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自购

搜索文档
126家公募逾5400次自购 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密集出手释放积极投资信号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01:53
基金公司自购情况 - 今年以来已有126家基金公司累计申购旗下产品5429次,权益类基金净申购金额达25.37亿元 [1][2] - 方正富邦基金7月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金额不少于2500万元,并承诺持有期限不低于一年,此前4月也曾出资500万元认购旗下ETF [2] - 大成基金高管及基金经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正在发行的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基金 [2] 自购行为背后的市场信号 -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传递了对政策端利好与经济基本面相对乐观的判断 [3] - 富国基金认为当前市场情绪乐观,流动性充裕,中国资产重估趋势不改,政策信号可能成为行情催化剂 [3] -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机制,预计自购力度将持续加强 [3] 自购行为的意义 - 自购行为将基金公司利益与持有人利益深度捆绑,形成"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共同体 [3] - 承诺长期持有彰显基金公司对自身投研能力的信心及对市场的长期看好,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任 [3]
沪指站上年内高点,基金为何大笔自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22:39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 - 方正富邦基金自7月24日起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金额不少于2500万元并承诺持有期不低于一年为年内第二次自购 [1][2] - 2025年以来截至7月29日已有126家公募基金公司启动自购权益类资产被多家机构青睐部分公司年内自购不止一次 [1][4] - 多家基金公司如安信基金富国基金招商资管新华基金建信基金兴证全球基金等二季度以来公告自购旗下权益基金 [4] 自购金额及产品类型 - 股票型基金中天弘基金净申购金额最多达2.88亿元混合型基金中工银瑞信基金净申购金额最多达5.4亿元债券型基金中广发基金净申购金额最多达6.1亿元 [4] - 华润元大富时中国A50指数基金二季度管理人三次申购合计金额132.37万元德邦新回报基金二季度管理人三次投资合计金额2099.47万元 [5] - 知名基金经理如张坤管理易方达蓝筹精选谢治宇管理兴全合润赵枫管理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等产品均有自购份额 [4] 自购动机与市场信心 - 自购行为将基金公司利益与基金业绩持有人利益深度捆绑彰显对投研能力信心及与投资者共进退决心 [2] - 基金公司自购反映机构投资者对后市积极预判尤其在市场情绪波动阶段起到托底作用传递看好市场前景信号 [1][7] - 自购信心来源于政策利好和经济基本面双重共振支撑资本市场投资机会不断涌现 [7] 市场环境与投资观点 - 当前10年期国债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叠加房地产弱势居民储蓄转向股市动能增强A股赚钱效应逐步显现 [3] - 2025年下半年A股核心驱动力来自政策宽松加资产荒加产业升级三重共振持续看好新质生产力出海性价比消费三大主线 [3] - 宏观政策延续宽松基调多部门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产能出清和供需优化相关行业可能出现盈利压力缓解 [2] 机构观点与投资机会 - 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A股市场赚钱效应吸引场外资金建议关注科技成长中国制造新消费等投资机会 [7] - 民生加银基金认为顺周期有色券商等板块表现较好财政政策发力和消费韧性使二季度总需求增速边际改善科技消费中游制造领域存在中报业绩改善可能 [7]
翟相栋50.26%收益领跑百亿权益基金自购榜,萧楠自购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超百万份,近一年收益-1.67%
新浪基金· 2025-07-14 21:54
2024年基金年报数据显示,在全市场基金中,超过半数的基金经理未持有自家基金份额,而持有超百万 份的基金经理仅占7%。这一现象背后,基金类型与基金公司层面的自购行为呈现显著分化。 从基金类型来看,混合型基金成为自购"主力军",自购率高达57.03%,远超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 其中681位基金经理持有超百万份额,显示出对灵活配置策略的坚定信心。 | 各类型基金基金经理自 | | --- | 购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晨星Direct 截止至2024年报 数据来源:晨星 截止至 2024年末 张坤作为管理规模超608亿元的"公募一哥",其执掌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389.08亿元)与易方达优 质精选混合(141.69亿元)均获超百万份自购。尽管两只基金近一年回报分别为4.68%和7.07%,低于同 类平均水平,但张坤用百万级自购的行动,传递出对价值投资理念的坚守。这种"逆势加持"在萧楠身上 同样显著——其管理的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近一年回报-1.67%,但自购份额仍坚定维持在百万份以上。 谢治宇则通过双基金自购展现策略信心。其管理的兴全合润混合(226亿元)与兴全合宜灵活配置混合 (156.69亿元)分别获得17. ...
