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上市公司绿色债券数据(2015-2024年)
搜狐财经· 2025-10-30 21:02
上市公司绿色债券数据集概述 - 数据集覆盖2015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上市公司发行的绿色债券相关数据 [2] - 数据文件可在指定数据目录中通过搜索“上市公司绿色债券数据”获取 [2] 绿色债券发行核心变量 - 该年是否发行绿色债券:上市公司当年发行绿色债券则变量取值为1,否则为0 [2] - 是否发行多笔绿色债券:上市公司当年发行两笔及以上绿色债券则变量取值为1,否则为0 [2] - 发行绿色债券的总金额:上市公司当年发行绿色债券的总金额,计量单位为亿元人民币 [2] 绿色债券发行特征变量 - 发行绿色债券的最长期限:上市公司当年发行绿色债券的最长期限,计量单位为年 [3] - 发行主体识别:变量区分绿色债券是由母公司发行(取值为1)还是由子公司发行(取值为1) [3] - 债券类型识别:变量标识当年发行的绿色债券是否包含绿色科技创新债券类型,包含则取值为1 [3]
“做小做散”战略下高质量进阶 张家港行三季报显增长韧性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21:00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76亿元,同比增长1.18% [2]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2亿元,同比增长5.79% [2] - 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反映出盈利结构优化与成本管控能力提升 [2] 财富管理业务 - 前三季度代销业务规模达43.43亿元,较年初大幅增长162.73% [2] - 理财余额244.34亿元,较年初增长14.85% [2] - 财富管理业务快速发展,成为传统存贷业务之外的新增长极,有助于提升非息收入占比 [2] 资产负债规模 - 截至2025年9月末,总资产达2212.01亿元,较年初增长1.05% [3] - 总存款1763.46亿元,较年初增长5.83% [3] - 总贷款余额1463.11亿元,较年初增长6.55% [3] 信贷结构与战略定位 - 母公司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47.86亿元,占全部贷款的90.34% [3] - 制造业贷款余额358.67亿元,较年初增长8.1% [3] - 民营企业贷款余额852.44亿元,较年初增长7.19%,增速均超过全行贷款平均水平 [3] 资产质量与风控 - 截至9月末,不良贷款率为0.94%,与年初持平,维持在行业较低水平 [4] - 拨备覆盖率为355.05%,风险抵御能力充足 [4] - 构建“1+1+3”风险控降团队模式及专业化“百人风控团”,优化前中后三道防线架构 [4] 战略发展布局 - 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及数字金融五大方向积极布局 [5] - 母公司绿色信贷余额52.98亿元,较年初增长21% [5] -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22.04亿元,较年初增长19.42% [5] 数字化进程与股东回报 - 通过引入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实施本地化应用,数据币服务体系试点以来交易量超890亿元 [6] - 2025年10月首次实施中期分红,体现对股东回报的重视 [6] - 公司坚持“支农支小、做小做散”的战略定位,深耕本土,构建“生活+金融”社区循环生态 [1][4]
申能集团携旗下东方证券亮相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
新浪财经· 2025-10-30 20:12
大会概况 - 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2025年10月16-18日在上海召开,邀请超过500位中外嘉宾,其中约100位为海外嘉宾 [1] - 申能集团作为大会全球合作伙伴,在同期博览会上设置“SHENERGY 赋能绿色未来”主题展台,展示其在绿色金融、绿色电力、绿色电缆、绿色燃料等领域的成果 [1] 公司概况与绿色金融 - 申能集团是综合性能源企业集团,连续24年名列中国企业500强,截至2024年底,集团系统全资和控股企业逾340家,员工约3.1万人 [3] - 集团直属企业包括申能股份(600642 SH)、上海燃气、东方证券(600958 SH、03958 HK)、申能保险、上海电缆研究所等 [3] - 东方证券致力于打造能源投行,通过绿色债券发行、ESG投资研究、可持续证券投资基金、碳金融业务等实践绿色金融 [3] - 申能保险自2024年正式开业以来,承保全国风电、水电、光伏等绿色能源项目保额超430亿元,服务绿色企业超5000家 [5] - 申能财务公司“十三五”以来累计投放绿色信贷超600亿元,绿色信贷占比维持在60%左右 [5] 绿色电力 - 截至2024年底,申能集团累计建成控股装机1804.2万千瓦,项目遍及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新能源总装机达613万千瓦,占总装机比例34.1% [7] - 申能安徽平山电厂二期国家示范工程实现供电煤耗249.31克/千瓦时的突破,刷新世界纪录 [9] - 申能海南CZ2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一期已于2025年3月全容量并网,成为海南省“十四五”期间首个全容量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 [9] - 由申能开发建设的奉贤星火储能电站是上海首座电网侧混合型储能电站,项目储能容量达40MW/160MWh,集成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 [10] 绿色电缆 - 上海电缆研究所凭借全国重点实验室及院士领衔团队,推动线缆行业绿色革新 [10] - 由上海电缆研究所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输电示范工程,自2021年底投运以来,已为上海核心城区安全供电超1300天 [12] - 超导输电技术在算力中心、电解水制氢、超级快充站等新兴直流高耗能场景应用潜力巨大,能构建绿色工业微电网,实现零碳排放 [12] 绿色燃料 - 申能集团积极推进上海首个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建设,该项目已基本实现上游生物质资源“应拢尽拢”,并取得全流程绿色认证,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建设投产 [13] - 在氢能领域,公司已形成“三纵三横”战略,在制氢、储运、应用端全面布局 [15] - 申能正牵头12家优势单位,开展国家级“海上风电制氢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及工程示范”课题,攻关离岸制氢、储运及氢基能源合成等关键技术 [17] - 由申能投资企业联合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海上千方PEM槽及制氢系统启动全功率测试,该海上制氢系统将于明年在申能海南CZ2海上风电平台进行示范应用 [18] - 由氢能产业链企业协同打造的氢能重卡已实现700-800公里的续航里程,其核心动力300kW燃料电池电堆功率密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6.2kW/L [18]
