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器械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中泰证券:政策扰动下医疗器械短期承压 长期持续看好创新+出海机会
智通财经· 2025-05-13 07:40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创新驱动下的进口替代和全球化发展是主要趋势,多重负面因素正在释放,未来趋势有望边际向好 [1] - 2024年医疗器械上市公司收入2542.67亿元(+0.19%),扣非净利润272.49亿元(-13.82%),子板块分化明显 [2] - 2024Q4和2025Q1行业整体收入同比分别下降1.94%和6.12%,扣非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28.96%和16.48%,压力主要来自体外诊断和医疗设备板块 [3] 子板块表现分析 低值耗材 - 2024年收入增长12.86%(+20.18pp),扣非净利润增长114.83%(+169.70pp),恢复快速增长趋势且出海提速 [2] - 2025Q1收入增长2.37%(-1.47pp),扣非净利润增长7.19%(-32.16pp),回归常态增长,具备新市场/产品/客户逻辑的企业表现更优 [7] 高值耗材 - 2024年收入增长3.58%(+7.39pp),扣非净利润下降4.09%(+6.93pp),集采出清品类如骨科、电生理等有不错增长 [2] - 2025Q1收入增长0.25%(+0.39pp),扣非净利润下降6.15%(-9.32pp),表现相对稳健,国产中标份额提升显著 [6] 医疗设备 - 2024年收入下降1.38%(-11.45pp),扣非净利润下降17.93%(-29.50pp),受反腐和设备更新落地节奏影响 [5] - 2025Q1收入下降5.27%(-3.67pp),扣非净利润下降14.10%(-6.32pp),招投标恢复但渠道库存仍需消化 [5] 体外诊断 - 2024年收入下降6.13%(+52.78pp),扣非净利润下降47.04%(+42.38pp),受DRGs、集采和检验互认政策影响 [4] - 2025Q1收入下降15.39%(-6.89pp),扣非净利润下降40.27%(-28.51pp),流感高基数效应叠加发光领域集采执行 [4] 投资方向建议 - 国产企业受益政策扶持和技术驱动,加速进口替代 [1] - 国际化布局是重要增长点,重点关注出海早且突破中高端客户的企业 [4] - 创新特色项目如自身免疫、阿尔茨海默等可推动差异化竞争 [4] - 低值耗材板块看好具备海外产能和客户积累的OEM/ODM企业 [7] - 高值耗材进入后集采阶段,管线丰富的企业有望通过推陈出新+出海实现持续增长 [6]
报名!医工交叉实战工作坊 | 上海
思宇MedTech· 2025-05-09 18:43
医疗器械医工创新转化工作坊核心内容 课程核心价值 - 采用全球前沿Biodesign医工创新方法论 实现医学需求与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5][10] - 顶级专家团队来自上海交大医学院 附属医院及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涵盖医用芯片 纳米材料 成果转化等领域[5][12][16] - 提供从临床需求挖掘 创意生成到产业化落地的完整路径训练 包含专利布局 融资策略等关键环节[10][11][15] 目标人群与资源网络 - 面向医生 工程师 投资人 创业者四类人群 构建跨学科协作平台[5][12] - 通过瑞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参访 接触国内顶尖医疗科技成果转化实践[5][15] - 设置技术解决方案对接会 促成技术方与产业方的精准匹配[12] 课程结构与师资 - 两天高强度训练:首日聚焦需求发现与技术布局 次日侧重产业化与资金路径[6][12][15] - 师资包括: - 钱大宏教授(医用芯片/AI医疗)主导20+高科技公司投资孵化[12] - 古宏晨教授(纳米生物材料)核心技术助力4家公司上市[12] - 程思(医睿星资本)主导心玮医疗等医疗器械项目投资[16] 行业趋势与实战模块 - 深度解析医疗器械行业技术发展方向 包括AI 纳米材料等前沿领域[10][12] - 实战环节包含: - 临床痛点筛选与高价值需求评估[11] - 小组方案设计及可行性验证[14] - 最终方案汇报与导师点评[14] 报名信息 - 时间:2025年6月21-22日 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5] - 费用8999元/人 含课程材料与茶点[9] - 主办方为上海交大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获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联盟支持[9]
高视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获注册证
快讯· 2025-05-09 16:38
