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二代
icon
搜索文档
百年鞋企陷家族内斗危机,双星名人品牌边缘化警报拉响
华夏时报· 2025-05-08 16:01
家族内讧事件 - 双星名人集团疑似陷入家族控制权争夺战,创始人汪海通过公开信指控其子汪军、儿媳徐英及孙子汪子栋通过暴力手段抢夺公司控制权[2] - 汪海声明暂停集团及子公司对外授权盖章业务,并将责任归咎于汪军等人[3] - 公司电话已欠费停机,未对媒体询问作出回应[3] 公司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为青岛星迈达工贸有限公司(持股56.96%),实控人为徐英(持股80%),汪军持股10%[4] - 汪海为第二大股东(持股21.88%),仍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和法定代表人[4] 公司历史与现状 - 公司前身为1921年成立的国营青岛第九橡胶厂,后发展为涵盖鞋服、轮胎等40多个产业的综合性集团,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3] - 当前产业涉及制鞋、服装、房地产、物流等,鞋服产品覆盖10多个门类、30多个系列[5] - 全国设有50多家运营体和代理商,经营网络5000余家,但缺乏官方电商旗舰店,线上产品多集中于百元以下[5] 品牌竞争力分析 - 品牌知名度较低,未出现在中国运动鞋服市场主流品牌盘点中[6] - 品牌授权管控粗犷导致形象、品质、售后问题频发,消费者忠诚度偏低[6] - 面临国际品牌(阿迪达斯、耐克)和本土品牌(安踏、李宁)的双重挤压,市场边缘化趋势明显[6] 行业竞争环境 - 中国运动鞋服行业CR10为83%,CR5为68%,集中度高[6] - 百元以下市场需与回力等品牌竞争,行业竞争白热化[7] 管理问题与影响 - 家族内讧暴露管理失控,可能影响渠道合作和供应链信任[7] - 创始人年事已高(84岁),二代接班问题突出[5]
信达生物(01801):二代IO潜力可期,慢病管线开始商业兑现
东吴证券· 2025-05-06 14: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5Q1产品收入超24亿元同比增长40%+,主要因信迪利单抗等主要产品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新产品收入贡献加速提升;2024年提前实现Non - IFRS和EBITA盈利;预计2027年国内销售收入达200亿元,2030年5个管线进入全球III期研究 [8] - 慢病管线进入兑现期,公司有15款商业化产品、3个产品NDA审评中、4个新药分子进入注册临床阶段,25年慢病管线有望形成产品矩阵助力第二成长曲线 [8] - IBI363(PD1/IL2)价值凸显且国际化加速,有望在IO耐药等人群中取得突破,已获FDA两项FTD认证,开展多项临床试验,今年ASCO针对3个适应症口头汇报更新数据 [8] - 即将IND的潜力早研分子有口服GLP - 1小分子等多种 [8] - 基本维持2025 - 2026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预测,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200.9亿元、归母净利润30.3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5 - 2027年PE估值157/41/30倍,预计信达有望持续盈利、国际化进程加速,维持“买入”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6,206|9,422|11,491|15,178|20,089| |同比(%)|36.19|51.82|21.96|32.09|32.3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027.91)|(94.63)|574.47|2,187.99|3,026.89| |同比(%)|52.83|90.79|707.06|280.87|38.34| |EPS - 最新摊薄(元/股)|(0.62)|(0.06)|0.35|1.33|1.84| |P/E(现价&最新摊薄)|(88.03)|(956.18)|157.51|41.36|29.89| [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港元):54.90 - 一年最低/最高价:28.65/56.10 - 市净率(倍):6.36 - 港股流通市值(百万港元):90,484.65 [6]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元):8.01 - 资产负债率(%):39.28 - 总股本(百万股):1,648.17 - 流通股本(百万股):1,648.17 [7] 