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字节豆包
icon
搜索文档
阿里AI双线炸场:千问硬刚ChatGPT ,二十年铺垫藏暗棋
搜狐财经· 2025-11-24 11:49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布 - 蚂蚁集团发布全模态AI助手“灵光”,支持30秒生成可编辑、可交互的小应用 [4] - 阿里“千问”App开启公测,凭借免费优势和生活场景生态直接对标ChatGPT进军C端市场 [6] - 公司通过“千问”从B端API服务转向独立C端App,并与蚂蚁“灵光”协同,意图补齐AI生态短板 [6] - 退休多年的马云低调现身蚂蚁集团园区,被解读为向团队和市场注入信心的战略站台行为 [4][6] 技术投入与历史积淀 - 公司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3800亿元用于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金额超过过去十年总和,创下民企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13] - 自2009年“飞天”系统立项以来,公司长期投入云计算基础设施,为当前AI大模型训练积累了深厚的技术沉淀和数据资源 [15] - 公司对云计算和AI的长期主义投入,在追求短期流量的互联网行业中形成差异化优势 [15] 业务成效与市场影响 - 在刚结束的双11大促中,AI应用成效显著:近600个品牌成交破亿,3.4万个品牌成交翻倍,1.3万个品牌成交翻五倍以上,“AI万能搜”解答了5000万个问题 [8] - AI与平台战略的结合帮助公司电商业务重拾增长势头,应对了来自拼多多崛起和直播电商分流的竞争压力 [10] - 全球AI市场规模已达2792.2亿美元,未来几年预计将以35.9%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张 [23] 行业竞争格局 - AI赛道竞争白热化,国内已有百度“文心一言”、字节“豆包”等产品深耕C端市场 [6] - AI时代的竞争核心是技术、生态与长期主义的综合实力,公司从电商、云计算到AI的全面布局体现了其战略 [21] - 公司的巨额投入和战略转向为行业树立标杆,表明AI已成为企业生存的必答题而非选择题 [21][23]
互联网传媒周报:阿里千问APP品牌升级,游戏关注巨人网络等-20251123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23 22:5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互联网传媒行业评级为“看好” [1] 报告核心观点 - 近一个半月悦己消费及港股云计算和AI应用调整幅度较大,交易拥挤、内需担忧、产品周期波动是主因,但当前位置已无需悲观,过高预期已消化,基本面向上趋势未改变 [2] - AI领域海外谷歌Gemini 3性能提升未停歇,国内千问、灵光等从聊天机器人升级为C端应用生态入口,AI to C入口争夺成为重点 [2] - 游戏板块估值大幅回落至2026年PE 15倍左右,但产业层面仍有积极进展,付费意愿更强的年轻用户成为主流带动增长,出海带动第二曲线 [2] - 汽水音乐MAU过亿引发音乐行业调整,但音乐消费有明显分层,版权+核心用户社区+会员付费是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核心,算法推荐+免费模式是汽水音乐核心 [2] AI领域分析 - 海外谷歌Gemini 3、Nano banana2能力出色,体现谷歌在多模态模型领域积累,谷歌云+AI堆栈+Gemini+TPU+数据沉淀构成护城河 [2] - 国内阿里巴巴千问由通义app和夸克AI对话助手升级而来,接入Qwen3-Max模型;蚂蚁发布灵光APP;字节豆包接入抖音商城和本地生活;腾讯明确微信Agent是最终目标 [2] - 国内尚未有原生AI应用日活过亿,还处于竞争初级阶段但具备高赔率 [2] - 重点推荐:腾讯控股(混元视频模型和世界模型+微信 agent、游戏等应用)、阿里巴巴(自研芯片+云+大模型+电商广告)、关注百度(2025年第三季度首次披露AI收入) [2] - 垂类应用进展最快的是广告和视频,重点关注快手(上调可灵全年收入目标至1.4亿美元)、B站(社区变现+优质创作者生态)、阅文(国产小说动漫IP+AI漫剧)、上海电影(国漫IP+中国奇谭2将播出) [2] 游戏行业分析 - 游戏产业付费意愿更强的90后00后年轻用户成为市场主流带动国内增长,出海带动第二曲线,海外应用商店有望分成比例变化 [2] - 短期春节《超自然行动》等产品大推仍有新高可能,2026年新品逐步清晰有带动业绩上修可能性 [2] - ST华通摘帽,三七罚款落地,利于游戏板块解除估值压制 [2] - 版号发放变多不意味着格局恶化,游戏企业基于用户和品类差异化竞争 [2] - AI世界模型赋能游戏制作和玩法创新 [2] - 确定性角度重点推荐巨人网络《超自然》本周更新非遗傩戏联动,春节推广有望用户和流水再上台阶,后续出海有望再造新曲线 [2] - 赔率角度关注哔哩哔哩(社区货币化推进,百将牌2026年第一季度推广)、心动公司(版号增多利好taptap广告收入) [2] - 其他重点公司包括吉比特、三七互娱、神州泰岳、完美世界、贪玩、冰川网络 [2] 音乐行业分析 - 汽水音乐MAU过亿引发近2个月调整,音乐消费有明显分层 [2] - 版权+核心用户社区+会员付费、粉丝经济是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核心 [2] - 算法推荐+中长尾内容+免费模式是汽水音乐核心 [2] - 汽水音乐是否加大版权投入关键看能否提升传统音乐广告ROI,目前音乐广告变现效率不高 [2] 其他关注领域 - 报告提及关注泡泡玛特、大麦娱乐、阿里健康,分众传媒等公司 [2] 重点公司估值数据 - 腾讯控股总市值50,780亿人民币,预计2025年营收7,556亿(同比增长14%),2026年营收8,453亿(同比增长12%),2025年PE 20倍,2026年PE 17倍 [4] - 巨人网络总市值697亿人民币,预计2025年营收53亿(同比增长81%),2026年营收90亿(同比增长70%),2025年PE 31倍,2026年PE 17倍 [4] - 快手总市值2,519亿人民币,预计2025年营收1,427亿(同比增长12%),2026年营收1,565亿(同比增长10%),2025年PE 12倍,2026年PE 11倍 [4] - 哔哩哔哩总市值736亿人民币,预计2025年营收302亿(同比增长13%),2026年营收333亿(同比增长10%),2026年PE 24倍 [4] - 分众传媒总市值1,090亿人民币,预计2025年营收126亿(同比增长3%),2026年营收134亿(同比增长6%),2025年PE 19倍,2026年PE 18倍 [4]
大模型技术学习过程梳理:Agent、RAG、通用大模型等......
自动驾驶之心· 2025-11-23 10:04
社区定位与目标用户 - 社区旨在为大模型技术领域的学习者提供交流平台,解决其在学术、应用和工程上遇到的问题 [5] - 目标用户包括从刚入门的研究生到已有基础希望进一步提升的学习者,社区内容设计可帮助小白快速入门,并支持进阶者系统性学习 [2][6] - 社区已构建包含技术路线分享、直播、问答、求职、赛事等多版块的闭环生态,致力于培养行业人才并提供展示机会 [3] 社区资源与合作伙伴 - 社区嘉宾团队正在快速扩张,已邀请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等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 [5][67] - 工业界合作伙伴涵盖阿里通义千问、美团LongCat、深度求索DeepSeek、字节豆包、百度文心一言、月之暗面Kimi等头部公司 [5][67] - 社区内部已汇聚40多位学术界和工业界专家,未来计划打造为大模型前沿技术聚集地 [67] 核心技术路线覆盖 - 