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
搜索文档
制裁!直线飙涨
中国基金报· 2025-10-23 20:15
油价飙升表现 - 10月23日晚间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美油、布油均涨超5% [2] - NYMEX WTI原油期货价格达61.72美元/桶,上涨3.22美元 [3] - ICE布油期货价格达65.91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逼近66美元/桶 [3] - INE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7.9元至459.7元,涨幅4.05% [3] - ICE布油较昨结上涨3.32美元,涨幅达5.30% [4] - NYMEX WTI原油较昨结上涨3.21美元,涨幅达5.49% [5] 能源股市场反应 - 美国能源股盘前集体上涨,斯伦贝谢、康菲石油、哈利伯顿等涨超2% [5] - 斯伦贝谢盘前交易价格上涨至35.640美元,涨幅2.12% [6] - 康菲石油盘前交易价格上涨至89.450美元,涨幅2.33% [6] - 哈利伯顿盘前交易价格上涨至26.870美元,涨幅2.13% [6] - 埃克森美孚盘前交易价格上涨至116.760美元,涨幅1.79% [6] 制裁措施内容 - 欧盟正式通过对俄罗斯第19轮制裁,主要涉及能源、金融等领域 [6][7] - 欧盟将从2027年起禁止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进入欧洲市场 [7] - 欧盟将俄罗斯原油价格上限下调至每桶47.6美元 [7] - 俄罗斯石油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将面临全面交易禁令 [7] - 美国财政部对俄罗斯两大石油公司实施制裁,分别是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 [8] - 美国现已对俄罗斯全部四家最大的石油公司实施了制裁 [8] 制裁影响分析 - 俄罗斯石油公司是仅次于沙特阿美的全球第二大石油生产商 [8] - 制裁将"进一步复杂化俄罗斯公司的石油出口",可能迫使亚洲买家减少购买俄罗斯石油 [8] - 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等大型油气公司的资产冻结并禁止其交易,将对俄罗斯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8] - 对亚洲大国、印度和阿联酋等国家的二级制裁将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的国际贸易空间 [8] - 短期供给担忧使原油价格反弹,波动或进一步加剧 [8] 其他相关动态 - 特朗普政府计划提议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开放联邦水域进行海上钻探 [9] - 俄罗斯副外长鲁登科表示,俄罗斯对印度的石油供应仍在照常进行 [9]
特朗普帮普京逼乌割地!若得逞,中国能源安全恐受影响
搜狐财经· 2025-10-23 18:55
2025年10月20日刚开年,国际上的事儿就扎堆儿冒出来,每一件都透着不简单。 一边是中美要在马来西亚碰面,离10月底的中美元首韩国峰会就剩不到十天,这哪是普通见面,分明是"峰会前的最后预热"。 另一边更离谱,特朗普10月16日接了普京的电话,转天就对泽连斯基撂狠话,要么割地,要么别想再要美国援助。 这一周里的两件事,看着不沾边,实则扯着全球格局的神经。 中国凭啥能让美国一年里第五次坐下来谈? 2025年10月20日开启的这一周,打从一开始就透着"关键"二字。 说它能"定乾坤",不是瞎吹,而是刚好两件影响全局的事撞在了一起,而且这两件事的走向,直接关乎未来半年的国际形势。 一周前,美国财长贝森特刚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通了视频电话,当时大家还猜"会不会又谈崩",结果这周就敲定要在马来西亚见面。 这已经是今年5月以来,中美第五次会晤了,上一次是在伦敦,但这次不一样,离10月底的韩国峰会太近,每句话、每个态度,都是峰会上的"铺垫"。 懂外交的都知道,这种"会前碰头",就是提前校准立场、捋清分歧,甚至敲定能谈成的共识,所以马来西亚这趟谈得怎么样,基本能看出韩国峰会上谁更占 主动。 可他没想到,特朗普不仅没给导弹,还逼着 ...
如何看待黄金价格和黄金股的调整?
