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动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死磕技术的自动驾驶黄埔军校,三年了!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9-12 18:28
能让学习变得有趣,一定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能推动行业发展,成为企业和高校沟通的桥梁,就更伟大 了!1个月前,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过,我们的愿景是让AI与自动驾驶走进每个有需要的同学。 自动驾驶之心知识星球,截止到目前已经完成了产业、学术、求职、问答交流等多个领域的闭环。几个运 营的小伙伴每天都在复盘,什么样的社区才是大家需要的?我们有没有什么地方没有考虑到?花拳绣腿的 不行、没人交流的也不行、找不到工作的更不行。于是我们就给大家准备了学术领域最前沿的内容、工业 界大佬级别圆桌、开源的代码方案、最及时的求职信息... 星球内部为大家梳理了近40+技术路线,无论你是咨询行业应用、还是要找最新的VLA benchmark、综述和 学习入门路线,都能极大缩短检索时间。星球还为大家邀请了数十位自动驾驶领域嘉宾,都是活跃在一线 产业界和工业界的大佬(经常出现的顶会和各类访谈中哦)。欢迎随时提问,他们将会为大家答疑解惑。 我们是一个认真做内容的社区,一个培养未来领袖的地方。 『自动驾驶之心知识星球』目前集视频 + 图文 + 学习路线 + 问答 + 求职交流为一体,是一个综合类的自驾 社区,已经超过4000人了。我们期望未来2 ...
调研速递|成都运达科技接受投资者调研 透露多项业务发展要点
新浪证券· 2025-09-12 18:14
业绩预期与业务规划 - 公司表示将利用上半年增长势头专注经营策略执行 全年业绩以定期报告为准 [2] - 公司在轨交多业务场景已有核心机器人产品 如接触网智能检修机器人 [2] - 参股40%的扬斯科技已量产L4级自动驾驶物流机器人 [2] - 公司聚焦"大交通 大运输"领域 联合扬斯科技推进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卡车编队技术研发 [2] - 与蜀道智慧交通集团打造自动驾驶卡车"车-路-云-运-服"商业化平台 [2] 研发与业务增长策略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下降17.44% 系基于研发项目周期的主动结构性优化 [3] - 研发资源更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及即将商用项目以提升研发效率 [3] - 智能运维业务营收增长63.98% 将通过深度渗透行业 拓展新应用场景巩固市场优势 [3] - 公司营收增长23.65% 归母净利润增长13.65% [3] - 将聚焦卓越运营 降低成本 控制费用以提升净利润增速 [3] 财务与运营状况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9.34亿元 占总资产比例较高 [4] - 采取加强客户信用管理 制定回款计划 法律催收等多项措施降低坏账风险 [4] - 应收账款回款周期有所改善 同比增长23.65% [4] - 扬斯科技聚焦自动驾驶物流领域 已量产L4级物流机器人 [4] - 未来将拓展更多场景共建智能高效物流新生态 [4]
运达科技(300440) - 2025年9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2 17:3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收增长23.65% 归母净利润增长13.65% [3]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7.44% 系基于项目周期的结构性优化 [3]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9.34亿元 占总资产比例较高但同比降低4.4% [3][4] - 智能运维业务营收增长63.98% [3] 技术布局 - 已量产L4级自动驾驶物流机器人 参股40%扬斯科技推进商业化 [2][4] - 轨交机器人产品覆盖接触网检修/车底检测/车顶清洁/自动上砂等场景 [2] - 与蜀道智慧交通集团合作研发高速公路卡车编队技术 [3][4] - 探索高速/铁路物流园区等自动驾驶商业化场景 [3][4] 运营策略 - 实施客户信用管理+回款计划+法律催收+销售考核四重应收账款管理机制 [4] - 通过深度行业渗透/拓展应用场景/深化生态合作巩固智能运维市场优势 [3] - 聚焦卓越运营降低产品成本控制费用 [3] - 研发资源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及临近商用项目 [3]
对话小马智行CEO彭军:自动驾驶比人类驾驶安全10倍丨财之道
