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
搜索文档
新城市拟实施建筑绿能及零碳园区规划建设项目
智通财经· 2025-10-19 17:12
新城市(300778)(300778.SZ)公告,公司拟使用部分募集资金投资建设新项目"建筑绿能及零碳园区规 划建设项目"。项目拟由公司全资孙公司新城市(深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施,拟投资金额2.57亿元,项 目建设内容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分布式光伏电站、分布式储能电站)和无形资产投资(资质建设、"源网荷 储"一体化系统平台)两项,项目建设周期11年。 ...
新城市(300778.SZ):使用部分募集资金投资建设新项目“建筑绿能及零碳园区规划建设项目”
格隆汇APP· 2025-10-19 16:34
格隆汇10月19日丨新城市(300778.SZ)公布,公司已于2025年10月17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 及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募集资金投资建设新项目的议案》,同 意公司使用部分募集资金投资建设新项目"建筑绿能及零碳园区规划建设项目"。项目拟投资金额人民币 25,665.00万元。 ...
新城市:拟使用1.57亿元募集资金投资“建筑绿能及零碳园区规划建设项目”
新浪财经· 2025-10-19 16:25
新城市公告,公司于2025年10月17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及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 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募集资金投资建设新项目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部分募集资金投资建设新项 目"建筑绿能及零碳园区规划建设项目"。本事项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 司此次拟变更的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中,"智慧城市感知系统设计中心 项目"剩余募集资金1.57亿元拟用于投入"建筑绿能及零碳园区规划建设项目"。 ...
2025中国·澄迈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开幕
海南日报· 2025-10-19 10:03
大会概况与规模 - 2025中国·澄迈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于10月18日开幕,主题为“聚焦出海 投资澄迈” [1] - 大会规模与规格创历史新高,参会企业超过1000家,签约项目总数达173个 [1] - 意向签约金额约673.6亿元人民币,项目数量与金额均远超去年 [1] - 大会设置“1+9+N”系列活动,包括1场开幕式、9场专题活动及多场闭门会和主题沙龙 [1] 签约项目与投资领域 - 签约项目涵盖能源贸易互通、油服保障、新能源汽车出口、跨境电商直播、数字贸易合作等领域 [1] - 签约方包括中国能建华南区域总部(南方建投)、久远发展集团(海南)有限公司、海南合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 [1] - 项目特点为产业引领性强、投资规模大、与澄迈产业发展规划契合度高 [1] 核心议题与战略定位 - 开幕式核心环节为“封关·机遇·出海”主题对话,聚焦零碳园区、AI赋能、跨境电商、新能源汽车出海、游戏出海等前沿话题 [2] - 活动汇聚政企学界精英,旨在分析行业趋势、解读政策红利、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对接 [2] - 澄迈县致力于打造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国企业“引进来”的桥头堡,为集聚全球要素、配置全球资源提供平台 [2] - 2024年首届洽谈会推动贸易触角延伸至120多个国家 [2]
浙琼合作产业园零碳园区揭牌
海南日报· 2025-10-19 09:37
项目概况 - 浙琼合作产业园零碳园区于2025中国·澄迈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开幕日揭牌成立 [3] - 园区选址海南老城科技新城 总用地面积约2613亩 [3] - 项目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申报材料获省级评审通过并推荐至国家部委 积极争取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试点资格 [3] 能源体系与技术布局 - 园区总体布局以生物质热电联产为核心能源枢纽 [3] - 整合农光互补光伏 分布式光伏 微风发电等多种清洁能源 辅以分级储能系统与智慧能碳平台 [3] - 构建多能互补 智能协同的绿色能源体系 突出多能互补 源网荷储一体化特色布局 [3] - 通过数字化赋能 运用大数据 物联网 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园区能源调度与用能效率 [5] 投资与项目进展 - 园区已规划引进20个重点项目 总投资额约151.13亿元 [4] - 其中6个项目已完成签约 中国能建 雅邦集团 中材节能等企业在揭牌仪式现场签署了入驻意向协议 [4] - 作为能源核心的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预计于2025年底开工建设 2027年建成投产 [4] - 园区特别预留500亩弹性空间用于导入未来产业方向 如储能装置 碳管理平台 海洋新能源装备等 [4] 产业定位与发展规划 - 园区未来将重点围绕新能源 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三大绿色产业板块开展招商与产业定位 [4] - 新能源板块以生物质发电 绿色电池 分布式光伏为主要方向 致力于形成完整的绿色能源供应链体系 [4] - 新材料板块重点发展玄武岩纤维 绿色建材 轻质合金等低碳材料 [4] - 高端装备制造板块聚焦新能源汽车 精密制造 自动化装备等领域 打造车-电-储一体化产业链 [4] 预期效益与目标 - 园区建成后预计年生产绿色电力6.4亿千瓦时 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96.2% 远超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基础标准 [3] - 据测算 该园区消减的二氧化碳排放约26.78万吨 [3] - 项目旨在培育新能源 新材料等产业集群 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升级 助力澄迈建设全省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先行区 示范县和主阵地 [5] - 最终目标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产业生态 成为零碳海南样板 [5]
