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贴息
搜索文档
21社论丨发力国内需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6 11:56
国民经济整体表现 - 7月国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释放内需潜力 [1] - 出口同比增长7 2%高于前值5 9% 消费增速放缓至3 7%低于6月4 8% [1] - 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 0%低于前值5 3% 但家电等品类在以旧换新政策下保持高增长(家电28 7% 家具20 6%) [1] 消费领域动态 - 餐饮收入增速显著放缓 7月增长1 1% vs 5月5 9% 汽车零售对消费形成拖累 [1] - 第三批690亿元中央财政消费补贴8月到位 第四批将持续至年底 支撑商品零售持续性 [2] - A股慢牛行情形成财富效应 增强投资者信心与消费动力 [2] 固定资产投资 - 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 6% 较1-6月回落1 2个百分点 [1] - 制造业 基建 地产投资增速分别减缓1 3% 1 4% 0 8% 设备更新资金上半年集中释放 [1] - 基础设施建设"两重"项目或在下半年发力 需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效率 [3][4] 工业生产与价格 -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 7% 低于前值6 8% 受投资消费放缓及反内卷竞争影响 [2] - PPI环比下降0 2% 购进价格降0 3% 同比降幅分别为3 6%和4 5% 但降幅较上月收窄 [2] 政策刺激措施 - 8月起发放育儿补贴(每孩每年3600元)及免除公办幼儿园保教费 释放民生消费能力 [3] - 对居民消费贷及服务业经营贷实施财政贴息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3] - 经济大省需推动政府债券形成实物工作量 应对地产调整与基建投资挑战 [4]
个人消费贷贴息来了:怎么补,补多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20:10
消费贷贴息政策核心内容 - 国家推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为期一年 从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 [1] - 财政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例如3%利率降至2% 相当于利息支出降低三分之一 [1] - 覆盖消费场景包括汽车 家电 电子产品 装修 旅游 教育培训 医疗等 [1][2] 贴息标准与范围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全额享受1%贴息 单笔5万元以上仅前5万元可贴息 [2] - 贴息比率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50% 每人单家银行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 [2]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不超过1000元 不同机构额度可叠加 [2] 参与金融机构 - 6家国有大行包括中农工建交邮储 12家全国性股份行如招行 兴业 浦发等 [2] -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如微众银行 蚂蚁消金 招联消金等也可办理 覆盖场景更广 [3] 政策实施要求 - 消费需真实有效 套取补贴将纳入征信黑名单 [3] - 政策旨在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巩固市场回升态势 [3]
个人消费贷贴息来了:怎么补,补多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19:08
消费贷贴息政策核心内容 - 国家推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为期一年 从9月1日起至次年8月31日 [1] - 财政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直接降低三分之一利息支出 如3%利率降至2% [1] - 政策覆盖多种消费场景 包括购车 家电 装修 旅游 教育培训等 [1] 补贴标准细则 - 贴息范围分为两类: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手机 家电等)和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汽车 养老 教育等) [2] - 5万元以上消费仅前5万元可享受贴息 超出部分不覆盖 [2] - 贴息比率上限为贷款合同利率的50% 每人单家银行累计不超过3000元 [2]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在一家机构累计贴息不超过1000元 但不同机构可叠加 [2] 参与金融机构 - 6家国有大行(中农工建交邮储)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参与 [2] - 5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可办理 包括微众银行 蚂蚁消费金融等 覆盖场景更广 [3] 政策实施要求 - 消费必须真实 套取补贴将上征信黑名单 [3] - 政策旨在刺激消费需求 巩固市场回升态势 [3]
财政贴息来了!贷款利率直接降1个点,个人消费、服务业都能享
搜狐财经· 2025-08-15 15:01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政策针对个人消费贷款提供年利率1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 覆盖购车 装修 教育 旅游 健康及电子产品等消费领域 [3] - 贴息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为期一年 [3] - 单笔贷款贴息上限为5万元 超过部分不享受贴息优惠 [4] - 单个用户在一家银行最高贴息金额为3000元 对应最高30万元消费贷款额度 [5] - 以10万元贷款为例 利率从4%降至3% 年利息节省1000元 [6]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服务业企业贷款享受年利率1个百分点贴息 适用于餐饮 住宿 养老 托育 家政 旅游 文化娱乐及体育等行业 [7] - 政策自2025年3月16日起实施 贴息期限为一年 [7] - 单户企业贴息贷款规模上限100万元 最高贴息金额1万元 [7] - 贴息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90% 地方财政承担10% [7] 参与金融机构范围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涉及6家国有大行 12家股份制银行及5家消费金融机构(包括蚂蚁 招联等) [9] - 服务业贷款贴息涵盖21家全国性银行 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及工农中建交邮等大型商业银行 [9] 政策实施特点 - 采用财政与银行协同机制 通过直接降低利率方式精准刺激消费和服务业投资 [10] - 政府全额承担贴息成本 银行不会因贴息产生亏损或额外收费 [10] - 政策期满后将评估延期可能性 [10]
财政部贴息1%,消费贷单家机构最高补3000元
