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碳
icon
搜索文档
派能科技彭宽宽:以技术壁垒与全球化布局竞逐储能高质量发展赛道
中国能源网· 2025-06-17 18:08
行业发展趋势 -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储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行业竞争格局加速重构,进入价格与价值双维竞争新阶段 [1] - 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距离"主体地位"要求的70%仍有差距,亟需通过储能提升系统调节能力 [5] - 光伏配储度电成本已逼近甚至低于煤电,叠加电力市场开放带来的峰谷套利、容量补偿等机制,"新能源+储能"模式正加速替代传统电源 [5] - 2025年储能产业增速将保持50%高位,行业逐步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创造 [5] 公司战略与技术优势 - 公司连续三年研发投入超3亿元,组建700多人的跨学科团队,实现从核心材料、电芯、BMS、PCS到系统集成与EMS的全栈技术覆盖 [2] - 通过材料体系革新与系统能力优化,产品在安全性与度电成本上已建立差异化优势 [2] - 公司构建"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后期运营"全周期交付能力,重点强化电力交易增值服务 [2] - 公司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200万套,项目经验覆盖源、网、荷、和孤网等多场景 [2] 全球化布局 - 公司建立深度本地化网络,国内以扬州、合肥制造基地为支点,辐射杭州、深圳区域中心 [2] - 海外在欧美日澳等8国设立分支机构,十余个服务网点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2024年投产的意大利工厂成为响应欧洲市场需求的战略枢纽 [4] 行业协同发展 - 新能源和储能协同发展才能激活新能源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主体地位 [5] - 储能企业需肩负双重使命,短期通过精益制造与成本优化推动规模化应用,长期依托技术创新支撑新能源高比例消纳 [5]
齐商银行精准施策“贷”动实体经济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6-17 17:27
区域经济发展支持 - 齐商银行聚焦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通过精准对接企业痛点 创新金融产品 优化服务模式 为不同行业提供个性化金融支持 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1] - 在淄博高新区 为山东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990万元贷款 帮助其突破产能瓶颈 [1] - 在经开区 为山东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100万元信贷支持 缓解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压力 [3] 行业案例 - 运动营养食品行业 山东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因市场需求增长面临资金困境 齐商银行莲池支行迅速提供990万元贷款支持 [1] - 光伏行业 齐商银行经开区支行为山东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定制融资方案 支持其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 [3] - 文旅行业 齐商银行博山支行为红叶柿岩旅游区提供950万元贷款 支持沉浸式文旅项目建设 [3] 战略合作与产业融合 - 齐商银行与山东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光伏行业达成战略合作 带动区域光伏产业集群形成 [3] - 金融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红叶柿岩旅游区获得950万元贷款 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和"全国山岳类主题度假乐园" [3] 金融服务创新 - 齐商银行通过敏锐的市场洞察和贴心服务 深挖企业需求 为优质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3] - 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 齐商银行持续书写金融赋能实体的篇章 [3]
瞭望·善治策论|争当化学工程领域创新主力军
环球时报· 2025-06-17 15:33
