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20cm速递|科创创业ETF(588360)跌超3%,科技主线行情持续性引关注,把握回调布局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21 17:23
科创创业ETF(588360)跌超3%,科技主线行情持续性引关注。 天风证券指出,根据经济复苏与市场流动性,投资主线可降维为三个方向,其中科技AI领域由 Deepseek突破与开源引领。牛市初期资金偏好高景气赛道,后期资金抱团聚焦主线,周期股因低估值、 高贝塔属性易随基本面回暖发挥业绩弹性。红利回撤常伴随强势产业趋势出现,其高度取决于AI产业 进展,而AI进展又依赖于应用端和消费端突破。牛市格局下主线行情持续性较强,超额收益或续创新 高。 科创创业ETF(588360)跟踪的是科创创业50指数(931643),单日涨跌幅达20%,该指数从科创 板和创业板市场中选取具有高成长性和创新能力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覆盖信息技术、医疗保 健、新能源等多个新兴行业,以反映中国科技创新领域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该指数重点关注科技 与创新主题,优选研发投入高、成长潜力大的企业,旨在体现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趋势。 注:如提及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指数/基金短期涨跌幅及历史表现仅供分析参考,不 预示未来表现。市场观点随市场环境变化而变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文中提及指数仅供参 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构成 ...
民企科学家成为院士 科技创新让企业唱主角
新京报· 2025-11-21 15:45
近日,中国工程院发布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在这份长达660人的名单中,有19位来自民营企 业。其中包括61岁的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廉玉波、57岁的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等民营企业科学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两院院士增选启动,中国工程院明确2025年院士增选总名额不超过100名,其 中特别指出,"8个名额主要用于支持民营科技领军企业的候选人"。 这一显著的变化,不仅是个体荣誉的归属问题,更标志着中国科技创新的评价体系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 性转型。拥有强大研发实力的民营企业,正从科技创新的"配角"走向舞台中央,开始真正唱起"主角"。 这一转变,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逻辑,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迫切呼唤。 长期以来,在公众乃至部分专业领域的刻板印象中,院士头衔似乎总是与高校教授、科研院所研究员画 等号。这种认知的形成,源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主要依赖体制内的 科研力量。 然而,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赛道切换,创新的范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今天的科技创新,不再仅仅 是实验室里瓶瓶罐罐的碰撞,也不再止步于发表在顶级期刊上的论文,而是越来越多地体现为解决复杂 工程难题、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的 ...
20cm速递|创业板50ETF国泰(159375)跌超3%,工业品价格企稳或提振市场风险偏好,把握回调布局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21 14:37
宏观经济与工业品价格 - 10月PPI环比增长0.1%,为年内首次转正 [1] - 10月PPI同比下降2.1%,但降幅较前期收窄 [1] - 工业品价格触底回升,显示经济下行压力温和缓解 [1] - 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电池制造、汽车制造业等细分行业产品价格降幅均出现收窄 [1] 市场展望与投资主线 - 科技成长板块在利率中枢下移和政策支持的背景下仍将是中期主线 [1] - 政策支持方向为"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 [1] - 工业品价格企稳可能提升整体市场风险偏好 [1] 创业板50指数及ETF产品 - 创业板50ETF国泰(159375)跟踪创业板50指数(399673),单日涨跌幅达20% [1] - 指数从创业板市场精选流动性突出、成长性显著的前50家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1] - 指数覆盖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光伏等高新技术领域 [1] - 指数聚焦"三创四新"核心方向,即创新、创造、创意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1]
【人民网】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 144人当选
人民网· 2025-11-21 14:34
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分别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 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平均年龄57.2岁,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66岁,60岁(含)以下的占 67.1%,女性科学家有5人当选。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6位扎根西部边远地区的专家,有8位 女性科学家。 据悉,本次两院院士增选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 过本次院士增选,进一步优化了院士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科、地区和行业布局。 本次增选后,我国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共908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共1002人。 | 序号 | 姓名 | 年龄 | 工作单位 | 研究方向 | | --- | --- | --- | --- | --- | | 1 | 戴或虹 | 53 |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 运筹学 | | 2 | 戴子高 | 60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高能天体物理 | | 3 | 梁作堂 | 60 | 山东大学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理论 | | 4 | 刘建亚 | 60 | 山东大学 | 数论 | | 5 | 刘若川 | 44 | ...