雪球· 2025-10-23 15:43
黄金价格近期走势 - 黄金价格在经历近两个月大幅上涨后出现显著回调,单日跌幅超过5%,结束连续9周的上涨[2] - 回调过程中连续两日累计跌幅接近9%,伦敦现货黄金价格下探至4000美元/盎司关口附近[2] - 市场观点认为第一波由获利盘和恐慌盘导致的快速下跌已基本结束,但后市可能仍存在震荡探底的行情[2] 黄金价格回调原因与性质 - 从技术分析角度看,过去两个月的加速上涨过于急促和陡峭,大跌回调被视为必然[2] - 本次下跌被解读为对过去两年大幅上涨的技术性调整,而非基本面驱动[3] - 调整可能因过去两年涨幅巨大而拉长时间并放大空间,调整时间可能超过4月份那次,空间可能达到15%-20%[3] 黄金长期逻辑与未来展望 - 支撑黄金上涨的长期因素未改变,包括美元信用下降、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等因素[3] - 黄金价格在充分调整后仍有机会维持强势甚至创出历史新高[3] - 若黄金价格长期维持高位,黄金企业未来净利润和现金流将远超当前水平[3] 黄金股投资逻辑 - 黄金股交易的是未来企业现金流折现的价值预期,与黄金价格本身存在差异[3] - 对于国内存在产量增长扩张的黄金股,未来可预期量价双击带来的利润成长空间[3] - 若黄金价格长期走强,黄金股的表现可能远胜于黄金价格的表现[3]
来了中国一趟后,加拿大取消部分对华关税,用一张逮捕令警告美国
搜狐财经· 2025-10-22 13:20
加中关系转变 - 加拿大外长阿南德访华展现出和解姿态,强调重启在贸易、农业和能源等关键领域的合作[1] - 加拿大在钢铝产品方面实施关税减免,以缓解国内经济压力[1] - 加拿大将中国市场视为产业自救的救命稻草,政策变动显示出对中国的渴望与依赖[3] 加美关系紧张 - 美国特朗普政府将加拿大的钢铝关税从25%提高到50%,直接打击加拿大经济命脉[3] - 安大略省钢铁产业遭受重创,多家工厂因高昂生产成本被迫停产[3] - 美国持续威胁削减加拿大在能源与农业领域的出口配额[5] 加拿大战略调整 - 加拿大总理卡尼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采取强硬态度,被视为对美国主导国际体系的一次反叛[3] - 加拿大试图摆脱对美国无限制的依赖,以强硬立场捍卫国家利益[5] - 加拿大正进行关系重新校准,旨在智慧地处理与中美两个大国的关系[5] 未来挑战与不确定性 - 加拿大的两边讨好策略可能难以长久维持,朝三暮四的策略可能导致未来外交被动[5] - 中加之间的农产品谈判可能因特朗普的掺和而受到影响[7] - 加拿大在能源与安全领域与美国关系维系数十年,真正与美国划清界限面临挑战[7]
印度稀土认怂背后:莫迪战略转向中国,美国急了?
搜狐财经· 2025-10-21 16:42
印度稀土产业现状 - 印度稀土开采技术落后,停留在初级阶段,从矿山到磁材需克服分离、提纯、合金制备三大技术障碍 [3] - 印度60%的稀土原料依赖从中国进口,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制标准为商品中稀土价值占比超过0.1%即受规管 [3] - 印度企业面临供应链风险,若硬扛中国管制将导致其下游汽车和电子工厂面临停工威胁 [3] 地缘政治与贸易压力 - 美国对印度钢铁加征25%关税,对铝材加征10%关税,对印度制造业造成直接冲击 [3] - 印度因购买俄罗斯石油而面临美国的制裁威胁,增加了其外交压力 [3] - 在此背景下,印度嗅到与中国合作的转机,认为借中国稀土管制可为自身产业寻找出路 [3] 印度政企协同的战略转向 - 印度产业巨头如塔塔、信实等公开表态,从中国进口的重稀土永磁体将仅供自用,绝不向美国转售 [4] - 印度政府跟进,智库和商业部紧急讨论放松对中国稀土相关产品的关税限制 [4] - 此举形成政企同频效应,表面配合中国管制,实则为印度本土产业松绑 [4] 印度的战略自主与摇摆性 - 印度的政治基因刻有“战略自主”,当前在稀土压力下靠拢中国,未来可能因美国政局变化或利益诱惑而改变立场 [6] - 印度具备在中美之间“左右横跳”的能力,其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拥有搅动局势的潜力 [6] 全球稀土市场新格局 - 全球稀土市场形成新格局,中国牢牢把控上游,而印度、越南等国被迫在依赖中国或自研高成本技术间做选择 [7] - 下游企业如特斯拉、苹果已开始疯狂囤积稀土永磁体,以应对潜在的供应链中断风险 [7] - 中国的“规则制定者”地位正被更多国家接受,这从印度配合其管制中可见一斑 [7] 事件深远影响 - 该事件揭示了全球产业链的脆弱性以及大国博弈的复杂性 [9] - 未来印度的摇摆策略及美国的反制措施,可能直接体现在后续的稀土订单中 [9]
莫迪做出选择,大幅买俄油,还通告全球,绝不将中国稀土卖给美国
搜狐财经· 2025-10-21 15:50
10月15日,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印度总理莫迪曾承诺将停止从俄罗斯购买石油,称这是"一大步",并补充道,这一过程会很快结束。然而,不 到24小时,印度外交部就发布声明,澄清莫迪并未与特朗普通话,更没有做出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承诺,特朗普的言论遭到公开驳斥。 更令特朗普尴尬的是,印度一些大型企业如塔塔、马恒达等,已经向中国提交了稀土的终端用户证明,明确声明他们从中国购买的稀土将仅用于本土生产, 并承诺绝不会转售到美国。这一举动显示出,印度在面对美国和中国、俄罗斯之间的博弈时,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数据显示,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均价低于国际市场12美元每桶,将这些石油加工成成品油后再转售给欧美市场,平均每吨净赚89美元。今年前9个月, 印度仅此一项就获得了超过60亿美元的利润,这相当于该国全年新能源补贴的80%。印度的私营炼油企业,如信实工业,成为了这一盈利模式的最大受益 者。 美国的施压本意是要迫使印度转向,但却恰恰触碰到了印度的底线。除了石油问题,特朗普政府还要求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而农民是莫迪的核心支持群 体。如果印度开放市场,将直接影响到选民基础。美国的强硬措施并没有让印度妥协,反而加快了与 ...
莫迪真的“卖了”普京?特朗普期盼已久的事,印度终于松口了
搜狐财经· 2025-10-21 11:51
地缘政治与能源贸易动态 - 美国对印度加征25%惩罚性关税 导致印度输美商品总税率达50% [3] - 高关税导致印度对美出口额从8月的68.6亿美元暴跌20.7%至9月的54.4亿美元 [3] - 美国以出售F-35战机许可和双边贸易协议谈判资格作为对印度的利益交换 [6] 印度能源进口结构 - 俄罗斯石油占印度石油进口总量比例从俄乌冲突前不到1%大幅提升至35% [6] - 俄罗斯已成为印度能源命脉 印度国有炼油商在10月仍在抢购俄油船单 [6] - 印度财长强调购买打折石油关乎国家利益和能源安全 断供俄油将导致企业成本暴涨和民生用油价格失控 [8] 全球能源格局影响 - 印度在俄乌冲突后跃升为俄罗斯石油最大买家 其立场直接影响全球能源格局 [8] - 美国同步向日本施压要求停止购买俄罗斯能源 意图扩大西方阵营影响力 [8] - 印度表态可从美国增购150亿美元石油 并考虑400亿美元的防务与大宗商品采购 [10] 战略博弈与市场前景 - 印度采取实用主义外交 通过模糊表态为与美国和俄罗斯的周旋争取缓冲空间 [10] - 印度最终是否停购俄油取决于美国提供的好处能否填补放弃俄油的空缺以及俄罗斯可能反制的影响 [12] - 大国博弈棋局远未结束 真正的较量可能刚刚开始 [12]
特朗普对印度下“关税通牒”:再买俄油,等着交50%的高额关税!印度482亿出口要凉?