申能集团携旗下东方证券亮相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
新浪财经· 2025-10-30 19:31
大会概况 -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世博园区召开,邀请超500位中外嘉宾,其中约100位为海外嘉宾 [1] - 作为大会全球合作伙伴,申能集团携旗下东方证券在同期举办的首届绿色产业与可持续消费博览会上设置主题展台,展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创新突破和标杆案例 [1] 公司概况 - 申能集团是综合性能源企业集团,连续24年名列中国企业500强,截至2024年底,集团系统全资和控股企业逾340家,员工约3.1万人 [3] - 集团直属企业包括申能股份、上海燃气、东方证券、申能保险、上海电缆研究所等 [3] 绿色金融 - 东方证券致力于打造能源投行,通过绿色债券发行、ESG投资研究、ESG可持续证券投资基金、碳金融业务等多元实践推动低碳转型 [3] - 申能保险打造绿色保险特色,承保全国风电、水电、光伏等绿色能源项目保额超430亿元,服务绿色企业超5000家 [5] - 申能财务公司累计投放绿色信贷超600亿元,绿色信贷占比维持在60%左右,连续多年位列上海地区金融机构前列 [5] 绿色电力 - 截至2024年底,申能集团累计建成控股装机1804.2万千瓦,项目遍及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新能源总装机达613万千瓦,占总装机比例34.1% [5] - 申能安徽平山电厂二期实现供电煤耗249.31克/千瓦时的突破,刷新世界纪录 [7] - 申能海南CZ2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一期已于2025年3月全容量并网,成为海南省“十四五”期间首个全容量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 [7] 储能技术 - 奉贤星火储能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储能容量达40MW/160MWh,集成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半固态电池等多种主流储能技术路线,项目一期已正式投入运行 [7] 绿色电缆 - 上海电缆研究所拥有电线电缆行业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及院士领衔的团队,推动线缆行业绿色革新 [7] - 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输电示范工程已为上海核心城区安全供电超1300天,开创了公里级超导电缆在大型城市核心区域运行的世界先例 [9] - 超导输电技术在算力中心、电解水制氢、超级快充站等新兴直流高耗能场景应用潜力巨大 [9] 绿色燃料 - 申能集团积极推进绿色甲醇项目,形成“生物天然气、生物质直接气化、绿氢+CCUS”的三步走规划 [9] - 公司正推进上海首个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建设,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建设投产 [10] - 在氢能领域,公司已形成氢能产业高端制造和应用场景“三纵三横”战略,涵盖制氢、储运和应用端 [12] 氢能技术项目 - 公司牵头开展国家级“海上风电制氢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及工程示范”课题,攻关离岸制氢、储运及氢基能源合成等关键技术 [13] - 全球首个海上千方PEM槽及制氢系统启动全功率测试,将于明年在申能海南CZ2海上风电平台进行示范应用 [13] - 由氢晨科技自主研发的300kW燃料电池电堆功率密度达到6.2kW/L,氢能重卡已实现700-800公里的续航里程 [13]
2025金融街论坛|巢克俭:更多绿色金融资源向北京城市副中心集聚
北京商报· 2025-10-30 19:15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 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地 [1] - 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积极推动首都绿色金融发展,服务副中心高标准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1] - 北京市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框架日臻完善 [1] - 绿色融资规模长期位居全国前列 [1] - 激励约束机制和产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1] - 更多绿色金融资源向北京城市副中心集聚 [1] 未来绿色金融发展举措 - 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将推动银行绿色金融特色网点设立 [1] - 推动绿色政策资金投放 [1] - 推动绿色创新产品落地 [1] - 以更高质量的绿色金融服务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1]
中信银行(00998) - 中信银行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中国会计准则)
2025-10-30 19:07
资产负债情况 - 2025年9月30日总资产98981.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3%[13] - 2025年9月30日贷款及垫款总额57824.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9%[13] - 2025年9月30日总负债90559.3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9%[13] - 2025年9月30日客户存款总额60673.