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险行业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概念追踪|上市险企一季报业绩稳定 机构看好配置价值(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5-07 09:02
五大上市险企一季度业绩 - 2025年一季度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41.76亿元,同比增长1.4% [1] - 中国人保归母净利润128.49亿元,同比增长43.4%,增速居首 [1] - 中国人寿归母净利润288.02亿元,同比增长39.5% [1] - 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58.82亿元,同比增长19% [1] 万能险监管政策 - 金监总局4月25日印发《关于加强万能型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5月1日起实施 [1] - 存量业务给予一年过渡期,新单调整保证利率,存量保单不受影响 [1] - 严监管万能险利于降低险企利差损风险,使负债成本浮动效果更明显 [1] 保险行业财务表现 - 2024年保险公司利润高增长但净资产增速较慢,利润与净资产不同步 [1] - 新会计准则下利润对股市波动敏感,净资产受债市影响更多 [1] - 2024年新业务价值强劲增长,可比口径下增速最高接近130%,主要由NBV利润率提升驱动 [1] 投资假设调整与行业趋势 - 2024年报中保险公司下调投资收益率和风险贴现率假设,对NBV和内含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2] - 净资产重要性上升,建议关注资产负债匹配较好、增长韧性强的险企 [2] - 行业一季报超预期,验证新业务价值高增长、分红险转型成效及偿付能力改善 [2] 港股保险企业 - 内地保险相关港股企业包括新华保险(01336)、中国财险(02328)、中国人保(01339)、中国人寿(02628)、中国平安(02318) [3]
中信证券:保险行业一季报超预期 重申板块强于大市判断
快讯· 2025-05-07 08:50
保险行业一季报表现 - 保险行业一季报总体超预期 [1] - 新业务价值高增长验证头部公司正受益于市场洗牌 [1] - 部分头部公司分红险转型成效显著 [1] -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大幅改善 [1] 商业模式转型 - 分红险转型验证公司从类自营走向类资管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1] - 头部公司过去五年拉长资产久期积累大量浮盈 [1] 投资价值判断 - 保险板块强于大市的判断被重申 [1] - 上市保险公司均有配置价值 [1]
中国人寿(601628):价值平稳增长,利润表现突出
长江证券· 2025-05-06 07: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该评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资产端是主要矛盾,国寿作为纯寿险公司,具备行业第一梯队的敏感性及弹性,可作为优质贝塔资产配置;负债端方面,个险渠道有一定压力,但不是保险业短期表现的决定性因素;中国人寿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EV0.67倍,处于历史低位,持续推荐 [2][8][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中国人寿发布2025年一季报,归属净利润288.0亿元,同比增长39.5%;可比口径下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8% [6] 事件评论 - 保险服务费用明显下降带动利润改善,一季度归属净利润288.0亿元,同比增长39.5%,增速领先行业,保险服务费用大幅下降32.8%至275.8亿元是主因,归属净资产单季度环比增长4.5%,预计源于会计准则差异 [10] - 新业务价值保持平稳增长,一季度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8%,预计来自价值率改善;新单保费1074.3亿元,同比下降4.5%,或受产品转向分红险影响;一季度退保率0.29%,基本稳定,考虑报行合一及定价利率下调影响,预计新业务价值率同比改善 [10] - 队伍规模连续企稳,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个险队伍规模59.6万人,相对2024年末的61.5万人环比下降3.1%,同比下降4.2%,规模基本稳定;队伍优增率、留存率同比有效改善,队伍改革有成效,“种子计划”持续深耕,预期队伍质态提升趋势将持续 [10]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指标|2022|2023H|2023|2024H|2024|2025HE|2025E|2026HE|2026E| |----|----|----|----|----|----|----|----|----|----| |新业务价值(百万元)|36,004|30,864|36,860|32,262|33,709|22,933|33,763|25,112|36,431| |同比增速|-19.6%|19.9%|2.4%|4.5%|-8.5%|-3.4%|0.2%|9.5%|7.9%| |内含价值(EV,百万元)|1,230,519|1,311,669|1,260,567|1,404,536|1,401,146|1,475,421|1,524,324|1,625,750|1,682,485| |EV较期初增速|2.3%|6.6%|2.4%|11.4%|11.2%|5.3%|8.8%|6.7%|10.4%| 备注:由于会计准则切换,仅对价值增长进行预测;2024H和2024新业务价值增速未使用可比口径 [15]
