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金融
搜索文档
全文丨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总经理牛玉锐:全面拓展可持续金融,重点推进五大工作
新浪证券· 2025-10-16 15:49
大会与公司背景 -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世博园区召开 [1] - 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总经理牛玉锐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 [1] - 公司是中国债券市场重要的基础设施,提供债券发行、登记托管、交易结算、估值、信息披露等全生命周期服务 [4][5] 可持续金融服务的五大重点领域 - 公司全面拓展可持续金融服务,重点推进了五方面工作 [3][5] 构建ESG评价体系 - 公司率先实现对近万家企业和上市公司的ESG评价全覆盖,并近期拓展至全部港股上市公司 [5] - 全面升级优化了中债ESG评价方法,将中国特色政策导向与发展理念深度融入评价体系 [5] - 公司牵头编制的金融国家标准《债券发行人环境、社会和治理评价框架》已通过金标委技术审查,即将为市场提供参考标准 [5] 打造可持续主题数据库 - 公司打造全球首个绿色低碳转型债券数据库,全面覆盖境内绿色债券与离岸人民币债券 [6] - 数据库全方位统计募集资金在超过150个绿色细分行业所产生的环境效益 [6] - 创新发布中债五篇大文章数据库,建立覆盖资产、企业主题、资管产品的数据体系和分析工具 [6] 创新碳核算与披露工具 - 公司在行业内首创研发了中债碳核算工具,为金融机构解决范围三碳排放核算难题提供技术支持 [7] - 该工具提供企业碳排放量数据库、行业碳排放强度、组合碳排放计算等服务,测算模型支持90余个分类,覆盖上万家发债企业和上市公司 [7] 完善绿色指数体系 - 自2016年发布首支绿色债券指数以来,公司已形成以绿色ESG、低碳系列指数为代表的中债绿色及可持续发展指数体系 [3][7] - 目前境内绿色主题的固定收益资管产品大多采用中债可持续相关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 [3][7] - 为提升国际影响力,中债绿色指数已先后在卢森堡交易所、澳门交易所及新加坡交易所挂牌展示 [3][7] 提供气候风险解决方案 - 公司研发压力测试工具,支持多种气候场景,量化分析企业经营成本等变化 [8] - 在物理风险方面采用国际通行的灾害暴露度、脆弱性三维评价框架,构建覆盖不同区域与行业的物理风险指标库 [8]
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总经理牛玉锐:完善指数体系布局,推动绿色指数应用与国际化
新浪证券· 2025-10-16 15:37
大会与公司参与 -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至18日在上海世博园区召开 [1] - 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总经理牛玉锐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 [1] 公司可持续金融重点工作 - 构建横向全覆盖、纵向全链条的ESG评价体系 [3] - 深化科技赋能打造中债可持续主题数据库 [3] - 创新碳核算与披露工具配合可持续披露准则落地实施 [3] - 完善绿色指数体系布局推动绿色指数的应用与国际化 [3] - 提供气候风险解决方案研发压力测试工具 [3] 绿色指数体系的发展与应用 - 自2016年发布首支绿色债券指数以来已形成以绿色ESG、低碳系列指数为代表的中债绿色及可持续发展指数体系 [3] - 境内绿色主题的固定收益资管产品大多采用中债可持续相关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 [3] - 中债绿色指数已在卢森堡交易所、澳门交易所及新加坡交易所挂牌展示以提升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3]
金鹏辉:可持续金融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勾勒新前景
新浪财经· 2025-10-16 14:53
可持续金融的定义与范畴 - 可持续金融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其内容覆盖面广泛,包括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生物多样性金融等[1][5] - 可持续金融与科技金融和普惠金融关系密切,但当前讨论重点聚焦于与环境相关的部分,即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和生物多样性金融[5] - 可持续发展内涵包括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和包容性发展,其中绿色发展是当前首要内容[4] 可持续金融发展的挑战 - 相较于传统金融主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可持续金融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属性,面临市场机制缺失和信息不对称两大难题[3][6] - 绿色转型中部分企业因技术升级成本高、市场需求变化快可能出现短期经营困难,导致市场机制难以自发形成有效激励[3][6] - 多数ESG因素缺乏明确的量化指标和评估办法,加上金融机构和企业信息披露不充分,容易发生信息不对称和“洗绿”行为[3][6] 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成果 - 中国已基本形成以绿色金融为主,转型金融和生物多样性金融为辅,碳金融、ESG投融资、气候投融资各具特色的多元化发展格局[3][6] - 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部分A股上市公司将从2026年开始强制披露ESG报告,涉及450家上市公司,占总市值的51%[3][7] - 2021年中国与欧盟共同牵头完成《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7] 上海在可持续金融领域的机遇与举措 - 