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

搜索文档
首批科创债ETF“定档”7月7日,专家:适合稳健型投资者
搜狐财经· 2025-07-03 20:36
科创债ETF获批上市 - 首批10只科创债ETF集中获批 其中6只在上交所上市 4只在深交所上市 均于7月7日正式发售 [2] - 获批基金公司包括易方达 华夏 招商 博时 广发 鹏华 嘉实 南方 富国 景顺长城 [2] - 富国 南方 招商 华夏 易方达 嘉实旗下产品跟踪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 博时 广发 鹏华跟踪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 景顺长城跟踪深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 [2] 市场意义与功能 - 科创债ETF上市有利于吸引更多资金配置 支持科创企业做大做强 同时为追求稳定回报的投资者提供新标的 [2] - 债券ETF作为风险低 收益稳的场内产品 满足稳健型资产配置需求 是指数化投资重要组成部分 [3] - 科创债ETF通过高度聚焦的投资主题设计 吸引资金精准投向科创重点领域 为科创企业拓宽融资来源 降低融资成本 提高融资效率 [3] - 符合中长期资金配置需求 有效落实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部署 [3] - 为投资者开辟配置硬科技债市新通道 完善资金愿意来 留得住的市场机制 引导资金向"新"集聚 [3] 产品特性与优势 - 南方中证AAA科创债ETF标的指数成分券为沪深交易所上市 主体信用为AAA的科技创新公司债 市值规模超过1万亿元 [4] - 通过T+0交易机制 低费率结构及分散化投资特性 为机构与个人投资者搭建高效配置科技金融资产的桥梁 [4] - 相比直接投资科创公司债 科创债ETF可分散风险 降低信用违约冲击 具有流动性优势 交易便捷高效 降低交易成本与投资门槛 [4]
股份行第三家!招行宣布:获准!
中国基金报· 2025-07-03 20:17
招商银行获准筹建招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 招商银行获准筹建全资子公司招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为150亿元人民币 [2] - 招银金投将专业化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及股权投资试点业务 提升公司综合化经营能力 [2] - 招商银行成为继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后 今年以来第三家获批筹建AIC的商业银行 [2] 商业银行AIC公司筹建情况 - 兴业银行于5月7日获批筹建首家股份行AIC公司 注册资本100亿元人民币 [3] - 中信银行于6月3日获批筹建信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100亿元人民币 [3] - 此前已有5家AIC公司由五大国有银行于2017年全资设立 [4] 监管部门推动AIC扩容政策 - 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大至18个城市 [5] - 2024年3月发布新政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AIC公司 [5] - 截至5月7日 AIC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人民币 [5] 行业影响分析 - AIC扩容有助于推动科技金融发展 提升银行综合化经营能力 [6] - 中小银行将获得更多参与机会 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和轻资本转型 [6]
股份行第三家!招行宣布:获准!
中国基金报· 2025-07-03 20:11
招银金投获批筹建 - 招商银行获准筹建全资子公司招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150亿元人民币 筹建完成后将向监管部门提出开业申请 [1][3] - 公司表示此举是响应国家号召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有助于专业化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及股权投资试点业务 提升综合化经营能力 [3] - 招商银行成为继兴业银行 中信银行后今年第三家获批筹建AIC的商业银行 前两家AIC注册资本均为100亿元人民币 [4] AIC行业扩容动态 - 监管部门持续推动AIC股权投资扩围 2024年9月将试点范围从上海扩大至18个城市 2024年3月进一步明确支持商业银行设立AIC公司 [6] - 截至5月7日 AIC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人民币 旨在加大对科创企业投资力度 [6] - 行业分析认为AIC扩容有助于科技金融发展 提升银行综合化经营能力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中小银行将获得更多参与机会 [6][7] 历史AIC设立情况 - 此前国内已有5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均由五大国有银行(工行 农行 中行 建行 交行)于2017年全资设立 [4] - 2024年兴业银行 中信银行先后获批筹建AIC 分别成为首家股份行和第二家获批的商业银行 [4]
天津加码创投:国资最高出资80%,GP每年最高能拿500万奖励
FOFWEEKLY· 2025-07-03 17:59
天津市科技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核心观点 - 天津市发布《天津市科技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显著提升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1] - 目标到2027年实现科创基金规模突破2000亿元,科技贷款余额突破1.1万亿元 [1] - 推动创业投资活跃度提升,优化政府国资基金管理机制 [1][3] 直接融资增强计划 - 健全科创基金体系,完善"募投管退"全链条政策环境,力争科技型企业境内外上市数量明显增加 [1] - 创业投资管理机构投资本市未上市科技型企业满2年,按社会资本实际投资额的1%给予奖励,单家机构每年最高奖励500万元 [2] - 落实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税收支持政策 [2] 间接融资拓展措施 - 银行、担保、保险等机构专业化能力提升,目标科技贷款余额年均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1] - 科技金融特色服务机构(如科技支行、专门机构)超过100家 [1] 政府国资基金优化 - 市或区一级财政出资比例上限提高至70%,市区两级合计上限提高至80% [3] - 建立全生命周期考核评价体系,不简单以单项目或年度盈亏为考核依据 [3] - 国有企业负责人考核中降低基金短期回报要求,设置合理风险容忍度 [3] 创业投资生态建设 - 举办高层次技术创新创业大赛,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优质项目库 [2] - 探索国资创业投资基金差异化监管机制,建立尽职合规免责机制 [3]
