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自购
搜索文档
积极因素不断涌现 公募基金掀起自购潮
中国证券报· 2025-08-11 05:05
公募基金自购潮 - 工银瑞信基金、泰康基金、方正富邦基金等多家公募机构宣布运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传递对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信心 [1] - 工银瑞信基金及高管、拟任基金经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工银瑞信臻选回报混合,承诺持有至少1年 [1] - 泰康基金运用固有资金155万元申购旗下泰康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C类 [2] - 方正富邦基金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金额合计不少于2500万元,承诺持有期限不低于1年,为年内第二次自购 [2] 自购规模及机构表现 - 2025年以来已有137家公募基金公司启动自购,其中56家自购股票型基金,73家自购混合型基金 [3] - 景顺长城基金净申购金额达30.39亿元,中欧基金21.65亿元,工银瑞信基金11.23亿元,南方基金、国泰基金、中银基金等亦名列前茅 [3] - 工银臻选回报混合基金经理盛震山自2023年1月管理公募产品以来最佳任期回报超30%,截至二季度末管理规模31.4亿元 [2] 自购行为的影响 - 基金公司自购权益类基金可稳定投资者预期,增强持有信心,激励投研团队专注长期业绩表现 [3] - 自购行为促使基金公司更注重长期发展,关注风险控制和长期投资价值,提升业绩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市场展望与投资机会 - 汇丰晋信基金认为8月半年报业绩披露将提升景气投资有效性,科技、高端制造、内需消费、高股息板块存在投资机遇 [4] - 安联基金预计三季度市场继续向上,优质科技资产或有显著超额收益,A股进入新一轮价值重估大周期 [4] - 中信保诚基金看好高端制造领域确定性,部分企业业绩拐点显现且估值较低,同时关注AI应用及周期股投资机会 [4] - 汇丰晋信提示全球购金潮持续,黄金资产长期配置价值凸显,美国疲弱非农数据支撑近期金价 [5]
刚刚!巨头官宣大手笔自购:2.3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8-10 23:30
基金公司自购行动 - 南方基金宣布运用固有资金不少于2.3亿元投资旗下权益基金,包括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A、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A、现金流ETF南方,并承诺持有至少1年 [1][2][3] - 工银瑞信基金宣布公司固有资金、高级管理人员及拟任基金经理共同认购工银瑞信臻选回报混合型基金不低于1000万元,承诺持有至少1年 [14] - 大成基金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拟任基金经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基金,承诺持有至少1年,此前6月7日曾公告拟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大成至臻回报混合基金 [8] - 方正富邦基金近期运用固有资金超2500万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基金,持有期限不少于1年,今年4月也曾以500万元自购方正富邦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 [10] - 华商基金7月1日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旗下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基金A类份额 [6] - 泰康基金8月5日运用固有资金155万元申购泰康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型发起式基金C类 [12] 自购规模与趋势 - 截至8月10日,今年以来公募机构自购权益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的净申购金额达24.64亿元 [16] - 近期自购的基金类型中,权益类基金成为重点 [16] 市场信心与估值 - 中国上半年GDP实现5.3%的稳健增长,宏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18] - 截至8月6日,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为13.93倍,恒生指数市盈率为11.83倍,均低于标普500指数(26.89倍)、日经225指数(18.88倍)等主要成熟市场股指 [18] - 中国股市处于全球市场的"估值洼地",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布局良机 [18] 中长期市场展望 - 对2025年下半年及中长期A股市场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预计2025年下半年有望呈现震荡上行格局 [19] - 看好科技(AI+)、提振内需、"反内卷"、金融改革创新等方向 [19]
