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

搜索文档
深圳跑出超千亿农企,龙头数量全国霸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11:58
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与规模 - 深圳共有20家企业上榜《2024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数量位居全国一线城市首位 [1] - 深圳拥有14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1][2] - 2024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600亿元 [1][3] - 3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超百亿元 [3] - 全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226家,其中国家级14家、省级133家,分别位列全省第一、第三 [3] 龙头企业市场表现 - 优合集团、鑫荣懋、百果园等企业拉动全市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1500亿元,占全省近一半比重 [3] - 深农集团在全国22个城市布局33个批发市场和交易平台,场内年均交易2200亿元,交易3300万吨,成为全球体量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平台 [3] - 中农网平台商品交易总额超千亿元,年营收超400亿元,服务各类涉农企业超15万家 [3] - 优合集团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类进口企业,年进口冻肉和水产超75万吨 [3] - 大疆农业无人机全球保有量超过30万台,作业面积累计超75亿亩次 [3]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 - 深圳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动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及48个创新载体落户 [4] - 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优薯计划"实现繁殖系数提高1000倍 [5] - 创世纪种业"转基因抗虫棉"累计推广9亿多亩,为国家棉农累计增收1800多亿元 [5] - 广东省数字农业企业前8名中深圳占6家,包括腾讯、华为、华大基因等 [8] - 腾讯云推出智慧农业数字终端,丰农控股"数智农服"平台服务1000多万农户 [8] - "天天学农"平台上线农技课程5万多节,注册用户700多万人 [8] 产业链与全球化布局 - 深农集团在深汕合作区等地建设21个供港标准种植基地,配套F.Q.T检测机构 [9] - 深圳企业在对口帮扶协作地区累计投入资金189多亿元,建设农产品示范基地28个 [10] - 深农集团搭建消费帮扶平台,直接销售帮扶产品超过2亿元,带动交易约100亿元 [10] - 深农集团与多个海外国家建立合作,去年实现进出口业务贸易总额35.1亿元 [11] - 中农网业务拓展至9个国家,香辛料产品已开拓南非、印尼等新兴市场,实现营收1106万元 [11] 品牌建设与认证 - 深圳在省内建设"深圳农场"25个、"菜篮子"基地17个 [12] - 累计认证"圳品"133个,通过"土特产+圳品认证+市场对接"模式推动农产品出圈 [12]
“0亩田”深圳跑出超千亿农企,龙头数量全国霸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09:38
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与地位 - 深圳拥有226家农业龙头企业,包括14家国家级和133家省级龙头企业,数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一和第三 [2] - 2024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600亿元,其中3家国家级企业营收超百亿元 [1][2] - 优合集团、鑫荣懋、百果园等企业拉动全市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1500亿元,占全省近50%比重 [2] 企业业务与市场影响力 - 深农集团在全国22个城市布局33个批发市场,年均交易额2200亿元、交易量330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农产品交易平台 [2] - 中农网平台商品交易总额超千亿元,年营收超400亿元,服务涉农企业超15万家 [2] - 优合集团成为全国最大肉类进口企业,年进口冻肉和水产超75万吨 [2] - 大疆农业无人机全球保有量超30万台,累计作业面积超75亿亩次 [2]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应用 - 深圳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聚集9个院士工作站及48个创新载体 [3] - 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在紫杉醇合成生物学和"优薯计划"实现技术突破,繁殖系数提高1000倍 [3] - 腾讯云智慧农业数字终端、丰农控股"数智农服"平台服务超1000万农户,天天学农平台提供5万多节农技课程 [5] - 中农网智慧养殖平台覆盖全国500家养殖场,保障100万头生猪供应 [4] 产业链整合与全球化布局 - 深农集团在深汕合作区等地建设21个供港标准种植基地,配套F.Q.T检测机构严格把控食安标准 [6] - 深农集团与中东、东盟、欧美等地区建立合作,2023年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2.6亿元 [8] - 中农网业务拓展至9个国家,香辛料产品开拓南非、印尼市场,实现营收1106万元 [8] - 深圳通过"土特产+圳品认证+市场对接"模式认证133个"圳品",建设25个"深圳农场"和17个"菜篮子"基地 [9] 乡村振兴与产业带动 - 2024年深圳农业龙头企业采购消费帮扶产品超170亿元 [4] - 深圳企业在对口帮扶地区累计投入资金189亿元,建设28个农产品示范基地,采购农产品18.6万吨,助力200万人脱贫 [6] - 深农集团消费帮扶平台直接销售帮扶产品超2亿元,带动县域农产品交易约100亿元,助力10多万农民增收 [7] - 中农网通过一体化服务体系带动农户增收,创新生物资产抵押融资模式解决农户融资难题 [4]
