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搜索文档
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丨输送5500万人才!中国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教育体系
新华社· 2025-10-23 09:32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今年秋季学期惠及约1200万人;全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加大对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县 中的投入支持力度……"十四五"以来,教育公共服务更加普惠、优质,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2024年11月14日,在青海天峻县民族幼儿园,小朋友们在老师带领下上体育课。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强教必先强师。强化教育家精神的培育涵养,引导教师践行共同价值追求;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师德违规"零容 忍";大力减轻教师负担,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压减65%以上。广大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 立德树人,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持续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展学 校美育浸润行动,努力让学校成为艺术的园地;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要求,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全面构建。 2025年5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对"荆楚"人形机器人进行搬运测试。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 今年10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行星 ...
“十四五”亮点丨输送5500万人才!中国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教育体系
新华社· 2025-10-23 09:23
教育体系规模与质量 - 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 [1] - 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92% [1] - 义务教育全国2895个县域实现基本均衡 [1] - 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1] 教育普惠与公平 -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2024年秋季学期惠及约1200万人 [3] - 全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 [3] - 加大对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县中的投入支持力度 [3] 教师队伍建设 - 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压减65%以上以减轻教师负担 [3] - 强化教育家精神培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 [3] 学生全面发展体系 - 持续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3] - 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要求 [3] - 开展学校美育浸润行动 [3] 高等教育科研贡献 - 高校获得75%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 [5] - 高校获得55%以上的科技进步奖 [5] - 在生命科学、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 [5] 教育服务产业发展 - 职业教育为现代产业供给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7] - 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7] - 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涌现拔尖创新人才 [5]
海外楚商陆跃锋:拳拳之心报桑梓
中国新闻网· 2025-10-20 13:17
楚商是湖北商人的统称。楚商大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旨在凝聚全球楚商力量,助力湖北发展。今年10月 底,第七届楚商大会将在武汉召开。 陆跃锋透露,今年加拿大湖北商会将继续派代表回乡参会,重点聚焦与AI技术相关的高科技投资与教 育合作,助力楚商出海与湖北品牌国际化,以及无人驾驶、低空经济、清洁能源、生命科学、人工智能 与农业科技等新兴产业领域进行考察、对接。 中新网武汉10月20日电 题:海外楚商陆跃锋:拳拳之心报桑梓 记者 马芙蓉 "自楚商大会创办以来,我几乎每一届都积极关注和参与。"加拿大湖北商会终身名誉会长陆跃锋近日受 访时说,"楚商大会为在海外打拼的楚商提供了一个与家乡对话、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让我们听到家 乡声音,也让世界听见湖北。" "无论身在何处,我的根都在荆楚,始终牵挂家乡。"作为长居加拿大的楚商,陆跃锋多年来坚持致力于 促进中国尤其是湖北企业与加拿大企业的经贸、教育、科技和文化等领域交流,促成多个项目达成合 作。 其中,在教育领域,推动湖北高校与加拿大教育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在医疗健康领域,促成湖北中医制 药企业与加拿大健康产业联盟开展产品出口合作;在文化出版领域,组织湖北出版机构赴北美参加"视 听中 ...
读懂学科专业调整的内在逻辑(教育时评)
人民日报· 2025-10-19 06:02
"这两年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很火,该不该让孩子选报?""一些冷门专业会不会被调整撤销,将来 就业受影响吗?"现实中,不少学生与家长在面对专业选择时,常常陷入这样的困惑。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学科专业调整力度之大:2023年以来,我国支持高校增设博士点1064个、硕士 点2258个,新增本科专业点3715个、高职专业点1.2万个。调整背后,是一场正在高校中发生的结构性 变化。 高校专业设置,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一头关乎莘莘学子的前途。它的每一次"上新"与"下 架",都是教育体系对时代变革的深刻回应。 一方面,这是知识演进的必然。当今世界,科技浪潮奔涌,知识迭代加速,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能 源等领域不断突破,催生出全新的产业形态。当专业所依托的学科前沿和产业技术发生根本性变革时, 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模式也就要随之更新。 另一方面,这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主动作为。高等教育作为人才供给的主要源头,须敏锐捕捉变化, 前瞻布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夯实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根基。 理解了这一背景,便更能把握学科专业调整的内在逻辑:学科专业增减,绝非简单的跟风或淘汰,而是 教 ...
