用产业开放合作[1] - 公司坚定推进移动化战略 基于移动场景深度洞察用户需求重构产品与运营策略 通过社媒爆点传播和社区化运营实现增长 移动端产品开发获得桌面端积累的管理人才和市场洞察经验助力[2] - 公司加速AI化进程 推出万兴天幕创作广场和万兴超媒Agent等新品 同步探索商业化路径并在非遗创新传播等场景实现社会影响力与商业化验证[2] - 公司坚持双模驱动战略持续聚焦音视频多媒体领域 面向重度内容创作者及影视文旅等行业客户 以最优产品体验与最优性价比赋能用户[5] - 公司推行平台+创业者模式广泛引入AI工具 通过鼓励全员拥抱AI和高薪引进顶尖人才提升组织效能激发创新活力[5] 财务与运营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6亿元同比增长7.77% 收入增长逐季加速经营韧性逐渐显现[5] - 移动端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超100% 占软件收入比例超20% 推动总体收入增速提升和用户群扩大[5] - AI原生应用收入同比增长超200% AI服务器调用量累计超5亿次同比增长超2倍[5] 产品与技术发展 - AI大模型作为新生产力工具推动创意软件产业全面升级 由功能被动调用转向主动协作[1] - Agent推动内容创作从素材+编辑的手工作坊模式进入意图+生成的自动化时代[1] - 未来单一模型难以满足用户所有需求 模型产品化和产品模型化是重要趋势 AI生成逐步走向多模态融合和实时生成 沉浸式创作实时交互和低门槛创作成为新方向[5] - 公司已上线万兴天幕创作广场[4] - 公司旗下拥有万兴喵影 万兴播爆 万兴脑图 万兴图示 Wondershare SelfyzAI等明星产品 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6] 行业前景与定位 - 未来十年是AI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黄金窗口[1] - 公司被视为中国版Adobe 是中国数字创意软件领域产品覆盖面广 营收体量大 全球化程度高的A股上市公司[6]
恺英网络(002517):业绩增长稳健 新品周期及AI应用值得期待
新浪财经· 2025-09-03 08:39
业绩表现 - 公司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78亿元,同比增长0.89% [1] - 公司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50亿元,同比增长17.41%,对应全面摊薄EPS 0.44元 [1] - 公司25年上半年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39亿元,同比增长17.18% [1] - 公司25年Q2单季度营业收入12.25亿元,同比下降1.8% [1] - 公司25年Q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4.32亿元,同比增长12.8%,对应摊薄EPS 0.20元 [1] 产品与业务 - 公司产品矩阵主要由复古情怀品类和创新精品构成,包括《原始传奇》《天使之战》《龙之谷世界》《三国:天下归心》《斗罗大陆:诛邪传说》《盗墓笔记:启程》等 [1] - 公司海外业务表现突出,《仙剑奇侠传:新的开始》在澳门iOS免费榜第一、台湾Google Play免费榜第一、香港Google Play免费榜第二、香港iOS免费榜第七 [1] - 公司上半年海外营业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59.6%,显著高于整体收入增速 [1] 技术与创新布局 - 公司自研"织梦"大模型,发布AI全流程开发平台"AI工业化管线"《SOON》,实现从美术资产生成到代码部署全流程自动化操作 [2] - 公司打造"传奇盒子"游戏社区平台,汇聚游戏、直播、电竞、小说、短剧等内容,丰富生态并构筑新增长点 [2] - 公司旗下数字资产平台拾元立方整合区块链、Web3.0与AI技术,构建数字艺术品营销生态,通过"数字资产+实体经济"模式激活文旅消费 [2]
阿里通义实验室推出智能体开发框架AgentScope 1.0;即梦AI全面开放API服务丨AIGC日报
创业邦· 2025-09-03 08:08
阿里通义实验室AgentScope 1.0发布 - 推出以开发者为核心、专注于多智能体开发的开源框架AgentScope 1.0 [2] - 提供覆盖开发、部署、监控全生命周期的生产级解决方案 [2] - 目标为解决智能体构建、运行和管理难题,使开发更简单、运行更安全、监控更透明 [2] 即梦AI开放API服务 - 全面开放包括文生图3.0、文生图3.1、图生图3.0、视频生成3.0pro、数字人OmniHuman、动作模仿DreamActor M1等多款同源前沿模型的API服务 [2] - 为企业级用户提供图像及视频生成和编辑服务 [2] - 开发者无需额外申请,通过自助下单即可快速完成接入 [2] 腾讯优图实验室开源Youtu-Agent框架 - 正式开源面向实际应用的智能体框架Youtu-Agent [2] - 覆盖文件管理、数据分析、学术研究和信息综述等多个应用场景 [2] 睿兽分析平台数据资源 - 平台覆盖17万+投资价值企业、9万+投资机构及上市公司、50万+高新技术企业 [6] - 包含10万+基金数据、2万+LP数据、1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00+独角兽企业 [6] - 提供全生命周期投融资及收并购事件、热门产业创新机会、各维度权威榜单及十千标签数据 [6]
2025上半年:爱优腾芒,谁赚到钱了?
