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

搜索文档
追风逐月,西部地区外贸备显新气象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8 07:31
西部地区外贸发展概况 - 上半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值达2.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四川进出口总值5190.9亿元(+6.3%),新疆2808.2亿元(+28%),陕西2445.1亿元(+7.5%) [1] - 民营企业是外贸主力军:四川占比89.8%,新疆94.3%,广西69% [3] 外贸结构优化表现 - 四川"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102.2%,其中光伏产品+284.9%,锂电池+1306.4% [3] - 甘肃"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17.9倍,新疆机电产品出口+51.1%,广西锂电池出口+184.9% [3] - 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快速增长,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下降 [2] 企业案例与产业动态 - 绿能慧充欧标直流充电桩海外销量持续上涨,预计全年出口总额增幅突破100% [2][5] - 青海濮耐上半年出口额达1.5亿元,订单量持续攀升 [2] - 外贸企业数量显著增加:四川企业数+8.8%,重庆新增511家,广西+10.8% [3] 区域合作与市场拓展 - 四川外贸伙伴增至229个,新增4个亿元以上贸易伙伴 [3] - 新疆与222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3] - 广西对东盟进出口+11.9%,云南对RCEP国家出口+7.2% [3] 政策支持与发展举措 - 贵州省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出口竞争力 [5] - 陕西省落地首单"小微信保易"保单融资业务破解外贸企业融资难 [5] - 企业采取"巩固优势+开拓新兴"市场策略,重点布局东南亚及中东市场 [5]
“混龄学霸团”组队实操机器人对战
南方都市报· 2025-08-08 07:13
公司活动 - 深圳市迁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研发拳击机器人 [2] - 调研团队参观该公司 [2] 行业动态 - 调研活动围绕"创新创业、特区精神、人工智能"三大维度开展 [2] - 活动包括创新创业调研团、"我的深圳故事"采风团和新质生产力调研团 [2] - 活动为期九天 [2] 教育领域 - 参与学生首次覆盖南山区所有公民办中小学 [2] - 来自南山超百所中小学的100多名学生参与 [2]
为科技成果转化引入耐心资本
经济日报· 2025-08-08 07:04
增加耐心资本,要疏通,扩充资金实力。引入耐心资本只是第一步,还要关注投资机构自身的资金来源 与服务能力,即解决投资机构的募资难问题。如果投资机构自身缺乏融资渠道,它就难以发挥金融中介 机构的资金配置作用。今年以来,随着债券市场建立"科技板",股权投资机构有了更多机会发行低成 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并将募集资金投向科技型企业。应继续推进、共同建设好债券市场"科技板", 完善配套支持机制,持续提升耐心资本的服务实力与能力。 用好耐心资本,要提质,优化考核机制。解决了有没有,还要思考如何把耐心资本用好,让它充分、有 效发挥作用。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推动投资机构的长周期考核机制落地。这涉及两个关键环 节,一是制度规划,二是落地执行。二者相互关联与制约,需要科学、统筹考量。在制度规划方面,投 资机构要坚持"算总账、算大账"的总体思路,注重考核投资工具的整体盈亏情况。在落地执行环节,投 资机构要充分考虑一线工作人员的责权、奖惩问题,尤其要明确哪些情形适用于尽职免责条款,明确风 险容忍度与容错率,让一线人员放开手脚、免除顾虑,推动耐心资本陪伴科技型企业完成长跑。 此外,为了确保相关工作的可持续性,还要做好风险分担工作 ...
