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净息差五连降,上市银行“加减法”破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4 12:2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欣 北京报道 低利率时代,中国上市银行正面临显著的经营挑战。 近日,安永发布《中国上市银行 2024 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以"低利率时代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 主题,对58家上市银行展开深度剖析。这58家银行总资产和净利润分别占全国商业银行的83%和 96%, 其经营动态与发展策略,成为洞察中国银行业的重要风向标。 报告显示,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已连续五年下滑,2024 年更是跌至1.52%,盈利空间不断压缩。在宏观 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国际经济震荡、国内需求不足等多重压力下,银行机构积极以"加减法"破局:做 "加法",通过拓展非息收入、补充资本实力、深耕科技金融等 "五篇大文章" 挖掘新增长点;做 "减 法",在压降负债成本、严控运营费用、强化风险管理等方面精准施策,谋求突围之道。 上市银行净息差持续探底,五年降至1.52%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首席合伙人忻怡指出,2024年中国上市银行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经营环境。银行 业进入低利率低息差周期,同时面临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国际主要经济体增长动能减弱,地缘政策 冲突持续,贸易冲突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回稳向好基础不稳定 ...
安永报告:上市银行加减法并行,破低息差周期困局
北京商报· 2025-05-13 22:03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中国58家A+H股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为1.52%,较上年下降17个基点,连续五年下降且最近三年均低于2% [1] - 受净息差收窄影响,2024年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20%,连续2年下降 [1] - 2025年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减少1.09%,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72%,资产总额较2024年末增长3.94% [3]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2025年一季度加权平均不良贷款率1.23%,较2024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37.99%,较2024年末下降1.98个百分点 [3] 业务结构调整 - 工农中建四大行2024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合计超1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62% [2] - 10家股份制银行2024年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4.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93% [2] - 上市银行通过优化负债结构、控制营业费用增长、加强风险管理等措施应对挑战 [2] 科技投入与数字化转型 - 25家上市银行2024年科技投入合计1972.74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3] - 27家上市银行2024年末金融科技/信息科技人员超16.12万人,较上年末增长11.84% [3] - 上市银行加快数字金融创新,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在传统银行的应用场景 [3] 战略发展方向 - 上市银行融入国家战略,深耕"五篇大文章",建立科技金融专营组织和专业团队,打造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 [2][3] - 行业从"重建设"转向"重效益",注重科技投入产出比及科技与业务联动 [3]
利好!央行等五部门发力
第一财经· 2025-05-13 17:06
金融支持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提出30条重点举措,涵盖创新创业金融服务、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特色金融服务等 [1] - 支持符合南沙产业发展导向的企业创新票据贴现产品,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与外部投资机构合作探索"贷款+外部直投"新模式 [1] - 支持保险机构依法合规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或直接投资科创企业 [1] 高端制造业与科技创新 - 支持南沙符合条件的制造企业、科创企业发行科创债和科创票据,探索股债混合型融资模式 [1] - 推动符合条件的重点制造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挂牌融资 [1] 海洋产业与未来产业 -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海洋产业、商业航天、全域无人产业的支持力度,强化对重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海企业的金融服务 [2] - 支持保险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发展海上保险 [2] 青年创新创业 - 支持港澳居民及入驻南沙青年创业平台的企业同等享受当地创业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等扶持政策 [2] - 进一步便利港澳创业青年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支持金融机构吸纳港澳居民就业、实习 [2] 绿色金融与数字金融 - 鼓励广州期货交易所探索电力期货,做精做深新能源期货品种体系 [2] - 加强企业碳账户、碳核算能力机制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基于碳账户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2] - 依法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与金融领域应用,开展智能信贷、智能投资研发等智能化金融服务 [3] 跨境资管与产业布局 - 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跨境资管中心,鼓励跨国公司在南沙设立全球或区域资金管理中心等总部型机构 [4] - 南沙聚焦7大战略性产业,依托6大产业园区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包括巩固汽车产业集群、布局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4] - 推动"园区聚势"精准落地,如万顷沙集成电路产业园打造"设计-制造-封装"一体化生态,大岗先进制造园区做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 [4]
