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循环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资源回收企业“反向开票”金额超5000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8-11 18:23
政策实施成效 -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67万名自然人实施反向开票 开票金额达5152亿元 开票份数511万份 [3] - 政策自2023年4月29日起实施 旨在解决资源回收企业缺乏进项抵扣凭证问题 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并规范行业秩序 [4] 企业实践案例 - 芜湖奇瑞资源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 通过反向开票累计向4000余名自然人开票 金额近800万元 [5] - 该公司预计2024年报废车拆解处理量达2万台 同比增长超100% 拆解材料可供给集团内备件公司及钢铁冶炼企业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5] 行业影响 - 反向开票政策有效解决资源回收企业长期缺少第一张票的痛点 既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也难以获取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据 [5] - 政策推动资源回收行业规范发展 助力两新政策落地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4][5]
资源回收企业“反向开票”金额超5000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8-11 17:19
政策实施成效 - 截至6月底全国有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67万名自然人实施反向开票 开票金额达5152亿元 开票份数达511万份[1] - 政策实施一年多来有效降低企业负担并推动资源回收行业发展[1] 政策背景与机制 - 反向开票指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的特殊开票方式 主要用于解决资源回收行业自然人出售者不带票销售导致的进项抵扣凭证缺失问题[1] - 国家税务总局2023年4月发布专项公告 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自4月29日起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实施反向开票[2] 企业实践案例 - 芜湖奇瑞资源技术有限公司实施反向开票后累计向4000余名自然人开票 金额近800万元 财务成本显著下降[2][3] - 该公司预计今年报废车拆解处理量达2万台 同比增长超100% 拆解产物包括再生金属、电池等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3] 行业影响 - 政策有效解决资源回收企业长期缺乏第一张发票导致的增值税抵扣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难题[3] - 有助于规范行业秩序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支持两新政策落地实施[2][3]
迪尔化工: 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11 17:1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专注于硝酸产业链的深度开发与创新,核心产品包括硝酸、硝酸钾、硝酸镁、储能熔盐及高端水溶性肥料,广泛应用于光热发电、储能、化工、农业、军工等领域 [1] - 公司已建成"硝酸-硝酸盐-熔盐、硝基水溶肥"和"合成氨-硝酸-硝基苯-苯胺、橡胶助剂"两大绿色产业链,成为行业核心企业 [2] - 公司拥有23项实用新型专利及"迪尔化工""沃尔富""合欢树"三大自主品牌,取得多项国际认证 [2] 技术研发与认证 - 公司参与起草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包括《熔盐储能系统技术规范》《高温熔盐储能技术导则》等 [2] - 公司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2] - 硝酸镁产品获得欧盟REACH认证,公司荣获2024年省级智能制造场景、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等称号 [2] 业务发展 - 公司以"熔盐储能新材料研发"与"高效硝基水溶肥创新"为长期目标,持续加码光热储能、环保农业等新兴市场 [3] - 作为"中国光热电站开发供应链平台认证供应商",公司已中标多个大型储能项目,业务拓展至盐穴储能、光热发电等领域 [3] - 公司构建了成熟的全球供销网络,通过直销模式向境内外知名企业销售产品 [3] 财务数据 - 报告期末资产总计750,798,593.14元,较上年末下降2.12% [6] - 