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碳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节能宣传周|智能与低碳重塑水处理新范式——走进中节能国祯污水处理厂
中国发展网· 2025-07-01 18:32
公司概况 - 中节能国祯是水务行业领军企业 深耕该领域超过20年 主要业务方向包括市政污水 村镇污水 工业污水及水环境综合治理 [1]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打造绿色低碳智慧水务项目 显著提升水质并改善当地环境 [1] - 已成功实施小仓房净水厂 胡大郢净水厂等项目 在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取得卓越成就 [1] 污水处理规模 - 合肥市中心城区按南淝河 十五里河 派河三大流域划分污水治理区域 [1] - 截至2023年底已建成投运17座污水处理厂 总规模达273.5万吨/日 [1] - 在建(扩建)3座规模46万吨/日 拟建5座规模51万吨/日 预计"十四五"末总规模达319.5万吨/日 [1] 智慧水务技术 - 小仓房净水厂日处理规模40万吨 采用人工智能水务系统实现"工艺全流程 监测全断面 参数全维度"智能化管理 [2] - 智能预警系统实现水质超标 数据异常等问题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提升应急响应能力30%以上 [2] - 智能巡检系统通过自动化分析使工艺调控精度提升30% 大幅减少人工干预需求 [2] 绿色能源应用 - 小仓房净水厂建设1.8兆瓦光伏电站 年发电量200万度 满足厂区绿色用电需求 [3] - "污水厂+光伏"创新模式使碳减排效果相当于年种植11万棵冷杉树 [3] - 实施16项大型技术改造 在确保水质达标前提下显著降低能耗 形成精细化能源管理方案 [4] 空间创新设计 - 胡大郢净水厂采用全地埋式设计 日处理量10万吨 比传统污水厂节约67%土地资源 [5] - 地下两层立体布局有利于生物处理工艺稳定运行 实现噪声100%收集处理 臭气100%集中净化 [5] 环保教育实践 - 胡大郢净水厂作为生态环境教育基地 年举办超20场"节水课堂进校园"活动 覆盖十余所中小学 [6] - 通过乐高模型模拟污水处理流程 开放日活动让儿童直观了解"碳足迹消弭"过程 [6] 行业标准引领 - 公司牵头编制城镇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营服务"排行榜"评价要求团体标准 [7] - 将低碳化 智能化技术转化为可复制行业标准 推动水处理行业低碳运营管理升级 [7]
乐山电力新兴业务多点开花 多项新能源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证券日报· 2025-07-01 17:43
虚拟电厂项目进展 - 乐山电力虚拟电厂正式接入四川省电力负荷管理中心新型负荷管理系统,成为乐山市首家、四川省首批接入单位,标志着公司虚拟电厂已具备全面对接国家电网及市场主体的电力调节能力 [2] - 虚拟电厂是连接"源网荷储"的关键枢纽和算法"大脑",利用现代信息通信和集成控制技术聚合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储能等分散资源 [2] - 目前虚拟电厂项目已接入工商业用户、储能电站、充电桩等多元化主体,形成总规模216.61兆瓦,可调节负荷为20兆瓦的互动能力 [2] - 全资子公司乐电新能源将开展四川电力交易平台注册工作,待公示期结束后即可进入正式运营阶段 [2] 新能源业务布局 - 乐电新能源以新型储能、智慧运维、电力交易为三大核心,通过"算力赋能+生态构建"加快虚拟电厂规模化应用,推动从"聚合调控"向"智能自治"跃迁 [3] - 投资建设的四川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停车场停车棚光伏发电项目竣工投运,是公司首个"光充一体"示范项目 [3] - 成功中标四川能投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所属新津区邓双100兆瓦/200兆瓦时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及送出工程运维服务,实现系统外电网侧储能运维业务零的突破 [3] - 目前电网侧储能运维总装机达200兆瓦,运维规模居四川省第一 [3] 储能技术发展 - 新津区邓双100兆瓦/200兆瓦时独立储能电站采用前沿电化学储能技术,配备100兆瓦功率与200兆瓦时储能电池系统 [4] - 项目设置完整储能EMS及二次设备,可实现电网调峰、应急备电等多场景高效应用 [4] - 该项目对区域新能源消纳与电网稳定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4] 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将继续发力新能源、新产业、新平台,通过技术创新与精细化服务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4] - 加速市场拓展步伐,持续提升新兴产业市场竞争力、价值创造力 [4]