与会嘉宾建言浙琼合作产业园零碳园区建设
海南日报· 2025-10-19 09:30
园区战略定位与规划 - 浙琼合作产业园零碳园区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三大板块 [2] - 园区以智慧能碳平台为中枢,以绿电直供与国际碳足迹认证为抓手 [2] - 规划构建“县域农林资源—清洁能源供给—高端绿色制造—国际市场输出”的完整价值网络 [2] 核心竞争优势与设施 - 园区将联动马村深水港构建零碳港口与零碳园区的闭环联动体系 [3] - 马村深水港拥有万吨级泊位与超千万吨年吞吐能力 [3] - 园区可引入AI绿色算力中心,利用光伏清洁能源结合液冷与边缘计算技术打造低碳数据基础设施 [3] 行业发展机遇与驱动因素 - 绿色低碳已成为制造业产品出海的“必要通行证”,尤其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国际碳政策落地背景下 [2] - 海南自贸港可在碳市场机制、绿色电力交易、国际碳关税对接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3] - 零碳园区通过提供可溯源的绿电、热力及碳管理服务,能有效降低产品碳足迹,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2] 技术路径与国际合作 - 建议园区设立零碳园区创新实验室,汇聚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力量推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2] - 需推动碳核算与碳足迹的国际互认,并借助人工智能提升零碳管理效率与精准度 [3] - 来自挪威皇家科学院、法国道达尔能源等机构的专家为园区建设提供了国际经验与实践参考 [3]
浙琼合作产业园零碳园区正式揭牌 多家企业现场签约入驻
搜狐财经· 2025-10-18 21:46
活动概况 - 2025中国·澄迈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于10月18日在海南澄迈开幕,浙琼合作产业园零碳园区建设暨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对话会作为重要板块同期举办 [1] - 会议主题为“零碳园区建设与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邀请地方政府代表、行业专家、知名企业家共同探讨自贸港背景下制造业绿色出海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3] - 对话会本身践行零碳理念,获得权威“零碳会议”认证,通过减排措施和采购经认证的碳信用实现全面碳中和 [5] 零碳园区规划与定位 - 浙琼合作产业园零碳园区在对话会上正式揭牌成立,选址位于海南老城科技新城,总用地面积约2613亩 [7] - 园区以“园中园”模式申报国家级零碳园区试点,申报材料已获省级评审通过并推荐至国家有关部委 [9] - 园区总体布局以生物质热电联产为核心能源枢纽,整合农光互补光伏、分布式光伏、微风发电等多种清洁能源,辅以分级储能系统与智慧能碳平台,构建“多能互补、智能协同”的绿色能源体系 [7] - 园区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三大绿色产业板块开展招商与产业定位 [10] 零碳园区预期效益与进展 - 园区建成后,预计年生产绿色电力6.4亿千瓦时,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96.2% [9] - 据测算,园区消减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减少26.78万吨碳排放 [9] - 园区已规划引进2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51.13亿元,其中6个项目已完成签约 [9] - 作为能源核心的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预计于2025年底开工建设,2027年建成投产 [9] 企业参与与国际竞争力 - 中国能建、雅邦集团、中材节能等作为首批意向入驻企业代表现场签约 [9] - 企业将利用园区提供的绿电直供、碳足迹认证、国际认证互认等优势资源,重点布局电池、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等低碳制造及出口业务 [9] - 零碳园区通过提供可溯源的绿电、热力及碳管理服务,有效降低产品碳足迹,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以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国际碳关税政策 [12] 未来发展目标 - 未来将持续推进零碳园区建设与制造业绿色转型深度融合,完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碳管理服务体系与国际认证体系的对接 [12] - 力争将“澄迈零碳模式”打造为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绿色新动能 [12]
对话英利集团董事长苗青:虚拟电厂是实现零碳园区的路径 | 财之道