营业收入302,474,214.65元,同比下降26.59% [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900,275.94元,同比下降46.67% [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7,256,636.21元,同比下降216.57% [6] 股东结构 - 第一大股东兴迪尔控股股份公司持股19.64%,实际控制人刘西玉合计控制公司24.37%股份 [8] - 第二大股东华阳集团与刘西玉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公司37.04%的股份 [8] - 无限售股份占总股本48.57%,有限售股份占51.43% [6] 资产状况 - 货币资金113,937,306.20元因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及履约保证金被质押,占总资产15.18% [9] - 资产负债率(合并)为31.78%,较上年末32.34%有所下降 [6]
长寿经开区阔步迈向近零碳园区
中国化工报· 2025-08-11 13:39
碳排放管理 - 40家重点企业碳排放总量缺口缩小至53万吨 同比下降21% 履约费用减少800万元 [2] - 节能降碳项目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8.4万吨 [2] - 规划环评严格把关 自2020年起通过第三方帮扶指导提升项目标准化建设水平 [2] 可再生能源应用 - 望变电气完成9.4兆瓦屋顶光伏项目建设 国际复合完成1.4兆瓦光伏项目 [3] - 川维化工建成3000标准立方米/时氢燃料电池供氢项目 年减二氧化碳排放50万吨 [3] - 恩力吉每日提供20000千瓦时错峰电量 重庆综能国复建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 [3] 循环经济体系 - 形成钢铁辅料至钢渣综合利用全流程产业链 卡贝乐年减二氧化碳排放28.7万吨并增产甲醇19万吨 [4] - 乐峰年减二氧化碳排放15万吨 利用副产氢气5.6亿立方米 [4] - 推进10家企业有机废气深度治理 新建2座大气预警站实现化工区域全覆盖 [4] 绿色产业建设 - 新宙邦等230余家产业链企业入驻 形成新能源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 [5] - 认定市级绿色工厂18家 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10家 韩拓科技订单量大幅增长 [5] - 严格执行环评制度 加快规划环评进程 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6]
NBF英格卡集团入股塑料循环再生企业睿莫环保,完成在华首笔循环经济投资
搜狐财经· 2025-08-11 13:12
投资事件 - 英格卡集团旗下英格卡投资对中国塑料回收企业睿莫环保进行成长型投资[1] - 此次投资是英格卡集团循环投资组合在中国市场的首笔投资[3] - 投资将助力睿莫环保提高回收产能并开发新产品[8] 被投企业概况 - 睿莫环保专注于塑料高质量循环再生领域[1] - 公司利用自主研发技术将废弃塑料转化为高透明度再生聚丙烯(r-PP)[1] - 产品广泛应用于家居收纳、餐具、玩具、日化包装及纺织产品等领域[3] - 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并在江西设有生产基地[8] - 具备区位优势可高效获取长三角、珠三角的塑料废弃物资源[8] 技术优势 - 公司攻克了食品残留与标签污染、材料质量下降等行业挑战[3] - 全球少数能规模化利用食品包装废弃物生产高透明度再生颗粒的企业之一[3] - 成品材料为多家知名企业提供环保材料支持[3] 战略意义 - 投资彰显英格卡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投入与承诺[6] - 中国作为重要塑料消费市场在推动循环解决方案方面具有关键地位[3] - 合作将共同致力于将塑料废弃物转化为宝贵资源[8] 市场影响 - 睿莫环保已通过供应商网络和外卖平台合作对中国回收市场产生规模化影响[4] - 合作标志着在全球推广可持续解决方案进程中迈出重要一步[8] - 中国市场规模优势与创新活力为循环经济转型提供巨大机遇[6]
点“废”成金 向“绿”而行
辽宁日报· 2025-08-11 09:24
公司转型与战略布局 - 大连三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从传统建筑企业向循环经济领域转型,构建"1+2+3"绿色循环生态体系,核心为循环再制造再利用产业[1] - 公司2024年4月作出进军循环经济的战略调整,基于前期在"环卫一体化"和"资源化再生建材"的产业基础[2] - 2024年10月启动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项目,计划年分拣能力达55万吨可回收物[3] 循环经济业务模式 - 创新两网融合回收站模式,采用智能称重、扫码等数字化手段,已布局0001号示范站点,目标年底前完成125座回收站和1000套智能回收箱[1] - 创立"资爱再"品牌,系统化提供再生资源回收、垃圾分类宣传等多元服务,计划全域布设1298个回收站点[3] - 开发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垃圾全生命周期追踪,数据实时监控覆盖所有站点[3] 公司背景与行业地位 - 公司前身为1957年成立的瓦工组,现拥有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双特级"资质及设计"双甲级"资质,是东北三省唯一具备该资质的民营建筑企业[2] - 累计获得"鲁班奖"等国家级、省级工程奖项超1000项[2] - 总资产规模近50亿元,循环经济板块已发展200多名城市合伙人[1] 产业链整合规划 - 形成"前端回收体系+末端产业园"完整产业链,包括垃圾焚烧发电等无害化处置环节[3] - 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预计2024年底完工,将支撑"无废城市"建设目标[3] - 钢结构标准化回收站由公司自主设计建造,免租提供给合伙人运营[1]
