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

搜索文档
特朗普政府“财政纠纷”升级,白宫叫板两大监督机构
第一财经· 2025-06-04 17:46
白宫与财政监管机构冲突 - 白宫预算管理办公室指示交通部无视政府问责办公室监管意见 双方矛盾公开化 [1] - 政府问责办公室已对特朗普政府展开近40项调查 聚焦财政支出削减措施 [1] - 国会预算办公室预估特朗普政府"美丽大法案"可能导致联邦赤字增加数万亿美元 [1] 电动车资金扣留争议 - 政府问责办公室认定特朗普政府延迟拨付50亿美元电动车基建资金涉嫌违法 [3] - 白宫反驳称政府问责办公室沦为党派工具 员工规模是白宫预算办公室七倍 [3] - 美国交通部以"指导方针不明确"为由暂停拨款 多州政府已提起诉讼 [4] 预算政策分歧 - 白宫称"美丽大法案"不会增加赤字 与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相差数万亿美元 [5] - 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2035年赤字达2.7万亿美元 占GDP比重升至6.1% [5] - 沃顿预算模型显示法案十年内或使赤字增加2.8万亿美元 [5] 政策经济影响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或冲击中低收入家庭 新减税措施主要惠及高收入群体 [6] - 特斯拉前执掌的政府效率部宣称削减1000亿美元支出 但多数未经国会授权 [4] - 白宫提交90亿美元预算撤销申请 涉及对外援助和公共广播等领域 [4]
新减税法案如何决定特朗普经济路线成败
财经网· 2025-06-04 15:40
法案通过情况 - 美国众议院以215票赞成、214票反对的微弱优势通过特朗普政府新减税法案《大而美法案》(OBBBA)[1] - 法案包括4.5万亿美元的减税措施、1750亿美元用于移民执法和边境墙建设以及削减社会支出等[1] - 法案还需通过参议院审议表决并由特朗普签署才能最终生效[1] 法案内容与框架 - 新减税法案是对特朗普第一任期《减税与就业法案》(TCJA)的继承,将公司税从35%降至21%,个人所得税分级下调[2] - 法案延长2017年减税措施,将州和地方税抵扣上限从1万美元提高到4万美元,增加临时税收抵免[2] - 延续对自雇和小企业主的优惠,如20%合伙企业所得扣除[2] 法案的政治与经济意义 - 法案是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战略的核心部分,承载竞选承诺与政策遗产[3] - 与关税政策互相搭配,减税对冲关税导致的消费品价格上涨和国内制造商成本上升[5][6] - 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减税措施预计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企业税收减免帮助吸收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6] 法案的争议与挑战 -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已超过36.2万亿美元,减税法案未来十年可能使联邦赤字额外增加逾2.3万亿美元[7] - 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档,预警债务/GDP可能从约100%飙升至134%[7] - 法案在参议院面临民主党阻力,共和党内部财政保守派也对大规模减税持保留态度[6][7] 法案的未来影响 - 法案通过将稳住市场预期,为特朗普推进关税政策创造条件[8] - 若受阻,特朗普的经济民族主义难以为继,可能迫使其全面重审经济议程[8] - 目前由于"赤字叙事",法案面临党内外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8]
马克龙吐槽称“实在受不了”,为何公开批评特朗普政府税改法案?
