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

搜索文档
“大漂亮法案”过了,美债发行潮也要来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7-05 20:59
随着特朗普政府的大规模减税与支出法案正式落地,为弥补未来数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美国财政部或将开启短期国债的"供应洪流"。 市场已经开始对未来的供应压力做出反应。对短期国债供过于求的担忧,已直接体现在价格上—— 1个月期短期国债的收益率自本周一以来已出现明显上涨 。 这标志着市场焦点已从今年早些时候对30年期长债的抛售担忧,彻底转向了前端利率曲线。 万亿赤字压顶,美国短期国债市场将迎"供应洪流" 供应闸门即将大开,市场的承接能力成为新的核心议题。目前,市场对此似乎抱有信心,其底气来源于货币市场中积压的巨量流动性。 先看供给端。 目前,美国财政部借款顾问委员会(TBAC)建议的短期国债占未偿还债务总额的比例上限为20%左右。但美银的利率策略师团队预测,为消化 新增赤字,这一比例可能很快将攀升至25%。这意味着,市场需要准备好迎接远超官方建议水平的短期票据供应。 新法案的落地,首先带来的是对未来财政状况的严峻预期。据无党派的国会预算办公室(CBO)测算,该法案将在2025至2034财年间,为美国增加高达3.4万 亿美元的国家赤字。 面对巨大的融资需求,发行短期国债成为一个兼具成本效益与决策层偏好的选择。 首先,从成 ...
资深央行记者警告:特朗普逼美联储降息为财政赤字买单,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华尔街见闻· 2025-07-05 20:13
特朗普施压美联储降息的财政主导策略 - 特朗普要求美联储降息以降低政府赤字融资成本 这一财政主导策略获得投资者支持并推动股市创新高 [1] - 降息要求服务于财政目标 为国会通过的减税法案提供融资支持 打破预算赤字与利率间的传统经济学关联 [1][2] - 财政部调整债券发行结构 倾向于短期证券和国库券以避免长期利率上升冲击融资成本 [2] 财政主导的历史案例与潜在影响 - 财政主导现象通常与新兴市场弱央行相关 如阿根廷 常导致通胀 危机和经济停滞的组合 [1][2] - 历史上英格兰银行和美联储曾协助政府融资 二战后美联储避免与财政政策明确协调 2008-2014年宽松政策基于独立判断 [3] - 短期财政主导可能成为经济刺激手段 但长期临界点后风险显著 目前美国尚未达到该状态但市场预期已受影响 [2][5] 美国财政赤字与债券市场动态 - 众议院共和党提案将使赤字从2023年1.8万亿美元(占GDP6.4%)增至2034年2.9万亿美元(占GDP6.8%) [4] - 最新法案通过后十年内赤字将增至3万亿美元(占GDP7.1%) 若减税政策延长则达3.3万亿美元(占GDP7.9%) [5]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5月4.55%降至4.35% 市场预期鲍威尔继任者可能进一步降息 [5] 市场反应与美联储独立性 - 高盛认为未来美联储可能更倾向降息 当前市场定价已反映此预期 [5] - 投资者暂未调整通胀预期 可能相信美联储将保持政策独立性 或认为对抗美联储成本过高 [5]
突发警告!刚刚,美国传出大动作
券商中国· 2025-07-05 13:29
法案核心内容 - "大而美"法案计划在未来10年内减税4万亿美元并削减至少1.5万亿美元支出 [2] - 法案核心内容包括2017年减税永久化、大幅削减医疗补助支出、一次性提高债务上限5万亿美元、取消对新能源汽车税收减免等 [4] - 法案删除了争议性"第899条款" 该条款原计划对实施"歧视性税收政策"的国家相关实体征收惩罚性税收 [4] 财政影响 - 法案将使美国未来10年赤字增加超3万亿美元 并减少国家几十年内的税收收入 [3] - 2026财年美国财政赤字率将由6%攀升至7%-7.5% [4] - 联邦医疗补助项目覆盖的7100万人中 近1200万人将因法案失去医保 [3] 行业影响 能源行业 - 石油天然气行业受益于新油气区块租约拍卖、特许权使用费率降低及钻探成本抵扣政策 [6] - 新能源行业受打击 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将于9月30日取消 风电太阳能项目税收抵免仅限2027年底前投产项目 [6] 科技与军工 - 半导体制造商税收抵免从25%提高到35% 英特尔和美光科技等公司可能受益 [6] - 军工承包商将受益于五年内约1500亿美元国防预算 包括250亿美元反导系统首付款 [6] 金融市场影响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可能冲击5% 历史上债务上限单次提高超1万亿美元后6个月内收益率均上行 [5] - 黄金中长期看涨 财政赤字恶化年份金价大概率上涨 短期回调空间不超过10% [5] - 美元指数长期中枢下移 上半年已下跌10.8%创1973年以来最差表现 [1][5]
特朗普,签了!被批“劫贫济富”:剥夺穷人的食物和医疗,却为亿万富翁提供大量的税收减免...
