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豆包

搜索文档
GPT-5登场!国产大模型“扎堆上新”,DeepSeek得加速了
华夏时报· 2025-08-08 13:04
GPT-5发布 - OpenAI正式推出GPT-5,CEO山姆·奥特曼称其为迈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重要一步 [2] - GPT-5在编程能力、创意写作和健康咨询三个关键领域实现显著提升,能够创建网站、应用程序和游戏,处理复杂写作任务,解析医疗结果 [3] - GPT-5共有四款模型:GPT-5、GPT-5 mini、GPT-5 nano和GPT-5 chat,面向普通消费者免费开放但有额度限制,Plus会员每月20美元,Pro会员每月200美元 [5] - 开发者端提供三款模型的API服务,价格比GPT-4更低,输入输出价格分别为每百万token 1.25美元/10美元、0.25美元/2美元、0.05美元/0.4美元 [6] 行业竞争格局 - GPT-5上线后迅速屠榜大模型竞技场LMArena,在所有细分类目中位列第一 [3] - ChatGPT今年7月访问量增速6.14%,月活用户近7亿,月访问量59.1亿,预计9月超过Instagram成为全球第四大网站 [7] - 国内大模型厂商竞争激烈,月之暗面发布Kimi K2,阶跃星辰推出Step-3,阿里发布通义千问3,智谱带来GLM-4.5 [9] DeepSeek现状与挑战 - DeepSeek访问量连续4个月下降,平均每月降低9.63%,6月访问量3.8亿,7月月活用户下降11.87%至8293万 [8] - 字节豆包和腾讯元宝月活用户分别达到1.32亿和4473万,持续增长 [8] - DeepSeek R2模型迟迟未推出,业内期待但面临压力,部分观点认为其已落后OpenAI两步(GPT-4.5和GPT-5) [10] - 创始人梁文锋被指在憋大招,行业认为大模型竞争呈螺旋式上升状态,没有绝对领先者 [9][10]
从多模态融合到行业深扎,国内 AI 大模型三大发展方向解析
搜狐财经· 2025-07-07 11:36
技术深化方向 - 多模态融合成为大模型发展重点 科大讯飞的星火认知大模型通过综合判断语音、手势、行为、情绪等提供更自然交互 并首发汽车端侧星火大模型赋能汽车产业 字节跳动的豆包强化多模态能力 其视频生成模型Seedance 1.0 pro在国际评测中表现优异 未来大模型将更精准融合文本、图像、语音等多模态信息 [2] - 推理能力持续提升 字节跳动的豆包1.6-thinking在复杂推理、竞赛级数学等测试中跻身全球前列 多轮对话能力达企业级应用标准 百度文心一言通过引入外部知识源提升知识水平和回答准确性 [2] 应用拓展方向 - 行业深度赋能趋势明显 科大讯飞计划将星火大模型从通用走向行业 覆盖汽车、教育、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 百度、阿里等公司也在金融、工业、政府、科研、电商领域探索定制化应用 [3] - 智能应用创新加速 字节跳动提出"互联网从APP时代进入Agents时代" 火山引擎方舟平台构建了服务Agent开发完整体系 催生他她它、推氪AI等创新产品 未来大模型将与新兴技术结合创造智能助手、创作工具等应用 [3] 生态建设方向 - 开源共享成为重要趋势 2025年以来字节豆包、百度文心、阿里通义千问等推出开源模型 商汤科技发布LazyLLM开源框架 MiniMax开源新一代MiniMax-01系列模型 通过开源吸引开发者提升模型性能 [4] - 产业生态构建持续推进 国内出台政策支持AI产业发展 上海模速空间覆盖算力层、数据层、基础大模型层和应用层全产业链 未来研发机构将加强与上下游合作构建完整产业生态 [4]
看好AI产业链及应用落地 - 2025年计算机中期策略