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0%[13] 营收利润情况 - 2025年7 - 9月营业收入508.36亿元,同比下降4.43%;1 - 9月营业收入1565.98亿元,同比下降3.46%[14] - 2025年7 - 9月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69.13亿元,同比增长3.53%;1 - 9月为533.91亿元,同比增长3.02%[14] 贷款业务情况 - 公司贷款(不含贴现)余额较上年末增加3039.60亿元,增长10.45%[21] - 贴现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减少2377.57亿元,下降52.85%[21] - 2025年1 - 9月新发放个人贷款(不含信用卡)5870.28亿元,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投放1655.98亿元,同比增长5.45%,个人普惠贷款投放1619.92亿元,同比增长7.39%[24] - 2025年1 - 9月新投放个人消费贷款2315.36亿元[26] 支付业务情况 - 2025年第三季度,借记卡快捷支付交易量环比二季度提升6.46%,快捷支付交易金额环比提升7.12%,信用卡线上交易量环比提升11.47%[27] 特色业务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科技企业贷款余额5930.8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52.02亿元,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开户数达10272户,较上年末增加632户[29]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发行挂钩绿债结构性存款产品1384.00亿元,累计投放绿色租赁业务277.92亿元[30] - “中信碳账户”累计用户数达2765.28万户,较上年末增加609.61万户,累计碳减排量20.59万吨[30] 普惠金融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372.4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74.24亿元[31][33] 养老金融情况 - 养老金融托管规模达5751.69亿元,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277.5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6.83%,养老产业贷款规模18.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8.72%[34] 数字经济业务情况 - 全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达2733.5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42%,线上交易结算规模突破1470亿美元[35][36] 零售业务情况 - 本集团零售管理资产余额(含市值)达5.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12%[38] 综合融资情况 - 本集团综合融资余额14.9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35%[39] 其他业务数据 - 2025年1 - 9月代客结售汇量同比增长12.06%[42] - 外汇做市交易量同比增长27.78%,跨境机构投资者外汇交易服务规模同比增长7.38%,挂牌小币种交易量同比增长44.40%[43] - 服务跨境电商平台成员客户数3.97万户[43] - 2025年1 - 9月,承销债务融资工具1951只,承销规模6819.98亿元;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公告105笔,金额148.64亿元[45][46] - 跨境三类账户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18.06%,跨境人民币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近300亿元,增幅68.91%,出口信贷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5.51%[46] - 截至报告期末,托管规模达17.8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94%,托管收入同比增加2.72亿元;对公财富管理规模达3265.7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71%[46] - 2025年1 - 9月,财富管理业务中收同比增长13.59%;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规模较上年末增长4.50%;场景分期规模同比增长54.21%[47] - 第三季度信用卡业务引入获客占新增客户量48.37%,较二季度环比提升8.37个百分点[47] - 2025年1 - 9月,票据业务向15488户企业提供贴现融资服务8467.48亿元,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占客户总数73.97%,同比提高2.22个百分点[48][49] - 截至报告期末,含权产品存续规模2610.23亿元,较二季度末增加539.43亿元,占新产品比例从9.83%提升至11.94%[50] - 2025年1 - 9月,理财产品为客户创造投资收益337.13亿元,同比增长15.15%[50] 房地产融资情况 - 集团承担信用风险的对公房地产融资余额3883.3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6.67亿元;不承担信用风险的对公房地产融资余额939.1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41亿元[53] - 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10790.9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65.11亿元;不良率0.45%,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54] 资产质量情况 - 集团不良贷款余额669.3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54亿元;不良贷款率1.16%,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204.16%,较上年末下降5.27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36%,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56] 资本充足率情况 - 集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59%,较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1.03%,较上年末下降0.23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3.01%,较上年末下降0.35个百分点[60] - 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25%,较上年末下降0.17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0.77%,较上年末下降0.27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2.85%,较上年末下降0.42个百分点[60] 资本净额情况 - 集团核心一级资本净额7234.2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8%;一级资本净额8322.5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9%;资本净额9811.5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92%[64] - 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6358.