科技创新成果 - 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39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38项 [1][2] -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9项,技术成果入选省部级以上推荐技术名录9项 [1][2] - 成功攻克MAN合成等"卡脖子"技术难题 [2] - 通过144亿元技术驱动型工程合同和海外专利布局将创新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力 [2] 战略布局与组织架构 - 创新性提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双轮驱动战略 [1] - 构建"1+3"创新组织体系:技术委员会、科技与数字化部、科学技术研究院、部门项目组 [3] - 实施科技研发项目分级管理,2024年新立项课题11项、压缩存量课题12项 [3] - "十四五"规划初期布局节能减排、新材料和绿色环保三个方向,2023年升版后聚焦四个方向 [3] 研发投入与平台建设 - 每年研发投入占当年营收均超过3% [4] - 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平台 [4] - 2021~2024年通过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方式开展合作项目28项 [4] - 承接国家、省部级科技重大专项17项,获得科技专项经费超5000万元 [5] 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 - 开发新型半水-二水湿法磷酸生产技术,建成世界最大单系列38万吨/年装置 [5] - 高效合成尿素工艺技术推动吨尿素产品的中压饱和蒸汽消耗比行业平均水平降低30%以上 [5] - 研发MAN合成产品关键催化剂及国内首套淤浆法工艺生产技术 [5] - 对外签署专利转让(许可)合同超100项,合同额累计超5.7亿元,带动工程合同额超144亿元 [7] 国际化拓展 - 利用自有磷酸技术执行印尼PJA和PKG磷酸项目、摩洛哥OCP磷酸浓缩项目 [8] - 利用尿素技术和煤化工技术执行赞比亚化肥项目、哈萨克斯坦化肥项目 [8] - 签订印尼PKG化肥项目打破日本公司垄断,签订埃及NCIC三期化肥项目打破欧美垄断 [8] 新兴产业发展 - 培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战新产业 [6] - 牵头组建产业联盟攻克电子化学品、高性能膜材料等技术 [6] - 全面推进中化学五环祥云磷氟新材料项目建设,上半年将建成投产 [8] - 建设武穴创新孵化中试基地,MAN中试项目已实现机械竣工 [8]
去年四大城燃龙头温室气体排放量均现下降 | ESG信披洞察
新浪财经· 2025-06-17 13:14
核心观点 - 国内四大城燃企业均发布2024年度ESG报告,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等关键环境绩效指标,且排放量均同比下降[1][3] - 四家企业积极布局新能源业务,打造"城燃+新能源"双成长曲线,推进可再生能源应用[14][15] - 昆仑能源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首但降幅最小,港华智慧能源排放总量最少且降幅最大[3] ESG报告披露情况 - 华润燃气ESG报告篇幅最长(174页),港华智慧能源次之(161页),但披露关键环境绩效指标相对较少[1] - 新奥能源与昆仑能源ESG报告篇幅分别为137页和132页[1] - 四家企业均披露范围一和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量[1] 温室气体排放数据 - 昆仑能源排放总量159.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范围一49万吨,范围二110.4万吨),同比下降1.5%[3] - 新奥能源排放总量20.5万吨(范围一10.1万吨,范围二10.4万吨),同比减少12.4%[3] - 华润燃气排放总量12.9万吨(范围一3.9万吨,范围二9万吨),同比下降10.8%[3] - 港华智慧能源排放总量7.7万吨(范围一4.8万吨,范围二2.9万吨),同比减少26%[3] 范围三排放情况 - 昆仑能源范围三排放1.42亿吨,其中售出商品使用占比83.21%(1.18亿吨),外购商品服务占比16.04%(2279万吨)[7] - 新奥能源范围三6019.7万吨,已售产品使用占比81%(4869.8万吨)[8] - 港华智慧能源范围三1168.5万吨,已售产品使用占比超80%(1001.4万吨)[8] 其他环境指标 - 港华智慧能源有害废弃物25吨,新奥能源22.68吨,华润燃气9.24吨[11] - 昆仑能源危险固体废弃物756吨,甲烷排放6863吨(同比下降4%)[12][13] - 华润燃气环保投入5661万港元(约5180万元人民币),昆仑能源清洁生产投入4901万元[13] 新能源业务布局 - 港华智慧能源布局128个零碳智慧园区,累计并网2.3吉瓦光伏,首个EaaS项目落地深圳[14] - 华润燃气累计签约装机4吉瓦(投运3.1吉瓦),2024年充电售电3亿度,减少1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4] - 昆仑能源新投运33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参股6个气电项目,自有场站光伏总装机13.5兆瓦[14][15] - 新奥能源可再生能源供能比例达23.5%,目标2030年提升至36%,分布式光伏项目装机6018.98千瓦[15]