第一财经· 2025-06-04 15:03
马斯克对特朗普政府预算案的批评 - 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发文批评特朗普政府预算案规模庞大且"荒谬可笑、充斥着政治操弄",并指责投赞成票的人应感到羞耻 [1] - 马斯克称该法案将使美国预算赤字大幅增加2.5万亿美元,并加重民众债务负担 [1] - 白宫回应称马斯克的批评不会改变特朗普对该法案的支持 [1] 共和党内部对马斯克言论的反应 -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图恩表示尊重马斯克但存在意见分歧,仍将推进法案 [3] - 众议院议长约翰逊认为马斯克"干预"经济是危险行为,并强调提高债务上限是该法案关键部分 [3] - 共和党财政鹰派人士如克鲁兹支持马斯克观点,呼吁进一步削减开支 [3] - 部分共和党人如克莱默认为马斯克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未充分重视减税带来的增长 [3] - 阿拉巴马州共和党参议员图伯维尔驳斥马斯克批评,称其没有投票权 [4] 民主党对马斯克言论的回应 - 参议院少数党领袖舒默罕见认同马斯克观点 [4] - 康涅狄格州民主党参议员墨菲质疑马斯克关心赤字的诚意,认为其动机与提升知名度及扶持企业有关 [5] 法案主要内容及进展 - 法案将延长特朗普2017年减税政策,取消小费和加班税,增加移民执法和军事开支 [5] - 法案将削减医疗补助和补充营养援助计划支出,并提高美国债务上限4万亿美元 [5] - 众议院已以微弱优势通过方案,但参议院修改后需重新审议,特朗普设定7月4日为最后期限 [5] 马斯克的政治立场与影响 - 作为2024年大选共和党最大金主,马斯克警告将解雇"背叛美国人民"的政客 [2] - 共和党内部对其言论反应分化,部分人受鼓舞,部分人认为其干预经济危险 [3][4]
99岁老将出山,一句话定调中美,美国无法重振雄风,第一强国或换人
搜狐财经· 2025-06-04 13:46
据环球网报道,"你不能因为中国的能力和实力与那些西方国家们不相上下就阻止它"。马来西亚前总理 马哈蒂尔受访作出最新表态。今年7月10日,马哈蒂尔将迎来百岁生日。法新社近日发布了对这位政坛 老将的采访,其间,马哈蒂尔对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以及中美关系等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法新社 称,马哈蒂尔向来直言不讳。他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没有认真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他的移民政 策——以及试图削减政府开支、解雇数千人(的做法)——所有这些都不好"。 马哈蒂尔(资料图)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意图通过打击中国的经济根基来挽救美国的全球霸权。关税政策让美国与中国 之间的火药味愈发浓烈,声称通过增加关税来进行贸易公平竞争。不断上升的关税只让美国消费者承担 了更多成本。美国经济的脆弱愈发显露,美元贬值、国债收益率上升,信心下降的情况下,特朗普的伟 大理想无疑成了泡影。特朗普的胆小鬼行为让人嘲讽。他的政策犹如过山车,让投资者感到困惑。面对 中国的崛起,特朗普无意间暴露了美国内部的道德困境与战略焦虑。 特朗普(资料图) 马哈蒂尔说,当其他国家都在争先恐后地与特朗普政府谈判以降低关税税率时,"我预计特朗普在三个 月内将不得不取消这 ...
荒谬可笑!马斯克狠批!
证券时报· 2025-06-04 12:29
"荒谬可笑、充斥着政治操弄"。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此外,当地时间6月1日,马斯克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采访时表示,他不想公开反对美国政府,但也 不想为政府所做的一切承担责任。马斯克在采访中表示,他所领导的"政府效率部"成了一切的替罪羊,所有的 裁员无论是真是假都被怪罪到了"政府效率部"的头上。 综合自:央视新闻 责编:李丹 校对: 王蔚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 究相关 行 为主体 法律责任的权利。 当地时间6月3日,美国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表示,埃隆·马斯克的批评"不会改变"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大规模税 收与支出法案的支持。 据悉,马斯克当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消息称,这项规模庞大的法案"荒谬可笑、充斥着政治操弄"。马斯克 称,该法案将使预算赤字大幅增至2.5万亿美元,使美国公民背负难以承受的债务负担。 马斯克此前也对该法案提出批评称,特朗普这项"美丽大法案"破坏了他在政府效率部削减成本的努力,并将增 加预算赤字。美国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主任罗素·沃特回应了该言论称,这项法案不会增 ...