新浪财经· 2025-10-18 11:0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全球新能源装机量已达到1700吉瓦,行业面临的新核心问题是绿电消纳与电网平衡,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 - 光伏行业自2005年以来已经历4-5个大的产能过剩周期,每个应用技术的红利期仅3-4年,远短于预期 [6] - 国家在过去一年半内发布了约40多个指导性文件,以引导行业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 [6][7]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成立之初的定位是生产老百姓用得起的绿色电力,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和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来降低生产成本 [3] - 公司未来发展着眼于综合能源互补,并积极寻找新应用场景,如出海和光伏建筑一体化 [6] - 公司建议行业从用电端出发,帮助用户在区域内实现最优用电方案,而非一味从供给端出发 [6] 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 - 在过去20年间,公司通过技术优化使光伏转换效率不断提高,生产成本持续下降 [3] - 公司通过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压缩每个环节的成本,以提供可负担的绿色电力 [3] - 新产品的推动力源于技术创新,从而带动产品迭代 [7] 新业务拓展:光伏建筑一体化 - 公司推出新品牌“嘉盛光电”,专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这一新赛道 [3] - BIPV产品需满足与建筑同寿命(超过25年)、防火、防风等建筑要求,公司已进行十几代产品研发 [4] - 嘉盛光电的BIPV产品已在全球有200多组应用场景落地,旨在为耗能建筑赋予绿色发电功能 [4] 海外市场布局 - 海外市场布局重点在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地区,针对当地用电需求组建了“光储充联盟” [4] - 推出出海品牌UniGo,通过整合国内优质供应链资源,以联合体形式出海,提供组合产品解决方案 [4] - UniGo布局了50多个细分领域,涵盖工业、农业、渔业及柴油替代,在东南亚地区可将能源成本从二十多美金降至六美金 [5] 未来发展方向与商业模式 - 行业应着眼于综合能源互补,并寻找如出海和BIPV等新应用场景 [6] - 未来商业模式应从提供单一产品转向成为全方位的能源综合服务商 [7] - 应对复杂贸易局势需采取差异化、定制化策略,联合产业链出海,而非单一产品出口 [7] 新兴概念:虚拟电厂与零碳园区 - 虚拟电厂是实现零碳园区的路径,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汇聚区域内的分布式发电资源和用能大户,以实现新能源消纳和用能平衡 [7] - 国家发布的众多指导文件释放了关于虚拟电厂和零碳园区的积极信号 [7]
一座工业园区,如何协同减碳?(美丽中国·关注零碳园区)
人民日报· 2025-10-17 06:20
闵行开发区内,一处停车场使用分布式光伏发电为汽车充 电。 郑 剑摄 核心阅读 自启动零碳园区创建以来,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探索碳排放核算体系,引导企业不断提升能效和碳 效,逐步实现从传统制造园区向绿色智能制造和研发创新园区的转型。 走进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闵行开发区")园区服务中心一楼大堂,智慧能源平台显示屏 上,各家并网企业的发电量等主要指标实时、清晰可见。 "得益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节能降耗持续推进、能源结构日趋清洁化,2009年以来,园区在实现工业 产值持续上升的前提下,碳排放总量稳步下降。"闵行开发区园区服务部副主任余仲华说。 园区—— 探索碳排放核算体系 "闵行开发区是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3.5平方公里的园区面积不大,含金量却 高。"余仲华介绍,经过几十年发展,闵行开发区逐步实现从传统制造园区向绿色智能制造和研发创新 园区的转型,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有集中也有分散。分布式光伏发电成为园区力推的"零碳电源"。园区管理中心率先在办公楼屋顶和车棚 建设光伏项目,一些企业相继跟进,在自建厂房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并完成并网。 企业—— 不断提升能 ...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探索能源高效利用、提升产业含绿量 一座工业园区 如何协同减碳?(美丽中国·关注零碳园区)
人民日报· 2025-10-17 06:08
核心阅读 自启动零碳园区创建以来,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探索碳排放核算体系,引导企业不断提升能效和碳 效,逐步实现从传统制造园区向绿色智能制造和研发创新园区的转型。 走进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闵行开发区")园区服务中心一楼大堂,智慧能源平台显示屏 上,各家并网企业的发电量等主要指标实时、清晰可见。 "得益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节能降耗持续推进、能源结构日趋清洁化,2009年以来,园区在实现工业 产值持续上升的前提下,碳排放总量稳步下降。"闵行开发区园区服务部副主任余仲华说。 园区—— 探索碳排放核算体系 "闵行开发区是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3.5平方公里的园区面积不大,含金量却 高。"余仲华介绍,经过几十年发展,闵行开发区逐步实现从传统制造园区向绿色智能制造和研发创新 园区的转型,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以高端制造为主的工业园区,如何走出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零碳园区创建之路?2021年,闵行开发区 启动零碳园区创建研究。 "创建零碳园区首先要摸清碳排放的家底,当时的碳排放统计核算标准以针对企业为主,缺乏园区这一 层面的核算指导。"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政策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