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郑州探索建立“白名单”库
搜狐财经· 2025-07-03 16:35
郑州市科技金融政策 - 郑州市对1.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创新积分评级,建立高积分企业"白名单"库并定期推送至金融机构,推动"创新积分贷"等产品精准对接 [1][5] - 创新积分制通过量化指标精准刻画企业创新画像,实现"技术流"向"资金流"的高效转化 [5] - 郑州市天使基金配套制度已出台,面向社会征集备投项目和子基金管理机构,打造"郑创投"品牌活动搭建"基金+项目"对接平台 [5] 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 郑科贷业务通过"郑好融"平台建立"投贷联动"机制,实施科技型企业首贷信用贷"破冰扩面"行动 [6] - 对科技型企业投保的科技保险给予30%保费补助(单家企业上限20万元),形成"基金+银行+保险"服务体系 [6] - 政府基金重点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早期、小型、硬科技企业 [5][6] 产业创新支持政策 - 郑州市围绕"7+20"产业链群建设,聚焦超硬材料国家级集群及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等) [7] - 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先进制造业企业额外加计5%抵减 [7] - 专利产品2年内年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最高奖励500万元,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分别奖励100万/50万元 [7] - 国家级/省级中试平台分别奖励100万/50万元,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7] 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 郑州市承担十余项"国字号"改革试验任务,培育创新型企业及高能级平台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 [6] - 重点在郑东新区、高新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级计算等产业集群 [7]
如何确保金融惠企政策“直达企业”?线上平台“郑”发力丨发布会直击
搜狐财经· 2025-07-03 15:57
郑州市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郑好融" - 郑州市打造"郑好融"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吸引驻郑21家商业银行的2076名客户经理入驻 统一通过平台面向企业提供政策金融产品服务 [1] - 平台设立规模5亿元的风险补偿资金池 落地"N"个线下金融服务港湾 打造"1+1+N"科创金融服务体系 [1] - 平台整合全市风险补偿资金池 645家支行和2076名客户经理已入驻 提供便捷多元的融资申请方式 [3][4] 平台功能与服务 - 企业可通过扫码快速提交融资需求 平台首页提供"我要融资"智能匹配功能 帮助企业解决"贷什么、贷多少"问题 [4] - 平台与金融机构联合开发预授信模型 企业可快速获知可获批的预授信额度 [4] - 对先进制造业20条重点产业链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积分评级和科技型企业数据画像 [3] 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 - 郑州市将从体系建设、数据赋能、组织保障等方面推动金融惠企政策"直达企业" [3] - 健全专业化金融机构组织体系 打造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3] - 建立以数据驱动的政策直达机制 推动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转变 [3] - 会同人行河南省分行统筹推进科技金融发展工作 强化跨部门联动机制 [3]
天津:支持试点银行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 将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提高到80%
快讯· 2025-07-03 14:38
天津市科技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 - 核心观点为优化科技金融产品服务以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1] 科技金融产品服务优化措施 - 推广创新积分制为科技型企业精准画像 [1] - 推动银行机构将企业创新能力和成长性作为信贷准入和授信评审的重要参考 [1] - 构建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审批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 [1] - 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模式 [1] - 在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中前移金融服务 [1] - 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1] - 探索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打包质押模式 [1] - 扩大科技型企业首贷、信用贷、无形资产质押贷款投放 [1] - 拓展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等业务 [1]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政策 - 支持试点银行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 [1] - 将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提高到80% [1] - 贷款期限延长到10年 [1]
港交所推出综合基金平台订单传递服,金融科技ETF(516860)最新规模创近1月新高,金融科技行业整体景气度不断提升
新浪财经· 2025-07-03 13:47
