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

搜索文档
推进数据要素在资本市场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
期货日报网· 2025-06-25 03:56
数据要素与资本市场融合 - 证监会将数据要素作为新质生产力 推进其在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 [1] - 开展"数据要素×资本市场"专项试点 覆盖8省市 评选出11个首批试点项目 涵盖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区域股权市场三大领域 [2] - 试点项目牵头单位包括资本市场核心机构、经营机构和信息技术服务商 [2] 证券期货行业数据应用案例 - 上期所有色金属数据系统案例展现数据在期货风控中的赋能作用 [2] - 深交所区块链风险数据共享平台为行业风险管理提供新思路 [2] - 湖南股权交易所案例通过区块链促进多维数据应用 赋能多层次资本市场 [2] 公共数据开发与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 规划证券期货行业未来三年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目标 [3] - 证监会通过强本强基、严监严管推动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落地 [3] 数据要素创新应用赛题设置 - 设置四大赛题:人工智能舆论治理、绿色金融多维度数据融合、金融服务数据分析能力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与风控能力强化 [3] - 鼓励探索数据要素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新模式 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题 [4] - 引导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聚集 实现绿色金融目标 [4] 技术创新与监管升级 -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监管精准性 打破"数据孤岛" [4] - 实现风险实时监测、精准预警与处置 维护市场稳定 [4]
“数据要素×”赛事正酣 证监会详解四大赛题设置
证券日报· 2025-06-25 00:43
数据要素×大赛概况 - 国家数据局举办"数据要素×"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行动实施情况及2025年大赛相关情况,已有29个省区市启动地方分赛报名工作 [1] - 国家数据局将联合各部门深入推进"数据要素×"行动,加快挖掘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新模式新路径,鼓励企业参与试点及案例遴选 [1] 金融服务领域赛题设置 - 中国证监会设置四大赛题:"人工智能条件下的资本市场舆论环境治理"、"融合多维度数据发展绿色金融"、"提供金融服务领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强化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与风险防控能力" [1] - 赛题旨在通过数据要素创新应用,发挥资本市场的乘数效应,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升级 [1] 证券期货行业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方向 - 加快释放乘数效应:探索数据要素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为行业带来新机遇与活力 [2] - 助力服务实体经济:利用数据要素优化服务流程,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行业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 [2] - 践行绿色金融理念:融合环保、气象、金融等多维度数据,构建模型评估环境和社会风险,引导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聚集 [2] - 有效防范控制风险: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强化监管精准性,实现风险实时监测与处置 [2] 中国证监会推进数据要素行动进展 - 以《"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引,将数据要素作为新质生产力,推进其在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 [3] - 具体措施包括开展"数据要素×资本市场"专项试点、行业典型案例征集、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及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3] - 中国证监会将与国家数据局合作,确保2025年大赛顺利举办 [3]
甘肃张掖:绿色信贷赋能粮储系统低碳转型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4 20:32
项目概况 - 兰州银行张掖分行向张掖市粮油储备库有限责任公司发放分布式光伏项目专项贷款,推动"低碳粮仓"转型 [1] - 项目为甘肃省首个粮库屋顶光伏项目,装机容量397.6千瓦,在3000平方米粮库屋顶铺设560块高效单晶硅组件 [1] - 项目于2025年3月26日启动建设,通过工艺优化使工期缩短50%,仅用2个月实现全容量并网 [1] 技术特点 - 采用"柔性并网+智能监测"技术,攻克粮库粉尘环境下的设备防护难题 [2] - 建设团队优化预制构件吊装、智能逆变器集群调试等工艺 [1] 经济效益 - 项目年发电量64万千瓦时,可满足粮库全年用电量的75% [1] - 预计每年为企业节约电费近20万元 [1] 生态效益 - 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10吨 [1] - 光伏板使库内温度平均下降3-5℃,改善粮食储存条件 [1] 运营模式 - 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经营模式 [1] 行业影响 - 为甘肃省同类项目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 - 张掖市计划在10家国有粮食企业全面推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 [2] 银行举措 - 兰州银行张掖分行成立绿色信贷工作专班,增加绿色金融供给 [2] - 该行将持续参与地方绿色产业支持,助力粮储系统绿色转型 [2]
