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模式

搜索文档
天元宠物上市后业绩变脸、净利润接连大幅下挫 重金收购第二大客户可否补足短板?
新浪证券· 2025-06-04 17:06
核心观点 - 天元宠物拟以6.88亿元收购淘通科技89.7145%股份以拓展电商渠道 旨在应对上市后净利润持续下滑及代工模式缺陷问题 [1][8][9]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从18.87亿元增至27.64亿元 但归母净利润从1.29亿元骤降至0.46亿元 降幅达64% [1][3][7] - 销售毛利率从2022年20.05%持续下滑至2024年15.98% 销售净利率从6.85%降至1.32% [5][7] - 2024年销售费用达2.5亿元 同比增长66.85% 增速远超营收增幅 [7] 经营困境 - 海外仓储利用率仅50%导致2024年亏损1336万元 国际化策略效率低下 [7] - 国内市场竞争采取补贴换市场策略 营销费用激增压制毛利率 [7] - 宠物行业代工模式存在先天缺陷 导致增收不增利局面 [1][7] 收购方案 - 淘通科技100%股权估值7.77亿元 收购对应89.7145%股份作价6.88亿元 较净资产增值32.78% [1][8][9] - 淘通科技2024年为天元宠物第二大客户 交易金额2.06亿元占比7.46% [9] - 标的公司2023-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6251.85万元/6906.13万元 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不低于7000/7500/8000万元 [9] 战略意图 - 通过收购电商服务商补强线上渠道能力 应对海外代工模式受阻困境 [8][9] - 淘通科技具备快消品全域电商运营经验 可快速提升线上竞争力 [9]
娃哈哈代工背后,宗馥莉的品牌与控制权博弈战
36氪· 2025-05-20 16:15
娃哈哈代工风波 - 娃哈哈因2024年瓶装水市场需求激增导致产能紧张,委托今麦郎代工生产纯净水,合作周期内今麦郎共完成12亿瓶产品交付,但因质量问题双方合作于2025年4月终止 [5] - 今麦郎集团董事长范现国表示,在与娃哈哈合作代工业务中每瓶蓝标水净利润仅为2分钱 [5] - 娃哈哈纯净水(596毫升/瓶,24瓶/箱)售价38.9元,今麦郎纯净水(550毫升/瓶,24瓶/箱)售价27.9元,引发品牌溢价质疑 [3] 娃哈哈产能与工厂调整 - 娃哈哈陕西公司乳品车间从2025年2月16日停产,5月关闭天津武清工厂、河北高碑店工厂等十余家分厂生产线 [7] - 公司声明未来将始终坚持自有生产模式 [5] - 陕西娃哈哈第一股东并非宗馥莉,宗馥莉全资持股的浙江启力投资有限公司仅持股40% [9] 宗馥莉掌权后的变革 - 宗馥莉自2024年7月掌权后调整13个部门核心成员,废除不开除45岁以上员工传统,改为绩效四档制薪酬体系 [11] - 2025年2月387件娃哈哈商标从集团转到宗馥莉控股公司,5月注册"娃小宗"商标覆盖饮料、啤酒和保健品 [13] - 2024年娃哈哈集团营业收入约700亿元,业绩实现大幅回升 [13] 饮料行业代工现状 - 中国饮料行业代工比例从2015年8%激增至2024年27%,2023年瓶装水代工比例高达63.7% [16] - 娃哈哈将约15%纯净水产能外包给今麦郎,知名品牌普遍采用自主生产加代工混合模式 [14] - 代工模式可降低固定资产支出15%-20%,今麦郎同时为三得利乌龙茶、蜜雪冰城等品牌代工 [17] 代工模式的利弊 - 元气森林代工比例超80%,三年估值突破百亿 [19] - 代工存在质量管控风险,2020年元气森林"0糖0卡"配方泄露引发品牌危机 [19] - 长期代工导致品牌与生产端脱节,新品测试成本高且创新乏力 [21][22] 品牌价值与行业趋势 - 代工超出消费者认知时易引发舆论危机,娃哈哈找竞品代工造成尴尬 [25] - 快消品企业需在规模扩张与质量把控间寻求平衡 [25] - 头部品牌需承担更多情绪价值和产品信任感 [26]
娃哈哈回应今麦郎代工风波 消费者质疑品牌信任空心化
犀牛财经· 2025-05-20 14:15
代工合作事件 - 娃哈哈确认与今麦郎存在纯净水委托代工合作 但已于2025年4月终止 [2] - 代工期间公司自查发现个别批次产品未通过出厂抽样检测 [2] - 消费者发现部分娃哈哈纯净水瓶身标注"制造商:今麦郎饮品公司" 且包装细节与原厂产品存在差异 [5] - 娃哈哈客服解释不同产地产品包装存在正常差异 强调所有渠道产品均符合企业质量标准 [5] - 今麦郎客服表示代工严格遵循娃哈哈标准生产 但对抽检问题未作具体回应 [5] 行业背景 - 双方合作始于2024年娃哈哈产能紧张时期 自有水厂满负荷运转仍存在15%的缺口 [5] - 今麦郎因纯净水生产线利用率不足40%而承接代工需求 [5] - 这种"各取所需"的模式在饮料行业并不罕见 康师傅与统一、可口可乐与元气森林等品牌均有过类似合作 [5] 市场反应 - 娃哈哈纯净水售价约为今麦郎同规格产品的两倍 [5] - 代工产品的包装差异引发消费者"心理落差" 认为"国民品牌不应依赖竞争对手代工" [5] - 有网友直言"直接买今麦郎更便宜" [5] 公司战略 - 2024年宗馥莉"接棒"后推动营收重回700亿元区间 [6] - 饮用水领域面临农夫山泉、怡宝等强劲对手的挤压 [6] - 终止代工合作后 娃哈哈表示将强化自有生产模式 [6] - 计划通过智能化改造升级品控体系 [6] - 重建消费者对"国民记忆"品牌的信任仍是未来一大挑战 [6]
