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搜索文档
2025央视网名校之约|从4000亩生态校园到“复旦联培”:河西学院锻造丝绸之路教育明珠
央视网· 2025-06-19 17:33
近日,河西学院招生办公室副主任高宏做客央视网《名校之约》院校系列访谈,详细介绍河西学院2025 本科招生政策及人才培养特色等内容,助力广大考生读懂大学,了解专业。 丝路明珠育英才 扎根甘肃张掖的本科高校 河西学院是甘肃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确定由复旦大学对口支援的高校,教育 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高校,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院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 示范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甘肃 省文明校园。 学校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中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甘肃省张掖市。张掖以"张国臂掖, 以通西域"而得名,古称"甘州",是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张掖交通便利,国 道312线、连霍高速、兰新铁路、兰新高铁等贯穿全境,兰张高铁兰武段已开通,张武段已开工建设; 张掖机场可以飞往兰州、西安、成都、上海、北京等城市。 从智慧设施到多元餐饮 打造4000亩生态校园 智慧赋能品牌塑造 "一靠三实"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体系 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每年举办、参加各类招聘会上百场次,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供 学 ...
湖北浠水:创新人才评价标准,激活发展“最大增量”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8 16:36
人才培养战略 - 公司将人才培养视为推动发展的"关键变量"和"最大增量",致力于构建科学全面的成长平台[1] - 创新建立了"5+1"青年人才积分量化评价体系,涵盖基础、创新、创优、宣传、技能五大维度和负面清单[2] 能力建设机制 - 实施"月度评价、季度公示、年度评优"动态考核机制,聚焦专业技能、应急处突等五种核心能力[2] - 重点培养学习、创新、落实三项关键本领,打造"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的复合型人才[2] - 通过多岗位锻炼帮助青年员工积累经验,系统性提升个人素质与团队人才储备[2] 创新激励机制 - 健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和激励保障体系,营造"勇创新、走前列"的竞争氛围[3] - 鼓励青年参与科创项目、QC课题和各类竞赛,发扬工匠精神实现自我突破[3] - 通过揭榜领题等机制激发创新实践热情,形成干事创业的良性循环[3] 廉洁教育体系 - 建立每月师徒谈心谈话制度,动态掌握青年思想状况并及时纠偏[4] - 通过定期汇报机制预防苗头性问题,强化廉洁防线建设[4] - 注重职业初心培育,确保人才队伍保持清正廉洁本色[4] 长期发展规划 - 坚持开放包容的人才理念,持续优化育才、用才、护才机制[4] - 计划通过人才优势转化进一步释放组织活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智慧动能[4]
以科技创新、产教融合促进产业创新(教育名家笔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6 06:11
高校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高校需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培养兼具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建立产教融合学科平台共建共享机制[5] - 合肥工业大学实施"斛兵学者""黄山学者"人才计划 构建"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青年俊才"三级引才体系 形成创新雁阵格局[6] - 高校与企业合作设立科技成果转化类博士后岗位 通过校企项目培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选派教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解决技术难题[7] 学科布局与人才培养 - 合肥工业大学围绕人工智能 量子信息 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调整学科布局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9] - 探索"创意 创新 创业 创投"四创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前沿科学中心[9] 科技供给与产业升级 - 高质量科技供给是产业创新基础 需突破集成电路 工业母机等领域的国外技术垄断[10] - 合肥工业大学实施原创性科技攻坚计划 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双轨并行为产业提供源头科技支撑[10] - 提出"企业出题 政府立题 高校解题 市场阅卷"的"合工大模式" 构建政产学研用联合体推动技术共享[11]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建立校企战略伙伴关系 合肥工业大学科研团队突破光伏逆变器技术瓶颈 实现MW级风电变流器等产品产业化[14] - 设立中试资助基金支持TRL3-TRL5阶段项目 成立区域产业研究院绘制技术图谱助力供需对接[15] - 构建"平台 科技 人才 金融 市场"五位一体培育体系 为科研团队提供初期研发资源支持[15] 城校协同发展 - 合肥市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建智能制造研究院 主攻高端装备 新能源汽车等七大领域 助推"芯屏汽合"产业地标形成[12] - 研究院聚焦光伏逆变器 储能变流器等技术产业化 引领大型电站光伏逆变器技术发展[14]