恒丰银行精彩亮相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
齐鲁晚报· 2025-06-24 19:42
参展概况 - 恒丰银行参加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 全方位展示践行"五篇大文章"的成效与创新实践 [1] - 参展主题为"恒必成 德致丰" 重点呈现数字化存贷款产品及创新成果 [3] 数字化产品与服务 - 推出"七个一"岁享客群服务体系 满足老年客户金融及非金融需求 获山东省"好品金融"称号 [3] - 依托多模态数据平台 运用大数据和AI技术构建智能化融资授信审批策略 服务各类客群 [3] - 通过场景化展示诠释"金融+科技"融合如何驱动产业链升级与实体经济发展 [3] 绿色金融 - 制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落地全国首单知识产权挂钩"节水贷"及首笔沪深同步挂牌绿色境外债 [4] - 创新推出"恒绿易碳"碳金融解决方案 引导资源优先配置绿色低碳领域 [4] 养老金融 - 构建以养老服务金融为核心 养老金金融为支撑 养老产业金融为驱动的生态体系 [5] - C端提升"月恒·岁享"品牌竞争力 B端与G端构建养老金融"大循环价值链" [5] 普惠金融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13.29% 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18.60% [6] - 普惠贷款平均利率下降32BP 小微制造业贷款增幅53.15% 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增幅56.53% [6] - 小微融资协调机制对接率超99% [6] 数字金融 - 成立数字银行创新实验室 促进数据流程与业务技术深度融合 [7] - 构建智能风控体系 包括对公智能评级 供应链链属企业评级及债券评级管理系统 [7] 科技金融 - 通过专属信贷产品 投贷联动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式支持科创企业 [8] - 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深化与科研院所 孵化器合作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8] 未来规划 - 持续深耕"五篇大文章" 包括加速布局绿色金融 做优养老金融 提质扩面普惠金融 深化数字金融转型 聚焦科技金融 [10]
《清华金融评论》 | 封面专题:“建设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 上海篇”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24 18:29
政策支持与战略定位 -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1] - 2025年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强调加强"五个中心"建设协同联动 [1] - 2025年金融监管总局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行动方案》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 金融市场建设 - 推动多层次股权市场高质量发展 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和包容性 [2] - 支持上海打造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鼓励企业通过并购做大做强 [2] - 深化债券市场体系建设 稳步发展资产支持证券 [2] - 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 推动货币外汇市场发展 [2] 金融机构发展 - 集聚境内外大型金融机构法人及分支机构 培育金融控股公司 [2] - 推动国际金融组织落户上海 丰富资产管理行业主体 [2] - 深化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 提升全球竞争力 [2] 金融基础设施 - 建设国际领先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强化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 [2] - 研究完善信托登记流转制度 支持黄金交易所国际板设立出口监管仓库 [2] 金融开放与创新 - 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 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3] - 深化"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 构建离岸金融体系 [3] - 建设上海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推动绿色金融标准国际化 [3] - 运用区块链技术发展供应链金融 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3] 金融安全与监管 - 运用区块链大数据AI技术加强风险研判 [3] - 建立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3] - 加强央地监管协同 完善法治保障 [3] 专家观点与专题研究 - 《清华金融评论》推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专题 [4] - 多位专家提出科创金融联动 金融开放 清算作用 自贸区战略等发展路径 [7]