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5%;一级资本净额7407.8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8%;资本净额8835.5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9%[64] 流动性情况 - 集团流动性覆盖率127.60%,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11283.12亿元,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8842.47亿元[66] 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125823户,其中A股普通股股东101048户,H股普通股股东24775户[67] - 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持有本行股份36028393412股,占比64.75%[69] -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有本行股份11851424685股,占比21.30%[69] - 报告期末优先股股东总数为50户[7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优先股43860000股,占比12.53%[71] - 中信有限及其下属子公司合计持有本行股份36610129412股,占比65.79%[72] - 冠意有限公司持有本行H股股份2292579000股,占比4.12%[72] 人事变动 - 2025年8月4日,金喜年先生就任本行副行长[74] - 2025年8月18日,付亚民先生就任本行非执行董事[74] - 2025年9月28日,胡罡先生辞去本行风险总监职务[74] 公司增资与授权 - 2025年,同意中信金租将30亿元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并现金增资30亿元[75] - 2025年7月中信金租完成增资,注册资本由40亿元变更为100亿元[76] - 2025年8月27日公司董事会同意授权管理华融金租7538222567股股份,授权管理期3年,费用每年500万元[77]
净利翻番、业务“多点开花”,中金公司交出亮眼三季报
第一财经· 2025-10-30 19:05
核心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61亿元,同比增长54.36%,归母净利润65.67亿元,同比增长129.75% [1]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79.33亿元,同比增长74.78%,归母净利润22.36亿元,同比大增254.93% [1] - 公司资产总额攀升至7649.41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13.37%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27.01亿元,同比增长157.26% [2] - 基本每股收益1.24元/股,同比增长154.8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29%,同比上升3.65个百分点 [3] 主营业务增长 - 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45.16亿元,同比增长76.31% [4] - 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29.4亿元,同比增长42.55% [4] - 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10.62亿元,同比增长26.61% [4] - 前三季度自营业务收入达109.66亿元,同比增长46.99% [5] - 财富管理转型取得收获,买方投顾保有规模在9月末创新高至近1200亿元 [5] 投资银行业务优势 - 投行业务展现竞争优势,接连完成三一重工、禾赛科技等明星项目 [1][6] - 三一重工港股IPO绿鞋后发行规模19.88亿美元,为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的港股IPO项目及今年以来规模第二大的A股上市公司H股IPO [1][6] - 禾赛科技双重上市绿鞋后发行规模6.14亿美元,为全球激光雷达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IPO [7] - 公司在中资企业全球股本融资、中资企业全球IPO融资、A股IPO承销市场均排名第一 [7] - 港股再融资承销规模排名中资券商第一,完成了小米集团、蔚来汽车等项目 [7] 行业地位与市场排名 - 公司营收与净利润规模跻身行业前列,为营收百亿"俱乐部"成员 [2] - 公司归母净利润增幅在已披露三季报的券商中排名前列 [2] - 在固收领域,绿色及ESG债券发行规模、基础设施公募REITs期末管理规模排名领先,持有型不动产ABS期末管理规模排名第一 [8] - 中国并购市场已公告交易规模排名中资券商第一 [8] 国际业务与战略发展 - 国际业务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佳鑫国际实现香港联交所与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同步挂牌 [8] - 协助哈萨克斯坦开发银行发行中亚首单人民币债券,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8] - 公司持续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方面取得成果 [8]
中国光大银行(06818) - 海外监管公告
2025-10-30 19:05