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6-14 12:33
粤港澳大湾区算力产业大会 - 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暨第三届中国算力网大会在韶关举行,韶关数投&华为联合创新实验室正式揭牌 [1][3] - 创新实验室聚焦数据要素、人才培养、适配中心三大方向,联合中国汽研、上海鸿翼等产业伙伴推动技术落地 [3] 创新实验室核心方向 - **数据要素**:构建产学研协同机制,联合高校共建研发中心,推动数据治理与隐私计算应用,搭建数据流通平台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3] - **人才培养**:推进产教融合,联合高校开展"订单式"培养,建设实训基地,打造AI复合型人才梯队 [3] - **适配中心**:面向政企核心系统打造端到端技术体系,依托韶关算力枢纽增强系统安全与产业支撑能力 [3] 产业项目签约 - 32个项目集中签约,覆盖数据中心建设、数据服务与应用、大数据制造业,形成"基建——应用——制造"闭环生态 [3] - 首批数据中心项目由三大电信运营商及10家企业主导,电信数据中心二期拟建3.85万标准机架,总投资超24亿元 [4] -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等将在算力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及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深化合作 [4]
百校联百园 千企促就业
广西日报· 2025-06-13 10:06
企业"组团纳才",高校"集中荐才"。人才供需对接洽谈会成为高校与企业交流的关键平台。区内外 85所高校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与120余家企业负责人围坐交流。企业代表详细介绍行业发展趋势与用人 需求,高校依据自身学科优势与人才储备情况,探讨如何培养出更贴合市场需求的毕业生,现场思维碰 撞,达成多项初步合作共识。 双选会现场氛围热烈,同学们手持简历,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据统计,此次双选会共提供 1500个就业岗位,涵盖制造业、互联网、计算机、机械、电子、新能源等领域,当日累计收到简历2300 余份。此外,现场还设有"一站式"求职加油站,为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权益维护、职业咨询、简历指 导、智慧就业五大服务,全方位助力毕业生精准就业。 区内多地"亮家底",最高补贴超8万元。全区14个设区市和3家区外人社部门现场解读当地留桂就业 政策,涵盖最高超8万元的人才补贴、住房保障及创业扶持等。产业园区代表着重介绍园区概况、产业 布局和人才需求,部分高校则侧重展示学科特色及毕业生留桂就业情况,各方合力探索人才供需对接长 效机制。 6月7日,由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自治区国资委、自治区园区办联合主办的 2025 ...
首届中国游戏与电竞研究年会召开,聚焦产学研融合与人才培养
南方都市报· 2025-06-11 16:53
行业活动概况 - 首届中国游戏与电竞研究年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幕 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产业研究专家委员会与电子竞技产业研究专家委员会主办 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承办 上海市徐汇区及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支持 [1] - 年会为期两天 汇聚全国高校 研究机构及游戏企业专家 从数百篇投稿中选出50篇优秀论文参会 覆盖人文 社科与艺术领域 [1] - 开幕式出席嘉宾包括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高层 教育部原官员 北师大教授及长江学者等 [1] 行业发展战略 - 游戏与电竞行业需科学研究支撑产业政策制定 技术创新及文化传播 通过评选优秀学术成果促进产学研融合 [2] - 年会目标包括响应国家战略搭建学界业界协同平台 跨学科打破壁垒构建开放学术生态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成果转化 [2] - 游戏与电竞产业是数字经济活力板块 需培养艺术与技术交融的应用型人才 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双向赋能 [2] 会议议题与内容 - 举办两场圆桌论坛 主题为游戏专业设科研究与教育创新 电竞人才培养与数据科学 参与方包括北京电影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完美世界等院校企业代表 [3] - 设立六大分论坛主题:游戏叙事与文本 游戏文化与传播 游戏产业与法规 游戏机制与美学 玩家心理与行为 电子竞技研究 [3] - 研讨案例包括《黑神话:悟空》《原神》等国产游戏的文化内核 叙事特点 跨文化传播策略及AI应用等议题 [3] 行业成果发布 - 年会颁发2024年度游戏与电竞研究成果荣誉证书 发布《2025中国游戏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 [3]
名校之约|西安交通大学:2025新增航空发动机与智能科学方向 打造AI+教育新高地
央视网· 2025-06-10 18:41
