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自购

搜索文档
大成基金、华商基金分别自购旗下主动权益基金1000万元、2000万元
快讯· 2025-07-04 10:31
基金公司自购动态 - 大成基金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拟任基金经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大成洞察优势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1] - 华商基金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旗下华商致远回报A类基金份额 [1] 自购背景与动机 - 大成基金自购行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公司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 [1] - 两家基金公司自购行为均发生在7月初,显示行业对主动权益类基金的阶段性看好 [1]
大成基金宣布不低于1000万元自购旗下基金
快讯· 2025-07-04 07:58
公司动态 -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拟任基金经理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1] - 公司承诺至少持有该基金1年 [1] - 最终认购申请确认金额以基金注册登记机构计算并确认的结果为准 [1] 行业信心 - 公司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信心进行此次认购 [1] - 公司对自身投资管理能力表现出信心 [1]
基金周报:8家公募自购旗下新模式浮动费率基金,全市场规模最大的权益ETF布分红-20250615
国信证券· 2025-06-15 21: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A股市场主要宽基指数走势分化,创业板指、上证综指、沪深300指数收益靠前,科创50、中证1000、中小板指指数收益靠后;主要宽基指数成交额均上升;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医药行业收益靠前,食品饮料、计算机、建材行业收益靠后 [1] - 上周央行逆回购净回笼资金727亿元,逆回购到期9309亿元,净公开市场投放8582亿元;不同期限国债利率下行,利差缩窄0.07BP [1] - 上周共上报24只基金,较上上周申报数量减少;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将实施现金分红;多家公募自购旗下新发浮动费率基金 [9][10][11] - 上周新成立基金16只,合计发行规模89.34亿元,较前一周减少;有34只基金首次进入发行阶段,本周将有17只基金开始发行 [3][39][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上周市场回顾 相关热点回顾 - 基金申报发行动态:上周共上报24只基金,较上上周减少,申报产品包括2只FOF及多只指数基金等 [2][9] - 全市场规模最大的权益ETF宣布分红:6月11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宣布现金分红,每10份基金份额分红0.880元,若权益登记日前产品份额无较大变化,本次分红总额或将超80亿元 [10] - 8家公募自购旗下新模式浮动费率基金:截至6月15日,7家公募自购旗下新发行浮动费率基金,合计自购金额达1.1亿元 [11] 股票市场 - 宽基指数表现:上周走势分化,创业板指、上证综指、沪深300指数收益分别为0.22%、 -0.25%、 -0.25%,科创50、中证1000、中小板指指数收益分别为 -1.89%、 -0.76%、 -0.65%;过去一个月中证1000指数上涨0.81%最高,科创50指数下跌2.80%最低;年初至今,中证1000指数累计收益率2.49%最高 [14] - 成交额情况:上周主要宽基指数成交额均上升,位于过去52周50%-65%历史分位水平;按月度看,除部分指数外,过去一个月主要宽基指数日均成交额上升,位于过去36个月35%-75%历史分位水平 [17][18] - 行业表现:上周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医药收益靠前,分别为3.95%、3.31%、1.54%,食品饮料、计算机、建材收益靠后,分别为 -4.42%、 -2.25%、 -2.16%;过去一个月,医药行业累计上涨7.72%最高,食品饮料行业累计下跌8.34%最低;今年以来,有色金属、综合金融、银行累计收益较高,分别为16.09%、11.99%、11.78%,煤炭、房地产、食品饮料等行业收益率最低 [20] 债券市场 - 央行操作:截至上周五,央行逆回购净回笼资金727亿元,逆回购到期9309亿元,净公开市场投放8582亿元 [24] - 利率变动:质押式回购利率7D相比前一周增加2.97BP,SHIBOR:2W相比前一周减少4.50BP;不同期限国债利率下行,利差缩窄0.07BP;5年期、7年期和10年期不同评级信用债利率及利差均下行 [25][27] 可转债市场 - 指数表现:上周中证转债指数下跌0.02%,累计成交3465亿元,较前一周增加902亿元 [27] - 溢价率情况:截至上周五,可转债市场转股溢价率中位数为30.36%,较前一周增加0.92%,纯债溢价率中位数为14.94%,较前一周减少0.89% [27] 