搜狐财经· 2025-08-15 13:38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贴息政策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2][4][6]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2][6][10] - 政策到期后可研究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4][9]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细则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贷款经办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 [2][10]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重点覆盖汽车/养老/教育/文旅/家居/电子/医疗等领域 [10] - 贴息资金由贷款机构收息时直接扣减 并通过短信或App通知借款人 [11] - 23家指定经办机构包括6大国有行/12家股份行及5家消金公司(微众/蚂蚁/招联/兴业/中银) [3][10] 服务业经营主体贴息细则 - 单户可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 [2][6] - 覆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 [5][7] -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期间发放且资金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 [7][8] - 21家经办银行包括6大国有行/12家股份行及3家政策性银行 [2][7] 财政杠杆效应 - 中金公司测算显示:每100亿元财政支出可撬动1万亿元消费需求 杠杆效应显著高于消费补贴 [2][4] - 贴息方案通过降低信贷成本激发消费潜力和市场活力 [4] 资金拨付机制 - 个人消费贷款经办机构可向财政部门申请预拨贴息资金 [2][12]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贴息采用事后拨付方式 银行先向财政部门申请再返还给经营主体 [9]
光大证券晨会速递-20250815
光大证券· 2025-08-15 09:28
宏观金融数据 - 7月金融数据呈现社融稳、信贷偏弱的特征,新增人民币贷款-500亿,同比少增3100亿,增速环比6月回落0.2pct至6.9% [2][3] - 低基数下M1增速延续反弹上行,M2超预期走高,M2-M1剪刀差收窄,新增社融1.16万亿,增速上行至9% [3] - 后续信贷需求有望回暖,主要受超长期特别国债撬动效应、消费贷贴息等政策推动 [2] 银行业 - 信贷扩张季节性回落,"生产-消费"内循环不畅导致居民和企业扩表能力偏弱,对公贷款投放强度下降,短贷-票据跷跷板效应明显 [3] - 财政贴息政策出台,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年贴息总额理论上限1000亿,实际补贴或落于百亿区间 [3] 公司业绩与动态 - **奥来德(688378 SH)**:25H1材料业务营收稳步增长,设备订单暂时性下滑,中标8.6代OLED生产线项目,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1.27/2.44/3.54亿元 [4] - **帝尔激光(300776 SZ)**:设备交付保障收入增长,计提减值影响业绩,光伏领域技术突破,预计25-27年净利润6.15/6.75/7.17亿元 [7] - **耐世特(1316 HK)**:1H25亚太业务超预期,线控底盘技术领先,上调25-27年归母净利润至1.4/1.9/2.3亿美元 [8] - **多点数智(2586 HK)**:AI+零售驱动增长,试点门店ROI提升,上调25-27年净利润预测至1.3/2.8/4.2亿元 [9] - **腾讯音乐(TME N)**:非订阅业务(广告、演出等)贡献增量,上调25-27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至98.4/115.1/129.8亿元 [10] - **联想集团(0992 HK)**:FY26Q1收入188.3亿美元(同比+22%),归母净利润5.05亿美元(同比+108%),AI PC和基础设施业务驱动增长 [11] - **361度(1361 HK)**:25H1收入同比+11%,童装增速(+10%)快于成人装(+8.2%),超品店累计开设49家 [12] - **爱尔眼科(300015 SZ)**:下调25-26年归母净利润至41.28/47.25亿元,屈光、视光业务仍具潜力 [13] 市场数据 - A股主要指数普跌,上证综指跌0.46%,创业板指跌1.08% [5] - 商品市场燃油、铜、锌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黄金微涨0.13% [5] - 海外市场日经225跌1.45%,欧美股市涨跌互现 [5] - 利率市场DR007加权平均利率1.4424%,十年期国债收益率1.7341% [5]
【财经分析】消费贷款领域再迎“国补” 借贷双方有望同步受益
新华财经· 2025-08-14 23:09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联合多部门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两项政策方案 通过财政与金融协同方式激发消费市场活力[1] - 政策被称作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 体现政府对扩大消费的重视程度[1] - 政策设计让借款人省钱省心 金融机构可直接受益 包括激发有效融资需求 扩大信贷投放 减少内卷式竞争 稳定利率水平[1] 财政贴息具体措施 - 居民端政策执行期为2024年9月开始的一年时间 在相关机构获得的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可享受贴息支持[2]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贷款经办机构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为30万元[2] - 涉及23家金融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行 12家股份银行 4家消费金融公司及1家民营银行[2] - 经营端政策覆盖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等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主体 时间从2024年3月16日至年底[3] - 服务业经营主体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为100万元 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3] - 经营端涉及的贷款经办机构为21家全国性银行[3] 金融机构响应与影响 - 农行 中行 建行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4] - 工行 农行 中行 建行 交行均明确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4] - 招商 浙商 浦发 广发 兴业等股份制银行陆续发布公告宣布对符合要求的贷款进行贴息[5] - 财政贴息将直接降低个人消费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成本 刺激融资需求 引导信贷资金流向相关领域[5] - 国有银行和股份行直接受益于政策 零售产品竞争力加强 城农商行虽不在政策范围内但已有地方性普惠小微贷款贴息支持[5] - 政策采取先扣减后审核方式 操作压力主要落在贷款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端[5] 政策实施与后续展望 - 贴息资金申请审核工作由贷款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完成 减轻借款人操作负担[3] - 专家预计政策到期后有望延长期限 受益群体将更为广泛[3] - 建议地方政府加强央地协同 安排财政资金对属地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实施贴息 扩大政策覆盖面和可得性[3] - 建议金融机构对借款人进行综合评估 做好贷款调查审查审批 保障贷款用途真实 必要时采用受托支付方式把控资金流向[6] - 后续可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 强化贴息政策与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协同 形成叠加效应[6]