新浪财经· 2025-09-12 17:30
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 自动驾驶行业已跨越0到1阶段 产品商业化得到验证 规模处于逐步起量过程中[5] - 技术成熟度显著提升 机器驾驶安全性已超过人类 整体事故率远低于人类司机[5] - 在试验区内自动驾驶表现接近人类司机平均水平的10倍 兼顾舒适度等多项指标[5] 商业化进展与成本结构 - Robotaxi行业达到规模化商用拐点 每公里出行成本已与人类司机持平甚至更低[5] - 自动驾驶具有显著规模效应 管理10000辆车的成本并非1000辆车的10倍 可能仅为3倍[9] - 公司计划今年部署1000台车 未来将实现指数级而非线性增长[9] 盈利时间表与政策依赖 - 行业扭亏为盈拐点预计在3-5年内实现 具体时间取决于政策法规推进速度[9] - 政策法规支持 技术通用性提升和用户习惯改变是当前规模化主要限制因素[5] 核心竞争力与战略定位 - 公司最大优势在于创业公司文化带来的灵活性和务实态度 内部协同效率高[10][11] - 坚持聚焦战略 反对"沿途下蛋"的分散模式 认为极致产品需要持续专注打磨[11][12] - 采取生态合作策略 与车厂合作弥补造车短板 在传感器 芯片等领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7] 长期发展视角与体系建设 - 行业未来5-10年比拼的是体系化建设能力 复杂度堪比芯片行业[7] - 需要构建完整技术体系包括传感器 芯片 软件 地图 以及车辆运营 充电保养等配套系统[7] - 公司坚持十年期长期目标 能有效拆分为年度执行计划并保持方向一致性[12] 行业价值认知与投资视角 - 自动驾驶社会经济价值确定 若以十年投资窗口看待 行业具备明确发展前景[6] - 当前行业估值受短期不确定性影响 但长期发展轨迹清晰[6]
开局即量产,Robotaxi赛道迎来新玩家
第一财经· 2025-09-12 17:15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正式发布Robotaxi战略规划并全球首发首款前装量产车型HR1(Hello Robot1)[1] - 公司计划2026年实现量产下线 2027年部署超5万辆Robotaxi车型[8][17] - 公司将Robotaxi视为出行业务自然延伸而非跨界冒险 强调出行模式升级[3][9] 技术路径与研发进展 - 采用端到端+扩散模型新路线 摒弃传统分模块方案以减少延迟和误差[5] - 整车双域控设计合并算力超2200 TOPS 配备多雷达/相机/弹性波阵列/OMS相机强化感知与安全[9] - 计划2025年底获300万条高质量数据 2026年拓展至1000万条数据用于模型训练[8] 运营与商业化优势 - 依托2000多万台智能硬件运营经验 强调精细化调度和车效优化能力[10] - 通过空驶时关闭空调等细节控制成本 单车效率提升直接影响用户复购率[10][11] - 明确商业化目标 采用轻资产合作模式避免重复造轮子 降低采购与维护成本[13][14] 产业链合作与资源整合 - 与启辰汽车/阿里云/地平线/禾赛等生态伙伴签署战略协议 推进技术研发与整车制造[13] - 获得蚂蚁集团/宁德时代战略支持 完成超30亿元融资 获取算力/能源/金融资源[13][14] - 复用主机厂供应链体系 前装量产路线降低拆装成本并保障车辆一致性[14] 市场拓展计划 - 在湖南株洲启动商业化试点运营 计划2026年覆盖超10个城市及一个海外市场[17] - 2027年部署5万辆正向定义全球车型 技术团队计划扩充至300人规模[17] - 未来商业模式整合技术输出/平台搭建/资产合作 实现多条腿走路[17]
【热点评述】关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乘联分会· 2025-09-12 16:47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概况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举办 主题为"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 聚焦AI技术首发 AI赋能行业及全球治理议题 [3] 自动驾驶政策与区域发展 - 上海发布《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模速智行"行动计划》 目标2027年建成全球领先自动驾驶引领区 开放区域2000平方公里 道路超5000公里 实现600万次载客服务 [5][12] - 上海市发放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5][12] 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展示 - 上汽智己 小马智行 百度智行(萝卜快跑) 奇瑞汽车在展馆周边及浦东核心区域提供L4级自动驾驶接驳体验服务 [6][12] - 奇瑞 小马智行等企业展示智能驾驶领域技术突破与应用成果 [6] 整车企业AI技术成果 - 