财务预测表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流动资产|11,080.79|13,779.86|18,755.65| -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680.46|4,922.12|9,202.74| - | |应收账款及票据|1,223.89|1,223.17|1,539.14| - | |存货|883.89|995.50|1,070.26| - | |其他流动资产|6,292.55|6,639.07|6,943.51| - | |非流动资产|11,784.15|12,164.72|12,397.45| - | |固定资产|5,679.61|5,999.61|6,179.61| - | |商誉及无形资产|1,330.13|1,289.70|1,252.43| - | |长期投资|908.99|987.99|1,047.99| - | |其他长期投资|325.00|340.00|360.00| - | |其他非流动资产|3,540.42|3,547.42|3,557.42| - | |资产总计|22,864.94|25,944.58|31,153.10| - | |流动负债|4,924.06|5,753.03|7,822.97| - | |短期借款|605.10|705.10|579.10| - | |应付账款及票据|353.56|497.75|713.50| - | |其他|3,965.40|4,550.18|6,530.37| - | |非流动负债|4,236.00|4,286.00|4,385.00| - | |长期借款|2,532.35|2,582.35|2,681.35| - | |其他|1,703.65|1,703.65|1,703.65| - | |负债合计|9,160.06|10,039.03|12,207.98| - | |股本|0.11|0.11|0.11| - | |少数股东权益|0.00|0.00|0.00| - |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13,704.88|15,905.55|18,945.12| - | |负债和股东权益|22,864.94|25,944.58|31,153.10| - | [9] 利润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9,421.89|11,491.00|15,178.00|20,089.00| |营业成本|1,510.21|1,591.00|1,991.00|2,568.61| |销售费用|4,346.89|5,397.35|6,825.27|9,102.94| |管理费用|0.00|881.20|1,100.85|1,385.23| |研发费用|2,681.07|3,012.60|3,038.35|3,759.91| |其他费用|0.00|0.00|0.00|0.00| |经营利润|(755.87)|608.85|2,222.53|3,272.31| |利息收入|0.00|68.20|80.41|147.66| |利息支出|67.65|89.32|96.37|98.22| |其他收益|744.90|88.12|337.59|197.89| |利润总额|(78.62)|675.84|2,544.17|3,519.64| |所得税|16.01|101.38|356.18|492.75| |净利润|(94.63)|574.47|2,187.98|3,026.89| |少数股东损益|0.00|0.00|0.00|0.0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4.63)|574.47|2,187.98|3,026.89| |EBIT|(10.97)|696.97|2,560.13|3,470.20| |EBITDA|408.79|1,097.58|2,950.55|3,927.47| [9]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经营活动现金流|1,287.02|1,030.63|2,808.76|4,985.27| |投资活动现金流|(1,165.41)|(866.88)|(633.41)|(592.11)| |筹资活动现金流|(606.63)|230.68|53.63|(125.22)| |现金净增加额|(472.34)|407.11|2,241.66|4,280.62| |折旧和摊销|419.77|400.61|390.43|457.27| |资本开支|(1,705.41)|(750.00)|(670.00)|(600.00)| |营运资本变动|403.76|54.34|471.57|1,600.77| [9] 主要财务比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每股收益(元)|(0.06)|0.35|1.33|1.84| |每股净资产(元)|8.01|8.32|9.65|11.49| |发行在外股份(百万股)|1,648.17|1,648.17|1,648.17|1,648.17| |ROIC(%)|(0.08)|3.61|12.22|14.42| |ROE(%)|(0.72)|4.19|13.76|15.98| |毛利率(%)|83.97|85.56|86.44|87.02| |销售净利率(%)|(1.00)|5.22|14.91|15.30| |资产负债率(%)|39.28|40.06|38.69|39.19| |收入增长率(%)|51.82|21.96|32.09|32.36| |净利润增长率(%)|90.79|707.06|280.87|38.34| |P/E|(956.18)|157.51|41.36|29.89| |P/B|6.86|6.60|5.69|4.78| |EV/EBITDA|148.00|82.86|30.11|21.53| [9]