上海继尔新材料:以创新突破重塑汽车材料产业格局
金投网· 2025-07-01 12:30
公司概况 - 上海继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专注于汽车高性能结构功能安全件材料的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深耕改性工程塑料领域 [2] - 公司主攻中高端市场,核心产品涵盖改性PA6、PA66、PP、PPO等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线束及热管理系统等关键领域 [2] - 产品获得奔驰、沃尔沃、大众、比亚迪等国内外主流车企认证,在扎带、线槽、支架等紧固件细分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公司在改性尼龙66材料研发上取得突破性成果,实现材料在-40℃低温下无脆断、高温高湿环境中紧固不松脱的性能跨越,颠覆传统部件需加湿工艺的局限 [2] - 该材料通过UL国际认证,完成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测算,环保与性能并重 [2] - 公司联合全球扎带龙头海尔曼太通及多家主机厂,主导制定《车用扎带尼龙材料及制品》团体标准(T/SHPTA 045-2023),填补国内行业空白 [2] 市场布局与战略 - 依托上海总部与德国法兰克福技术中心的协同布局,构建"研发-生产-认证-标准制定"的完整闭环 [3] - 通过IATF 16949质量体系及CNAS实验室认可,品质管控达到国际水平,逐步替代进口材料,占据国内汽车紧固件市场主导地位 [3] - 公司崛起源于三大战略:技术深耕、客户背书与蓝海布局,早期通过汽车外后视镜等细分领域切入,以98%的合格率颠覆行业标杆,赢得通用、大众等巨头信任 [3] 行业趋势与机遇 - 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迭代,续航里程提升与电池热管理需求激增,为改性塑料创造广阔空间 [3] - 公司以"轻量化+高性能"为突破口,研发出耐高温、抗腐蚀、高韧性的材料,成功应用于水泵循环系统、5G通信模块及自动驾驶零部件等新兴场景 [3] - 改性塑料在汽车领域的渗透率持续提升,公司为代表的中国创新力量将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贡献更多"中国方案" [4] 社会责任与未来规划 - 公司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与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材料研究院合作,累计培养材料工程师几十名 [4] - 在绿色发展领域率先实现清洁生产,建立"材料身份证"系统,可追溯产品全生命周期 [4] - 未来将聚焦新能源产业链延伸领域,如电池耐酸碱材料、5G基站散热组件等,持续开拓蓝海市场 [4]
全国最大全钒液流储能项目在吉木萨尔县建成
项目概况 - 吉木萨尔北庭100万千瓦光伏+20万千瓦/100万千瓦时全钒液流储能一体化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进入收尾阶段 [1] - 项目总投资达38亿元,建成后年平均发电量约17.2亿千瓦时 [1] - 与传统火电站相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160万吨,25年运行周期减排量相当于中型国家一年排放量 [1] 技术特点 - 项目为全国最大全钒液流储能项目,由电解液、电堆、热管理系统等核心部件构成 [3] - 配套自用电系统、变流器及辅助设施设备与建筑工程 [3] - 全钒液流储能技术具备稳定性强、寿命长的独特优势 [4] 核心指标 - 装机容量达1000兆瓦(100万千瓦),能源转化和供应能力突出 [4] - 储能规模100万千瓦时,储能时长5小时,单次最大储能量达100万千瓦时 [4] - 装机容量、储能规模与时长均领先国内多数几十兆瓦规模的同类型项目 [4] 行业影响 - 项目验证了全钒液流储能技术的可行性,为清洁能源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4] - 助力新疆等新能源资源丰富地区高效利用太阳能、风能,推进国家"双碳"目标 [4] - 相关技术突破推动液流电池进入吉瓦时时代(参考"相关阅读"标题) [4]
5000套充储一体机!海博思创携手新加坡开发商开拓充电市场储能应用
