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高质量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学习新语丨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书记定向领航
新华网· 2025-10-14 21:48
实体经济与制造业升级 - 实体经济不能丢,传统产业需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3] -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需保持合理比重并加强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7][8] -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需推动产业优化升级[45]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 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28] - 高科技园区需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28] - 关键核心技术要立足自主研发,也欢迎国际合作[34] 人工智能与前沿科技 - 中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空间巨大,发展人工智能前景广阔[11] - 需加强人工智能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开发安全可靠的优质产品[11] 新能源与绿色低碳发展 - 能源建设要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绿色中国[31] - 需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31] 农业现代化 -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14][15] - 推进农业现代化需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40] 物流与对外开放 -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18] - 需建设好、运营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带动西部和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18][19] 金融中心建设 -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目标正确、步伐稳健、前景光明[25] - 上海期货交易所需为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出更大贡献[26] 特色产业发展 -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善于抓最具特色的产业、最具活力的企业,以特色产业培育优质企业[42] - 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提升[42]
让民间资本愿投敢投会投
经济日报· 2025-10-04 06:09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目前,今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已全部下达完毕,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已基本下达完毕, 为民间投资提供了有力支撑。服务消费正成为消费升级的主要方向,同时也带来新的投资机遇。扩大服 务消费、拓展消费场景,离不开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 当前,我国人均资本存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前景看,我国在基础设施、产业升级、教 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方面仍有巨大投资空间。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集中向民间资本新推介 项目3200余个、总投资超3万亿元。民间投资机制灵活、就业带动能力强、创新反应快,是释放内需潜 力的关键力量。接下来,还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降低制度成本,推动建立高 效工作机制,切实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多措并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才能让民间资本愿投、敢投、会 投,更好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江苏破除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壁垒,鼓励其参与核电、风电、储能等竞争性基建领域投资;湖北发布面向 民间资本的投资项目清单,3年推介项目预计总投资7000亿元以上……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 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今年以来,各地精准施策,疏通民间投资堵点,有力提振了民营 ...
智库 | 以“投资于人”推进全方位扩大内需的基础理论与根本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9-27 20:52
全方位扩大内需战略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将全方位扩大内需确定为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工作任务,旨在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1] - 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对全球不确定性挑战的重要战略举措,而非权宜之计 [1] - 该战略需要大力提振消费、提升投资效益,并推进消费与投资的更好结合 [1] “投资于人”的基本内涵 - “投资于人”的核心内涵是围绕人的全面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优先将公共资金和国家资源用于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教育培训、高质量就业及公共服务 [7] - 与“投资于物”形成相对概念,但二者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强调以“人”为核心推动动态协同 [8] - 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效益被认为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是经济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9] “投资于人”的理论基础 - 理论基础可追溯至20世纪中叶的人力资本理论,由Schultz和Becker奠定微观基石,强调知识、技能与健康存量的积累 [12][13] - 中观机制涉及企业特定型人力资本的资产专用性,需要通过长期雇佣契约等治理结构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企业价值 [14] - 宏观层面,Romer和Lucas的内生增长理论指出人力资本具有知识溢出的正外部性,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源泉 [15] “投资于人”的重要功能 - 对消费提振升级具有基础性功能,通过提升居民收入能力、稳定收入预期及引导消费偏好,释放消费潜力并驱动消费结构升级 [19] - 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机制,有助于缓解供需结构错配、增强经济系统韧性并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人才支撑 [20][21] - 作为撬动投资效率提升与经济结构优化的核心杠杆,通过提升个体生产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及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动能转换 [22] “投资于人”的现实需求 - 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偏低,2023年居民消费率仅为39.1%,较美国、德国、日本分别低28.77、10.8和16.45个百分点,亟需通过“投资于人”提升消费能力 [24] -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下降,2024年为8.58亿人,预计“十五五”期间年均下降速度将加快,需从人口规模红利转向人口质量红利 [26] -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相对较低且提升缓慢,需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以应对人力资本加速折旧 [27] 以“投资于人”扩大内需的路径选择 - 加大教育投资力度,聚焦普惠性教育、精英教育和继续教育三大领域,例如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扩大高中学位供给及加强数字教育新基建 [30][31] - 加大就业投资力度,集中于青年就业支持、重点群体帮扶及职业技能提升,如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行动 [32] - 加大医疗投资力度,筑牢全生命周期健康屏障,重点覆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重大疾病防治及老年健康服务,如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发展智慧健康养老 [33][34] - 增强养老投资力度,完善全生命周期养老体系,重点发展基本养老保障、医养结合服务升级及智慧养老创新,如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设智慧养老平台 [35]
央行会议,最新信号
上海证券报· 2025-09-26 23:08
会议研究了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建议加强货币政策调控,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 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执行, 充分释放政策效应。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 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 机制,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加强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从宏 观审慎的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情况,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资金使 用效率,防范资金空转。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 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会议指出,要引导大型银行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增强银行 资本实力,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有效落实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扎实做好金融"五篇 大文章",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做好"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的融 资支持。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探索常态化的 ...
