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资金
搜索文档
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元去哪了?存款“搬家”信号初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6 17:05
存款迁移与股市资金流动 - 7月人民币存款增加5000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1] - 1~7月非银存款合计多增4.6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73万亿元,7月结构性趋势延续并放大 [2] - 非银存款增加反映居民存款向金融产品转移的趋势,可能受股市"慢牛"行情影响 [1] 股市表现与投资者行为 - 8月15日沪指收涨0.83%,盘中突破3700点关口,创近4年新高 [1] - 7月A股市场新开户数达196.36万户,同比增长70.54%,环比增长19.27% [5] - "00后"投资者入市,投入两万元到股市,关注科技领域 [6] 分析师观点与市场预期 - 居民存款"搬家"或已开始,部分资金可能流向股市等风险市场,为股市提供持续资金支持 [1] - 非银存款与居民存款的"一增一减"主因是银行年中考核时点已过及股市上行 [2] - 部分分析师认为居民存款与非银存款的此消彼长反映市场情绪短期波动,尚未形成明显趋势 [3] 投资者情绪与市场热度 - 投资者对股市热情高涨,有投资者表示"行情热起来,感觉到处都是机会" [6] - 投资者关注领域包括创新药、人工智能、机器人、军工等 [6] - 部分投资者通过股票和指数基金盈利,市场情绪积极 [6]
存款“搬家”信号初现,“00后”股民入市:行情热起来,感觉到处都是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6 15:42
A股牛市氛围渐浓,8月15日,沪指收涨0.83%,盘中再次突破3700点关口,创近4年新高。 随着牛市行情升温以及7月金融统计数据出炉,"存款搬家"议题引发关注。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8月13日发布的数据,7月人民币存款增加5000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非银存款 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中信证券宏观团队日前发布研报指出,居民存款"搬家"或已开始。在资产配置结构变化、投资情绪回升和风险收益比改善的推动下,部分资金可能会流向 股市等风险市场。在市场环境改善时,"存款搬家"或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流入,为股市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 居民存款"搬家"入市 数据显示,7月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与之相对应,7月居民存款净减少1.1万亿元,同比多减近0.8万亿元。1~7月非银存款合计 多增4.6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73万亿元,7月当月这一结构性趋势延续并放大。 对于非银存款和居民存款的"一增一减",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主因是银行年中考核时点已过,加之近期股市上行,居民存款大规模向理财 回流。 华西证券宏观 ...
5只A股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业绩翻倍 最高涨超128%
中国经济网· 2025-08-14 08:22
指数突破与市场表现 - 沪指于2025年8月13日收盘3683.46点 突破2024年10月8日高点3674.40点 创2021年12月以来新高 [1][2] - 全市场134只基金年内收益率超60% 5只A股主动权益类基金实现业绩翻倍 最高收益达1.28倍 [1] 主题基金业绩表现 - 医药主题基金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年内收益率128.53% [2] - 算力主题基金永赢科技智选实现年内业绩翻倍 [2] - 消费主题基金广发成长领航年内回报逼近100% [2] - 赚钱效应从单一行业转向医药、算力、机器人、消费等多赛道齐头并进 [1][2] 公募基金发行结构变化 - 当周新发31只基金中权益类产品占26只 其中股票型基金22只 偏股混合型4只 股基占比83.87% [3] - 股票型基金成为公募发行核心品种 推动老产品持续营销 [3] - 债基面临资金撤离压力 交银臻选回报基金净值连续40日低于5000万元清盘线 6月末规模仅2000万元 [4] - 惠升和风纯债与博远增睿纯债基金同期出现大额赎回 [4] 增量资金与市场驱动因素 - 赚钱效应与增量资金形成正循环 场外资金通过权益类产品加速入市 [1][6] - 海外降息预期与国内政策信号增强风险偏好 [6] - 市场处于流动性驱动行情 增量资金入市加速 [6] - 短期关注科技成长领域与红利品种 中长期关注PPI回升带来的顺周期和消费机会 [6] 市场前景判断 - 半年报业绩披露或给予市场更多指引 [6] - 成长风格内部主流热点轮动拉锯战有望开启 [7] - 事件驱动与业绩驱动交易特征将持续主导市场 [7]