吉利展示极氪9X 领克10EM-P 银河A7及M9等新产品矩阵 并推出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未来出行星座及AI可穿戴设备 [7] - 特斯拉展示智能电动车 人形机器人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及V4超充桩 人形机器人明年量产 5年内年产目标100万台 智能辅助驾驶计划年内在中国进一步落地 [8] - 特斯拉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监管版)计划2025年在中国 欧洲进一步落地 正等待监管部门审核 [12] 智能座舱与计算平台创新 - 亿咖通展示基于"龍鹰一号"的"安托拉系列计算平台" 支持单SoC实现"舱行泊一体"功能 并推出ECARX AutoGPT实现多模态感知与免切换多语种交互 [9][12] - 斑马智行联合通义 高通发布全球首个基于高通8397平台的端侧多模态大模型解决方案 实现90%座舱服务闭环在纯车端完成 [11][12] - 吉利发布下一代智能座舱Agent OS 具备多模态融合交互与端云一体融合记忆功能 [12] 行业专用AI大模型发布 - 蘑菇车联发布物理世界AI大模型MogoMind 具备全维度感知 精准识别 分析决策 高仿真及预判能力 [10] - 西井科技发布Hymala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大模型 集成调度 作业与指挥多重能力 [10] - 商汤发布"悟能"具身智能平台 [10] 数据服务与产能支撑 - 如祺数据展示自研标注平台的提质降本效果与规模化产能交付能力 [11]
文远知行自动驾驶小巴Robobus落地比利时,拓展全球第11国市场
巨潮资讯· 2025-09-12 15:47
国际业务拓展 - 公司自动驾驶小巴Robobus落地比利时鲁汶市 标志着正式打开全球第十一国市场[2] - 该项目由公司与佛兰德公共交通公司DeLijn 鲁汶市政府及出行咨询机构Espaces-Mobilités合作开展[2] - 继法国 西班牙和瑞士之后进一步拓展欧洲业务版图[2] 项目运营规划 - 计划于2024年9月中旬开启公共道路测试 首期配备安全员[2] - 合作方DeLijn预计2025年11月中旬至2026年1月底开展试运营[2] - 试运营结束后有望正式投入常态化运营 补齐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2] 技术实施里程碑 - 比利时首次在混合复杂交通环境实现自动驾驶车辆商业化部署[2] - 市民可通过手机App 短信或订阅服务购票乘车[2] - 8月在瑞士三地区开展Robotaxi测绘工作 为正式运营做准备[3] 欧洲市场进展 - 2月在法国德龙省启动欧洲首个公开道路Robobus纯无人商业运营项目[3] - 该项目与雷诺集团 法国自动驾驶运营商beti及保险集团Macif合作开展[3] - 瑞士项目作为iamo智能自动化出行试点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3]
下一阶段人形机器人如何投资?
民生证券· 2025-09-12 14:49
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高速发展前夜,2025年迎来强催化,汽车零部件企业凭借制造能力和工艺优势快速切入赛道,行业估值修复和业绩预期驱动板块行情[4][6][12] - 市场表现呈现龙头白马-二线-小盘的轮动特征,龙头受业绩和海外客户进展驱动,中小盘股依赖技术突破和客户合作弹性,板块调整或已结束,新一轮行情蓄势待发[26][29][41] - 产业链投资聚焦价值量大、技术门槛高、国产替代潜力大的环节,包括减速器、丝杠、电机及传感器,国内厂商在部分领域已实现突破或逐步替代[58][63][64] 策略与择时:行情复盘与市场特征 - 行业指数三阶段演变:2024年9月至2025年2月申万汽零指数从6732点涨至9732点(涨幅44.6%),PE从21倍升至30倍;2025年3-5月受中美关税和汽车内卷影响指数跌3%,PE回调至27倍;2025年5-6月窄幅震荡,龙头业绩预期下修[6][9] - 个股涨幅显著:2024年8月31日至2025年7月31日,机器人主题187只成分股中涨幅超200%的达20家,上纬新材涨1678.34%,双林股份涨434.68%,长盛轴承涨555.02%[10][11] - 行业背景支撑:汽车零部件板块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PE从50倍消化至21倍,估值处于低位,2025年机器人新业务打开成长空间[12][14] - 产业生命周期定位:智能机器人2023年处于概念爆发期,2024年进入预期下调阶段,2025年临近量产放量起点,节奏可能超预期[15] - 市场策略环境:经济一般但流动性充裕背景下,主题投资占优,小微盘、TMT及成长板块表现强于高股息和核心资产[20][21] - 机构持仓提升:人形机器人赛道基金持仓占比从2024Q3的2.18%升至2025Q1的3.87%,增量资金主要来自机构[22][24] 