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

搜索文档
美丽中国铺展新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9-13 10:42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保持Ⅱ类,"三北"工程攻坚战完成建设任务1.64亿亩,构 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广袤神州大地,绿色发展不断加快,绿色版图接续扩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要实现永续发展,必须 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各地区各部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 山"理念,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江苏常州市遥观镇,宛沿河碧波荡漾,水清岸绿。"环境大变样,休闲健身有了好去处。"附近居民刘源 说。当地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开展河道清淤等工程,让水更清、河更美、城镇更宜居。 内蒙古赤峰市,丰富的绿电资源和上下游产业链,吸引东山铝业绿色智能新能源电解铝一体化项目落户 当地。"绿电资源推动'煤电铝'转化为'绿色铝',降低电解铝碳排放。"项目负责人张义卫说。 青海西宁市城西区西川南路61号老旧小区改造现场,机械轰鸣作业,施工人员正开挖路面、更新雨污水 管网。" ...
美丽中国铺展新画卷(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9-13 08:04
核心观点 -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绿色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1][2][3][4] 水质改善与生态治理 - 长江干流连续5年 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保持Ⅱ类标准 [1] - 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90.4%(2024年) 较2012年提升28.8个百分点 [2] - "三北"工程攻坚战完成建设任务1.64亿亩 构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 [1] -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30% 国家公园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3] - "山水工程"累计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超1.2亿亩 [3] 污染防治成效 -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从2015年4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29.3微克/立方米 [2] - 西宁市"十四五"期间新建改造排水管网270公里 城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2] - 江苏常州通过河道清淤等系统治理实现水清岸绿 内蒙古赤峰绿电资源推动煤电铝向绿色铝转型 [1] 绿色能源与经济增长 - 以年均3.3%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超6.1%经济增长 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国家之一 [4] - 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增至28.6%(2024年) [4] - 宁波东方电缆工厂建设12兆瓦光伏矩阵 实现绿电自发自用与余电上网 [4] 生态价值转化 - 大熊猫国家公园通过人工疏伐修复退化栖息地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 [3] - 良好生态环境持续释放经济价值 绿色发展模式成为高质量增长核心驱动力 [4]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编辑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9-13 08:04
环境治理成效 - 中国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1] - 中国贡献了全球新增绿色面积的25% [1] - 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过90% [1] 生态经济价值 - 良好生态蕴含无穷经济价值并创造持续综合效益 [1] - 提升生态含绿量将推动发展含金量增长 [1] - 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1] 国家战略导向 - 美丽中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要目标 [1] - 践行"两山"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 [1] - 通过生态建设使锦绣河山持续造福人民 [1]
共迎首个全国科普月 《西拉沐沦》研讨会共话生态叙事与科普传播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9:41
