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时空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2025 MWC上海丨中国移动发布“万象时空”系列产品体系
环球网· 2025-06-20 14:25
中国移动时空智能生态大会核心发布 - 公司以"万象时空 AI创未来"为主题发布"万象时空"产品体系,围绕5G+AI+北斗深度融合构建四大数智化场景品牌 [1][2] - 公司定位"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加速推进"5G+北斗"时空信息新质生产力,聚焦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 [1] 核心技术突破 - 建成全球最大5G+北斗地面基准站网络,提供厘米级定位与纳秒级授时保障,推动北斗技术从"可用"到"好用" [1] - 全栈自研数字孪生端到端能力体系,建立全国空间信息数据库并适配国产信创系统 [1] - 成功发射两颗天地一体低轨试验卫星,推动卫星互联网技术从试验走向产业化 [1] 四大场景品牌技术细节 - **万象智行**:通过车载终端模组融合抗干扰算法和AI增强技术,复杂场景固定率提升超94%,实现隧道到高架信号零中断 [3] - **万象智联**:集成北斗短信应急求救功能,每年保障超亿人出行用户应急通信,布设全球首条5G-ATG试验航线(420Mbps峰值速率) [3] - **万象智观**:全栈自研终端模组提供北斗安全保障,搭建数据中心实现多元数据融合分析 [3] - **万象智融**:实现全空间融合建模、高性能渲染引擎和零代码开发平台,借助AI完成全自动快速建模 [3] 产学研合作动态 - 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实验室揭牌,与武汉大学发布时空信息科创合作 [5][6][7] - 联合华大北斗、上汽集团、南方测绘等行业伙伴分享北斗导航最新成果 [5] 未来战略规划 - 面向智慧交通、低空经济、政府治理等万亿赛道,升级5G+北斗时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9] - 构建空天地一体时空智能服务新体系,推动"万象时空"从概念走向现实 [9]
全球首颗高轨商业中继卫星项目在深圳罗湖启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6-20 05:04
空天产业大会核心事件 - 全球首颗高轨商业中继卫星项目正式启动 [1] - "基于中继通信的即时遥感创新研究中心"揭牌 [3] - 苍宇天基发布全球能力并签约产业链合作伙伴 [7] 罗湖区空天产业布局 - 罗湖将空天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突破口 已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资源 [3] - 布局低空经济示范基地 提供测试验证与场景落地空间 [3] - 通过"链主企业+配套企业"模式集聚卫星通信、遥感应用、飞行器制造等领域企业超50家 [3] 技术趋势与产业方向 - 时空信息与AI、大数据、物联网深度融合 催生低空经济、自动驾驶、智慧养老等新质生产力产业 [5] - 国际宇航联合会呼吁全球航天从"国家竞争"转向"协同创新" 共享天基资源推动标准化发展 [5] - 苍宇天基聚焦高轨中继与低轨遥感融合技术 启动全球首颗高轨商业中继卫星项目 [5] 苍宇天基发展规划 - 规划2026年发射首颗高轨卫星 实现60%低轨轨道和40%地表覆盖 [7] - 2027年完成三星组网 实现100%低轨轨道和南北纬80°地表覆盖 [7] - 2030年建成13颗星星座 形成全天时全天候覆盖能力 [7] 产业链合作进展 - 与中国长城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商业卫星公司签订卫星及发射服务总包合同 [7] - 与22家产业链伙伴在卫星研制、星座运营、火箭运载等环节达成合作 [7]
一场50年的科技攀峰——珠峰高程测量见证中国测绘技术跃迁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8 09:56
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发展 - 1975年首次自主完成珠峰精确测量,测得海拔高程8848.13米,采用传统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精度±0.35米 [3][8] - 2005年首次采用GPS、雪深雷达等技术,测得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精度提升至±0.21米 [4][8] - 2020年北斗卫星和国产装备主导,实现航空重力测量和峰顶重力测量,测得高程8848.86米,精度达±0.05米 [6][8] 测绘技术突破 - 从传统光学测量到数字化测绘(卫星遥感、GPS),再到信息化测绘(北斗导航、无人机航摄),技术体系持续升级 [12][14] - 自主研发资源三号卫星、机载雷达测图系统、北斗芯片等核心装备,实现进口替代并出口 [12][18] - 2020年测量数据量达1.44亿条,数据处理引入新技术,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显著提升 [6] 行业应用与未来方向 - 智能化测绘技术应用于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效率与精度大幅提高 [16][19] - 未来重点攻关方向包括空天地海全要素感知、三维数字空间构建、时空智能计算引擎等 [19] - 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地理实体建模自动化,如武汉大学自主飞行测量机器人等成果 [18] 国产化与全球竞争力 - 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完成部署,海洋综合时空体系装备实现PNTC功能一体化 [18] - 摄影测量装备从依赖进口到主导国内市场,倾斜摄影技术超越国际企业 [12] - 预计2035年前完成智能化测绘转型,强化时空基准、动态感知等核心技术 [19]