赋能新农村 畅享新出行——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首站暨江苏如皋站启幕
经济观察报· 2025-06-17 11:24
活动概况 - 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首站活动在江苏如皋启动,主题为"赋能新农村,畅享新出行",融合自然美学、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 [2][11] - 活动由工信部、发改委等五部委组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机构牵头实施,江苏省及如皋市地方政府联合承办 [4][11] - 现场展出190余辆新能源汽车,覆盖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全场景,配套充电桩、金融维保服务形成"购车—用车"全链条生态 [13] 政策与产业协同 - 如皋市积极推动氢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建设中瑞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形成以斯堪尼亚、势加透博为代表的六大特色产业 [15] - 如皋入选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市,加快城乡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15] - 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已覆盖所有乡镇,成为全国消费大省和示范标杆 [18] 市场成效与趋势 - 2020年启动下乡活动以来,累计发布10批推荐车型目录共500余款,目录内车型销量近1500万辆 [16] - 活动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搭建"线上下单—线下交付—售后跟进"服务闭环 [11] - 创新"汽车+非遗+科技"跨界模式,通过非遗市集、3C展销区推动新能源普及与乡村文化科技融合 [13] 产业链布局 - 活动覆盖整车制造、充电基建、销售服务、能源供应全产业链环节 [19]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分别发布乡村消费市场、充电桩建设专题报告 [21] - 东风、理想、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代表及中石化、南通交投等桩企代表参与发言 [23][25]
广安爱众上市20周年!将迎下一个20年,能否打造综合能源服务行业新辉煌?
搜狐财经· 2025-06-17 00:22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明确将发展战略聚焦打造"爱众公用"、"爱众绿能"、"爱众现代服务"、"爱众资本"四大产业品牌 [2] - 公司计划将"爱众"品牌打造为"综合能源服务行业领先品牌" [2] - 公司以水电气产业为基础支撑战略转型 [2] 爱众公用板块 - 公司拥有自来水厂10座、储配气站7座、配气门站8座、CNG加气站2座、110kV变电站12座、35kV变电站21座、水电站12座 [3] - 水电站装机容量43.64万千瓦,年供水能力1.17亿立方米,年供气能力9.8亿立方米 [3] - 服务区域覆盖广安市全域及南充、云南、贵州等地,直接服务客户约240万户 [3] - 公司实现"三表合抄、三表合收",掌上爱众共享平台注册人数达140万,多表合一主站采集平台智能表上线数达150万 [4] - 公司整体服务满意度达到99.8% [4] 智慧运营与技术创新 - 公司通过数智化赋能提高业务质量,加快智能化表计改造,实现抄核收工作自动化管理 [3] - 加强智能场站建设,实现生产场景端的少人化、自动化、智能化 [4] - "多表合一"项目于2020年通过国家住建部验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 形成多表合一整体解决方案,探索出水电气热综合能源管理"广安模式" [4] 爱众现代服务板块 - 公司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支撑向现代服务产业跨越式发展 [5] - 聚焦C端家庭美好生活,提供舒适、健康、便捷的现代生活服务 [5] - 向B端客户提供专业化产业服务,深度挖掘200万户类别化客户、120万终端化客户价值 [5] - 拓展舒适家居、分质供水等增值服务 [5] 爱众绿能板块 - 公司以水力发电业务为基础,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合理布局其他新能源及综合能源服务 [6] - 通过全资子公司四川爱众综合能源技术公司开拓分布式光伏电站市场 [6] - 在新疆等地区建立集中式光伏电站 [6] - 通过"爱众资本"并购优质新能源资产 [6] - 工商业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在川渝市场占有率居于第一梯队 [6] - 公司计划结合新型电力系统要求,探索虚拟电厂 [7]
