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
搜索文档
破解发展难题 激发振兴动能
辽宁日报· 2025-10-16 09:05
发展基础与城乡融合 - 民族地区发展基础相对薄弱 [1] -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 建议以规划一体化为引领优化城乡空间功能布局 以要素均等化为重点夯实城乡融合基础 [1] 人才队伍建设 - 民族乡村人才队伍存在头雁稀缺和领军人才不足的问题 [1] - 建议聚焦主导产业核心领域精准绘制人才图谱 通过精神与物质双重激励多元化引才育才留才 [1] 文化资源与产业赋能 - 广袤的民族乡村是多彩文化的富集地 文化赋能是点燃民族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1] - 建议开展全省民族乡村文化资源普查与价值评估 精耕文化IP 定期举办文创大赛等活动促进资源与资本 创意与市场高效对接 [1] 生态与绿色发展 - 推进民族乡村振兴需守牢绿色发展底色 [2] - 建议依托民族乡村特色资源深化生态农业与农产品加工 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 [2] 特色产业与农文旅融合 - 喀左县坐拥北纬41°黄金种植带生态优势 做强农业产业深化农文旅融合大有可为 [2] - 建议做大做强喀左紫砂 喀左陈醋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促进农文旅与研学相结合吸引游客 [2] 农业经营与基础设施 - 存在农业经营分散 农业设施重建轻管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亟待破解的难题 [2] - 建议加大对家庭农场 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 激发农户流转土地意愿 降低物流成本完善网络基站等配套设施 [2] 农业科技推广 - 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效能不佳 存在技术上热下冷的温差 主要问题是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错位 [2] - 建议疏通科技赋能农业的末梢神经 建立以科技推广成效为引领的农业科技评价考核体系解决科研与推广两层皮问题 [2]
三项标志性改革破题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青神样本”
中国发展网· 2025-10-15 17:04
文章核心观点 - 青神县作为改革试点县,通过“一通二单三抵押”、“全域大学区零门槛”、“农房三全管理”三项标志性改革,破解城乡二元壁垒,惠及16.7万群众,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可复制推广的“青神经验”[1] 农村产权融资改革 - 创新构建“平台直通+信用分级+产权活权”全链条服务体系,依托“四川农业信贷直通车”平台,归集1215户家庭农场和213家合作社数据,量身定制8款信贷产品,实现线上快速放款[2] - 出台白黑名单管理办法,筛选684家白名单主体给予利率下浮10%-15%的优惠,其贷款获批率达92%,较普通主体提升35个百分点,并对4家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2] - 在全省率先探索农业设施、畜禽活体、农作物抵押新模式,颁发首本养殖设施不动产权证助企获贷500万元,通过“检疫+保险+智能耳标”以活体生猪抵押贷款300万元[3] - 县政府设立20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与银行按5:5比例共担风险,累计撬动涉农融资超59亿元,发放产权抵押贷款2800万元,预计总授信额度突破10亿元[1][2][3] 城乡教育融合改革 - 以“城乡无差别”为核心理念推进“全域大学区零门槛”改革,彻底取消户籍和住房限制,农村小学城区就学率从81.2%跃升至97.2%,初中从87.8%增至93.4%[4] - 投入9.2亿元实施青神中学搬迁等工程,近三年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780个(含寄宿制学位780个),改造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新增床位840张,并推行双导师制为812名住宿生提供关爱[4] - 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开通15条主线4条支线,投入71辆客车精准对接上下学,学生乘车优惠至2元直达,月均交通成本从160元降至80元降幅50%[5] - 2025年全县农村学生学籍转入510人、县外转入367人同比增长40%,通过城乡师资交流与共同培训,农村学生学科合格率提升15个百分点[4][5] 农房建设管理与价值激活 - 创新“图集全应用、工匠全流程、功能全方位”三全管理模式,编制150套农房图集迭代至128套施工图级别,对选用标准图集农户每户奖励1万元已发放111万元[6] - 开发全省首个县级农房工匠管理平台,实施“考、培、奖、评、罚”五字管理法,建立四级巡查机制开展监督2万余次,实现农房违法建设零新增并在全省16个县推广[6] - 作为全省唯一农房金融试点县,创新“青衣农房贷”为217户农户授信5337万元发放贷款523万元,盘活闲置农房150余宗打造文旅新业态120余处[7] - 通过多元合作模式盘活闲置农房带动年旅游收入超2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40万元,群众人均年增收1500元,全县新建改造农房1200余户图集应用率100%[1][6][7]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人民日报· 2025-10-13 14:48
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与方向 -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举措,旨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3] -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等方面将城市和乡村作为整体统筹谋划,并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3] -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把握县域这一关键环节,一体推进兴业、强县、富民[3] 县域经济的产业机遇与发展 - 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例如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的肥西县已集聚近200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满产产值超20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也在加快发展[4] - 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进农文旅融合等模式发展乡村产业,例如蒋岗村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将突破650万元[3] - “千亿元县”各具特色,成为观察县域经济的重要窗口,小县城蕴藏大机遇[4] 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 - 国家正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7%[5] - 公共服务保障持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比例达97%,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7亿人[5] - 政策举措有效回应了进城务工人员在子女教育、家人就医等方面的关切,助力其更好地融入城市[5] 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提升 - 乡村建设行动稳步推进,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约7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6] - 基础设施覆盖广泛,行政村100%通宽带、90%以上通5G,公共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6] - 具体案例显示,部分地区如精河县已建立起覆盖城乡的高效供水链,服务用水总人口13.4万人,全县自来水普及率和水质达标率均达100%[6]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丨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人民日报· 2025-10-13 10:57