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3.5%,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 外贸保持向上向好势头
经济日报· 2025-08-08 06:45
外贸总体表现 - 前7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 [1] - 出口15.31万亿元增长7.3%,进口10.39万亿元下降1.6%,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1个百分点 [1] - 7月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增长6.7%,其中出口2.31万亿元增长8%,进口1.6万亿元增长4.8% [1] 贸易结构 - 一般贸易进出口16.44万亿元增长2.1%,占外贸总值64% [1] - 加工贸易进出口4.6万亿元增长6.3%,占17.9% [1] - 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3.69万亿元增长6% [1] 主要贸易伙伴 - 东盟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4.29万亿元增长9.4%,占外贸总值16.7% [2] - 欧盟为第二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3.35万亿元增长3.9%,占13% [2] - 美国为第三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2.42万亿元下降11.1%,占9.4% [2]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3.29万亿元增长5.5% [2] 企业表现 - 民营企业进出口14.68万亿元增长7.4%,占外贸总值57.1%,占比提升2.1个百分点 [2] - 有进出口实绩民营企业57万家增加8.5%,占全部有进出口实绩企业87.2% [2]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7.46万亿元增长2.6%,占29% [2] - 国有企业进出口3.49万亿元下降8.8%,占13.6% [2] 产品结构 -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5.1万亿元增长8.4%,对整体进出口增长贡献率45.4% [3] - 出口高端机床增长23.4%,进口高端纺织机械增长19.3% [3] - "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14.9% [3] - 进口机电产品4.09万亿元增长5.8% [3] 大宗商品进口 - 铁矿砂、原油、煤、天然气等价格下跌 [3] - 原油、大豆等进口量增加 [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贡献与实践路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
人民网· 2025-08-08 06:26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创新 - 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科学路径,通过产权界定和标准化计量将生态功能转化为可交易价值载体 [1][2] - 突破传统发展范式局限,通过"生态系统经济化"与"经济系统生态化"双向转化实现经济与生态协同演进 [3][6] - 引入稀缺性定价和全生命周期生产理念,重构市场基础并实现生态约束与经济激励的动态平衡 [4][6]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技术驱动 - 数智技术推动治理范式革命,区块链实现生态资源确权,物联网和遥感技术将自然资本转化为可溯源数据资产 [12][13] - 人工智能扩展生态生产可能性边界,优化沙漠治理和红树林修复等场景的供给效率 [13] - 数字平台通过需求侧规模经济和AR技术实现生态产品供需智能化匹配,修正传统需求函数 [1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产业路径 - 生态产业化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构建特色生态经济体系 [19] - 产业生态化推动传统行业绿色改造,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19] - 建立"生态保护-产业发展"融合机制,形成"保护者受偿、破坏者赔偿"的激励相容体系 [11][16]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设计 - 构建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与横向流域补偿相结合的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18] - 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生态红线、资源有偿使用等法治保障体系 [19] - 将生态产品价值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形成目标体系与奖惩机制联动的制度框架 [19]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区域协同 - 江河流域跨省补偿机制通过财政与市场手段协调上下游利益,破解"保护与增长"悖论 [11] - 生态优势区通过横向补偿和产权交易将生态资本转化为经济收益,实现空间正义 [16] - 建立代际公平分配机制,通过生态权益跨期交易避免"生态赤字"代际转移 [15][16]
外贸保持向上向好势头
搜狐财经· 2025-08-08 06:20
外贸总体表现 - 前7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5.31万亿元增长7.3%进口10.39万亿元下降1.6%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1个百分点 [1] - 7月进出口增速进一步加快总值3.91万亿元增长6.7%其中出口2.31万亿元增长8%进口1.6万亿元增长4.8%连续两个月增长 [1] - 外贸运行保持向上向好势头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16.44万亿元增长2.1%占比64%加工贸易进出口4.6万亿元增长6.3%占比17.9%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3.69万亿元增长6% [1] 贸易伙伴结构 - 东盟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4.29万亿元增长9.4%占比16.7%欧盟为第二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3.35万亿元增长3.9%占比13%美国为第三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2.42万亿元下降11.1%占比9.4% [2]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3.29万亿元增长5.5% [2] 企业主体表现 - 民营企业进出口14.68万亿元增长7.4%占比57.1%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达57万家增加8.5%占比87.2% [2]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7.46万亿元增长2.6%占比29%国有企业进出口3.49万亿元下降8.8%占比13.6% [2] 产品结构升级 -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5.1万亿元增长8.4%对整体进出口增长贡献率45.4%其中出口高端机床增长23.4%进口高端纺织机械增长19.3% [3] - "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14.9% [3] - 进口机电产品4.09万亿元增长5.8%大宗商品中铁矿砂原油煤天然气价格下跌原油大豆进口量增加 [3]
财政部:宏观政策 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5:20