人身险营销体制迎变革
经济日报· 2025-05-06 06:01
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改革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个险渠道曾是我国保险行业增长的中坚力量 鼎盛时期代理人数量逾千万名 但传统模式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1] - 传统个险营销模式依赖"人海战术" 形成金字塔式组织结构 忽视人力资源质量积累 市场饱和后"人多出单"难以为继 [2] - 预定利率持续下行 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降至2.13% 较年初2.34%明显下降 传统寿险产品吸引力降低 [3] 监管政策与改革方向 - 监管明确推动代理人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落实"报行合一" 压缩高佣套利和自保件等灰色操作空间 [2] - "报行合一"机制要求产品定价假设与实际经营成本一致 佣金支付需与预算、精算测算、考核结果相匹配 [3] - 监管提出保险销售人员由"销售员"转型为"保险销售顾问" 强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实施长期服务机制 [5] 头部公司转型实践 - 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推动"增优计划" 从传统增员转向培养高产、专业型代理人队伍 [5] - 泰康HWP模式将保险顾问、医养顾问、理财顾问三重角色合一 服务中高净值客户全生命周期需求 [6] - HWP团队客户留存率和保费贡献率明显高于传统模式 通过体验式活动衔接养老需求与保险产品 [7] 渠道格局变化 - 银保渠道呈现快速增长 中国人保2024年银保渠道原保费收入511.6亿元 同比增长4.3% [9] - 中国人寿2024年银保渠道总保费762.01亿元 首年期交保费187.76亿元 续期保费占比60.76% [9] - 新华保险2024年银保新业务价值达25亿元 增速高达516% 与国有大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9] 中介渠道发展 - 中介渠道凭借货比三家的优势 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大童保险坚持专业导向发展路径 [10] - 大童DRM风险管理师提供整体风险解决方案 注重个性化、差异化服务 优化理赔流程 [10] - 中介渠道与医疗、救援、科技等行业深度融合 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11] 行业未来展望 - 保险销售从"拉保单"迈向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职业化、专业化是唯一出路 [4] - 改革虽阵痛明显 但将推动行业走向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11] - 未来胜出企业将是能实施专业化转型 真正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公司 [11]
新华保险(601336):2025年一季报点评:价值高速增长,投资表现突出
长江证券· 2025-05-04 16: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资产端是主要矛盾,新华保险作为纯寿险公司且权益仓位最高,敏感性及弹性领先寿险板块,推荐作为优质贝塔资产配置;负债端考虑基数和发展空间,预期后续保费及价值表现相对较好;截至4月29日收盘,新华保险PEV估值0.51倍,性价比较高,维持买入推荐[2][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新华保险发布2025年一季报,归属净利润58.8亿元,同比增长19%;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67.9%[6] 事件评论 - 投资收益突出带动利润表现较好,一季度归属净利润58.8亿元,同比增长19%,总投资收益率5.7%同比改善;一季度末归属净资产798.5亿元,同比下降17%,预计受会计准则下错配影响[12] - 业务品质持续改善,新业务价值增速领先行业,保费收入732.2亿元,同比增长28%;长期险首年期缴保费194.7亿元,同比增长117.3%;退保率与去年同期持平在0.5%,13和25个月继续率均提升;新业务价值同比实现67.9%的行业头部水平[12] - 