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与战略 -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旨在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 [2][3] - 各地区各部门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等方面统筹谋划,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 [3] -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的作用 [6] 县域经济发展与产业机遇 - "千亿元县"是观察县域经济的重要窗口,例如肥西县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近200家上下游企业,满产产值超2000亿元 [4] - 县域经济各具特色,肥西县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药谷科技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 [4] - 蒋岗村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进农文旅融合,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突破650万元 [3] 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提升 - 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精河县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均达100%,服务用水总人口13.4万人 [6] - 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在76%左右,行政村100%通宽带、90%以上通5G,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 [6] - 桃园村从泥路坑洼、河道淤塞转变为道路整洁、风景宜人,建有专业运动场地、民宿、书店和露营基地 [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 - 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正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 [5] - 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比例达97%,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7亿人 [5] - 进城务工人员通过政策支持在就业、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更好融入城市,例如郝霞在城里买房,孩子上大学,医疗养老保险齐全 [5] 乡村产业振兴与人才回流 - 桃园村吸引游客和外出打拼的年轻人回乡创业,村民享受与城市相近的便利生活 [1] - 蒋岗村村民通过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和年底分红实现增收,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3] - 进城务工人员郝霞成立手工编织工作室,带动上百名妇女实现就业增收 [5]
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人民日报· 2025-10-13 09:39
城乡融合发展的整体战略 - 城乡融合发展被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2] - 各地区各部门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整体统筹谋划,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2] -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旨在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的作用[4] 县域经济的产业发展机遇 - “千亿元县”是观察县域经济的重要窗口,例如肥西县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已集聚近200家上下游企业,满产产值超2000亿元[2] - 县域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肥西县除新能源汽车外,生物医药产业也在加快,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药谷科技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2] - 乡村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进农文旅融合,例如蒋岗村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突破650万元[2] 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 - 国家正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3] - 政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义务教育阶段其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比例达97%,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7亿人[3] -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帮助其在城市解决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问题,更好融入城市并共享发展成果[3] 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提升 - 全国乡村建设行动稳步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约7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4] - 基础设施加速向乡村延伸,行政村100%通宽带、90%以上通5G,例如精河县城乡一体化水厂服务13.4万人,自来水普及率和水质达标率均达100%[3][4] - 乡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从道路、河道到运动场地、民宿、书店等设施建设,提升了农村现代生活水平,吸引游客和年轻人回乡创业[1][4]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人民日报· 2025-10-13 09:26
城乡融合发展战略 -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旨在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 [3] - 各地区各部门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等方面将城市和乡村作为整体统筹谋划 [3] -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3] 县域经济发展 - 肥西县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近200家上下游企业,满产产值超2000亿元 [4] - 肥西县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药谷科技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 [4] - 蒋岗村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进农文旅融合,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突破650万元 [3]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 国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 [5] - 2024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 [5] - 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比例达97%,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7亿人 [5] 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约7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 [6] - 行政村100%通宽带,90%以上通5G [6] - 精河县建立覆盖城乡的高效供水链,服务用水总人口13.4万人,全县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均达100% [6] 乡村振兴成果案例 - 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从道路坑洼、河道淤塞转变为道路整洁、风景宜人,建有专业运动场地、民宿、书店和露营基地 [1] - 桃园村吸引游客并促使年轻人回乡创业,村民享受与城市相近的便利生活 [1] - 内蒙古达拉特旗进城务工人员郝霞成立手工编织工作室,带动上百名妇女实现就业增收 [5]
