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备覆盖率

搜索文档
无锡银行(600908):业绩稳健增长,拨备仍处高位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4-28 17: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无锡银行一季报营收、业绩表现均好于预期,资产质量延续行业第一梯队表现,高位拨备覆盖率保证下一阶段业绩预期更稳健 [6] - 基于审慎考虑下调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 - 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5%、5.4%、6.8% [6]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B为0.54倍,无锡银行不良率更低、拨备覆盖率高于可比同业平均约50pct,但估值存在明显折价,仍存估值修复空间,给予目标估值0.65倍25年PB,对应20%上涨空间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与基础数据 - 2025年4月25日收盘价5.66元,一年内最高/最低6.66/4.82元,市净率0.6,股息率3.53%,流通A股市值113.16亿元 [1] - 2025年3月31日每股净资产9.87元,资产负债率91.09%,总股本/流通A股21.95亿/19.99亿股 [1] 业绩情况 - 2025年一季报显示,1Q25营收13.5亿元,同比增长3.5%,归母净利润6.2亿元,同比增长3.1% [4] - 1Q25不良率季度环比持平于0.78%,拨备覆盖率季度环比下降27pct至431% [4]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4,537.52|4,725.78|4,874.56|5,121.35|5,433.15|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率(%)|1.28|4.15|3.15|5.06|6.09|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200.49|2,252.13|2,330.48|2,457.40|2,624.21|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9.96|2.35|3.48|5.45|6.79| |每股收益(元/股)|0.98|0.98|1.02|1.07|1.15| |ROE(%)|11.53|10.69|10.06|9.78|9.63| |不良贷款率(%)|0.79|0.78|0.77|0.76|0.76| |拨备覆盖率(%)|522.57|457.60|413.47|402.92|403.92| |市盈率|5.79|5.77|5.57|5.27|4.92| |市净率|0.64|0.58|0.54|0.49|0.45|[5] 业绩驱动因子分析 - 量增价稳叠加适时兑现浮盈平滑非息支撑营收、业绩表现好于预期,1Q25营收同比增长3.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 [6] - 利息净收入回至正增区间,1Q25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5.1%,规模扩张正贡献4.6pct,息差收窄负贡献1.3pct [6] - 适度兑现债市浮盈,非息收入保持平稳正增,1Q25非息收入同比增长0.7%,投资相关非息同比增长2.6%,中收同比下降11.1% [6] - 审慎考量下多提减值,拨备继续拖累利润增速1pct [6] 信贷与息差情况 - 1Q25贷款同比增长10.7%,单季新增贷款94亿,同比多增24亿,对公、票据贴现单季分别新增53、49亿,零售端单季回落7亿 [6] - 测算1Q25息差1.52%,同比下降约3bps,季度环比提升约2bps,生息资产收益率季度环比下降24bps,付息负债成本率季度环比下降14bps [6] 资产质量情况 - 测算1Q25加回核销后不良生成率1.08%,更大力度核销下1Q25不良率季度环比平稳约0.78%,关注率季度环比下降3bps至0.52% [6] - 1Q25拨备覆盖率季度环比下降27pct至430.6%,较2023年末累计下行约92pct [6] 上市银行对比 - 与常熟银行、瑞丰银行、张家港行、江阴银行相比,无锡银行不良率明显更低、拨备覆盖率高于可比同业平均约50pct,但估值存在明显折价 [6][9] |上市银行|代码|股价(2025/4/25)|归母净利润-YoY(2024)|ROE(2024)|不良率(2024)|拨备覆盖率(2024)|PB(2024A/E)|PB(2025E)| | ---- | ---- | ---- | ---- | ---- | ---- | ---- | ---- | ---- | |常熟银行|601128.SH|7.26|16.2%|14.1%|0.77%|500.5%|0.76|0.75| |瑞丰银行|601528.SH|5.24|11.3%|10.8%|0.97%|320.9%|0.54|0.50| |张家港行|002839.SZ|4.23|5.1%|10.9%|0.94%|376.0%|0.58|0.54| |江阴银行|002807.SZ|4.43|7.9%|11.8%|0.86%|369.3%|0.59|0.54| |无锡银行|600908.SH|5.66|2.3%|10.7%|0.78%|457.6%|0.58|0.54|[9]