“十四五”期间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 大国科技跑出“新成绩”
央视网· 2025-10-17 11:39
科技创新战略与成就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 [1] -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1] - 科技领域取得历史性成就,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1][5] 研发投入与人才储备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 [5] - 研发投入强度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5] - 2024年基础研究经费较2020年增长超过70% [7] - 4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比例超过4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0%项目由45岁以下青年人承担 [7] 重大科技成果与应用 - "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 [3] - 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中国天眼"江门中微子实验大科学装置正式运行 [3] - 新一代核聚变装置BEST主机全面开建,有望在2030年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3] - 全球一半以上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 [7] 科技成果转化 -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达到6.8万亿元 [10] - 创新"最后一公里"更加通畅,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奔向"生产线" [10] - 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上新台阶 [8]
瞄准“最前沿”弄潮儿向涛头立——“十四五”创新突破启示录
人民日报· 2025-10-16 09:20
科技创新成就 - 在量子科技领域实现国际首次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 [1] - 在生命科学领域绘制首套猕猴大脑皮层单细胞空间分布图谱 [1] - 在脑机接口领域实现帮助截瘫患者站立行走、助盲人恢复光感 [1] - 前沿技术发展推动新赛道新业态出现 [1] 产业发展与突破 - 中国人工智能领域走在全球前列,深刻改变生活方式 [1] - 中国动力电池充电效率在5年内提升4倍以上 [2] - 电机和电控系统实现全球领先 [2] - 蓝晓科技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半导体制造用超纯水杂质含量达10亿分之5的标准 [3] 创新驱动因素 - 顶层设计发挥引领作用,政策与市场创新形成共振 [1] - 基础研究经费持续增长,自由探索与目标导向结合 [2] - 改革科技评价制度,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 [3] - 深化产学研融合,科技领军企业加快成长 [3] - 强化平台基地与学科体系建设,壮大高水平人才队伍 [3] - 推动开放合作,深度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 [3] 未来展望 - 中国日益成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的策源地 [3] - 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展现出从起步到壮大的强劲势头 [4]
张一鸣,罕见公开露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18:27
张一鸣近况与角色转变 -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久未公开露面后,以人才培养者的新身份在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开业活动中发言 [1] - 张一鸣与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创始人俞勇教授共同发起民办非营利性机构知春创新中心,该中心将面向对泛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年轻人开放招聘 [1] 张一鸣的人才培养理念 - 张一鸣长期关注人才的招聘与培养,注意到许多人才的潜力尚未被充分挖掘 [1] - 张一鸣用机器学习中的"过拟合"概念类比当前人才培养误区,指出有些人才专业知识扎实但面对创新任务时难以发挥 [2] - 创新中心旨在培养思维活跃、富有热情与韧性、鼓励独立思考、重视实践并保持长期主义视角的青年人才 [2] 张一鸣的创业哲学与卸任原因 - 张一鸣的人才观源于其创业实践,2012年创立字节跳动时坚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认为不解决个性化问题只做微创新不可能取得根本突破 [2] - 张一鸣于2021年5月20日宣布卸任字节跳动CEO,由联合创始人梁汝波接任,卸任原因是希望公司能持续有更大创新突破,并感觉自己过去几年在"吃老本" [4] - 张一鸣决定放下公司日常管理,聚焦远景战略、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长期重要事项,计划以十年为期专注学习知识、研究新事物为公司创造更多可能 [4]
新质生产力如何撬动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日报· 2025-10-10 06:40
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与特征 -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1] - 其发展由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前沿技术的加速突破与应用所驱动,实现生产力质的飞跃 [1] 区域发展现状与挑战 - 创新资源分布不均、部门区域条块分割、产业同构与低效竞争并存,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 [2] - 部分地区有创新资源但腹地支撑不足,部分地区有转型意愿但高端要素匮乏,导致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难以高效协同 [2]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路径 - 需加强科技创新,打破区域壁垒,促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平台、专家人才等创新资源在更大范围共享共用 [3] - 通过跨区域联合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共建产业创新中心、设立“科创飞地”等方式,促进知识溢出和技术转移 [3] - 基于各地区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科学引导产业布局优化与有序转移,构建产业梯度布局的雁阵格局 [3] 制度与要素市场改革 - 需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破阻碍技术、数据、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壁垒 [4] - 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园区共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4] - 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促进数据要素跨域流通、融合应用和价值释放 [4] 绿色发展与产业转型 -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需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 [4] - 要落实区域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4] - 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区域能源体系,打造绿色产业链和供应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 [4]
京东原副总裁蔡磊证实已五体瘫软无法言语,称过去20个月对外科研资助超5000万元:不会屈辱等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11:36
每经编辑|何小桃 近日,关于渐冻症患者、京东前副总裁蔡磊"丧失语言能力"的消息引发关注。 蔡磊妻子段睿此前在一档采访中透露,蔡磊已经完全没有语言能力了,胳膊、脚、脖子都无法活动,目前仅能吃一点流食,"说实话,挺绝望的"。 段睿目睹了丈夫身体的变化。今年年初,丈夫还能说几句话,现在已经完全丧失语言能力;他的胳膊、腿没有力量了,站起来需要别人搀扶;现在还能吃 一点流食,以后可能得靠胃造瘘手术解决饮食问题。"不是说很多事情不能做而已,是身体上已经有痛苦。" 段睿说,"有些事情,你做再多心理建设也没有用,我不知道我怎么准备……一切都是不可控的。" 9月25日深夜,蔡磊转发相关报道并发文: 看到了大家很关切我的现状,确实现在五体瘫软无法言语,压痛、口水、呛咳、吞咽、憋气每天都在折磨,但我还有眼睛和耳朵,请大家放心,我每天依 然在带领团队,科研、运营、合作、人事、财务等等大量工作我每天依然通过眼控在高效处理,宁可与渐冻症战死,不会面对绝症屈辱等死。近期我刚宣 布了过去20个月对外科研资助超过5000万,这背后是上百个科研项目的合作。奇迹已经发生,一个个之前必然死亡的病友现在活过来,奇迹必将还继续发 生,这是一个AI和生命 ...
京东原副总裁蔡磊深夜发文,确认丧失语言能力
第一财经· 2025-09-26 09:07
蔡磊健康状况与科研投入 - 蔡磊目前完全丧失语言能力 胳膊、脚、脖子无法活动 仅能进食流食[3] - 通过眼控仪实现日常交流 打字速度达每分钟数十个字[5] - 每天通过眼控技术处理科研、运营、合作、人事及财务等大量工作[3] 渐冻症科研项目进展 - 过去20个月对外科研资助金额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4] - 资金用于支持上百个科研项目合作[4] - 已有病友存活案例出现 蔡磊称"奇迹已经发生"[4] 工作状态与行业影响 - 工作强度调整 需工作1-2小时后休息 因眼控操作疲劳及腰部无法久坐[5] - 思维保持敏捷 经常线上参与科研会议 每日除休息外正常处理工作[5] - 强调"AI与生命科学即将点燃时代" 表达对行业技术突破的预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