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域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广东分会场(清远)活动举办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20 16:12
5月19日,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广东分会场(清远)活动在清远长隆度假区启幕。活动期间,广东 各地还将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学"等场景,推出153项文旅活动、208项文旅惠民举措,涵盖 发放文旅消费券、景区门票减免、公益性文艺演出等,切实释放旅游红利,持续文旅消费热。 多维展现广东魅力 现场还进行了国家等级旅游民宿,2024年广东省金品、银品级乡村酒店,2024年广东省金宿、银宿级乡 村民宿等颁奖仪式;同步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活动,通过发起文明旅游倡议,强化文明旅游宣传教育,提 升文旅整体形象。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清远市人民政府主办,清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清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全省各地级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代表,各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和文旅达 人等约300人参加。 为进一步整合清远文旅资源,现场发布了"湾区花园 福地清远"旅游线路矩阵。矩阵以重点文旅企业为 核心引擎,涵盖具有清远特色的茶文化游、美食文化游、岭南民族秋色摄影之旅等7条"全国乡村旅游精 品线路""广东省精品旅游线路",激活全域旅游发展新动能。此外,系列活动将联动清远29家景区(景 点)、26家酒店( ...
河南省淅川县: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经济网· 2025-05-19 13:18
旅游产业发展 - 河南省淅川县马蹬镇依托丹江口水库景观和人文遗址资源,打造"大景区"模式,推动全域旅游发展[1] - 整合旅游、交通项目,改造10公里"彩虹路"旅游观光专线,串联多个村庄和景点[2] - 建成沿江休闲长廊、生态停车场等配套设施,108户农家乐户均年收入超10万元[2] - 2024年淅川县接待游客91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8%和43.9%[4] 特色农业与文旅融合 - 苏庄村发展900亩软籽石榴种植,金竹河村形成1000亩艾草种植加工产业链[3] - 孙庄、张岭种植3000亩金银花,黄庄村种植600亩益母草,多个村集中发展5000亩黄姜[3] - 打造"网红村"主题IP,如"悠悠艾香金竹河"、"中秋月儿圆,苏庄石榴甜"等特色文旅项目[3] - "五一"黄金周期间沿线村庄旅游综合收入近3000万元[3] 基础设施建设 - 对农家乐进行立面改造和硬件提升,统一规划建设[2] - 完善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2] - 利用废旧物品改造景观装饰,打造特色书画墙等乡村景观[3] 县域旅游规划 - 淅川县实施"文旅兴县"行动,推动"旅游+"融合发展[3] - 统筹谋划县域民宿、农家乐,建成环山环水精品民宿[3] - 全县已建成8家星级酒店和700余家农家乐,带动3万余人就业[4]
由“出圈”迈向“扩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19 06:02
徐霞客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 - 宁海县作为徐霞客游记开篇地,自2001年起倡议将5月19日设立为"中国旅游日",并于2011年获国务院批准 [2] - 2024年徐霞客开游节期间接待游客61万人次,带动消费7.28亿元 [2] - 2025年"中国旅游日"全国主会场活动将再次在宁海举办 [2] 全域旅游转型实践 - 宁海2011年提出"大景区"战略,推动由单一景点向全域旅游转变 [4] - 强蛟镇通过文旅融合打造"乡旅共富路",村民尤伟芬的"山海居"民宿开业即火爆 [4] - 西门城楼周边老旧厂房改造为文创空间,霞客古道增设露营基地等新型业态 [4][5] 宁波文旅活动创新 - 2024年推出"跟着霞客游宁波"主题活动,包含12天城市嘉年华及近千场系列活动 [3] - 海曙月湖红妆巡游、江北老外滩影视取景地、镇海非遗工坊等差异化体验吸引游客 [5] - 象山东旦沙滩运动项目、余姚横坎头村红色研学线路形成特色产品矩阵 [5] 科技赋能文旅融合 - 《山河行歌》情景剧结合AI技术复原徐霞客路线,融入沉浸式体验 [5][6] - 前童古镇360°裸眼3D球幕影院采用动感平台技术,奉化《梦在武岭》运用全息影像 [7] - 达人村气象研学站等"黑科技"应用成为文旅扩圈重要方向 [7]
2025泰安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肥城开幕,共绘“泰山+”文旅融合新画卷