个险、银保新单保持高增,一季度个险期缴新单保费同比增加133.4%,银保期缴新单同比增长94.5%,个险趸交新单同比仅30.6%;公司推动代理人队伍“三化”转型,启动“XIN一代”计划专项队伍建设项目;银保渠道探索分红型产品供给,推动业务转型、优化业务结构,加大财富队伍发展力度[12]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指标|2022|2023H|2023|2024H|2024|2025HE|2025E|2026HE|2026E| |----|----|----|----|----|----|----|----|----|----| |新业务价值(NBV,百万元)|2,423|2,474|3,024|3,902|6,253|4,315|7,404|4,876|8,383|[17] |NBV同比增速|-59.5%|17.1%|24.8%|57.7%|106.8%|10.6%|18.4%|13.0%|13.2%|[17] |个险渠道(百万元)|2,339|1,993|2,934|2,780|4,025|3,320|4,937|3,730|5,549|[17] |银保渠道(百万元)|346|699|407|1,378|2,509|1,269|2,870|1,447|3,277|[17] |团险渠道(百万元)|-262|-218|-318|-256|-281|-274|-403|-301|-444|[17] |内含价值(EV,百万元)|255,582|266,479|250,510|268,368|258,448|275,282|290,889|309,352|326,447|[17] |EV同比增速|-1.3%|2.9%|-2.0%|0.7%|3.2%|2.6%|12.6%|12.4%|12.2%|[17]
保险行业2025年一季报回顾:可比口径下NBV继续较快增长,产险COR显著改善
东吴证券· 2025-04-30 15:42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点评报告·保险Ⅱ 保险Ⅱ行业点评报告 保险行业 2025 年一季报回顾:可比口径下 NBV 继续较快增长,产险 COR 显著改善 增持(维持) [Table_Tag]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2025 年 04 月 30 日 证券分析师 孙婷 执业证书:S0600524120001 sunt@dwzq.com.cn 证券分析师 曹锟 执业证书:S0600524120004 caok@dwzq.com.cn 行业走势 -12% -6% 0% 6% 12% 18% 24% 30% 36% 42% 48% 2024/4/30 2024/8/29 2024/12/28 2025/4/28 保险Ⅱ 沪深300 相关研究 《保险行业 3 月月报:寿险保费增速 回暖,关注后续预定利率调整落地情 况》 2025-04-27 《从严监管万能险,推动进一步回归 保障本源》 2025-04-26 东吴证券研究所 1 / 7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一季度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合计同比+1.4%,净资产增速表现显著分 化。1)2025Q1 人保、国寿、新华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43%、+3 ...
人身险营销要强化长期服务能力
经济日报· 2025-04-29 06:06
行业改革背景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推动深化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保险销售人员向"保险销售顾问"转型 [1] - 传统保险营销模式存在激励机制偏重短期业绩、代理人专业水平不足、职业认同感不强等问题 [1] - 代理人流动率高,人员稳定性和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制约行业持续发展 [1] 改革核心内容 - 强调销售人员应具备高水平专业知识,注重长期客户关系维护和服务提升 [1] - 新定位顺应市场需求,对提高行业整体服务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1] 转型挑战 - 人身保险产品推销属性强,消费者主动购买意愿低,要求顾问具备出色沟通技巧 [2] - 代理人整体专业素质良莠不齐,短期内实现从销售员到专业顾问的转型面临极大挑战 [2] 应对措施 - 建立系统化培训机制,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实施严格准入标准和资格认证 [2] - 优化佣金激励机制,初期提高直接佣金比例,逐步实施递延机制以保障收入稳定性 [2] - 构建职业荣誉体系,通过非经济激励手段提高代理人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 [3] - 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支持销售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提升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3] 行业展望 - 改革是关系保险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变革,需从培训、激励、保障等多方面共同发力 [3] - 推动代理人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转型,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服务,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3]
公募“顶流”两年消失四成!主动阵营“400+”亿元俱乐部仅剩3人
第一财经· 2025-04-28 22:58
