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权益基金

搜索文档
主动权益基金新发规模持续上升
长江证券· 2025-08-06 22:23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详细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基金加权净值模型** - 构建思路:通过规模加权计算主动权益基金的收益率并转换为净值,反映市场整体表现[15] - 具体构建过程: 1. 限定基金池为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四类 2. 以每季度初规模为权重加总计算各类基金收益率 3. 换算为净值形式展示 4. 公式: $$净值 = \sum_{i=1}^{n} (规模_i \times 收益率_i) / \sum_{i=1}^{n} 规模_i$$ - 模型评价:有效反映不同类型基金的市场表现差异 2. **净申购计算模型** - 构建思路:通过剔除自然规模增长影响,计算基金真实资金流入[37] - 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当期基金规模与上期规模的差值 2. 扣除因净值增长带来的规模自然变化 3. 公式: $$净申购 = 当期规模 - 上期规模 \times (1 + 当期涨跌幅)$$ - 模型评价:准确识别基金的主动吸金能力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行业配置因子** - 构建思路:通过持仓分析捕捉基金行业偏好变化[43] - 具体构建过程: 1. 按长江行业分类统计基金持股 2. 计算被动调仓比例(持仓涨跌影响) 3. 结合整体配置比变动推导主动调仓比例 4. 公式: $$主动调仓比例 = 行业配置比变动 - 被动调仓比例$$ - 因子评价:对重仓行业参考价值较高,小行业误差较大 2. **重仓股集中度因子** - 构建思路:通过TOP3基金公司持仓占比衡量个股机构集中度[49][53] - 具体构建过程: 1. 统计单只个股被公募基金持有的总市值 2. 计算前三大基金公司持仓市值占比 3. 公式: $$集中度 = \frac{\sum_{i=1}^{3} 持仓市值_i}{总持仓市值}$$ - 因子评价:有效识别机构抱团标的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基金加权净值模型** - 2025Q2收益率:2.14%(加权) vs 1.85%(中位数)[15] - 超额收益:+0.88% vs 沪深300[24] 2. **净申购计算模型** - Top10基金净申购规模:217.30亿元[39] - 申购方向集中度:医疗保健和化学品占比41.71%[34]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行业配置因子** - 电信业务主动加仓:+2.08pct(全市场) vs +2.70pct(非行业主题基金)[46] - 食品饮料主动减仓:-1.32pct(全市场) vs -2.33pct(非行业主题基金)[46] 2. **重仓股集中度因子** - 银行股TOP3集中度:37.32%-49.75%[49] - 电子股TOP3集中度:36.16%-51.58%[61] 注:所有公式参数说明详见原文对应章节,测试结果均基于2025年二季度数据窗口。
年内“翻倍基”清一色创新药主题主动权益赢得业绩主题ETF赚足规模
证券时报· 2025-08-04 05:37
行业表现 - 人形机器人和创新药板块今年以来演绎极致上涨行情,带动相关基金业绩显著提升 [1] - 创新药主题基金中17只实现年内翻倍,其中10只为主动权益基金,7只为ETF产品 [1] - 主动权益基金凭借精准选股和集中持仓实现业绩领先,超额收益明显优于指数基金 [1] 基金规模动态 - 创新药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末总规模94亿元,当季增量58亿元,而7只ETF同期规模增加129亿元至284亿元 [2] - 7月以来创新药ETF规模再增近100亿元,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最新规模达154亿元,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增至120亿元 [2][3] - 业绩榜首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因QDII额度限制暂停申购,仅永赢医药创新智选主动基金规模超30亿元 [2] 