产品获批 - 全资附属公司高视泰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获得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1] - 该系统适用于微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 [1] - 与2024年获批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相比,将手术切口优化至1.8mm以内 [1] 产品优势 - 能最大限度减少角膜创伤及加速术后恢复 [1] - 产品为高视泰靓原创设计,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1]
双创新成果落地!太仓医疗器械产业迈向“新”赛道
扬子晚报网· 2025-05-08 15:40
医疗器械创新产品 - 苏州云合景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表面多孔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名单,该产品基于PEEK材料原位多孔热压成型专利技术,在国内率先研制出表面具有连通多孔结构的PEEK椎间融合器,有效解决传统PEEK融合器与骨界面结合不良、早期稳定性欠佳的临床难题 [1] - 卓阮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疝修补补片通过审查,依托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家新一代"基底膜"生物再生材料,突破生物再生材料修复区域远期稳固、载药缓释等关键技术,填补多项国内及国际技术空白 [1] - 太仓已有6个产品进入国家及省级创新通道,其中2个通道内产品斩获医疗器械注册证 [1] 太仓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 太仓聚集近百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累计取得二类、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近300张、一类医疗器械备案证500余张 [2] - 邦伊医疗的血药浓度分析仪获第七届(2024)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体外诊断总决赛(仪器与设备)一等奖 [2] - 全球最大分析仪器生产制造商珀金埃尔默在太仓签约建设全球采购中心和供应链中心,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2] 政府支持与服务机制 - 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核查太仓工作站推出"专班对接+定制服务"机制,累计开展各类生物医药产业服务70余次 [4] - 工作站联动省级审评核查专家开展"点对点"精准指导,联系对接上级部门专家30余次,解决注册流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6] - 工作站承办医疗器械可用性工程与审评核查监管论坛及多个上级部门组织的面对面服务活动,搭建政企交流平台 [8] - 太仓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强化"一站式"服务窗口和部门协同联动,推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与应用 [8]
SI-BONE(SIBN)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6 04: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全球营收达4730万美元,同比增长约25%;美国营收4480万美元,同比增长约27%;国际营收250万美元 [6][7] - 毛利润3770万美元,同比增加780万美元,增幅26.2%;毛利率79.7%,提升近80个基点 [27] - 运营费用4520万美元,增长7.8%;净亏损收窄至650万美元,稀释后每股亏损0.15美元 [28] - 调整后EBITDA为正,约500万美元,去年同期亏损400万美元;过去十二个月营收增长约3260万美元,调整后EBITDA改善约1680万美元 [29] - 现金及有价证券期末余额1.444亿美元,第一季度现金使用量560万美元,同比改善31.7% [29] - 2025年全年营收指引上调至1.935 - 1.97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6% - 18%;预计全年毛利率78%;运营费用预计增长约10%;全年调整后EBITDA仍为正 [32][33][3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SI关节功能障碍业务 - 以iFuse 3D为基础,推出iFuse Torque和iFuse Intra,加速该超20亿美元目标市场的手术量增长 [10] - Torque成为新培训外科医生和介入脊柱医生的首选解决方案;Intra在介入医生首选同种异体移植物解决方案且报销明确的市场中获得认可 [11] 骨盆固定业务 - 自2022年推出iFuse Bedrock