指数突破,拉动公募赚钱效应!股基增量资金加速入市
券商中国· 2025-08-14 07:40
市场表现 - A股全线走高,上证指数8月13日收盘报3683.46点,突破2024年10月8日高位3674.40点,创2021年12月以来新高 [2][3] - 年内五只A股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翻倍,收益率超60%的基金产品数量超60只,业绩最佳产品年内收益达1.19倍 [3] - 医药、算力、机器人、消费主题基金表现突出,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收益1.19倍,永赢科技智选翻倍,广发成长领航回报逼近100% [3] 基金发行与资金流向 - 本周启动募集的31只新基金中,权益类产品占比83.87%(26只),包括22只股票型基金和4只偏股混合型产品 [4] - 债基产品面临资金撤出压力,交银臻选回报基金规模缩水至2000万元,股票仓位不足3%,惠升和风纯债、博远增睿纯债发生大额赎回 [5] - 股基因进攻能力成为公募规模增长亮点,满足机构与基民配置需求 [5] 增量资金与后市展望 - 沪指突破前高3674点后,多家基金公司判断增量资金进入将推动行情延续,形成赚钱效应与资金流入的正循环 [6] - 广发基金建议短期关注科技成长领域和红利品种,中长期关注顺周期和消费机会 [6] - 长城基金认为市场处于流动性驱动行情,成长风格内部热点轮动或主导短期走势 [6][7]
沪指创近三年半新高,后市如何演绎?机构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8-13 15:45
沪指延续7月以来的单边上涨行情,8月13日早盘越过3674.4点,突破2024年10月8日的高点,创2021年12月 17日以来的新高,此后继续上涨,截至收盘,沪指报3683.46,涨0.48%。 在指数创下近三年新高的同时,两融余额也时隔十年再次回到2万亿元以上水平,并仍持续上升。不少投 资者也担心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是否意味着市场见顶。 多家机构指出,两融余额重返高位,反映了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提升,并不代表市场必然见顶,市场的火热 是流动性宽松与政策预期共振的结果,有机构指出,市场赚钱效应与增量资金流入形成正循环,市场或将 延续上行态势。 两融余额破2万亿元表明投资者信心回升 并不代表市场必然见顶 赚钱效应与增量资金流入形成正循环 市场或将延续上行态势 沪指上一次达到3674是在924行情期间。 除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外,市场日成交量也逼近2万亿元,显示场内交投活跃。杨德龙指出,新基金发行 量明显回升,去年同期新基金发行困难,而近期单只基金发行额超过10亿元的情况越来越多,这说明市场 赚钱效应已吸引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带来新的增量资金。 2024年9月24日,央行、证监会、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联手推出 ...
近期增量资金来自哪里?
2025-08-11 09:21
行业与公司分析 资金流动与市场情绪 - 本轮上涨行情中,杠杆资金和私募资金等高风险偏好资金流入显著,推动市场情绪提升,是上涨的重要驱动力[1][2][6] - 风险偏好较低的资金则关注结构性机会,寻找未被充分定价的细分领域[2] - 2025年7月以来,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为2015年来首次,两融资金净流入居前的行业包括医药、电子、电力设备等,这些行业风险偏好较高[1][7] 主动权益基金表现 - 主动权益基金的新发和申赎出现边际改善,7月新发规模回升至97亿元[3] - 浮动管理费率产品贡献显著,首批浮动管理费率产品贡献227亿元,新发传统费率产品约70亿元[4] - 从3月份开始,整体发行规模开始回升,并从4月份起稳定在月度新发占比45%左右[4] - 主动权益基金负循环低谷期或已走出,投资者对主动权益类基金偏好改善[1][3] ETF市场动态 - 宽基ETF面临止盈赎回压力,7月净流出较多,整体净流出767亿元,其中宽基ETF流出1,084亿元[5] - 行业主题ETF呈现结构性亮点,周期、制造等行业ETF净流入较多,净流入317亿元[5] - TMT科技成长背景是行业主题ETF增量的重要因素,共有三轮行业主题ETF增量阶段:23年4-6月、今年2-3月及今年7月[5] - 