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件
icon
搜索文档
震有科技(688418)每日收评(05-23)
和讯财经· 2025-05-23 16:46
公司股价表现 - 综合得分39 26分 偏弱 [1] - 当日主力成本28 79元 5日主力成本29 80元 20日主力成本30 93元 60日主力成本30 93元 [1] - 过去一年内涨停0次 跌停1次 [1] 技术面分析 - 短期压力位29 80元 短期支撑位28 19元 [1][2] - 中期压力位31 75元 中期支撑位28 19元 [2] - 股价跌破短期支撑位 短线观望为宜 股价跌破中期支撑位 中期主力资金做多意愿不强 [2] - K线形态显示三只乌鸦和双飞乌鸦 可能见顶回落 [2]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出1039 24万元 占总成交额-8% [2] - 超大单净流出244 70万元 大单净流出794 54万元 [2] - 散户资金净流入121 90万元 [2] 行业表现 - 关联行业/概念板块表现:通信设备-1 58% 国产软件-1 98% 卫星互联网-2 15% 量子科技-1 20% [2]
三旺通信(688618)每日收评(05-23)
和讯财经· 2025-05-23 16:37
三旺通信688618 时间: 2025年5月23日星期五 50.45分综合得分 较强 趋势方向 主力成本分析 21.05 元 元 60日主力成本 周期内涨跌停 当日主力成本 21.34 元 5日主力成本 21.03 元 20日主力成本 21.95 过去一年内该股 涨停 0次 跌停 0 次 技术面分析 21.71 短期压力位 21.19 ★三只乌鸦★ 可能见顶回落 ★长上影★ 表明行情上档压力沉重,升势受阻 资金流数据 2025年05月23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 短期支撑位 22.00 中期压力位 19.43 中期支撑位 股价跌破短期支撑位,短线观望为宜; 目前中期趋势不慎明朗,静待主力资金选择方向 K线形态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不代表和讯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和讯相关的任何投 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 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和讯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和讯不做任何保 证和承诺。 | 主力资金净流入20.67万元 | | --- | | 占总成交额1% | | 超大单净流入0.00元 | | 大单净流 ...
SaaS 的下一站是 Agentforce ?Salesforce 押注 AI 工作流革命
36氪· 2025-05-23 10:28
核心观点 - Salesforce CEO马克·贝尼奥夫提出"服务即软件"(Service as Software)愿景,认为AI驱动的智能体将深度集成到业务流程中,与人类员工协同工作 [1][2] - 公司通过Agentforce和数据云两大战略支柱推进这一愿景,目标是成为首家"纯软件超大规模服务商" [2][19] - 该战略强调在现有软件架构上叠加AI能力而非取代,保持数据治理的同时提升生产力 [3][7] - 早期市场响应强劲,已有5000家机构部署Agentforce,其中3000家采用付费版本 [6] - 与微软的封闭垂直整合模式形成对比,Salesforce定位为跨云连接枢纽和中立编排层 [24][30] Agentforce平台 - 是Salesforce推出的AI驱动企业智能体平台,嵌入所有应用程序中,目标是与业务数据和工作流深度集成 [3] - 内部已有数万名员工使用,遵循与人类相同的访问控制和治理规则 [3] - 贝尼奥夫预计可提升跨部门生产力50%,较此前30%的目标显著提高 [4] - 迪士尼案例显示数千个AI Agent能实时同步客户偏好和游乐设施数据,实现"智能体流动性" [4][5] - 2024年中推出的首批AI Agent专注于自动化高频服务任务,数据云与AI产品组合年化收入接近10亿美元 [6] 数据云战略 - 是统一实时数据平台,聚合内外部数据形成"业务状态四维地图" [8][9] - 正重写核心应用程序(如销售云、服务云、Tableau)以深度集成数据云 [10] - 