经济第一大省,制造半数“百强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19:18
区域经济格局 - 广东包揽活力街道前7名 共入围135个街道 数量占比超1/4 其中55个街道入围全国100强 [1][15] - 深圳表现突出 全市70多个街道中39个入围百强 58个入围500强 [13][15] - 广州位列第二 10个街道入围百强 48个入围500强 [13] 头部街道经济规模 - 深圳南山粤海街道位居榜首 十余平方公里汇聚上百家上市公司 2024年GDP超4000亿元 [15] - 佛山南海桂城街道排名第四 2024年GDP突破944亿元 接近千亿目标 [16] - 佛山提出建设10个千亿镇街目标 桂城街道力争2026年实现GDP与工业总产值双千亿 [16] 产业特征与发展模式 - 超级街道多位于城市主城区 汇聚人才企业资本要素 以总部经济奠基高端产业 [16] - 实现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 培育新质生产力 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16] - 千亿级镇街土地开发程度高 面临传统动能放缓与新兴产业接棒挑战 [16] 区域发展策略 - 镇街跃升需以区域品牌建设为核心 通过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 [16] - 破解同质化困境 推动产能优化与价值跃升 培育全国性影响力品牌 [16] - 广东以镇街经济见长 江苏以县域经济为主 两者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 [15]
普华永道就港府《施政报告》提出四项建议 包括提供地区总部税务优惠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8-19 16:06
香港经济增长策略 - 加强香港作为全球和区域联系人的角色 通过税务优惠和一站式服务平台提升吸引力 2024年香港地区总部数量达1410家 较2023年增长超过5% [1] - 把握总部经济发展机遇 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巩固中国内地与世界之间超级联系人角色 [1] 创新与科技发展 - 将北部都会区打造为科技公司总部枢纽 善用香港邻近深圳的地理优势及独特法律体系 [1] - 加强香港在中医药发展方面的优势 成为药物研究和开发的领导者 [1] 数字资产发展 - 加快推动数字资产相关策略 定位香港为以数字为先的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 [2] - 建立区块链原生资产注册制推动资产代币化 建立数字资产发行和转让登记机制简化流程缩短交易时间 [2] 金融市场优化 - 扩大场外交易市场支持创新和初创企业 实施新股通使跨境投资更便捷 [2] - 扩大保密提交上市申请范围涵盖双重主要上市申请人及大型市值公司 保持企业竞争优势 [2] - 完善股东保障标准 提供人民币资产税收激励 逐步降低股票交易成本 增强市场开放度和竞争力 [2] 资产及财富管理 - 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行业规模达4.5万亿美元 是金融生态系统的基石 [3] - 通过税收优惠 人才政策 推广香港基金结构促进发展 完善跨境理财通 基金互认及ETF港股通等机制 [3] 投资环境提升 - 制定明确路线图让零售投资者增长另类资产分配 优先保障投资者和流动性管理 [3] - 将另类投资纳入强积金计划 升级养老体系提高长期退休成果 [3] - 改善清算和结算系统简化交易流程 提升市场流动性降低借贷成本 增强全球投资者吸引力 [3] - 打造完善的法律 税务和监管环境支援私募基金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证券化 [3]
西安高新区:总部集聚打造发展强磁场
搜狐财经· 2025-08-08 14:02
君岭大厦作为中岭控股集团总部办公楼,目前主体结构已封顶,计划年底前建成投用;盈创中心作为中铁二局西北办公总 部大楼,预计今年年底全面竣工;泰康之家·秦园项目是世界500强泰康保险集团在西北地区打造的第一个大规模、全功 能、高品质医疗养老社区,项目一期主体已封顶,计划2026年8月竣工,11月开业运营。 发力总部经济,近期西安高新区大动作不断。5月16日,大源实业西北总部、万汇广场商业总部双双摘地;7月9日,由韩 国顶级酒店品牌打造的五星级酒店——西安新罗汇纹酒店举办首场媒体开放日活动,即将正式对外营业。 总部经济具有产业关联性强、国际化水平高、集聚带动作用大等特点,打造总部经济集聚高地,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效之举,也是区域经济实力、投资环境、人才基础和产业配套等的良好印证。 近期一系列优质总部项目的加速布局,正是对西安高新区综合竞争力的有力诠释。刚摘地的大源实业西北总部总投资9亿 元,将打造国内能源领域一流的资源及资本运作型智能数据和高端研发中心;万汇广场商业总部总投资6亿元,将创新塑 造都市农业商旅新业态,赋能丝路科学城产城融合发展。 西安新罗汇纹酒店实景图 大源实业西北总部项目效 ...
