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搜索文档
北京:力争到2030年,本市市场总消费额年均增长5%左右
快讯· 2025-07-10 11:44
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 北京市目标到2030年市场总消费额年均增长5%左右 [1] - 计划打造2—3个千亿级文商旅体融合消费新地标 [1] - 提升全球消费市场辐射带动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引领能力 [1] - 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 [1]
凝心聚力谋发展 实干担当谱新篇
郑州日报· 2025-07-03 08:48
郑州市发展战略部署 - 全会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国际国内双循环重要枢纽节点及便利地、建设交通强市、商贸物流强市等战略目标 [3] - 强调"两高四着力"要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着力科技创新、着力产业升级、着力民生改善、着力社会治理) [5][6][8] - 提出建设先进制造强市、科创强市、数智强市、交通强市、文旅强市、商贸物流强市、现代农业强市七大目标 [9] 区域经济发展举措 - 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2024年全口径税收超亿元楼宇数量增幅达20% 荣获"中部地区最具潜力CBD"等称号 聚焦绿色低碳发展 [3] - 金水区杜岭街道发展首店经济等新业态 创新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 [4] - 上街区工业路街道围绕新材料、高端制造、低空经济三大主导产业强链延链 依托产业园联合基金打造招商生态闭环 [6] - 中牟新区大孟街道依托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文旅项目 打造"中国中牟·幻乐之城"城市IP [9] 文旅产业发展 - 二七区坚持"全域统筹、融合发展"理念 推进文旅体重大项目建设 开展文旅宣推"十百万"行动 [2] - 登封市北高庄村依托中岳景区优势打造精品民宿 发展特色种植与乡村旅游融合的特色产业 [7] - 中牟新区大孟街道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 优化全域文旅环境 [9]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高新区森鹏科技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加大创新投入推动产业升级 [5] - 巩义市科协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交流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5] - 新密市聚焦科技创新引领、传统产业升级等重点领域 [7] 基层治理创新 - 金水区杜岭街道深化"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 推进"五基四化"专项攻坚 [4] - 经开区潮河办事处推行物业升级"红色管家" 探索"物业+养老托幼"服务 [6] - 惠济区裕华社区引入智能化管理手段 搭建居民参与平台 [6] - 荥阳市广武镇发挥支部书记"头雁"效应 深化"三标"活动 [8]
天津发布消费空间提质方案 打造优雅韵、国际潮消费新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7-02 17:51
天津市消费空间提质方案核心内容 - 天津计划打造"2+8+22+N"四级商圈体系 包括2个世界级消费集聚区 8个城市级商业中心 22个区域级特色商圈和N个社区便民消费网点 [5] - 目标是将天津建设成为具有"津味 津派 津潮"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示范城市和全球消费活力高地 [5] 四级商圈体系具体规划 - 世界级消费集聚区:金街和泰达MSD—于响两个区域 将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承载区 聚集全球消费资源和服务 [5] - 城市级商业中心:包括文化中心 天津之眼 五大道 老城厢—古文化街 意风区 西北角—大胡同 天津西站和佛罗伦萨小镇8个区域 [5] - 区域级特色商圈:规划建设生态城 泰安道—小白楼等22个区域性支撑节点 [5] - 社区商业:将从街面经济 连锁化率 功能复合 地下商业空间利用和智能体验五个方面提升活力 [5] 特色消费场景建设 - 依托"山 海 河 楼 港 体育 文旅 康养"8类资源打造特色消费场景 [5] - 具体措施包括推进长城 大运河文化保护利用 打造滨海文旅融合消费带 推动海河沿岸商圈发展 活化利用小洋楼等 [6] - 发展保税展示交易 免税经济 跨境电商 服务国际船员等新型消费场景 [6] - 突出冰雪 水上等体育消费 释放银发经济活力 壮大新型健康服务业态 [6] 配套支撑体系 - 将搭建商贸物流暨应急保供体系和商业数字化体系两大支撑体系 [6] - 完善组织保障 规划管控 用地保障与政策支持等配套措施 [6] - 通过空间重塑 业态创新与配套保障系统推进消费空间优化 [6]
创造优质体验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