中证A500 ETF去年四季度密集发行后,今年持续止盈赎回压力大,7月份净赎回接近500亿元,目前管理规模接近1,800亿元[5] 保险资金动向 - 多项政策助力险资入市,一季度保险持股规模大幅增长接近4,000亿元,占险资运用余额比例提升至8.4%,为2022年来最高水平[1][8][9] - 7月11日财政部发布通知,明确国有商业保险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9] - 截至7月31日,今年险资举牌已达21次,与去年全年水平持平,其中港股举牌数达16次,比往年明显提升[9] - 险资对权益类资产特别是低波红利类资产的配置需求将进一步提升[9] 外资参与度 - 外资在A股的参与度持续回升,7月海外基金投资A股净流入接近200亿元[3][10] - 今年以来外资回流以被动资金为主,但随着市场活跃度和信心提升,主动性外资也可能回流[10] - 自7月份以来外资在A股持续上涨过程中成交占比明显提升[10] 私募基金表现 - 自6月份以来私募多头仓位突破了自2024年以来的箱体上沿[11] - 今年证券私募管理规模显著提升,私募管理规模和仓位均有明显增加,是本轮市场上涨的重要增量资金之一[11] 个人投资者参与情况 - 7月新增开户数较5月和6月有所上升,但仍低于去年10月至11月及今年2月至3月水平[12] - 本轮市场上涨主要由机构驱动,散户信心修复较慢,但随着市场活跃度提高,个人投资者参与度预计将逐步增加[12] 上市公司融资活动 - 最近上市公司融资端IPO和再融资活动明显上升[13] - 从融资额与年内日均成交额或与A股总市值比较来看,今年全年的比值与去年相近,IPO和再融资对市场资金面的压力仍处于较低水平[13] - 今年相比去年,供给与需求方面均有积极改善,这是推动今年市场持续修复并不断提高估值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13]
牛市主升浪来临?谁在追“牛”?十大券商策略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8-11 08:19
市场表现 - 上周A股主要指数普涨 沪指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分别累计上涨2 11% 1 25%和0 49% [1] - 国防军工 有色金属 机械设备领涨一级行业 医药 计算机 商贸零售和社会服务板块下跌 [1] 券商策略观点 中信策略 - 小微盘股估值不合理 中证2000市盈率达148倍 TTM利润为负 需警惕风险 [3] - 五大行业(有色 通信 创新药 游戏 军工)估值合理 上涨源于盈利预期重塑而非估值提升 [3] 申万宏源策略 - 25Q3经济回落预期+政策调结构暂不支持指数突破 [3] - 牛市主线需聚焦国内科技突破和全球市占率高的制造业 [3] 天风策略 - 7月A股ETF净流出收窄 行业主题ETF现净流入 两融资金大规模净流入 [4] - 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较上季度大幅上升 产业资本净减持规模走阔 [4] 信达策略 - 市场特征类似2013-2014和2019年 预示全面牛市可能 [5] - 建议增加弹性配置 金融增配非银 AI侧重应用端 周期股半年内或有表现 [5] 华西策略 - 增量资金来自保险 养老金 公募私募及居民配置资金 [6] - M1-M2剪刀差收窄反映资金活化 两融余额创十年新高 [6] 兴证策略 - 主动偏股基金跑赢沪深300占比升至历史高位 再现"翻倍基金" [8] 广发策略 - 流动性驱动行情中期持续 建议关注赔率占优板块 [8] 中信建投策略 - 行业轮动加速 关注国防军工 AI算力 半导体 人形机器人等新赛道 [9] 国盛策略 - 商品股市上涨基于反内卷预期 现实需求呈现放缓压力 [10] 中泰策略 - 市场调整属风格切换 科技(AI 机器人) 恒生科技 港股红利板块配置价值不变 [11] 行业配置建议 - 科技成长:国产算力 机器人 固态电池 自主可控 军工 低空经济 [7] - 传统板块:低估值中字头 券商 有色 交运 创新药 [7][9]
华泰证券今日早参-20250807
华泰证券· 2025-08-07 09:28
策略与资金面分析 - 近期公募基金报会数量呈现底部修复趋势,7月中旬以来偏股基金报会数量逐周回升,或成为后续增量资金的重要来源 [2] - 交易性资金支撑强劲,融资余额逆势创新高,7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备案数量创年内新高 [2] - 长线资金中配置型外资单周转为净流入,险资可能稳步入市 [2] 金融工程与ETF配置 - 传统ETF组合依赖债券配置导致收益弹性不足,年化收益率和夏普比率偏低 [2] - 另类ETF配置策略采用日内数据增强方案,2017年1月至2025年7月增强组合年化收益率达8.66%,夏普比率1.91,最大回撤4.51%,Calmar比率1.92 [2] 美国关税政策历史分析 - 