业绩数据 - 2025年7 - 9月营业收入283.52亿元,同比减少13.01%;1 - 9月营业收入942.70亿元,同比减少7.94%[15] - 2025年7 - 9月净利润125.37亿元,同比减少10.33%;1 - 9月净利润372.78亿元,同比减少3.40%[15] - 2025年1 - 9月,利息净收入688.81亿元,同比下降5.1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55.02亿元,同比增长2.18%[23] - 2025年1 - 9月,营业支出472.92亿元,同比下降13.77%;业务及管理费支出264.03亿元,同比下降6.51%;信用减值损失支出188.38亿元,同比下降23.41%[24] - 2025年9月30日,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65%,一级资本充足率11.70%,资本充足率13.65%[21] - 2025年9月30日,流动性覆盖率134.01%[21] - 2025年7 - 9月非经常性损益合计4700万元,1 - 9月为 - 29700万元[18] - 本年发放优先股股息28.07亿元(含税)、发放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利息18.40亿元(含税)[17]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本集团营业收入942.7亿元,同比下降约7.94%[50] - 同期,本集团净利润372.78亿元,同比下降约3.40%[52] - 自2025年7月1日至9月30日止三个月,本集团营业收入283.52亿元,同比下降约13.01%[56] - 该三个月期间,本集团营业利润158.56亿元,同比下降约10.45%[56]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本行利息收入1564.76亿元,同比下降约9.56%[50] - 同期,本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31.27亿元,同比增长约0.53%[50] - 自2025年7月1日至9月30日止三个月,本行利息净收入228.68亿元,同比下降约3.92%[56] - 该三个月期间,本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3.03亿元,同比增长约9.91%[56]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70.18亿元,同比下降约3.63%[52] - 基本稀释每股收益0.55元/股,同比下降约3.51%[54] - 2025年7 - 9月本集团综合收益总额101.23亿元,2024年同期为140.41亿元[58]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本集团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184.97亿元,2024年同期为 - 355.24亿元[62]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本集团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1736.99亿元,2024年同期为920.68亿元[6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本集团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672.86亿元,2024年同期为 - 598.17亿元[6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本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054.46亿元,2024年同期为1201.65亿元[66] 资产负债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总资产72177.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72%;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资产6022.7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8%[16] - 报告期末,不良贷款余额507.1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60亿元;不良贷款率1.26%,比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68.92%,比上年末下降11.67个百分点[24] - 报告期末集团资本充足率13.65%,一级资本充足率11.7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65%,杠杆率7.20%,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25] - 2025年9月30日本集团资产总计72177.17亿元,2024年12月31日为69590.21亿元[43] - 2025年9月30日本行资产总计70648.78亿元,2024年12月31日为68098.66亿元[43] - 2025年9月30日本集团负债合计66128.58亿元,2024年12月31日为63687.9亿元[45] - 2025年9月30日本行负债合计64816.76亿元,2024年12月31日为62385.36亿元[45] - 2025年9月30日本集团股东权益合计6048.59亿元,2024年12月31日为5902.31亿元[47] - 2025年9月30日本行股东权益合计5832.02亿元,2024年12月31日为5713.3亿元[47] 用户数据 - 报告期末,累计提供养老金融产品900余只,养老金融专区累计服务客户288.20万人次[11] - 报告期末,理财产品管理规模1.89万亿元[12] - 报告期末,供应链客户19,928户[12] - 前三季度债券承销3,165.41亿元,发放并购贷款239.25亿元[13] - 对公综合融资规模(FPA)达5.50万亿元,零售资产管理规模(AUM)达3.15万亿元,同业金融交易额(GMV)达2.63万亿元[13] - 报告期末A股股东总数179,435户,H股股东总数780户[31]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本集团客户存款净增加额1515.11亿元[62]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本集团向中央银行借款净增加额766.14亿元[62] 业务发展 - 科技金融健全“1 + 16 + 100”组织体系[10] - 普惠金融优化“3 + 1 + N”系列线上化产品,提升业务拓展和风险管理能力[10] - 养老金融推出“和光颐享”品牌,打造两大特色,扩容增设“养老金融服务中心”[10] 股权相关 - 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A股持股24,363,726,541股,占比41.23%;H股持股1,782,965,000股,占比3.02%[31] -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H股持股5,238,820,070股,占比8.87%[31] -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A股持股4,448,301,988股,占比7.53%;H股持股290,980,000股,占比0.49%[31] - 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H股持股4,200,000,000股,占比7.11%,质押2,058,480,000股[31] - 光大优2报告期末股东总数21户,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持有光大优2股份18,260,000股,占比18.26%[33] - 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光大优2股份16,470,000股,占比16.47%[33] - 中国光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光大优2股份10,000,000股,占比10.00%[33] - 报告期末股东总数24户,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3447.7981万股,持股比例17.24%[34] - 报告期末股东总数27户,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8411万股,持股比例24.03%[37] 其他 - 2025年9月18日公司完成4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前5年票面利率2.29%[36] - 截至2025年9月11日光大集团增持公司A股股份1397万股,占总股本0.02%,增持金额5166.0999万元[38]