国内油价微涨,加满一箱油将多花2.5元
华夏时报· 2025-06-04 10:11
油价调整公告 - 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涨65元和60元,自2025年6月3日24时起生效 [2] - 89号汽油上调0.05元/升,92号汽油0.05元/升,95号汽油0.06元/升,0号柴油0.05元/升 [3] - 本次是2025年第十一次调价,也是年内第四次上调 [3] 油价变化影响 - 加满一箱50升92号汽油将多花2.5元 [5] - 市区百公里耗油7L-8L车型平均每行驶一百公里费用增加0.4元左右 [5] - 月跑10000公里重型卡车燃油成本将增加89元左右 [5] - 满载50吨大型物流车辆平均每行驶一百公里燃油费用增加2元左右 [5] 国际油价走势 - 计价周期内原油价格先窄幅回落后再上涨 [2] - 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63.16美元/桶,变化率2.11% [3] - OPEC+讨论7月大规模增产导致初期油价下行 [6] - 美国原油库存减少280万桶至4.404亿桶推动油价回升 [6] - OPEC+8国决定7月起日均增产41.1万桶,符合市场预期 [7] 未来油价预测 - 下一轮调价窗口将在2025年6月17日24时开启 [4] - 美国传统燃油消费旺季到来,国际油价仍存利好支撑 [2] - 新一轮计价周期预计变化率幅度0.6%,对应汽柴油上调40元/吨 [9] - 业内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上调概率较大 [9] 宏观经济因素 - 2024年美国财政赤字超过1.8万亿美元,未来三年或扩增至2万亿美元 [8] - 6月美国政府面临6.5万亿美元美债集中到期,可能引发金融风暴 [8] - 宏观预期转弱可能成为原油价格走势主导因素 [8]
高盛:衡量中国的财政乘数与财政冲击
高盛· 2025-06-04 09: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近年来中国财政宽松是周期性政策的主要推动力,预计2025年和2026年财政政策将分别推动中国实际GDP增长1.1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而2024年为拖累0.5个百分点 [3][6] - 中国财政乘数近年约为0.5,与早期估计和现有文献基本一致,1个百分点的增广财政赤字(AFD)扩大将在冲击发生四个季度后使中国实际GDP水平累计提高0.5个百分点 [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联系 -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历多次重大宽松周期,估算财政乘数和冲动时面临内生性和数据质量问题 [7] - 内生性方面,财政政策和经济增长相互影响,模型设定和稳健性检验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问题 [8] - 数据质量方面,市场长期担忧GDP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报告更关注自有中国增长指标 [8] 近期文献对中国财政乘数的研究 - 近期学术和政策研究显示,中国短期财政乘数估计值在0.2 - 1.9的广泛范围内,差异可能源于样本期、识别财政冲击的技术和估算方法的不同 [13] - 财政乘数小于1通常反映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文献回顾显示中国财政乘数估计值的均值和中位数在一年期分别为0.7和0.6 [13] - 财政乘数大小还取决于一些结构性因素,如经济衰退期、公共债务较低、货币政策宽松、贸易开放度低等情况下财政乘数较高 [14] 财政持续扩张与结构演变 - 中国仍有扩大财政支出促进增长的空间,但财政可持续性可能最终成为问题,过去三年AFD平均超过GDP的11%,而名义GDP增长平均低于5%,预计未来差距将持续 [17] - 与全球金融危机后十年预算外政府赤字大幅扩张不同,新冠疫情以来政策制定者更愿意增加官方政府债务,近期预算内财政赤字在AFD中的占比上升 [17] 对中国财政乘数的估算 - 利用自有AFD指标衡量财政立场,自有进口隐含国内需求指标衡量实际GDP增长,通过不同模型和样本设置估算中国财政乘数 [23] - 基于2010 - 2025年数据的时间序列回归模型显示,AFD扩大1个百分点将使实际GDP增长在一年内提高0.4 - 0.7,不同模型设置的简单平均值约为0.5 [24] - 基于10年子样本的滚动回归显示,过去十年中国财政乘数有起伏,近年来稳定在0.5左右,2021年以来的适度改善可能与房地产低迷和国内信心不足有关 [25] - VAR模型分析表明,AFD与GDP比率冲击1个百分点(财政扩张)将在四个季度后使中国实际国内需求累计增加0.5个百分点,冲击后前两个季度财政乘数约为0.2 - 0.3,随后逐渐升至0.5,从第五个季度起AFD扩大的增长影响将基本消退 [28] 财政政策传导的事件研究 - 政府资金用于投资项目并反映在经济活动数据中的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过去两年的财政宽松事件显示传导至经济活动的速度有所加快 [36] - 