中国财产险行业展望,2025年4月
中诚信国际· 2025-04-30 20: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中国财产险行业展望为稳定,未来12 - 18个月行业总体信用质量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车险保费稳步增长,非车险业务贡献度提升,行业保费增速放缓且分化显著,承保端盈利承压,投资收益推动净利润增加,行业偿付能力较充足但个别中小公司有流动性风险,未来需关注保费增速、承保利润、投资收益及投资资产风险对行业信用水平的影响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监管环境 - 2024年监管延续严监管、防风险模式,9月国务院发布保险业新“国十条”,从多方面部署保险业未来5 - 10年高质量发展,更强调严监管和防风险 [5] - 12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行动方案,确保未来五年财产险行业平稳增长;2025年1月发布评级办法,综合评定保险公司风险水平,搭建分类监管体系 [6] - 以“五篇大文章”为牵引,承保端鼓励财产险公司发展绿色、普惠、科技保险;投资端引导险资入市,同时加强资产质量监管 [7][11] - 强化逆周期监管,将“偿二代二期”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底,缓解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压力 [14] 业务运营 - 2024年宏观经济缓慢修复,财产险行业保费增速放缓但保险金额同比增长,市场竞争激烈、分化明显,第一梯队公司集中度高,中小公司生存空间承压 [15] - 车险保费稳步增长、占比下降但仍为最大险种,保费和盈利集中度高;非车险保费增速放缓但仍为增长主要动力,各细分险种发展有差异 [20][22] - 财产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增长,坚持多元化配置策略,2024年投资以固定收益类为主,增配股票和基金,未来投资面临诸多挑战 [27] 财务状况 - 2024年财产险行业保费增速放缓,自然灾害使综合赔付率上升,费用管控使综合费用率改善,综合成本率略降,投资收益提升,净利润大幅增加,中小公司盈利仍面临挑战 [33][36] - 2024年财产险公司偿付能力较充足,资本市场回暖增厚股东权益,但增资和发债仍是重要资本补充途径,部分中小公司面临资本补充压力 [40][44] - 财产险行业资产流动性较好,但对流动性管理能力要求高,目前流动性风险整体可控,个别公司面临较大风险 [47][50]
中国人身险行业展望,2025年4月
中诚信国际· 2025-04-30 20: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中国人身险行业展望为稳定,未来12 - 18个月行业总体信用质量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人身险行业保费因续期业务增长,但新单销售低迷、险种结构调整、渠道转型及换挡调速使保费增长承压;利率下行增提准备金,资本市场回暖提升投资业绩,行业盈利优化,偿付能力充足且内生资本补充能力增强;未来需关注低利率和资本市场波动对盈利及资本充足性的影响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监管环境 - 保险业新“国十条”以严监管和防风险为导向完善监管制度,健全产品定价机制,鼓励险资参与权益投资,强化逆周期监管优化偿付能力政策 [6] - 2025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统一评价框架提升同业可比性,搭建分类监管体系 [7] - 为防范利差损、费差损风险,监管在产品设计下调预定利率,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开发分红型产品;在渠道销售出台“报行合一”政策,取消合作限制促进行业竞争 [8][9] - 监管引导险资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发布《保险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压实投资端资产质量 [11] - 