深圳市罗湖区经济“半年报”出炉,GDP同比增长4.2%
南方都市报· 2025-08-07 21:00
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1263.40亿元 同比增长4.2% [1] - 第二产业增加值90.69亿元 同比增长10.3% 第三产业增加值1172.57亿元 同比增长3.9% [1] 工业与新兴产业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 [4] -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从2018年388家增至2024年995家 增长156.44% 2024年产业增加值244.08亿元 较2023年增长11.84亿元 [6] - 2024年产业规模百亿级企业3家 十亿-百亿级企业37家 亿元-十亿级企业264家 [6] - 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和未来产业"苗圃"计划 重点发展软件信息 人工智能 生命健康 低空与空天 细胞与基因等产业 [5] 固定资产投资 -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5.6% [7] - 重点推进深汕铁路罗湖北站站城一体化 B1地块一期 红岗地块二期等重大项目 [7] - 四大集中连片区总用地规模133公顷 招商用地规模126公顷 包括清水河总部新城红岗国际创新广场 过境土地B1地块 笋岗客整所片区 大望梧桐北侧片区 [8]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4.83亿元 同比增长2.2% [11] - 服务业占GDP比重94% 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75% [11] - 离境退税额 离境退税商店数量 "即买即退"商店数量均居全市第一 [12] - 发展首店首发首秀经济 数字消费 绿色消费等新兴消费 三大新商业体首月客流破200万 [13] 产业政策与生态建设 - 推出四大产业计划:传统产业"攀升" 特色产业"登峰" 新兴产业"倍增" 未来产业"苗圃" [5] - 提供免费住房 办公空间支持 推出30栋主题楼宇共15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9] - 设立12支总规模504亿元产业投资基金 [9] - 建设罗湖智算中心 罗湖语料中心两大场景项目 [9]
深化认识 乘势而上 聚焦目标 强力突破 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挑大梁走在前作示范
郑州日报· 2025-08-06 08:57
郑州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专题会议 -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安伟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深入贯彻中央财经委会议精神,推进郑州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 - 省发改委主任马健解读国家及省级政策,指导郑州市工作方案 [1] - 市委副书记、市长庄建球参与交流,常务副市长陈宏伟汇报工作进展 [1] 战略定位与机遇 - 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战略性、全局性工作,可优化资源配置并发挥超大市场规模优势 [2] - 该建设是壮大枢纽经济、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城市能级的重大机遇 [2] - 需立足实际优势,抢抓机遇,在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 [2] 关键突破方向 - 增强大局意识,落实"五统一、一开放"基本要求 [3] - 增强创新意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3] - 聚焦平台经济、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引育龙头企业 [3] - 加快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建设及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 [3] 实施保障措施 - 加强组织领导与政策研究,推动责任落实 [3] - 通过宣传引导和改革创新,巩固既有优势并扩大竞争力 [3]
上海青浦打造“长三角企业入沪第一站”,40个项目集中签约
第一财经· 2025-07-25 20:02
青浦新城项目签约与合作 - 40个项目在青浦新城开发建设大会暨"潮涌浦江"新城发力青浦系列活动上集中签约 [1] - 上海理工大学、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与青浦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 - 华为与青浦区政府共同启动"长三角AI+联合创新中心"合作 [1] 青浦新城规划与产业布局 - 青浦新城规划面积91.1平方公里,占青浦13%的国土面积,创造全区40%的GDP和65%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3] - 重点发展"1+3"片区(中央商务区、城市更新实践区、未来城市样板区、产业创新园区),其中6.5平方公里的中央商务区是核心 [3] - 重点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构建以华为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全产业生态链 [3] - "北斗及低空经济"作为特色产业,与全区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协同融合发展 [3] 青浦新城战略定位 - 青浦新城处于上海"新城发力"和"两翼齐飞"的叠加战略空间,坐拥多重国家战略溢出带动之利 [3] - 青浦西襟江浙、东带虹桥,是上海唯一与江浙两省同时接壤的行政区 [3] - "十五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多样化住房供应体系,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低成本、嵌入式产业空间和创新空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