合作概况 - 海博思创与新加坡能源基础设施开发商Alpina签署框架合作谅解备忘录 将在2025至2027年期间向后者提供5000套充储一体机 [1] - 合作旨在开拓新加坡及亚太地区电动汽车充电市场储能应用 推动亚太地区储能充电一体化发展 [1] 产品技术亮点 - 海博思创提供的全液冷充储一体机内置半固态电池 搭载AI智能预警功能 实现探防泄消多重防护 [3] - 产品支持直流交流耦合 融合光伏风电等多种能量转换 实现全站绿电 [3] - 同等变压器容量下充电桩可超配2-5倍 场站充电能力提高40%-80% 延缓变压器增容需求 [3] - 产品支持削峰填谷需量控制等六大应用场景 实现收益多样化 [3] 战略意义 - 合作标志着海博思创正式进入新加坡市场 并以新加坡为支点拓展亚太储能业务版图 [4] - 是公司"储能+X"战略的重要实践 展示充储一体机在多元场景下的灵活性与先进性 [4] - 合作回应亚太国家对快速充电场景的需求 支撑区域清洁能源发展和绿色出行 [4] 市场前景 - 随着电动汽车在新加坡和东南亚快速普及 市场对高效智能合规的储能充电解决方案需求迫切 [4] - 海博思创将继续以技术创新+全球协为核心驱动力 推动"储能+X"战略在全球更多场景落地 [5] 合作基础 - 海博思创在储能系统集成智能制造与全生命周期服务方面拥有技术沉淀与核心优势 [4] - 双方围绕项目部署产品认证本地化生产等展开全方位技术交流 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 [3]
天使轮项目再获IPO,九合创投王啸:持续布局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新机会
IPO早知道· 2025-07-01 09:05
公司上市与业务概况 - 司凯奇国际有限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通过SPAC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美股新能源智能化商用车第一股” [2] - 公司成立于2019年年底,专注于新能源智能商用车领域,利用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构建绿色物流生态系统 [2] - 产品线包括纯电动牵引车、混合动力牵引车、氢能源牵引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无人驾驶宽体矿用自卸车等,覆盖港口、矿山、干线物流等场景,并拓展海外市场 [2] - 九合创投是司凯奇最早及最大的机构投资方,2020年12月投资天使轮并在Pre-A轮持续加持 [2] 投资逻辑与市场趋势 - 2020年中国商用车电动化率不足5%,九合创投率先洞察电动化趋势,在疫情期间投资司凯奇 [6] - 商用车占道路交通碳排放的65%,国家“双碳”目标进一步验证了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空间 [6] - 九合创投坚持“先于市场一步”的认知逻辑,在AI、硬科技、智能制造等赛道均提前布局非共识阶段项目 [6][7] - 新能源领域重点关注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认为“计算+”是推动产业变革的核心契机 [10] 技术布局与赛道扩张 - 九合创投技术类项目占比超80%,2019年储备人才并建设产业链能力,2020年正式开辟新能源赛道 [9][10] - 围绕能源生产、运输、存储、应用四个环节,投资了星环聚能、溯驭技术、道童新能源、利氪科技等项目 [10] - 司凯奇创始人高超具备汽车行业背景和技术商业化能力,展现了应对挑战的韧性 [11] - 2025年九合创投将继续关注电动工具、电动机械等新方向 [12] 行业影响与验证 - 司凯奇上市标志着九合创投用五年时间验证了新能源赛道投资能力 [4][11] - 公司通过“软件+硬件+数据”探索新技术,过去五年在不同地区实现电动化到智能化的拓展 [3][6] - 九合创投在AI赛道同样体现前瞻性,如ChatGPT爆发前已布局AI视频、AI游戏,并提前投资具身智能领域 [7]
浏阳经开区发布30亿元产业投资母基金;济钢集团联合建投投资等机构设立空天信息产业基金丨06.23-06.29
创业邦· 2025-07-01 07:47
