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学研
icon
搜索文档
良种强芯:以“一粒种”撬动“千斤粮”
内蒙古日报· 2025-05-06 12:45
转自:草原云 4月下旬,随着气温回升,兴安盟杭锦旗独贵塔拉镇进入育秧关键期。在乌兰淖尔村杭景红湖专业合作 社的育苗大棚内,只见全自动育秧机马力全开,只需十几秒便完成基质装盘、精准播种、覆土覆膜全流 程。 "我们村选择了适口性好、抗逆性强的317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乌兰淖尔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军说。 近年来,独贵塔拉镇将水稻种植作为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关键抓手,目前该镇水稻种植面积已突破5000 亩。 在素有"大豆之乡"美誉的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呼伦贝尔市中农种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 间内机器轰鸣作响,生产线满负荷运转。经过筛选、分级、包衣等多道工序,一颗颗金黄饱满的大豆种 子被打包装袋,即将发往周边各地。 这家由返乡创业青年李庆国创立的种子企业,联合中国农科院、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等8家科研 机构组建大豆种质创新合作联盟,以"实验室+试验田"双轮驱动,成功孵化出"蒙科豆9号"等5个独家品 种。企业年均推广良种5000吨,覆盖30万亩"希望田"。 在全国最大的食葵生产基地——巴彦淖尔市,企业同样是良种培育、扩繁的生力军。三瑞农科公司通过 强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成功培育出30余个拥有 ...
一季度全市医药制造业增长百分之十三点七
南京日报· 2025-05-06 10:56
行业概况 - 生物医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5年一季度医药制造业增长13.7% [1] - 行业遵循"双十定律":十年研发周期和十亿美元级投入 [5] - 2024年南京市生物医药企业营收超2100亿元 增幅5% [8] 企业创新成果 - 奥赛康药业1类创新药利厄替尼片获批上市 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第二项适应症4月25日获批 [2] - 诺唯赞生物计划2024年上市6款试剂盒产品 含4个"全国首家" 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检测试剂盒可将检测时间提前10-15年 [2][3] - 诺唯赞已推出6项阿尔茨海默病血液检测试剂盒 进入近200家医院 新产品预计三季度获批 [3] 产学研合作 - 南微医学与院士团队合作研发"可携带放疗粒子食道支架" 实现肿瘤放疗 [6] - 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已接洽60余家高校 遴选1000项成果 落地20余个项目 [6] - 先声药业与多方签署战略协议 未来将获20亿元投入支持研发创新 [9]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 - 南京拥有约200家生物医药创新平台 为企业节省伦理批件时间近40天 [7] - 政府推动组建创新联合体 构建全链条转化平台体系 抢占合成生物等前沿赛道 [9][10] - 强化审评审批、投融资等全链条支持 培育技术领先型企业 [10]
西安经开区:以创新驱动发展 企业与人才斩获多项国家级荣誉
中国经济网· 2025-05-06 10:21
企业荣誉与成就 - 陕汽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宏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2] - 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 [1] - 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应用工程部部长邱明安被评为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劳动模范 [1] 陕汽控股发展概况 - 2024年陕汽全年累计产量13.7万辆,行业排名第三,市场占有率为16.6% [3] - 新能源汽车销量超万辆,同比增长200% [3] - 海外市场保有量达36万辆,覆盖全球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 [3] - 推动"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包括陕汽商用车和陕重汽 [2] 西部超导技术优势 - 