2024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延长“偿二代二期”过渡期至2025年底,缓解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压力 [12] 业务运营 - 2024年人身险行业新单销售承压,续期业务推动保费收入增长但增速放缓;未来健康、养老及理财保险需求有望提升,但短期内产品切换及渠道重塑使保费增长承压 [13] - 寿险向分红险转型,新单销售乏力,续期业务推动保费规模及贡献度上升;健康险和意外险保费贡献度持续下降;预计2025年产品结构继续调整,健康险平稳发展,意外险低迷 [17][19] - 代理人渠道转型深化,队伍规模降幅收窄,渠道发展有望企稳;银行代理和经纪代理渠道受“报行合一”影响进入换挡调速期,未来渠道竞争格局有望重塑 [22][25] - 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增长,坚持多元化配置策略,投资资产以固定收益类为主,增配长久期利率债和高分红股票;未来需关注资本市场波动对投资收益的影响 [25][27] 财务状况 - 2024年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放缓,赔付支出因满期给付和保险普及增加,渠道费用因“报行合一”大幅压降;准备金增提压力大,但投资业绩回升,盈利水平优化,马太效应显著 [31][32][37] - 未来影响盈利的因素包括新单保费增长乏力但负债端成本降低、投资标的供需矛盾和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准备金增提压力以及新保险合同准则切换对中小公司的影响 [38] - 低利率环境下资产负债久期错配使市场风险管理难度增加,需关注保险和信用风险;行业流动性风险可控,但需关注部分中小公司新单业务和给付对流动性的影响 [39][41] - 2024年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内生资本补充能力增强,增资和发债是资本补充重要渠道;未来行业仍面临资本补充压力,需关注新保险合同准则切换对净资产的影响 [42][43][47]
中国财产险行业展望,2025 年4 月
中诚信国际· 2025-04-30 19: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中国财产险行业展望为稳定,未来12 - 18个月行业总体信用质量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车险保费稳步增长,非车险业务贡献度提升,但行业保费增速放缓且分化显著;承保端盈利承压,投资收益推动净利润增加;行业偿付能力较充足,个别中小公司有流动性风险;需关注保费增速、承保利润、投资收益及投资资产风险对行业信用水平的影响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摘要 - 监管以“五篇大文章”牵引,承保端支持绿色、普惠、科技保险,投资端鼓励险资入市,强化逆周期监管缓解偿付压力 [4] - 2024年宏观经济修复慢,行业保费增速放缓但保额增,车险保费稳增占比降,非车险占比升,未来保费或维持低速,非车险为主要动力,行业分化仍显著 [4] - 2024年固定收益类是主要配置,债券投资占比升,权益资产增配,未来权益市场等因素对投资管理和风控要求更高 [4] - 2024年自然灾害致综合赔付率升,承保端盈利承压,投资收益增加使净利润提升,偿付能力较充足,个别中小公司有流动性风险,需关注中小公司资本充足情况 [4] 监管环境 - 2024年监管延续严监管、防风险模式,9月国务院发布保险业新“国十条”,从多方面部署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更强调严监管和防风险 [5] - 12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财险业行动方案,确保未来五年平稳增长;2025年1月发布评级办法,综合评定保险公司风险水平,统一评价框架 [6] - 以“五篇大文章”为牵引,承保端鼓励财产险公司发展绿色、普惠、科技保险,助力重点领域发展 [7] - 监管引导险资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参与权益市场投资服务实体经济,同时发布办法压实投资端资产质量 [11][13] - 金融监管总局延长“偿二代二期”过渡期至2025年底,缓解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压力,防范行业风险 [14] 业务运营 - 2024年宏观经济缓慢修复,财产险行业保费增速放缓但保额同比增,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分化明显,第一梯队集中度高,中小公司生存空间承压 [15] - 车险保费稳步增长占比下降,仍为最大险种,保费和盈利集中度高;非车险保费增速放缓但占比提升,健康险增速回升,农险和责任险增速放缓,非车险是增长主要动力 [20][22] - 财产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增长,坚持多元化配置,2024年投资以固定收益类为主,债券投资规模和占比升,权益类投资占比升,其他投资占比降,资本市场等因素带来挑战 [27] 财务状况 - 2024年行业保费增速放缓,自然灾害使综合赔付率升,费用管控使综合费用率降,综合成本率略降;权益市场和债券市场推动投资收益提升,行业净利润增加,但中小公司盈利挑战大 [33][36] - 2024年财产险公司偿付能力较充足,资本市场回暖增厚股东权益,增资和发债是资本补充途径,部分中小公司面临资本补充压力 [40][44] - 财产险行业资产流动性好,但面临重大赔付事件对流动性管理要求高,“偿二代二期”加强流动性风险指标监管,个别公司面临流动性风险 [47][49]
