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

搜索文档
双平台上市利好大湾区科技企业,38万亿大市场扑面而来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6-11 19:05
政策核心内容 - 允许在港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政策规定在深交所上市 [1] - 政策旨在深化深港金融合作,推动"科技+金融+产业"闭环生态形成 [2] - 预计将带动IPO、跨境并购等业务增长,提升深圳金融机构活跃度 [3] 大湾区企业现状 - 大湾区在港交所上市公司达1954家,总市值37.76万亿港元 [1][5] - 腾讯控股以4.76万亿港元市值居首,占大湾区港股总市值13% [1][5] - 招商银行、比亚迪、中国平安三家已两地上市企业市值均超1万亿港元 [5] 科技企业受益分析 - 硬科技企业可通过双平台融资强化产业链协同,补足深圳本地产业链短板 [3] - 深交所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将推动技术定价与资本对接 [3] - 政策特别利好AI、新能源、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 [3] 市场机制优化 - 港股企业普遍面临流动性不足问题,H股较A股存在折价现象 [6] - 双上市机制可缩小A/H估值差异,利用深市流动性优势提升估值 [6] - 创业板67.34%企业属战略性新兴产业,89.14%为高新技术企业 [7] 深市板块定位 - 深市主板聚焦新能源汽车、大消费、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 [7] - 创业板定位战略新兴产业,包含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行业 [7] - 深市主板允许市值≥2000亿元或技术领先红筹企业二次上市 [8] 区域经济数据 - 大湾区以全国0.6%面积贡献1/9经济总量,2023年GDP突破14万亿元 [4] - 区域常住人口超8600万,含香港、澳门及广东9市 [4]
重大利好!中办、国办,最新发布!重磅预告:周四10点!
天天基金网· 2025-06-11 13:12
总体要求 - 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更好发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引擎作用和在全国一盘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9] -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 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作用的有效路径 [10] -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支持深圳医学科学院在科研管理、人才聘用、经费使用等方面探索新机制 [10] - 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实施"预算+负面清单"管理,探索实施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 [10] - 推动新兴领域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支持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 [11] - 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专业型、"小而精"高校办学模式,探索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个性化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新路径 [11] - 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引进更多急需紧缺人才,赋予用人单位更大自主权 [11] 金融赋能实体经济 - 支持深圳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健全科技型企业信贷、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等实践场景和规则体系 [12] - 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深化绿色金融改革 [12] - 支持保险资金依法合规投资在深圳发起设立的主要投向特定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 [4] - 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4] 新兴产业发展 - 依托深圳证券交易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 [13] - 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准入应用机制,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合规使用的规则及标准 [13] - 支持深圳深化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完善低空飞行监管规则,探索开展跨境直升机飞行、公益服务等通用航空业务 [13] - 拓展储能场景,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商业模式 [13]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 健全交易规则和标准规范,支持深圳探索数据交易、可信流通、收益分配等机制 [13] - 稳步推进交通、地理、卫星遥感、气象、医疗卫生等领域公共数据依法合规分级分类开放 [13] - 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探索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13]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推进货物贸易便利化,支持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14] - 支持综合保税区外的重点企业开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符合环保要求的"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试点 [14] - 研究增加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指定出入境口岸和靠泊点 [14] - 加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创新,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研究,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领域的适用性 [14] 民生保障与土地管理 - 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提升口岸药品监管和检验检测能力 [15] - 完善临床急需进口药品、医疗器械使用及监督管理制度,探索将国际新药临床真实世界数据用于进口药品注册上市许可的可行路径 [15] - 改革闲置土地处置和收回机制,完善土地闲置费收取标准与闲置时长挂钩政策,创新土地盘活利用方式 [15] - 加强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和配套政策 [15] 司法领域改革 - 建立诉讼与调解、仲裁有机衔接的"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16] - 深化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探索由司法行政部门对商事调解组织进行统一登记 [16] - 支持深圳依法对特定港澳商事调解组织出具的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和强制执行 [16]
万联晨会-20250611
万联证券· 2025-06-11 08:38
核心观点 - 周二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上证综指跌0.44%,深成指跌0.86%,创业板指跌1.17%,全市场成交额14,512亿元,较上日增加1,386亿元,超4,000只个股下跌,港口航运、创新药、固态电池、足球概念板块涨幅居前,军工、半导体板块跌幅居前 [2][6] 市场表现 国内市场 - 上证指数收盘3,384.82,跌0.44%;深证成指收盘10,162.18,跌0.86%;沪深300收盘3,865.47,跌0.51%;科创50收盘982.90,跌1.47%;创业板指收盘2,037.27,跌1.17%;上证50收盘2,676.40,跌0.39%;上证180收盘8,562.24,跌0.40%;上证基金收盘6,914.11,跌0.08%;国债指数收盘224.93,涨0.07% [4] 国际市场 - 道琼斯收盘42,866.87,涨0.25%;S&P500收盘6,038.81,涨0.55%;纳斯达克收盘19,714.99,涨0.63%;日经225收盘38,211.51,涨0.32%;恒生指数收盘24,162.87,跌0.08%;美元指数收盘99.04,涨0.04% [4] 重要新闻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指出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支持深圳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健全科技型企业信贷、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等实践场景和规则体系,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支持保险资金依法合规投资在深圳发起设立的主要投向特定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3][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启动