刚刚!巨头官宣大手笔自购:2.3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8-10 23:24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 - 南方基金宣布自购旗下权益基金不少于2.3亿元,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以上 [2][4][5] - 工银瑞信、方正富邦、大成等基金公司近期也出手自购,后续或有更多公司加入 [3][10][12][15] - 今年以来公募机构自购权益基金的净申购金额达24.64亿元 [17] 自购基金类型 - 近期自购的基金类型以权益类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为重点 [17] - 南方基金自购的基金包括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A、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A、现金流ETF南方 [5] 市场信心与估值 - 中国上半年GDP实现5.3%的稳健增长,宏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19] - 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为13.93倍,恒生指数市盈率为11.83倍,低于标普500指数(26.89倍)和日经225指数(18.88倍) [19] - 中国股市处于全球市场的"估值洼地",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布局良机 [19] 中长期市场展望 - 对2025年下半年及中长期A股市场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20] - A股正处于政策托底→科技驱动→全球化定价的三阶段上升周期中 [21] - 看好科技(AI+)、提振内需、"反内卷"、金融改革创新等方向 [21]
126家公募逾5400次自购 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密集出手释放积极投资信号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01:53
基金公司自购情况 - 今年以来已有126家基金公司累计申购旗下产品5429次,权益类基金净申购金额达25.37亿元 [1][2] - 方正富邦基金7月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金额不少于2500万元,并承诺持有期限不低于一年,此前4月也曾出资500万元认购旗下ETF [2] - 大成基金高管及基金经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正在发行的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基金 [2] 自购行为背后的市场信号 -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传递了对政策端利好与经济基本面相对乐观的判断 [3] - 富国基金认为当前市场情绪乐观,流动性充裕,中国资产重估趋势不改,政策信号可能成为行情催化剂 [3] -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机制,预计自购力度将持续加强 [3] 自购行为的意义 - 自购行为将基金公司利益与持有人利益深度捆绑,形成"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共同体 [3] - 承诺长期持有彰显基金公司对自身投研能力的信心及对市场的长期看好,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任 [3]
沪指站上年内高点,基金为何大笔自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22:39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 - 方正富邦基金自7月24日起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金额不少于2500万元并承诺持有期不低于一年为年内第二次自购 [1][2] - 2025年以来截至7月29日已有126家公募基金公司启动自购权益类资产被多家机构青睐部分公司年内自购不止一次 [1][4] - 多家基金公司如安信基金富国基金招商资管新华基金建信基金兴证全球基金等二季度以来公告自购旗下权益基金 [4] 自购金额及产品类型 - 股票型基金中天弘基金净申购金额最多达2.88亿元混合型基金中工银瑞信基金净申购金额最多达5.4亿元债券型基金中广发基金净申购金额最多达6.1亿元 [4] - 华润元大富时中国A50指数基金二季度管理人三次申购合计金额132.37万元德邦新回报基金二季度管理人三次投资合计金额2099.47万元 [5] - 知名基金经理如张坤管理易方达蓝筹精选谢治宇管理兴全合润赵枫管理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等产品均有自购份额 [4] 自购动机与市场信心 - 自购行为将基金公司利益与基金业绩持有人利益深度捆绑彰显对投研能力信心及与投资者共进退决心 [2] - 基金公司自购反映机构投资者对后市积极预判尤其在市场情绪波动阶段起到托底作用传递看好市场前景信号 [1][7] - 自购信心来源于政策利好和经济基本面双重共振支撑资本市场投资机会不断涌现 [7] 市场环境与投资观点 - 