强调"数据流动性"概念,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跨平台数据联邦化整合 [11] - 与Snowflake建立双向"零复制"数据共享,与Databricks合作纳入Lakehouse数据 [12] - 与AWS紧密合作,Hyperforce基础设施计划使软件能在AWS等公共云上全球运行 [12][13] 商业模式 - 通过纯软件和SaaS平台追求超大规模效应,避免传统云服务商的资本密集型模式 [19] - 本财年营收预计达500亿美元,远低于三大云服务商300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总和 [20] - 通过长期批量协议管控云服务成本,保持轻资产运营优势 [20] - 新增约2000个销售和工程岗位加速AI和Agentforce进程 [21] - 目标是仅通过订阅软件和基于使用量的许可模式提供超大规模服务 [22] 行业竞争 - 微软是最大竞争对手,推行基于Azure和Office栈的封闭垂直整合模式 [23][24] - 行业格局高度碎片化,存在众多替代方案如Palantir、ServiceNow、Workday等 [28] - 数据基础设施领域面临Snowflake、Databricks、Google和AWS的竞争 [29] - Salesforce选择与这些平台集成而非正面竞争,成为现代数据架构中的一等参与者 [30] - 公司正在从根本上重构技术栈以实现原生AI驱动,这可能是差异化优势 [30] 发展前景 - 设定目标通过AI Agent推动整体生产力提升超过50% [35] - 计划将AI能力嵌入全部客户群,推动Data Cloud和AI相关收入达数十亿美元 [35] - 大型AI合同接连落地,客户开始获得实际投资回报 [36] - 未来12到24个月是关键验证期,有望重新定义"云时代领导者"形象 [35][36] - 挑战在于保持执行节奏,在激烈竞争中证明联邦式战略的优越性 [32][34]
经济日报:鸿蒙电脑好用的关键在生态
快讯· 2025-05-23 08:15
鸿蒙电脑生态发展 - 鸿蒙电脑好用的关键在于生态建设 以用促进、共建生态是实现国产软件、国产电脑及中国制造好用、耐用、易用的重点 [1] - 鸿蒙电脑仍处于起步阶段 需要更多时间和空间发展 目前软件应用数量和质量与成熟国产操作系统存在差距 尤其在专业软件领域 [1] - 开发者是生态繁荣的关键 鸿蒙正在构建"技术—生态—市场"正向循环 头部应用深度适配验证了开发框架可行性 [1] - 开发成本降低吸引更多中小开发者加入 推动优质应用涌现 进一步丰富应用生态 共同促进鸿蒙电脑生态繁荣 [1]
鸿蒙电脑好用的关键在生态
经济日报· 2025-05-23 06:02
鸿蒙电脑的技术突破 - 公司发布首款鸿蒙折叠屏电脑,实现从内核层自主可控的关键突破,是我国科技行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成果 [1] - 公司攻克折叠屏电脑在转轴铰链、超大屏幕、散热续航等技术难题,采用业内最大尺寸、最薄且技术复杂的折叠转轴 [2] - 鸿蒙操作系统是国内首个实现移动端与电脑端生态融合的国产系统,凭借"一次开发、多端部署"核心技术打通多终端开发体系 [3] 鸿蒙电脑的行业影响 - 鸿蒙电脑为电脑市场带来新增长点,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技术水平提升,带动行业向更灵活高效的生产力工具转型 [2] - 鸿蒙生态设备接入数量突破10亿台,融合应用从300余款增至1000余款,年底将支持超过2000个应用适配 [4] - 头部应用深度适配证明鸿蒙开发框架可行性,开发成本降低吸引中小开发者加入,丰富应用生态 [5] 国产软件生态发展 - 国产电脑操作系统此前多基于Linux二次开发,存在漏洞响应时效和供应链攻击防御等风险 [1] - 鸿蒙为国产软件生态提供新沃土,解决此前在成熟生态体系中融入难和适配门槛高的问题 [3] - 用户反馈推动软件功能完善,如跨设备会议协作需求促使飞书、钉钉适配,文档处理需求推动WPS结合AI实现语音生成PPT [4] 生态建设模式 - 以用促改、以改促优的模式让国产软件逐渐摆脱功能单一、体验欠佳的固有印象 [4] - 构建"技术—生态—市场"正向循环,形成"使用—反馈—改进—再使用"良性循环 [5] - 鸿蒙电脑生态发展可借鉴国产新能源汽车从早期问题到全球市场崭露头角的发展路径 [4]
关注产业出海 第十一届成都汽配展在蓉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5-23 03:07