全球唯一掌握从合金熔炼到磁体制造全产业链的企业 [4] - 我国国内唯一的低温超导线材生产企业 [4] - 2003年获批"国家级超导体与磁性材料应用实验室" [4] - 在航空、能源、医疗等领域解决多项"卡脖子"难题 [4] 西安经开区产业支持政策 - 设立"西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陕汽集团交管服务站",提升企业发运时效 [3] - 策划"科技企业家成长训练营",支持企业设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4][5] - 拥有各类创新平台及称号702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47个 [5]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 - 以"建设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为目标,深化"有色院模式" [5] - 推进未来汽车、未来能源、未来材料为代表的"千亿产业" [5] - 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5][6]
【西咸新区】“创”出新动能 “闯”出新天地
陕西日报· 2025-05-06 06:54
低空经济发展 - 植保无人机在西咸新区麦地应用,展示低空经济新场景 [1] - 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已获145.5平方公里空域,为15家企业累计试飞248公里 [9] - 无人机应用场景拓展至河道巡检和物流配送,9家企业进驻试飞基地 [9] 产学研融合创新 - 南瑞集团与西安交大联合研发中心实现理论研究到工程应用闭环,284项科技成果落地 [3][4] - 陕西金信天钛与西安理工大学合作使研发效率提升30%,成功投用压电作动器项目 [5] - 高校创新链、企业产业链、政府服务链深度交织形成协同效应 [4] 科技成果转化 - 锐磁电子自主研发20余种软磁材料实现国产替代,获1000万元种子基金支持 [8] - 西安市人才发展基金投入600万元撬动1.05亿元社会资本建设新生产线 [8] - 企业销售额有望突破1亿元,建成1.2万平方米新生产线 [8] 科技服务体系 - 西咸新区组建200余人科技经纪人队伍,累计服务超2000个项目 [9] - 创新港科创种子投资基金采取"先尝后买"模式降低企业试错成本 [5][8]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 西咸新区聚集37家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占西安市50%,2024年总产值超40亿元 [10] - 酷哇科技无人清扫车工作效率相当于6名环卫工,续航达7小时,识别精度3厘米 [10]
让更多高科技走向大市场
经济日报· 2025-05-04 06:00
文章核心观点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成果亮眼,折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潜力,但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供需错位、中试环节和融资体系等堵点,需重构“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以驱动高质量发展 [1][3] 科交会成果 -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合肥举行,超千亿元对接金额刷新前两届签约金额纪录 [1] - 全国科技大市场联盟揭牌,“政产学研金服用”平台上线,发布安徽科技大市场城市合伙人招募计划及两个大模型 [1] 科技成果转化堵点 - 供需错位的“双盲困境”是最大堵点,科研机构与企业存在沟通壁垒,高校院所成果缺乏商业适配性,企业难精准获取技术 [1] - 中试环节的“死亡谷”是最陡断层,中试是科技成果迈向工程化与产业化关键一跃,其高风险、长周期致市场资本观望 [2] - 融资体系的“断裂带”是最强刚需,科技成果转化各阶段资金需求与现实融资情况不匹配,大量早期技术成“融资孤儿” [3] 解决措施 - 建立“双向翻译”平台、推行“企业出题、科研答题”模式,构建常态化平台,试点“悬赏制”科研 [2] - 建设专业化中试平台、建立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建设跨区域中试基地,设立中试保险产品 [2] - 丰富科技金融工具箱,完善梯度培育体系,推广“投贷联动”模式,试点知识产权证券化,构建全周期资本支持链条 [3] 发展目标 - 打破制度藩篱、贯通要素流动、重塑价值链条,重构“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让高科技走向大市场驱动高质量发展 [3]
京长合作联通实验室和生产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02 04:53