研讨会背景与目的 - 中国广电联合会科普视听宣传专业委员会主办《西拉沐沦》IP价值与融合传播研讨会 聚焦科普内容创作与多平台传播实践 [1][3] - 会议汇聚学者、科研专家、纪录片创作者 从生态、科学、艺术、传播维度解码作品创新实践 [3] 作品内容与制作 - 纪录片《西拉沐沦》以"河流为脉、生态为魂" 历时三年拍摄 呈现西拉沐沦河地理风貌与物种多样性 [3] - 通过微观视角解构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规律 系统记录40种野生动物、28种野生植物 包括珍稀物种棘角蛇纹春蜓的100多年来首次拍摄 [7] - 主创团队原计划两年完成 实际制作三年半 强调科学真实与艺术表达的平衡 [12] 生态与科学价值 - 作品以长期科研数据为基础 将生态学原理转化为通俗影像 诠释"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科学内涵 [7] - 精准捕捉生态细节 如棘角蛇纹春蜓的生存习性 助力公众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 [7] - 科学纪录片连接生态保护与公众认知 具象化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辩证关系 [4] 艺术与传播成就 - 通过视听语言创新与叙事结构优化 融合生态之美与人文思考 实现镜头与内涵的统一 [6] - 采用多平台协同、长短内容联动策略 上线6天登顶国内自然类纪录片榜单 全球排名第五 超100万人观看 [10] - 网络平台使用POGC方式 通过长视频深度呈现与短视频传播闭环实现破圈效果 [10] IP开发与产业延伸 - IP开发需跨界融合 整合旅游、文化、商品于共通精神符号 形成从影、书、展到旅游的产业链 [6][8] - 建议向纪录电影、大型交响乐、第二季作品延伸 但需强化故事戏剧性以适配影院场景 [9][11] - 地方媒体通过IP开发突破单一传播困境 借助全媒体平台将地域IP面向全国市场 [8] 行业意义与未来方向 - 作品为地方媒体深耕本土题材提供经验 基层媒体可借此探索创新起点 [11] - 科学纪录片需适配新媒体生态 通过产学研用平台提炼可复制方法论 提升科普价值转化效率 [4] - 行业应推动科学纪录片从"内容产品"向"价值生态"升级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与全民科学素养提升 [4][10]
人保财险南京:践行“两山”理念,创新保险为“绿”护航
江南时报· 2025-09-12 18:15
核心观点 - 公司与南京市农业农村局生态处就乡村振兴保险创新和绿色发展进行深入交流 重点聚焦保险服务双碳战略和农业绿色转型发展 计划推进农业面源污染保险 生态农场保险 零碳田园保险等创新领域[1] -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高度评价公司在乡村振兴保险领域的成效 强调将全力支持农业绿色转型发展保险创新 希望共同打造具有南京辨识度的乡村振兴保险新模式[2] 公司举措与成果 - 公司详细介绍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现行政策与运营成效 并重点聚焦保险服务双碳战略助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创新举措和案例[1] - 公司积极服务双碳战略助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 先后开发公益林综合保险 苗木综合保险 苗木种植险 野生动物肇事保险 虾稻共作保险等[2] - 2024年公司探索碳汇+保险新路径 开发开办全国首单植被碳汇综合价值保险 填补国内地表植被 耕地 土壤碳汇的保险空白[2] 合作与发展方向 - 公司希望在市农业农村局生态处的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下 开展农业面源污染保险 生态农场保险 零碳田园保险等领域创新[1] -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愿与公司深度协同 携手做优绿色+保险 聚焦创新突出特色 共同打造乡村振兴保险新模式[2] -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希望公司继续发挥网点与服务优势 持续赋能全市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2]
人民论坛:大胆迈步 放手去干
人民日报· 2025-09-12 11:55
干部作风问题 - 部分干部存在工作畏难情绪 表现为瞻前顾后不思为 抱残守缺不思变 被动等靠不思进 [1] - 具体案例包括危房改造申请不敢签字 创新项目束手束脚 突发事件处置错失时机 [1] - 问题根源在于党性不强 将个人得失置于党和人民事业之前 [1] 能力建设需求 - 城市更新存在难点 生态治理存在盲点 高质量发展面临短板制约 [2] - 改革进入深水区 发展任务艰巨 治理领域矛盾多发 对干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2] - 需要通过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提升工作能力 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 解决方案路径 - 将人民至上理念入脑入心 真心实意解决群众困难 [2] - 深入理解两山理念 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 [2] - 掌握习近平文化思想 实现文化惠民与文化兴业良性互动 [2] 激励机制建设 - 需要建立容错机制 对实践探索中的失误多包容多指导 [3] - 推动干部从向上交卷转向向下答卷 从自我证明转向群众认可 [3] - 激励干部主动向前迈步 敢为人先探索 鼓足干劲攻坚 [3] 实践成果展示 - 832个脱贫县成功培育特色主导产业 [3] - 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实现合龙 [3] - 嫦娥六号完成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 [3]
“两山”理念在河南丨水波映绿诗意浓——“诗中风光今又现”之灵宝篇
河南日报· 2025-09-12 07:39
历史与文化背景 - 弘农涧河是唐代诗人贾岛、岑参、韦庄、韩愈等创作诗篇的文化之河 描绘了荷柳相映、水光潋滟的诗意景象 [1] - 隋唐时期虢州城(今灵宝市)拥有三堂园林 以竹溪花岛、荷池方桥、北湖流水等景致著称 是全国最豪华的园林建筑之一 [1] - 金水湖公园现为灵宝市居民休闲场所 重现了荷叶垂柳、亭台水榭的诗意景象 [1] 生态建设与公园设施 - 金水湖公园总面积233.6亩 其中水域面积45.2亩 绿化覆盖率90% 是灵宝首个生态保护与文化展示相结合的滨水公园 [2] - 公园成为白鹭、苍鹭等鸟类栖息地 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市民可观赏四季景观包括垂柳、荷花、芦苇和雾凇 [2] - 2024年建成河长制主题公园 通过水知识造型和科普展板提升市民知水、爱水、护水意识 [3] 治理措施与投资 - 灵宝市投资1.92亿元对弘农涧河城区至函谷关段实施综合治理 治理河道9.5公里 处置重金属底泥并修建气盾坝、潜水坝 [3] - 栽植大量水生植物 组织各级河长开展常态化巡查 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 [3] - 系统性治理使弘农涧河荣获2024年度省级美丽幸福河湖称号 [4] 社会影响与居民反馈 - 市民晨跑、晨练活动增加 湿地广场成为太极拳等休闲活动的热门场所 [5] - 环境改善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现实 反映了灵宝市践行两山理念的成果 [5]