西南上市城商行大比拼!贵州银行不良率升至1.72%,重庆银行净息差降至1.35%
新浪财经· 2025-04-27 19:02
文章核心观点 西南地区5家上市银行(成都银行、重庆银行、贵州银行、泸州银行、宜宾银行)2024年资产规模均正增长,营收与净利润也正向增长,但在资产规模、营收、净利润、资产质量等方面表现存在差异[1]。 资产规模情况 - 成都银行总资产唯一破“万亿”,达12500.81亿元,增速14.56% [1][2] - 重庆银行总资产8566.42亿元,增速12.73%,贷款总额4406.16亿元,较上年末增476.81亿元,增幅12.13%;存款总额4741.17亿元,较上年末增593.04亿元,增幅14.3% [2][3] - 贵州银行总资产超5800亿元,为5899.87亿元,增幅2.29%,各项贷款余额3470.85亿元,较上年底增幅4.56%;各项存款余额3750.02亿元,较上年底增幅5.26% [1][2][3] - 泸州银行资产规模1710亿元,增速8.48% [2][4] - 宜宾银行资产规模1092.05亿元,增速16.87%,公司贷款占贷款比重79.9%,零售贷款仅8%且规模收窄 [2][4][5] 经营业绩情况 营业收入 - 5家银行均实现增长,贵州银行增幅最高为9.46%,宜宾银行增幅最低为0.49% [6][7] - 成都银行营收229.77亿元居首,同比增5.88%,近年营收增速下滑明显 [6][7] - 重庆银行营收136.79亿元,同比增3.54%,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2.59%,营收增长源于非利息收入增长,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115.73% [6][7] - 贵州银行营收124.18亿元,同比增9.46%,投资证券净收入同比大增81.37%拉升总营收 [6][8] - 泸州银行和宜宾银行营业收入均不足55亿元,宜宾银行最低为21.8亿元,增速仅0.5%,增长失速明显 [6][8] 净利润 - 成都银行净利润128.63亿元居首,同比增10.21%,净利润增幅下滑明显 [6][8] - 泸州银行净利润同比大增28.31%,增速排名第一,净息差高达2.49%,远超其他4家城商行 [6][9] - 重庆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仅1.35%,较上年下降0.17个百分点 [9] - 贵州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与2023年持平,为1.77% [9] - 宜宾银行净息差从2023年的2.18%降至1.71% [9] 资产质量情况 不良贷款率 - 成都银行不良率最低,为0.66% [1][10] - 泸州银行不良率1.19%,排名第二,公司贷款房地产业不良率和零售贷款不良率升高 [10][11] - 重庆银行不良率1.25%,排名第三,个人按揭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不良率均上升 [10][11][13] - 宜宾银行不良率从1.76%微降至1.68%,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不良率上升,资产质量隐患积聚 [10][13] - 贵州银行不良率最高,达1.72%,且连续四年攀升 [10][13] 拨备覆盖率 - 成都银行拨备覆盖率479.28%,位居区域最优 [10][13] - 泸州银行拨备覆盖率435.19%,较2023年末提升62.77个百分点 [10][13] - 贵州银行拨备覆盖率315.98%,较上年底增加28.27个百分点 [10][13] - 宜宾银行和重庆银行拨备覆盖率均超过240% [13]
长三角谁最强?“3万亿俱乐部”再添一员,上海银行不良率最高
新浪财经· 2025-04-25 08:25
长三角城商行资产规模 - 7家上市城商行2024年总资产规模合计达17.72万亿元,江苏银行以39520.42亿元居首,增速16.12% [1][3][5] - 上海银行(32266.56亿元)与宁波银行(31252.32亿元)差距缩小至千亿级别,2023年差距为3700亿元 [4][6] - 南京银行资产规模25914亿元,增速13.25%,正向"3万亿俱乐部"靠拢 [7] - 杭州银行(21123.56亿元)和徽商银行(20137.53亿元)突破2万亿,苏州银行规模最小(6938.04亿元) [3][7] 贷款区域分布特征 - 江苏银行86.13%贷款集中于江苏,长三角(不含江苏)占比6.82% [7] - 宁波银行贷款64.37%投放于浙江,21.61%在江苏 [7] - 南京银行84.92%贷款在江苏,其中南京地区占25.96% [7] - 徽商银行88.87%贷款分布在安徽,江苏仅占5.94% [8] 营收与净利润表现 - 江苏银行营收808.15亿元(+8.78%)、净利润318.43亿元(+10.76%),均为行业第一 [10][12] - 