市场表现 - 中证金融科技主题指数(930986)上涨0.16%,成分股京北方上涨8.81%,银之杰上涨2.92%,恒宝股份上涨2.82%,恒生电子上涨1.49%,东信和平上涨0.97% [3] - 金融科技ETF(516860)上涨0.07%,最新价报1.37元,近2周累计上涨5.32% [3] - 金融科技ETF近1年净值上涨101.70%,在指数股票型基金中排名前0.38%,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55.92%,年盈利百分比为66.67% [5] 流动性及资金动向 - 金融科技ETF盘中换手7.38%,成交6848.21万元,近1周日均成交1.92亿元 [3] - 金融科技ETF最新资金净流入4523.88万元,近5个交易日合计净流入6966.89万元,日均净流入1393.38万元 [4] - 杠杆资金持续布局,金融科技ETF前一交易日融资净买额达1034.81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8511.78万元 [4] 行业动态与政策 - 香港交易所推出综合基金平台(IFP)的订单传递服务,旨在提升香港基金市场效率 [3] - 金融科技板块格局持续分化,政策端“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相关政策推进,提升行业景气度 [4] - 银行、保险、证券类金融机构在信创系统切换与数智化平台建设驱动下,IT投入有望增加,中小金融机构IT需求增长明显 [4] 技术发展 - 技术端云、AI、数据要素多维共振,有望带来行业自下而上催化 [4] 基金规模与跟踪 - 金融科技ETF最新规模达9.27亿元,创近1月新高 [4] - 金融科技ETF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在可比基金中费率最低 [6] - 金融科技ETF近1月跟踪误差为0.038%,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最高 [6] 指数构成 - 中证金融科技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1.2%,包括东方财富、同花顺、恒生电子等 [6] 收益与风险指标 - 金融科技ETF自成立以来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113.16%,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10.60% [5] - 金融科技ETF近1年夏普比率为1.61,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44%,回撤后修复天数为79天,在可比基金中修复最快 [5]
★引"水"浇灌"科创之花" 9家券商首期科创债发行落地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9:56
从发行规模看,招商证券本期债券发行30亿元,规模在首批券商科技创新债券中居首。平安证券发行10 亿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华福证券在上交所簿记发行5亿元科技创新公司债。 近日,中信证券、中国银河证券、东方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平安证券、招商证券、华福证 券、国泰海通等9家券商首期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尘埃落定。 多数券商投向科创领域的募集资金比例高达70%。例如,东方证券本期债券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 不低于70%募集资金将用于投向科创领域或对发行前12个月内的科创领域相关投资支出进行置换;中信 建投证券本期债券募集资金不低于70%将投向科创领域,旨在为科创企业股权和债权融资提供低成本和 稳定的资金支持。 "股债基"联动是本次券商科创债募集资金用途的一大特征。比如,平安证券本期债券募集资金将通过股 权、债券、基金投资等形式专项支持科创领域业务;国泰海通本期债券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通过股权、 债券、基金投资等形式专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 近日,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国银河证券等9家券商宣布发行首期科创债,众多机构投资者踊跃 参与。业内人士认为,券商发行科创债既能为科创企业破解融资困局,还能助力券 ...
★四部门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 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9:56
政策导向与会议重点 - 四部委联合推进科技金融政策落实,聚焦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资金需求,涉及银行信贷、科技保险、资本市场、创业投资、科技创新债券等工具 [1] - 会议强调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要求银行保险领域提升科技贷款投放和投资力度,推进股权投资试点和并购贷款试点 [2] - 货币政策方面将加快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落实,新增额度用于激励金融机构扩大科技企业首贷和设备更新贷款 [2] - 债券市场将建设"科技板",运用风险分担工具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 [2] 金融机构具体举措 - 工商银行计划整合集团资源,增加股权比重,通过AIC、保险、理财等综合功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4] - 中国银行将聚焦"人工智能+"行动,提升"股贷债保租"综合服务能力,创新科技人才金融服务 [4] - 中信证券通过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知识产权抵押等方式为民营科技企业债券增信 [4] - 人保集团将创新科技保险产品,加大保险资金科创投资力度 [4] - 东方富海指出科技创新债券将缓解创投行业资金短缺和期限错配问题,壮大"耐心资本" [5] 企业反馈与行业生态 - 科技型企业代表反映金融支持助力"由小到大"发展,近期政策提振高质量发展信心 [3] - 中电海康强调科技与金融是创新链、产业链等"五链融合"的底层轴心 [3] - 金融机构表态将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3] 现存挑战与改进方向 - 当前科技金融供给结构和服务能力仍不完全匹配科技创新需求,需完善组织架构、风险管理及绩效考核机制 [1][3] - 金融生态体系需推广"创新积分制",强化融资对接、风险分担和信息共享等配套政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