可持续金融进入关键阶段,业内建议加强跨界“翻译”
第一财经· 2025-10-30 18:13
核心观点 - 可持续金融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建立跨界的“共同语言”以实现技术创新可量化、环境价值可衡量、长期风险可评估 [1][4] - 可持续金融正处于关键转折期 中国为实现2035年气候目标将催生超过30万亿元新增投资 [2][3] - 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数据治理体系是防范“洗绿”“漂绿”风险和国际合规的关键 [3] - 解决信息不对称需要培养“翻译官”角色并建立新型对话平台 [4][5] 行业发展进展 - 截至2024年末 深圳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达10230.91亿元 增速高于各项贷款17.99个百分点 [2] - 在深交所发行的绿色债券累计规模达1883.74亿元 [2] - 深圳市计划到2027年实现市属直管企业和国企控股上市公司ESG披露全覆盖 重点领域上市公司披露率力争达到60% [2] - 中国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要求温室气体排放比峰值下降7%-10% 这一幅度高于主要发达国家历史同期水平 [2] 未来投资需求与市场机遇 - 为实现2035年目标 中国风光总装机量需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至少32亿千瓦) [3] - 推动相关政策和行动将给中国带来超过30万亿元的新增投资 [3] - 碳金融市场(如碳债券、碳衍生品等)创新空间广阔 [3] 当前实践难点与挑战 - 缺乏可靠的绿色金融数据基础 导致后续风险防范和信息披露难以落实 [3]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即将实施 隐含碳排放量的精准核算已成为企业必须应对的重要课题 [3] - 银行在最终信贷决策时仍然主要考察企业当期盈利能力 这与产业发展的周期性规律存在明显错配 [6] - 大型工业企业已建立成熟的传统融资渠道 这使得新型可持续金融工具难以渗透 [6] 解决方案与建议 - 建立新型平台 让设备供应商等掌握底层技术参数的主体能更早参与金融决策或风险判断环节 [4] - 专业机构正从能力建设、平台搭建和政策建言多层面培养可持续金融领域的“翻译官” [5] - 金融支持企业绿色转型需要有非常清晰的降碳数据 但这仍需要漫长的过程 [6]
“稳进变”加持优等生,江苏银行三季报彰显硬实力
第一财经· 2025-10-30 18:13
核心观点 - 公司以“稳进变”理念为指导,在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了经营业绩的稳健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1] 经营业绩 -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71.83亿元,同比增长7.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83亿元,同比增长8.32% [3] - 年化ROE为15.87%,年化ROA为0.96% [3] - 实现利息净收入498.68亿元,同比增长19.61%,手续费及佣金收入54.21亿元,同比增长7.88% [4] - 报告期末总资产4.93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4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87%,各项存款余额2.5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0.22% [4] - 上半年末净息差为1.78%,优于行业1.42%的平均水平,在42家上市银行中排名前列 [4] 对公业务与金融服务 - 截至9月末,对公贷款余额166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26%,对公存款余额140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75% [7] - 公司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8] - 制造业贷款余额36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90%,基础设施贷款余额69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 [8] - 科技贷款余额2740亿元,集团口径绿色融资规模突破72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1% [8] 零售业务与数字化转型 - 手机银行APP客户数近2200万,月活客户数突破760万户,持续位列城商行第一 [10] - 公司推动“8+1”场景建设,深耕文博、体育、音乐等兴趣圈层,构建“金融+场景”服务生态 [10] - 零售AUM突破1.6万亿元,新增近2000亿元,规模和增量均位列城商行第一 [11] - 子公司苏银理财产品规模突破8000亿元,持续稳居城商系理财子公司第一 [11] 资产质量与风险控制 - 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为0.84%,为历史最优水平,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22.62% [3][13] - 关注类贷款比例为1.28%,较年初下降0.12个百分点 [13] - 自2016年上市以来,不良率连续9年呈现下降趋势,在总资产规模超4万亿元的上市银行中处于最优水平 [14] 资本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国内外券商分析师已发布相关研报近70篇 [16]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保险等主流机构共1263只产品持仓公司,在上市银行中排名第二 [16] - 在“全球银行1000强”中位列第56位,较上年大幅提升10位,在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中排名第162位,蝉联国内城商行首位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