央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力,广州南沙迎“金融30条”
第一财经· 2025-05-13 14:53
金融支持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提出30条重点举措 [1] - 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票据贴现产品 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 探索"贷款+外部直投"业务新模式 [1] - 支持高端制造业企业发行科创债和科创票据 探索股债混合型融资模式 推动重点制造企业境内外上市 [1] 产业支持方向 -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海洋产业 商业航天 全域无人产业支持力度 强化海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金融服务 [2] - 支持港澳创业青年享受当地创业贷款贴息 担保费补贴等政策 便利港澳青年开立银行结算账户 [2] - 鼓励广州期货交易所探索电力期货 发展新能源期货品种 支持企业赴港澳发行绿色债券 [2] 数字金融发展 - 依法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与金融应用 开展智能信贷 智能投资研发等智能化金融服务 [3] - 建立数字金融发展研究智库 支持数字金融项目跨境合作 [3] - 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跨境资管中心 鼓励跨国公司设立资金管理中心 [3] 产业布局规划 - 广州南沙聚焦7大战略性产业 依托6大产业园区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 [3] - 巩固汽车产业优势 推动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 布局人工智能 智能网联等前沿领域 [3] - 万顷沙集成电路产业园打造"设计-制造-封装"一体化生态 大岗园区做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 [4]
大家保险:以数为翼,赋能数字金融新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5-13 00:06
数字化转型战略 - 公司坚守以客户为中心理念,聚焦数字化转型,探索"保险+科技"模式,升级治理体系推进战略落地 [1] - 2024年国务院出台政策明确要求保险业提高数智化水平,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大AI、大数据等技术应用 [2] - 公司加强核心技术团队建设,引入AI大模型技术,落地行业首单数据中心投资项目,2023年四个创新项目获金融科技发展奖三等奖 [2] 养老数字化创新 - 公司城心社区通过智能家居、社区管理系统、IOT物联网平台构建智慧养老体系,实现24小时非接触式长者监测与应急响应 [3] - 智慧医疗服务整合电子档案、智能药柜等设备,形成"监测-预警-处置-溯源"质量管理闭环 [3] 客户服务升级 - 2024年建设客户统一管理平台和AI中台,整合373万App用户,线上保险服务达122项,开展25项客户运营活动 [4] - "大家数客"平台优化电话咨询响应效率,人寿上线190项e锦囊功能,财险整合四大核心系统并全面推行电子单证 [4] - 农险采用点数识别、畜脸识别等技术提升作业效率 [4] 数字基建布局 - 公司落地保险业首单数据中心投资项目,与山高控股合作太仓项目预计出资超10亿元 [6] - 项目标志着金融与产业融合升级,为数字经济发展探索新路径 [6]
对外开放再进一步!“南沙金融30条”出炉
券商中国· 2025-05-12 20:36
金融支持南沙发展政策 - 核心观点:五部门联合发布30条举措强化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引擎的金融支持,涵盖创新金融服务、特色金融、对外开放及制度型开放等领域 [1][2] 创新金融服务 - 探索"贷款+外部直投"模式支持科创、高端制造、数字产业等五大产业,推动知识产权金融多元化 [3] - 支持保险机构投资创业基金或直投科创企业,鼓励科创债/票据发行及股债混合融资 [3] - 建设区块链/AI相关数据中心及监管平台,加大海洋产业、商业航天等领域的金融支持 [3] - 港澳青年创业项目可享贷款贴息等政策,金融机构需吸纳港澳居民就业 [3] 特色金融服务 - 发展绿色金融:鼓励广期所探索电力期货,支持企业赴港澳发绿色债券 [5] - 推动跨境资管中心建设:支持券商获取公募资质,发展基金投顾业务,扩大"跨境理财通"试点 [5] - 发展航运金融:支持国际保理业务,打造飞机/船舶租赁产业高地 [5]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 探索粤港澳资金结算政策,推动广期所与港交所跨境合作品种 [6] - 简化跨境股权投资流程,试点数字化服务平台线上办理 [6] 金融对外开放 - 研究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引入主权基金/家族办公室等机构 [7] - 跨境人民币便利化: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资本金结算可免专用账户,境外机构资金可转存定期 [7] - 对标CPTPP/DEPA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简化外资参与金融试点限制 [7] 民生领域金融 - 扩大港澳居民代理见证开户范围,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及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建设 [4]
“南沙金融30条”发布 加大金融支持南沙建设力度
证券时报网· 2025-05-12 19:48