学校历史与定位 - 西安交通大学前身为1896年创建的南洋公学,1956年主体内迁西安,1959年定现名,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1] - 国家重点建设高校,首批211/985工程成员,C9联盟成员,17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6个学科进入前1‰,工程学排名全球第9[1] - 培养出6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0位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掌门人[2] 人才培养体系 - 构建院士领衔的10大拔尖培养矩阵,包括"珠峰计划""钱学森班"等,保研政策倾斜,国内外深造率超90%[3] - "珠峰计划"由诺奖得主丁肇中及15位院士顾问指导,首届学生在《Nature》子刊发表3篇论文[3] - 2025年新增智能科学、燃气轮机与航空发动机专业方向[3] 人工智能教育布局 - 1986年成立国内首个AI专职研究机构,拥有87门"智课"、12个专业教育垂直大模型、79门核心课程语料库[4] - 2025年人工智能领域扩招200人,总招生规模达6350人,新增智能科学强基计划方向[5] - 作为国家AI 101计划牵头单位,推出"1+3+4+N"专业体系,配套60余种AI应用功能[6] - 建设748间智慧教室,开发32门知识图谱课程,上线283门慕课,联合华为共建鲲鹏智能科教中心[6][7] 学科实力与招生 - 61个国家一流专业占比达95%,"电动机管理"学科群实力顶尖:机械工程全球排名第一,能源与动力工程全球前列[5] - 中外合作办学新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年招生80人[5] 国际化发展 - 发起"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覆盖45国207所高校,形成18个学科子联盟[8] - 与46国30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创办西交利物浦大学等中外合作机构,在海外设立创新中心[9] 教学支持政策 - 转专业政策灵活,大一至大三无门槛转出[10] - 2024年本科生资助总金额近9千万元,35.91%学生获奖学金[10]
中办、国办:探索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个性化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新路径
快讯· 2025-06-10 17:58
教育改革与人工智能融合 - 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推动新兴领域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1] - 支持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培育掌握硬科技的创新创业人才 [1] - 推动深圳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技术型大学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1] 个性化教学与人才培养 - 探索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个性化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新路径 [1] - 优化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机制,积极实施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 [1]
扎根高山 守望海疆(强军路上·探访边关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6-08 08:39
南部战区海军某观通站聚焦使命任务,加快转型发展—— 扎根高山 守望海疆(强军路上·探访边关一线) 本报记者 董泽扬 浪,拍打着礁石;风,吹拂过山岗。南海之畔,琼岛一角,南部战区海军某观通站坐落于高山之上,注 视浪涌云卷,凝望祖国海疆。 全天候担负战备值班任务,数百次参加重大演习演练,11次被评为一级观通站,4次荣立集体三等 功……近年来,该站连续完成多种型号不同领域装备接换装,半数以上官兵具备多岗位值班能力,实现 从单一对海观察警戒到多元化态势情报保障的跃迁。 近日,记者走进这一"高山前哨",观基层官兵如何用数据电波织密预警天网,看传统观通部队如何朝信 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突围。 时时保持常备不懈—— "日常的专业训练是为打赢作准备" 烈日炎炎。站内,"高山水兵"的字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场手工标图技能比武正在进行。 听坐标,打尺子,标点位,连航迹。每两秒钟,报图员就会报出一个"点",标记员需要快速反应,转动 手握的红蓝黑三色笔,用对应的颜色标出准确的信息。这项训练,练的是方位感,考的是准确度。 "只要转型需要,我们可以一切从零开始。"在原专业岗位值守8年的技术骨干李方林主动请缨,带着4名 战友展开探索。 他们 ...
内蒙古政策护航助力企业稳岗育人才
内蒙古日报· 2025-06-07 12:24
高校毕业生招聘与培养 - 公司2023年通过专项招聘吸纳高校毕业生130余人 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20人 [1] - 2024年计划新增40个实习岗位并加大转化录用力度 通过《管培生培养方案》制度保障考评定岗 [1] - 建立管理 技术 生产三大晋升通道 近两年引进的高校毕业生多数已成为科研青年骨干力量 [1][2] 人才政策与补贴支持 - 包头市人社部门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给予24个月每人每月1000元生活补贴 [1] - 内蒙古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工伤 失业保险费率等政策 释放政策红利13 1亿元 [3] - 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 41亿元 金融助企稳岗扩岗专项贷款2 29亿元 全区经营主体达295 12万户 [3]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推行"人才飞地"模式 实现"研发在北上广 转化生产在包头"的柔性引才机制 [1] - 通过"英思特企业学堂"构建线上+线下培训体系 覆盖公司级 车间级 班组级多层次 [2] - 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 建立双向技术需求对接和人才交流机制 [2] 岗位扩容与产业布局 - 公司计划加大新材料研发 非标自动化设计 智能制造等领域岗位供给 [2] - 围绕两个稀土基地建设目标 系统性吸纳和培养专业人才 [2] - 内蒙古全链条优化惠企政策 包括稳岗返还 技能提升补贴等 支持就业容量大的民营企业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