主权信用评级 - 标普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和展望"稳定"不变 [1] - 财政部认为评级结果体现了对中国经济增长韧性和债务管控成效的认可 [1] 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5_3% 较去年全年提高0_3个百分点 [1]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4_8% 较4月预期提高0_8个百分点 [1] 政策方向 - 中国政府通过政策组合拳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保障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1] - 下半年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 保持连续性稳定性 同时增强灵活性预见性 [1] - 政策重点包括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1] 长期优势 - 中国经济具有基础稳 优势多 韧性强 潜力大等特点 [2] - 制度优势 超大规模市场 完整产业体系 丰富人才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2] - 未来将增强内生动力 动态调整政策储备 确保经济持续稳中向好 [2]
政策协同驱动我国经济在转型中释放新动能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5:11
经济整体表现 -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亮眼 [1] -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五成 成为主力引擎 [1] - 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增长5.9% 高端制造业成为突出亮点 [4] 消费领域 - 家电、通讯设备等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超20% [2] - "以旧换新"政策持续释放消费需求 与高技术产业投资形成共振 [2] - 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占比提升 间接促进消费潜力释放 [3] 投资领域 - 高技术产业保持高增长 信息服务业和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增速显著高于整体 [2] - 上半年窄口径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 交通能源水利重大项目落地 [3] - 专项债新增发行2.1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6670亿元 发行进度达49% [3] 货币政策 - 企业新发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3.3% 较去年同期下降45个基点 [3]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持续增长 覆盖面扩大 [3] - 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增加 债券"科创板"创立 [4] 产业升级 - 新质生产力培育初见成效 资本配置向高附加值领域倾斜 [2] - 半导体、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业将迎来增量需求 [4] - 数字经济、云计算、AI算力、生物医药等领域迎来新发展机遇 [4] 政策展望 - 财政政策可扩大专项债投向新基建和民生领域 [5] - 货币政策需盘活存量资金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5]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推进保交楼稳预期工作 [6]
财政部: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5:11
主权信用评级 - 标普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和展望"稳定"不变 [1] - 财政部表示标普报告认可中国经济增长韧性和债务管控成效 [1] 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达5 3% 较去年全年提高0 3个百分点 [1]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4 8% 较4月预期提高0 8个百分点 [1] - 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 民生保障加强 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 [1] 政策方向 - 下半年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 保持连续性稳定性 增强灵活性预见性 [1] - 政策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1] 长期发展优势 - 中国经济具有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等特点 [2] - 制度优势、市场优势、产业体系优势、人才资源优势支撑高质量发展 [2] - 将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政策储备 确保经济稳中向好 [2]
中信证券明明: 政策协同驱动我国经济在转型中释放新动能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5:11
经济整体表现 -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亮眼,经济韧性和内生增长动力持续增强 [1][2] - 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政策需在短期需求提振与中长期结构升级间精准平衡 [1] -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五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引擎 [2] 消费领域 - 家电、通讯设备等品类的零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0%,"以旧换新"等政策对消费需求的撬动作用持续释放 [3] - 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进一步提升,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投入均保持增长,形成"民生改善-消费提升-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4] 投资领域 - 高技术产业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信息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等领域的增速显著高于整体投资水平 [2] - 上半年窄口径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项目落地,拉动了即期需求并夯实长期发展基础 [4] - 专项债发行进度明显加快,新增发行超2.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670亿元,发行进度达49% [4] 货币政策 - 央行通过降准、MLF等工具增加中长期流动性投放,企业新发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3.3%,较去年同期下降45个基点 [5]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不断增长,覆盖面持续扩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应用精准对接经济转型重点领域 [5] - 货币政策重心从总量扩张转向结构优化和效果巩固,未来工具使用将更注重"精准性"和"协同性" [6] 出口与高端制造业 - 上半年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长5.9%,高端制造业成为突出亮点,半导体、机器人等方向将受益 [7] - 数字经济、云计算、AI算力、生物医药等领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助力从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 [7] 政策协同与未来展望 - 财政政策可进一步扩大专项债投向领域,让资金更多流向新基建、民生改善等关键领域 [7] - 需加快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构建,稳步推进保交楼、稳预期工作,巩固市场企稳态势 [7] - 10年期国债利率逐步企稳并向1.7%左右回落,政策协同效应在债市中体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