金融支持南沙建设总体目标 - 加大金融支持南沙建设力度,强化南沙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支撑作用 [1] - 将南沙建设成为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金融创新功能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 [1] - 坚持"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发展方向 [1] 创新创业金融服务 - 支持金融机构创新票据贴现产品,增加票据融资支持符合南沙产业发展导向的企业 [1] - 加强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与外部投资机构合作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新模式 [1] - 支持保险机构依法合规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或直接投资科创企业 [1] 高端制造产业金融支持 - 引导政府基金聚焦南沙重点产业及关键共性技术清单,推动社会资本精准投放 [2] - 支持制造企业、科创企业发行科创债和科创票据,探索股债混合型融资模式 [2] - 推动符合条件的重点制造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挂牌融资 [2] 特色金融服务发展 - 鼓励广州期货交易所探索电力期货,深化新能源期货品种体系 [2] - 加强企业碳账户与碳核算机制建设,支持金融机构提供差异化碳金融服务 [2] - 推动绿色电力消费认证应用,金融机构按企业绿色电力消费水平给予支持 [2] 跨境金融与国际合作 - 引导航运企业国际海运费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加快航运保险产品创新 [2] - 鼓励跨国公司在南沙设立全球或区域资金管理中心等总部型机构 [2] - 研究加快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引入主权财富基金、家族办公室等多元化投资机构 [3] 金融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 - 支持港澳投资者申请设立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或参控股境内期货公司 [3] - 高标准建设南沙国际金融岛、明珠金融创新集聚区、期货产业园等平台 [3] - 为港澳金融机构跨境办公提供空间载体 [3] 民生金融便利化措施 - 扩大港澳居民代理见证开户试点银行范围,探索信用卡视频面签试点 [3] - 支持银行与非银支付机构、清算机构合作开展跨境支付业务 [3] - 推动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建设 [3] 跨境保险服务创新 - 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商业医疗险、商业保险年金、跨境车辆保险等产品 [3] - 汇丰银行认为该政策将推动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与跨境业务创新 [3]
央行、证监会等联合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5-12 19:43
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 - 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30条金融支持南沙建设的重点举措,强化南沙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1][2] 创新金融服务 - 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支持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数字产业、海洋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5] - 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支持保险机构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或直接投科创企业 [5] - 推动科创企业发行科创债、科创票据及股债混合型融资,支持重点制造企业境内外上市 [5] - 建设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金融融合的数据算力中心、研发认证中心及监管平台 [5] -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海洋产业、商业航天、全域无人产业的支持 [5] 青年创新创业支持 - 港澳居民及南沙青年创业企业可享受当地创业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保险补贴等政策 [5] - 支持金融机构吸纳港澳居民就业和实习 [5] 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 - 推动跨境支付、信用融资及国际专业人士执业便利化,扩大港澳居民代理见证开户试点范围 [6] - 支持银行与支付机构、清算机构合作开展跨境支付业务,推动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及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建设 [6] 特色金融服务发展 - 创新绿色金融业务,鼓励广期所探索电力期货,支持企业赴港澳发行绿色债券 [7] - 支持证券公司取得公募基金资质,发展公募基金投顾业务,鼓励跨国公司设立资金管理中心 [7] - 稳步开展"跨境理财通"试点,支持商业保理公司发展国际保理业务,推动飞机、船舶等租赁产业形成国际竞争力 [7] 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 探索适宜大湾区的资金结算政策,支持广期所与港交所推出跨境合作品种 [8] - 简化跨境股权投资试点流程,探索数字化服务平台线上办理跨境股权投资 [8] 金融业对外开放 - 研究加快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引入主权财富基金、家族办公室等多元化投资机构 [9] - 支持港澳投资者设立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参控股境内期货公司 [9] 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 - 推动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允许外商投资企业直接办理人民币资本金入账结算 [9] - 境外机构在南沙银行账户资金可转存定期或购买大额存单 [9] 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 - 支持南沙对标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规则,推进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试点 [10] - 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支持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试点 [10]