2025-06-26 23:5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AI 产业、计算机行业、智能驾驶行业、安防行业 - **公司**:谷歌、微软、亚马逊、阿里、腾讯、百度、字节跳动、华为、海南华铁、协商数据、宏景科技、中国移动宁夏分公司、鸿信、亚康、海湾、中科曙光、寒武纪、沐曦、摩尔、OpenAI、Google、DCC、DMS、科大讯飞、每日互动、山大地纬、海天瑞声、禾赛、速腾聚创、东工技术、盛世科技、汉数科技、青鸟消防、萤石网络、海康、大华、同花顺、自然美、财富趋势、恒生电子、阳光资管、九牧头、HubSpot、迈福斯、竞业达、易度、易脉通、为您创业、嘉和美康、福斯、京西国际、信利国际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2025 年下半年看好 AI 产业和应用落地** - **核心观点**:在外部竞争和政策支持下,AI 产业链成为计算机领域核心交集,2025 年下半年重点看好其产业和应用落地 [1][2] - **论据**:计算机板块下游需求集中于政府端和大型企业客户,估值波动对市值影响大,需成长和业绩兑现,AI 产业符合发展方向 [2] - **算力环节业绩兑现确定性强** - **核心观点**:国内外头部云服务提供商资本开支持续高景气,上游基础设施环节业绩兑现确定性强 [1][4] - **论据**:海外头部 CSP 如谷歌、微软、亚马逊 2025 年总投入超 2400 亿美元,同比增 30%以上,用于 AI 算力扩容;国内头部 CSP 如阿里、腾讯、百度自 2023 年进入资本开支扩张周期,字节跳动 2025 年预计投入 1600 亿元,900 亿元用于 AI 算力采购 [1][5][6] - **国内算力租赁市场活跃** - **核心观点**:国内算力租赁市场活跃,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大型算力租赁订单 [1] - **论据**:海南华铁累计签约 66.7 亿元,累计交付 41.59 亿元;宏景科技签订总金额含税 23 亿元合同及含税上限 31 亿元算力服务合同 [1][7] - **芯片环节表现突出** - **核心观点**:上游环节中芯片环节在收入体量和增速上表现最强,印证上游算力业绩兑现的率先性和确定性 [1][9] - **论据**:在国产替代背景下,芯片环节财务报表表现优于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领域 [9] - **国内厂商加速追赶海外大模型能力** - **核心观点**:国内厂商加速追赶,缩小与海外头部厂商大模型能力差距,Agent 落地效果持续改善 [10] - **论据**:海外新一代大模型推出时间延后,更新速度放缓,领先优势收敛;国内厂商如阿里、字节等持续追赶,推动开源,结合 G 端和 B 端应用生态形成商业闭环,相关产品在 AI 应用流量榜上靠前 [10] - **数据要素化促进模型发展** - **核心观点**:中国率先推动数据要素化,为模型发展提供优质数据 [1][4] - **论据**:每日互动和山大地纬等公司已确认数据要素相关收入,海天瑞声等企业保持高双位数增长 [3][15] - **AI 应用持续落地** - **核心观点**:AI 端侧硬件和软件均持续落地,应用场景广泛 [4] - **论据**:智能驾驶产品性能升级,激光雷达拓展新场景;机器人在多个行业场景应用;安防头部企业探索 AI 硬件产品落地;AI 在 C 端软件应用于办公辅助、情感陪伴等场景,在 B 端软件应用于企业服务、营销等环节 [16][17][19][20][2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大模型项目招投标情况**:2025 年 1 - 5 月,面向 G 端和大型 B 端客户的大模型相关项目招标数量增长近 7 倍,金额增长超过 3 倍,大型央国企倾向基于纯国产模型和国产算力搭建 [3][12] - **AI 产业商业转化时间**:预计产品打磨、客户试用反馈后,下半年 AI 产业更多商机将转化为订单,实现交付和收入确认 [23] - **重点推荐关注公司**:计算机行业中期策略报告重点推荐关注萤石网络、科大讯飞、福斯、京西国际和信利国际 [24] - **AI 产业潜在风险**:AI 产业发展面临行业竞争对利润率的影响、技术研发和落地进度的波动,以及下游需求和 KUKBO 支出波动对业绩兑现的影响 [25]
Kimi还能找到月之亮面吗?