国泰海通已完成A股回购,实际回购金额12.11亿元;上半年公募基金豪掷53亿元自购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0 08:30
国泰海通股份回购 - 公司完成A股股份回购 实际回购金额12 11亿元 回购股数6751 68万股 占总股本0 3830% [1] - 回购价格区间为16 49元/股至19 57元/股 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 用途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 [1] - 回购股份存放于专用证券账户 计划在公告后12个月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出售 若3年内未售完将注销 [1] 公募基金自购动态 - 上半年非货公募基金净申购金额达53 18亿元 同比增长189 65% [2] - 权益基金净申购金额23 73亿元 占比44 63% 同比增长76 04% [2] - 债券型基金净申购金额21 94亿元 占比41 25% 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占债券类自购额的44 03% [2] 红塔证券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 51亿至6 96亿元 同比增长45%至55% [3] - 业绩增长受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及IPO再融资规模回温驱动 [3] - 券商非银分析师预测上市券商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可能超20% [3] 私募基金表现 - 6月超2000只私募基金净值创历史新高 百亿级私募正收益占比超90% 量化私募达100% [4] - 私募发行市场回暖 头部私募单渠道募资超30亿元 睿郡资产将启动新产品发行 [4] - 增量资金入场或推动A股港股行情震荡向上 [4]
7月再添2家自购!谁在年内自购187次?主力布局焦点曝光
搜狐财经· 2025-07-08 21:25
基金公司自购动态 - 大成基金及核心团队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旗下新发的大成洞察优势基金并承诺锁定至少一年 [1] - 华商基金以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华商致远回报A份额该基金为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之一 [1] - 6月份至少有兴全、宏利、交银施罗德、兴华、大成5家基金公司出手加持自家主动权益产品 [4] - 在7只披露自购的偏股混合型基金中5只为浮动费率产品使其成为近期基金公司自购的绝对主力 [4] 行业自购数据统计 - 2025年至今已有119家公募基金公司启动自购 [4] - 中欧基金自购频次高达187次领跑全行业泓德基金176次、景顺长城基金144次紧随其后 [4] - 目前自购超百次的基金公司达7家超50次者则有20家 [4] - 货币基金成为自购"压舱石"在配置货币基金的年内自购次数超过50次的公司中18家基金公司内净申购金额最大的基金均为货币市场型基金 [4] 资产配置策略分析 - 货币型基金成为自购主力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资产配置策略的结构性调整 [5] - 随着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下行传统固收产品吸引力减弱 [5] - 货币基金通过买入返售、同业存单等工具仍能维持稳定收益 [5]
又有公司大手笔认购自家产品 2025年以来已有119家公募自购
搜狐财经· 2025-07-07 21:02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 - 大成基金及其高管、拟任基金经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1][2] - 华商基金使用公司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旗下"华商致远回报混合" [2] - 2025年以来已有119家公募基金公司开展自购 [2][4] - 中欧基金年内自购次数达187次 泓德基金176次 景顺长城基金144次 [4] - 全市场超过100次自购的基金公司有7家 超过50次的有20家 [4] 自购产品类型分布 - 货币基金获得净申购比重最高 部分公司货币基金净申购规模占比超80% [1][4] - 权益类基金是自购的主要产品类型之一 [2] - 首批浮动费率基金普遍获得各自公司自购 [2] 市场背景与动因 -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增多可能反映对中期行情看好 [2] - 自购潮往往出现在市场重要转折点 与市场下跌和阶段性低位相关 [2] - 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下行导致传统固收产品吸引力减弱 [4] - 货币基金通过买入返售、同业存单等工具维持稳定收益 [4] 市场特征 - 长期资本入市及赚钱效应带动市场热度 但结构性行情突出 [3]
同比激增189%!上半年公募豪掷53亿元自购
国际金融报· 2025-07-07 20:43
非货公募基金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非货公募基金净申购金额达53.18亿元,同比增长189.65% [1] - 权益基金净申购金额23.73亿元,占比44.63%,同比增长76.04% [1] - 债券型基金净申购金额21.94亿元,占比41.25% [1] 债券型基金细分表现 - 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净申购9.66亿元,占债券型基金44.03% [1][3] - 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净申购6.02亿元,占比27.46% [1][3] - 短期纯债型基金净申购4.43亿元,占比20.19% [3] 权益基金细分表现 - 股票型基金净申购13.28亿元,占权益基金55.96% [1][3] - 偏股混合型基金净申购10.45亿元,占权益基金44.04% [1][3] - 被动指数型基金净申购9.16亿元,占股票型基金68.94% [1][3] 其他基金品类表现 - FOF基金净申购5.14亿元,其中混合型FOF占比94.97% [2][3] - QDII基金净申购0.7亿元,QDII股票型占比84.01% [2][3] - REITs净申购0.25亿元,另类投资基金净申购0.21亿元 [2][3] 公募管理人自购情况 - 66家公募管理人净申购金额不低于0.1亿元,12家超1亿元 [3] - 广发基金净申购5.73亿元,占比10.78% [4][5] - 华泰证券资管净申购4.09亿元,建信基金净申购3.96亿元 [4][5] 行业观点 -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体现投研信心,形成利益共同体 [5] - 长期市场表现依赖宏观经济基本面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6] - 投资者核心考量仍是基金实际回报率和风险控制水平 [6]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7月7日