经济日报· 2025-06-30 06:09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现状 - 首批试点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通过政策支持和特色化发展路径构建全球消费资源配置能力、时尚潮流引领能力和区域经济辐射能力 [1] - 当前建设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暑期消费热潮推动传统商业空间向商旅文体展融合的新型消费场景转型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口消费品份额及离境退税规模在全国占据重要比重,是国内消费市场的核心枢纽 [2] 差异化发展模式与新业态 - 各城市依托自身优势形成差异化发展模式,暑期旅游需求集中释放进一步凸显差异化优势 [2] - 体育赛事与商业载体的联动促进短期客流转化为长期消费黏性 [2] - 低空旅游、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突破传统消费时空限制,推动城市从购物场所向生活方式体验空间升级 [2] 政策与市场支撑 - 从国家到地方形成完整政策支持体系,聚焦入境游便利化、优化离境退税、新业态培育等领域 [2] -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服务消费、绿色消费、数字消费等新需求快速增长 [2] -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消费场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签证便利化政策持续优化,支付、退税等消费痛点逐步破解 [2] 未来发展方向 - 需紧扣"国际""消费""中心"三大关键词,增强国际交流,提升消费便利化水平,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增设国际航线 [3] - 推动本土品牌与国际资源深度合作,培育具有文化特色和全球影响力的消费品牌 [3] - 通过技术创新拓展消费场景,发展可持续的服务消费,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产业链各环节 [3] - 依托城市群发展优势设计跨区域消费线路,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县域经济联动发展 [3] 核心目标与价值 - 根本目标在于为国内外消费者创造优质体验,让人"愿意来、留得下、还想来" [1][3] - 城市建设需在商业空间中融入文化元素,在服务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在品牌建设中讲好本土故事 [3] - 未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成为展现中国消费活力、传递中国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3]
各地多措并举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央视网· 2025-06-28 20:37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展 - 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等地通过首发经济、优化入境政策和消费环境等措施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1] 上海消费促进举措 - 上海通过"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等大型活动激发消费潜力 [3] - 上海边检机关今年查验入境外籍旅客超250万人次 同比增长44% [3] - 推出"即买即退、资金秒达"离境退税升级服务 深受外国游客欢迎 [3] 北京文旅消费升级 - 北京推出丰富文旅产品和创新消费场景 优化消费地标布局 [5] - 1—5月全市接待入境游客1971万人次 同比增长541% [5] 广州离境退税服务优化 - 广州离境退税商店总数突破500家 实现11个城区全覆盖 [5] - 离境退税申请单同比上升203倍 销售金额同比上升129倍 [5] 天津商业项目开发 - 天津发掘河、海、港资源建设标志性商圈街区和商业项目 [5] - 盘活古建筑并引入餐饮、购物首店 激活消费活力 [5] 重庆特色消费场景打造 - 重庆利用地形优势打造洪崖洞、李子坝轻轨穿楼、山城巷等特色消费场景 年均吸引游客超5亿人次 [7] - 4月以来无人机灯光秀常态化展演带动滨江路重点餐饮满客率超70% 重点酒店入住率超80% [7]
聚焦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上海民盟开展专项民主监督
搜狐财经· 2025-06-28 11:53
调研背景与目的 - 民盟上海市委会专项民主监督工作组围绕"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主题,对普陀区和嘉定区开展调研 [1] -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兼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基础优势和战略使命,扩内需促消费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关键举措 [1] 普陀区调研发现 - 鸿寿坊通过商旅文资源高效串联,打造"精致烟火气"特色业态,成为开放式商业街区转型标杆,破解同质化竞争困局 [4] - 环球港探索商旅文体融合新模式,通过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实现政企优势互补,推动传统重点商圈转型升级 [4] - 普陀区构建政策体系强化商圈建设,创新消费场景,打造高品位潮流经济并把握青年消费新趋势 [5] 嘉定区调研发现 - 南翔印象城MEGA在新能源汽车销售方面推出创新举措,形成新能源汽车"一条街",显著促进汽车消费 [7] - 上海国际赛车场利用赛事资源带动文旅消费,探讨提升旅游体验和扩大赛事溢出效应的具体措施 [7] - 嘉定区发挥汽车产业集聚优势促进汽车消费,推动节赛深度融合,并计划开拓汽车租赁市场 [9] 政企合作与规划 - 普陀区形成政策见效和成果落地的工作闭环,将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5] - 嘉定区将充分运用调研建议编制相关规划,推动汽车产业更高质量发展并提升入境消费便利性 [7][9]
蓝皮书:北京多元消费业态融合发展生态格局将在年底初步形成
中国经济网· 2025-06-25 16:09