美国关税政策分为三个时代:税收时代(1763–1865年)、限制时代(1865-1932年)和对等时代(1932年至今) [4] - 限制时代通过高关税保护国内产业,《1890年麦金莱关税法》引入初步对等条款,《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因全面加税引发国际报复 [4] 交通运输行业 - 7月公路货运受"反内卷"和"雅下"水电站开工催化,集运运价因中美关税缓和推升 [5] - 快递行业涨价行情提前开启,若拓展至全价格带有望显著修复盈利,航空业中期看好供需改善带来的弹性 [5] - 重点推荐极兔速递、华夏航空、顺丰控股A/H、圆通速递等 [5] 重点公司业绩与展望 - 浦发银行2025H1营收同比+2.6%,归母净利润同比+10.2%,净息差降幅收窄,负债端付息率下降明显 [6] - AMD 25Q2营收76.85亿美元(同比+32%),non-GAAP毛利率43.3%(同比-9.9pcts),MI308费用影响8亿美元,MI350产能爬坡或推动下半年表现 [7] - 国泰航空1H25收入543.09亿港币(同比+9.5%),归母净利润36.51亿港币(同比+1.1%),客座率同比提升2.4pct [8] - Arista网络2Q25营收22.05亿美元(同比+30%),GAAP净利润8.89亿美元(同比+34%),上调全年收入指引至87.5亿美元 [9] 消费与医药行业 - 珍酒李渡25H1收入24.0-25.5亿元(同比-38.3%~41.9%),归母净利润同比-23%~24%,下半年计划加快渠道周转 [10] - 上美股份25H1预计营收40.9-41.1亿元(同比+16.8%~17.3%),净利润5.4-5.6亿元(同比+30.9%~35.8%),韩束品牌全渠道增长显著 [11] - 九洲药业1H25营收28.71亿元(同比+4%),归母净利润5.26亿元(同比+11%),CDMO及新业务稳定增长 [12] - 百胜中国2Q25经营利润3.04亿美元(同比+14%),经营利润率10.9%(同比+1pct),全年维持净新开1600-1800家门店目标 [13] 科技与制造业 - 创科实业25H1营收78.33亿美元(同比+7.1%),归母净利润6.28亿美元(同比+14.2%),高端品牌Milwaukee和RYOBI驱动增长 [14] - 万代南梦宫1QFY26总收入3004.3亿日元(同比+7.1%),经营利润519.2亿日元,高达系列新游表现突出 [11]
A股两融余额时隔十年站上2万亿元
中国证券报· 2025-08-07 05:09
市场表现 - A股两融余额报20002.59亿元,融资余额报19863.11亿元,均创逾十年新高,两融余额时隔十年重返2万亿元以上 [1] - 8月6日A股三大指数全线上涨,上证指数报收3633.99点创今年以来收盘新高,创业板指报收2358.95点 [1] - 当日A股市场成交额达1.76万亿元较前一日增加1434亿元,上涨股票数3357只,77只涨停 [2] - 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均上涨0.24%,中证1000指数、中证2000指数分别上涨1.09%、1.19% [2] - A股总市值达106.32万亿元创收盘历史新高 [5] 行业板块 - 国防军工板块领涨3.07%,机械设备、煤炭分别上涨1.98%、1.89% [2] - 电子、非银金融、计算机行业两融余额居前,分别为2290.97亿元、1632.18亿元、1542.73亿元 [3] - 医药生物、汽车、机械设备行业融资净买入额居前,分别达226.62亿元、192.22亿元、190.58亿元 [4] - 国防军工板块中捷强装备、北方长龙等个股20%涨停,中国重工、中国船舶等多股涨停 [2] - CRO、创新药等近期活跃板块出现调整,医药生物行业下跌0.65% [2] 资金动向 - 今年以来两融余额增加1356.76亿元,融资余额增加1321.66亿元 [3] - 7月以来26个交易日中有23个交易日出现融资净买入,占比近九成,7月21日等单日净买入超150亿元 [4] - 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例在7月21-31日连续9个交易日超10% [4] - 东方财富、中国平安、贵州茅台两融余额居前,分别为232.35亿元、221.35亿元、173.79亿元 [3] - 比亚迪、胜宏科技、新易盛融资净买入额居前,分别达60.39亿元、47.18亿元、45.04亿元 [4] 市场展望 - 上证指数在8月突破去年以来新高的可能性较大,可能突破3674.40点 [6] - 市场增量资金来源广泛,公募、私募机构参与度提升,正反馈效应有望加强 [5] - 半年报有望确认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改善逻辑,强化A股重估 [6] - 建议关注新科技、创新药板块及二季度业绩预增、同比增长较快行业 [6] - 推荐关注非银金融、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机械、国防军工、计算机等行业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