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

搜索文档
兴业证券:全球AR市场迎爆发式增长 光波导技术引领产业升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7-01 11:52
AR眼镜市场前景 - 2025年全球AR眼镜销量预计达65万台,同比增长30% [1] - 2024年全球AR销量为50万台,2025年Q1全球AR销量为11.2万台 [1] - 2024年中国AR销量为18万台,海外AR销量为32万台 [1] - 2025年主要增长来源于光波导信息提示型AI+AR眼镜 [1] - 预计到2027年全球AR销量有望突破150万台 [1] AR显示技术发展 - 衍射光波导成为最具潜力的AR光学方案,具有轻薄、高透光率、可规模化量产等优点 [2] - 衍射光波导面临视场角、色彩均匀性等方面的挑战 [2] - 当前AR眼镜镜片主流材料为树脂、光学玻璃与碳化硅 [2] - 碳化硅(SiC)具备极强耐磨与抗冲击能力,在大视场角、高亮度显示和微结构精度控制方面潜力突出 [2] SiC衬底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企业6英寸、8英寸产线建设加速推进,本土产能同比增长超过40% [3] - 2024年全球SiC衬底市场高度集中,Wolfspeed、天科合达、天岳先进、高意科技四大企业市场份额合计占82% [3] 相关产业链公司 - 光波导厂商:歌尔股份、水晶光电、蓝特光学、苏大维格 [4] - 碳化硅厂商:三安光电、晶盛机电、天岳先进 [4]
看完雷军发布会,高盛上调小米、宁德时代目标价,预言“当下的AI眼镜就是2017年的TWS耳机”
硬AI· 2025-06-28 21:24
YU7预售表现及市场影响 - YU7预售表现远超市场预期,首小时订单量达28.9万辆,远超预期的24小时内15万订单目标[8][9] - YU7标准版、Pro版和Max版零售价分别为25.35万元、27.99万元和32.99万元,与预期的平均售价28.5万元基本一致[9] - YU7技术亮点突出,标准版搭载96.3kWh电池包,CLTC续航里程达835公里,成为100kWh以下电池包纯电SUV中续航最长的车型[9] - YU7全系标配800V架构,Max版本可在12分钟内完成10%-80%充电,15分钟充电620公里[10] - 高盛将2025-2027年电动车交付量上调1-6%,预计分别为41.1万辆、80万辆和117.4万辆[10] AI眼镜市场前景 - 中国智能眼镜市场2025年预计达到290万副,其中智能音频眼镜216万副[12] - 小米AI眼镜预计占据10%的市场份额,2025年出货量约20万副[12] - 小米AI眼镜标准版售价1999元,电致变色版本售价2699元和2999元,定价策略具有竞争优势[12] - 中国AI/AR眼镜市场预计将以56%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从2024年的47.9万台增长至2030年的696.2万台[13] - AI眼镜有望复制TWS耳机在2017-2023年间64%的年复合增长率[13] 宁德时代受益情况 - YU7的成功发布为宁德时代带来直接利好,高盈利能力的麒麟电池渗透率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重新回升[14][16] - 小米在宁德时代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电动车电池装机量中的占比达到约10%,相比2024年第二季度的约4%大幅提升[15] - 预计宁德时代混合单位毛利润将从2025年的152元人民币/千瓦时提升至2030年的169元人民币/千瓦时[17] - 高盛维持宁德时代A股目标价323元人民币和H股目标价343港元的预测,分别较当前股价有27.8%和5.7%的上涨空间[17]
商巨科技Micro OLED设备交付某头部客户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6-26 12:47