2024年8月政府债券净发行2万亿元,财政存款同比增长跃升,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先降后升 [37] - 2023年10月批准额外1万亿元中央政府债券发行额度,资金已用于项目,相关政府支出在2024年第一季度有显著改善 [38] 未来季度财政冲动对GDP增长的支持 - 考虑AFD预测、财政乘数估计和近期事件研究,假设财政乘数0.5在AFD冲击后四个季度内发挥作用,预计2025年和2026年AFD分别扩大至GDP的13.0%和13.5%,财政政策将分别推动中国实际GDP增长1.1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季度财政提振将在2025年第四季度达到峰值 [39][41] 估算的注意事项 - 部分AFD扩大可能与经济增长无直接关联,如政府债务利息支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置换债务等;一些财政支出可能具有较高财政乘数 [46] - 经济周期不同阶段财政乘数可能不同,经济衰退期较高,经济上升期较低 [46] - 部分政府支出的短期和长期财政乘数可能存在差异 [46] - 在项目储备不足、天气条件不佳和地方官员积极性不高等情况下,政府支出和财政政策传导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和政策努力 [46]
创金合信基金魏凤春:按兵不动
新浪基金· 2025-06-04 09:31
资本市场表现 - 全球大类资产表现平淡,反映全球经济需求疲软和确定性缺失 [2] - 关税战暂停引发的股市估值修复结束,市场整体平淡 [2] - 新能源汽车库存积压与降价导致汽车股调整,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小幅下跌,环保、医药生物反弹 [2] 中国经济基本面 - 5月制造业PMI上升0.5个百分点至49.5%,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微降至50.3%,复苏仍脆弱 [3] - 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0.4个百分点至47.4%,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0.9个百分点至46.5%,企业以交付订单为主 [3] - 新出口订单指数上升2.8个百分点至47.5%,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等行业外需回暖 [3] - 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分别为44.7%和46.9%,价格低迷反映供需不平衡 [3] 美国经济基本面 - 5月ISM制造业PMI录得48.5%,连续第三个月收缩,需求与产出指标呈收缩态势 [4] - 库存指数从50.8%大幅下降至46.7%,重新进入收缩区间 [5] - 价格指数为69.4%,制造商销售价格和投入成本上涨,可能压缩企业利润 [5] - 美联储政策为"等待并观察",需确认通胀可持续回落至2%且就业市场稳定 [5] 外部冲击事件 - 特朗普宣布将钢铁进口关税提高至50%,中美双边关系不稳定局势加剧 [7] - 乌克兰袭击俄罗斯机场,俄乌冲突可能扩大化,全球秩序面临重新定义 [8] - 稳定币与美元或美债挂钩,短期缓解债券违约风险,长期或催化通货膨胀 [9] 市场策略 - 主题投资对择时要求高,市场方向不明确时需快速撤退 [1] - 面对不确定性,最理性策略是按兵不动,为后续反攻积蓄力量 [10]
马斯克批美国税改法案“荒谬可笑、充斥着政治操弄”,白宫回应:不影响特朗普立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4 07:31
法案争议 - 埃隆·马斯克批评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大规模税收与支出法案"荒谬可笑、充斥着政治操弄",并称该法案将使预算赤字大幅增至2.5万亿美元[1] - 马斯克认为该法案破坏了他在政府效率部削减成本的努力,并将增加预算赤字[1] - 美国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主任罗素·沃特回应称,这项法案不会增加赤字,也不会损害债务[1] 法案内容 - 该法案计划在未来10年内减税4万亿美元,并削减至少1.5万亿美元支出[1] - 法案已在美国国会众议院以微弱优势通过,将提交参议院审议[1] - 批评人士警告该法案将重创医疗保健政策,并大幅推高联邦债务[1][6] 马斯克立场 - 马斯克表示不想公开反对美国政府,但也不想为政府所做的一切承担责任[3] - 马斯克称"政府效率部"成了"替罪羊",所有裁员无论真假都被怪罪到该部门[3] - 马斯克对"美丽大法案"表示失望,认为其加剧了政府预算赤字,有违政府效率部的努力方向[4] 公众反应 - 共和党参议员乔妮·厄恩斯特在回答医疗补助问题时遭观众抗议,有观众大喊削减医疗补助将导致"人们会死去"[4][5] - 厄恩斯特回应"我们都会死"的言论引发愤怒,其后续道歉视频仍被认为充满讽刺意味[5][6] - 批评人士称该法案实属"劫贫济富",将重创美国医疗保健政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