重庆潼南:“建圈延链”发展汽车后市场产业
新华社· 2025-08-09 19:09
汽车后市场产业布局 - 潼南区聚焦汽车后市场产业,包括报废拆解、再制造等环节,已集聚20余家相关企业,每年报废拆解10余万辆汽车 [1] - 当地围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报废汽车拆解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业态进行产业布局,塑造"汽车后市场产业基地"品牌 [1] - 潼南引入多家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1] 报废汽车拆解与资源循环利用 - 重庆弘喜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日均处理报废汽车300多辆,通过精细化拆解提升废旧汽车价值,如车门作为配件销售可达300元以上 [2] -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互相配套,如拆解后的电池梯次利用后,容量低于一定数值的电池会提供给其他企业进行湿法再生处理 [2] - 汽车拆解公司与塑料生产企业等合作,实现资源最大限度循环利用 [2]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 - 重庆贝思远新能源有限公司专注于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退役电池剩余容量可观,可重新组合应用于低速电动车、储能电池、通信基站等场景 [3] - 公司正加快布局动力电池再生利用业务模块,抢占市场先机 [3] 产业生态与人才支持 - 当地构建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如弘喜公司联合上下游企业及职业院校组建汽车后市场市域产教联合体 [3] - 联合体共建共享实践教育基地,开展技能实训,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保障 [3] 未来发展规划 - 潼南将着力培育一批汽车后市场"链主"企业,构建产业链协作联合体,融入成渝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 [4] - 随着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汽车后市场服务需求不断攀升,当地将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4]
元利化学:技术突破解决原料进口依赖难题
齐鲁晚报网· 2025-08-09 12:35
公司概况 - 元利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潍坊市一家专业从事精细化学品研发、生产和经营的高新技术企业,深耕于精细化工与新材料领域 [1] - 公司是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行业标准的起草者,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技术领先的二元酸二甲酯、二元醇新材料供应商 [1] - 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产品涵盖功能性助剂、生物基材料及高分子抗老化材料,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1] - 公司在山东、重庆、内蒙古等地设立了四个生产基地,并拥有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 [1] 市场地位与合作伙伴 - 公司已成为全球涂料10强中的8家、全球化工50强中的32家的长期合作伙伴 [3] - 公司立足于技术创新与客户需求,为世界各地客户提供稳定的供应保障 [1] 核心产品与技术 - 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是生产高端聚氨酯的关键原料,能大幅提升UV固化特种涂料、高端水性合成革等产品的耐用性与环保性 [3] - 公司的技术突破成功解决了PCDL材料的进口依赖问题,为保障我国聚氨酯产业链的安全起到了补链、固链的关键作用 [3] - 光稳定剂能有效防止高分子材料因紫外线照射而老化,倍数级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直接意味着资源消耗与碳排放的减半 [3] - 光稳定剂产品正在塑料、涂料、橡胶、纤维、胶黏剂等领域广泛使用 [3] 绿色发展与循环经济 - 公司积极拥抱循环经济与生物基技术,在生产中构建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力求"物尽其用" [4] - 公司大力发展生物基产品,利用玉米、秸秆等可再生资源生产化学品,并已成功出口至欧盟市场 [4] - 公司正向绿色、低碳的生物制造路线加速转型,未来将继续聚焦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4] 行业定位 - 潍坊是化工大市,高端化工是潍坊重要的支柱产业 [1] - 公司使命为"发展绿色精细化工,制造高端优质产品,助力人类美好生活" [3]
