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新材料
搜索文档
新安股份股价跌5.03%,汇添富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3.5万股浮亏损失2.0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21 10:43
汇添富稳健鑫添益六个月持有混合A(010870)成立日期2021年3月25日,最新规模8101.4万。今年以来 收益5.15%,同类排名6604/8136;近一年收益6.98%,同类排名6094/8056;成立以来收益15.55%。 11月21日,新安股份跌5.03%,截至发稿,报11.14元/股,成交3.06亿元,换手率2.00%,总市值150.35 亿元。 资料显示,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街道江滨中路1号新安大厦,成立 日期1993年5月12日,上市日期2001年9月6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农药化工、硅基新材料。主营业务收 入构成为:农化自产产品40.89%,硅基材料基础产品15.27%,硅基终端及特种硅烷产品13.96%,化工 新材料10.37%,其他8.67%,农化贸易产品7.95%,其他(补充)2.90%。 从基金十大重仓股角度 数据显示,汇添富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新安股份。汇添富稳健鑫添益六个月持有混合A(010870)三 季度持有股数3.5万股,占基金净值比例为0.45%,位居第七大重仓股。根据测算,今日浮亏损失约2.06 万元。 林渌累计任职时间6年156天,现任基金 ...
AMC锚定新质生产力 从“救火队”转向“产业赋能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0 20:37
文章核心观点 - 资产管理公司(AMC)的角色正从传统的“救火队”向“治未病”和“产业赋能”转变,通过逆周期运营和多元化金融工具,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企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1][2][4] - “十五五”规划将科技创新置于国家发展重要位置,AMC凭借其产业认知和金融工具箱,将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建设中扮演关键角色 [1][5][6] AMC角色与能力转变 - AMC的核心能力在于逆周期运营和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深刻理解,用于前瞻性地平滑优质企业的周期波动 [2] - 从对单项目纾困盘活,扩展到通过组建产业基金、提供综合金融工具等方式,实现对产业链的深度赋能和价值重塑 [4] 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举措与案例 - 中国东方累计投资近180亿元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信金融资产等机构也围绕重点领域以市场化手段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1] - 在光伏行业,中国东方于2018年牵头银团贷款协助晶澳科技完成美股私有化,并于2020年出资20亿元实施市场化债转股,助其改善财务状况 [2] - 中信金融资产在合盛硅业遭遇行业“寒冬”时,通过增资其核心子公司并实施一揽子纾困方案,为企业“瘦身减负” [2] - AMC综合运用收购上市公司可转债、实施市场化债转股、设立还债专项基金等不良资产工具箱在行业低谷期精准介入 [3] 对产业链的深度赋能 - 中国东方联合其他央企组建的国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整体规模达100.2亿元,重点投向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产业,目前已累计投放53亿元 [4] - 中国东方参与的绿能基金I期和II期累计投放已超100亿元,重点投资新能源、环保等领域优质项目 [4] - 中信金融资产通过“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管理重组”组合工具,为合盛硅业、通威集团等产业链核心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支持并深度参与公司治理 [4] - 中国信达积极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与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召开多场专题研讨会赋能科技企业发展 [4] 行业发展前景 -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和聚焦新质生产力,盘活存量资产及产业升级的市场机会将为资产管理公司带来发展空间 [5]
“淮河明珠”聚新能 新材料产业引领蚌埠智造升级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19 21:03
产业总体概况 - 蚌埠市将新材料产业作为六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产业规模突破660亿元,已集聚411家新材料企业[1] - 形成以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为主导,化工新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1] - 2024年1月至9月,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565.95亿元,同比增长12.6%[8] 硅基新材料产业 - 产业构建起国内独有的竞争优势,拥有三大国家级创新载体: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先进玻璃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玻璃新材料国家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2] - 