今年9月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建立全球可持续金融发展中心,为上海带来发展机遇[3][7] - 上海近年来在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生物多样性金融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7] - 未来上海可从提升绿色金融国际化水平、支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加强转型金融实践落地、推动科技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四个方面着力[7][8][9][10] 可持续金融的未来前景 - 可持续金融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机遇,有望成为全球金融体系转型的巨大推动力[3][7] - 可持续金融将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勾勒新前景[3][7] - 当前距离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还有5年时间,通过可持续金融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10]
金鹏辉:可持续金融蕴藏着巨大增长机遇 有望成为全球金融体系转型推动力
新浪财经· 2025-10-16 14:45
大会基本信息 -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暨首届绿色产业与可持续消费博览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世博园区召开 [1] 可持续金融发展现状 - 可持续金融已成为全球金融创新的焦点领域,但面临市场机制缺失和信息不对称两大难题 [1] - 中国已形成以绿色金融为主,转型金融和生物多样性金融为辅,碳金融、ESG投融资、气候投融资各具特色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3] 政策与规则进展 - 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部分A股上市公司将从2026年起强制披露ESG报告 [3] - 强制披露ESG报告的45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51% [3] - 2021年中欧共同牵头完成《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 [3] - 今年9月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建立全球可持续金融发展中心,为上海带来新机遇 [3] 未来发展机遇与建议 - 可持续金融蕴藏巨大增长机遇,有望成为全球金融体系转型的推动力 [3] - 建议上海从提升绿色金融国际化水平、支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加强转型金融实践落地、推动科技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等方面着力 [3]
共创数智化绿色低碳新纪元,这场国际会议在广州举行
搜狐财经· 2025-10-12 15:16
会议概况 - 国际标准化组织可持续金融技术委员会2025年全体会议于10月10日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1] - 会议主题为携手国际标准化,共创数智化绿色低碳新纪元 [1] - 参会者包括ISO各国代表、国内专家学者、领军企业精英及标准化机构成员 [1] 核心成果发布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了《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标准化蓝皮书(2024)》(国际版) [1] - 蓝皮书系统阐释ESG理念的理论内核与演进逻辑,并提出中国ESG标准化的顶层架构设计 [1] 议题讨论与行业交流 - 主旨演讲环节围绕可持续金融国际标准制定进展、绿色低碳促进全球可持续金融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实践等议题展开 [3] - 圆桌论坛聚焦绿色金融标准建设、金融机构转型发展与创新产品实践等议题 [3] - 讨论为金融机构核心发展方向提供前瞻性新思路 [3] 战略影响与未来规划 - 会议旨在为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绿色动能 [3] - 广州将以牵头编制碳市场ISO国际标准为契机,推动广州方案写入国际标准 [3] - 此举旨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3]
迪拜金管局与香港金管局合办第二届气候金融会议 加强可持续金融领域创新、气候韧性和跨境合作
智通财经网· 2025-10-09 16:51
智通财经APP获悉,迪拜金管局与香港金管局今日(10月9日)宣布将于11月26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 联酋)迪拜合办第二届联合气候金融会议(会议)。作为迪拜金管局与香港金管局支持并促进中东和亚洲地 区气候金融合作伙伴关系中的重要举措之一,本届会议将聚焦于"改变未来:绿色金融助力可持续发 展",并将体现迪拜与香港作为两个全球最具活力的金融中心之一的共同承诺──透过创新、气候韧性与 跨境合作,塑造全球金融的未来。 迪拜金管局总裁施卫民表示:"展望未来,我们与香港金管局的合作反映共同承诺——塑造更加联通、 具韧性和前瞻性的全球金融格局。'改变未来'不仅是一个主题,更是呼吁各界支持《迪拜经济议程 D33》,在全球范围推进可持续金融与创新。"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联合气候金融会议是发挥香港与迪拜作为金融和创新中心角色,巩固亚 洲──中东走廊的又一举措,以促进资本与知识的流通,支持区内以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期待继 续深化与迪拜金管局在气候金融及其他领域的合作。" 此次会议将包括施卫民与香港金管局副总裁陈维民的炉边对话,重点讨论如何善用科技创新、建立政策 框架和促进跨界别合作,充分发挥气候金融的潜能,引导资本 ...