绿纤领军企业天富龙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资本助力全球布局开启新篇章
财经网· 2025-08-08 11:51
公司上市概况 - 天富龙于8月8日登陆上交所主板 股票代码603406 发行价23.60元/股 发行市盈率20.93倍 [1] - 首次公开发行4001.00万股 募集资金总额9.44亿元 净额8.56亿元 [1] - 上市首日开盘价70.99元/股 收盘价67.40元/股 较发行价上涨185.59% [3] 主营业务与产能 - 主营差别化涤纶短纤维研发生产销售 产品覆盖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差别化复合纤维/聚酯新材料 [3] - 年产能达61.24万吨 形成门类丰富的差别化复合纤维产品 [3] - 产品应用场景涵盖汽车内饰/家用纺织/健康护理/过滤材料/铺地材料等领域 [3][6] 技术优势与市场地位 - 拥有1753个大类颜色配方和13455个细分颜色配方 覆盖潘通色卡所有色号 [4] - 2021-2023年汽车内饰用再生短纤维市占率45% 低熔点短纤维市占率保持28%-32% 排名蝉联第一 [5] - 掌握110-200°C低熔点短纤维工艺包 磷系阻燃共聚酯技术及含羟氨基共聚酯长效抗菌技术 [4] 客户资源与业绩表现 - 汽车内饰客户包括中联地毯/拓普集团/坤泰股份等 家用纺织客户包括怡欣家居/佰家丽等 [6]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76亿元/33.36亿元/38.41亿元 稳步增长 [6]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8亿元/4.31亿元/4.54亿元 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38亿元/4.2亿元/4.51亿元 [6] - 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17.54-18.60亿元 归母净利润2.26-2.33亿元 [6] 募投项目与战略规划 - 募集资金投向年产17万吨低熔点聚酯纤维和1万吨高弹力低熔点纤维项目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7] - 珠海生产基地将新建聚酯楼/纺丝车间等设施 引进智能化数字化管理系统 [7] - 研发中心将建设七大技术平台 包括科技环保材料合成/差别化纤维制造/再生资源利用等平台 [8] - 计划在泰国及越南投资5.52亿元建设生产基地 响应国际客户定制化需求 [8] 市场认可度与行业前景 - 网上申购倍数达8187.42倍 最终中签率仅0.02879541% 成为年度最难中签新股之一 [7] -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公司为汽车内饰用纤维龙头 工艺技术优势突出 成本优势显著 [9] - 集团化生产体系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 募投项目将形成新利润增长点 [5][9]
看一块煤如何“吃干榨尽”
人民网· 2025-08-08 10:05
项目概况与战略定位 - 贵州美锦"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位于六枝特区 由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六枝特区政府于2022年5月签署投资协议[8] - 项目颠覆传统煤化工"黑、脏、乱"的刻板印象 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3][12] - 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200亿元 带动就业约1500人[16] 资源基础与产业优势 - 六盘水是长江以南最大主焦煤基地 煤炭资源量245.28亿吨 储量52.89亿吨[8] - 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7.65米顶装焦炉技术 配套煤气净化回收装置[3] - 实现煤炭向冶金焦、氢燃料、化肥原料、清洁电力等多品类转化[3][12] 产能结构与产品矩阵 - 年产380万吨优质冶金焦 焦炉煤气经深加工转化为液化天然气、高纯氢及合成氨[12] - 煤焦油被精深加工为高端碳黑、改质沥青等高附加值产品[16] - 配套建设碳捕集装置、污水处理厂及加氢站 实现全产业链绿色循环[11][16][17] 技术突破与行业影响 - 项目内运行国内首台氢动力机车 体现氢能应用技术突破[9] - 通过"煤-焦-气-化-电-氢能源"全产业链布局 树立新型煤化工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标杆[16] - 实现煤炭"由黑到绿"的产业转型 形成资源"吃干榨尽"的循环经济范式[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