36氪· 2025-06-25 16:08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行业焦点从Kimi的长文本能力转向多模态生成(视频/代码)和Agent应用[1] - 大厂入场导致竞争加剧:字节豆包依托抖音生态实现流量垄断 单月投流预算达1.24亿[9] - 技术护城河被侵蚀:DeepSeek开源长文本模型 豆包整合视频库 Kimi仍依赖单一文本交互[12] Kimi发展历程分析 - 早期技术优势:2023年率先实现20万至200万字长文本处理 形成非对称竞争力[2][3] - 资本追捧因素:技术稀缺性+创始人学术光环(CMU博士/苹果谷歌导师)+资本防御性布局焦虑[3][4] - 估值逻辑:参照OpenAI 860亿美元估值 阿里8亿美元投资占股36%[4] 战略失误与运营问题 - 投流失控:单月最高投放2.2亿 日均烧钱700万 投流费用占比达70%[7][30] - 用户质量失衡:DAU从50.83万飙升至589.7万但高知用户流失 品牌调性受损[8][11] - 技术空心化:资源向流量倾斜 延误多模态和视频理解等关键技术升级[11] 潜在突围方向 - 提升价值密度:优化Kimi Researcher的交互逻辑 实现"打断+追问"深度研究功能[15][16] - 深耕垂直场景:医疗病历分析/法律条款审查等B端需求 配套完整开发者工具链[18][19] - 聚焦核心用户:服务数千万效率工作者 建立内容质量而非数量的竞争优势[22][23] 行业启示 - 战略定力关键:识别主要矛盾(真实付费需求) 避免被资本和流量带偏节奏[25][26] - 商业化前置:产品开发需同步规划变现路径 可持续增长率公式揭示投流占比应<30%[29][30] - 护城河本质:客户付款凭证比融资头条更重要 技术信仰需通过商业闭环验证[31]
九大AI模型再答高考作文:座次剧烈变动
第一财经· 2025-06-07 23:24
AI模型高考作文表现 - 2025年九大AI模型高考作文测评显示,谷歌Gemini和DeepSeek以61.5分并列第一,元宝(61分)、通义千问(59.75分)、Kimi(59.5分)紧随其后,豆包(59分)、文心一言(58.5分)表现中等,智谱清言(50.75分)和ChatGPT(50.5分)垫底 [3][4][20][28][36][46][62][70][80][92][94] - 新晋模型Gemini和DeepSeek首次参评即登顶,去年前三名通义千问、元宝、豆包排名下滑至第三、第四和第六位 [3][4] - 测评采用上海卷思辨性作文题目,AI在逻辑明确的任务中表现更优;全国一卷诗歌类题目则普遍审题不清 [6][7] AI作文能力进步与局限 - 教师评价AI作文语言规范、材料丰富、逻辑性强,审题准确且结构程式化,但缺乏个性化思考和情感共鸣 [97][98][99] - 相比2024年,AI在情感表达和思想深度上有进步,但仍存在案例堆砌、逻辑错误和"论文味过重"问题 [1][2][99] - 高分作文如Gemini和DeepSeek的共性:论点鲜明、论据充实(引用爱因斯坦相对论、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等),结构完整且扣题紧密 [20][28] 头部模型厂商格局变化 - 测评覆盖国内外头部厂商,包括谷歌、DeepSeek、腾讯(元宝)、阿里(通义千问)、字节(豆包)、百度(文心一言)、月之暗面(Kimi)、智谱和OpenAI(ChatGPT) [5] - 谷歌Gemini和DeepSeek凭借技术迭代迅速崛起,成为新头部;国内厂商中腾讯元宝稳定性较强,阿里通义千问和字节豆包排名波动较大 [3][4][36][46] - 智谱清言和ChatGPT因内容生硬、分析浅显垫底,反映部分厂商在语言理解和逻辑构建上的技术短板 [92][94][96] 作文内容与评分细节 - 高分作文典型结构:Gemini采用"点题-关系阐述-正反论证-结论"框架,DeepSeek通过历史典故(孔子、钱锺书)强化思辨 [20][24][28] - 评分差异体现教师偏好:元宝获左建国最高分(63分)但文旭仅给52分,通义千问获文旭和许珊68分高分但左建国仅评51分 [36][46] - AI仍存在事实错误(如将黄庭坚诗句误标为苏轼),显示幻觉问题未完全解决 [47]
“有提升”,高考阅卷名师再评AI高考作文:九大模型座次剧烈变动
第一财经· 2025-06-07 22:00