雪球· 2025-07-05 12:49
"大而美"法案核心内容 - 法案由特朗普签署生效 主要内容包括延长2017年企业及个人减税措施 核心条款为降低企业税 [1][3] - 众议院版本将减税延长至2029年 参议院版本将减税永久化 未来十年支出成本超4.5万亿美元 [3] - 参议院版本将使美国赤字增加3.3万亿美元 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 美国国债已达36.2万亿美元 [3] 法案财政影响 -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分析显示 法案可能使1200万人失去医保 医疗补助项目遭大幅调整 [6] - 穆迪5月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因政府债务及利息支出增加 为第三家下调评级机构 [3] - 智库专家指出法案或为1960年代以来最昂贵立法 在现有赤字基础上新增数万亿美元借款 [3] 行业经济效应 - 美股历史显示减税法案出台后易迎大涨 企业税率从35%降至21%可使净利润增加21.5% [9] - 法案提升美国高端制造业 富裕资本家及房地产行业受益 清洁能源补贴遭大幅削减 [8] - 短期财政赤字扩张或托底经济 10年期美债收益率可能冲击5% 金价中长期仍趋上涨 [9] 社会争议焦点 - 法案被批"劫贫济富" 高收入阶层获税收优惠 低收入群体面临福利削减 [5][6] - 民主党批评法案为"富人赠品" 众议员杰弗里斯创纪录发言8小时抗议 [6] - 医疗团体谴责法案 担忧医院关闭及民众就医困难 称将伤害工薪阶层 [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出警告,“大而美”法案将加剧美财政赤字
新浪财经· 2025-07-05 11:50
税收与支出法案核心内容 -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 法案延长2017年企业和个人减税措施 对小费和加班工资收入实施免税政策 [1] - 法案规定从2024年9月30日起停止为电动汽车提供税收抵免 仅允许2027年底前投产的风电和太阳能项目享受相关优惠 [1] - 法案授权在打击非法移民和国防领域投入数千亿美元资金 [1] 财政赤字与债务影响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大而美"法案会进一步扩大美国财政赤字 降低财政赤字是稳定美国债务水平占GDP比重的关键 [1] -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数据显示2024财年公众持有的联邦政府债务与GDP之比达98% 十年前为73% [2] - 美国联邦债务总额达36.2万亿美元 仅2024年5月利息支出超92亿美元 当前财年利息支出累计达7760亿美元 预计全年突破1.2万亿美元 [3] 国际机构评估与预警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美国通过提高税收填补财政赤字 但法案延续特朗普政府政策并新增减税措施 [1]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在评估法案对世界经济潜在影响 结果将纳入7月底《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1]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警告美国需尽快削减财政赤字以应对关税政策引发的担忧 扩大支出将加剧金融市场不安 [2] 信用评级变动 - 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 指出财政指标持续恶化无法被经济和金融体量抵消 [3]
美联储7月降息希望破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5 11:42
美国经济与政策分析 - 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核心条款为降低企业税,延长2017年减税措施至2029年(参议院版本永久化),预计未来十年增加联邦债务3.3万亿美元并提高债务上限5万亿美元 [1][9][11] - 法案对经济影响分化:资本密集行业(制造、数据中心)、化石能源及军工行业受益,清洁能源(风电、光伏、电动汽车)因税收抵免退坡受损 [10] - 法案导致收入分配不均,最低20%家庭收入下降2.9%(约700美元),最高20%家庭收入增长1.9% [10] 劳动力市场表现 - 6月非农就业新增14.7万人(预期10.6万),失业率降至4.1%,但私营部门就业仅增7.4万人(为2022年10月以来最低) [4][6] - 就业结构分化:州和地方政府新增就业8万人(占比54.4%),其中教育岗位增6.35万,联邦政府就业连续第五个月萎缩 [6][7] - 劳动力供给减少13万人,时薪增速放缓(环比0.22%,前值0.39%),移民政策压制外国劳动力供给 [7] 美联储政策动向 - 7月降息概率接近零(非农公布前为25%),9月降息概率跌破70%,美联储观望态度强化 [1][2][14] - 美联储内部分歧显性化:6月点阵图显示7位官员支持年内不降息,8位支持降息两次 [14] - 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称劳动力市场健康,通胀可能长期温和上升,需保持政策耐心 [13] 行业影响与风险 - 法案短期支撑GDP增速(2025-2027年年均提高0.2个百分点),但中长期债务挤出效应或导致经济回落 [10] - 医疗保健行业就业增长显著,但服务业新增就业放缓,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持续影响私营部门招聘 [6][7]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法案扩大财政赤字,贝莱德指出美债需求下降推高借贷成本 [11]