中国人身险行业展望,2025 年 4 月
中诚信国际· 2025-04-30 19: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中国人身险行业展望为稳定,未来12 - 18个月行业总体信用质量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人身险行业保费增长,险种结构调整,盈利优化,偿付能力充足,但未来需关注低利率和资本市场波动影响 [4] - 监管环境完善,承保业务新单承压、结构调整,投资业务多元配置,财务表现盈利提升但需关注可持续性及偿付能力变动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监管环境 - 保险业新“国十条”以严监管和防风险为导向,完善监管制度,促进渠道竞争,引导险资入市,强化逆周期监管 [6] - 2025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统一评价框架,搭建分类监管体系 [7] - 监管出台规定防范人身险公司利差损、费差损风险,下调产品预定利率,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开发分红型产品 [8] - 监管出台银保渠道“报行合一”政策,降低销售费用率,取消合作限制,促进有序竞争 [9] - 监管引导险资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同时发布《保险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压实投资端资产质量 [11] - 2024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延长“偿二代二期”过渡期至2025年底,缓解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压力 [12] 业务运营 - 2024年人身险行业新单销售承压,续期业务推动保费增长,但增速放缓,2025年增速或进一步放缓 [13] - 寿险向分红险转型,新单销售乏力,续期业务推动保费规模及贡献度上升;健康险平稳发展,意外险低迷 [17][19] - 代理人渠道转型深化,规模降幅收窄,有望企稳;银行代理和经纪代理渠道受“报行合一”影响进入换挡调速期,渠道竞争格局有望重塑 [22][25] - 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增长,坚持多元化配置策略,投资资产以固定收益类为主,增配长久期利率债和高分红股票,需关注资本市场波动影响 [25][27] 财务状况 - 2024年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放缓,赔付支出增长,渠道费用压降,准备金增提压力大,但投资业绩回升,盈利水平优化,马太效应显著 [31][37] - 未来影响盈利因素包括新单保费增长乏力、投资标的供需矛盾、准备金增提压力及新保险合同准则切换影响 [38] - 低利率环境下资产负债久期错配使市场风险管理难度增加,需关注保险和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可控 [39] - 2024年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内生资本补充能力增强,增资和发债是资本补充重要渠道,但行业仍面临资本补充压力,需关注新保险合同准则切换对净资产影响 [42][47]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康方生物PD1/VEGF双抗研发成果,点燃全球双抗热情-20250427