产品结构变化 - ETF凭借被动跟踪机制精准捕捉行业贝塔收益,资金更倾向通过ETF快速布局高景气赛道而非依赖主动选股 [3] - ETF透明持仓、T+0交易机制及低管理费率吸引量化资金,2025年新发ETF中科创板人工智能等主题占比显著提升 [4][5] - 主动权益基金新发市场依赖绩优基金经理历史业绩,资金流入动能不足,发展空间受被动产品挤压 [4] 市场工具定位 - ETF与主动权益基金面向不同投资者需求,前者为规模扩张引擎,后者在价值发现和差异化策略上具备优势 [5] - 主动基金可通过布局低估个股平滑市场波动,而ETF自动调仓机制可能强化助涨助跌效应 [5] 资金行为特征 - 人形机器人ETF年初规模激增后随行情降温缩水,稳定币相关港股券商ETF单月吸金超百亿元但近期回撤7%,显示资金追涨杀跌属性 [7] - ETF高频交易放大跟踪指数波动,需警惕短期投机属性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 [7]
年内“翻倍基”清一色创新药主题 主动权益赢得业绩主题ETF赚足规模
证券时报· 2025-08-04 03:32
行业表现与基金市场动态 - 人形机器人和创新药板块今年以来演绎极致上涨行情,带动相关基金产品业绩显著提升 [1][2] - 创新药主题基金中17只实现年内业绩翻倍,其中10只为主动权益基金,7只为ETF产品 [2] - 业绩领先的主动权益基金包括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长城医药产业精选等,ETF产品如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等紧随其后 [2] 主动权益基金与ETF规模对比 - 10只翻倍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末规模94亿元,增量58亿元,而7只创新药ETF同期规模增加129亿元至284亿元 [3] - 7月以来ETF规模再增近100亿元,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规模从134亿元升至154亿元,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从78亿元升至120亿元 [3] -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增长受限,仅永赢医药创新智选规模超30亿元,部分产品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甚至出现规模下滑 [3] ETF优势与资金偏好 - ETF被动跟踪机制精准捕捉行业贝塔收益,资金更倾向通过ETF快速布局高景气赛道而非依赖主动选股能力 [4] - ETF凭借透明持仓、灵活交易(如T+0机制)及低管理费率吸引量化资金和交易型投资者 [5] - 基金公司战略重心向被动投资倾斜,2025年新成立ETF中科创板人工智能、港股通科技等主题占比显著提升 [6] 主动权益基金的差异化价值 - 主动权益基金可通过提前布局低估个股平滑市场波动,发挥价值发现作用 [6] - ETF与主动投资面向不同投资者需求,前者为规模引擎,后者保障深度研究和差异化策略 [6] - ETF竞争倒逼主动基金加快寻找差异化路径,如强化个股挖掘能力 [7] ETF短期投机风险案例 - 人形机器人主题ETF年初规模激增后随行情降温停滞或缩水,资金追涨杀跌特征明显 [8] - 稳定币行情推动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规模一个月翻倍,涨幅超40%,但回调后回撤逾7% [8]
量化市场追踪周报:主动权益基金情绪偏乐观,银行行业配置达到历史高位-20250727
信达证券· 2025-07-27 17:33
根据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详细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行业轮动模型** - **构建思路**:基于绩优基金持仓倾向的边际变化,捕捉行业配置迁移信号[34] - **具体构建**: 1. 筛选绩优基金(如近3月回报前20%的主动权益基金) 2. 计算其行业超配比例: $$超配比例 = \frac{基金行业配置比例 - 市场基准行业配置比例}{市场基准行业配置比例}$$ 3. 根据超配比例变化生成行业轮动信号(如超配上升行业标记为买入信号)[34][35] - **评价**:对机构重仓行业保持谨慎判断,近期偏向制造及TMT行业[34] 2. **基金仓位测算模型** - **构建思路**:通过持股市值加权计算主动权益基金仓位[21][24] - **具体构建**: 1. 