文章核心观点 北大—长治襄垣化工联合实验室推动北京科技成果在长治襄垣县落地转化,解决当地煤化工“卡脖子”技术问题,通过产学研合作助力企业发展,是京长对口合作资源互补的实践 [1][4] 分组1:联合实验室成立背景 - 煤化工是长治市襄垣县重要产业,但存在“卡脖子”技术问题,得益于京长对口合作,2023年11月北大化学学院与襄垣经开区签约共建北大—长治襄垣化工联合实验室 [1] 分组2:山西华星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受益情况 - 2022年该主营危废处理的公司面对新标准时现有技术体系有短板,转机出现在与北大联合实验室对接会,北大团队结合研究成果重构技术路线图,助其成功申报长治市科技重点研发项目,提升煤炭利用率 [1][2] 分组3:山西裕英永旭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受益情况 - 该农药中间体生产商杀虫剂关键中间体呋虫胺回收率长期徘徊在68%,每提升1个百分点年效益增加200万元,在北大联合实验室帮助下成功申报博士工作站,吸引3名北大博士驻站,开展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建立紧密产学研合作关系 [3] 分组4:联合实验室作用及京长合作成果 - 联合实验室将“需求池”与“资源池”精准匹配,搭建“需求—研发—转化”全链条平台,促进多项技术成果落地,推动多家企业受益;自2022年京长对口合作关系建立以来,两地共建50个重点项目,涵盖多领域 [4][5]
改革激活力 创新增动能——“沂河路径”带来量质齐升
齐鲁晚报网· 2025-05-01 08:28
产业园区改革与企业发展 - 山东安跃汽车用品有限公司因订单增长导致老厂房产能不足,需租赁20公里外厂房生产,新厂房建成后将节省运费并整合生产销售管理流程[1] - 临沂沂河新区通过十大集成改革新增15个省级以上试点,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0%、工业增加值增速9.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公共预算收入增速6.5%[1] - 凤凰五金智造产业园已吸引30多家规上企业和200多家规下企业入驻,解决传统五金产业分布散乱问题[2] 土地资源盘活与项目落地 - 新区2024年清理4700亩集体土地涉及121家企业,新增供地6621亩(同比增5.1倍),土地出让金32.9亿元(同比增7.7倍)[4] - 通过政府收储再出让模式盘活闲置用地,4亿元"资金池"支持收储僵尸企业土地,已转化1万多亩闲地并落地97个项目,包括金利液压高端零部件项目[4] 资金与创新支持体系 - 设立6.8亿元产业基金撬动4.6亿元社会资本,推动产学研合作(如临工智科与中国石油大学签约),新增2个省级创新平台(总量达59个)[5] - 整合8家区属国企为3家,其中2家获AA+信用评级,按产业分工参与园区运营[5] 审批服务优化 - 源顺智能科技项目通过"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实现审批全程零跑腿,推出100余项"一件事一次办"服务[7] - 分阶段施工许可使项目平均提前45天开工,"八证齐发"模式实现土地出让当天同步发放工程规划等许可[8] 跨境电商与国际化布局 - 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产业园计划三年孵化70家品牌企业,目标跨境贸易额首年10亿元、第三年20亿元,首场招商吸引200家企业[9] - 全省首创跨境电商经营"一件事",减少审批环节67%、时限60%、材料46%[9] 跨区域协作与营商环境 - 与63个市县签订跨域通办协议,实现29项"一件事"异地办理[10] - 推出38条营商环境创新任务及89条降本举措,设立40名"体验官"收集企业诉求[10] 体制机制创新 - 将12个产业部室精简为5个产业中心,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协作机制[11] - 实行全员竞聘,80后班子成员占比50.5%,85后中层正职占比48.3%,刚性执行3-6%末位淘汰[11][12]
苏州市体育监管保障中心揭牌 让市民享受“家门口的科学健身服务”
苏州日报· 2025-05-01 08:25
苏州市体育监管保障中心成立 - 苏州市体育监管保障中心于4月30日揭牌成立,由原苏州市体育中心、市体育市场管理处和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整合组建,旨在打造集市场监管、体育科研交流、保障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1] - 该中心与苏州城市学院共建"苏州市体育健康服务联合实验室",未来将围绕人才共育、实践基地共建深化合作,共同开展体育指导、运动促进健康等项目 [1] - 目标是推动优质体育资源落地,让市民享受"家门口的科学健身服务",并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1] 