新华财经· 2025-07-07 08:11
上市公司回购与分红 - 截至7月6日,688家上市公司获银行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支持,金额上限合计1358.6亿元,其中436家为2025年新增,金额上限865.77亿元 [1] - A股市场分红频次增多,反映上市公司回馈投资者意愿增强,市场稳定性提升 [1] 半年度业绩预告与机构调研 - 54家A股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增21家、略增11家、扭亏3家、续盈4家,超七成预喜 [2] - 业绩预增公司引发机构扎堆调研,部分公司股价出现明显波动 [2] 北交所IPO动态 - 2025年上半年北交所IPO受理115单,6月单月占比超八成(97单),主要受财报申报窗口期影响 [3] - 审核重点聚焦企业创新性与业绩可持续性,超九成受理企业已进入审核流程 [3] 资金入市动向 - 7月私募信心指数和加仓意愿指数环比提升,6月末仓位超五成的私募占比超90% [4] - 2025年已有10余家险企设立或增资私募证券基金,预计入市规模超2000亿元 [4] - 上半年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显著提升 [4] 重大项目建设与投资 - 国家发改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项目,全年8000亿元清单已全部下达 [5] - 上市公司中标项目聚焦电网升级、轨道交通、高端能源装备等领域 [5] 并购市场趋势 - 2025年至今A股公司并购拟IPO企业案例达23个,自2024年9月"并购六条"发布后共40家公司披露相关事项 [6] - 建龙微纳拟并购汉兴能源(曾申报创业板IPO)不少于51%股权 [6] 程序化交易监管 - 沪深北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四类异常交易行为,高频交易认定标准为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300笔以上或全日20000笔以上 [7][8] 基金经理调仓 - 知名基金经理密集调仓医疗和军工板块,如万民远增持东方生物、葛兰新晋迈普医学前十大股东、吴兴武减持医疗股 [9] - 广发基金陈韫中、永赢基金高楠和李文宾增持军工股 [9] 基金发行动态 - 上周新成立基金20只,募资53.28亿元(单只平均2.66亿元),创4月以来新低,股票型基金占比60.54%领跑 [10] - 被动指数型产品密集发行,债券型基金发行降温 [10] 公募基金自购 - 大成基金及高管拟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自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基金,承诺持有1年 [11] 金融数据前瞻 - 业界预计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及社融环比多增,5月新增贷款0.62万亿元、社融2.29万亿元 [12] 财务造假监管 - 2024年7月5日至2025年7月4日,证监会系统对财务造假开出165张罚单,罚没金额合计37亿元 [13]
基金公司自购!年内已超20亿元
券商中国· 2025-07-04 15:02
公募机构自购动态 - 大成基金近期两次自购旗下基金:7月4日宣布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大成洞察优势基金[2],6月7日拟用2000万元认购大成至臻回报基金[5] - 华商基金7月1日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华商致远回报A类基金份额[6] - 5-6月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行期间,东方红资管、交银施罗德等机构分别自购1000万-2000万元[7] - 博时基金、中欧基金、宏利基金等宣布自购新型浮动费率基金1000万元,兴证全球基金自购达2000万元[8]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行情况 - 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24只已成立,合计募集规模226.82亿元[9] - 东方红核心价值、易方达成长进取等7只基金单只募集规模超10亿元[9] - 剩余2只基金华商致远回报、信澳优势行业于7月1日开始发行[9] 公募机构权益类基金自购规模 - 年内公募机构自购权益类基金总金额超20亿元[1][3][10] - 截至7月4日,股票型基金净申购13.17亿元,混合型基金净申购11.77亿元[11] - 天弘基金以2.95亿元居股票型基金净申购榜首,工银瑞信基金以4.3亿元领跑混合型基金[11][12] 市场分析与展望 - 市场反弹超出预期,投资者信心增强,不利因素被局部化处理[13] - 中欧基金预计下半年稳增长政策将推动经济温和复苏,货币宽松支撑A股和港股[13] - 摩根士丹利基金看好科技成长、中国制造和新消费三大主线[14] - 中欧基金重点关注AI应用、新消费国产替代、周期红利品种等投资机会[14]
至少1000万!大成基金,又出手
中国基金报· 2025-07-04 12:48
大成基金自购行为 - 大成基金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拟任基金经理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自购旗下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型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1][2] - 大成基金年内第二次自购,6月初曾宣布拟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旗下大成至臻回报混合型基金 [1][4] - 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李博的代表作大成精选增值连续10年跑赢沪深300指数,近三年单位净值增长17.77%,位列同类前5% [4] 公募基金行业自购动态 - 截至7月3日,年内110家基金公司净申购旗下非货币基金产品合计达41.25亿元 [5] - 新型浮动管理费率基金成为今年发行亮点,多家公募积极自购:华商基金2000万元认购华商致远回报、兴证全球基金2000万元认购兴证全球合熙混合型基金、博时基金1000万元投资旗下博时卓睿成长及博时卓越优选混合、天弘基金1000万元自购天弘品质价值混合 [5] - 自购行为释放信号:基金公司通过真金白银投入传递对产品长期价值的信心,同时浮动费率改革进入实操阶段,头部机构加速布局此类产品推动行业转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