中国证券报· 2025-06-11 04:5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工作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工作聚焦先进制造和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成果通过中试熟化孵化市场推广产业链整合等途径加快推动科研成果向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运营阶段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撑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试点单位分类 - 试点单位分为产业化实施类第三方服务类和金融服务类三大类产业化实施类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承担参与单位以及使用成果或提供应用场景的企业中试机构等第三方服务类包括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器等金融服务类包括银行保险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 [1] 产业化实施类试点单位要求 - 产业化实施类试点单位应通过自行实施技术转移或孵化新企业等方式推进相关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提供相关成果的技术人才支持开展技术人员培训为相关成果开展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提供场地设施条件 [2] 第三方服务类试点单位要求 - 第三方服务类试点单位应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供需匹配与交流合作为相关成果提供技术孵化服务优先向产业化实施类试点单位开放实验室检测平台试验验证平台等资源为相关成果产业化提供政策解读市场准入知识产权标准制定等方面的服务 [2] 金融服务类试点单位要求 - 金融服务类试点单位应向推介成果或其他试点单位予以投资倾斜设计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整合金融资源为企业治理市场拓展融资上市产业链协同等赋能加强同主管部门沟通磋商构建协同服务机制 [2]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重点 - 围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从样品变成产品重点是建机制搭平台壮主体育市场优生态优生态方面要健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标准和机制促进科技服务资源集聚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汇聚科技供给概念验证中试验证企业孵化技术推广等全链条服务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3] 产融合作专项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持续深化产融合作深化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在优质项目培育方面聚焦生物制造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低空经济等领域挖掘早期硬科技项目对接全国创新资源和金融力量推动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在企业融资保障方面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机制引导社会资本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供多渠道可持续的资金保障在金融工具创新方面与金融机构加强战略合作推动优化金融工具组合推广应用中试险+研发贷组合模式增强中试项目方和投资人市场信心 [3]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 允许在港上市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规定在深交所上市
证券日报· 2025-06-11 01:08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要点 政策总体方向 - 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可复制推广经验 [1] - 发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引擎作用及全国辐射带动作用 [1] - 部署五方面内容:教育科技人才改革、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精细化治理、组织实施强化 [1] 金融与科技融合 - 健全科技型企业信贷、知识产权证券化及科技成果交易规则体系 [2] - 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与股权融资协同机制 [2] - 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支持保险资金投资深圳私募股权基金和创投基金 [2] - 允许香港联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政策在深交所上市 [2] 数据要素市场化 - 探索数据交易、可信流通、收益分配机制,推进合规评估认证制度化 [2] 开放型经济新举措 - 推动货物贸易便利化,支持盐田港在通关、燃料加注结算等领域探索 [2] - 支持综合保税区外企业开展高附加值保税维修业务试点 [3] - 扩展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口岸及靠泊点,下放国际快递经营许可审批权限 [3] - 加强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研究 [3] - 完善国际文物交易的通关、监管及物流政策 [3]
退出利好:允许大湾区的港股企业回深A上市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10 22:36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核心要点 - 政策旨在通过金融、科技、数据等领域改革推动深圳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建设,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引擎作用[1][3] - 重点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数据要素市场化等六大领域23项具体任务[3][4][6][7][8][10][11] - 允许港交所上市的大湾区企业按政策在深交所上市,支持保险资金投资深圳特定领域私募基金[1][6]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探索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并赋予经费支配等更大权限[4] - 试行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国有资产长周期考核机制[4] - 推动校企联合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支持外资在深设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4][5] - 完善海外人才引进配套政策,扩大用人单位在人事科研管理方面的自主权[5] 金融与科技产业融合 - 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试点,健全知识产权证券化及交易规则体系[6] - 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股权融资协同机制,深化绿色金融改革[6] - 依托深交所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6] - 探索人工智能医疗设备数据使用规则及低空飞行监管创新[6]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 健全数据交易、可信流通及收益分配机制,推进交通医疗等领域公共数据分级开放[7] - 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探索高效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7]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 - 支持盐田港探索通关便利化及燃料加注结算创新[8] - 开展保税维修业务试点,扩展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场景[8] - 便利港澳台船员社保办理,扩大境外职业资格执业认可范围[8][9] 城市治理现代化 - 深化药械审评审批改革,探索国际新药真实世界数据用于注册[10] - 创新土地盘活利用方式,加强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10] - 建立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深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11]