多领域创新突破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央视网· 2025-09-26 03:15
央视网消息: 日前,我国在通信升级、能源保障与绿色转型等领域多点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 强劲动力。 ...
突破万亿再+1!透视8月用电量重磅数据 多维度感知经济向“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9-24 10:19
央视网消息:国家能源局9月23日发布用电量数据显示,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再次突破万亿千瓦时,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101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我国用电量已经连续两个月突破万亿。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介绍,2025年7月之后,8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再次超过万亿千瓦时,连续两月创历史新高。一方面与 夏季高温天气直接相关,另一方面在国家"两新""两重"促消费等一系列政策拉动下,各行业产能持续释放。 多地汽车制造业用电量都保持两位数以上高增长。在安徽,8月份,汽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3.2%,重回20%以上高速增长区间。在此带动 下,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对安徽全部制造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 国网安徽经研院电力经济研究室主管马燕如介绍,8月安徽装备制造、"新三样"相关行业持续向好,反映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高技 术制造业用电保持较快增长,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而在江苏,智能制造用电量保持快速增长。前8个月,车载智能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速超过87%。在广东,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 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3%,反映出先进制造业底盘更加稳固 ...
锐财经丨今年以来税收收入稳中有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4 09:59
总体财政与税收收入表现 - 前8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2万亿元,同比增长0.3%,增幅较前7个月提高0.2个百分点 [1] - 前8个月全国税收收入12.11万亿元,同比微增0.02%,累计增幅首次转正 [1] - 前8个月税务部门征收税收收入(未扣除出口退税)同比增长2%,其中7、8月份税收收入增幅均超过5%,累计增幅逐月提高 [2] 主要税种收入情况 - 国内增值税收入47389亿元,同比增长3.2% [2] - 国内消费税收入11523亿元,同比增长2% [2] - 企业所得税收入31477亿元,同比增长0.3%,累计增幅实现转正 [2] - 个人所得税收入10547亿元,同比增长8.9% [2] 分行业税收表现 - 制造业占全部税收比重超过30%且税收增幅在5%以上,发挥“压舱石”作用 [2]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税收增幅在30%以上 [2] - 资本市场服务业和保险业税收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 [2]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税收增势良好 [2] - 文化体育娱乐业税收增速加快 [3] 分地区税收表现 - 东部地区税收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 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经济大省税收增速较高 [2] 税收增长驱动因素 - 经济回升向好和资本市场活跃带动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等保持较快增长 [4] - 7、8月份资本市场交易活跃,8月份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创十年新高,A股总市值超过100万亿元,日均股票成交额达2.3万亿元 [4] - 资本市场活跃直接带动证券业税收增长超过70%,保险业税收增长超过10% [4] - 企业投资收益和股票分红增加,带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增收 [4] - 税务部门加强合规管理,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增强 [5] - 去年同期税收收入基数较低,相应抬高了今年税收收入增幅 [5] 财政支出保障情况 - 前8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增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0%,教育支出增长5.6% [8] - 财政收支形势好转,下半年财政收支有望保持向好态势 [8]
7、8月份增幅均超过5% 今年以来税收收入稳中有升
人民日报· 2025-09-24 08:44