开放式公募基金表现 - 普通公募基金:上周主动权益、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基金收益分别为0.07%、0.02%、 -0.28%;今年以来另类基金业绩最优,中位数收益为12.15%,主动权益型、灵活配置型和平衡混合型基金中位数收益分别为3.23%、1.15%、0.41% [29][30] - 量化公募基金:上周指数增强基金超额收益中位数为0.23%,量化对冲型基金收益中位数为 -0.06%;今年以来,指数增强基金超额中位数为2.38%,量化对冲型基金收益中位数为0.87% [31] FOF基金 - 基金数量:截至上周末,开放式公募基金中有普通FOF基金240只、目标日期基金119只、目标风险基金154只;上周新成立1只FOF基金 [34] - 权益仓位:目标日期基金权益仓位主要分布在50%-65%区间内,绝大多数目标风险基金权益仓位在50%以下,普通FOF基金权益仓位主要分布在25%以下和65%-100%区间内 [34] - 业绩表现:上周普通FOF、目标日期、目标风险类基金收益中位数分别为0.40%、0.64%、0.37%;今年以来,目标日期基金中位数业绩最优,累计收益率为2.81% [34] 基金经理变更 - 上周28家基金公司的46只基金产品基金经理情况发生变动,涉及华安基金、淳厚基金、招商基金等 [37] 基金产品发行情况 - 上周新成立基金:上周新发基金合计发行规模89.34亿元,较前一周减少;新成立基金16只,数量较多的为偏股混合型(6只)和被动指数型(4只),发行规模分别为6.06亿元和5.49亿元 [39][40] - 上周首发基金:上周有34只基金首次进入发行阶段,其中中航智选领航A已结束发行并成立 [43] - 本周待发行基金:本周将有17只基金进入发行阶段,包括被动指数型(10只)、增强指数型(2只)、被动指数型债券(2只) [45]
加强投资者利益绑定 公募基金公司密集自购
金融时报· 2025-06-11 09:38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概况 - 多家公募基金公司近期密集宣布自购旗下产品,今年已有近百家基金公司实施自购 [1][4] - 头部基金公司如华宝基金、广发基金、博时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10家公司自购金额均在10亿元以上 [4] - 4月7日市场回调后,安信基金、富国基金等公司自购权益类产品金额近4亿元 [4] 近期具体自购案例 - 天弘基金拟出资1000万元自购天弘品质价值混合基金,基金经理贾腾同步自购 [2] - 嘉实基金出资超5000万元认购旗下中证诚通国企数字经济ETF [2] - 东方红资管宣布将运用自有资金1000万元投资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基金,员工认购同步进行 [2] - 博时基金将各1000万元投资旗下博时卓睿成长基金A和博时卓越优选混合基金A [2] - 中欧基金出资1000万元认购中欧大盘智选混合发起式基金,承诺持有期限不低于3年 [3] - 兴证全球基金拟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兴证全球合熙混合基金,承诺持有期限不低于3年 [3] 自购产品特点 - 近期自购多选择处于发行期的新基金,尤其是首批浮动费率基金 [3] - 中欧大盘智选混合是首批新模式浮动费率基金中唯一一只发起式基金 [3] - 发起式基金要求发起资金提供方出资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并锁定3年以上 [3] 自购行为驱动因素 - 政策引导:《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头部机构一年内新发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浮动费率产品占比不低于60% [3][6] - 市场因素:沪深300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自购被视为市场底部信号 [5] - 行业转型:政策推动行业从"重营销"向"重业绩"转变 [6] 自购行为的意义 - 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 [5] - 对自身投研能力形成背书,展示穿越周期的信念 [5] - 加强基金公司与投资人利益一致性 [1][5] - 改善产品资金流动性,提升基金运作稳定性 [5] 政策导向 - 中国证监会明确引导基金公司每年将利润约定比例用于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 [5] - 鼓励发起式基金发行,要求管理人自购不低于1000万元且锁定3年 [5]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将自购权益类基金规模指标的加分幅度提升50% [6]
7家基金公司自购浮费基金总额突破1亿元
快讯· 2025-06-09 19:06
智通财经6月9日电,交银施罗德基金今日自购2000万元,让加入首批浮费基金自购行列的基金公司增加 至7家,合计自购总金额达到1亿元。具体来看,东方红资管、天弘基金、博时基金、中欧基金等基金公 司相继自购1000万元;兴证全球基金、大成基金以及交银施罗德基金自购金额为2000万元。强化与投资 者的利益绑定,自购成为基金公司表达对市场信心的重要方式。(智通财经记者 闫军) 7家基金公司自购浮费基金总额突破1亿元 ...