债股协同、“H+A”深圳将给出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新解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21:49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 - 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旨在推动深圳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 [1] -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连续三年累计48条经验获全国推广 [2] 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 - 支持深圳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推动金融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2] - 深圳高新技术企业众多,将成为我国产业金融示范高地,金融资源将更精准支持产学研,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2] - 深圳持续丰富"个体通""小微通"等金融服务产品,创新推出"腾飞贷""科技初创通"等信贷业务模式 [2] 政园银模式与园区贷 - 深圳探索"政园银"模式,推出无抵押信贷产品"园区贷",依托企业多维度数据提供增信服务 [3] - 10个园区试点授信余额已超110亿元,计划在全市推行"园区贷" [3] - 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入选"专精特新"专板名单,累计入板企业301家,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比80.73%,"小巨人"企业占比17.6% [3] 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 -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优化"中银科创夸腾系统",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23万亿元,同比增长7.23% [4] - 2024年深圳科技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9000亿元 [4] 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 - 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2.5万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 [5] -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二 [5] - 深圳累计发行99单总规模219.06亿元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占全国总发行量过半 [6] 债权与股权融资协同 - 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解决轻资产企业融资难题 [7] - 中长期资金加大对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资力度,2024年出资规模2381.06亿元,投资者数量同比增加16.74% [7] H+A上市机制 - 允许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促进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 [8] - 港股上市企业回归深交所可能获得更高估值,募集更多资金 [9] - 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鼓励符合条件的H股上市大湾区企业回到深交所上市 [9]
中办、国办:允许在港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政策规定在深交所上市
财联社· 2025-06-10 18:18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1] - 政策旨在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1] 科技金融改革 - 支持深圳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1] - 健全科技型企业信贷、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等实践场景和规则体系[1] - 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1] 绿色金融与保险资金运用 - 深化绿色金融改革[1] - 支持保险资金依法合规投资在深圳发起设立的主要投向特定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1] 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 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
中办、国办:支持深圳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
快讯· 2025-06-10 17:54
政策支持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支持深圳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 [1] - 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 [1] 金融创新 - 健全科技型企业信贷、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等实践场景和规则体系 [1] - 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 [1] - 深化绿色金融改革 [1] 投资渠道 - 支持保险资金依法合规投资在深圳发起设立的主要投向特定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 [1] - 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
20条举措!深圳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
证券时报· 2025-06-04 12:29
深圳推动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 核心观点 - 深圳提出20条措施推动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目标到2030年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贸易占比达50%以上,2035年达55%以上 [1] 促进贸易资源要素高效流动 - 试点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制度,在前海、河套等区域探索科研数据跨境互联互通及外商投资企业数据跨境传输"绿色通道" [3] - 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试点,提升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河套)国际转化试点平台作用,支持前海深港技术转移中心建设 [3] - 扩大人民币本币结算应用,提升跨境使用便利度,优化QFII/RQFII准入,支持QFLP投资深圳科技型企业 [3] 创新发展数字贸易 - 扩大增值电信开放,吸引外资企业落地互联网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及应用商店 [5] - 巩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竞争力,支持云计算企业提供国际云通信解决方案,鼓励企业研发基于国际主流大模型的创新产品 [5] - 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原创数字产品,打造数字创意产业园区(南山科兴科学园、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 [5] - 赋能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发展数字金融、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推动生物医药研发、软件开发等高端外包及云外包新模式 [5] - 加快创建国家级数据交易所,深化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试点,探索数据资产入表及"数据+金融"合作 [6] 全面提升服务贸易 - 增强国际运输服务能力,拓展欧洲、大洋洲、非洲海运航线,扩大保税燃料油及LNG加注业务规模 [8] - 引进外商独资医院及国际专业服务机构(会计、法律、知识产权等),支持境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 [9] - 发展跨境金融保险服务,探索深港交易所会员互联互通,支持港澳银行内地分行开展外币银行卡业务,推动香港保险公司在深设子公司 [9] - 鼓励数字城市服务出海(东盟、中东、拉美等市场),输出数字能源、工程建设等领域技术及标准 [9] - 便利跨境旅行服务,允许深圳注册外商投资旅行社开展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游业务 [10] - 发展综合保税区"两头在外"研发检测维修服务,支持前海电子元器件交易中心打造全球交易中心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