齐鲁晚报网· 2025-05-13 22:54
泰安市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泰安市接待国内游客9429.4万人次 旅游收入902.7亿元 分别增长12.3%和13.8% [1] - 2024年一季度接待游客2016.21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190.1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9.47%和10.63% [1] - 泰山+旅游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首批支柱型雁阵集群 [1] 泰安市文旅产业重点项目 - 推出《封禅大典》实景演出升级版 寰聚文旅中心 九女峰童话村等增量项目 [2] - 依托2025央视跨年晚会效应 开展跟着央视游泰安系列活动 [2] - 打造沉浸式演出《桃缘奇遇记》 融合全息投影和VR技术 形成街区+剧场+夜游4.0版文旅综合体 [2] 泰安市文旅产业支持措施 - 青岛银行泰安文旅特色支行揭牌 为文旅企业提供专项金融支持 [2] - 表彰第十八届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金奖得主 2024年度金牌导游 引客入泰获奖企业 [2] - 山东省文旅厅将在政策扶持 项目对接 品牌推广等方面支持泰安文旅发展 [1] 肥城市文旅特色 - 围绕桃美天下 君享肥城主题 从文化 生态 民俗 美食 休闲五大维度展现特色 [2] - 参会嘉宾实地观摩十里桃花·桃源胜境 市民中心 快乐向前冲 泰山桃花源等重点项目 [3]
湖南怀化“旅游金三角”激活全域旅游活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5-13 09:41
湖南怀化"旅游金三角"战略 - 核心定位为差异化联动发展模式,涵盖洪江市安江农耕文化旅游区、洪江区古商城、洪江市黔阳古城三大国家4A级景区,彼此相距30公里形成互补[1][2] - 以"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为文旅引爆点,打造湖南农耕文化名片,域内拥有300多个旅游景点[1] - 2024年接待游客6442.79万人次,同比增长10.36%[10] 三大景区特色定位 安江农耕文化旅游区 - 以杂交水稻发源地为核心,安江农校纪念园展示袁隆平37年工作场景,高庙遗址博物馆藏有7800年前碳化稻谷粒[2] - 推出"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自驾游线路,配套下坪村黔之橙体验园等周边项目[7][10] 洪江古商城 - 主打商旅融合,380余栋明清窨子屋构成商业生态,通过沉浸式夜游、非遗手作、国风戏曲等业态吸引客流[2][3] - 烟雨洪江街区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一代洪商》取景地杨三凤商行每日演出[9][10] 黔阳古城 - 0.85平方公里古城融合动静体验,五一假期举办哪吒音乐会、十二花神巡游等活动,获评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5][10] - 核心亮点包括芙蓉楼(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千里沅江画舫游船等[5][10] 产业协同与基建升级 - 开通"金三角"旅游专线及水上游航线,实现"上午插秧-午间听戏-傍晚泛舟"的一日游闭环[6] - 配套建设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高庙遗址博物馆等数十个项目,三年行动方案明确2023-2025年发展路径[10] - 基础设施投入涵盖道路、停车场、公共卫生设施等,专线配备随车讲解员提升服务[6] 文旅融合创新实践 - 举办安江半程马拉松、高庙文化研讨会等数十项"旅游+"活动,开发多条精品线路[7] - 周边乡村文旅项目蓬勃发展,如沅城村入选世界旅游联盟乡村振兴案例,清江湖露营基地等吸引家庭游客[10]
博雅研究丨梳理文旅五年规划历史脉络,厘清十五五文旅规划现实任务
搜狐财经· 2025-05-11 19:54
"十五五"规划背景与意义 - "十五五"规划是我国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衔接规划,对指导未来五年及更长时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 规划将面临世界经济急剧变化、规则剧变等挑战,国家发改委及地方机构已启动前期研究以确保规划精准性 [1] 文旅产业发展历史脉络 早期阶段(2000年以前) - 文化和旅游产业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阶段,通过兴建景区、提升文化设施推动初步融合 [1] 2000-2010年 - 旅游业快速增长,国家提出"旅游强国"战略目标,促进旅游资源开发 [2] - 文化产业被纳入国家战略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颁布,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2] 2011-2015年 - 文化产业被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旅游转向多元化、定制化 [3] - 文化元素注入旅游资源(如文化节庆、非遗旅游),市场需求向体验式、主题化发展 [3] 2016-2020年 - 国家提出"全域旅游"概念,文旅与地方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文化和旅游部合并标志新阶段 [4] - 数字技术(大数据、AI、VR)推动智慧旅游、线上文化体验等创新模式 [4] - 乡村振兴政策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乡村文化复兴和地方特色旅游 [4] 2021-2025年 - 文旅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注重产业效益与服务质量 [4] - 重点包括:产业转型升级(创意设计、品牌化)、数字文旅(5G、物联网)、绿色可持续发展、文化软实力提升 [4] "十五五"规划重点任务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氢能等未来产业 [8] - 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强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 [8]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 - 优化数字基础设施(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和服务业 [9] -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推动智能化转型和绿色化发展 [9] 扩大内需与消费升级 - 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保体系、优化消费环境以释放消费潜力 [10] - 加大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公共服务等领域投资(如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农业) [10]
乡村变身打卡地
经济日报· 2025-05-10 06:15
旅游市场表现 - 兴隆北京山谷温泉康养项目一期占地370亩,以温泉、康养、医养为主题,主要吸引京津游客,开业一年接待游客超7万人次,综合经营收入达1800万元以上 [1] - 2024年兴隆县累计接待游客501.57万人次,综合收入19.36亿元,较2022年分别增长96.8%和162% [1] - 阿那亚·雾灵山项目去年累计接待游客超5.9万人次,综合收入超4600万元 [3] 区位与资源优势 - 兴隆县地处京津唐承四城市中间地带,县城距四市中心距离均在120公里以内,是承德市唯一与京津接壤的县份 [2] - 全县平均海拔1000米,夏季平均气温21℃,比京津地区平均低10℃,森林覆盖率达71.25%,县城年均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8000个左右 [2] - 2019年被命名为全国第三批、河北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连续6年入选"全国最美县域榜单" [2] 基础设施建设 - 近3年投资5亿多元新改建国省干线100余公里,打通全县17个景区交通堵点 [3] - 投入2.5亿元建设县级游客服务中心2个、旅游驿站6个、旅游厕所138座 [3] - 乡村旅游公路建设完善,5个特色小镇和38个旅游村实现高效联通 [3] 项目投资与开发 - 成功引进中旅、中电建、中冶、阿那亚、荣盛、中景信等战略投资者,总投资256亿元 [3] - 重点打造10个大型文旅康养综合体,已建成乡村旅游景区16个,其中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5个、2A级景区2个 [3] - 中冶红石郡项目面向京津购房人群,现已入住京津户籍人员超4000人 [3] 产业融合与就业带动 - 全县群众参与旅游业投入资本超过20亿元,开发乡村旅游民宿客房8000余间、床位2万余张 [3] - 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1万人,带动间接就业达4.5万人 [3] - 花市村近百户从事乡村文旅产业,旅游旺季每天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每户增收5万余元 [3]
五一“进阶考”:谁在从网红潜力城市迈向实力城市
新京报· 2025-05-09 15:16