产业与选股:产业链结构与投资逻辑 - 主机厂格局多元化:海外以特斯拉、Figure、1X为主导,国内小米、小鹏、阿里等科技企业及宇树、智元等新势力纷纷布局[46][47] - 硬件三大核心模块:包括控制模块(处理器、MCU、ASIC芯片)、驱动执行模块(伺服驱动器、减速器、丝杠)及传感模块(IMU、力矩传感器、视觉系统)[48][50][53][54] - 技术突破路径:英伟达聚焦"大脑"算法,特斯拉攻克"肢体"执行,一体化系统推动智能突破和应用场景落地[55][57] - 国产替代重点环节:谐波减速器(哈默纳克主导,国产替代进行中)、行星滚柱丝杠(舍弗勒垄断,国内等待量产突破)、六维力传感器(ATI主导,国产短期难替代)、无框力矩电机(MAXON领先,国内份额较低)[58][64] - 降本与应用节奏:硬件成本下降路径明确,2026年Optimus有望量产,工厂应用已起步,日常场景需求待技术更新[59][60] 投资建议:细分赛道与厂商推荐 - 选股逻辑优先价值量、技术壁垒和国产化进度,推荐关注减速器、丝杠、电机及传感器四大赛道[63] - 国产厂商进展:谐波减速器领域国内企业逐步分额,行星滚柱丝杠等待价格下探,空心杯电机已有特斯拉供应商,电子皮肤领域国内逐步引领[64] - 龙头公司布局:三花智控、拓普集团、恒立液压等大市值龙头业绩与估值双驱动,双环传动、兆威机电等二线龙头弹性显著,浙江荣泰、精锻科技等中小盘股依赖技术突破[26][33][37][43]
文远知行再拓欧洲业务版图 无人小巴驶入比利时
证券日报· 2025-09-12 14:12
文远知行CFO兼国际负责人李璇表示:"进入比利时是文远知行国际拓展的战略性举措。凭借雄厚的公 共投资和清晰的商业化路径,欧洲已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关键市场,而比利时作为聚焦移动出行的创新 枢纽尤为突出。我们很高兴能与当地公共交通的关键参与者De Lijn和Espaces-Mobilités,以及对自动驾 驶提供大力支持的鲁汶市政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将携手在欧洲扩展自动驾驶服务,最终实现完全 无人驾驶运营。" 除比利时外,文远知行也正加速拓展欧洲其他国家市场。8月份,作为瑞士iamo(Intelligent Automated Mobility)智能自动化出行试点项目的重要参与方,文远知行Robotaxi在苏黎世州弗尔塔尔地区、阿尔 高州维伦洛斯地区和基尔旺根地区开启测绘工作,为后续正式运营做准备。今年2月份,文远知行携手 雷诺集团、法国自动驾驶运营商beti及保险集团Macif,在法国德龙省(Drme)启动了欧洲首个公开道 路Robobus纯无人商业运营项目。 9月11日,文远知行WeRide(Nasdaq:WRD)宣布,旗下自动驾驶小巴Robobus(下称"文远小巴")落 地比利时鲁汶市,标志着文远知行正 ...
特斯拉 Dojo 为何失败?埃隆・马斯克的 AI,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搜狐财经· 2025-09-12 13:47
项目终止背景 - 特斯拉于2025年8月正式解散Dojo团队并全面终止该项目[1] - 该项目曾被视为公司超越电动汽车制造商、转型AI企业的标志性项目[1] - 一年前公司仍宣称将通过第二代Dojo在2026年实现商业化[1] 技术目标与设计初衷 - Dojo是为训练自动驾驶神经网络而自主设计的超级计算机[3] - 核心采用自研芯片D1/D2系列[3] - 旨在打造不依赖英伟达GPU的低延迟高速运算架构[3] 战略愿景与应用规划 - 通过Dojo实现基于视觉的自动驾驶技术[5] - 计划应用于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和类人机器人(Optimus)项目[5] - 依托海量行驶影像数据训练模拟人类视觉的人工智能[5] 失败原因分析 - 芯片性能未能追上英伟达H100/H200等通用GPU的进化速度[6] - AI生态系统主流软件均针对GPU优化形成技术阻碍[6] - 成本、人力与技术层面的说服力逐渐流失[6] 行业启示 - 自研芯片与超级计算机实现完全技术自主被证明是高风险战略[6] - 暴露出在追赶AI半导体行业发展速度时的资源与生态系统局限性[6] - 特殊技术项目对人才依赖性极强 核心人员流失导致项目崩塌[8] 战略转型 - 从自主研发转向利用合作伙伴资源[8] - 与三星签订下一代AI6芯片开发合约[8] - 推进基于英伟达/AMD/三星AI6芯片的超级计算机"Cortex"扩容[8] 业务影响 - 全自动驾驶(FSD)最新版本训练已由Cortex超级计算机负责[8] - 电动汽车销量增速放缓[8] - 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推出有限[8] 企业定位思考 - Dojo夭折使公司AI企业定位陷入动摇[8] - AI芯片战略退缩向投资者与行业敲响警钟[8] - 项目成为高风险领域果敢尝试的经典案例[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