一杯牛奶的“双足迹”革命,伊利峰会链动百家企业共筑零碳未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21:16
峰会核心成果 - 公司召开第三届零碳联盟暨低水足迹倡议联盟峰会,联合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等组织共同倡议"WISH2030美好宣言" [1] - 公司发布"1+N"系列报告,包括《可持续发展报告》《零碳未来报告2024》《全球低水足迹倡议联盟年度报告2024》《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2024》 [2] - 公司参与编制12项国际、国家标准,包括全球首部ESG国际标准ISO ESG IWA 48和11项国家标准 [3] - 公司"零碳联盟"成员扩充至154家,90%完成低碳转型,10家获"2025全球供应链低碳先锋"荣誉 [4] - 公司"低水足迹倡议联盟"合作伙伴扩充至60家,4家工厂获评"2025年度节水标杆工厂" [5] 战略布局与平台建设 - 公司通过"1中心+2平台+2联盟"战略布局推动乳业零碳未来,包括国家碳计量中心乳业分中心、碳管理平台、ESG评级平台、零碳联盟和低水足迹联盟 [2] - 中国乳业首个碳管理运营平台正式运营,覆盖全产业链碳排放核算,实现公司工厂100%上线和10家供应商上线 [6] - 公司作为"中国供应商ESG评级平台"首批28家发起单位之一,被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选为乳业唯一"链主企业" [7] 标准体系建设 - 公司参与制定全球首部ESG国际标准ISO ESG IWA 48,提升中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话语权 [3] - 公司启动乳制品产品碳足迹精准量化标准和碳水双足迹技术规范等3项标准 [3] - 公司制定企业标准《水管理技术标准》,完成3种产品和5家工厂水足迹认证 [5] 水资源管理成效 - 公司启动668个节水项目,覆盖100%生产经营场所,年节水超200万吨,水回用率15.13%,替代水源利用率7% [6] - 公司34家工厂获"节水型企业"称号,根据AWARE缺水系数评估工厂水风险 [5] - 公司提出的"低水足迹倡议LWFi"获批加入联合国《水行动议程》,承诺到2030年提高用水效率 [5] 产业链协同 - 公司深化"定标准、建平台、育人才"三大行动,为产业链减碳提供支持 [1] - 公司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赴零碳、节水未来,90%联盟成员完成低碳转型 [4] - 公司被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选为"25家可持续发展链主联盟"中乳业唯一链主企业 [7]
河北任丘:从油田到云端,一座城的产业革命
新京报· 2025-06-16 13:02
任丘市产业转型与经济发展 - 任丘市从传统石油产业向新能源和材料型产业转型,成为雄安新区及京津冀地区清洁能源供应的重要枢纽 [1] - 2024年任丘市GDP总量达702.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从2011年的4.3:69.1:26.6调整为2024年的2.1:47.2:50.7,形成工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格局 [2] - 石化产业从燃料型转向材料型,重点布局绿色油品和精细化工领域,推动产业链延伸和高端化发展 [2] 华北石化转型升级 - 华北石化加速科研平台建设,成立科创中心,推动新能源、新材料和智慧工厂项目落地,深化产学研合作 [2] - 公司推进减油增化和减油增特战略,2024年生产航空煤油135.2万吨,重点研发生物航煤、聚碳酸酯等高附加值产品 [3] - 加快2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项目,与华北油田合作实施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打造碳捕集利用标杆工程 [3]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 - 华北石化构建数智炼化体系,落地8+22+N标准场景应用,推进大集中ERP、智能巡检等项目,入选2024年5G工厂名录 [5] - 河北速优特精密工具公司投资1.25亿元建设智能仓储系统,CTU机器人实现全自动化存取,效率比传统仓储提高3-5倍 [6][7] - 2024年任丘市上云企业达1561家,排名沧州市第一,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产业能级 [7] 营商环境优化 - 任丘市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企业迁移专窗,简化迁移流程,企业跑动次数从跨省往返3次以上缩减至零跑动 [8] - 推行一网通办,迁移办理时间从3天缩短至2小时,审批时限从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 [8][9] - 2023年7月以来,11家京津企业实现当日迁入当日开业,迁入企业可保留原名称和资质证书 [9]