36氪· 2025-09-03 07:27
行业背景与挑战 - 长视频平台面临会员业务增长触顶和广告业务增长乏力 迫使平台缩减项目体量并转向AI提效[1] - 短视频崛起冲击长视频用户基本盘 腾讯视频 爱奇艺 优酷MAU分别从2018年8月的5.3亿 5.65亿 4.7亿降至2025年6月的3.63亿 3.56亿 2.01亿[3] - 行业向"技术+生态+全球化"系统性竞争转型 短剧爆发 AI渗透和全球化成为关键驱动力[5] 爱奇艺业绩与战略 - 第一 二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双降 会员服务 在线广告 内容分发三大业务均下滑 但其他收入逆势增长[7] - 国际版业务表现突出 会员收入和会员规模连续8个季度环比增长 并连续14个季度保持Non-GAAP运营盈利[7] - 内容策略聚焦头部精品 古偶剧《临江仙》《朝雪录》 悬疑剧《漂白》 年代剧《生万物》表现突出 中剧策略使内容向短集数发展[10] - 微短剧储备达1.5万部 IP一鱼多吃策略深化 《成何体统》热度峰值破5500创纪录 带动同名动漫复看量增长3倍[13] - 海外业务会员收入同比增长35% IP衍生业务自营影视卡牌GMV破亿 线下全感剧场覆盖30城50+门店[13] 优酷战略布局 - 虎鲸文娱集团坚定"内容+科技"双轮驱动战略 聚焦精品化 系列化 跨界融合三大方向[16][19] - 《藏海传》表现亮眼 登顶6月云合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榜首 月度市占率6.4% 招商品牌数量为2022年以来全网第一 15秒贴片广告均价突破900万元[16] - 人才战略加码 编剧刘吾驷 耐飞科技CEO栗坤 导演李蔚然成立工作室 刑侦剧《悬案》已过审 《真火神探刘横顺》备播中[19] - 储备头部作品包括《谍报上不封顶》《谷雨》《长安二十四计》《唐宫奇案之青雾凤鸣》[21] 腾讯视频业务重点 - 付费会员数达1.114亿 为唯一披露该数据的平台[22] - 剧集《大奉打更人》《雁回时》《折腰》站内热度值破3万 《大奉打更人》正片有效播放19.3亿[22][23] - 推行头部精品策略 S+级剧有效UV比B级剧高出近20个百分点 减少中腰部及低效项目[25] - 短剧业务升级 "十分短剧"品牌建立 将长剧预算10-20%转移至横屏短剧 累计上线24部自制竖屏短剧 储备超2万部[28] 芒果超媒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9.64亿元同比下滑14.31% 净利润7.63亿元同比下滑28.31%[29] - 三大业务均下滑 互联网视频业务营收48.82亿元同比降1.5% 内容电商营收4.46亿元同比降67.09%[29][31] - 现金流改善显著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提升354.88%至46.01亿元[32] - 短剧爆发式增长 上线微短剧1179部较去年同期增长近7倍 通过经典剧场和热点剧场开发IP衍生内容[36] 内容表现对比 - 剧集有效播放排名前三位为《大奉打更人》19.3亿 《藏海传》18.2亿 《国色芳华》15.1亿[23] - 综艺有效播放排名前三位为《哈哈哈哈第5季》7.7亿 《乘风2025》4.6亿 《大侦探·拾光季》4.3亿[35] - 芒果TV综艺表现突出 《大侦探·拾光季》登顶2 3月市占率榜首 《乘风2025》登顶4月榜首[34] 新兴增长曲线 - 短剧成为重要方向 爱奇艺微剧日均播放时长/UV环比双位数增长 芒果TV经典IP改编和综艺衍生短剧同步推进[13][36] - AI技术应用深化 芒果超媒实现虚拟数字人多场景运用 AIGC助力内容分发与本地化适配[36] - 内容出海成效显著 爱奇艺国际版会员收入连续增长 芒果TV国际APP上线热门短剧[7][36] - IP衍生业务拓展 爱奇艺影视卡牌GMV破亿 优酷通过季播模式最大化IP价值[13][19]
DeepSeek等大模型集体“打标”,从此告别AI造假?