南京银行营收增速11.32%最高,非利息净收入贡献显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增329.48% [12] - 杭州银行净利润增速18.07%居首,超越徽商银行升至第五位 [12][13] - 徽商银行营收增速2.10%垫底,净利润154.14亿元 [10][12] 资产质量与拨备覆盖率 - 6家城商行不良率低于1%,上海银行1.18%最高 [1][18] - 杭州银行拨备覆盖率541.45%行业最高,苏州银行483.46%次之 [16][20] - 徽商银行拨备覆盖率286.47%,唯一实现正增长(+14.53个百分点) [16][20] - 宁波银行不良率0.76%最低,拨备覆盖率389.35% [18][20] 净息差压力 - 5家披露数据的银行净息差均下滑,南京银行1.94%最高,杭州银行1.41%最低 [13][14] - 宁波银行净息差1.86%,贷款收益率下降29个基点,存款付息率降7个基点 [13] - 杭州银行副行长指出净息差下行压力边际好转 [14]
城商行“一哥”变“老三”——北京银行2024年财报分析
数说者· 2025-04-25 07:07
北京银行前身是由原北京 90 家城市信用社于 1996 年初组建而成的北京城市合作银行股份有限公 司, 1998 年更 名为 北京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2004 年正式更名为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5 年,北京银行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 荷兰国际集团 ( ING BANK N.V )成为第一大股东, 2007 年在上交所 上市,股票代码为 601169 。 北京银行经营网络已经覆盖除北京外的,天津、石家庄、济南、青岛、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宁波、深圳、 南昌、长沙、西安、乌鲁木齐等全国十余个中心城市,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荷兰设有代表处。但作为城市商业银行, 北京银行业务仍主要集中在北京及周边地区。 2024 年,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全部收入和利润总额的 77.05% 和 85.66% 。 | 地区 | 营业收入 | 利润总额 | 资产总额 | | --- | --- | --- | --- | | 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 | 53,874 | 24,365 | 3,078,348 | | 长三角地区 | 6,936 | 1,675 | 636,718 | | 其他地区 | 9,10 ...
风险管控任重道远——华夏银行2024年财报分析
数说者· 2025-04-20 21:58
公司概况 - 华夏银行由首钢总公司于1992年独资组建,1995年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2003年在上交所上市[2] - 2024年末总资产达4.38万亿元,增速2.86%,营业收入971.46亿元(+4.23%),归母净利润276.76亿元(+4.98%)[3] 收入结构变化 - 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1.89%,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降14.98%,但投资收益从94.25亿元增至157亿元(+66.58%),成为营收增长关键支撑[6] - 近五年投资收益金额和占比已超过手续费收入,成为第二大收入组成部分[8] 净息差表现 - 2024年净息差1.59%,较2023年下降23BP,近五年年均降幅超20BP[10] - 存款占负债比53.64%(较2023年降0.52pct),定期存款占比60.88%(较2023年升1.87pct)[11] - 在12家股份行中净息差排名第6,低于招商(1.98%)、平安(1.87%)等同业[11][12]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1.60%(较2023年降7BP),拨备覆盖率161.89%(较2023年升1.83pct),关注类贷款占比持续下降[15] - 不良率在12家股份行中排名倒数第二,拨备覆盖率排名第9,显著低于招商(411.98%)、平安(250.71%)[17][19] - 个人贷款不良率1.80%高于公司贷款1.59%,公司贷款占比超60%有助于风险管控[19][21] 经营总结 - 投资收益有效对冲传统收入下滑,维持整体业绩增长[24] - 负债结构劣势(低存款占比+高定期化)与同业较高的不良率仍是主要经营挑战[24]
六大行整体不良率下降,个贷不良悄然攀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4 17:40