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第十二次研讨会暨2025年春季研讨会召开
搜狐财经· 2025-06-16 07:26
经济学范式变革 - 构建符合中国特色且能解释世界经济系统的新形态经济学和管理学以应对新的经济格局和挑战 [8] - AI与大数据的融合在技术、产业和社会层面分别推动工具变革、生产函数重构与精准化治理 [12] - 中国科技创新模式要与治理机制同步深度变革 [12]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建立新型创新体系通过中央地方协同、多区域并行试错、市场主体活力激发加速技术突破和产业进化 [10] - 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抓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14] - 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等现实瓶颈需要市场、政府、社会共同作用 [14] 人工智能与管理变革 - AI智能体催生新的战略逻辑、重构组织结构、加速组织学习、变革创新管理 [18] - AI智能体影响营销管理、改变人力资源管理、提升财务管理精度以及增强供应链韧性和运营效率 [18] 全球治理与中国应对 - 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以个人主义、单极管理、文明冲突为特征而中国主张各国平等参与全球治理 [22] - 中国通过博弈协商形成互利共赢的规则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目标归宿 [22] - 中国需持续提升制造业实力以重塑全球秩序 [24] 数据产业与经济增长 - 数据产业围绕数据的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过程形成对经济增长产生双重效应 [26] - 数据要素赋能传统生产要素、降低交易成本、催生规模经济和创新商业模式 [26] 民营经济发展 - 对民营经济来说长效内生制度比短期政策支持更为关键 [28] - 需从立法、司法、行政、市场等多维度协同推进产权保护改革 [28] 新能源与气候变化 - 中国方案关注地理特征、制度形态、价值文化和经济理性的协同作用实现"双碳"目标 [32] - 新能源电价政策从"附加+补贴"模式向市场竞争驱动演进 [38] 区域经济发展 - 北方农牧交错带关系国家边疆、生态、能源、粮食安全 [34] - 完善国内碳市场、加强风险预期管理以增强跨国供应链韧性 [36]
有色业碳足迹管理迈出重要一步
经济日报· 2025-06-16 05:56
有色金属行业碳足迹数据库上线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联合中国铝业集团正式上线有色金属行业碳足迹数据库1.0版本 标志着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1] - 数据库包含四大核心子系统:数据在线采集子系统 碳足迹核算子系统 碳足迹分析展示子系统 碳足迹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1] - 首期重点开发电解铝产品碳足迹数据库 以细分产品规模和碳排放占比为研究基础 [1] 行业低碳发展进展 - 铝冶炼600千安电解槽 新型稳流保温铝电解槽等先进低碳技术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国内95%以上铜铅锌冶炼产能采用全球最先进生产工艺 [1] - 2024年电解铝行业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达25% 较2015年提升15个百分点以上 [2] - 云南 四川 青海等水电富集区非化石能源电力消费占比达70% 内蒙古 甘肃等地非化石能源消纳比例突破20% [2] 再生金属发展 - 2024年我国再生铜铝铅锌产量达1915万吨 同比增长7.1% 其中再生铝突破1000万吨 [2] - 每吨再生铝替代电解铝可减排约10吨二氧化碳 [2] 标准与碳市场建设 - 国内首个工业领域产品碳足迹国家标准《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电解铝》已发布 明确了核算边界 核算方法等要求 [2] - 电解铝行业作为首批扩围重点控排行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 覆盖98家电解铝企业 覆盖产能规模近4500万吨 占全球电解铝总产能60%以上 [2] 中铝集团低碳举措 - 中铝集团将聚焦碳减排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 加大科技投入 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 [3] - 推进复杂伴生低品位矿石综合利用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 [3] - 牵头建成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环境产品声明平台 构建铜 铝 铅 锌的LCA量化模型体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