作为国内唯一能生产显示产业所需全部玻璃品种的城市,正全力打造"中国玻璃谷"[2] - 产业已获批硅基新材料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玻璃新材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2] 生物基新材料产业 - 依托安徽丰原集团,构建从乳酸菌种制备到聚乳酸终端制品的完整产业链,掌握聚乳酸全链条工业化生产技术[3] - 建成全球产能最大、链条最全、工艺最强的聚乳酸产业集群[3] - 丰原生物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生物可降解新材料制品指定官方供应商,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中国独角兽企业[5] 化工新材料产业 - 产业凭借淮上、固镇两大省级化工园区载体支撑,总批复面积达11.7平方公里,集聚28个省级技术研发平台[6] - 形成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三条核心产业链,功能助剂产业获评安徽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6] - 壹石通公司在锂电池隔膜材料勃姆石产品领域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达43%,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 创新与企业培育 - 全市已打造省级以上新材料创新平台46个,涵盖中粮生物科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丰原聚乳酸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等[8] - 已培育出5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120家高新技术企业[8] - 通过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搭建起供需对接与产业链合作的高端平台[8]
合盛硅业陷亏损之际,股东富达实业意欲套现离场
经济观察报· 2025-11-11 20:43
股东减持计划 - 富达实业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减持合盛硅业不超过2707.0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29% [2] - 此次减持为“清仓式”减持,涉及富达实业所持全部股份,减持后其将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2][3]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不超过1182.21万股,占1%)和大宗交易(不超过1524.85万股,占1.29%) [2] - 以11月10日收盘价58.51元/股估算,此次减持预计可套现约15.84亿元 [2] 股东减持历史 - 富达实业自2018年合盛硅业限售股解禁后便开始减持,七年内共实施七轮减持 [5] - 累计减持股份达1.71亿股,总套现金额约134.02亿元 [5] - 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富达实业减持超8000万股,套现约33亿元,持股比例从24.62%骤降至12.31% [5] - 富达实业曾在2019年因未提前披露减持计划而出现违规减持行为 [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合盛硅业出现首次亏损,归母净利润为-3.97亿元,同比下降140.60%,营业收入97.75亿元,同比下降26.34% [7]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扭亏,净利润为7566.75万元,但同比仍大幅下降84.12%,营业收入54.3亿元,同比下降23.51% [7] - 前三季度累计营收152.06亿元,同比下降25.35%,净利润累计亏损3.21亿元,同比下降122.10% [7] - 2025年半年报显示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为1.47亿元,同比下降81.93% [8] 行业环境与公司回应 - 公司业绩压力主要源于工业硅、多晶硅市场供需阶段性失衡及产品价格持续下行 [7] - 公司表示近期在“反内卷”政策与行业自律推动下,晶硅光伏产业正逐步回归健康发展 [8] - 针对现金流状况,公司称与集团间的资金调度是为优化资金配置,共同应对周期挑战,并正通过多元化融资工具管理债务结构 [8] - 公司认为晶硅光伏产业处于深刻调整期,市场已呈现改善迹象,并强调坚持以一体化产业链为核心战略 [9] 行业分析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光伏“反内卷”政策推动硅料企业提价,多晶硅企业协同限制出货,下游囤货需求增加,带动金属硅价格反弹 [10] - 同期有机硅单体市场偏弱,价格持续下跌,但随着四季度传统旺季来临及行业检修预期,价格有望实现阶段性修复 [10]
原始股东富达实业拟“清仓”合盛硅业,或套现16亿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1-11 16:25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富达实业计划减持合盛硅业股份不超过2707.0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29% [1] - 减持方式包括通过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1182.21万股,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1524.85万股 [1] - 以公告日收盘价58.51元/股计算,此次减持规模市值近16亿元 [2] 股东持股变动历史 - 此次减持前,富达实业持有合盛硅业2707.05万股,持股比例为2.29%,为公司第五大流通股东 [2] - 若顶格完成减持,富达实业将清仓退出 [2] - 富达实业在合盛硅业上市之初持有1.65亿股,持股比例为24.62%,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2] - 自2018年股份解禁后,富达实业已实施多轮减持,累计套现已超百亿元 [2] - 最近一次减持发生在2024年12月30日至2025年3月28日,减持1685.77万股(持股比例1.43%),套现约8.46亿元 [2] - 除富达实业外,2025年7月控股股东合盛集团向牛散肖秀艮转让6000万股,套现26.34亿元 [2]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国内硅基新材料领域领军企业,主营业务涵盖工业硅、有机硅、多晶硅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3] - 公司拥有从工业硅冶炼到有机硅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 [3] - 截至2025年6月,公司工业硅产能122万吨/年,有机硅单体产能173万吨/年,产能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3] 公司经营业绩 - 近年晶硅光伏产业竞争激烈,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净利润从2021年的82.22亿元降至2024年的15.40亿元 [3]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06亿元,同比下降25.35% [3]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21亿元,同比下降122.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71亿元,同比下降120.61% [3] - 2025年第三季度,受益于工业硅量价齐升,公司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至0.76亿元,营业收入环比增长14.92%至54.30亿元 [3]
市值691亿元光伏巨头,被重要股东将清仓式减持,减持股份市值近16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1 00:19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富达实业计划在2025年11月14日至2026年2月13日期间减持不超过2707万股公司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29%,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100% [1] - 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1182.21万股(不超过总股本的1%),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524.85万股(不超过总股本的1.29%) [3] - 以公告当日收盘价58.51元/股计算,本次减持套现金额约为15.84亿元 [3] 股东背景与股份来源 - 富达实业本次计划减持的股份均为IPO前取得 [5] - 富达实业于2011年2月1日在香港开业,为黄达文独资私人企业 [5] 公司基本情况与业绩 - 合盛硅业主营业务为工业硅、有机硅及多晶硅等硅基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最新市值约为691.7亿元 [6]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06亿元,同比下降25.35% [6]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21亿元,同比下降122.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71亿元,同比下降120.61% [6]
合盛硅业第三季度盈利逾7500万元 前三季度仍亏3.21亿元
中国经营报· 2025-10-30 07:28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4.3亿元,同比下降23.51% [2]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566.75万元,同比下降84.12%,但单季度利润指标已实现转正 [2] - 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为-3.21亿元,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 [2] - 前三季度资产减值损失为2.13亿元,上半年为-1.67亿元 [2] - 前三季度其他收益为4.09亿元,较上半年的2.98亿元有所增加 [2] 业绩变动原因分析 - 利润变化主要受产品销量和销售价格同比下降,以及光伏板块停工损失等因素影响 [2] - 今年以来,受工业硅、有机硅和多晶硅等行业供需结构分化、产品价格持续低位影响,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承压 [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从事工业硅、有机硅及多晶硅等硅基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 - 公司是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中业务链最完整、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2] - 主要产品包括工业硅、有机硅和多晶硅产品三大类 [2] 行业展望与公司关注点 - 公司未来将重点关注光伏行业"反内卷"推进与多晶硅开工率变化、新兴产业对有机硅需求的拉动作用,以及行业落后产能出清进度及复产节奏 [3] - 在供需格局逐步优化的背景下,工业硅价格有望在合理区间内运行,并伴随市场需求的回暖实现阶段性修复 [3]
工业农业比翼飞 新沂阿湖镇涌动发展热潮
新华日报· 2025-10-20 15:54