15亿,湖北省绿新领航基金正式启动运行
FOFWEEKLY· 2025-06-24 18:01
湖北省绿新领航基金启动 - 基金总规模15亿元 由湖北宏泰集团牵头发起组建 宏泰基金公司具体实施 [1] - 重点投资领域包括节能环保 资源能源循环利用 新能源等绿色低碳领域 [1] - 引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两支国家级资本 [1] - 汇集湖北宏泰集团 武汉产业发展基金 首义科创母基金省市区三级政府出资平台 [1] - 形成"国家级资本+地方国资"同向发力的投资格局 [1] - 开创"中央-省-市-区"四级资本深度联动的新范式 [1] 基金背景与战略意义 - 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 在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及省财政厅大力支持下设立 [1] - 湖北首例省 市 区三级国资及财政联动注资 同时引入两支国家级母基金出资 [1] - 宏泰集团以资本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 深耕绿色金融 科技金融 [1] - 瞄准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强化专业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 [1] - 加速优质项目精准落地 助力湖北构建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 [1]
央行、证监会,最新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6-24 17:09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与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 中国人民银行将研究制定新阶段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出台深化运用金融科技推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政策文件 [2][7] -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制度规则尚待完善,国家数据局会同多部门开展金融服务、气象等领域"数据要素×"试点,破解数据汇聚、流通、使用等环节堵点 [4] - 中国人民银行全面实施2022-2025年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推动金融数据管理与应用,促进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和金融服务深度融合 [4] - 开展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等试点,引导金融机构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优化服务 [5] 资本市场数据要素应用与创新 - 中国证监会将数据要素作为新质生产力,推进其在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 [3][8] - 2024年8月印发《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数据要素×资本市场"专项试点工作方案》,提出13个试点业务方向,评选出第一批11个试点项目 [8] - 试点项目涵盖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区域股权市场,典型案例包括上期所有色金属数据系统、深交所区块链风险数据共享平台等 [9] - 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设置4个赛题,聚焦人工智能舆论治理、绿色金融多维度数据融合等方向 [10] 数据要素赋能金融与监管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和金融业数据能力建设指引,强化数据共享、隐私保护及全生命周期管理 [6][7] - 金融数据安全分级指南行业标准实施,提升数据管理及安全防护水平 [7] - 证监会强调运用大数据、AI等技术强化证券期货行业风险监测与处置,打破"数据孤岛" [13] - 通过环保、气象、金融数据融合构建模型,评估金融活动环境与社会风险,引导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聚集 [12]
长城证券:奋笔力书“五篇大文章”,赋能发展显金融担当
证券时报网· 2025-06-24 15:25
科技金融 - 公司将资源精准配置至科技创新前沿领域,打造全链条服务,深化科创金融港建设,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2] - 2024年7月作为主承销商助力发行15亿元"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公司债券,2025年5月发行深交所首只证券公司科技创新公司债券[2] 绿色金融 - 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完善ESG管理体系,发布年度ESG报告披露环保和社会责任实践[3] - 截至2024年底作为主承销商发行绿色债券4只(总规模52.1亿元)、可持续挂钩债券1只(7亿元),绿色股权融资规模6.95亿元[3] - 2024年10月创设全市场首个电力能源信用债篮子,12月获准参与碳排放权交易[4] - 通过策略会、研讨会及发布《氢电耦合发展报告》等研究成果服务绿色低碳产业[4] 普惠金融 - 打造财富智慧平台,发展"炼金锦囊"和"超级网格"特色业务,丰富固收类及ETF套利类产品[5] - 在江西遂川等帮扶县开展金融知识培训,提升乡村人才金融素养[6] - 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如青年夜校课程和绿色金融儿童课堂[6] 养老金融 - 推出"长城炼金术"APP长辈版模式,增加视觉无障碍和语音助手功能[7] - 通过社区讲座普及养老理财知识,引导老年投资者树立正确理念[7] 数字金融 - 制定《金融科技"十四五"规划》,明确"科技与业务共创"战略定位[8] - 迭代优化"长城炼金术"APP,运用AI技术提升交易、投顾服务体验[8] - 上线智能投研系统如长城如炬研究服务平台,御城智慧合规风控系统实现流程智能化[8] - 自研"智源AI中心"获2023金融科技发展奖三等奖,"战略管理数字化平台"入选2024数字化转型最佳案例[9] - 截至2024年底科技发明专利数量进入行业前十[9]