公司动态 - 商巨科技成功向行业头部客户交付全自动铜箔贴附弯折设备 专用于Micro OLED制造 [1] - 该设备贴附精度达±60μm 适用尺寸范围为10mm×10mm至45mm×45mm 满足AR显示领域核心制程需求 [2] - 公司为新型显示设备领域资深供应商 此前已在PFA RFA STH HTH 3D-thering forming等设备领域实现成功交付 [3] 技术应用 - Micro OLED采用单晶硅晶圆背板 具备轻薄结构和低功耗特性 适用于AR VR等可穿戴设备 [4] - 2024年Micro OLED在AR装置市场占比达54% 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4] - 小派科技5月发布搭载索尼Micro OLED的VR头显Dream Air SE 单眼分辨率2560×2560像素 [4] - TQSKY 6月推出XR眼镜T2 同样采用Micro OLED方案 [4] 行业趋势 - 产业链企业加速布局 Micro OLED显示技术 熙泰科技 睿显科技 广林达等公司推进相关项目 [4] - 资本市场关注度提升 宏禧科技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 推动技术产品发展 [4]
向上游突破 助力激光与新兴产业融合
中国证券报· 2025-06-26 05:08
公司技术发展历程 - 光峰科技从首创ALPD半导体激光光源技术起步,逐步发展为激光显示和照明领域的领先企业 [1] - 公司创始人李屹2006年从硅谷回国创业,选择与行业主流不同的蓝光加荧光技术路线,2007年发明ALPD技术 [1] - ALPD技术创造全新半导体激光光源,突破激光显示核心器件应用瓶颈,现已成为行业主流技术路线 [1]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全球累计专利申请及授权专利共2993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189项 [2] - ALPD技术作为底层关键架构技术,被飞利浦、欧司朗、爱普生等国际巨头引证686次 [2] 业务拓展与商业化 - 2014年与中影集团合作用激光光源放映《变形金刚4》,验证技术商业价值 [2]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9亿元,其中车载业务收入超过6亿元 [3] - 车载光学产品涵盖车规级巨幕、车灯模组等,已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3] - 公司通过技术积累而非价格战获取订单,在高壁垒的汽车行业建立竞争优势 [4] - 激光技术已渗透至影院、家用、专业显示等多个细分领域 [3] 研发投入与未来布局 - 持续投入研发推动激光与AI结合,拓展AR眼镜、机器人等新应用场景 [4] - 为美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小惟"提供ALPD模组,实现人机交互革新 [4] - 研发出全球首个PPI破万的AR光学模组,已向多家AR头部企业提供样机 [4] - "光峰创智谷"智能制造基地投入使用,实现研发与制造闭环生态 [5][6] - 未来将锚定"核心技术+核心器件+应用场景"战略,推进激光技术深度产业化 [6]
小米首款 AI 眼镜官宣!雷军展示两大新功能,价格或有惊喜
搜狐财经· 2025-06-25 13:36
产品发布 - 小米正式官宣首款AI眼镜xioami AI Glasses 将于明晚发布会与小米YU7一同亮相 [4] - 产品定位为面向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 [7] - 公司对产品出货量预期在三十万台以上 [9] 产品设计 - 采用D型方框设计 镜腿较细 外观接近普通眼镜 [5] - 摄像头位于眼镜左侧 [6] - 采用高通AR1+恒玄2700双芯片方案 区别于主流单一SoC方案 [9] 核心功能 - 实时AI交互功能 用户可通过语音提问并获取即时回答 [8] - 支持第一人称视角拍摄 适用于健身 骑行等多种场景 [9] - 双芯片方案中 AR1提升拍摄效果 恒玄2700降低功耗提升续航 [10] 产品性能 - 硬件成本约177.5美元(约1273元人民币) 高于Meta RayBan的149美元 [11] - 在算力和性能方面有望超越Meta同类产品 [10] 市场定位 - 产品全面对标Meta Ray-ban 搭载AI功能 音频模块和摄像头模块 [9] - 凭借更高性能和相对合理价格 可能成为年轻用户首选AI眼镜 [12]
京东开启“3D信息流时代” ,上线裸眼3D广告、智能家居搭配、3D直播
新浪科技· 2025-06-18 21:39
