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业融合
搜索文档
北京市两业融合企业交流会暨沙龙活动举办,32家两业融合试点企业获授牌
北京商报· 2025-06-26 19:01
活动背景与主题 - 北京市举办两业融合企业交流会暨沙龙活动 主题为"两业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 旨在贯彻落实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的要求 [1] - 活动由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和朝阳区人民政府主办 中关村产业研究院承办 聚焦政策落地实施与成果转化应用 破解两业融合发展中的共性难题 [1] 活动内容与成果 - 主题沙龙围绕试点企业支持政策 金融服务获取 产业链上下游对接等热点议题展开研讨 [1] - 活动现场为3家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和32家试点企业举行授牌仪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 市发展改革委 市委统战部等部门参与授牌 [1] - 东方略首发"全球首款临床三期的百亿级HPV治疗性疫苗" 健康有益推出"WHC体重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项目" 华夏银行针对两业融合企业推出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2] 未来发展方向 - 北京市将以两业融合活动为契机 加强部门协同联动 丰富融合交流渠道 加大政策宣传与落实力度 建立常态化成果发布与推广机制 持续完善产业地图 [2] - 通过搭平台 聚资源 促合作 推动两业融合向更深层次 更广领域发展 探索新模式 催生新动能 培育新经济 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2]
北京市两业融合企业交流会暨沙龙活动举办 聚焦两业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
环球网· 2025-06-26 18:41
两业融合政策与支持体系 - 北京市出台两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示范园区和试点企业认定支持办法、重点项目建设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1] - 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等8个两业融合发展重点领域 [1] - 提出资金、土地、人才等各方面支持举措 [1] - 形成"国家级+市级""示范园区+试点企业"的工作体系 [1] - 市发展改革委、经信局、人社局等部门分别解读两业融合政策、高精尖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和人才保障措施 [3] 示范园区与试点企业 - 朝阳区获评新质生产力融合示范先导区包含北京CBD和山河湾谷两个片区 [2] - 活动现场为3家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和32家试点企业授牌 [3] - 示范园区和企业代表分享两业融合发展经验、成果与未来规划 [3] 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 - 北交所介绍上市审核新政及全流程服务机制 [3] - 华夏银行、北京银行推出为两业融合试点企业量身定制的融资产品 [3] - 中关村金服分享特色金融服务方案 [3] - 华夏银行针对两业融合企业推出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3] 产业实践与成果展示 - 中关村软件园和清华国重基地展示"平台+服务"的创新管理模式 [3] - 东方略首发"全球首款临床三期的百亿级HPV治疗性疫苗" [3] - 健康有益介绍"WHC体重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项目" [3] 未来发展规划 - 北京市将加强部门协同联动,丰富融合交流渠道 [4] - 加大政策宣传与落实力度,建立常态化成果发布与推广机制 [4] - 持续完善产业地图,推动两业融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4]
威海实施产业集群提升行动,力争新增1个省“雁阵形”集群
齐鲁晚报网· 2025-06-19 12:05
产业集群发展 - 威海市实施产业集群能级提升行动 持续做大做强八大产业集群 加快构建具有威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1] - 2024年全市制造业产业集群规上企业营收实现平稳增长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7% [1] - 威海市发改委将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 坚持扩量与提质并重 传统与新兴协同 [1] 优势产业培育 - 聚焦10个已获批省级"雁阵形"集群培育 持续壮大高区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 高性能复合材料 乳山海上风电高端装备等4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 - 争取新增1个省"雁阵形"集群 更多产业集群入选省支柱型雁阵集群 [2] - 突破发展新能源产业 布局核 风 光 储等多领域能源板块 加快推动华能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工程 乳山半岛南海上风电 临港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工程等项目建设 [2] 动能转换与产业融合 - 市级层面设立新旧动能转换专项资金投资补助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3] - 累计激励15家企业开展重大技术突破 业态模式创新 今年将继续加大省重大产业攻关项目实施力度 [3] - 推进14个省级以上"两业"融合试点 12家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建设 定期培育推荐"两业"融合试点企业 [3] 骨干企业培育 - 实施新一轮重点企业培育工程 优化建立百家企业培育方阵 落实兑现冲击新目标惠企政策 [4] - 累计争取12家企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 其中4家获批省首批"头雁"企业 [4] - 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 "亲清发改会客厅"等活动 跟踪解决政策兑现 用地用能等需求 [4]
两业融合发展再添新动能 北京市新认定第二批市级试点示范单位
中国经济网· 2025-06-06 10:28