Granite和去年增加iFuse Bedrock Granite 9.5后,引领骶骨盆解决方案市场 [12] - Granite 9.5在近1亿美元目标市场中迅速被采用,第一季度使用四个植入物的Granite病例数量同比增长约69%,提高了手术平均售价 [12][13] 骨盆创伤业务 - 2021年进入市场,2024年第四季度推出第二代创伤解决方案iFuse Torque TNT [14][15] - CMS为TNT的住院手术提议了超过3900美元的NTAP,自2025年10月1日起生效,预计将增加20% - 30%的报销,有望扩大TNT的市场份额 [1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SI关节功能障碍市场规模超20亿美元,公司通过多种解决方案加速手术量增长 [10] - 骨盆固定市场规模近1亿美元,Granite产品迅速被采用,推动手术量和平均售价提升 [12] - 骨盆创伤市场有近6万例潜在目标手术,市场机会约3亿美元,TNT产品有望占据重要市场份额 [1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聚焦创新、参与、商业执行和运营卓越四个关键优先事项 [9] - 创新方面,通过增加独特互补技术实现平台多元化,过去三年将总可寻址市场扩大至超35亿美元,手术量累计增长25% [9][10] - 参与方面,第一季度超1400名美国医生使用公司产品进行手术,医生基数同比增长27%,执行多种手术类型的医生数量增加43% [19][21] - 商业执行方面,采用混合商业模式,结合区域经理、临床支持专家和第三方代理,第一季度区域生产力提高近25%,达到约200万美元,未来计划扩展至100个区域 [24] - 运营卓越方面,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实现正调整后EBITDA,有望在2026年实现自由现金流 [34][3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对2025年及未来的增长潜力充满信心,受益于技术领先、产品差异化、医生热情和报销顺风等长期因素 [53][54] - 尽管宏观经济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公司业务具有韧性,手术需求受影响较小,且随着新产品推出和医生用户基础扩大,有望持续增长 [31][5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大部分植入物和器械在国内制造,原材料主要来自美国和加拿大,预计拟议关税对毛利率和供应链无重大影响 [30] - 公司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推出新的SI关节融合解决方案,同时正在开发第三个获得FDA突破性设备指定的新产品 [16][17]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新产品和新渠道对增长的贡献及活跃外科医生基础的增长情况 - 公司各产品和渠道均实现广泛增长,2024年推出的新产品如Intra、Granite 9.5和TNT加速了增长;各手术类型的手术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各类型医生的参与度也创纪录 [38][39] 问题2: 第一季度毛利率增长的驱动因素及全年毛利率指引仅小幅上调的原因 - 毛利率增长得益于更好的平均售价(主要因手术组合变化)和供应链效率提升;全年指引考虑了低个位数的平均售价下降、更多手术产能折旧和软件成本折旧等因素,但未考虑四个植入物病例增加和毛利率提升举措带来的潜在改善 [42][44][46] 问题3: 公司未来是否可能将20%以上的增长作为目标 - 公司第一季度表现强劲,为全年奠定基础;业务受益于产品需求和加速采用,各手术类型和医生群体均有增长;公司对业务增长潜力充满信心,长期增长受技术领先、医生热情和报销顺风等因素驱动 [50][51][53] 问题4: 区域生产力达到200万美元后是否能继续增长 - 销售团队表现出色,混合模式有助于提高区域生产力;公司预计区域数量将增加到100个,未来区域生产力将逐步提高,有望超过200万美元,从而获得更多运营杠杆 [57][58][59] 问题5: 新指引的预期节奏及运营费用增长的原因 - 公司对业务充满信心,但考虑到宏观经济环境,年初采取谨慎的展望;业务季节性受新产品推出和采用的影响,第三季度可能因假期和行业会议出现3% - 5%的环比收入下降;运营费用增长10%主要由于研发投资、销售和营销费用与收入增长相关以及一般和行政费用增加,但运营杠杆仍健康 [63][65][70] 问题6: 外科医生目标市场情况及转化医生的难易程度 - 公司医生基数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第一季度新增约300名医生,增长广泛;随着产品组合扩展,观察到更多跨模式协同效应;预计医生数量将继续健康增长 [76][77][78] 问题7: 花岗岩产品重新分配到更高报销代码的更新时间 - CMS提议将脊柱融合DRG提高8% - 9%,相当于约4400美元的增加,有助于支付技术成本;CMS需要更多时间分析数据,公司认为这是正常行政程序,不影响骨盆固定产品的增长 [79][80][81] 问题8: 2026年第一季度新产品的报销代码、突破性设备的相关信息及监管途径担忧 - 公司专注于提供满足医生和患者需求的产品,不过多关注报销代码;最新的突破性设备是用于脊柱手术的植入系统,正在开发中,公司是唯一拥有三个突破性设备解决方案的上市骨科脊柱公司,具有长期增长机会 [87][88][90] 问题9: 介入医生在外科医生基础中的占比及公司在该领域的竞争地位 - 外科医生仍占SI关节功能障碍手术的绝大多数,但介入医生的参与度增加;公司拥有最全面的产品组合支持介入脊柱医生,2026年推出的新产品将提供额外解决方案 [91][92] 问题10: TNT产品的市场表现、NTAP对其采用速度的影响及与Granite的类比 - TNT受到创伤外科医生的好评,推出后增长超过内部计划,公司正在增加手术产能;NTAP将成为业务的顺风因素,公司认为有机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和明年扩大业务 [96][97][98] 问题11: 收入增长转化为调整后EBITDA增长的框架是否持续及投资新产品和销售代表对实现自由现金流的影响 - 预计收入增长率将超过运营费用增长率,有助于扩大利润率并迈向GAAP运营收入;公司资产轻,一般在实现调整后EBITDA盈亏平衡后12 - 15个月实现现金流盈亏平衡,基于业务情况,2026年有望实现自由现金流 [102][103] 问题12: 销售代表增长与生产力增长的关系及生产力的未来目标 - 公司计划在未来12 - 18个月内将区域扩展到100个,以确保代表有足够带宽与医生沟通;商业团队在达到每个区域200万美元的生产力方面表现出色,未来生产力将逐步提高,但目前难以确定下一个目标 [108][109][110] 问题13: 医生执行多种手术类型的目标比例 - 公司在提高医生密度方面仍处于早期阶段,SI关节功能障碍、骨盆固定和创伤领域都有很大增长空间,随着新产品推出,有望进一步提高医生密度,但目前没有明确目标 [112][113][115]
医疗器械“转化难题”怎么破?来一场实战型工作坊沉浸式演练
思宇MedTech· 2025-04-18 19:02
医疗器械医工创新转化工作坊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联合打造的高端医工创新培训项目,聚焦医疗器械创新、医工结合与技术转化 [2] - 采用2天高强度实战训练模式,整合医生、工程师、投资人等多方资源,破解跨学科协作难题 [5] - 课程基于全球前沿的Biodesign医工创新方法论,提供从临床需求挖掘到产业化落地的完整路径 [5] 课程核心价值 - 精准洞察医疗器械产业趋势,抢占市场先机 [5] - 通过设计思维与跨学科合作掌握创新转化路径 [5] - 构建高端人脉网络:医生、科研人员、产业专家、投资人资源整合 [5] - 优秀项目可获得投资与合作机会展示平台 [5] 课程内容体系 - 医疗创新与技术布局:包含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实践、行业趋势分析、Biodesign方法论等模块 [6][8] - 创新产业化与资金路径:涵盖技术解决方案对接、产业化关键点及资金来源解析 [7] - 实战演练环节:需求发现与筛选、创意生成与验证、解决方案优化等全流程训练 [8] 师资力量 - 顾志恒:上海交大医学院成果转化处主任,具备丰富科技成果转化经验 [9] - 钱大宏: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专家,拥有20+高科技公司投资孵化经验 [9] - 古宏晨:纳米生物医学研究领军人物,核心技术助力4家公司上市 [9] - 程思:医睿星资本创始合伙人,10+年医疗产业及投资经验 [9] 目标人群 - 各科室医生及医技人员 [5] - 科研院所工程技术人员 [5] - 医疗器械产业界/投资界从业者 [5] - 医疗创新领域创业者 [5] 课程安排 - 时间:2025年6月(周末2天) [5] - 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5] - 费用:8999元/人(含课程材料) [5] - 特色环节:瑞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实地参访 [5][8] 行业趋势洞察 - 深入解析医疗器械行业最新发展趋势 [8] - 探讨未来技术发展方向与市场机会 [8] - 分享从技术创新到市场落地的关键环节 [8]
数千万融资!给药装置创新企业完成天使轮
思宇MedTech· 2025-04-11 11:46
炜璨医疗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23年4月11日,总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专注于肿瘤介入通路与植入式智能化介入产品的创新型医疗器械领域 [3] - 聚焦介入式医疗器械与智能化技术赛道,早期采用国际国内成熟技术储备,依靠自研团队开发多场景植入式给药装置 [3] - 产品大量为国内外首创,覆盖静脉、动脉、镇痛、腹腔、透析通路等应用场景 [3][4] 产品与技术 - 核心产品为多场景植入式给药装置,采用校企联合研发模式,与新材料团队合作实现国产替代原材料 [4] - 运用3D打印技术精细化产品形状,同时开发全新一代智能型植入式给药装置,推动信息化和数字化底层产品研发 [4] - 创始人李强基于外科医生背景,针对国人体质优化设计,解决进口产品价格高昂和适配性问题 [5] 融资进展 - 