京东XR创新团队在618期间推出3D技术应用 - 公司首次将"京东立影-裸眼3D广告"、"立影-美家"、"立影-3D直播"等创新3D内容产品应用于多个品类或场景,开启"3D信息流时代" [2] - "京东立影-裸眼3D广告"让用户无需佩戴眼镜或借助其他设备,通过京东APP即可看到360度全方位展现商品的立体视觉效果 [2] - 该技术已应用于3C、家电、美妆、商超等多个领域,涵盖零件细节展示、产品光泽质感体现、营养成分展示等全感官互动 [2] 3D技术在广告和销售中的效果 - SK-II采用裸眼3D广告后品牌点击率提升60% [2] - 华为耳机借助3D广告推动销售转化提升37% [2] - 使用AR试妆、AR摆摆看的用户订单转化率分别达24%、27%,显著高于原有水平 [2] 家装场景的3D解决方案 - XR创新业务与家装房产业务打造"立影-美家",用户可在虚拟空间中自由搭配家具家电,直观感受入户效果 [3] - 结合AR技术支持手机摄像头实时投射,让用户直接通过屏幕查看虚拟家具在真实家中的效果 [3] - 未来将与基于京东101home打通线上线下场景 [3] 3D直播技术的创新应用 - 公司首次推出3D直播间,商家可自由展示商品亮点,用户可360°查看商品细节 [3] - 与华凌、HKC、海尔品牌联合打造电竞房3D直播专场 [3] - 与老板、方太、卡萨帝等品牌共同打造厨卫3D直播专场,是首批场景化3D大促直播 [3] 3D技术的研发进展和未来规划 - 自研引擎针对电商场景深度优化,可实现高级漆面、3S-蜡状材质、半透明材质等各种效果 [3] - 能实时渲染高质量光照与阴影,同时输出裸眼3D显示 [3] - 将持续提升3D实时渲染技术,满足各种商品的物理光照特性 [3] - 近期将推出"立影-Mini"轻量化解决方案和"立影-妙搭"AIGC创作工具,自动化生成3D内容 [3] 3D技术的战略意义 - 3D技术能够提供更逼真的视觉呈现和更沉浸的交互体验,让消费者"所见即所得" [4] - 帮助品牌更好实现与用户的深入连接 [4] - "3D信息流"将成为下一代内容形态的重要载体 [4]
艾为电子:数模龙头芯片加持,打造AI眼镜核心交互新标杆
证券时报网· 2025-06-13 16:33
公司技术突破 - 公司全新发布雷鸟AI眼镜X3Pro,作为全彩刻蚀光波导AR眼镜,在光学显示、空间感知、AI交互等多个核心技术维度实现突破 [1] - 雷鸟X3Pro首次搭载全球最小可量产全彩Micro-LED光引擎"萤火光引擎",结合超聚合棱镜系统,实现色彩输出与亮度性能的飞跃 [1] - 公司多颗高性能芯片深度赋能产品关键模组,涵盖音频、灯效控制、电源管理与多模态交互,支撑智能化体验 [1] 产品交互与功能 - 设备支持Apple Watch控制、语音指令及镜腿五维导航等多元交互方式,依赖公司芯片技术 [1] - 集成三通道呼吸灯驱动芯片,实现充电与系统状态的灯光提示控制,支持多级PWM/DC调光和音乐律动功能 [1] 封装技术创新 - 公司推出超小封装负载开关AW3511XSCSR,采用晶圆级封装技术,尺寸压缩至0.618mm×0.618mm,厚度仅0.465mm,重量低至0.29mg [2] - 该产品在智能手表、AR眼镜等终端的微型化设计中具备领先优势,兼顾低功耗、高承载、高响应等性能 [2] 行业发展趋势 - AI大模型发展带动AI终端产品爆发式增长,新一代智能眼镜加速向高集成度、自然交互、强算力与长续航方向演进 [2] - 公司构建覆盖显示控制、音频处理、电源管理与智能感知的完整芯片生态,占据AI穿戴设备核心部件制高点 [2] - AI与AR技术深度融合,公司有望持续释放产品力,推动AI终端进入规模化、实用化新阶段 [2]
早报|9999 元起,华为 Pura80 Ultra 发布/马云回应阿里「大公司病」/胖东来:员工年假不少于 40 天
搜狐财经· 2025-06-12 09:42
华为Pura80系列发布 - 华为Pura80 Ultra起售价9999元,配置为16GB+512GB [7] - Pura80 Ultra搭载「一底双镜」长焦技术,包含3.7倍和9.4倍双光学焦段 [4] - Pura80 Pro/Pro+/Ultra均配备5000万像素一英寸超高动态摄像头 [5] - 全系配备红枫原色镜头,Pro/Pro+采用「单色釉」配色灵感 [4][5] - Pura80系列延续三角形后摄Deco设计,底座增加纹理细节 [4] 华为智能穿戴设备表现 - 2025年Q1华为腕戴设备出货1000万台,市场份额21.9%居全球第一 [14] - 中国市场出货740万台,份额42%领先 [15] - 华为智能穿戴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2亿台 [16] - 同期发布华为WATCH 5智能手表,支持5G独立通信和血氧秒级监测 [5] 车企供应链政策调整 - 小米、比亚迪等十余家车企宣布供应商账期统一缩至60天内 [6] - 该政策响应《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2025年实施要求 [6] - 工信部同步推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反内卷集中整治 [6] 小米汽车与科技产品动态 - 小米SU7 Ultra以7分04秒957刷新纽北量产电动车圈速记录 [8][10] - SU7 Ultra纽北限量版售价81.49万元,竞速套装10万元 [10][11] - 小米AI智能眼镜预计6月发售,采用高通AR1+恒玄2700双芯片 [25][26] - 硬件成本约1281元,主打低功耗与视频拍摄功能 [26] 小鹏汽车新品发布 - 小鹏G7预售23.58万元起,搭载2200TOPS算力芯片 [37][38] - 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支持本地VLA+VLM模型 [38] - 配备87英寸AR-HUD和702km续航能力 [37][38] 可穿戴设备市场数据 - 2025年Q1全球腕戴出货4557万台,同比增长10.5% [14] - 小米出货870万台居第二,份额19% [14] - 苹果出货700万台排名第三,三星340万台列第四 [14] 字节跳动AI产品更新 - 豆包大模型1.6在GPQA测试达81.5分,数学能力提升12.3分 [29] - Seedance 1.0 pro视频生成模型登顶Artificial Analysis榜单 [31] - 语音播客模型实现真人级对话生成效果 [33] 影石创新与XREAL动态 - 影石创新科创板上市首日市值709.77亿元,募资19.38亿元 [17][18] - 全景相机全球市占率67.2%,2024年营收超越GoPro [18] - XREAL发布Project Aura AR眼镜,视场角达70° [20][22] 其他科技公司动态 - 红魔发布9.06英寸电竞平板3 PRO,安兔兔跑分334万 [45] - 任天堂Switch 2开售4天销量破350万台 [46][48] - 胖东来员工年均收入10万元,年假40天以上 [48]
WWDC上登场的新平台,能让苹果游戏业务再次腾飞吗?
36氪· 2025-06-12 08:20
苹果游戏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推出整合游戏业务的新平台"Apple Games",将预装在iPhone、iPad、Mac、Apple TV等设备上,实现统一游戏安装、启动、社交等功能 [1] - 游戏应用收入占App Store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二,2019财年游戏业务利润达85亿美元,超过索尼、任天堂、动视暴雪利润总和 [3] - 公司在游戏领域已有30年尝试历史,从90年代Pippin游戏主机到2019年Apple Arcade订阅服务,但多数尝试未达预期 [4] 早期游戏业务尝试 - 1996年与日本万代合作推出Pippin游戏主机,售价599美元,因性能不佳、定价高、游戏内容不足等原因销量仅4.2万台 [5][7] - 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因公司业务低谷无暇顾及游戏业务,错过Bungie和《光环》独占机会 [8] - 2007年初代iPhone上市和2008年App Store上线推动移动游戏兴起,2020财年App Store游戏消费达450亿美元 [9][10] 近期游戏服务表现 - 2010年推出Game Center社交平台,因缺乏运营资源和社交产品基因未能成功 [10] - 2019年推出Apple Arcade订阅服务,初期提供71款游戏包括15款独占,但4年后未成现象级平台 [11] - 2020年调整Apple Arcade策略,砍掉部分项目并降低开发者分成,转向休闲、热门IP改编方向 [12][15] 游戏业务发展障碍 - 公司战略层面游戏优先级不高,CEO曾表示对主机游戏业务"不感兴趣" [16] - 封闭生态体系限制游戏表现力和多样性,开发者发挥空间小 [18] - 对跨平台兼容缺乏支持,2023年才提供官方移植工具Game Porting Toolkit [19] - "苹果税"30%抽成政策引发与Epic Games等厂商的法律纠纷 [19][20] 当前业务调整方向 - 自研M系列芯片提升设备性能,统一ARM架构便于多平台游戏运行 [22] - 2023年发布Vision Pro进军VR/AR领域,积极拉拢游戏开发商 [23] - 2025年首次收购游戏工作室RAC7,加强与传统游戏大厂合作 [26][28] - 引入多款3A游戏至macOS平台,包括《赛博朋克2077》《文明7》等 [28] 未来发展趋势 - Apple Games整合平台可能成为长期运营板块,提升社交、成就、社区等功能 [31] - 跨端趋势和监管要求推动公司开放生态,需保证服务吸引力 [30] - 需解决"尊重游戏"问题,包括降低分成、听取开发者意见等 [33] - 公司拥有海量用户、一体化生态、资金和芯片研发能力等资源优势 [31]