AI模型高考作文表现 - 2024年九大AI模型参与上海高考思辨类作文测评,新增谷歌Gemini和DeepSeek两大头部模型,与去年通义千问、元宝、豆包等形成新竞争格局[2] - Gemini与DeepSeek以61.5平均分并列第一,元宝61分第三,通义千问59.75分第四,豆包降至第六名59分,ChatGPT和智谱清言分别以50.5分和50.75分包尾[3][4][20][42][52] - 头部模型优势体现在:审题准确度、逻辑严密性、材料丰富度,Gemini作文获65分最高单评,引用爱因斯坦相对论等案例论证多元传播路径[12][13] AI写作能力进化与局限 - 教师评价显示AI较去年进步明显:情感表达更自然,思想深度提升,但仍缺乏个性化思考与生命温度,难以产出满分作文[1][4][53] - 技术短板集中体现在:案例堆砌(如智谱清言)、论文腔调(ChatGPT)、结构模板化(Kimi),且存在引用错误等"幻觉"问题[21][42][52] - 任务适应性差异显著:思辨类明确题目(上海卷)平均分超60,而开放式诗歌命题(全国一卷)表现混乱[5][53]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国际厂商突破本土壁垒:谷歌Gemini首战登顶,与国产元宝、通义千问形成三强格局,OpenAI的ChatGPT表现垫底[2][3][52] - 新锐厂商快速崛起:DeepSeek空降榜首,月之暗面Kimi以59.5分超过百度文心一言(58.5分),显示技术迭代加速[13][32][36] - 测评标准影响排名:同一模型(如豆包)分差达13分(56-69),反映评价体系主观性对结果的影响[20][29]
大厂争当AI“婆婆”
投中网· 2025-06-07 12:22
大厂AI虚拟人社交布局 - 科技大厂通过两类产品切入AI虚拟人社交赛道:一类是在AI助手应用中嵌入角色智能体(如腾讯元宝、字节豆包、阿里通义),另一类是开发独立情感陪伴APP(如字节猫箱、腾讯筑梦岛、百度月匣、美团Wow)[4][5] - 腾讯元宝与腾讯视频IP联动,推出《长相思》角色AI智能体,带动下载排名从51名跃升至30名[14][18] - 字节豆包支持用户自定义智能体性格,猫箱则构建内容社区,鼓励用户自设剧情并开放体验[15][16] 用户行为与市场表现 - AI社交互动成为2025年3月人均使用次数TOP1赛道,达167.9次/人,预计将孵化亿级体量应用[7] - 重度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4小时,部分用户为规避防沉迷机制注册多账号[7][16] - 腾讯筑梦岛注册用户近500万,80%为年轻女性;用户在小红书分享AI角色调教攻略形成二次传播[18][20] 商业模式与战略价值 - AI情感陪伴产品通过高黏性提升APP月活,成为大厂争夺用户时长的关键工具[21][22] - 该赛道可实现内部资源复用(如腾讯联动阅文IP、QQ账号体系),同时反哺大模型训练数据[13][23][24] - 头部厂商单季度营销投入超1亿元,腾讯元宝2024Q1投放费用达14亿元[32] 技术挑战与行业趋势 - AI角色存在"记忆断崖"问题,因长上下文处理技术不足导致关键设定丢失[27][28] - 2024年头部AI应用3日留存率均低于50%,字节豆包卸载率达42.8%[30][31] - DeepSeek以技术驱动实现1.94亿月活,超越豆包(1.16亿)和元宝(0.42亿),显示技术突破的重要性[34]
半导体行业事件点评:字节豆包上线视频通话功能,有望拉动上游算力需求
东莞证券· 2025-05-27 17: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超配(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字节跳动豆包AI上线实时视频通话功能,多模态交互更进一步,有望拉动上游AI算力需求并加速AI眼镜等智能终端的推广和渗透 [2][3][5] - 建议关注海光信息(688041)、寒武纪(688256)、恒玄科技(688608)、乐鑫科技(688018)、瑞芯微(603893)等标的 [5] 事件总结 - 近日,字节跳动豆包AI上线实时视频通话功能,开启视频画面后能基于真实场景与用户实时问答互动,且接入联网搜索能力,可实时获取互联网最新信息 [3] 点评总结 - 豆包上线“视频通话 + 联网搜索”功能,基于最新视觉理解模型,能根据图像信息完成复杂逻辑计算任务,使AI大模型多模态交互更进一步 [5] - 字节豆包推出视频通话模型,因视频AI模型计算复杂度高,随着相关模型推广,将带动算力基础设施需求增长,利好上游AI芯片等算力底座 [5] - 豆包视频模型上线,表明多模态感知技术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有望加速AI眼镜等智能终端推广和渗透,预计2035年AI + AR智能眼镜渗透率达70%,全球销量达14亿台 [5]
传媒行业周报:国内两款AI应用月活破亿,AIAgent加速落地