政府引导基金 - 浏阳经开区发布30亿元产业投资母基金,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采用"1+X+N"架构,存续期12年 [5] - 芜湖市组建30亿元鸠兹科创湾母基金,投向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已设立4只子基金总规模27亿元 [6] - 武汉基金联合设立15亿元绿新领航基金,重点投向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等"双碳"战略性新兴产业 [6] - 漳州设立3亿元云霄圣城产业投资母基金,投向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 [7] - 西部(重庆)科学城高新启航创业投资基金公开征集生物医药领域子基金管理机构,要求管理人实缴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 [8] - 贵阳市数字经济发展基金拟出资融信产业联盟数智科创基金和贵阳苹果数字创新基金,基金总规模20.01亿元 [8] - 怀化市设立5.05亿元绿动新能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聚焦新材料、绿色制造等领域 [9] - 天津港保税区成立空港基金集聚区和保税区产业发展基金两大平台,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10] - 海南自贸港建设投资基金拟出资不超过24.85亿元参投30亿元汇智科创基金 [10] - 河南省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第一批拟参股3只子基金,总规模30亿元 [11][12] - 福建省文旅数创基金公开遴选管理机构,目标规模30亿元,首期不低于20亿元 [12] - 香港成立首期10亿港元高才创业投资基金,聚焦科技、医疗等领域 [13] - 佛山市禅城区发布20亿元产业基金体系,包括启航基金和领航基金 [13] - 眉山市设立5亿元未来产业基金,投资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领域 [14] - 南京市人才一期发展基金公开遴选管理人,目标规模20亿元 [14] - 湖北省发布第一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种子基金、区域性科创种子基金和重点行业领域科创种子基金 [15] 市场化基金 - 济钢集团联合设立2.05亿元空天信息产业基金,投向卫星制造、遥感应用等领域 [17] - 江城基金与武汉大学合作设立科创基金矩阵,首期直投1亿元,计划带动100亿元产业基金 [17] - 复旦大学启动3000万元科技创新基金和相辉光创基金,聚焦新工科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 [18][19] - 太保致远完成私募基金备案,注册资本1000万元,已发布200亿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19] - 全国首支AIC链主并购基金完成注册,规模10亿元,聚焦汽车产业链 [19] - 扬州市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首只子基金完成设立,规模2.5亿元,100%投向扬州 [20] - 博瑔资本完成S基金三期募集,专注于私募股权二手份额投资 [21] - 美的集团在苏州设立3.1亿元美科智臻基金,投向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21] - 高麓二期工业物流收益基金完成设立,规模40亿元,专注收购工业与物流园区 [21] - 郑州大学启动总规模5.5亿元科创基金,包括天健英才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眉湖科创基金 [22][23] - 云晖资本五期人民币主基金首关签约,规模不超过10亿元,专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 [23] - 青岛市首单2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成功发行,用于高效节能家用电器原材料采购 [23] 产业基金 - 南方传媒拟出资1.499亿元参投5亿元广西文化产业投资发展基金 [25] - 晶科科技子公司出资150万元认购泰州光坪日昇晶新能源基金14.985%份额 [26] - 维力医疗拟出资3750万元参投医疗产业基金,聚焦医疗器械、生命科学工具等领域 [26]
碳普惠让减排更便捷
经济日报· 2025-07-01 06:10
碳普惠体系建设进展 - 上海、南昌、苏州、西宁等多个城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为公众参与减排提供便捷渠道[1] - 碳普惠是创新性自愿减排机制,鼓励个人、中小微企业等践行绿色低碳行为,通过方法学量化并赋予价值[1] - 广东2015年率先推行碳普惠制度,随后武汉、河北、成都、北京陆续开展试点[1] 上海碳普惠平台运营情况 - 上海碳普惠平台试运营期间吸引13万名市民体验,近300家企业开通机构碳账户[2] - 平台累计交易4万余吨减排量,提供4种减排场景: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共享单车、纯电动乘用车[2] - 