工业经济发展 - 锚定“工业强镇”目标,以“四拼四赛”活动推动工业发展 [1] - 弘晶源高纯精密石英器件项目总投资1.2亿元,5月投产,预计月底达规上企业标准,订单排至12月份 [1] - 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重点围绕硅基新材料、低空经济、宠物食品等赛道,已签约落地项目5个,在谈项目9个 [1] - 8个2025年重大产业项目均已开工,其中4个已投产 [1] - 石英器件产品凭借高纯度、耐高温特性,迅速抢占半导体、光伏等高端市场 [1] 现代农业发展 - 推动工业与农业比翼齐飞,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1] - 林头村智能连栋葡萄大棚通过标准化种植,预计产量突破45万斤,效益提升30%-40% [1] - 30亩智能温室大棚投用后,带动村集体增收50万元 [1] - “阿湖葡萄”设施种植面积达1.2万亩,带动周边种植3万余亩,年产量超5000万斤,年产值超3亿元,成为江苏省最大设施葡萄集中连片区 [1] - 甘薯产业扩面种植达3000亩,被评为江苏省“特粮特经”甘薯特色小镇,正洽谈引进深加工项目 [2] 基础设施与乡村建设 - 全镇80公里水系环道全面贯通,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支撑,今年夏季扩种水稻超300亩 [2] - 年初以来投入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资金200余万元,9个村通过省级验收 [2] - 桃岭村通过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验收,多个村庄创成市级美丽宜居村庄 [2] 发展战略与展望 - 坚持工业农业双轮驱动,以产业升级为牵引,精准发力招商引资,努力打造硅材料产业强镇 [2] - 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融合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公共服务品质,高水平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2]
【商洛】企业来了“科技副总”
陕西日报· 2025-09-29 06:42
文章核心观点 - 商洛市探索“科技副总”柔性引才机制 旨在打通教育科技人才融合通道 解决企业研发人才短缺和创新链受阻问题 [1][2][3] 校企合作模式转变 - 传统校企合作模式为“一个项目、一笔经费、一纸协议”的松散模式 项目结束合作即中断 [2] - “科技副总”机制打破传统 要求博士人才深度参与企业管理决策、技术研发和战略规划 推动共建创新联合体 [3] - 商洛市构建全方位政策保障体系 采取“政策打包+捆绑使用+精准滴灌”模式提供弹性科研经费 并签订四方协议明确职责 [3] 企业技术研发成果 - 陕西中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牵头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攻克石英砂岩制备高纯石英砂关键工艺 申请专利3项 开发出高纯石英砂、白炭黑等新品 [4] - 山阳瑞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解决电源适配器智能外观检测技术难题 其“快速充电的电源适配器及其充电方法”获202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5] - 陕西迈思普电气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联合策划的数字电源控制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项目 入选2024年省级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专项 带动周边3家配套企业协同升级 [5] - 陕西合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研发板栗脱壳护色、低温锁鲜技术 开发出板栗啤酒、板栗酥等16种新产品 带动当地500余户农户增收 [6] 研发与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 “科技副总”改变企业研发模式 从过去购买专利和项目合作 转变为围绕需求进行联合研发、设计、生产 使产品更易落地 [8] - 推动校企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例如建立“双导师”机制 本科生在企业开展课题研究 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走进高校课堂 [8] - 首批15名“科技副总”已协助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7项 申请专利20件 [6] 区域产业影响 - 借助秦创原建设和“三项改革” 商洛市科技型企业数量年均增长46% [2] - “科技副总”不仅帮助单个企业实现技术突破 还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成为企业创新的“核心引擎” [5]
玉门经济开发区入选全国百强
中国发展网· 2025-08-28 19:33
开发区荣誉与定位 - 甘肃玉门经济开发区入选2025中国省级开发区发展潜力百强榜单 [1] - 开发区作为玉门市经济发展主阵地 坚持工业强市战略 [1] 产业布局与结构 - 构建一区三园现代化产业格局 形成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态势 [1] - 玉门工业园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 硅基新材料 矿业建材 通道物流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1] - 老市区化工工业园聚焦石油化工与化工新材料领域 依托产业底蕴推动转型升级 [1] - 玉门东建材化工工业园重点发展煤化工与精细化工 被列入十四五全国发展农药产能重点园区 [1] 发展战略与目标 - 开发区锚定四区一高地一家园发展目标 [1] - 通过深化工业强市战略 优化环境 强化招商 聚力创新 推动转型提升竞争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