国元证券· 2025-05-11 10: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4月两款中国AI应用月活破亿,国内原生AI应用用户活跃数量全球领先;25Q1中国游戏市场规模同比增长,出海进程持续推进;2025年五一档电影票房表现平淡 [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2025.5.3 - 2025.5.9传媒行业(申万)上涨1.40%,排名第24,同期沪深300涨2.00%等;细分板块除影视外普涨,游戏II涨1.82%,广告营销涨2.21%,影视院线跌1.76%等 [13] - 个股方面,传媒(申万)行业宝通科技等表现较优,*ST天择等跌幅居前;恒生科技成分股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 - W表现较好 [20] 行业重点数据 AI应用数据 - 2025年4月两款中国AI应用月活破亿,ChatGPT月活5.46亿居首,阿里夸克和字节豆包分列2、3名,月活分别为1.49亿和1.07亿 [24] - MiniMax旗下Talkie AI月活达3489万,环比增长4.70% [24] 游戏数据 - 25Q1中国游戏市场总规模857.04亿元,同比增长17.99%;移动游戏市场规模636.26亿元,同比增长20.29%;自主研发游戏海外收入48.05亿美元,同比增长17.92% [40] - 五一期间成熟游戏表现亮眼,《王者荣耀》等成5月8日畅销榜前3名;未来一周有7款新游上线 [47][49] 电影数据 - 2025年五一档总票房7.47亿元,同比下降51.11%,观影人次1889.17万,同比下降50.03%,人均票价39.54元,较去年降0.87元 [50] - 《水饺皇后》等为档期票房前三,未来一周有11部影片待映 [51][53] 行业重点事件及公告 - 快手上线“喵记多”App试水AI笔记赛道 [55] - DeepSeek开源Prover - V2强推理模型 [55] - 阿里发布Qwen2.5 - Omni - 3B模型 [55] - OpenAI约30亿美元收购AI编程创企WindSurf [55] - Kimi长思考模型API正式发布 [55] - DeepMind发布Gemini 2.5 Pro (I/O edition) [56] - 清华、星动纪元开源首个AIGC机器人大模型 [56] - Mistral发布Medium3大模型 [56] - ChatGPT推出深度研究功能 [56] - 腾讯混元视频生成工具全新开源 [56] - 网易公布520游戏发布会多款产品信息 [56]
424万家!中国AI公司正在爆发式增加……
混沌学园· 2025-04-17 19:33
中国AI产业爆发式增长 - 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从200万家激增至424.3万家,仅一个月内实现翻倍增长 [2][3] - AI创业从技术圈小众领域转变为媒体舆论焦点,标志性事件包括DeepSeek发布自研模型和智谱AI提交IPO备案 [4] - 智谱AI成为国内大模型领域首家公开启动IPO进程的企业,标志着行业进入资本化阶段 [4] 产业驱动因素 - "资本+政策+产业"高度协同机制是行业爆发的核心原因 [5][7] - 2023年以来AI初创企业融资规模迅速上扬,月之暗面成立不到一年估值达25亿美元 [6] - 地方政府提供税收优惠、办公场地等配套政策,形成产业资源重组与集成的良性循环 [6][7] 中国特色发展路径 - 与欧美学术导向不同,中国AI企业强调工程效率、快速部署和用户闭环 [8] - 讯飞星火、百度文心等大厂系模型通过产品端多轮升级实现"自我强化"的演进路径 [8] - 复杂数字化社会结构倒逼大模型加速演进,产业大模型实验室在零售、制造等行业部署试点 [8] 人才要素重构 - 顶尖AI人才从"流出"转为"回流+裂变",形成技术创业群体 [10][11] - 代表性人物包括月之暗面杨植麟(前Google Brain)、零一万物王小川、MiniMax创始团队(前OpenAI/腾讯) [10] - 人才更擅长搭建敏捷团队,推动AI研究加速下沉至商业化落地 [11] 社会共识形成 - AI从技术议题升级为国家战略和社会共识,深度嵌入社会发展布局 [13] -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政策推动AI成为基础能力而非可选选项 [13] - 社会对技术应用价值的高期待形成产业持续发展的心理基础 [13] 行业现状与展望 - 行业处于生态跃迁阶段,局部领域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15] - 未来挑战包括模型持续进化、产品平台化转型、政策平衡等关键问题 [15] - 长期竞争力取决于"跑得慢但走得远"的持续投入能力 [15] 行业影响 - AI技术正在重构所有行业,非AI企业将被视为传统企业 [17] - 移动互联网时代接近尾声,AI被视为新时代的基座性技术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