商圈升级成效 - 商圈人气攀升 客流量和销售额持续增长 为城市经济注入新活力 [1] - 消费结构优化 消费品质全面提升 高品质高附加值商品服务涌现 [2] - 文化 旅游 体育等多元业态融合发展 提升消费体验 [2] 多元消费业态融合 - 构建商 文 旅 体 农 林 水等多领域协同发展的生态格局 [3] - 预计2025年底初步形成 打破商业边界 引领新消费需求 [3] - 注重创新驱动 科技赋能消费 打造智慧化个性化场景 [3] 国际消费中心建设 - 深化商圈改造 丰富商业设施业态组合 营造多元优质消费场景 [4] - 引入国际知名品牌 打造特色主题街区 提升商圈智能化水平 [4] - 推动绿色消费和可持续发展 构建生态化新型消费城市 [4] 对外开放重点领域 - 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合规治理 促进金融业等服务业扩大开放 [4] - 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 深化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国际合作 [4]
持续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经济日报· 2025-06-18 06:13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政策背景 - 党中央作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大决策部署 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并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5座城市被列为重点推进城市 深圳、杭州、南京、成都等城市也在自主探索 [1]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 从8个方面推进建设工作 [1] 重点城市建设成效 - 北京优化消费地标布局 引进大批品牌首店和概念店 改造提升王府井步行街等文化时尚地标 [1] - 重庆打造四大国际消费目的地 在"2024中国城市入境游影响力榜单"中位列第三 [1] - 广州整体谋划"天河路-珠江新城"两大商圈 打造完整互补的消费产业体系 [1] 消费提振措施 - 上海打造"五五购物节"等大型消费节庆活动 带来实质性消费增长 [2] - 南京发展首发经济 引进知名品牌首店和旗舰店 打造"夜之金陵"夜经济品牌 [2] - 各地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 激发城市消费潜力 [2] 国际化建设路径 - 上海、北京街头国际品牌云集 增强城市国际性特质 [2] - 推出"签证+消费+旅游"联动优惠 吸引海外游客 [2] - 引入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和大型国际赛事 吸引参赛者入境消费 [2] 特色化发展策略 - 天津利用国家海洋博物馆等载体 推出"夜游"博物馆等特色主题消费项目 [3] - 集聚古风花艺、国风手作、国潮精品等文创品牌 [3] - 打造独一无二的地标商业载体和网红旅游场所 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 [3]
前5个月境外人士在深非现金支付增长近四成,东南亚客群激增
南方都市报· 2025-06-17 20:06
深圳入境消费市场表现 - 2025年前5个月境外人士在深非现金支付交易达97.4亿元,同比增长37%,交易笔数7109.5万笔,同比增长31% [2] - 港人交易笔数占比68%,金额占比60%,同比分别增长25%和27% [2] - "五一"小长假期间境外人士非现金支付交易248.9万笔、2.8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64%和58% [3] 客源结构分析 - 港人仍是消费主力,"五一"期间交易笔数、金额占比分别达75%和76%,同比增速66%和56% [3] - 韩国、美国、新加坡为前三大客源国,合计贡献超4成消费额,占比分别为17%、13%、13% [3] - 东南亚游客增速显著:老挝、泰国游客消费额同比激增125倍和17倍,泰国、印尼"五一"消费额同比飙升14倍和9倍 [3][4] 消费场景分布 - 港人消费集中于商超购物和餐饮美食,前5个月合计占比超7成 [4] - 交通出行成为港人消费增长最快领域,消费额同比增长40% [4] - 外国人购物消费额同比增长28%,节假日文旅消费需求释放,"五一"和端午假期旅游娱乐类消费笔数同比分别增长29%和40% [4]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 - 深圳推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成为全国唯一海陆空全类型离境退税口岸城市 [5] - 前5个月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1倍,"即买即退"商品销售额激增超20倍 [5] - 便利化措施有效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激活全球消费潜力 [5]
推动原创 联动文商旅 北京商业民企让“中国品牌”走得更远
北京商报· 2025-05-15 13:42
秀水街品牌孵化与业绩表现 - 秀水街组建20人品牌孵化团队,专注引进非遗元素前三名品牌和非遗传承人,并提供租金减免支持[1] - 光合高定入驻1年积累上千客户,其中数百人持续复购,通过定制服务推动国潮商品国际化[1] - 凯伦生活家居从家纺小店升级为品牌,与外交官及全球500强企业合作销售纺织品[1] - 2024年秀水街入境游客同比增245%,销售额达16亿元(+60%),客流700万人次(+65%)[2] - 2025年五一期间入境游客增53%,销售额增67%,欧美团组游客占比显著提升[2] 国潮品牌与国际消费趋势 - 原创品牌如台湾印象(内地唯一门店)通过淘宝、抖音拓展线上渠道,同步销售台湾食品[2] - 国潮产品将本土文化注入设计,强化国际消费者对"中国设计"的认知,拉动内需市场扩容[3] - 外籍消费者占比达70%,商品以传统文化和非遗元素为主,高性价比"中国制造"受青睐[2][3] 商业体创新与政策支持 - 蓝色港湾构建亮马河文化经济带,2024年4月联合蚂蚁推出全场景支付方案,外籍游客量显著增长[3] - 朝阳区通过首店保障、审批简化、夜间经济扶持等政策推动商区发展[3] - 蓝色港湾凭借"水岸商业+城市公园"场景成为国际品牌华北首店首选地[3] 入境消费与政策影响 - 免签政策优化推动北京入境旅游火热,2024年外籍游客消费快速恢复[4] - 北京需扩大国际"朋友圈",提升消费体验以应对消费外流挑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