市民碳积分可兑换数字人民币、商品优惠券等[2] 苏州碳普惠服务特色 - 苏州碳普惠机制重点赋能外向型企业,满足其绿色用能和认证需求[2] - 国网苏州供电公司联合多方建立苏州碳普惠服务体系,2024年升级为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务中心[2] - 服务中心已促成超500家企业参与,交易碳减排量超14万吨[3] 南昌碳普惠体系特点 - 南昌打造全国首个"碳普惠+"综合服务平台,以高质量碳信用为核心[3] - 平台围绕市政公用、农业等基础产业及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优势产业定制减排方法学[3] - 目标培育一批国家级减排标杆企业[3] 碳普惠发展现状与挑战 - 碳普惠针对中小减排项目优化设计,大幅降低开发成本[3] - 目前缺乏系统价值量化机制和市场转化路径,整体仍处探索阶段[3] - 需打通"减排-资产-融资"链条,实现从"绿色激励"向"绿色资产"转变[3]
京津冀最大规模CCUS项目“吃”碳又“吐”油
项目概况 - 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的CCUS项目已累计注入二氧化碳超20万吨 [1] - 项目分为注气采油期和碳埋存期两个阶段,计划部署注气井3口、采油井20口、观察井2口 [2] - 全试验周期计划注碳1250万吨、埋存847万吨、产油316万吨 [2] 技术突破 - 探索形成"腰注顶采""单井吞吐"等注气模式,增油效果显著 [1] - 二氧化碳混相重力驱技术使驱油效率较常规注气重力驱提高20% [1] - 破解混相压力值关键技术难题,推动地层流体重新分布形成富集油带 [2] 运营进展 - 2022年11月投产以来已由单井试注转为站场整体注气,日产油40吨 [2] - 2025年计划注碳量达15万吨 [2] - 被列为集团公司"四大六小"CCUS重大开发试验项目之一 [2] 战略意义 - 构建二氧化碳捕集、管输、埋存和驱油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 [1] - 为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的潜山油藏提供剩余油动用新路径 [1] - 实现节能减排和增油稳产双重目标 [2]
建龙微纳: 洛阳建龙微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01 00:25
公司概况 - 洛阳建龙微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吸附类分子筛领域龙头企业,具备全产业链优势和规模优势,拥有涵盖分子筛原粉、分子筛活化粉、成型分子筛及配套活性氧化铝的全产业链产品体系 [3][5] - 公司2024年末拥有分子筛材料产能10.20万吨、活性氧化铝产能5,000吨,是国内少数具有万吨级分子筛产能的企业之一 [5][22]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李建波和李小红夫妇,合计持有公司37.21%股份,截至2024年末前十大股东无股权质押情况 [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7.79亿元,同比下降19.90%,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78亿元,同比下降7.39% [3][15] - 2024年销售毛利率28.35%,较2023年下滑1.93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回升至30.37% [4][15]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总资产29.58亿元,资产负债率38.42%,较2024年末有所改善 [3][28] 业务发展 - 公司传统业务受行业调整影响较大,气体分离领域收入同比下滑15.55%,生命健康领域收入同比大幅下滑57.82% [16][17] - 公司正积极拓展石油化工、能源化工、可再生能源等新市场,已与中海油天津院签署芳烃吸附分离技术合作协议 [17][18] - 海外市场拓展取得成效,2024年实现海外收入1.99亿元,同比增长13.36% [18] 行业分析 - 分子筛行业下游应用广泛,包括气体分离、医疗保健、清洁能源、环境治理及能源化工等领域 [5][11] - 国内分子筛产业集中度偏低,相关企业超过1,500家,建龙微纳在产业链及产能规模方面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14][15] - 国际分子筛厂商如UOP、CECA等通过兼并重组形成寡头垄断,国内企业在高端催化剂领域仍较为依赖进口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