Perfect Corp (PERF)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6-12 02:20
纪要涉及的公司 Perfect Corp,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软件公司,股票代码为“PERF”,专注于美容和时尚领域 [1]。 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公司业务模式** - **B2B业务**:为美容和时尚品牌提供软件和服务,基于模块、地理区域和SKU数量收取费用,年度合同模式。目前服务超800个品牌客户,有超891,000个SKU在软件上运行 [5][9]。 - **B2C业务**:采用免费增值应用模式,有6个UCAM品牌应用可在iOS和安卓平台免费下载,提供7天全功能免费试用,之后每月收费5 - 7美元或每年39美元,今年一季度将年费提至79美元 [6][7][8]。 2. **公司发展与收购** - **业务增长**:B2B业务自成立以来增长显著,客户数量从193个增长到超800个,SKU从132,000个增长到891,000个。B2C业务用户增长,去年底付费订阅用户超100万,月活用户1200 - 1300万 [9][10][12]。 - **收购情况**:今年1月收购Wana,该公司为美容和时尚品牌提供虚拟试穿软件服务,与公司业务互补,预计持续产生积极收入 [10][11][12]。 3. **财务状况与估值** - **财务数据**:市值约1.9亿美元,现金约1.65亿美元,现金流为正,毛利率稳定。软件毛利率超90%,一季度综合毛利率为78%,低于之前的80% [17][18][19]。 - **估值观点**:公司认为自身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过去几年增长率为12% - 13%,今年预计增长13.5% - 14.5% [18]。 4. **业务发展战略** - **投资方向**:管理层和董事会认为应继续在研发、销售和营销方面投资,以实现未来几年的增长,虽可削减开支提高净利润,但不利于长期发展 [28][29]。 - **业务拓展**:继续拓展护肤AI、时尚和珠宝领域,利用Gen AI技术开发新的AI代理,面向B2B和B2C客户销售 [22][31]。 5. **行业影响与挑战** - **B2B业务放缓**:自2022年以来,由于消费者情绪、通货膨胀、关税以及中国业务放缓等因素,美容品牌削减成本,阻碍了公司B2B业务的增长,增长率从30%以上降至今年的13% - 14.5% [26][27]。 - **B2C业务崛起**:B2C业务弥补了B2B业务的下滑,使公司仍能保持两位数增长 [2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地理收入分布**:北美和欧洲占超50%,欧盟(以巴黎为重点)占25% - 30%,其他地区(以日本为重点)占约20%,中国业务仅占2% - 3% [2][36]。 2. **股东结构**:战略股东占约60%,其中Cyberlink占约40%,高盛、阿里巴巴、Snap等合计占约15%,CEO持股约30%,流通股约30% [39][40]。 3. **技术应用案例**:展示了在沃尔玛、丝芙兰、亚马逊等平台的虚拟试穿和皮肤分析等技术应用案例 [14][15][16]。 4. **市场竞争情况**:B2B业务缺乏大型直接竞争对手,B2C业务规模相对较小,有增长空间。2018年L'Oreal收购公司最大同行,导致公司相关收入从30%降至零,但公司获得了其他市场份额 [31][32][49]。 5. **新业务进展**:服装和鞋子的虚拟试穿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准确率达90%,但尚未成熟,仍在进行beta测试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