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赋能
icon
搜索文档
(活力中国调研行)数字赋能湖北武当山文旅新体验
中国新闻网· 2025-08-30 21:02
核心观点 - 武当山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实现文化资源全面数字化 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 解决游客停留时间短等发展困境 [1][3][5] 数字技术应用 - 采用高精多源实景三维技术和文化基因提炼关键技术 对312平方公里全域及11宫9观36庵堂72岩庙34处古建遗存进行数字化 [5] - 建立湖北省首个世界遗产数字孪生系统 构建完整武当文化数字资源库 [5] - 基于数字底座开发《入境武当》VR项目 采用影视级专业动捕三维模型融合方案 [5] 文旅产品创新 - "武当一梦"园区作为超级文旅综合体 集合沉浸式演艺 数字文化体验 非遗活化三大核心板块 [3] - 主秀《武当一梦》融合戏剧舞蹈武术杂技 运用先进影像与机械装置技术将武当建筑搬上舞台 [3] - 通过崖壁光影 烟花无人机秀等现代科技手段提供全新视觉体验 [3] 运营成效 - 有效解决游客停留时间不足6小时的问题 延长游客体验时长 [3] - 以现代方式诠释武当文化 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代观众的情绪共鸣 [1][3] - 通过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 吸引中外游客数量增长 [7]
江苏南京:解读民企“尖子生”的跃升密码
南京日报· 2025-08-29 16:29
榜单入围情况 - 南京8家企业入围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同比新增3家 入围门槛为270.23亿元[1][3] - 3家宁企入围2025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同比新增1家 入围门槛为157.01亿元[1][5] - 4家宁企入围2025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 同比新增1家 入围门槛为307.75亿元[1][5] 企业规模与贡献 - 10家上榜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总额达4137.73亿元 其中4家企业营收超500亿元[5] - 纳税总额125.11亿元 4家企业纳税额超10亿元[5] - 吸纳就业4.94万人 6家企业员工人数超3000人[5] 研发与创新能力 - 研发总投入15.50亿元 研发人员3287人 有效国内发明专利922件[6] - 行业覆盖软件与信息技术 智能制造 现代服务 商贸流通等多个领域[6] 数字化与科技应用 - 汇通达自研"千橙云AI"智能大模型覆盖数万家乡镇会员店 部署超24款Agent智能体[9] - 南京高速齿轮制造公司打造GearSight齿轮箱健康监测IoT平台[9] - 江苏满运软件科技构建"人车货路仓"全链条综合物流服务平台[9] 企业发展与战略 - 苏宁易购在核心城市布局Suning Max 打造新智家电体验专区[9] - 南京金箔控股集团坚持实业主线 推出金箔文创产品并开拓东南亚 日本 中东和欧洲市场[10][12] - 南京金鹰国际集团形成高端综合地产发展和大型全生活中心双平台格局[12] - 弘阳集团构建商业运营 地产开发与物业服务全链条体系[13] - 新华海科技涉足全国连锁商业体 IT科技 智能应用开发及房地产等多领域[14]
“十五五”期间武汉新增多个城市更新项目 强化景中村和绿中村生态化改造
长江日报· 2025-08-29 08:39
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 - 汉正街 武钢北湖片等重点片区加速升级 武钢云谷·606产业园等工业遗产转型为文化新地标 [1] - 推进汉正街老旧商业街区改造 二七沿江商务区 白沙新城等重点功能区建设 北湖片 汉江湾片 龟北片等老旧厂区改造 [2] - 推进解放大道 武珞路 汉阳大道三条城市轴线沿线片区更新 [2] 历史文化保护与活化 - 完成江汉路 青岛路等街区建设 修缮历史建筑50余处 巴公房子 斗级营等成为网红打卡地 [1] - 昙华林街区不动产登记经验获全国推广 [1] - 打造三条历史轴线 活化16片历史街区 推进一桥两山片区更新 [2] 居住环境改善与社区建设 - 193个城中村累计改造1517万平方米 608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 年内实现2000年前老旧小区全覆盖 [1] - 更新住宅老旧电梯482台 江汉区八古墩社区入选国家级优秀案例 [1] - 推进危旧住房改造 强化景中村和绿中村生态化改造 聚焦老旧小区整治改造 开展完整社区建设 [2] 绿色低碳与生态治理 - 推进绿化生态廊道 海绵城市建设 开展水系综合治理和固废资源化利用 [2] - 围绕东湖 汤逊湖 后湖打造一湖一IP国际湖城共生示范区 [2] - 打造黄家湖 后湖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 [2] 基础设施与数字化升级 - 改造武昌站等枢纽广场 建设新汉阳站等功能区 [2] - 结合停车场建设智能充电设施 搭建城市更新及危旧房以旧换新平台 推动管理智能化转型 [2]
苏州市5年办理公证超70万件
苏州日报· 2025-08-29 06:46
业务规模与结构 - 近五年累计办理各类公证事项超70万件 其中国内公证51.5万件 涉港澳台3.5万件 涉外15.9万件[1] - 通过区块链赋强公证平台累计办理业务约4.8万笔 涉及贷款金额超230亿元[1] 营商环境优化 - 设立涉企绿色通道 全国首创关证一链通保税货物公证辅助销毁处置系统[1] - 关证一链通系统已提供33次公证辅助监管服务 涉及原料货值1.6亿元 节省关税超800万元[1] - 将公证环节嵌入金融机构普惠小微快贷业务流程 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和金融风险防控[1] 便民服务创新 - 推行全生命周期和代查代办服务模式 开通远程视频公证[2] - 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场所设立服务点 提供代办领事认证和证件文本翻译一站式服务[2] - 将受理+翻译+出证办理时长压缩至5个工作日[2] 知识产权保护 - 创新应用区块链技术推出苏州存和公证悬赏等公证保护平台[2] - 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关口前移后延 权利人可通过手机上传原创作品电子材料在线申请存管公证书[2] - 有效解决传统维权过程中取证难 周期长 成本高等问题[2] 数字化转型 - 全国率先推出苏州公证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 推动公证档案数字化转换和有效信息抓取[2] - 实现数据互通共享 精简证明材料[2] - 推出苏州公证综合法律服务平台 接入苏服办 苏周到 支付宝等多端平台[2] - 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办理和多场景多领域一键通办[2]