行业规模与格局变化 - 一季度末全市场基金总规模超过32万亿元,其中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近3.5万亿元,由2172位基金经理管理 [5] - 百亿级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数量降至87人,较两年前同期减少40% [3] - 排名前十的基金经理总管理规模从6177.34亿元降至3633.12亿元,降幅超40% [9] - 广发基金以8位百亿基金经理居行业首位,易方达基金和中欧基金各有7位 [7] 基金经理表现分化 - 张坤管理规模单季度增加18.81亿元,重回600+亿元阵营 [5] - 刘彦春和葛兰管理规模分别为410.2亿元和404.47亿元,较千亿峰值减少超60% [6][9] - 鹏华基金闫思倩管理的鹏华碳中和主题季度回报超60%,规模从10.35亿元增至108.96亿元 [6] - 永赢基金张璐管理的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季度回报52.32%,规模从十几亿元增至百亿元 [7] 规模下滑驱动因素 - 56只"前十强"产品中超过六成近三年累计回报为负,10只产品规模腰斩 [9] - 中欧医疗健康A累计亏损32.49%,基金份额减少24%,规模减少54.4% [9] - 葛兰2023年三季度卸任两只产品导致管理规模减少近百亿元 [9] - 周海栋清仓式卸任6只基金并离职,去年底在管规模293.47亿元 [9] 后市投资观点 - 张坤认为地产下行影响进入尾声,关注商业模式优秀、竞争格局改善的企业 [11] - 谢治宇看好科技领域发展前景,包括智能驾驶、AI眼镜等应用 [11] - 周蔚文加大人工智能产业链布局,涵盖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AI眼镜等领域 [12] - 周蔚文同时增持保险行业头部企业,因行业景气修复、估值处于低位 [12]
公募减配保险,资负多措并举有望带动估值
华创证券· 2025-04-28 20:33
核心观点 - 2025Q1公募减配保险,资负多措并举有望带动估值修复 推荐维持 [2] 行业整体持仓情况 - 2025Q1非银金融持仓占比1.27%环比-0.2pct,其中保险行业持仓合计0.75%环比-0.09pct,证券行业持仓合计0.38%环比-0.11pct,多元金融行业持仓占比0.13%环比持平 [2] 保险行业个股持仓变动 - 2025Q1公募持仓中,中国平安持仓占比最高为0.29%且环比+0.01pct,新华保险当前占比0.09%环比+0.02pct,中国人寿当前占比0.04%环比+0.016pct [4] - 保险行业整体减配主要来自中国太保,当前持仓占比0.21%环比-0.09pct,以及中国财险,当前持仓占比0.09%环比-0.03pct [4] 一季度交易因素 - 一季度主要交易因素在于资产端与开门红,2024年业绩预增披露后进入一季度业绩博弈期 [5] - Q1利率波动上行带来交易盘债券浮亏,且去年同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基数普遍较高,对业绩增速产生压力 [5] - 平安、太保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6%、-18%,中国人保与中国财险披露业绩预增,预计因财险业务结构下债券占比小且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基数压力小 [5] - 一季度结构性行情驱动下,FVTPL类权益资产表现或部分对冲交易盘债券的不良影响 [5] 开门红情况 - 分红险转型首年,叠加预定利率下调与个险报行合一等因素,行业保费承压 [7] - 部分险企或量价再均衡,采取差异化的定价与产品策略,实现保费增长 [7] 投资建议 - 近期利率调整再度下行至1.65%附近,交易盘债券浮亏压力有望抚平 [8] - 关税冲突及政策博弈等因素扰动下,权益市场逐步消化负面情绪并呈现结构性行情,或带来权益投资收益增厚机遇 [8] 长期展望 - 人身险公司核心定价在于“利差损”危机是否平稳度过,背后反映PEV估值体系的置信度 [9] - 上市险企2024年年报均调整投资收益率假设为4%,更审慎假设下有望提升EV置信度,多措并举有望带动板块估值修复 [9] - 财险行业核心定价需看新能源车险发展,当前头部基本实现家用车盈亏平衡,商用车承保盈利是核心难点 [9] 推荐顺序 - 财险H、平安、太保、新华、国寿 [10]
卖保险不再是中年职场的退路
和讯· 2025-04-21 18:01
最新年报显示,2024年,五大上市险企人身险代理人数量已连续第五年呈下降趋势。而从全行业来 看,代理人数量已较2019巅峰时期的千万级减少超七成,相当于每月超10万从业者离开行业。 与此同时,行业资源正加速向高知代理人群体集中。据统计,在非标准体核保、法商税务规划等复杂 领域,掌握相关知识的3.8%的持证者收割了行业90%的高端订单,再加上AI的加速入局,保险作 为"职场退路"的温情面纱已被彻底撕碎。 文/刘思嘉 中年职场的保险退路彻底断了。 曾几何时,"三个月买宝马"的财富传说与"时间自由"的柔性承诺,让保险业成为互联网、教培、地 产等裁员重灾区人员的首选避风港,而卖保险也被定义为中年人职场尽头的"兜底"。但如今,这条 退路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塌。 01 保险神话"祛魅" 当互联网大厂员工黄铭在2023年毅然加入保险代理人队伍时,他以为找到了对抗30+职场危机的避 风港。但短短三个月后,日均拜访3人和频遭拒绝带来的压力,彻底击碎了他对"零门槛高收入"的幻 想。 五年来,千万级保险代理人大规模缩减的背后,实则是保险行业重塑职业理性的结果。 曾经,在大多数人眼中卖保险是门槛低的"维生"职业,不少人都将保险销售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