东吴证券· 2025-04-27 20: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年初至今A股医药指数涨幅分别为1.2%、 - 0.3%,相对沪深300的超额收益分别为0.8%、3.5%;H股生物科技指数涨跌幅分别为9%、30%,相对于恒生科技指数跑赢7%、18.5% [4][9] - PD - 1/VEGF双抗确定性进一步增强,依沃西带动该赛道全球关注度提升,相关产品有望受益,第二代IO双抗也值得期待 [4][23] - 康方生物「依沃西单抗」获批一线治疗PD - L1阳性NSCLC,赛诺菲TNF - α/OX40L双抗II期研究成功 [4] - 看好的子行业排序为创新药>CXO>中药>医疗器械>药店>医药商业等,从成长性、低估值、高股息、左侧角度给出具体选股思路及标的 [4][10][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及年初至今各医药股收益情况 - A股医药指数本周、年初至今涨幅分别为1.2%、 - 0.3%,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分别为0.8%、3.5%;H股生物科技指数涨跌幅分别为9%、30%,相对于恒生科技指数跑赢7%、18.5% [4][9] - A股原料药(+4.7%)、医疗服务(+3.4%)、化药(+2.7%)及医疗器械(+0.2%)等股价上涨,医药商业( - 0.3%)、中药( - 0.5%)及生物制品( - 0.9%)等股价下跌 [4][9] - A股涨幅居前为永安药业(+31%)、舒泰神(+28%)、尔康制药(+28%),跌幅居前为*ST吉药( - 43%)、南华生物( - 35%)、双成药业( - 28%) [4][9] - H股涨幅居前为宜明昂科 - B(+40%)、亚盛医药 - B(+38%)、荣昌生物(+30%),跌幅居前为博安生物( - 23%)、迈博药业 - B( - 7%)、现代中药( - 6%) [4][9] 投资策略 - 看好的子行业排序为创新药>CXO>中药>医疗器械>药店>医药商业等 [10] - 从成长性角度选股集中在创新药领域,标的有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等;从低估值角度选股集中在中药领域,推荐佐力药业、东阿阿胶等;从高股息角度选股集中在中药领域,建议关注江中药业、羚锐制药等;从左侧角度选股集中在原料药、部分CXO、医疗器械,标的有诺泰生物、普洛药业等 [11] 公募基金医药行业持仓比例变化 - 2025年Q1,全部公募基金医药行业持仓占比9.40%,环比增加0.41pp;剔除主动医药基金占比6.99%,环比增加0.20pp;再剔除指数基金医药行业持仓占比5.82%,环比增加0.08pp [16] - 公募持仓市值增加前五大个股为药明康德、百济神州、泽璟制药、科伦药业、恒瑞医药;减少前五大个股为迈瑞医疗、华润三九、人福医药、联影医疗、上海莱士 [16] PD1/VEGF双抗:肿瘤IO治疗迭代产品,未来已来! - 4月25日,康方生物依沃西单抗注射液新适应症获批上市,单药用于PD - L1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是全球首个在III期头对头临床研究中疗效显著优于帕博利珠单抗的药物 [21] - 在ITT人群中,依沃西组和帕博利珠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1.14个月和5.82个月,依沃西治疗组疾病进展/死亡风险降低49%;总生存期期中分析显示,依沃西对比帕博利珠单抗降低死亡风险22.3% [21] - PD - 1/VEGF双抗确定性增强,相关产品如普米斯PDL1/VEGF双抗、三生制药PD1/VEGF双抗等有望受益,第二代IO双抗如信达生物IBI363、泽璟制药ZG005值得期待 [23] - 今年ASCO会议康方生物、三生制药等将披露相关双抗数据,第二代IO概念股将迎来强数据催化 [26] 研发进展与企业动态 创新药/改良药研发进展(获批上市/申报上市/获批临床) - 4月25日,康方生物依沃西单抗注射液获批新适应症用于一线治疗PD - L1表达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诺诚健华奥布替尼获批新适应症用于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奥赛康药业利厄替尼片获批新适应症用于一线治疗特定非小细胞肺癌;强生EGFR/c - MET双抗锐珂获批新适应症 [29] - 4月22日,百时美施贵宝PD - 1抑制剂欧狄沃获批新增适应症;4月18日,赛诺菲和再生元度普利尤单抗获批用于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29][30] - 多家企业药品有上市、申请上市、申请临床、批准临床等不同进度,如正大天晴贝莫苏拜单抗注射液已上市,海思科HSK21542注射液申请上市等 [31][33][34] 仿制药及生物类似物上市、临床申报情况 - 多家企业仿制药及生物类似物有已上市和未知进度情况,如丹东宏业制药等公司的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已上市,石家庄荣雾迪医药科技等公司的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未知进度 [37][38][39] 行情回顾 医药市盈率追踪 - 医药指数市盈率为30.67,较历史均值低7.80 [6] 医药子板块追踪 - 本周原料药上升4.72%,优于其他子板块 [6] 个股表现 - 报告列出本周建议关注组合中各股票的EPS、归母净利润、本周涨跌幅、市值等信息 [12][13][14]
比尔·盖茨自曝庆幸女儿未找他投资创业:“幸亏她没开口!”