展会概况 - 第十一届成都国际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展览会(成都汽配展)于5月22日开幕,展览规模达5.2万平方米,吸引773家全球知名企业和品牌参展,涵盖整车研发、零部件制造、智能网联等全产业链领域 [1] - 40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报名参观,包括阿联酋、澳大利亚、韩国等,波兰、马来西亚、尼日利亚首次以境外商务考察团形式参与 [1] 产业出海趋势 - 产业出海是本届展会主要关注点,参展企业绵阳新晨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表示国内汽配市场饱和,东南亚、非洲、中东等海外市场增速加快,目标接触更多海外客户 [1] - 凯翼汽车产品已出口至53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国家年出口量增长超100%,2024年一季度出口量近1万台,预计国际市场销售额可能反超国内市场,计划全球布局更多KD工厂 [1] 供应链与国际化战略 - 中国汽车产业需将产业链延伸至海外,融入当地市场,"一带一路"为东南亚、中东、中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提供巨大潜力,建议打造产业生态并抱团出海 [2] - 2024年中国对美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超百亿美元,占美国进口零部件市场10%以上,若受关税影响可能促使采购转向东南亚,但将推动中国加速AI车载芯片研发和EDA软件升级 [2] - AI技术可降低供应链风险,增强韧性,长期赋能汽车产业链升级 [2]
港股收评:三大指数齐挫!影视股、餐饮股低迷,黄金股逆势上涨
格隆汇· 2025-05-22 16:45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5月22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恒生科技指数跌1.7% 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均跌1.19% [5] - 南向资金净买入38.8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30.24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买入8.56亿港元 [20] 科技股表现 - 权重科技股集体下挫 百度集团跌4.01%至82.65港元 哔哩哔哩跌3.9%至140.3港元 阿里巴巴跌3.25%至119.1港元 [1][2][3] - 快手跌2.98% 小米集团跌2.3% 网易跌2.05% 京东集团跌1.49% 美团跌0.95% 腾讯控股跟跌 [2][3] 影视行业 - 影视股普遍走低 阿里影业跌5.33%至0.71港元 英皇文化产业跌4.88% 柠萌影视跌4.42% [1][4] - 银河证券指出2025年五一档票房同比下降但影片数量增长 预计暑期档将因低基数实现同比改善 [6] 餐饮行业 - 餐饮板块表现低迷 特海国际暴跌10.3%至15.68港元 海底捞跌4.43% 九毛九跌3.63% 百胜中国跌2.47% [1][7][8] 黄金板块 - 黄金股逆势上涨 潼关黄金大涨9.59%至1.6港元 灵宝黄金涨4.37% 因金价创5月9日以来新高至3340美元/盎司 [1][8][9] - 澳新银行分析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及财政不确定性推动黄金需求 [9] 银行板块 - 内银股表现活跃 盛京银行涨3%至1.03港元 邮储银行涨1.98% 中信银行涨1.97% [1][10][11] - 湘财证券预计存款利率降息将缓解银行息差压力 提升经营稳定性 [11] 个股表现 - 小鹏汽车大涨近6%至82.05港元 市值达1561.86亿港元 Q1营收158.1亿元同比增长141.5% 预计Q2交付量同比增237.7%-257.5% [12][13][16] - 金斯瑞生物盘中涨超10% 收盘涨7.5%至11.76港元 与涛烜科学合作推出抗体发现解决方案 [16][17][20] 后市展望 - 平安证券建议关注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科技板块 创新医药 低估红利板块及低位消费板块 [21]
丰田:丰田集团五家公司将加快技能开发及在人工智能和软件方面的创新。
快讯· 2025-05-22 13:04
丰田:丰田集团五家公司将加快技能开发及在人工智能和软件方面的创新。 ...