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和试点企业认定 - 北京市认定第二批3家市级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包括朝阳新质生产力融合示范先导区、通州区城市副中心未来设计+大健康融合创新示范区、京西永定河两业融合示范园区 [1] - 第二批32家市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包括10家领跑型试点企业和22家成长型试点企业 [1] - 试点企业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等7个重点领域,分布在11个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1] 试点企业重点领域和带动作用 - 试点企业聚焦关键环节深化融合发展路径探索,发挥产业链辐射带动及关键配套作用 [1] - 试点企业加强与上下游环节协同合作、联动融通,助力提升北京市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1] 北京市两业融合工作进展 - 北京市累计认定8家市级示范园区、67家市级试点企业,形成"园区+企业"试点示范工作体系 [2] - 北京市从政策机制、试点引领、融合生态等方面加强统筹部署,两业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2] 未来发展规划 - 北京市将推动试点示范连点成片、连片成面,加快打造"十园百企"发展格局 [2] - 北京市将总结两业融合发展模式、典型案例、标杆企业,形成可推广复制模式 [2] - 北京市将引导经营主体通过融合发展实现赋能增效、转型升级,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
本市再添35家“两业融合”试点示范单位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05 04:47
市级"两业融合"试点示范单位 - 朝阳新质生产力融合示范先导区、通州"未来设计+大健康"融合创新示范区、京西永定河"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入选示范园区 [1]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等32家企业成为试点企业,包括10家领跑型试点企业和22家成长型试点企业 [1][3] - 试点示范单位将带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深度融合 [1] 朝阳新质生产力融合示范先导区 - 园区占地26 9平方公里,"两业融合"领域企业年营收占比达62% [1] - 集聚十多家市级以上科研平台、北京工业大学等研发机构、华腾检测等技术平台、正大投资等金融机构、普华永道等咨询服务头部企业 [1] - CBD片区在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服务上具有优势,可赋能山河湾谷片区的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高精尖产业 [2] 通州"未来设计+大健康"融合创新示范区 - 园区管理统筹25 5平方公里,包含绿竹生物等医药企业研发总部、甘李药业等医药制造企业、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等医疗机构 [2] - 集聚铜牛等时尚设计企业、北建院等未来设计企业、芯能电子等智能制造企业 [2] - 探索"医药研发设计+制造+健康服务"、"时尚设计+消费场景"、"未来设计+制造+智慧城市场景"融合发展 [2] 京西永定河"两业融合"示范园区 - 园区内人工智能大模型、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企业和机构快速涌现 [2] - 探索"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高端装备制造+服务+应用场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健康服务"融合发展 [2] 企业"两业融合"案例 - 北汽福田构建国内最大商用车车联网企业平台,新品发动机平台故障率下降50%,运营成本降低13%,服务营收占比提升至9% [2] - 百普赛斯形成"检测+定制化生产"模式,遨天科技形成"卫星推进技术研发+制造+服务"模式 [5] 政策支持与发展目标 - 全市已累计认定8家市级示范园区、67家市级试点企业 [4] - 示范园区可获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服务设施建设的投资支持 [5] - 试点企业可进入北交所上市重点企业储备库,获得上市管家式服务 [5] - 符合条件的项目可获得2 5个百分点、期限2年的贷款贴息支持 [5] - 2023年目标培育形成10家市级示范园区、100家市级试点企业 [5]
本市加快打造形成十园百企发展格局
北京青年报· 2025-06-05 02:27
两业融合试点示范单位认定 - 北京市认定第二批两业融合市级试点示范单位 包括3家示范园区和32家试点企业 [1] - 3家示范园区分别为朝阳新质生产力融合示范先导区 通州区城市副中心未来设计+大健康融合创新示范区 京西永定河两业融合示范园区 [1] - 32家试点企业包括10家领跑型企业和22家成长型企业 覆盖7个重点领域 分布在11个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4] 示范园区特色 - 朝阳新质生产力融合示范先导区管理面积26 9平方公里 两业融合企业年营收占比62%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融合 高端装备与服务融合 [2] - 通州示范区管理面积25 5平方公里 两业融合企业年营收占比超50% 聚焦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融合 研发设计与制造融合 [3] - 京西永定河示范区管理面积26 43平方公里 两业融合企业年营收占比66%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融合 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融合 [3] 试点企业分布 -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领域6家 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融合领域11家 高端装备与服务业融合领域6家 [4] -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4家 智能网联汽车领域2家 集成电路领域2家 消费领域服务与制造融合1家 [4] 发展目标 - 试点企业将深化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发挥产业链辐射带动作用 加强上下游协同合作 [4] - 北京市将推动试点示范连点成片 加快打造"十园百企"发展格局 总结推广融合发展模式 [4]
北京新认定第二批市级两业融合试点示范单位
中国新闻网· 2025-06-04 22:23
北京市第二批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和试点企业认定 - 北京市认定朝阳新质生产力融合示范先导区、通州区城市副中心未来设计+大健康融合创新示范区、京西永定河两业融合示范园区等3家第二批市级两业融合示范园区 [1] - 北京市认定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等32家第二批市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 [1] - 32家试点企业包括10家领跑型试点企业和22家成长型试点企业 [1] 试点企业行业分布 -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领域评选出试点企业6家 [1] - 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有机融合领域评选出试点企业11家 [2] - 高端装备与服务业融合领域评选出试点企业6家 [2] - 消费领域服务与制造融合领域评选出华江文化1家试点企业 [2] 各领域融合发展路径 -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企业通过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仿真技术研发应用,提供上下游一体化解决方案,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方式提升行业效率 [1] - 医药健康领域企业通过搭建CXO产业应用基础服务平台,构建"AI+诊疗技术+解决方案"等方式为行业赋能 [2] - 高端装备领域企业通过加速数字技术与装备制造深度融合,为生产模式、组织模式、业务方式等赋能 [2] - 消费领域企业探索"设计+柔性化定制+销售"融合发展模式,深化"文创消费"新业态 [2] 未来发展计划 - 北京市将持续抓好两业融合试点示范培育和建设,推动形成"十园百企"发展格局 [2] - 将总结北京两业融合发展模式、典型案例、标杆企业,形成可推广复制模式 [2] - 通过融合发展实现赋能增效、转型升级,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2]