当前10年期国债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叠加房地产弱势居民储蓄转向股市动能增强A股赚钱效应逐步显现 [3] - 2025年下半年A股核心驱动力来自政策宽松加资产荒加产业升级三重共振持续看好新质生产力出海性价比消费三大主线 [3] - 宏观政策延续宽松基调多部门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产能出清和供需优化相关行业可能出现盈利压力缓解 [2] 机构观点与投资机会 - 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A股市场赚钱效应吸引场外资金建议关注科技成长中国制造新消费等投资机会 [7] - 民生加银基金认为顺周期有色券商等板块表现较好财政政策发力和消费韧性使二季度总需求增速边际改善科技消费中游制造领域存在中报业绩改善可能 [7]
翟相栋50.26%收益领跑百亿权益基金自购榜,萧楠自购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超百万份,近一年收益-1.67%
新浪基金· 2025-07-14 21:54
基金经理自购行为整体概况 - 全市场超过半数的基金经理未持有自家基金份额,持有超百万份的基金经理仅占7% [1] - 混合型基金是自购主力军,自购率高达57.03%,远超股票型基金的33.80%和债券型基金 [1][2] - 管理规模超百亿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经理中,张坤、谢治宇、赵诣、刘旭等均持有自家基金超百万份 [2] 不同类型基金的自购特点 - 另类投资基金自购率领跑全市场,达到60.87%,可转债基金自购率也达56.82% [2] - 货币基金自购率意外达到52.97%,反映出对流动性管理的重视 [2] - 股票型基金自购意愿最低,414位基金经理持有份额不足10万份 [2]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分析 - 南方基金以51.72%的自购率位居基金公司榜首 [2] - 易方达基金自购率48.05%位列第二,但其73只百万份自购基金数量冠绝全行业,覆盖张坤、萧楠等顶流经理产品 [2] - 富国基金以46.50%自购率紧随其后,债券型产品自购尤为突出 [2] - 华夏基金在454只基金中仅24只获百万份自购,18.06%的自购率与行业头部相差近三倍 [2] 知名基金经理自购案例 - 张坤管理规模超608亿元,其执掌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规模389.08亿元)与易方达优质精选混合(规模141.69亿元)均获超百万份自购,尽管近一年回报分别为4.68%和7.07% [3][4] - 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混合(规模226亿元)与兴全合宜灵活配置混合(规模156.69亿元)分别获得17.39%和31.07%的年回报,自购份额均超百万份 [3][4] - 翟相栋管理的招商优势企业混合A规模101.46亿元,近一年回报高达50.26%,成为自购基金中业绩冠军 [3][4] - 赵枫管理的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A(规模120.55亿元)与赵诣执掌的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规模135.02亿元)回报率分别为20.02%和19.40%,体现长期投资理念 [3][5] 自购行为的市场意义 - 头部基金经理超过百万份的自购成为一种“风险共担契约”,构建了以资金为信用媒介的“信号传递”机制 [5] - 大额自购将管理人收益与持有人收益深度绑定,为市场提供可观测、可验证的信任坐标 [5] - 兴全基金旗下三家产品形成头部公司特有的“自购集群”效应,合计规模超522亿元 [4]
国泰海通已完成A股回购,实际回购金额12.11亿元;上半年公募基金豪掷53亿元自购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0 08:30
国泰海通股份回购 - 公司完成A股股份回购 实际回购金额12 11亿元 回购股数6751 68万股 占总股本0 3830% [1] - 回购价格区间为16 49元/股至19 57元/股 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 用途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 [1] - 回购股份存放于专用证券账户 计划在公告后12个月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出售 若3年内未售完将注销 [1] 公募基金自购动态 - 上半年非货公募基金净申购金额达53 18亿元 同比增长189 65% [2] - 权益基金净申购金额23 73亿元 占比44 63% 同比增长76 04% [2] - 债券型基金净申购金额21 94亿元 占比41 25% 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占债券类自购额的44 03% [2] 红塔证券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 51亿至6 96亿元 同比增长45%至55% [3] - 业绩增长受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及IPO再融资规模回温驱动 [3] - 券商非银分析师预测上市券商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可能超20% [3] 私募基金表现 - 6月超2000只私募基金净值创历史新高 百亿级私募正收益占比超90% 量化私募达100% [4] - 私募发行市场回暖 头部私募单渠道募资超30亿元 睿郡资产将启动新产品发行 [4] - 增量资金入场或推动A股港股行情震荡向上 [4]