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10-13 06:10
城乡融合发展战略 -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旨在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 [3] - 各地区各部门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等方面将城市和乡村作为整体统筹谋划,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3] -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的作用 [6] 县域经济发展 - “千亿元县”是观察县域经济的重要窗口,例如肥西县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近200家上下游企业,满产产值超2000亿元 [4] - 县域经济各具特色,通过一体推进兴业、强县、富民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3][4] - 肥西县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药谷科技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 [4] 乡村产业振兴 - 安徽省肥西县蒋岗村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进农文旅融合,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突破650万元 [3] - 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通过建设民宿、书店、露营基地等,吸引游客并促使年轻人回乡创业 [1] - 乡村产业从单一农业向文旅等多元业态拓展,改善了农村居民收入结构 [1][3]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 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行政村100%通宽带、90%以上通5G,乡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6] - 新疆精河县建立覆盖城乡的高效供水链,服务用水总人口13.4万人,全县自来水普及率和水质达标率均达100% [5][6] - 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在76%左右,公共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 [6]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 2024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比例达97% [5] -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7亿人,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 [5] - 政策举措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家人就医等后顾之忧,促进其更好融入城市 [5]
中经评论:科技为笔,绘就“三农”新图景
中国经济网· 2025-10-05 13:20
农业科技发展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 [1] - 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1] - 攻克一批底盘技术并育成一批重大品种 [1] - 湖北襄阳超8000台农机具安装北斗智能驾驶系统 [1] 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农村公路总里程超464万公里 [1] - 行政村5G通达率超90% [1] - 2199个县(市、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1] - 田间地头架起电商直播间,乡村治理引入智慧系统 [1] 农民收入与人才队伍 -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56:1降至2024年的2.34:1 [2] - 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900多万人次 [2] -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乡村发展活力涌动 [2] 政策方向与未来重点 - 城乡融合发展被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 - 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3] -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向高效、智能、绿色转型 [3] - 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民富裕 [3]
我省102个镇入选2025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
大众日报· 2025-10-05 08:45
榜单入选情况 - 该省共有102个镇入选《2025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 [1] - 入选数量较2024年增加15个,实现大幅增长 [1] - 该省千强镇入选数量的增幅居全国第一 [1] 小城镇的战略定位 - 小城镇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关键纽带 [1] - 小城镇被视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支点 [1] - 该省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将其视为区域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环 [1] 历史发展举措 - “十二五”期间在全国率先启动示范镇建设,实施“百镇建设示范行动”,通过土地、资金等要素支持促进产业发展 [1] - “十三五”期间深化实施“1310示范工程”,系统培育了10个具备县域次中心功能的新生小城市 [1] - “1310示范工程”还打造了30个区域辐射带动力强的重点示范镇,并建设了100个产业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突出的特色小镇 [1] - 通过系列举措形成了多层次、差异化的城镇发展梯队 [1] - “十四五”以来坚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阶段进行规划 [1]
“双节”献礼!杭州新登共和花园公寓安置区项目冲刺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江南时报· 2025-09-30 14:57
项目概况 - 项目名称为杭州新登共和花园公寓安置区项目,由中建六局发展公司承建,杭州富阳小城镇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1] - 项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总建筑面积达7万平方米,涵盖6栋高层住宅及2栋附属用房 [1] - 项目将提供400余套低成本保障住房,可满足当地数千户家庭的住房需求 [1] 项目进展 - 项目主体结构即将全面封顶,标志着工程将正式转入二次结构施工阶段 [1] - 项目团队通过优化流程、合理排布工序、科学调配资源,有力保障了各项节点如期完成 [2] 项目意义与影响 - 项目作为富阳区重点民生工程,旨在提升群众在城市发展中的获得感,助力实现“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1] - 项目建成后将带动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新社区覆盖,助力打破城乡公共服务壁垒 [1] - 项目为富阳区推进城乡融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有力支撑,契合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以民生为基”的战略导向 [1] - 项目以实际行动助力杭州城乡融合发展,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 [2] 项目管理与安全 - 项目团队坚守一线,围绕“保质量、保安全、促生产”目标开展全员应急救援演练,实施精细化管理 [2] - 项目团队确保施工全过程“安全零事故” [2] - 在后续的室内装饰、配套设施建设中,团队将继续严格把控质量与进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