“丝路电商”合作创新发展大会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8-28 22:38
活动概况 - 丝路电商合作创新发展大会于8月28日在银川开幕 由宁夏商务厅 银川市政府和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共同主办[1] - 大会是商务部丝路电商惠全球主题活动首次在宁夏实施 主题为数字赋能丝路共赢[2] 活动内容 - 线下分项活动包括丝路云品主题直播中阿专场 丝路电商产业对接会 中阿电子商务交流会 特色产业参观洽谈[2] - 大会设置主旨演讲 主题直播 重点推介 资源对接 成果发布 项目签约 参观考察等环节[2] - 根据企业需求预先安排对接对象 通过精准匹配资源为中阿电子商务交流合作搭建平台[2] 重要成果 - 发布全国丝路电商典型案例 推出全国首例丝路电商资源服务大礼包[2] - 首次开展丝路云品主题直播中阿专场活动 组建首个全球电商研究机构联合体[2] - 西部电商联盟代表签署首个与阿拉伯国家共建丝路电商倡议书[2]
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丨推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
基层减负政策推进 - 中央层面出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文山会海和过度留痕纳入处分范围 [5] - 发布《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和动态调整机制 [5] - 实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规范基层权责清单和事项准入制度 [5][14] 基层减负实施成效 - 整治滥挂牌问题推动村(社区)办公场所外部挂牌规范化 [6] - 持续纠治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和指尖形式主义问题 [6] - 推动乡镇(街道)形成基本履职事项、配合履职事项、上级收回事项三张清单 [6] 基层治理问题表现 - 权责不对等问题:基层承担安全生产、环保、维稳等事务但部门通过责任状转嫁职责 [10] - 资源不匹配问题:一个乡镇需对接几十个上级部门但工作人员数量有限 [10] - 能力不适应问题:基层干部受限于人员结构和培训机会导致专业素养不足 [11] 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 少数干部政绩观错位:做决策不遵循客观规律且急于求成 [11] - 对减负长期性认识不足:部门壁垒未打破且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 [11] - 制度执行缺乏刚性:违规开展示范创建等活动加重基层负担 [12] 监督机制建设 - 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14] - 建立基层减负问题直报点并形成发现问题到评估效果的监督闭环 [16] - 探索问责备案机制并由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审核把关 [16][17] 数字化治理赋能 - 推动建立数字化平台整合重复事项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共用 [9] - 督促整合基层系统平台和政务应用程序开发轻量化数字工具 [19] - 借助科技力量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减少基层多头报送负担 [9][19] 长效机制构建 - 区分不同地区层级精准施策避免一刀切 [20] - 构建科学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实干干部并惩戒躺平式干部 [21] - 加强上下联动实现基层问题及时反馈和上级迅速整改 [21]
民生政策 落地有声|福建469个高频事项“数据最多采一次”的背后
新华社· 2025-08-26 08:11
政务服务改革政策推进 - 2023年7月发布《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 旨在优化政务服务并提升行政效能 [1] 福建省数字化政务实践 - 福建省通过改革引领与数字赋能双轮驱动 推动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 打造"便利福建"体系 [3] - 福州市将政务服务从零散"事项供给"升级为组合"场景服务" 健全协同服务机制和技术支撑体系 [3] - 已实现469个高频事项"数据最多采一次" 覆盖90%以上政务服务办件量 包含医保/社保/公积金/企业注册登记等领域 [3]
数字赋能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 2025-08-22 17:36
指数发布与产业背景 - 新华・云南(永平)核桃价格指数2025于8月22日在昆明正式发布 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与永平县人民政府联合打造 旨在通过数字工具推动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1][4] - 永平县作为云南核桃产业核心产区 拥有155.79万亩种植面积 其中116万亩通过有机认证 2024年产业综合总产值达92.98亿元 已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4] - 指数覆盖核桃青皮果、鲜果、干果、核桃仁四大品类 以1000点为基期 采集8个主产地交易数据 形成动态监测体系 为种植户提供"以销定产"参考并推动"优质优价"机制 [4] 产业优势与竞争地位 - 云南核桃在2020-2024年出口均价高于全国及新疆平均水平 核桃仁成为出口主力产品 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趋势明显 [6] - 云南核桃品质优势显著 如漾濞泡核桃产量高 核桃仁不涩且色白 营养检测多项指标优于其他产区 但国际市场需求仍需培育 [10][11] - 永平县2024年核桃外贸出口额占云南省74% 占全州92% 产业面积和有机认证基地面积均居全州第一 [5] 市场表现与指数运行 - 2024年10月起永平核桃市场显著复苏 干果价格指数突破1000点 核桃仁价格指数呈现"V"形反转 鲜果价格指数从震荡转为平稳 [6] - 指数被定位为市场"晴雨表"、风险"减震器"和发展"导航仪" 旨在为产业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并为全国高原特色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借鉴 [5] 产业协同与资源整合 - 云南核咖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与广州白云产投签订核桃采购协议 拓宽销售渠道 并与建设银行昆明颐园支行合作推进金融支持核桃产业数字平台建设 [12] - 永平核桃大数据平台已应用于种植监测和品质溯源等领域 企业围绕全链条服务和智能化加工技术展开实践 [12] - 未来将通过深化"指数+"新模式和利益链接"双绑"机制 强化品牌价值与产业竞争力 [5][12]