娃哈哈陷舆论危机:代工争议、内部动荡与品牌透支
新浪证券· 2025-05-16 17:23
代工争议 - 2024年起消费者发现娃哈哈纯净水由今麦郎代工生产,同规格产品价格比今麦郎自有品牌高出30%,引发对品牌溢价掩盖成本压缩的质疑 [1] - 2025年3月广东消费者投诉代工生产的乳酸菌饮料出现黑色沉淀物并导致儿童身体不适,涉事产品委托方为宗馥莉控股的广州恒枫饮料公司 [1] - 公司于2025年5月15日声明已终止与今麦郎代工合作,但未解释在自有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情况下选择代工的原因 [1] - 今麦郎为承接订单投资1.5亿元扩建河源工厂,代工模式存在产能过剩风险 [1] 内部动荡 - 2025年2月16日陕西娃哈哈乳品车间突然停产,杭州精密机械公司也出现类似员工停工事件 [2] - 宗馥莉推行的"宏胜化"改革与传统家族式管理产生冲突,包括劳动合同转签、末位淘汰制等措施导致员工归属感流失 [2] 战略隐忧 - 2024年公司营收700亿元,但核心产品AD钙奶、纯净水包装20年未更新,便利店铺货率不足30%被竞品碾压 [3] - 元气森林"0钠水"等创新产品快速抢占市场,凸显公司创新滞后 [3] - 宗馥莉将大量订单转移至关联企业宏胜饮料,导致自有工厂员工降薪裁员,研发部门缩编,食品科学研究院等核心部门解散 [3] 行业警示 - 代工模式将品控风险转嫁消费者,2025年乳酸菌事件暴露"重营销轻品控"弊端 [3] - 消费者信任一旦受损难以修复,公司面临信任危机与代工模式恶性循环 [3] 管理冲突 - 宗馥莉试图通过代工快速扩张但忽视供应链管理,推动现代化改革但未妥善处理员工安置与文化传承 [4] - 母公司股权纠纷与管理风格冲突叠加,加剧公司边缘化风险 [4] 转型困境 - 公司困局体现家族企业传承与传统品牌转型的双重挑战 [5] - 短期需终止代工、回应员工诉求以重建信任,长期需平衡改革力度与文化传承 [5] - 若无法突破"高端不赚钱、大众不买账"怪圈,品牌可能沦为贴牌时代牺牲品 [5]
“娃哈哈纯净水由今麦郎代工”冲上热搜 代工模式在饮料行业常见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5 22:05
娃哈哈与今麦郎代工事件 - 娃哈哈确认与今麦郎存在委托代工关系 但已于2025年4月终止合作 [1] - 事件引发舆论关注 部分消费者对代工模式提出质疑 [4] 饮料行业代工模式现状 - 代工模式在快消品行业普遍存在 尤其适用于产能紧张或新品牌初期阶段 [5] - 跨国企业如可口可乐采用全球代工策略 在中国由三家装瓶合作伙伴生产 [6] - 百事可乐通过康师傅代工旗下碳酸饮料及星巴克瓶装产品 [6] 代工模式的驱动因素 - 临时产能不足时选择代工补充 如娃哈哈因市场需求激增调整产能 [4] - 新品牌为降低风险采用代工 如奈雪的茶初期包装饮料代工 [5] - 跨国企业通过深度绑定代工厂实现轻资产运营 [6] 自有工厂的发展趋势 - 娃哈哈已完成18条高速产线布局 新建工厂实现完全自主生产 [7] - 康师傅全国近60座自有工厂 元气森林投资超60亿元建6座工厂 [7] - 成熟企业自建工厂可强化供应链控制并降低长期成本 [7] 不同企业的战略选择 - if椰子水母公司坚持代工模式 强调生产弹性与资源聚焦创新 [8] - 自有工厂被视为供应链护城河 但需承担重资产投入 [7][8]
“代工”风波里的娃哈哈,产量与流量双考
北京商报· 2025-05-15 21:37
行业动态 - 瓶装水行业竞争加剧,娃哈哈终止与今麦郎的代工合作引发广泛讨论 [1] - 娃哈哈纯净水因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导致产能紧张,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并新建工厂 [4] - 今麦郎拥有规模化产能,工厂遍布全国18个省份,饮品年产能达2000万吨 [5] 公司声明与回应 - 娃哈哈声明称已终止与今麦郎的代工合作,原因是发现个别批次产品未通过出厂检测 [4] - 公司强调市场上在售的娃哈哈纯净水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4] - 娃哈哈回应产能紧张问题,已完成18条高速产线布局并新建多个现代化工厂 [4] 代工模式分析 - 代工模式在饮料行业普遍存在,今麦郎为娃哈哈、三得利乌龙茶、蜜雪冰城等品牌代工 [6] - 消费者对代工产品的口感一致性和性价比提出质疑,担心质量降级 [6] - 娃哈哈采用RO反渗透水处理技术,但代工产品的质量内控体系是关键 [7] 市场反应与销量增长 - 娃哈哈产品销量自去年3月以来显著提升,瓶装水和AD钙奶拉动业绩增长 [8] - 公司因销量增长突破产能上限,不得不寻找代工以平衡效率与风险 [8] - 娃哈哈的新闻成为行业热点,部分得益于创始人宗庆后的行业影响力 [9] 公司内部调整 - 娃哈哈陕西公司乳品车间停产,公司解释为优化产销布局结构 [9] - 公司称员工劳动合同转签和维权现象是合规化改革带来的短期阵痛 [9] - 娃哈哈未来将坚持自有生产模式,加强质量管控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10]
瓶装水价格战已开打!娃哈哈却陷工厂停工及代工风波:旺季终端销售添堵
华夏时报· 2025-05-15 19:51
行业动态 - 包装饮用水销售旺季临近,各大品牌开启促销降价模式,今麦郎蓝标包装饮用水550ml*12售价6.9元(单瓶0.575元),怡宝纯净水促销价单瓶0.9元(常规价1.5元/瓶)[1] - 行业竞争白热化,除农夫山泉、娃哈哈等传统品牌外,物美超市、美团小象超市等渠道商也推出自有品牌[4] - 去年夏季瓶装水价格战已跌破1元/瓶,今年促销力度持续,百岁山570ml*6促销价11.9元/组(原价15元),怡宝555ml*12促销价10.9元/提(原价15.8元)[5] 娃哈哈代工事件 - 娃哈哈因纯净水由今麦郎代工引发舆情,公司声明称2025年4月已终止合作,强调在售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并将坚持自有生产模式[2] - 代工风波暴露公司内部管理挑战,近期被曝工厂停工(如陕西娃哈哈乳品公司等10余家分厂)及员工维权事件[3] - 公司回应称停工系产能调整优化,已完成18条高速产线布局以实现自主生产,员工问题为合规化改革带来的短期阵痛[3] 市场竞争格局 - 代工模式在饮用水行业普遍存在,百事"纯水乐"委托康师傅关联企业生产,怡宝委托辉煌联合等第三方[4] - 头部品牌通过细分品类(如泡茶水、富锌水)避免价格战,但常规产品仍面临激烈价格竞争[4] - 娃哈哈2024年营收重返700亿元,瓶装水和AD产品为增长主力,2025年战略聚焦水和茶类产品[5] 价格战数据 - 永辉超市中娃哈哈596ml*12售价12.8元(单瓶1.07元),农夫山泉550ml*12售价9.9元,今麦郎同规格仅6.9元(单瓶0.575元)[5] - 行业分析师指出代工模式虽能降本增效,但长期可能对品牌质量和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4]
每经热评︱粽子里吃出带血创可贴?来伊份转型需过品控“生死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3 20:50
食品安全事件 - 江苏消费者投诉在来伊份购买的粽子中吃出疑似带血创可贴的异物,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1] - 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全链路调查程序,全面下架涉事批次蜜枣粽产品 [1] - 涉事产品已封存,与消费者达成和解,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未检查到相关批次有任何不合格产品 [1] - 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12315平台,公司累计收到超400起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消费投诉 [2] - 消费者投诉案例包括在软糖中发现毛发、在月饼中吃出塑料等 [2] 代工模式问题 - 事件将聚光灯打向公司的代工模式及相关产品、运营、品控和管理问题 [1] - 公司产品覆盖13大核心品类,其中OEM商品1500余款 [1] - 代工模式能帮助企业在短期内快速扩张生产线、提升规模,但带来食品安全与品控管理方面的"漏洞"及风险 [1] - 生产环节依赖外部厂商,企业对原材料把控、生产流程监督等方面的难度加大 [1] 经营业绩下滑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70亿元,同比下降15.25% [2] - 实现归母净利润为负7526.76万元,同比大幅下降231.94% [2] - 量贩零食、零食折扣店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大量新品牌快速崛起,门店迅速扩张并抢占市场份额 [2] - 新兴业态凭借低价、丰富的产品组合和灵活的选址策略,给传统零食企业带来强烈冲击 [2] 转型与改进方向 - 公司首要任务是强化食品安全与品控风险管理,确保每一款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3] - 需要重新审视代工模式下的品控流程,加强对代工厂的筛选、监督与考核 [3] - 建立更严格的质量追溯体系和问责机制 [3] - 加快创新步伐,积极探索新的商业路径,在业务多元化、产品服务创新和渠道布局等方面全面发力 [3]