社区提供全面的大模型全栈学习路线图,核心领域包括RAG(检索增强生成)、AI Agent和多模态大模型 [5][6][12] - RAG技术路线细分为Graph RAG、Knowledge-Oriented RAG、多模态RAG、Reasoning RAG等子领域,并提供BenchMark、综述及开源仓库等资源 [13][19][21][22][24][26] - AI Agent技术路线涵盖前沿综述、Agent评测、强化学习、多模态Agent、Agent通讯、基座Agent汇总、自进化Agent及Multi-Agent等方向 [28][30][33][35][37][39][40][42][44] 多模态与模型优化技术 - 多模态大模型训练内容包含多模态大模型(MLLM)、视觉语言模型(VLM)、大模型微调、强化学习与RLHF、MoE(混合专家模型)等关键技术点 [46][49][51][52][53][54] - 模型部署方面提供大模型量化、推理及部署的详细技术路线,满足学习者部署自有模型的需求 [60][61][62][64] - 扩展技术领域包括VLM的提示适配器学习、LLM在3D世界中的应用以及科学大语言模型学习路线图 [55][56][58] 社区服务与未来规划 - 社区福利包括第一时间掌握学术进展与工业应用、与行业专家交流工作求职问题、获得岗位推荐及产业投资与项目对接机会 [10] - 未来计划通过不定期邀请国内外顶尖学术界和工业界专家进行直播分享,并允许内容反复观看 [66] - 社区将持续分享独家岗位招聘信息,赋能成员职业发展 [67]
杭州连发两张王牌:阿里千问对标ChatGPT,蚂蚁灵光同频Gemini3.0
财联社· 2025-11-18 14:28
杭州AI产业集聚效应 - 杭州集结了包括阿里千问、蚂蚁灵光、DeepSeek、AQ和通义在内的多款AI应用,形成“AI梦之队” [1][3] - 2024年浙江省AI产业年产值突破5700亿元,其中杭州贡献超七成利润,AI企业数量达569家,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3] - 杭州AI产品经理平均月薪达28659元,领跑全国,成为该岗位薪资最高的城市 [4] - 杭州AI产业快速发展得益于政策支持,2024年出台行动计划明确从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链条推进 [3] 阿里系AI战略布局 - 阿里系在AI时代形成“南阿里、北字节”的双雄对垒格局,以杭州和北京为两大阵地 [5] - 阿里通义千问系列在全球开源模型竞争中表现活跃,蚂蚁百灵大模型持续攻坚AGI技术突破 [5] - 蚂蚁集团提出“AI First”战略,在应用端聚焦生活服务、医疗健康与金融服务三大领域,对应灵光、AQ、蚂小财三大应用 [10] - 阿里升级千问APP对标ChatGPT,战略重心从B端市场向C端拓展 [7] AI入口竞争新态势 - AI助手被视作互联网入口之争的下一个重要战场,行业从技术竞赛转向应用落地深度探索 [6] - 2025年8月移动端AI应用整体规模达6.45亿,原生AI App用户规模2.77亿,竞争进入比拼留存与粘性阶段 [6] - 2025年下半年起国内AI大厂围绕入口争夺战明显提速,阿里、蚂蚁、腾讯、字节纷纷抛出战略级项目 [7] - 行业正逐步摆脱同质化内卷,迈向以场景深度为核心的差异化破局阶段 [10] 蚂蚁灵光的产品差异化 - 蚂蚁灵光支持在移动端实现30秒生成日常生活小应用,主打自然语言生应用功能 [1][9] - 灵光对话解答通过3D、音频、图表、动画、地图等结构化形式展现,形成务实高效风格 [7] - 灵光可生成可交互、可编辑的“工具”,实现AI服务个性化定制,与谷歌Gemini 3.0探索方向一致 [9][1] - 灵光价值主张简单易用,支持一句话30秒生成应用,覆盖运动健身、旅行攻略等具体生活场景 [10]
摩通:对硬件和半导体产业依然乐观 上行周期料持续至2027年
智通财经网· 2025-11-14 13:59