香港发布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路线图 打造全球固定收益及货币中心
搜狐财经· 2025-09-26 00:56
中新社香港9月25日电 (记者 魏华都)25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简称"香港证监会")与香港 金融管理局联合发布《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发展路线图》(简称"路线图"),策略性定位香港成为全球固 定收益及货币中心。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称,强化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对提升香港作为投资和集资中心的地位至关重 要。证监会将与业界研究如何建立中央交易对手结算、推出更多固定收益代币化产品等。 路线图公布后,获香港业界高度关注与热议。香港银行公会主席、渣打香港兼大中华及北亚区行政总裁 禤惠仪称,路线图明确展示香港特区政府将香港发展成全球固定收益及货币产品枢纽的决心,为香港金 融发展带来更大机遇,银行公会将推动业界支持及配合各项措施,助力推动更多债券在港发行、扩展离 岸人民币业务及应用、促进相关产品市场流动性。 汇丰亚洲及中东地区联席行政总裁廖宜建表示,香港是亚洲唯一能够联系中国内地投资者与国际发行人 的债券市场,可借此独特优势吸引更多国际发行人,让他们以较低的人民币利率发债。内地投资者通过 香港市场投资全球发行人的债券,可达到资产配置多元化。 香港特区立法会金融服务界议员李惟宏相信,随着路线图的逐步落实,能为市场 ...
专家:中小企业融资是全球性难题,要严守反洗钱等合规底线
南方都市报· 2025-09-25 18:18
会议与白皮书发布 - 第二十届中国中小企业家年会倒计时活动——2025生态共建论坛暨《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白皮书(2025)》发布仪式于9月25日在北京举行 [1] - 《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白皮书(2025)》由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联合发布 [2] - 第二十届中国中小企业家年会将于12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解难题、促发展、强信心” [3][4] 中小企业融资生态转型策略 -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提出以“金融科技、产业金融、可持续金融”三大引擎驱动融资生态转型 [1] - 白皮书建议中小企业采取“向内求索+向外借力”双轮驱动策略以降低融资成本 [2] 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的具体路径 - 第一步是优化自身信用资产,包括强化财务内控确保数据真实透明规范,以及深耕细分领域成为“专精特新”企业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2] - 第二步是利用政府与市场工具借势降低融资门槛,如善用政府引导基金、贷款贴息等政策性金融,并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及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模式 [2] - 第三步是强调合规作为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的必要前提,需遵守相关法律,在跨境融资、大数据征信、供应链融资中防范风险 [3] 中小企业的经济地位与发展支持 -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韧性的重要体现,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4] - 中国中小企业家年会旨在汇聚多方力量为中小企业搭建资源对接、创新赋能、合作共赢的生态平台,助力其在“十五五”开局关键期把握机遇 [3][4]
金融监管总局举行东盟与中日韩金融监管机构研讨会
金融时报· 2025-09-25 09:00
责任编辑:杨喜亭 作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论坛的分论坛之一,研讨会围绕东盟与中日韩区域金融脆弱性与监 管关注重点、可持续金融发展和挑战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并就金融数据的跨境流动和隐私保护议题与业 界代表进行了探讨。参会代表纷纷表示,本次研讨会加深了外方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和金融监管的了 解,增进了东盟和中日韩国家监管机构的互信和共识,推动了监管机构与业界的沟通交流。 上述国际司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加强与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机制成 员国的跨境监管合作,促进中外资金融机构共同发展,助力区域内经贸往来和实体经济稳健发展。中国 也将坚持高水平的金融业开放,巩固互利共赢的金融发展格局,持续推动建立更加包容的国际金融体 系。 9月17日至18日,金融监管总局在广西南宁举行东盟与中日韩金融监管机构研讨会。来自中国、韩 国、泰国、印尼、菲律宾、老挝、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8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名金融监管 机构代表参会。 金融监管总局国际司负责人表示,中国与东盟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东盟第一大 贸易伙伴,东盟也连续5年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当前全球贸易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背景 ...
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三区”叠加政策优势凸显
中国发展网· 2025-09-22 21:32
据了解,运河商务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两区"建设的主阵地、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主要承载地,也是 北京城市副中心金融创新和高端商务功能的规划发展区,涵盖办公、商业、公寓、酒店等综合业态,比 肩伦敦金融城的金丝雀码头。目前正在以全球财富管理中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为目标,加快 建设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 保持每个工作日新增10家企业注册的速度。数据显示,2025年1-8月,运河商务区保持每工作日新增10 家的企业注册速度,目前累计注册企业2万余家,占全区企业总数8.48%。按行业分类,已有三峡资 本、华夏理财、云锐国际等总部企业23家,华兴海安、北银理财、副中心产业基金等央国企及子公司 218家,工、农、中、建、邮储北分、北京银行、农商行等金融企业154家,三峡新能源、仟亿达、随视 传媒、阳光人寿保险等上市公司及子公司116家,新译科技、佳华智联等国家高新企业120家,小罐茶 业、传神等专精特新及子公司企业123家、三峡地质安全院士工作站等国家级/市级创新平台15个。2024 年实现税收66.2亿元,税收产出2536元/平方米。2025年1-7月,运河商务区形成税收44.66亿元,占全区 税收总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