筛选合格样本(成立满两季度、规模>5000万、历史平均仓位>60%) 2. 按基金类型分类计算加权平均仓位: $$仓位 = \frac{持股市值}{基金净资产} \times 100\%$$ 3. 区分普通股票型(89.29%)、偏股混合型(85.99%)、配置型(84.41%)等子类[21][24]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风格因子(大盘/小盘、成长/价值)** - **构建思路**:基于市值和估值指标划分基金风格暴露[29][31] - **具体构建**: 1. 按市值分档:大盘(前70%)、中盘(70%-90%)、小盘(后10%) 2. 按估值分档:成长(PEG<1)、价值(PB-ROE分位数低) 3. 计算基金风格仓位占比(如小盘成长48.16%)[29][31] 2. **行业配置因子** - **构建思路**:跟踪基金行业配置变化捕捉资金流向[32][33] - **具体构建**: 1. 按中信一级行业分类计算持股市值占比 2. 计算周度变动: $$\Delta 配置比例 = 本周比例 - 上周比例$$ 3. 识别超调行业(如电子+0.75pct、通信-1.01pct)[32][33]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行业轮动模型** - 多头超额收益:1.65倍(2020/1/1-2025/7/25)[36] - 近期有效信号:有色金属(连续8周排名第1)、国防军工(第2)[37] 2. **基金仓位模型** - 主动权益基金平均仓位:86.05%(较上周上升)[21] - 分类型仓位:普通股票型89.29%(+0.55pct)、偏股混合型85.99%(+2.05pct)[21]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风格因子** - 小盘成长仓位:48.16%(+4.58pct)[29] - 大盘价值仓位:9.34%(+1.01pct)[29] 2. **行业配置因子** - 电子行业配置:17.19%(历史高位)[32] - 银行行业配置:4.13%(近三月持续上升)[33]
持续跑赢市场 解码广发基金杨冬团队的长胜基因
点拾投资· 2025-07-22 09:37
基金经理评价标准 - 衡量基金经理优秀与否的核心标准是能否持续跑赢市场,尤其是在风格轮换频繁的A股市场 [1] - 真正的pure Alpha(可持续超额收益)比高波动的smart Beta更具价值,全市场仅2只基金连续7年战胜沪深300、中证800和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 [1][6] - 广发多因子(002943)是其中之一,成立以来累计回报345.84%,年化收益率19.21%,同期沪深300和中证800涨幅分别为19.36%和11.76% [7] 广发多因子基金特点 - 行业配置分散且动态调整,2024H2前三大行业为非银金融(20.31%)、银行(12.08%)、电力设备(10.52%),2021年曾重配煤炭/有色/化工,2023年增配创新药 [12][13][14] - 2024年"9.24行情"中单月涨幅28.53%,持仓聚焦金融/高端制造/创新药等估值低位龙头 [13] - 2025Q2前十大重仓含4只金融股,其他覆盖电力设备/医药/交运等,医药持仓科伦药业占净值6.86% [2][18] 杨冬团队管理策略 - 采用团队化多策略模式,管理8只差异化产品,包括4只主观多头和4只"主观+量化"风格增强基金 [8][21][33] - 主观多头产品如广发价值领航侧重成长价值,2025Q2创新药持仓占比11.99%;量化增强产品如广发稳健策略2024年收益率25.93%,跑赢中证红利指数7.17% [18][24] - 动态调整能力突出:广发多因子2021年通过减持周期股转配非银金融实现全年超额87.26% [12] 产品线布局特征 - 底仓型产品以战胜主流指数为目标,如广发多因子对标中证800;风格增强产品如广发东财大数据(成长风格)前十大集中度27.13% [9][29] - 持仓差异化显著:4只主观多头基金仅1只个股被共同持有,广发稳健策略港股占比22%-45% [2][25] - 量化策略应用:广发稳健策略采用机器学习筛选低估红利股,PE多低于20倍,股息率2%-8% [26][27] 投研体系创新 - 构建"宏观四周期"配置框架,主观负责风格轮动,量化负责子策略搭建,如广发稳健策略分A股量化红利和港股主观红利 [22][23] - 超额收益来源多元化,既有主观的大势研判(如2024年提前布局红利资产),也有量化非线性规律挖掘 [32][33] - 产品定位精准匹配两类需求:长期持有的底仓型产品和风格鲜明的配置型工具 [8][31]
第四讲:新一批浮动费率基金,管理费具体怎么收?