丰田新款RAV4用自主操作系统发起软件攻势
日经中文网· 2025-05-22 11:32
丰田第6代RAV4发布 - 公司时隔5年全面改款SUV车型RAV4,推出第6代车型,搭载自主操作系统Arene,购车后可通过软件更新扩展功能,摆脱单纯买断汽车的商业模式,瞄准依靠软件盈利 [1] - 新车将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推出,日本国内将在2025年度内发布,具体价格稍后公布 [1] - 公司首席品牌官表示RAV4是挑战软件定义汽车(SDV)的第一步,实现Arene的开端,开辟汽车与客户共同成长的道路 [1] - 通过搭载Arene,RAV4具备新的AI语音操作车载终端和可通过软件更新提升性能的先进安全功能 [1] RAV4市场表现与战略 - 2024年RAV4全球销量达110万辆,占公司全球销量(1015万辆)的1成,美国是主要市场占销量4成,在美国市场按车型销量排名第3,混合动力车领域排名第1 [2] - 公司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下推出新款RAV4,推进当地生产,2024年从日本向美国出口约10万辆,较2018年(约25万辆)减少一半以上,目前美国销量中日本进口车占2成左右 [2] - 公司社长表示将在当地开发适合当地的产品并进行当地生产 [2] - 目前Arene在RAV4上仅应用于先进安全和多媒体领域,动力源和车身控制等方面尚未使用,转化为实际收益仍需时日 [2] 软件定义汽车行业动态 - 特斯拉提供OTA服务和付费升级自动驾驶功能,比亚迪等也在积极开发,索尼本田移动出行提出2026年推出可持续提升驾驶性能的EV [3] - 加拿大调查公司预计软件定义汽车全球市场到2034年将达到约3000亿美元 [3] - 软件定义汽车设想像智能手机那样在软件平台加载外部APP丰富功能,特斯拉正推动引入其他公司APP,Arene也考虑今后引入第三方开发APP [3] 操作系统竞争格局 - iOS和安卓已占据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主导地位,软件定义汽车能否吸纳更多内外部APP将影响其竞争力 [4]
美媒:中国企业竞争力来自两个关键管理模式
环球网· 2025-05-22 06:49
具有竞争优势的中国企业,除了原有的短期优势"速度"和"灵活性"外,还致力于吸收日本企业中长期优 势的"技术开发"和"知识积累"等能力,以推动经营变革。正是因为能够兼容短期和中长期这两种不同的 时间跨度,比亚迪、小米等中国企业实现了飞跃发展。 近段时间,日本车企与中国IT巨头合作,生产中国专用的电动汽车,是因为日本企业认为,在中国积累 的知识经验可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应用这些经过打磨的管理系统,将为日本企业开辟 新的发展道路。(作者冈野寿彦是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经营学教授,李晓译) 像比亚迪、小米等公司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利用软件的特性创造"连接"和"快速进化",同时与客户、 合作伙伴形成共赢的生态系统,进一步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这种竞争模式正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 优势所在。那么,中国企业是如何实现这种竞争模式的呢?关键在于"不同时间跨度的兼容性"。 软件可以呈指数级发展和扩张,这一点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炸式发展就可以看出。相比之下,硬件的 扩展速度有限。日本许多制造企业将其竞争优势建立在基于硬件的管理系统上,因此,它们很难在现有 的管理系统基础上,实现响应数字化所需的速度和灵活性。人们常说,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