前8个月财政与税收收入概况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2万亿元,同比增长0.3%,增幅较前7个月提高0.2个百分点 [1] - 全国税收收入12.1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微增0.02%,累计增幅首次转正 [1] - 税务部门征收税收收入(未扣除出口退税)同比增长2%,其中7、8月份税收收入增幅均超过5% [2] 主体税种收入表现 - 国内增值税收入47389亿元,同比增长3.2% [2] - 国内消费税收入11523亿元,同比增长2% [2] - 企业所得税收入31477亿元,同比增长0.3%,累计增幅实现转正 [2] - 个人所得税收入10547亿元,同比增长8.9% [2] 分行业税收增长情况 - 制造业占全部税收比重超过30%且税收增幅在5%以上,发挥“压舱石”作用 [2]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税收增幅在30%以上 [2] - 资本市场服务业和保险业税收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 [2]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税收增势良好 [2] - 文化体育娱乐业税收增速加快 [3] 税收增长驱动因素 - 经济回升向好和资本市场活跃带动主要税种增长 [4] - 一系列增量和存量政策持续显效,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为税收增长奠定基础 [4] - 7、8月份资本市场交易活跃,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创十年新高,A股总市值超过100万亿元,日均股票成交额达2.3万亿元 [4] - 资本市场活跃直接带动证券业税收增长超过70%,保险业税收增长超过10% [4] - 企业投资收益和股票分红增加,带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增收 [4] - 税务部门加强合规管理,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增强 [5] - 去年同期税收收入基数较低,相应抬高了今年增幅 [5] 财政支出与政策展望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增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0%,教育支出增长5.6% [8] - 财政收支形势好转,下半年财政收支有望保持向好态势 [8] - 前8个月财政运行总体平稳,收入端结构优化,支出端重点领域保障有力 [8] - 需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变、力度不减,以扩大有效需求、保障民生和推动创新 [8]
里程碑!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9-19 17:55
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发展成就 - 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 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2] - 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44.3%创同期历史新高[2] -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2] 产业链竞争优势分析 - 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份额从2021年40%多提升至目前70%左右[3] - 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超500公里的前沿技术突破[3] - 整车国产化率突破95% 长三角珠三角产业集群效应凸显[3] - 常州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接近97% 产业规模超1700亿元[3] 全球市场地位 -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13.3%[5]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24.4% 全球最高[5] 产业经济贡献与发展前景 - 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创造大量就业机会[7] - 过去五年对经济增长贡献更加突出[7] - 整车电动化为上半场 智能化为中场 能源低碳化为下半场[7] - V2G车网互动是重要价值洼地 2030年后将成为分布式储能重要载体[7]
今年以来税收收入稳中有升,背后有哪些因素支撑?
搜狐财经· 2025-09-17 22:37
税收收入总体表现 - 今年1至8月税务部门征收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 [1] - 7月和8月税收收入增幅均超过5% [1] - 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四大主体税种均保持正增长 [1] 分行业税收表现 - 制造业占全部税收比重超过30%且税收增幅在5%以上 [1]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税收增幅在30%以上 [1] - 资本市场服务业和保险业税收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 [1]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税收增势良好 [1] - 7月和8月证券业税收增长超过70% [2] - 7月和8月保险业税收增长超过10% [2] 税收增长驱动因素 -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为税收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1][2] - 资本市场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直接带动相关行业税收增长 [2] - 企业投资收益和股票分红增加带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增收 [2] - 去年同期税收收入基数较低相应抬高了今年税收收入增幅 [3] 分地区税收表现 - 东部地区税收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 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经济大省税收增速较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