梁木强:南药匠心点“木”成金,一方“良方”强农兴村丨粤匠担当 兴农之道④
南方农村报· 2025-11-21 14:05
公司业务与模式 - 公司业务集研发、育苗、种植、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瞄准紧缺名贵药材开发 [19] - 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展优质南药品种推广种植,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统一定价收购 [9][53] - 建立5000多平方米产地初加工中心,具备清洗、切分、提取、浓缩等全功能 [52][54] - 与广药集团、华润三九、中恒集团梧州制药等知名药企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实行订单式种植,产品商品化率达到100% [55][56] 科技创新与研发实力 - 公司组培实验室年生产优质种苗能力达1500万株 [4] - 研发团队包括6名高级职称专家、22名相关专业大学生和60多名资深技术人员 [22] - 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省农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紧密合作 [23] - 已获得18项国家发明专利,新申请6项,获得授权商标5个 [24] - 承担了20项国家和地方科技攻关项目 [25] - 已臻选100个紧缺药材品种进行开发与储备,成功育成32个综合性状显著提升的新品种 [26][27] - 建立组织培养、智能磁电场复合诱导等综合繁育新体系,实现种苗标准化、工厂化生产 [28][29] 生产规模与产业带动 - 公司示范区核心面积2900亩,带动周边180户农户实施同类型产品生产 [36] - 辐射范围扩展到肇庆市四会、怀集等地620户农户,以及清远、揭阳等省内地区和贵州、福建等省外地区1387户种植户 [37][38] - 建立康德南药种植合作社联合社,协助各乡镇散户成立22家合作社,吸收社员700多人,提供就业岗位超千人,引领农户种植南药超3000人 [31][32][33] - 合作农户人均年收入从2021年1.8万元/亩增长到2023年2.5万元/亩,增幅达39% [42] - 公司被认定为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地,示范区建立带动900多户农户生产,新增技术专员、田间管理员等多个就业岗位 [43][44] 行业贡献与技术推广 - 公司参与制定德庆县何首乌、巴戟天、玉桂、广佛手地方团体标准,承担广东省何首乌等南药示范区标准制定并获通过 [46][47] - 运用磁电场复合诱导技术成功解决两面针种苗繁育难题,合作建立德庆县首个两面针GAP示范基地 [48] - (广东德庆小叶)何首乌规范化栽培技术荣获2021年广东省主推技术,公司被评为“广东南药种植标准化示范单位” [50][51] - 组织免费技术培训班120多场次,受训人员达1.8万多人次 [58][62][64] - 联系银行为种植户和困难群众担保贷款200多万,赊销农资300多万元 [66]
山东:“十四五” 时期标志性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证券时报网· 2025-11-21 10:23
五年来,科技惠民扎实推进,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科研攻关,1类靶向抗 癌创新药"齐倍安"、治疗Ⅱ型糖尿病创新药"瑞霖唐"等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标志性产品攻关突破,"十 四五"以来山东新获批1类新药9个,相较"十三五"时期只有1个,实现巨大突破。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 验的1类新药还有141个,山东将加大支持力度,努力让老百姓用上更多优质创新药。聚焦粮食安全,持 续实施农业良种工程,累计培育动植物新品种2100余个,"济麦44""齐黄34""蓬莱红4号"等一批新品种 刷新全国高产纪录,成为老百姓田间、餐桌的"新宠",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良种 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7%,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4%、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为打造乡村振兴齐 鲁样板、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五年来,一流科技创新生态加速形成,区域创新发展更具活力。山东持续优化政务、人才、产业、企 业、金融、开放、研发、文化八大科技创新生态,全面塑成"企业安心、人才舒心、科研顺心、投资放 心、服务暖心"的创新氛围,"创新无忧"正成为科技强省建设的鲜明标识。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 局,中日韩创 ...
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
证券时报· 2025-11-21 09:56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1月21日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分别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重要制 度。本次增选后,我国院士队伍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 序号 | 姓名 | 年龄 | 工作单位 | 研究方向 | | --- | --- | --- | --- | --- | | 1 | 戴或虹 | રેં |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 运筹学 | | 2 | 戴子高 | 60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高能天体物理 | | 3 | 梁作堂 | 60 | 山东大学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理论 | | 4 | 刘建亚 | 60 | 山东大学 | 数论 | | 5 | 刘若川 | 44 | 北京大学 | 数论 | | 6 | 刘正猷 | રેતે | 武汉大学 | 人工结构物理 | | 7 | 柳卫平 | 62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核天体物理、不稳定核 束物理 | | 8 | 彭承志 | 4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量子信息和量子光学 ...