AI行业整体前景与驱动因素 - 对硬件和半导体产业保持乐观,本轮自2024年开始的上行周期预计持续至2027年,底层需求来自AI [1] - AI应用token产出量快速增长,巨头及新兴AI实验室是主要驱动力,明年巨头资本开支增长率约30%至35%,今年可能达到65%至70% [1] - 芯片与零部件短缺是常态,明年供应状况不会有戏剧性改善 [1] - 亚洲供应链增值反应相对温和,晶圆代工、记忆体或电力基础设施企业未大幅扩产,步伐谨慎 [1] - 非AI需求(消费装置、工业、汽车等)复苏缓慢,但AI需求正在排挤其他供应链,预计明年多数供应链维持加价趋势 [1] AI应用发展与市场采用 - 互联网平台积极将AI功能嵌入既有杀手级应用,持续推动消费者端AI采用率及增加token消耗 [1] - 腾讯元宝、字节豆包等AI应用逐渐普及,但相较微信、抖音等杀手级App,使用量仍较小 [2] - 中资互联网公司将持续在原生生成式AI应用上创新,但能否出现杀手级AI应用高度不确定 [2] - 理想AI代理需具备长期记忆、结构化储存消费者行为与偏好,并透过API连接库存及支付,目前行业仍在开发单一用途或产业专用AI代理,尚未整合成通用代理 [2]
中国大模型行业2025全景解读:讯飞、字节、腾讯、阿里的差异化路径
AI研究所· 2025-11-06 14:30
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大模型行业正从“技术狂欢”转向“体系化较量”,竞争逻辑转变为生态构建、技术研发、行业赋能、商业变现和创新拓展的多维竞争[2] - 行业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在消费者、企业、设备、政府四个维度形成高效联动的飞轮效应,即CBDG四维生态新范式[2][11] - 头部企业的差异化路径显示,整合生态、深耕场景、平衡创新与安全是智能革命下半场的核心生存法则[2]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大模型市场规模达29416亿元,较2023年实现62%同比增长,预计2026年将突破700亿元[1][7] - 多模态大模型是增长主力,2024年规模达1563亿元,占整体市场的53%[7] - 数字人、游戏、广告商拍是多模态核心应用场景,增速分别为24%、13%、13%[7] 政策演进阶段 - 战略确立期:2017-2020年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起点,明确AI为国家战略[8] - 体系建构期:2020-2023年推动AI与制造、医疗、交通等行业融合,完善算力数据支撑体系[8] - 规范引领期:2023-2025年政策重心转向安全可信、自主可控,形成创新驱动、基础强化、场景牵引、安全治理四位一体格局[8] CBDG四维生态范式 消费者端 - C端是应用创新的试验场和反馈源,中国超10亿互联网用户为模型迭代提供海量数据[14] - 字节跳动豆包通过高频场景快速收集用户反馈,反哺模型优化,形成用户需求-功能迭代-数据沉淀闭环[14] - C端核心价值在于快速验证需求,为B端、D端应用提供需求模板,降低后续落地成本[14] 企业端 - B端是技术价值变现的主阵地,2024年中国央国企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318亿元[15] - 科大讯飞在中标项目数量和金额上实现双第一,市场份额居首位[15][16] - B端核心壁垒是行业Know-how+数据闭环,需深度融入企业生产流程[16] 设备端 - D端是大模型触达物理世界的连接器,包括AI手机、机器人、AIPC、智能汽车等设备[17] - 科大讯飞已赋能超500家机器人企业,语音交互技术在人形机器人和商用机器人领域市占率居前列[17] - D端关键价值在于数据闭环,设备采集的物理世界数据能优化大模型的现实理解能力[17] 政府端 - G端扮演政策引导者、标准制定者和关键用户三重角色[18] - 核心作用是降低行业风险,通过公共采购提供初始订单,通过安全标准避免技术滥用[18] 飞轮效应 - G端政策引导B端企业落地,B端开发行业解决方案服务C端和D端[19] - C端用户反馈和D端设备数据共同优化B端解决方案,优化后的方案反哺G端政务效率提升[19] 