深耕“五篇大文章” 安粮期货开启金融服务新征程
证券日报· 2025-05-12 19:37
政策背景与公司定位 - 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为期货行业服务国家战略提供行动指南 [1] - 公司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积极探索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的落实举措 [1] 科技金融创新 - 公司打造安期量化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精准市场分析和投资建议 [2] - 平台采用前沿数据处理算法和深度分析模型,高效整合期货资讯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呈现市场趋势 [2] - 自动化生成个性化报告功能提升业务效率与精准度,客户满意度大幅跃升 [2] 绿色金融实践 - 公司为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定制"期货+期权"组合策略,首创"期货虚拟库存+现货物理库存"双轨联动机制 [3] - 采用"成本利润+库存+基差"三位一体定价模型,帮助企业化解碳酸锂价格波动风险 [3] - 通过期权保护规避库存贬值风险,构建新能源产业链立体化风险管理体系 [3] 普惠金融服务 - 公司深耕"保险+期货"业务模式,覆盖生猪、鸡蛋、玉米、豆粕等农产品品类 [4] - 构建企业与上游合作社、农户的"互惠共赢"桥梁,帮助农户抵御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4] 养老金融优化 - 对官网和交易APP进行适老化改造,设计简洁界面布局,增大字体和图标尺寸 [5] - 提供语音播报、操作提示等功能,方便老年人获取信息和服务 [5] - 针对老年交易者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和视频教程,涵盖期货市场基础知识和风险防范 [5] 数字金融发展 - 开发"安期云"小程序,整合交易咨询、量化交易、投资研究等核心服务,打造一站式互联网平台 [6] - 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提升系统运维和网络安全水平 [6] - 持续深化数字化技术应用,保障业务系统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 [6]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持续加大各领域创新投入,优化业务模式与服务质量 [6] - 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期货力量",践行国企担当,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6]
【金融街发布】人民银行等五部门: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
新华财经· 2025-05-12 17:43
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政策要点 科技创新产业支持 - 支持金融机构创新票据贴现产品并增加票据融资支持,加强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1] - 鼓励银行业与外部投资机构合作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1] - 支持保险机构依法合规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或直接投资科创企业[1] 高端制造产业支持 - 支持政府引导基金聚焦南沙重点产业及关键共性技术清单,引导社会资本精准投放[1] - 鼓励金融机构接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健全信息共享与确权机制[1] - 支持制造企业发行科创债和科创票据,探索股债混合型融资模式[1] 数字产业发展支持 - 支持建设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金融场景融合的数据算力中心、研发认证中心[2] - 支持广州数据交易所完善数据流通交易服务,与香港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加强合作[2] - 依法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与金融领域应用[4] 海洋和未来产业支持 -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海洋产业、商业航天、全域无人产业支持力度[2] - 鼓励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海洋高技术产业[2] - 支持保险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发展海上保险[2] 青年创新创业支持 - 支持港澳居民及创业企业享受当地创业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等扶持政策[2] - 便利港澳创业青年开立银行结算账户[2] - 支持金融机构吸纳港澳居民就业、实习[2] 跨境金融服务创新 - 有序扩大港澳居民代理见证开户试点银行范围,探索信用卡视频面签[3] - 稳步推动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鼓励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建设[3] - 支持粤港澳三地征信机构开展跨境合作,推进征信产品互认[3] 绿色金融发展 - 鼓励广州期货交易所探索电力期货,完善新能源期货品种体系[4] - 加强企业碳账户建设,支持金融机构提供差异化服务[4] - 支持企业赴港澳发行绿色及可持续债券[4] 航运金融发展 - 引导航运企业国际海运费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5] - 加快航运保险发展,研发创新型航运保险产品[5] - 支持金融机构为航运企业提供高效便利的金融服务[5] 跨境资管中心建设 - 支持优质证券公司取得公募基金资质[5] - 鼓励跨国公司在南沙设立资金管理中心等总部型机构[5] - 稳步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5] 国际租赁和保理业务 - 支持商业保理公司探索发展国际保理业务[6] - 取消船舶和飞机境外融资资本金限制[6] - 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对项目公司进行外币直接借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