“大漂亮法案”过了,美债发行潮也要来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7-05 10:46
财政赤字与国债供应 - 特朗普政府减税与支出法案落地将导致2025至2034财年间增加3.4万亿美元国家赤字 [3] - 为弥补赤字,美国财政部可能大幅增加短期国债供应,市场已对此做出反应,1个月期短期国债收益率本周明显上涨 [1] - 短期国债占未偿还债务比例可能从建议的20%攀升至25%,远超官方建议水平 [5] 短期国债的吸引力与风险 - 短期国债收益率攀升至4%以上,但仍显著低于十年期国债4.35%的发行利率,对政府更具成本效益 [4] - 本届政府明确偏好发行短期票据,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当前增加长期债券发行"没有意义" [4] - 依赖短期融资可能面临未来融资成本波动或更高的风险,例如通胀突然上升或经济衰退导致需求下降 [4] 市场承接能力与流动性 - 市场关注点从30年期长债抛售担忧转向短期国债供应过剩风险 [5] - 货币市场基金积压高达7万亿美元流动性,对前端债务存在"持续不断的需求" [5] - 部分机构认为短期国债利率可能面临压力,但市场仍有大量现金流动,实际收益率诱人 [6] 政府与市场策略 - 美国财政部借款顾问委员会(TBAC)建议短期国债占比上限为20%,但实际可能攀升至25% [5] - 市场对短期国债供应洪流抱有信心,认为美联储会为供需失衡提供支持 [6]
特朗普签了
第一财经· 2025-07-05 10:42
法案内容 -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 法案核心条款包括延长2017年企业及个人减税措施 并让小费和加班工资收入免税 重点降低企业税 [1] - 法案在众议院以218票赞成 214票反对的微弱优势通过 此前已获参议院批准 [1] 财政影响 - 法案预计在未来10年内使美国赤字增加约3.3万亿美元 并减少国家几十年税收收入 [1] - 美国国债当前规模达36.2万亿美元 法案将扩大结构性赤字 被指可能惩罚子孙后代 [2] - 智库专家称这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最昂贵的立法 在现有赤字基础上新增数万亿美元借款 [2] 争议与评价 - 法案因削减联邦援助 增加长期债务 以及为富人及大企业减税而引发争议 [1] - 《纽约时报》批评法案使美国财政道路更危险 可能引发债务危机 [1] - 前奥巴马经济顾问指出法案将削弱债务控制能力 [2] - 穆迪等三家国际评级机构已因债务问题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2]
美国“大而美”法案通过,马斯克表态
观察者网· 2025-07-05 10:12
法案内容及影响 - "大而美"法案将在未来十年内使美国国债规模新增约3.4万亿美元 目前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已达36.2万亿美元 [2] - 法案涵盖数万亿美元规模的减税举措 同时大幅增加移民执法支出 [2] - 法案削减对医疗补助、太阳能、风能及电动车项目的联邦资助 [2] 马斯克的反应 - 马斯克称该法案为"债务奴役法案" 并公开质疑特朗普的财政政策方向 [2] - 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声援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对该法案的批评 称其将引爆赤字 破坏长期财政可持续性 [1] - 马斯克发起关于成立新党派"美国党"的投票 约93万个账号参与 64.3%投赞成票 [1] 行业影响 - 法案对严重依赖清洁能源补贴的产业构成直接冲击 [2] - 特朗普撤销电动车强制令 称"强迫所有人购买没人想要的电动车" [2] - 特斯拉股价于6月5日单日暴跌 市值蒸发高达1520亿美元 公司总估值一度跌破1万亿美元大关 [2]
特朗普签署“大而美”法案!“反诈大使”朱时茂遇诈骗!商户直播军舰进出港被查!全国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台风“丹娜丝”生成!
新浪财经· 2025-07-05 09:54
特朗普签署"大而美"法案 - 法案核心内容包括延长2017年企业及个人减税措施、免除小费和加班工资纳税、降低企业税[2] - 法案通过后10年内将使美国财政赤字增加3.3万亿美元 并长期减少税收收入[2] - 美国国债已达36.2万亿美元历史高位 该法案将扩大结构性赤字[3] - 智库专家认为这是1960年代以来最昂贵立法 可能加剧债务控制难度[3] 全国用电负荷创新高 - 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14.65亿千瓦 较6月底上升2亿千瓦 同比增1.5亿千瓦[23] - 华东电网负荷4.22亿千瓦 空调负荷占比37%[23] - 江苏等省级电网负荷今夏已9次创新高 国家电网将通过跨区输电保障供应[23] 军港泄密风险 - 商户海景直播暴露军舰动态 可能被境外间谍利用[14][19] - 直播中敏感提问如"对面是军港吗"可能为境外提供情报线索[19] - 相关法规明确禁止在军事禁区拍摄 违者将受法律严惩[21] 台风"丹娜丝"动态 - 第4号台风中心最大风力8级 中心气压998百帕[24] - 预计最强可达12-13级 路径朝向台湾至福建沿海[24] 朱时茂遭遇诈骗 - 诈骗者冒充熟人借款 两次共骗取7000元[6][7] - 诈骗手法涉及伪造身份信息 反诈大使也未能识别[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