六大国有行2024年资产质量分析 整体经营表现 - 六大国有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2024年业绩呈现稳健态势,四家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两家保持利润净增长 [1] - 不良贷款率普遍下降:工商银行(1 34% 降2BP)、农业银行(1 3% 降3BP)、中国银行(1 25% 降2BP)、建设银行(1 34% 降3BP)、交通银行(1 31% 降2BP),仅邮储银行微升7BP至0 90% [2] - 部分银行不良率连续多年下降:建设银行从2020年末1 56%降至1 34%(5年连降),农业银行从1 37%降至1 3%(3年连降) [2] 拨备覆盖率与关注类贷款 - 六大行拨备覆盖率均超150%监管红线:工商银行(214 97%)、中国银行(200 60%)、交通银行(201 94%)较上年提升,农业银行、邮储银行(286 15%)、建设银行小幅下降 [3] - 关注类贷款余额普遍上升:工商银行(+915亿元)、邮储银行(+293亿元)、农业银行(+275亿元)、中国银行(+262亿元)、交通银行(+107亿元) [3] - 交通银行与邮储银行关注类贷款比例上升显著,分别增加26和27个百分点,但仍低于行业平均2 22% [4] 贷款迁徙率与潜在风险 - 中国银行次级贷款迁徙率从47 4%升至63 08%,邮储银行次级类贷款迁徙率从50 99%升至70 42%,显示贷款质量向劣质类别流动风险 [4] 个人贷款不良问题 - 六大行个人不良贷款合计增长近1400亿元:工商银行(+421亿元)、建设银行(+301亿元)、农业银行(+320亿元)、中国银行(+143亿元)、邮储银行(+109亿元)、交通银行(+97亿元) [6] - 个贷不良率全线上升:工商银行(0 7%→1 15% +0 45pct)、建设银行(0 66%→0 98% +0 32pct)、农业银行(0 73%→1 03% +0 3pct)、交通银行(0 81%→1 08% +0 27pct)、邮储银行(1 12%→1 28% +0 16pct) [6] - 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增幅显著:工商银行(0 86%→1 27%)、农业银行(0 93%→1 39%)、建设银行(0 95%→1 59%) [7] 银行应对措施 - 建设银行将强化零售贷款全流程风控,农业银行优化普惠零售准入标准,中国银行加强贷后管理,工商银行优化催收和处置流程,交通银行平衡发展与风险控制 [9]
六大行2024年末及近五年不良贷款分析
数说者· 2025-04-01 06:27
不良贷款余额与贷款总额 - 六大行不良贷款余额近五年持续上升,2024年末工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3794.58亿元,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超3000亿元,中国银行2687.81亿元,交通银行超1000亿元,邮储银行803.19亿元 [2] - 由于贷款总额扩大,六大行整体不良贷款率维持稳定,除邮储银行外其他五家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2024年末较2020年末降幅超20个BP,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增2个BP但仍控制在0.9%以下 [4] 不良贷款率与拨备覆盖率 - 2024年末六大行不良贷款率:工商银行1.34%,建设银行1.34%,农业银行1.30%,中国银行1.25%,交通银行1.31%,邮储银行0.90% [5] - 除邮储银行外其他五家拨备覆盖率基本保持上升,2024年末六大行拨备覆盖率均在200%以上,邮储银行拨备覆盖率286.2%略低于农业银行的299.6% [5][8] - 2024年四大行信用减值损失均超1000亿元,交通银行525.7亿元,邮储银行284.2亿元,五年来减值计提基本持续下降 [8] 贷款质量指标 - 四大行不良贷款率基本高于逾期率但低于关注率,交通银行2023-2024年末逾期率高于不良率,邮储银行自2021年末起逾期率一直高于不良率且关注率持续上升 [10] - 六大行中工建农中交五家公司类不良率持续多年高于个人不良率,邮储银行则相反 [12] - 六大行公司类不良率近五年持续降低,工建农中交由2020年末2%以上降至2024年末1.5%左右,邮储银行由0.95%降至0.54% [12] - 六大行个人类不良率基本持续上升,工农交邮四家2024年末个人不良率均超1%,其中工农交三家为近五年首次超1%,邮储银行自2022年末起即超1% [12] 个人贷款产品不良率 - 2024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最低,信用卡不良率最高(农业银行个人消费贷不良率高于信用卡,邮储银行个人经营贷不良率高于信用卡) [14] - 个人住房不良率:工行和农行最高(0.73%),交行最低(0.58%);信用卡不良率:工行最高(3.50%),建行和交行超2%,邮储银行个人经营贷不良率最高(2.21%) [14] - 六大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近五年持续上升,均由2020年末低于0.5%升至2024年末0.58%以上 [15] - 信用卡不良率:中行持续下降,邮储基本下降,农行保持最低,工行自2022年末快速上升至2024年3.50%,建行呈上升趋势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