虎嗅APP· 2025-09-02 22:00
AI内容标识政策实施 - 中国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于9月1日正式实施 要求所有AI生成内容需明确标识[8] - 标识范围涵盖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及虚拟场景 要求AIGC技术服务者、平台和用户共同遵守[9] - 技术服务者需添加隐性标识 平台需提供显性标识(如"作品含AI内容") 用户不得删除或篡改标识[10][11] 行业合规动态 - DeepSeek于9月1日公告对AI生成内容添加标识 腾讯元宝、字节豆包、阿里通义、Kimi、智谱清言等厂商均在8月底更新用户协议 履行AI标识义务[4][6][7] - B站、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平台同步上线功能 支持用户主动声明AI内容并配合平台识别打标[11] AI内容风险案例 - 马来西亚老夫妻因AI生成的虚假景区缆车视频驱车4.5小时前往 发现受骗[18] -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2024年3月辟谣 至少十几条假借其形象推广护肤品的AI视频在传播[20] - 2024年5月"袋鼠登机"AI视频获百万点赞 因缺乏明显破绽导致大量用户受骗[34][36][37] 全球监管对比 -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按风险分级管理 强制标识要求预计2026年生效[45] - 美国无全国性法规 仅部分州(如加州)有强制标签要求 科技公司多采用自愿标识[46] - 韩国和西班牙2024年初推出AI标识相关法规 中国新规力度全球罕见 无灰色地带[45] 平台治理挑战 - YouTube平台AI短视频泛滥 周排名前列多为AI内容 儿童频道为重灾区[48][50] - AI视频通过重复上传赚取流量激励 有案例称5天获利5000美元[50][51] - YouTube被曝擅自对真人短视频进行AI增强 导致视频呈现"塑料感" 引发创作者争议[54][56][57] 行业影响数据 - 人类影响者收入为AI影响者的46倍 主因AI内容在真实性及信任度存在差距[63] - 创作者经济规模2025年达250亿美元 较2022年164亿美元增长52% 虚拟创作市场预计2030年达378亿美元[64]
新规落地!AIGC标准重构,南都三招“亮明身份”
南方都市报· 2025-09-02 17:36
新规实施与合规响应 - 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于9月1日正式施行 要求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必须添加显式和隐式标识[1] - 多家互联网平台包括抖音、快手、微博、百度等已初步打通隐式标识的跨平台识别通道 南方都市报后续将与各平台对齐隐式标识数据源以实现全链条规范化管理[3] - 配套强制性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同步施行 针对技术实现方式给出细致指引 例如视频显式标识要求文字提示高度不低于画面最短边的5%且持续时间不少于2秒[5] 公司技术落地与内部管理 - 南方都市报自研AI创作工具"N+智绘平台"已覆盖平面设计、视频后期、音频处理、虚拟场景、数字人及文案生成等多个内容制作环节 并提前布局落实新规要求[1] - 公司自今年上半年起主动为AI生成内容添加显式和隐式标识 包括数字水印和元数据形式 写入模型名称、版本号、生成时间、平台编码及内容编号等可溯源信息[3][5] - 通过超50场内部培训进行AI创作场景演练 提升员工使用意识 并计划建立可审计责任链 从生成、审核到分发每一步留痕加密且保存不少于6个月[5] 内容鉴查与技术升级 - 公司于今年7月推出"用AI打假AI"的《AI鉴查局》栏目 上线AI分析模型 收集AI视频造假方式数据库 从文字特点、数据比对、画面分析等多角度识别AI生成内容[6] - 后续将在数据库筛查基础上上线"数字水印和元数据"倒查功能 升级图片和视频鉴别准确率 对平台内容进行自检测以识别遗漏标识的AI内容[8] - 在算法识别基础上引入专家评估机制 构建人机协同的闭环监管体系 增强AI技术应用的合规性与可信度[8]