大胆迈步 放手去干(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9-12 06:09
工作作风问题 - 部分干部存在瞻前顾后不思为、抱残守缺不思变、被动等靠不思进的工作作风 与作风建设要求不符 [1] - 具体表现为面对危房改造申请时因怕担责而拒绝签字 导致村民无法实现优居 [1] - 在创新项目推进中束手束脚 贻误市场机遇 在突发事件处理中错失最佳处置时机导致事态扩大 [1] 问题根源分析 - 党性不强是核心问题 部分干部将个人利益置于党和人民事业之前 信奉"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消极理念 [1] - 本领不足制约工作开展 面对城市更新难点和生态治理盲点时因思路不清经验不足而难以动真碰硬 [2] - 在改革深水区和发展难关中 缺乏相应能力导致无法有效解决问题 [2] 解决方案路径 - 需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掌握其中"人民至上"和"两山"理念等立场观点方法 [2] - 通过理论学习提升能力水平 找到解题办法 摆正价值观并掌握方法论以增强应对困难的信心 [2] - 建立容错机制 对实践探索中的失误多包容多指导 使试错成为试对的起点 [3] 实践成效与要求 - 832个脱贫县成功培育特色主导产业 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实现合龙 嫦娥六号完成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3] - 这些成就依靠一往无前的胆魄 攻坚克难的本领和坚韧执着的干劲 [3] - 当前形势下更需要党员干部大胆干事敢作敢为 通过看得见的变化和摸得着的成效让群众感受到作风转变 [3]
秦岭深处“两山”回响:甘肃徽县以青山为媒邀烟火入席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14:07
发展理念转型 - 公司所在地徽县在2005年后确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从生态与发展的两难命题中找到了方向 [2] - 该理念指导当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证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8] 生态治理与基础建设 - 公司所在地通过河流综合治理,包括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生态护坡等措施,使河水重焕生机 [2] - 全面落实河长制,通过常态化、规范化的“清四乱”专项行动,实现了水清岸绿的常态 [2] - 作为嘉陵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当地主动承担“上游责任”,与流域内其他地区建立协同保护机制,共同开展植树造林和环境整治 [7] 旅游产业发展 - 公司所在地以全域旅游建设为核心,利用千年古银杏群落、原始森林、飞瀑、高山草甸及嘉陵江漂流等自然资源吸引游客 [3] - 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如建成环线公路、游客服务中心,并培训文旅产业从业人员,峡谷群大景区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 [3] - 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将厂区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生产即景观、厂区即景区”的转型 [6] - 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特色民宿、提供农耕体验和销售土特产,从旅游业中获得收入,实现了“守着风景不饿肚,护好生态能致富” [3] 农业品牌与产品销售 - 公司所在地成功打造“南秦岭”区域公共品牌,使金徽酒、菽美豆制品等11个产品入选“甘味”品牌,紫皮大蒜等3个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83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6] - 带有“生态标签”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有效带动民众持续增收致富 [6] 工业绿色转型 - 金徽矿业致力于绿色矿山建设,成为全国绿色矿山典范,证明传统产业以绿色为底色可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6]
浙江长兴县干部群众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老区向新而行
人民日报· 2025-09-07 20:00
红色旅游与文化遗产 - 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是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革命旧址群之一 吸引游客络绎不绝 [1][2] - 煤山镇槐坎中心小学开展“小小讲解员”活动 校内建有4个红色文化主题展厅 [4] - 长兴县拥有唐代陆羽撰写《茶经》的茶文化历史 紫笋茶被荐为贡茶 大唐贡茶院前7月接待游客224.48万人次 较去年同期显著提升 [6][7] - 七里亭遗址改写了旧石器时代考古版图 江家山遗址出土多件填补国内考古空白的文物 系统呈现文化根系 [7]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仰峰村利用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发展民宿、茶馆、菜馆等产业 村民生活越来越红火 [5] - 一条太湖9号公路将红色旅游景点、太湖岸线、传统村落有机串联 吸引八方游客追寻红色足迹纵情山水 [7] - 金钟岭古道又名“会师古道” 因1945年新四军会师得名 现吸引徒步爱好者前来 [5] 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 新川村从革命老区、贫穷山区、传统工矿区转型 关停污染严重的石矿和高能耗企业 实施环境整治和产业腾笼换鸟 [8][9] - 通过村企共建行动 与天能集团党委合作 超过1000名村民在天能集团就业 村民创办企业80多家 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5万元 [9] - 长兴县积极布局智能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智能装备、数字产业、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2024年全县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