时空智能是小脑 千寻位置CEO陈金培:机器人比智能汽车复杂
贝壳财经· 2025-05-22 14:09
时空智能技术发展 - 随着AI发展,设备升级和智能化取得突破,设备具备思考决策能力并增强与现实世界的交互性 [1] - 人工智能是机器人的大脑负责思考决策,时空智能是小脑负责感知和行动 [1] - 时空智能在智能驾驶领域从"高端选配"变为"智能标配",千寻位置服务定点车型超100款,累计服务260万辆具备NOA功能的智能汽车 [1] - 时空智能服务在新能源车企中的渗透率突破75%,成本已降至规模化量产水平 [1]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 - 2024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5758亿元,同比增长7.39% [1] - 北斗规模应用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推进,产业发展呈现稳步回升态势 [1] 低空经济与无人机技术 - 低空空域防撞需飞行器具备避障能力(如视觉雷达传感器)并提前规划空域航道 [2] - 千寻基于时空智能技术开发无人机飞行服务平台 [2] 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 - 机器人产业与智能汽车产业类似,电动化和智能化将带来巨大挑战 [2] - 机械控制技术将被拉齐,真正难点在于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要求更高 [2] - 未来机器人领域胜出者未必是当前机器人企业 [2] - 机器人将在智能驾驶、低级编程等领域取代人类,但不会取代所有人类工作 [2]
科技自立自强之院士说|推进时空智能 创造万亿级产业——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
新华社· 2025-05-22 10:31
时空智能技术发展 - 高通量通信卫星、光学遥感卫星、雷达卫星、北斗定位卫星等形成通导遥卫星互联网,实现空天地一体化[1] -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测绘遥感技术融合,催生更多科研创新[4] - 时空智能学能自动回答何时、何地、何种目标、有何种变化及其机理与对策,实现空天地海全域一体化时空智能[4] 卫星遥感应用 - 珞珈三号01星、珞珈二号01星、珞珈三号02星和珞珈四号大健康01星实现对地球表面的全区域、全天候、全天时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5] - "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计划到2030年发射252颗卫星,包括100颗雷达卫星、144颗高分辨率光学卫星、4颗高光谱卫星、4颗热红外卫星[5] - 卫星遥感在农业、环保、智慧城市、应急响应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北斗导航与卫星遥感技术赋能智慧农业,监测庄稼长势[6] 产业前景 - 推进人工智能引导下的通导遥一体化的时空智能大众化服务,创造万亿级产业[4] - 通导遥一体化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发展前景广阔,通过万亿级的产业主体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6] - 珞珈三号01星成功发射使卫星遥感从服务政府、行业拓展到服务大众,期待"东方慧眼"星座形成产业联盟[5] 技术创新 - 武汉大学团队自主研制多颗卫星,实现全球范围遥感数据从获取到终端应用的分钟级遥感信息服务[5] - 智能化电网采用无人机、激光雷达、红外探测代替人工巡线,石化企业在不安全场景使用机器人工作[6] - 空天地一体化生态保护感知监测体系24小时记录候鸟360度全景影像,进行野生动物、林草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6]
WGDC25全球时空智能大会在京开幕 促产业与技术深度融合
中国新闻网· 2025-05-21 22:23
大会概况 - WGDC25全球时空智能大会在北京举办 为期2天 主题为"时空智能重构世界" 旨在推动时空信息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产业与人工智能 大数据 云计算 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 [1] - 大会由中关村科学城指导 泰伯网主办 吸引相关领域科学家 产业界人士 投资人及技术开发者参与 [1] 时空智能技术发展 -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指出 时空数据获取 处理 信息提取与知识挖掘需要走向智能 涵盖深空 空天 空地 水下 社会经济学等多层次 [1] - 行业趋势是从孤立卫星发展到对地观测大脑 需采用通导遥算智能传感网技术研究全球时空智能 [1] - 千寻位置CEO陈金培认为 时空智能应聚焦万物互联的数字世界和实际生活 计算网 时空网 互联网构成数字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基础设施闭环 [1] 行业应用与挑战 - 浙江大学研究员吴森森指出 地球空间智能分析面临地学数据稀疏 时空计算流程复杂等挑战 生成式AI为研究带来新机遇 [2] - HERE Technologies专家Andrei Iordache表示 人工智能和位置智能的交叉将塑造软件定义车辆的未来 包括虚拟场景测试 数字座舱体验等功能 [2]