三大关键词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趋势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4 15:21
绿色金融发展趋势 - 我国绿色贷款保持高速增长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呈现爆发式增长 [1] - 绿色金融发展背后是金融体系价值评估的深刻转变 从单一财务指标转向以碳生产力为核心的ESG非财务因素 [3] - 行业通过创新实践推动绿色金融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纵深发展 [3] 绿色金融纵深发展 - 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协同发展 使部分普惠贷款兼具绿色属性 成为挖掘存量业务增长潜力的有效途径 [3] - 数字化工具支撑绿色营销 有效破解绿色金融发展增量痛点 例如盟浪开发的"碳融通"数智引擎解决了做大规模、扩大利差、把控风险和提升效益等问题 [3] 转型金融创新发展 - 转型金融在平衡经济增长与碳减排中发挥关键作用 煤炭、钢铁等高碳行业亟需通过转型金融实现低碳改造 [3] - 通过建立透明可信的碳挂钩机制 构建包括碳核算基础设施、金融工具生态在内的完整支撑体系 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国家战略 [3] - 转型金融是破解"保增长"与"碳中和"两难困境的破题之钥 [3] 人工智能赋能发展 - AI已升级为覆盖金融全链条的强智能工具 应用于智能获客、客服交互、风控投研和合规监管等业务场景 [4] - AI核心价值在于突破效率边界 重构绿色金融创新逻辑 推动从"高成本人力堆积"转向"智能驱动价值循环"的创新范式 [4] 新华财经专业终端升级 - 新华财经专业终端(智能升级版)新增债券跨境交易信息、智能对公工作台、绿色金融信息、全维度企业风控信息、股权市场深度分析等系列新功能 [4] - 面向金融机构交易、对公、风控、投研等业务场景 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全业务链智能信息服务 [4]
兴业银行联手全国工商联,民企绿色转型注入金融活水
观察者网· 2025-06-24 14:36
兴业银行与全国工商联战略合作 - 兴业银行成为"全国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联盟"五家商业银行成员之一,标志着金融资本与产业政策在推动民企绿色转型中进入深度协同阶段 [1] - 合作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为核心导向,兴业银行将依托绿色金融专业优势,聚焦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痛点难点 [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兴业银行绿色金融融资规模达23181亿元,其中人行口径绿色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达10175亿元 [1] 联盟机制与金融创新 - 全国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联盟由全国工商联发起,旨在引导企业增强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加快转型步伐 [2] - 兴业银行通过"联盟+金融"模式,为联盟注入专业金融力量,打开服务民企绿色转型的广阔场景 [2] - 公司已在多地实践类似模式,如上海分行参与"上海市企业绿色发展联盟",杭州分行发起零碳产业联盟,福州分行搭建民企金融服务平台 [3]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 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LL)是重要创新工具,如杭州分行为天能集团发放3亿元绿色及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利率优惠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挂钩 [4] - 各地分行本土化创新:厦门分行推广"碳减排挂钩"贷款,西安分行推出全国首笔"塑料品废旧资源再生利用挂钩"贷款6000万元 [5] - 生态保护领域创新:以四川遂宁观音湖国家湿地公园碳汇为质押发放800万元贷款,并引入全国首个商业性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险 [6] 区域化实践与风险管理 - 兴业银行各地分行因地制宜,如福建支持永荣控股产业链绿色化,浙江推动新能源产业,陕西助力资源循环利用 [7] - 风险管理革新:将环境信用评价、ESG表现、产品碳足迹等非财务指标纳入信贷决策体系,厦门分行形成多维度绿色金融评估体系 [6] 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挑战 - 截至2025年一季度,兴业银行绿色金融融资规模达23181亿元,产品创新覆盖清洁能源、资源循环到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 [7] - 挑战包括绿色项目评估标准有待统一,环境效益量化核算需完善,中小企业绿色融资渠道需拓宽 [7] - 兴业银行通过联盟机制与产品创新,构建金融、工商联、民企三方融合的绿色转型共同体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