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 构建五大维度评价体系:生态构建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各占25%,行业赋能能力、商业变现能力各占20%,创新拓展能力占10%[21] - 形成双核心+双落地+一潜力结构,重点关注生态活性、实用性能、流程重构等指标[21][23][26] 竞争格局与玩家分类 - 市场参与者分为五类:互联网/科技巨头、模型技术新贵、垂直领域深耕者、AI 10转型者、科研机构[31] - 第一梯队代表企业包括科大讯飞、字节跳动、阿里、百度、腾讯,拥有全栈布局优势[32] - 科大讯飞以星火大模型+开放平台+政企渠道为核心,B/G端优势稳固[33] - 字节跳动用抖音、今日头条流量反哺豆包,自建算力中心提升全栈能力[34] - 阿里以夸克为C端入口,通义大模型为技术底座,魔搭社区为开发者生态[36] 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趋势 - 从多模态认知到具身智能,多模态融合从信息整合转向世界建模[46] - 智能体化演进,模型从被动响应转向自主协同,多Agent系统将成为主流[46] - 具身智能突破,大模型与机器人、传感系统深度融合实现认知-决策-行动闭环[46] 产业趋势 - 价值链向下游转移,竞争重心从模型层转向应用层,解决方案和服务成为主要利润来源[47] - 生态分化加剧,头部企业做通用模型和基础框架,中小企业做行业定制和轻量化部署[47] - 应用纵深拓展,在制造、能源、教育等行业形成大模型+工业软件等固定模式[47] 治理趋势 - 安全可信内化,建立数据溯源-模型审计-应用监控体系[48] - 中国路径成熟,形成发展-规范-安全三元统一的治理模式[48] - 国际竞合加强,中国推动政策引导-企业实践-社会协同的治理模式走向全球[48]
国诚投顾:OpenAI转型平台化,生态协作成AI产业发展新引擎
搜狐财经· 2025-10-23 16:51
OpenAI发展态势 - OpenAI代表闭源生态的技术中心主义 通过技术爆品实现用户脉冲式增长 MAU突破10亿[1] - ChatGPT自2022年11月问世 通过提升模型能力和创新玩法打造爆品 如2024年GPT-4o 2025年Deep Research等产品加速用户增长[1] - 从发布至2025年9月 用户发送消息数量增长超7倍 2024年7月到2025年7月增长超5倍 token增长体现高粘性 强付费意愿和长使用时间[1] - OpenAI定位从产品型公司转型为AI时代的Windows平台型公司 用户积累形成强大护城河 营收有望高速增长[1] - 公司绑定半导体产业链关键环节 构建操作系统级垄断 商业模型升维 除过往收入还将加大外部合作实现toB平台价值变现[1] - 预计2030年收入达2000亿美元 2024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92%[1] 中国AI应用竞争格局 - 在用户争夺中 字节豆包和腾讯元宝各有发展 2024年5月豆包大模型家族推出 以低价打响知名度后投流打造明星产品[1] - 2025年9月 豆包APP端MAU达1.50亿 网页端MAU达0.86亿 环比增长 处国产原生AI应用第一梯队[1] - 2024年腾讯元宝推广克制 MAU落后 2025年借力DS爆火推动其发展 MAU实现跨越式增长[1] - 国内AI入口或回归软件生态 腾讯与字节生态各有优势 中国超级APP强渗透率卡位AI入口[2] - 腾讯系和字节系占中国互联网用户使用时长近六成 腾讯微信握社交入口 字节抖音占内容入口 助元宝 豆包平台化转型[2] - 平台化转型有助于通过toB/toG提高商业天花板[2] 行业发展趋势与竞争核心 - 大模型核心价值从颠覆者转向赋能者 共生协作是平台化演进最优路径[2] - OpenAI等头部厂商开放生态实现技术外溢 AI应用公司承接落地 双方互补赋能推动AI市场扩容[2] - 大模型价值从单点技术突破升级为产业生态重构 未来竞争核心转向强生态 AI产业迈入生态驱动新阶段[2] - OpenAI与外部厂商合作的股价表现 印证投资者对协同共赢模式的信心 凸显生态协作路径商业价值认可度[2] - ToC做品牌 ToB做商业的双轮驱动或为行业共识 核心前提是ToC打响品牌声誉 获取和留存用户[3] - 平台化转型可推动大模型厂商从订阅+API向平台分成拓展增长曲线 下一轮竞争核心将聚焦用户积累与平台化转型能力[3]