未来产业潮涌浙江湖州 691亿项目锚定长三角增长极
中国新闻网· 2025-05-11 09:50
城市发展规划与产业布局 - 湖州未来大会集中签约106个项目,总投资6912亿元,涵盖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半导体及光电、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制造业 [1] - 2025年一季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12个(同比+55个),3亿元以上项目144个(同比+30个),10亿元以上项目34个(同比+5个) [1] - 蓝箭航天在湖州动力制造基地完成天鹊系列发动机第100台下线,标志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动力系统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1] 科技创新与研发成果 - 西安交通大学-湖州中子科学实验室自主研发硼中子俘获治疗装置,预计2024年年中进入人体临床试验,实现浙江省大型三类医疗器械零突破 [3] - 西塞科学谷引进25个科研团队,2024年新增浙大湖州研究院无人系统实验室等6个创新项目,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4%(浙江省第3) [3] - 湖州建立15家人才科创飞地,吸引203家企业入驻,培育37家落地产业化,如惠智康智能科技从上海飞地迁入南浔产业化 [4][5] 数字经济与产业生态 - 千寻位置时空智能技术日均处理超100亿条数据,服务全球5亿台智能终端,应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农业、灾害预警等领域 [2] - 近3年湖州落地青创项目3200余个,提供就业岗位近10万个,形成"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双城生态 [2] 营商环境与企业服务 - 南太湖新区协助辛子精工机械建设物流码头,预计9月动工,年降低片区企业物流成本超千万元 [6] - 设立民营企业家节、每周政企恳谈会等机制,吸引国家级人才吴豫生博士团队及30余名海归博士落户 [6] - 青年博士刘展团队在南太湖新区支持下获5000万元订单,印证"来湖州即有资金、住房、合作伙伴"的创业环境 [6]
59.95亿元资金流向:人工智能与医疗器械融资活跃,千寻位置完成超10亿元B轮融资|21私募投融资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4:15
行业融资概况 - 过去一周国内一级市场发生融资事件48起,其中41笔披露金额,总规模超59.95亿元人民币 [2] - 融资币种以人民币为主,36笔案例涉及约37.26亿元,美元融资5笔约3.15亿美元 [3] - 科技与制造行业融资活跃,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医疗器械赛道领跑,分别完成5笔(5.95亿元)、3笔(超1亿元)和4笔(超9.70亿元)融资 [4][5] - 地域分布集中,广东省(11笔)、浙江省(9笔)、上海市(8笔)为融资热点区域 [6][7] 活跃投资机构 - 博华资本本周最活跃,投资3家企业包括千寻位置、星移联信和微至航空 [8][9] - 君联资本完成2笔投资,涉及核心医疗和畅德医疗 [8][9] - 龙磐投资和礼来亚洲基金各参与2笔医疗健康领域投资 [8][9] - 中国石油昆仑资本与恒旭资本联合投资清能互联和海尔新能源 [8][9] 医疗健康领域重点融资 - 核心医疗完成2025年来国内创新器械最大单笔融资,超1亿美元D轮用于人工心脏产品开发及国际化布局,正心谷资本、君联资本等领投 [17] - 奥朋医疗获近亿元C轮融资,资金投向AI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研发及商业化 [13] - 合源医疗完成超亿元融资,开发三类有源植入心衰管理产品,龙磐投资和道彤投资联合领投 [15] - 泽安生物医药完成4000万美元A+轮融资,聚焦髓系细胞衔接器技术平台开发抗癌新药 [18][19] 科技与制造领域重点融资 - 千寻位置完成超10亿元B轮融资,株洲国投创投和博华资本参与,资金用于时空智能大模型及低空经济布局 [22] - 清能互联获超2亿元C轮融资,中国石油昆仑资本领投,将搭建全景虚拟电厂平台 [23] - 星移联信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梁溪科创母基金等投资,加速卫星通信载荷研发及低轨组网 [36] - 仁芯科技获数亿元A轮产业资本投资,推进车载SerDes芯片研发量产 [37] 消费服务领域融资 - 中政投资完成8000万元A轮融资,聚焦海南自贸港跨境业务投资 [10] - 福来魏获1200万元A轮融资,上海潮信实业投资支持陕西小吃品牌全国扩张 [11] - 途乐美寓完成2000万元天使轮融资,用于城镇民宿整合平台开发 [9] 其他领域亮点融资 - Manus AI完成7500万美元(约5.5亿元)C轮融资,Benchmark领投,开发通用AI智能体技术 [55] - 海尔新能源获超7亿元A轮融资,国投创益等投资,布局分布式智慧清洁能源 [63] - 泛鼎国际完成数千万美元C轮融资,嘉御资本领投,强化跨境供应链数字化服务 [58]