资本蓄力强产业 绘就大连区域发展新图景|决胜“十四五” 擘画“十五五”·地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 2025-11-21 09:56
文章核心观点 - 大连资本市场在“十四五”期间通过资本赋能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支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在“十五五”规划指引下持续深化改革,培育新质生产力 [1] - 资本市场作为核心金融引擎,通过整合资源、精准输血,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如港口、石化等实现提质升级 [2][3][4] - 大连立足科技创新,释放多层次资本市场协同效应,通过股票、债券等融资工具为企业注入资本动能,并运用金融创新服务“三农” [5][6][7] - 监管部门通过从严执法、协同联动等措施,强化风险防控,守住金融安全底线 [8][9][10] 资本加持助力产业提质升级 - 完成国内港口行业首例上市公司换股吸并项目,重组后的辽港股份总资产超550亿元,港口作业量占辽宁沿海货物吞吐总量的70%,体量从全国第十跃升至前五 [3] - 辽港股份2024年推出5.45亿元股份回购计划与2.52亿元大股东增持计划,持续优化资本结构 [3] - 恒力石化借助资本市场实施产业链一体化战略,完成5起关键并购,其中2023年单笔资产收购达101.53亿元,巩固高端化工材料产能优势 [4] - 大连市发布政府投资基金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围绕10大重点产业集群动态调整基金布局,强化长期资本与耐心资本属性 [4] 赋能科创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 “十四五”期间累计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503.55亿元,其中股票市场融资116.28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387.27亿元 [6] - 6家科技型企业实现首发上市,科德数控2021年登陆科创板融资5.68亿元,2024年再通过定向增发募集6亿元用于核心功能部件扩产 [6] - 辽宁省首个“全球独角兽”企业融科储能正冲刺科创板申报 [7] - 国电电力2025年成功发行大连地区首单交易所市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募集资金75亿元投向新能源项目 [7] - 运用“保险+期货”金融工具,“十四五”期间20余家机构牵头或参与150余个项目,惠及30余万户农户,累计保单金额超30亿元、赔付5000余万元 [7] 从严监管筑牢风险防控底线 - 大连证监局2025年9月针对*ST聆达涉嫌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事项,对公司及时任董事长、副董事长合计罚款500万元 [9] - 与地方政府部门建立紧密监管协作机制,联合搭建疑难案件会商平台,优化非诉执行流程 [9] - 推动建立集中登记结算机制,严控区域性股权市场、产权交易所违规业务,实现金交所、“伪金交所”双清零,地方交易场所数量压降约90% [10] - 实施私募机构现场走访全覆盖,2025年以来出清“空壳”机构1家,暂停1家机构新增产品备案,并创新采取“软着陆”方式化解基金管理团队恶意弃管风险 [10]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
新华社· 2025-11-21 09:52
144位专家当选。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1月21日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分别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重要制 度。本次增选后,我国院士队伍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平均年龄57.2岁,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66岁,60岁(含)以下的占67.1%,女性科学家有5人当选。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有6位扎根西部边远地区的专家,有8位女性科学家。 据悉,本次两院院士增选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增选工作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坚持院士增选纪律严 的基调,强化纪律要求和全过程监督,对候选人学术学风、道德品行、遵规守纪等方面进行了严格把关,积极接受社会监督,严防说情打招呼,切实把好院 士队伍"入口关"。 本次增选后,我国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共908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共1002人。 | 序号 | 姓名 | 年龄 | 工作单位 | 研究 | | --- | --- | --- | --- | --- ...
227个项目(人)获省科学技术奖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1-21 09:51
获奖项目总体情况 - 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共有227个项目(人)获奖,包括突出贡献奖2名、自然科学奖32项、技术发明奖16项、科技进步奖127项等 [1] - 获奖项目总体获奖率为15.8%,体现控制奖励数量、提高奖励质量的改革精神 [5] - 45岁及以下的第一完成人有107人,占比47.1%,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奖人平均年龄约39岁 [1] 主要获奖单位分析 - 南方医科大学是获奖最多的单位,共摘得7项一等奖,涵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 [2] - 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紧随其后,分别获得6项一等奖 [2] - 广东工业大学和深圳大学各获得4项一等奖 [2] 企业创新表现 - 企业牵头完成的项目有51项,占全部获奖项目的22.5% [3] - 企业牵头或参与的项目总数达144项,占全部获奖项目的63.4% [3] - 企业牵头项目包括2项特等奖和8项一等奖,例如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项目 [3] 科技成果经济效益 - 获奖项目成果在转化应用后,在完成单位新增销售额累计达6029.1亿元、新增利润累计达856.7亿元 [6] - 成果在其他应用单位新增销售额累计达601.9亿元、新增利润累计达107.2亿元 [6] - 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共计143项,占比63% [6] 区域发展与产业应用 - 科技成果推广奖21项获奖项目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新增销售额达472.6亿元,新增利润119.7亿元 [3][6] - 菠萝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项目推广新品种71.37万亩,新增销售额57.32亿元、利润24.87亿元 [4] - 项目成果在相关产业中得到深度应用,如智能交互显示终端和电网智能无人化巡检技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