椰子水IF冲击港交所,但价格战它还没玩明白
新浪财经· 2025-04-12 16:1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收入8744.2万美元,净利润1675.4万美元 [1] - 2024年收益达1.58亿美元(约11.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32%,净利润0.33亿美元(约2.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12% [1] - 椰子水产品贡献总收益95.6%,电解质水品牌Innococo占剩余部分 [1] 市场分布特征 - 中国内地市场收入1.46亿美元(约10.69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92.4% [1] - 中国香港市场占比4.6%,其他地区占比3% [1]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持续渗透中国内地市场导致销量增加 [2] 市场竞争格局 - 2023年Q1市占率47.48%,2024年Q1升至55.53%,2024年Q4降至30.33%,2025年Q1回升至36.42% [6] - 仍为市场份额最大品牌,但面临佳果源、欢乐家、可可满分、佳乐及盒马自营品牌等竞品冲击 [7] - 新兴品牌超吉椰市场份额从2024年Q2的2.73%升至2025年Q1的8.21%,成为第二大品牌 [7] 产品定价策略 - IF椰子水350ml装售价65.9元/12瓶(0.016元/毫升),超吉椰245ml装售价29.9元/10瓶(0.012元/毫升) [7] - 行业每百毫升均价从2023年Q1的1.91元降至2025年Q1的1.46元,降幅23.5% [7] - IF同期均价降幅9.6%,2024年Q2起定价持续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7][8] 供应链与生产成本 - 全部椰子原料采购自泰国,2024年泰国高温导致椰青零售价从9.9元涨至16.9元 [8] - 竞品采用越南(便宜约1元)、印尼或国产老椰子降本,公司原料成本难以下探 [8] - 代工厂集中泰国,最大代工厂General Beverage为创始人旗下企业,提供原料与生产 [10] 运营模式特点 - 采用轻资产代工模式,97%以上业务依赖前五大客户分销 [9] - 代工厂管理难度大,品控与现场管理成为关键竞争力 [10] - 竞品佳果源代工厂同时服务胖东来、山姆、星巴克等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 [11] 未来发展战略 - 上市募资用于拓展泰国及其他地区代工厂合作 [11] - 计划将采购范围扩展至泰国周边产区 [11] - 拟开发更多果蔬产品以丰富产品矩阵 [11]
秋田满满面粉有老鼠异物?品牌方否认生产线带入,代工模式受质疑
新京报· 2025-03-25 17:44
秋田满满面粉有老鼠异物?品牌方否认生产线带 入,代工模式受质疑 针对该事件,有消费者称,不再相信秋田满满品牌,也有网友质疑面粉中混入老鼠尸体的真实性。据粮 油机械行业人士解读,面粉筛网孔径通常在100目—130目,"连头发丝都进不去",从原料筛选到产品打 包过程中,混入老鼠的概率很低,问题有可能发生在储运环节的包装破损。 生产信息显示,涉事面粉由山东省济宁市一家粮油公司生产,而秋田满满旗下产品多采用代工模式。有 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婴幼儿辅食行业基本以代工生产模式为主,甚至出现多个品牌共用一个代 工厂的现象,导致品质无法得到保障。 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反映其所购"秋田满满"面粉中发现疑似老鼠的异物,并拒绝了品牌方提出的3000 元赔偿。对此,秋田满满品牌方发布声明称,其"软白营养低筋粉"为自动化全封闭生产,已排除异物由 生产线带入的可能。另据秋田满满在某平台账号对网友的留言,其已联系公安机关介入调查。 截至发稿,秋田满满尚未对该事件最新进展予以回复,其涉事面粉产品在各大电商平台正常销售,售后 也按常规商品流程进行,超出"7天无理由"范围或已开封产品不支持退货。 网友晒面粉中疑似老鼠异物 有网友近日发布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