中邮证券:大模型APP成AI时代第一个爆款 下一轮竞争核心将聚焦用户积累与平台化转型
智通财经网· 2025-10-23 11:38
行业核心共识 - “ToC做品牌、ToB做商业”的双轮驱动模式成为行业共识,其核心是ToC端打响品牌声誉以获取和留存用户,平台化转型则推动大模型厂商从“订阅+API”向“平台分成”拓展增长曲线,下一轮竞争核心聚焦于用户积累与平台化转型能力 [1] - 大模型核心价值从“颠覆者”转向“赋能者”,共生协作是平台化演进的最优路径,未来竞争核心将从“强模型”转向“强生态”,AI产业加速迈入“生态驱动”新阶段 [4] OpenAI发展路径 - OpenAI代表闭源生态的技术中心主义,通过“技术-爆品”模式实现用户脉冲式增长,MAU已突破10亿 [1] - 自2022年11月问世至2025年9月,ChatGPT用户发送消息数量增长7倍以上,在2024年7月至2025年7月一年间,用户发送消息数量增长5倍以上,反映出高用户粘性、强付费意愿和更长使用时间 [1] - OpenAI定位从产品型公司蜕变为“AI时代的Windows”平台型公司,试图构建以模型连接算力与应用的操作系统级垄断,商业模型同步升维,预计2030年收入达到2000亿美元,2024-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92% [2] 国内互联网AI竞争格局 - 字节豆包大模型家族以“厘成本”价格策略打响知名度,至2025年9月,其APP端MAU达1.50亿(环比增长6.44%),网页端MAU达0.86亿(环比增长14.14%),处于国产原生AI应用第一梯队 [3] - 腾讯元宝在2024年推广节奏较为克制,MAU落后于国内可比产品,但在2025年借力DS爆火之势实现MAU跨越式增长 [3] - 中国超级APP凭借强渗透率卡位AI入口,腾讯系和字节系占据中国互联网用户使用时长近六成,微信的社交入口和抖音的内容入口有助于元宝、豆包成功向平台化转型 [3] 平台化协作的商业价值 - 头部大模型厂商通过开放生态实现技术外溢,AI应用公司凭借行业知识承接落地,双方以“智能基座+场景洞察”互补赋能推动AI市场扩容 [4] - OpenAI与外部厂商(如Etsy、Figma)的合作当日,合作方股价涨幅达6%至16%,直观印证投资者对大模型平台与垂直场景协同共赢模式的强烈信心 [4]
彭博社:阿里巴巴港股涨逾4%,夸克“C计划”挑战字节豆包
新浪科技· 2025-10-21 11:59
公司股价表现 - 阿里巴巴香港股价今日上涨超过4% [1] - 公司股价表现使其登上港股人气榜首位 [1] 公司业务发展 - 阿里巴巴旗下夸克业务部门正在开发一项新的人工智能业务 [1] - 该业务内部代号为“C计划”(Plan C),已筹备一段时间 [1] - 项目由夸克核心团队牵头,通义实验室多位高级成员深度参与 [1] - 业务重点方向聚焦在对话式人工智能应用领域 [1] - 阿里巴巴旗下夸克可能会在近期推出该计划下的首款产品 [1] 行业竞争态势 - 阿里巴巴新开发的人工智能业务可能对字节跳动的产品构成挑战 [1]
港股异动丨阿里巴巴涨超4%,夸克“C计划”或挑战字节豆包
格隆汇· 2025-10-21 11:51
据悉,阿里夸克内部正推进一项代号为"C计划"的AI业务,该计划由夸克核心团队主导,通义实验室也有多位高级别成员参与。多位消息人士透露,该计划 与对话式AI应用布局相关,且近日将有首个新成果落地。 阿里巴巴(9988.HK)今日表现强势,盘中一度涨4.39%报169港元。有媒体称,阿里夸克正在开发一项AI业务,或将对字节跳动的产品构成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