自购暗藏“抄底密码”?浮动费率基金成新宠,公募扎堆操作有何玄机
华夏时报· 2025-06-04 21:36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分析 - 多家头部基金公司近期密集自购旗下产品,涉及金额从1000万元到2000万元不等,包括中欧基金、兴证全球基金、东方红资管、博时基金及天弘基金等机构 [2] - 自购资金多投向浮动费率基金,并承诺较长持有期限,如中欧基金明确持有期不低于三年,天弘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同步自购形成"利益双绑定" [3][5] - 首批16只浮动费率基金密集发行背景下,自购行为被视为对投研实力的背书及传递长期信心 [2][6] 自购案例细节 - 东方红资管5月27日出资1000万元自购其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基金 [3] - 博时基金5月28日公布2000万元自购计划,部分资金投向博时卓睿成长股票型基金和博时卓越优选混合型基金A类份额 [3] - 兴证全球基金6月3日拟出资2000万元认购兴证全球合熙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3] 自购行为的市场意义 - 锁定长期持有期强化资金稳定性,规避短期套利,为市场注入韧性 [4] - 机构行为反映对投研能力、产品表现的信心及当前市场环境的积极判断 [5] - 历史经验显示自购潮常出现在市场重要转折点,如2022年市场波动期间 [7] 自购潮的深层逻辑 - 新发基金尤其是创新产品需"护航",自有资金可确保成立门槛并吸引跟投资金 [6] - 浮动费率基金作为行业重大创新,自购行为对其市场接纳具有标杆意义 [6] - 部分自购隐含机构对市场底部的判断,但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评估 [7] 投资者解读建议 - 需区分自购性质:新发基金自购以营销因素为主,存续基金自购或提供入市窗口 [8] - 核心观察指标包括自购金额占发行规模比例、锁定期长短及基金经理是否跟投 [8] - 自购是积极信号但非市场走势保证,投资决策仍需结合产品策略与基本面 [9]
中欧基金自购产品锁定三年!明星战略折戟下信心背书能否打动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6-04 12:55
中欧基金投研体系转型 - 中欧基金此前凭借"造星"策略构建的流量护城河出现裂痕,周蔚文、葛兰等老将光环褪色,曹名长等投研骨干离任 [1][10] - 以沈悦为代表的"团队化"基金经理崛起,表面填补管理空缺,实则反映公司投研体系转型困境 [1][10] - 公司股权结构独特,46.39%股权由21名核心员工直接持有,曾通过股权激励绑定周蔚文、葛兰等明星基金经理 [4][5][6] 浮动费率基金发行与自购行为 - 首批26只浮动费率基金发行,市场关注点转向渠道销售战况及基金公司自购行为 [1] - 东方红资管、天弘基金、博时基金等机构以固有资金认购浮动费率基金,兴证全球基金、中欧基金加入自购行列 [1] - 中欧基金自购旗下中欧大盘智选1000万元并承诺持有期限不低于三年,该产品是首批浮动费率基金中唯一发起式基金 [1][4] 基金经理沈悦背景与管理情况 - 沈悦为中欧基金自主培养的新生代基金经理,拥有5年基金管理经验但独立管理时长有限,此前主要与曹名长共同管理产品 [3][4] - 沈悦接替曹名长管理中欧价值发现等4只产品,后增聘柳世庆、罗佳明等基金经理 [3] - 沈悦掌舵的中欧大盘智选获自购支持,隐含公司"去明星化"战略试水意图 [4] 中欧基金规模与业绩表现 - 股票型基金管理规模从2018年四季度末的30.61亿元增长至2021年四季度末的477.96亿元,混合型基金从508.43亿元增至3366.69亿元 [6][8] - 截至2025年6月3日,成立超三年的8只股票型基金中6只近三年回报为负,4只亏损超20%;82只混合型基金中超六成近三年收益率为负,10只净值跌幅超20% [10]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中欧基金注册资本1.88亿元,股东包括华平亚太资产管理(23.3%)、国都证券(20%)、上海睦亿投资(8.55%)及员工持股(46.39%) [4][5] - 股权治理结构被视为公司跻身一线的重要因素,通过股权激励激发投研活力并驱动规模增长 [6]
最新!约26亿,首只或提前结募
中国基金报· 2025-06-03 23:27
新型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发行情况 - 新型浮动管理费率基金5月28日起售,5天内整体募集规模达26亿元 [1] - 东方红核心价值基金募集规模达15亿元,接近20亿元上限,或提前结束募集 [1][2] - 天弘品质价值募资超2亿元,易方达成长进取、嘉实成长共赢、广发价值稳进合计发行7.6亿元 [2] - 目前19只浮动费率产品在售,至少6只募资超1亿元,但部分产品仅募集百万元级 [1][2] 渠道动态与市场反应 - 浦发银行和东方证券为东方红核心价值主要销售渠道,贡献大部分销量 [2] - 中国银行对托管代销的浮动费率产品实施认购费一折优惠 [3] - 招商银行等渠道开始预热6月4日发行的工银泓裕回报等新产品 [3] - 投资者对浮动费率基金咨询较多,但实际销售进度依赖银行渠道安排 [2]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 - 东方红资产管理和天弘基金分别自购旗下浮动费率产品1000万元 [4] - 博时基金自购1000万元投向旗下浮动费率产品博时卓睿成长等 [4][5] - 中欧基金出资1000万元购入中欧大盘智选混合,持有期不低于3年 [5] - 兴证全球基金拟用2000万元认购兴证全球合熙混合型基金 [6] 5月权益类基金市场表现 - 5月新成立95只基金,总募集规模657.59亿元,权益类产品占比45% [7] - 股票型基金募集265.87亿元(占比40.43%),混合型基金募集29.52亿元(占比4.49%) [7] - 被动指数型基金表现突出,建信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募资19.55亿元,华商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募资14.48亿元 [7] - 科创、人工智能、芯片、数字经济等主题基金为布局重点 [7]
股票ETF上周净流出200亿,债券ETF继续强势“吸金”,信用债ETF备受资金青睐
格隆汇· 2025-06-03 17:53
市场概况 - 上周A股市场表现分化,北证50指数涨幅最大,为2.82% [1] - 港股市场有所下跌,恒生指数下跌1.32% [1] 资金流向 - 上周ETF全市场净流入194.1亿元,其中债券型ETF净流入153.64亿元,股票ETF净流出200.24亿元,商品型ETF净流出16.63亿元 [2] - 信用债指数"吸金"居前,沪做市公司债、深做市信用债上周分别净流入87.92亿元和41.23亿元,中证短融指数净流入10.48亿元 [2] - 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全价(总值)指数和沪30年国债分别净流入14.25亿元和8.76亿元 [2] - 股票指数方面,沪深300、创业板指、科创50、国证信创和红利低波分别净流入17.19亿元、13.21亿元、8.00亿元和6.59亿元 [2] - 净流出方面,中债-1-5年国开行债券全价(总值)指数和中债-0-3年国开行债券财富(总值)指数上周分别净流出12.18亿元、3.42亿元 [2] - 恒生医疗保健、金融科技、中证1000、800消费、CS创新药、300医药、中证医疗分别净流出10.30亿元、5.57亿元、5.45亿元、4.85亿元、4.35亿元、4.11亿元、4.10亿元 [2] - 公司债ETF易方达、信用债ETF、信用债ETF基金、信用债ETF广发和上证公司债ETF上周分别净流入23.88亿元、22.09亿元、22.03亿元、20.18亿元和19.91亿元 [3] - 华泰柏瑞基金沪深300ETF、易方达基金创业板ETF上周分别净流入17.73亿元和11.60亿元 [4] - 净流出方面,国开债ETF净流出12.18亿元,银华日利ETF、恒生医疗ETF、货币ETF建信添益、消费ETF、医药ETF、金融科技ETF分别净流出10.63亿元、10.06亿元、5.42亿元、4.82亿元、4.11亿元、3.98亿元 [4] ETF涨跌幅情况 - 上周股票型ETF周度收益率中位数为-0.30% [5] - 宽基ETF中,中证1000ETF涨跌幅中位数为0.76%,收益最高 [5] - 按板块划分,消费ETF涨跌幅中位数为1.01%,收益最高 [5] - 按主题进行分类,军工ETF涨跌幅中位数为2.07%,收益最高 [5] - 港股通创新药ETF、金融科技ETF、港股创新药50ETF、港股创新药ETF上周均涨超5% [6] - 港股通汽车ETF、港股汽车ETF、新能源车电池ETF、汽车ETF、电池龙头ETF上周分别跌6.62%、6.55%、5.62%、5.45%、5.44% [6] 新发ETF产品 - 上周内地市场上报股票ETF 7只,新成立股票ETF 6只 [7] - 本周将有工银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博时中证A100ETF、工银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ETF、汇添富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ETF、富国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博时国证大盘成长ETF6只ETF发行 [7] 热点新闻 - 贝莱德旗下IBIT过去10日净流入超40亿美元,累计达42.6亿美元,其中IBIT独占96%,净吸金40.9亿美元 [8][9] - IBIT自4月9日起连续33个交易日未见资金流出,管理资产现达720亿美元,年内资金流入位列全美ETF前五 [9] - 以太坊现货ETF也迎来第8日正流,累计流入达3.94亿美元 [9] - 兴证全球基金拟自购旗下浮动费率新基2000万元 [9] - 汇丰控股将向其私募信贷基金注入40亿美元,目标吸引外部投资者额外资本,五年内打造一个500亿美元信贷基金 [9]
兴证全球基金:拟自购旗下浮动费率新基2000万元
快讯· 2025-06-03 09:49
兴证全球基金自购新基公告 - 公司拟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兴证全球合熙混合基金 [1] - 自购行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信心 [1] - 自购同时体现对公司主动投资能力的信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