苏州城市学院体育健康领域布局 - 苏州城市学院成立校级产业学院——康养产业学院,旨在培养适应康养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 - 该校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系统性融入《健康管理学》等专业课程,致力于培养既懂健康理论又具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2] - 此次与苏州市体育监管保障中心合作是"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实践,也是深化产教融合、校地合作的重要成果 [2] 体育健康服务联合实验室专家资源 - "苏体监保"专家库和专家工作室发布,聚焦"体重管理"与"疼痛管理"两大社会健康热点 [2] - 专家库汇聚运动康复学、运动医学、营养学、科学健身等领域专家,将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转化 [2] - 目标是为市民提供科学精准的健康管理方案,助力打造"体卫融合"苏州样本 [2]
头部企业+1!东莞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链加速升级
南方都市报· 2025-04-30 19:00
公司动态 - 海昶生物下属子公司白橡树医药正式入驻松山湖科学智汇城 [1] - 白橡树医药主要打造核酸药物PDMO平台,为新兴核酸药物开发提供全方位服务方案 [3] - 科学城集团领投海昶生物C轮融资,带动机构、产业和其他地方政府跟投 [5] - 白橡树医药与东阳光药业共建"核酸药物产业化平台"、与倍特药业推进"药物出海合作"、与广东医科大学共建"核酸药物产业学院" [7][9][11] 行业概况 - 截至2024年底,松山湖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上工业企业33家,总产值约62.5亿元,从业人员约2.1万人 [1] - 松山湖药械产品注册落地企业77家,涵盖医疗器械、药品、医疗耗材等领域 [1] - 松山湖通过"链主-政府-企业-基金"联动模式吸引优质生物医药企业落地 [9] - 科学城集团持续打造松山湖"样板工厂",建设集中供冷供热、共性工厂等生产性综合配套 [12] 战略合作 - 白橡树医药与东阳光药业拟在核酸药物赛道发力,共同打造产业化平台,帮助新型药物研发公司跨越从研发到商业化的"死亡之谷" [7] - 倍特药业选择海昶生物团队作为出海合作伙伴,因其具有丰富的药品审评审批、质量合规等经验 [9] - 白橡树医药与广东医科大学初步就共建核酸药物产业学院达成意向框架 [9] 区位优势 - 松山湖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中心,通过完善的交通网络构建起"1小时国际科创圈" [5] - 松山湖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具有专业化的载体及生产性配套设施,有专门生物医药政策扶持项目落地 [5] - 科学城集团通过"投招联动"模式推动企业落地,帮助企业对接资源并降低运营成本 [12]
两位女性领军者携手!锦波生物与深圳湾实验室共建联合研究中心 !董事长杨霞与实验室主任颜宁出席
synbio新材料· 2025-04-30 18:07
合作签约 - 锦波生物与深圳湾实验室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深圳湾实验室-锦波生物基新材料联合研究中心" [1] - 签约仪式由锦波生物董事长杨霞与实验室主任颜宁共同出席 [1] - 双方就深化基础研究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展开战略对话 [1] 合作内容 - 合作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 [3] - 聚焦生物材料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 [3] - 联合研究中心将助力锦波生物构建国际一流生物材料产业 [3] - 实验室践行"顶天立地"科研理念追求世界级科学发现并推动成果惠及民生 [3] - 联合实验室将构建"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双向转化通道培育中国原创生物医药成果 [3] 合作特色 - 开创大湾区与内陆省份"产学研深度耦合"新模式通过跨区域资源整合打造创新共同体 [5] - 展现科技领域"她力量"示范效应两位女性领军者携手探索科研组织模式创新 [5] 行业动态 - 总投资1亿元年产2万吨竹粉生物基降解材料及产品项目 [6] - 国恩股份营收1922亿元启动10万吨/年可降解材料PHB项目筹划"A+H"股上市 [6] - 肆芃科技联合天津工生所推动"一碳生物制造"从甲醇到生物基材料 [6] - 海淀区国企旗下山东20万吨/年生物柴油异构项目顺利中交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