AI生成内容强制“打标”,内容安全治理迈出关键一步
新华社· 2025-09-02 17:36
新华网北京9月2日电(曹玥)2025年9月1日零时,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 视总局联合制定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正式生效,"标识办 法"提出强制添加显式和隐式标识等规范要求,即用AI生成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片、每一条音频、 视频,都必须强制亮明"数字身份证"。 新华网整理发现,在9月1日前,包括腾讯、抖音、快手、B站在内的多个平台分别针对上述《标识办 法》出台了细化规则,其中抖音平台发布公告进一步规范平台上的AI内容创作与传播,并上线了两项 功能,一是,内容标识功能,协助创作者为AI内容添加提示标识;二是,AI内容元数据标识读写功 能,可识别并写入AI内容的元数据信息,为内容溯源提供技术支撑。 AI生成内容生态链进入规范化管理阶段 人工智能技术正重塑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 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 增长率。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正在飞速发展,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法律准则在不断完善当中,《标识办法》承接 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 ...
DeepSeek等大模型集体“打标”,从此告别AI造假?
虎嗅· 2025-09-02 17:12
AI内容标识政策实施 - 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于9月1日正式实施 要求所有AI生成内容必须标识[7] - 政策覆盖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及虚拟场景等所有AIGC形式 要求技术服务者、平台和用户共同遵守[8] - 技术服务者需添加隐性标识 平台需添加显性标识 用户不得删除或篡改标识[9][10][11] 行业合规行动 - DeepSeek于9月1日率先实施AI内容标识 在生成内容中添加明显标识[2] - 腾讯元宝、字节豆包、阿里通义、Kimi、智谱清言等主流厂商均在8月底更新用户协议 履行AI标识义务[4] - B站、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平台同步上线AI声明功能 支持用户主动标识和平台自动识别[12] AI内容风险案例 - 马来西亚老夫妻因AI虚假视频驱车4.5小时前往不存在景点 造成实际经济损失[23] -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遭遇至少十几条AI假视频侵权 涉及商业代言造假[26][27] - YouTube平台AI短视频泛滥 周排名前列多为低质AI内容 儿童频道成为重灾区[59][61] 全球监管对比 - 中国实施强制性标识政策 要求三方共同执行 无灰色地带[53] -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采用分级管理 强制标识要求预计2026年生效[54] - 美国缺乏全国性法规 仅部分州有强制要求 科技公司多采用自愿标识[56] 行业影响数据 - 人类创作者收入是AI创作者的46倍 但差距正在快速缩小[78][79] - 创作者经济规模预计2025年达250亿美元 较2022年增长52%[80] - 虚拟创作市场到2030年预计达378亿美元 复合增长率显著[80] 技术挑战与争议 - YouTube被曝光擅自对真人视频进行AI增强 导致内容失真引发创作者抗议[67][69][70] - 平台存在重复上传相同AI视频赚取流量激励的行为 已影响人类创作者生存空间[61][64] - 即使有标识政策 AI内容在情感欺骗和商业欺诈方面仍存在实施难点[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