环球网· 2025-04-27 13:27
文章核心观点 比尔·盖茨女儿菲比·盖茨推出电商比价平台Phia创业,未向父亲寻求资金支持,反映出新一代“科技二代”对“家族荫蔽”的复杂态度 [1][3][4] 公司情况 - 菲比与斯坦福室友联合创立电商比价平台Phia,已从风投机构和天使投资人处筹得超50万美元资金 [3] - Phia通过比对4万个购物网站的价格,为用户提供最优折扣推荐,瞄准年轻女性消费群体 [3] 人物观点 - 比尔·盖茨称若女儿开口会提供资金支持,但会忍不住频繁过问业务,可能因“父爱滤镜”过于宽容,对创业公司未必是好事 [3] - 菲比表示创业成功会被说“靠爹”,失败会被说“连家底都守不住”,Phia商业模式源于亲身痛点 [3] - 硅谷风险投资人艾米丽·陈指出菲比创业路径反映新一代“科技二代”对“家族荫蔽”复杂态度,Phia切入电商比价赛道或为证明独立性 [4] 人物经历 - 菲比于2024年以人类生物学学士身份从斯坦福提前毕业,大学期间因“盖茨之女”身份感到“格格不入”,曾刻意隐瞒家庭背景 [3][4] - 比尔·盖茨当年辍学创办微软成为传奇,他明确反对女儿像自己当年那样辍学 [3]
头部险企打响新“军备竞赛”
和讯· 2025-03-11 17:19
永续债成为险企资本补充重要工具 - 2025年开年保险公司永续债发行规模达237亿元,创历史同期峰值 [1] - 2023年永续债发行规模357.7亿元,2024年359亿元,2025年增速显著提升 [3] - 新华保险计划发行不超过100亿元永续债,显示行业持续扩容趋势 [3] 监管政策与市场环境双重驱动 - 金融监管总局明确引导保险资金投向早期、小型、长期及硬科技企业 [2] - 偿二代二期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底,倒逼险企加速资本结构调整 [6] - 2025年永续债利率降至2.20%-2.48%区间,较2023年3%以上水平显著下降 [7] 永续债的发行主体与结构特征 - 当前发行主体集中于AAA评级头部险企,中小险企因条件限制参与度低 [4][5] - 监管规定永续债余额不得超过核心资本30%,赎回需满足偿付能力指标 [4] - 永续债兼具债股双重属性,利息可递延,成为现金流紧张时的优选工具 [3] 资本补充与权益投资联动效应 - 偿付能力充足率每提升50个百分点,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可增加2%-3% [9] - 永续债融资使险企权益类资产配置上限可达总资产45%,增强投资灵活性 [8][10] - 永续债长期性与险资长周期需求天然契合,有效规避期限错配风险 [10] 险资入市与金融创新协同发展 - 监管支持险资参与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试点,发债企业或优先获试点资格 [10] - 永续债发行既服务实体经济,又推动险资加码硬科技赛道 [10] - 产品创新丰富金融市场供给,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选择 [10]
新款 iPhone 16 Pro 和 iPhone 16 高光亮相。
招商银行App· 2024-09-20 17:49
新款 ć iPhone 16 Pro 9 月 20 日现货发售 é iPhone 16 Pro 亮点秒懂 相机控制功能 A18 Pro 芯片 又快又顺手 第二代 3 纳米来袭 -3 f ® SATE PRO 混音功能 让你的声音 透着清晰 新 4800 万像素 十万 之相临 钛金属设计 织航突破新莊 47 JD 四色可洗 6 3 利 6.9 英寸 超视网膜 XDR 显示屏1 耳 HK F 看钛金属的。 iPhone 16 Pro 采用坚固轻盈的 钛金属设计,机身内部设计也精益求精, 散热能力进一步增强, 带来最高达 20% 的 持续性能表现提升 (与 iPhone 15 Pro 相比) 。 ( 09:41 "II 令 ■ 28 9| " |与杨佳玲吃早茶 |10:00 – 11:00 〖 ¥30° ♟24° O 8 = 1 0 o 6.9 英寸 iPhone 16 Pro Max¹ 和 6.3 英寸 iPhone 16 Pro¹ 黑色 沙漠色 原色 白色 t太金属 钛金属 钛金属 钛金属 优异的 5 级钛金属 格外坚固耐用 我们迄今最窄边框 让屏幕更大 大为开眼 09:41 可】 上海市 28° 9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