种子轮融资:获华创资本数千万元人民币,用于早期研发和团队建设 [6] - 天使轮融资:2025年4月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融资,由元禾原点、诺庾资本联合领投,南京江北科投跟投 [2][6] - 天使轮资金将用于加速第一代产品上市、新一代产品研发及颠覆性创新项目落地 [2][6] 行业会议动态 - 2025年将举办首届全球眼科大会(4月17日)、全球骨科大会(4月24日)和全球心血管大会(5月15日),均在北京召开 [7][8] - 会议主办方包括思宇MedTech旗下眼未来、骨未来、心未来等平台,协办单位涉及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联盟等机构 [7][8] - 同期征集2025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合作伙伴 [2]
AngioDynamics(ANGO)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4-02 22:2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全球总营收7200万美元,同比增长超9% [9] - 毛利率为54%,较去年同期增加290个基点,高于本季度预期 [33] - 研发费用为690万美元,占销售额的9.6%,去年同期为810万美元,占销售额的12.2% [36] - 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为3600万美元,占销售额的50%,去年同期为3420万美元,占销售额的51.9% [37] - 调整后净亏损为310万美元,即每股调整后亏损0.08美元,去年第三季度调整后净亏损为650万美元,即每股调整后亏损0.16美元 [38] - 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130万美元,去年同期亏损360万美元 [38] - 预计2025财年营收在2.85亿 - 2.88亿美元之间,较2024财年增长5.3% - 6.4% [45] - 预计2025财年毛利率在53% - 54%之间,高于之前指引的52% - 53% [46] - 预计2025财年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在400万 - 500万美元之间,高于之前指引的100万 - 300万美元 [46] - 预计2025财年每股调整后亏损在0.31 - 0.34美元之间,较之前指引的每股亏损0.34 - 0.38美元有所改善 [4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MedTech 业务 - 该业务增长22%,Auryon平台贡献1390万美元营收,同比增长17.3% [10][29] - 机械血栓切除术业务(包括AlphaVac和AngioVac销售)营收同比增长46.7%,AlphaVac营收为300万美元,同比增长161.4%,较2025年第二季度环比增长20%;AngioVac营收为680万美元,同比增长23.1% [30] - NanoKnife总营收为630万美元,增长5.3%,本季度一次性产品营收增长16.2%,资本销售下降21.6%,年初至今下降26.5% [31][32] Med Device 业务 - 营收为4070万美元,较去年增长约1%,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130万美元,而2024财年第三季度亏损360万美元,本季度调整后每股亏损为0.08美元,较2024财年的每股亏损0.16美元有所改善 [21][2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文档未提及相关内容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是在高利润率、大型医疗科技市场推动盈利性增长,目前进展超计划,因此提高了全年总营收、医疗科技业务增长、毛利率、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和调整后每股收益的指引 [10] - 持续投资于营收增长和运营效率提升计划,加速实现盈利目标 [25] - 未来将继续开发支持性临床数据并推出新产品系列扩展 [49] - 计划在今年扩大AlphaVac和AngioVac的销售团队 [7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对第三季度及2025财年的表现感到兴奋,通过投资和效率提升举措加速迈向盈利,有能力推动产品广泛应用,满足医疗保健提供者和患者需求,为股东创造价值 [25] - 公司认为AngioVac将持续增长,AlphaVac的采用率也将进一步提高 [56][57] - 公司有望在2026财年实现正现金流,目前财务状况良好,医疗科技业务实现两位数增长,资产负债表有充足净现金,损益表每季度实现正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整体商业模式将在未来产生正现金流 [44]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提醒会议中的预测和前瞻性陈述可能与实际结果存在重大差异,建议投资者参考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文件 [3] - 公司正在密切关注关税情况,但认为目前关税不会对业务产生重大影响,大部分产品在美国制造,多数供应商也在美国 [34][35] - 2025年2月28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480万美元,本季度运营现金使用1320万美元,资本支出180万美元,Auryon放置和评估单位增加140万美元,预计第四季度产生现金,年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5500万美元 [39][40] - 公司已获得摩根大通提供的循环信贷协议承诺,预计未来几周完成,可按需提取最高2500万美元现金,这将增强资产负债表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41][42]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 AngioVac的680万美元营收是否可作为业务未来的新基础 - 公司认为可以,预计AngioVac将持续增长,虽增速可能不同,但600多万美元的营收水平可作为增长平台 [55][56] 问题2: 关于NanoKnife前列腺业务,本季度前列腺业务营收占比、营销批准后的关键绩效指标以及CPT 1代码的报销情况 - 公司自获得FDA前列腺市场批准后开展了宣传和教育活动,得到患者和医生的积极响应,每月使用NanoKnife治疗前列腺的比例不断增加,但尚未超过总治疗量的一半 [60][61][62] - 公司预计7月会有首次报销情况更新,CPT 1代码将于明年1月生效,目前正努力增加私人保险公司的报销覆盖范围 [64][65][66] 问题3: 关于机械血栓切除术业务的商业努力,是否会增加商业团队 - 公司目前销售团队布局合理,人员训练有素,预计今年将扩大AlphaVac和AngioVac的销售团队 [71][72] 问题4: Auryon在欧盟的推出进展及市场机会 - 公司通过科学研讨会等方式对全球医生进行培训和教育,拥有强大的经销商网络,预计第四季度Auryon将产生营收并实现持续增长,但国际市场规模不如美国市场,短期内不会成为重大贡献因素 [76][77][79] 问题5: AMBITION研究的时间表、成功衡量标准、膝下适应症的优势以及现有商业团队是否足够 - 公司预计未来一个季度左右开始招募患者,AMBITION BTK研究旨在证明Auryon与球囊血管成形术结合在膝下治疗中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球囊血管成形术,这有助于支持Auryon在膝下的使用并扩大斑块切除术市场 [85][88] - 公司目前不会对Auryon业务进行大量额外投资,将在血栓切除术团队和肿瘤业务方面进行投资 [91][92]
74亿!亏损收窄超过58%!微创医疗2024业绩预告
思宇MedTech· 2025-03-10 18:31
财务表现 - 预计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近10%,剔除汇率影响后达74.07亿元人民币 [3] - 2024年净亏损不超过2.75亿美元(约19.9亿元人民币),同比收窄超58% [4] - 经营费用占收入比率同比下降约28个百分点 [4] - 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80% [5] 产品与研发 - 6款产品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程序,累计达36款,连续十年行业第一 [6] - 获得46项国家三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证 [6] - 在43个海外市场获184项首次注册证,含14项CE认证和3项FDA许可 [6] - 完成数家非核心业务出售,优化业务结构 [7] 子公司业绩 - 微创心脉医疗:预计2024年营收11.88-13.06亿元,同比增长0.02%-10.01%;净利润4.92-5.41亿元,同比增长0.01%-9.86% [8][9] - 微创电生理:预计2024年净利润4700-5600万元,同比增726.23%-884.44%;扣非净利润470-56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10] 业务领域 - 心血管介入:Firehawk冠脉支架全球首个采用"靶向洗脱"技术 [12] - 骨科医疗器械:覆盖脊柱、关节和创伤领域 [13] - 心律管理:提供起搏器、除颤器等产品 [14] - 电生理:心脏电生理领域产品国内市场份额领先 [15] - 外科医疗器械:推动微创化和智能化发展 [16] -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获多项国际认证并全球推广 [17] 创新与国际化 - 拥有多个全球研发中心,持续投入创新研发 [18] - 产品覆盖全球超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行业标准制定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