信贷增长需政策支持
湘财证券· 2025-08-14 19:38
行业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3] 核心观点 - 社融增速继续提升至9 0%,但信贷增长转弱,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和中长期贷款增速分别降至6 9%和6 5% [5][11] - 7月社融新增1 16万亿元,同比多增3893亿元,主要由政府债融资扩张支持,政府债融资同比多增5559亿元 [11] - 年初以来政府债累计同比多增4 87万亿元,社融口径人民币信贷累计同比少增659亿元 [5][11] - 居民贷款负增4893亿元,同比少增2793亿元,企业贷款新增600亿元,同比少增700亿元,企业票据融资新增8711亿元,同比多增3125亿元 [6][15][16] - M1同比增长5 6%,增速上升1 0pct,M2同比增长8 8%,增速提高0 5pct [7][27] - 人民币存款新增5000亿元,同比多增1 3万亿元,非银机构存款增加2 14万亿元,同比多增1 39万亿元 [8][30] 投资建议 - 建议从"高股息+区域增长"两方面配置银行股,关注国有大型银行股、中信银行等,以及江苏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沪农商行、渝农商行、常熟银行等优质区域银行 [9][10][33] - 政策稳息差态度积极,后续存款成本持续下行有望使息差趋稳,银行业绩有望保持稳定 [9][33] 行业表现 - 近12个月行业绝对收益25 64%,相对收益13 49% [4]
财政贴息不止为撬动消费
虎嗅· 2025-08-14 18:27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联合多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通过财政金融联动支持促消费扩内需 [2]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为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 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3] - 政策实施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并研究延长政策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4][10]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细则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单笔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 [8] -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约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 [8]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按实际金额计算贴息 同机构多笔叠加最高贴息1000元 [8]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贴息 每笔贴息500元 与小额消费叠加后同机构最高贴息3000元 [8][9] 服务业经营主体贴息政策 - 针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消费服务领域 [9] -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期限1年 [9]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 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 [9]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消费是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均将提振消费列为2025年重点任务 [11] - 政策旨在通过财政金融协同撬动更多信贷资金投向消费领域 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信贷成本 [11] - 政策重点锁定服务业 商品消费需求弹性小而服务消费潜力巨大 发力服务消费对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13] 政策影响分析 - 政策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入手 为居民消费和服务业经营主体发展注入动力 [8] - 对消费者可有效缓解购买力不足问题 降低消费成本 对供给方可助力更好地销售产品或服务 [12] - 政策能带动养老托育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 扩大服务经济规模 [13]
银行行业点评报告:财政贴息修复量价险,国股行红利属性强化
开源证券· 2025-08-14 17:44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财政贴息政策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激发消费潜力,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3] - 政策精准灌溉真实需求客户,贴息部分在银行收息时直接扣减,降低客户实际利率[3] - 政策防止银行内卷性竞争,呵护银行息差稳定,零售信用风险或边际修复[5] - 政策引导释放真实信贷需求,全国性银行兼具客户规模优势及完善信息系统[5] - 测算显示财政资金撬动效应显著,1年财政投入可带动百倍信贷增长[5] 政策细节 - 两项贴息政策资金由中央财政90%和地方财政10%共同承担[4] - 消费信贷贴息不含信用卡,单笔5万元以下均可享受,5万元以上仅支持重点领域[4] - 服务业贴息对象包括餐饮旅游等8类经营主体[4] - 贴息比例均为1%,消费贷不得超过合同利率50%[4] - 消费贷贴息经办机构包含6家国有行和12家股份行[4] 银行信贷数据 - 上市银行消费贷占总贷款比重约12%[5] - 2024年末经营+消费贷合计45.2万亿元,假设新投放占比30%即13.6万亿[5] - 工商银行消费贷2024年增速28.3%,占总贷款1.5%[8] - 建设银行消费贷2024年增速25.2%,占总贷款2.0%[8] - 农业银行消费贷2024年增速39.8%,占总贷款1.9%[8] - 招商银行消费贷2024年增速24.3%,占总贷款6.6%[8] 投资建议 - 推荐中信银行,受益标的包括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6] - 国股行红利属性强化,股息逻辑有望延续[6] - 全国性银行在维持3%信贷利率下限同时吸收地方性银行潜在需求[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