像搭积木般建产业链 安徽马鞍山拼出发展新高度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15:32
产业集群发展 - 马鞍山经开区聚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三智""三电"等新兴产业 做强装备制造、绿色食品、能源电子三大主导产业[2] - 园区拥有规上工业企业222家 其中上市企业4家[2] - 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5个 其中重大项目11个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423万美元[2] - 亨利食品马鞍山智慧工厂项目建成后年产30万吨西餐调味品 助力绿色食品产业扩容[2] 企业表现与出口增长 - 汉马科技新能源汽车上半年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26.83%和130.46% 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2] - 汉马科技整车出口同比增长149% 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 - 信义玻璃追加投资汽车玻璃生产线和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 实现"一月内双投"[4]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园区5家企业参与的9个项目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含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4个[3] - 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3家、省级83家 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82家[3] - 培育国家级5G工厂1家、省级数字化车间16家、省级智能工厂7家[3] - 2项产品入选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3] 人才引进与产业协同 - 新增校企合作单位60家 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及青年人才2000余名[3] - 深化与上海临港控股合作 推动沪皖产业联动集聚区发展[2] - 升级马鞍山青浦工业园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2] 营商环境与企业服务 - 创新推出"经采易贷"金融服务体系 今年以来帮助企业融资7.4亿元[4] - 解决涉企问题400余个 通过外贸企业座谈会和民营企业家恳谈会等形式[4] - 深化"经心办"服务品牌建设 提供金融、科技、人才等全要素保障[4]
马鞍山郑蒲港新区:奋勇争先“郑”当时 多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14:47
项目建设进展 - 中联重科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园项目占地300余亩 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 规划建设30条智能产线 达产后单班年产5万台智能叉车 可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 [3] - 上半年引进中联重科智能物流装备 新能源PACK电池等项目28个 总投资58亿元 其中重大签约项目2个 申报中央资金项目16个 获批上级资金1.81亿元 [3] - 省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68.7% 开竣工率分别达66.7%和40% 市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72% 开竣工率分别达85%和70% [3] 对外贸易表现 - 马鞍山综保区上半年完成外贸进出口额5.63亿美元 落地2个"保税+"项目 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额1326.09万美元 较去年全年增长196% [5] - 郑蒲港码头上半年货物吞吐量117.8万吨 其中集装箱量4.3万标箱 [5] - 众力智能科技上半年产值6900万元 国际业务占比提升 [5] 企业产能与创新 - 富捷电子累计投入1.6亿元用于数字化建设 300名员工完成传统两三千人工作量 预计全年产值突破3亿元 [7] - 安徽紫江喷铝平均每年有5项有效发明专利 [7] - 众力智能科技一季度订单量超去年全年 产能利用率较高 [5][7] 产业平台建设 - 新区依托马鞍山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共建科技研究中心和概念验证中心 [7] - 综保区深化"区港联动"降低企业成本 推动保税物流进出口增长 [5] - 围绕打造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目标 聚焦"大港口 大物流 大外贸" [1] 乡村振兴成效 - 姥长村"苇塘人家"项目采取"村集体+餐厅+农户"模式 为村民增加务工收入近40万元 [11] - 白桥街社区莲子种植基地采取"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 每亩产莲子400公斤 年产值超300万元 纯收益60万元 [12] - 莲子基地吸引50余名劳动力务工 年增收2.8万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