安徽省长王清宪: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服务、定制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 加快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快讯· 2025-05-30 12:06
安徽省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路径 [1] - 制造业需向服务业延伸 传统制造业需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1] - 重点发展工业设计服务、定制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 [1] 产业升级战略 - 通过"制造+服务"和"产品+服务"模式实现差异化发展 加快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1] - 统筹技术、资本、人才、政策等要素支持产业转型 [1] - 发挥产业联盟和商协会作用 引育优质融合化转型服务商 [1] 应用场景与生态建设 - 拓展"两业融合"多元化应用场景 [1] - 营造制造与服务共生共荣的良好产业生态 [1]
镇江高新区商贸流通发展势头强劲
镇江日报· 2025-05-29 08:14
消费市场表现 - 1-4月镇江高新区限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3.13% 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34% 限上餐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2.09% 三项指标增幅均居全市第一方阵 [1] - 核心商圈悦然广场1-4月客流总量达190万人次 同比增长13% 新增品牌商铺11家 [1] 政策与活动推动 - 发布2025年消费促进七大举措 深挖老字号和特色农产品消费增长点 联合大型综合体开展多样化消费活动 [1] - 1-4月"以旧换新"活动带动商贸行业销售总额超5000万元 覆盖家电 汽车 电动自行车 家居等领域 [2] - 打造"直播+产业""直播+品牌"特色电商直播区 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构建多元化消费场景 [1] 业态创新与布局 - 围绕润兴路 九华山庄 团山睿谷等重点片区优化商业布局 培育夜间经济 首店经济等新业态 [2] - 推动文旅商体联动 策划主题促消费活动 形成"月月有活动 季季有亮点"的消费氛围 [2] 企业支持与培育 - 定期举办商贸企业座谈会和培训会 邀请行业专家授课 强化贸易企业招引和培育升规工作 [3] -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 落实惠企政策 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3] 未来规划 - 计划推动优品中华行高新区专场活动 为外贸企业搭建内销平台 畅通内外贸易双循环 [3] - 深化消费供给侧改革 以创新驱动 品牌引领 融合发展为抓手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3]
天津发改委:政策宣讲会走进民营企业
中国发展网· 2025-05-20 20:38
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 - 天津市发改委联合津商联合会举行政策宣讲会,8个处室负责人讲解政策并传递信心,民营企业表示要把握机遇并在"十项行动"中担当作为 [1] - 《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5月20日实施,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法律,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2] -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两次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发改委将推动编制《天津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 [2][4] 经济发展与行业表现 - 2024年天津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6.5%,民间投资增长7.6% [3] - 一季度规上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全市0.2个百分点,民营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快于全市5.7个百分点 [3] 政府服务与问题解决 - 发改委将建立民营企业库和民营经济数据库,加强运行分析调度 [4] - 对投资困难的民营企业"一企一策"帮扶,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加大服务保障力度 [4] - 聚焦融资难、应用场景不足、拖欠账款等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活动解决需求 [4] 政策落实与资源整合 - 深化落实天津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17条"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9条" [5] - 整合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创新促进等政策,加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中央政策宣传 [5] - 组织重大项目融资对接,加大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5] 国家支持与项目合作 - 加强与国家发改委沟通,围绕"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谋划项目,争取专项债等支持 [6] - 利用夏季达沃斯论坛、民洽会等平台推动民营企业国内外合作 [6] - 开放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领域应用场景,配合投促部门开展场景招商 [6] 宣传与信心提振 - 持续报道民营企业家优秀案例,释放支持民营经济的强烈信号 [7] - 增强企业投资天津信心,为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营造氛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