7月再添2家自购!谁在年内自购187次?主力布局焦点曝光
搜狐财经· 2025-07-08 21:25
基金公司自购动态 - 大成基金及核心团队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旗下新发的大成洞察优势基金并承诺锁定至少一年 [1] - 华商基金以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华商致远回报A份额该基金为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之一 [1] - 6月份至少有兴全、宏利、交银施罗德、兴华、大成5家基金公司出手加持自家主动权益产品 [4] - 在7只披露自购的偏股混合型基金中5只为浮动费率产品使其成为近期基金公司自购的绝对主力 [4] 行业自购数据统计 - 2025年至今已有119家公募基金公司启动自购 [4] - 中欧基金自购频次高达187次领跑全行业泓德基金176次、景顺长城基金144次紧随其后 [4] - 目前自购超百次的基金公司达7家超50次者则有20家 [4] - 货币基金成为自购"压舱石"在配置货币基金的年内自购次数超过50次的公司中18家基金公司内净申购金额最大的基金均为货币市场型基金 [4] 资产配置策略分析 - 货币型基金成为自购主力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资产配置策略的结构性调整 [5] - 随着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下行传统固收产品吸引力减弱 [5] - 货币基金通过买入返售、同业存单等工具仍能维持稳定收益 [5]
又有公司大手笔认购自家产品 2025年以来已有119家公募自购
搜狐财经· 2025-07-07 21:02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 - 大成基金及其高管、拟任基金经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1][2] - 华商基金使用公司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旗下"华商致远回报混合" [2] - 2025年以来已有119家公募基金公司开展自购 [2][4] - 中欧基金年内自购次数达187次 泓德基金176次 景顺长城基金144次 [4] - 全市场超过100次自购的基金公司有7家 超过50次的有20家 [4] 自购产品类型分布 - 货币基金获得净申购比重最高 部分公司货币基金净申购规模占比超80% [1][4] - 权益类基金是自购的主要产品类型之一 [2] - 首批浮动费率基金普遍获得各自公司自购 [2] 市场背景与动因 -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增多可能反映对中期行情看好 [2] - 自购潮往往出现在市场重要转折点 与市场下跌和阶段性低位相关 [2] - 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下行导致传统固收产品吸引力减弱 [4] - 货币基金通过买入返售、同业存单等工具维持稳定收益 [4] 市场特征 - 长期资本入市及赚钱效应带动市场热度 但结构性行情突出 [3]
同比激增189%!上半年公募豪掷53亿元自购
国际金融报· 2025-07-07 20:43
非货公募基金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非货公募基金净申购金额达53.18亿元,同比增长189.65% [1] - 权益基金净申购金额23.73亿元,占比44.63%,同比增长76.04% [1] - 债券型基金净申购金额21.94亿元,占比41.25% [1] 债券型基金细分表现 - 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净申购9.66亿元,占债券型基金44.03% [1][3] - 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净申购6.02亿元,占比27.46% [1][3] - 短期纯债型基金净申购4.43亿元,占比20.19% [3] 权益基金细分表现 - 股票型基金净申购13.28亿元,占权益基金55.96% [1][3] - 偏股混合型基金净申购10.45亿元,占权益基金44.04% [1][3] - 被动指数型基金净申购9.16亿元,占股票型基金68.94% [1][3] 其他基金品类表现 - FOF基金净申购5.14亿元,其中混合型FOF占比94.97% [2][3] - QDII基金净申购0.7亿元,QDII股票型占比84.01% [2][3] - REITs净申购0.25亿元,另类投资基金净申购0.21亿元 [2][3] 公募管理人自购情况 - 66家公募管理人净申购金额不低于0.1亿元,12家超1亿元 [3] - 广发基金净申购5.73亿元,占比10.78% [4][5] - 华泰证券资管净申购4.09亿元,建信基金净申购3.96亿元 [4][5] 行业观点 -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体现投研信心,形成利益共同体 [5] - 长期市场表现依赖宏观经济基本面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6] - 投资者核心考量仍是基金实际回报率和风险控制水平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