阿里系160亿元独角兽再获融资,千寻位置一年内B轮融资合计超10亿
搜狐财经· 2025-04-22 10:38
融资情况 - 一年内完成B轮融资合计超10亿元 新增株洲市北斗时空产业基金和无锡博智未来产业投资基金 老股东高粱资本跟投 [2] - 融资将用于时空智能大模型和云芯一体能力建设 强化低空经济及具身智能新场景布局 提升海外服务能力 [2] - 2023年8月完成新一轮融资后整体估值达160亿元 成为北京创投市场新晋独角兽 [2] 股权结构 - 杭州阿里巴巴蔚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持股40.5% 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2] - 中兵北斗持股33.07% 为第二大股东 [2] 公司基础信息 - 成立于2015年8月 注册资本24.7亿元 法定代表人为陈金培 [2] - 基于北斗卫星系统(兼容GPS/GLONASS/Galileo)提供时空智能服务 [2] - 全球部署5000多座GNSS星基/地基增强站 提供厘米级定位、毫米级感知、纳秒级授时服务 [2] 管理层背景 - CEO陈金培为阿里巴巴嫡系高管 2004年加入阿里巴巴 [3] - 曾任阿里巴巴网站运营经理、增值业务发展资深经理、平台及产品发展总监等管理岗位 [3] - 2012年出任阿里云计算公司总经理 2015年受集团委派担任千寻位置CEO [3]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18 17:4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基于自主研发的LongRuan GIS平台及时空智能技术体系,为智能矿山、智慧安监、智慧园区及"零碳"机场等领域提供国产工业软件及数智化整体解决方案 [3] - 主要产品包括龙软智图(LongRuanGIS云平台)、透明化地测保障系统、智能化管控平台、智能采掘、智能通风等专业解决方案,覆盖井工煤矿、露天煤矿及非煤矿山等领域 [3] - 2024年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6元(含税),预计派发总额9,913,448元,占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01% [1] 核心技术平台 - LongRuan GIS云平台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架构,支持二三维一体化空间数据管理,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适配认证,符合国产化替代要求 [3][4] - 平台具备六大创新特色:云端随需随用、二三维一体化、多端高效协同、信创自主可控、丰富专业应用、开放生态合作 [4] - 衍生平台包括LongRuan4D-GIS时空管理平台、移动GIS平台,支持数字孪生矿山建设和井下移动端应用 [5][6][7] 智能矿山解决方案 - 透明化地测保障系统融合高精度地质探测数据,构建采矿工程模型和属性地质模型,实现空间分析预警 [7] - 智能化管控平台集成地质测量数据与安全生产数据,实现数字孪生和远程工业控制 [9][10] - 灾害综合防治系统集成水害、火灾、瓦斯等监测数据,实现多系统联动和避灾路线智能规划 [12] 行业政策环境 - 国家能源局等七部委提出到2026年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不低于60%,智能化工作面数量占比不低于30% [62] - 2024年政策要求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300万吨/年以上煤矿力争率先建成全系统智能化 [63] - 财政部对2024-2027年专用设备数字化改造投入给予10%税额抵免优惠 [63] 市场竞争地位 - 公司产品已应用于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中的46对矿井,覆盖中国煤炭企业50强中的40余家 [76] - 累计服务1800余对矿井,在煤矿地质保障和智能采掘领域保持技术领先 [76] - 为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开发的"煤矿综合风险动态分析评估系统"运行效果显著 [76] 研发创新体系 - 采用"四轮驱动"研发机构设置:空间信息技术研究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智能矿山安全技术研究院、人工时空智能研究院 [55] - 与北京大学建立战略合作,联合成立"智慧能源和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开展前瞻性研究 [54] - 人工时空智能研究院重点研发矿山垂直行业大模型和时空智能AI技术 [55] 新兴业务拓展 - "零碳"机场业务利用GIS+BIM技术构建全域数字孪生模型,实现能源消耗动态调控 [43] - 非煤矿山领域开发采选冶一体化管控平台和二三维数字采矿软件 [31][32][33] - AI时空大模型系统融合通用大语言模型与矿山专业知识,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