网红城市潜力榜发布 - 新京智库发布《新京报网红城市潜力榜50强(2025)》,江苏徐州跃升榜单首位,山西太原、山东临沂、山东烟台和浙江温州等城市排名大幅提升,山东泰安、河北沧州和四川绵阳等12座城市首次上榜 [1] - 五一假期期间,徐州、温州、绵阳、沧州、太原等潜力城市在客流、消费、活动、品牌等多维度表现突出,从"榜单黑马"成长为备受关注的文旅新星 [1] - 这些城市不再依赖单一打卡地或流量事件,而是通过系统性供给、多层次运营、可持续增长力构建"长红"底层逻辑 [1] 网红城市客流爆发 - 五一期间徐州高铁站发送旅客40.67万人次同比增长14.92%,航空客流量达6.05万人次同比增长22.13% [2] - 温州接待游客501.34万人次同比增长23.27%,其中楠溪江景区接待游客80.83万人次较去年增长近三成 [3] - 绵阳全市41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27.21万人次同比增长27.93%,实现门票收入2075万元同比增长23.11% [3] - 沧州接待游客404.9万人次同比增长21.34%,其中京津游客占比高达30.68% [4] - 太原接待游客616.09万人次同比增长8.4%,市外游客占比高达73.39% [4] 消费引擎激活城市经济 - 徐州64家重点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32亿元同比增长5.4%,主城区22家零售企业销售额达3.61亿元 [6] - 温州针对入境游客增设多语种导览及非遗互动体验,推出瓯剧英文专场、木活字印刷国际工坊等 [7] - 绵阳推出"文旅+科技"融合新业态如低空飞行体验、仿真飞行模拟等,北川石椅羌寨接待游客4.27万人实现收入1778.23万元 [7] - 沧州打造"沉浸式演出+非遗体验+街区巡游"组合场景,成为游客口碑最高的体验 [8] - 太原延长景区开放时间开展夜游活动,依托花卉资源打造"赏花经济" [8] 体系化运营构建长红机制 - 包头推出"春遇鹿城·花漾包头"主题系列活动,整合七大主题100余项文旅内容形成覆盖全域的文旅矩阵 [9] - 绵阳构建"全域文旅消费新场景",通过媒体传播策略放大"羌族IP"等文旅资产 [10] - 太原发布七条旅游线路,从城市街巷潮玩游到文博探秘路线,实现文化旅游的深层链接 [11] - 泰安在传统"泰山"资源外拓展"泰山+"组合,将"登泰山"演化为"留泰安"的消费行为 [11]
荥阳假期文旅 市场供需两旺
郑州日报· 2025-05-09 11:33
文旅市场表现 - 荥阳市"五一"假期接待游客107.38万人次 同比增长28.14% 呈现供需两旺态势 [1] - 乡村旅游成为主力增长极 接待74.15万人次 占总接待量的69.1% [1] - 洞林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接待9.97万人次 创收超千万元 [1] - 忆江南旅游度假区通过温泉康养、生态露营吸引13.2万人次 [1] 业态创新与消费激活 - 首创奥特莱斯、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采用"文旅+购物"模式 累计接待14.85万人次 [1] - 中原棋遇记街区打造"文旅+体育"场景 通过广场舞大赛等活动吸引19.97万人次 [1] - 郑州发放500万元文旅消费券 覆盖景区门票、酒店住宿、度假线路三大品类 [2] 文化赋能与体验升级 - 荥阳市图书馆"书香五一"系列活动吸引6061人次参与 [1] - 美术馆惠民展览吸引865人次观展 [1] - 禹锡园、丰乐樱花园等景区开展诗词雅集、非遗手作等特色文化体验活动 [1] 战略规划与产业布局 - 荥阳以"一河一山一中心"为战略目标 构建北部黄河文旅产业带、南部山区生态景观带和市区文化休闲体验中心 [2] - 重点打造"诗意荥阳·慢享生活"、"康养度假·环翠秘境"、"挖掘韵味·活力无限"三大主题文旅产品体系 [2] 运营管理与安全保障 - 构建三级管理体系 组织5个专项督导组对36处文旅场所实施全覆盖检查 [2]
安徽庐江县去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百亿元 全域旅游激活县域经济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5-08 06:26
全域旅游发展 - 庐江县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文旅产业聚人气、促消费,激活县域经济发展,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1] - 该县打造了汤池温泉旅游度假区、精品民宿"云里安凹"、自驾路线"庐南川藏线"等多个休闲旅游项目 [1] - 实施"54321"旅游发展工程,计划培育50家精品民宿、建设400家家庭民宿、打造3大旅游风景线、发展20个主题游乐项目、集聚10大重点景区 [2] 民宿产业发展 - 庐江县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营、群众受益"的民宿产业发展模式,建成48家精品民宿、55家家庭民宿 [2] - 庐江县旅游投资发展公司投资3000余万元改造全县首家精品民宿"云里安凹",带动虎凹欢乐茶谷、少间·王圩里等精品民宿相继落成 [1] - 县乡村振兴投资有限公司收储或租赁乡村闲置资产,由政府统筹资金开发民宿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 [1] 旅游经济成效 - 庐江县已形成汤池、万山、柯坦三大民宿集聚区,带动"民宿+"产业融合 [2] - 2023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百亿元 [2] - 未来计划探索滑雪场、低空旅游、航空航天研学基地等新场景,提升旅游体验 [2] 景区项目特色 - "十里长冲"景区新增橡胶步道、农场等设施,吸引亲子游客参与抓鱼摸虾、放风筝等活动 [1] - 长冲亲子谷设有野坡咖啡、万山电影公园等特色项目,丰富游客体验 [2] - 云里安凹民宿节假日一房难求,需提前两周预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