搜狐财经· 2025-10-20 22:26
贸易摩擦升级 - 特朗普于10月19日对印度发出最后通牒,威胁若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将面临巨额罚款[1] - 美国在三个月内对印度输美商品发起三轮关税行动,7月底加征25%关税,8月初因购买俄油再追加25%惩罚性关税,使总税率达到50%[3] - 美国的关税行动预计将冲击印度482亿美元的出口额,而2024年印美全年贸易额为1288亿美元[3] 核心矛盾分析 - 美国要求印度开放市场,特别是农业领域,但农业关乎印度60%人口的生计,印度政府难以让步[5] - 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每桶可节省数十美元,并通过转卖赚取差价,获得实质性经济利益[5] - 美国将购买俄油视为政治站队,而印度试图在美俄之间保持平衡以获取最大利益[5] 潜在影响与应对 - 印度采取双轨策略应对,一方面表态强硬并开拓东南亚、欧洲等新市场以降低对美依赖,另一方面通过降低美国波本威士忌关税等举措寻求谈判空间[6] - 事件可能对全球贸易产生冲击,但考虑到印度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关键作用,美印关系大概率“斗而不破”,冲突可能局限于部分行业[6][8]
外资大行谈中国稀土政策调整:德银看大国博弈,美银看非中供应链替代机会
智通财经· 2025-10-16 22:41
德银宏观地缘视角解读 - 将中国稀土出口管制解读为应对美国压力、争夺半导体谈判主动权的关键动作 [1][2] - 美国政策加码削弱中国对贸易休战的信任,具体措施包括将出口限制扩大至被列入实体持股50%以上企业、对中资船舶征港口费、制裁涉伊朗石油交易中企 [2] - 中国核心目标是通过稀土管制对标美国芯片限制,形成等价交换谈判逻辑,旨在获取技术与战略让步而非降低关税 [3] 美银行业影响与投资分析 - 预测稀土价格将出现分化,2025年下半年钕镨均价达85美元/千克,2030年后名义价格升至110美元/千克,重稀土铽和镝价格涨幅更显著,2030年分别达1680美元/千克和426美元/千克 [4] - 中国以外的稀土供应链处于起步阶段,非中产能成为稀缺资产,推动相关企业价值重估 [5] - 推荐两家海外稀土龙头企业,维持对莱纳斯稀土与MP材料公司的买入评级,并将莱纳斯稀土目标价从15.7澳元上调至29.50澳元 [5] - 看好莱纳斯稀土的逻辑包括其为中国以外唯一具备轻稀土与重稀土规模产能的企业、获得多国政府政策支持以及估值溢价和风险降低 [5]
突发美国船运巨头缴费,中国要求严格执行,客户费用零增加
搜狐财经· 2025-10-16 09:37
政策背景 - 中国交通运输部于2025年10月宣布对美国船舶加收特别港务费 该政策为分阶段、逐步加码的递增式反制措施 旨在实现对等反制[1] - 特别港务费政策营造了硬碰硬的对峙局面 被解读为大国博弈的缩影 为行业带来不确定性和变数[1][5] 企业应对策略 - 航运公司美森在面对成本压力时选择自行承担新增的特别港务费 并未将成本转嫁给客户即外贸公司[3] - 美森的处理方式被视作企业生存智慧的体现 其通过不激化矛盾也不失立场的温和公告来维持客户关系[7] - 行业普遍采取观望态度 多家航运公司均不愿率先涨价 商业理性成为企业应对当前局势的主要依据 核心目标是稳住客户[5] 市场反应与影响 - 外贸行业对美森不涨价的决策表示欢迎 因为当前行业利润微薄 难以承受额外的成本压力[3] - 市场反应迅速 货代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相关信息 外贸公司的紧张情绪得到暂时缓解[9] - 特别港务费的分阶段递增特性意味着航运公司的成本压力将持续加大 企业当前的不涨价承诺能维持多久存在不确定性[3][9] 行业前景展望 - 中美航运拉锯战被视为一场没有硝烟的对抗赛 涉及企业、政府、客户三方利益的不断妥协和调整[5] - 行业面临真正的考验 特别港务费将持续上涨 其他航运公司是否会跟进美森的策略以及客户忠诚度是否会动摇均为未知数[9][11] - 在全球化与保护主义的拉扯下 企业需在多变局势中边走边看 以实际办法应对不确定性[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