搜狐财经· 2025-07-18 17:12
浮动管理费率基金收费模式 核心观点 - 2025年5月多家基金公司响应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行新型浮动费率主动权益基金 管理费结构与持有时间和投资者回报双重挂钩 [1] - 新型基金采用三档复合收费机制 包含固定管理费(0.6%/年)、或有管理费(0.6%/年)和超额管理费(0.3%/年) 最终费率取决于赎回时的持有期限及年化收益率表现 [2][7] 费率结构设计 - **基础档费率**:持有不足1年时收取固定+或有管理费合计1.2%/年 通过每日净值计提实现 [7] - **激励档费率**:持有满1年且年化收益率(R)超过业绩基准(Rb)6%时 追加0.3%超额管理费 但需满足扣除后R仍>Rb+6%且R>0的条件 [6][7][8] - **惩罚档费率**:当R≤Rb-3%时仅收0.6%固定管理费 已计提的或有管理费将通过赎回款全额返还 [9][10] - **中性档费率**:其他情形维持1.2%/年标准费率 [9] 收费执行机制 - 固定与或有管理费采用日常净值计提方式 投资者所见净值为扣除1.2%年费后的净值 [7] - 超额管理费在赎回时补扣 存在收益保护机制:若扣除超额费后R≤Rb+6%或R≤0 则放弃收取超额部分 [6][8] - 惩罚情形下通过赎回款返还0.6%或有管理费 实际综合费率降至0.6% [9][10] 参数设置案例 - 典型基金设置1年为持有期临界点 6%为超额收益触发线 3%为业绩落后容忍阈值 三档管理费分别为0.6%/0.6%/0.3% [3][7] - 费率调整需同步满足绝对收益(R>0)和相对收益(R>Rb+6%)双重条件 体现对投资者保护 [6][8]
全市场唯一!大成基金李博代表作,连续10年跑赢沪深300
券商中国· 2025-07-07 07:16
基金市场表现 - 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收益较去年同期整体提升,但业绩"两极分化"显著,基民持有体验差异大[1] - 近十年来仅有1只主动权益基金连续十年跑赢沪深300指数,即大成精选增值[3] - 大成精选增值自2016年11月4日由李博接管至2025年3月31日,任职总回报达96.64%[5] 基金经理与产品特点 - 李博投资风格为"稳健成长",持仓多为大盘价值股,权益仓位长期稳定在80%-90%[4][7] - 大成精选增值近三年最大回撤仅14%,在不同市场下行期表现抗跌性强[11][12] - 李博管理的两只公募产品规模合计超38亿元,加上社保及其他组合总管理规模超84亿元[17] 投资组合分析 - 大成精选增值前十大重仓股涵盖家用电器、通信、石油石化等7个行业龙头[8] - 重仓股包括美的集团(持仓市值1.19亿元)、中国移动(1.11亿元)、格力电器(8753万元)等[9] - 基金换手率从早期的近200%降至2024年的不足100%,持股稳定性高[9] 投资方法论 - 李博投资框架经历三个阶段演变:从关注成长速度到重视企业能力,再到运用常识判断[21][22][23] - 选股标准强调深入研究产业、公司和人性,注重风险收益比而非单纯量化指标[16] - 典型案例:2020年通过深度调研发现某互联网券商的基金代销业务潜力并成功布局[15] 基金经理背景 - 李博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曾任职韩国SKTelecom通信技术岗位[13] - 2011年加入大成基金,从TMT研究员成长为全市场选股的基金经理[13][14] - 现任大成基金股票投资部副总监,入选招行"启明星计划"并发行新基金大成洞察优势混合[4]
最高收益超80%!主动权益基金2025上半年业绩出炉!
搜狐财经· 2025-07-03 19:41
A股市场2025年上半年表现 - 上证指数微涨2.76%,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涨幅约0.5%,中证2000指数表现亮眼,涨幅超15% [1] - 主动权益基金整体跑赢大盘,7285只基金收益均值7.32%,中位数5.33%,53只基金收益超50% [1] 百亿级主动权益基金表现 - 19只百亿级基金中,兴证全球基金占据4席,易方达、中欧、睿远各占2只 [2] - 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宜LOF"以15.85%收益夺冠,重仓小米、中芯国际等科技龙头 [4][6] - 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收益8.30%,重仓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等医药龙头 [5][8][9] 50-100亿规模基金表现 - 鹏华基金闫思倩管理的碳中和主题基金以49.04%收益居首 [12] - 招商基金"招商优势企业混合A"作为"双十基金"累计收益411.54%,年化近13%,重仓腾讯、阿里等科技股 [13][14] 20-50亿规模基金表现 - 中银基金"中银创新医疗混合A"以54.08%收益领先,重仓创新药领域公司 [15][19] - 前5名基金分别来自中银、鹏华、永赢、前海开源、汇添富 [15] 10-20亿规模基金表现 - 平安基金"平安医疗健康混合C"以56.97%收益居首,前4名均为医药主题基金 [19][21] - 汇添富"汇添富达欣混合C"长期表现亮眼,累计收益137.83%,年化近10% [23] 5-10亿规模基金表现 - 华夏基金北交所主题基金以72.16%收益夺冠 [25] - 前5名中4只为医药主题基金,包括嘉实互融精选(60.26%)等 [25] 1-5亿规模基金表现 - 中信建投北交所基金以82.45%收益居全市场首位,年化收益超34% [26][30] - 中银、广发、诺安旗下基金分别以69.45%、68.29%、61.30%收益紧随其后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