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
搜索文档
冠通期货早盘速递-20251029
冠通期货· 2025-10-29 10:14
热点资讯 -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就“十五五”规划提出建议,要大力提振消费,实施积极宏观政策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 [3] - 几内亚政府与战略合作伙伴签署西芒杜铁矿项目海运合同文件,为2025年底前首船铁矿石发运奠定基础 [3] - 受有利天气影响,GAPKI预计印尼2025年棕榈油产量将增长10% [3] - 花旗银行下调黄金和白银短期价格目标,0至3个月黄金价格预测从每盎司4000美元下调至3800美元,白银从每盎司55美元下调至42美元 [3] - 印尼矿业部同意向铜矿企业阿曼矿业授予铜精矿出口许可,等待行政程序完成 [3] 板块表现 - 重点关注铁矿石、螺纹钢、棕榈油、沪铜、沪金 [4] - 假期外盘商品期货主力合约夜盘涨跌幅中,非金属建材涨3.03%,贵金属涨29.49%,油脂油料涨9.59%,有色涨23.09%,软商品涨2.67%,煤焦钢矿涨13.22%,能源涨2.95%,化工涨10.93%,谷物涨1.14%,农副产品涨3.90% [4] 板块持仓 - 展示近五日商品期货板块持仓变动,涉及农副产品、谷物、化工、能源、煤焦钢矿、有色、商品综合、软商品、油脂油料、贵金属、非金属建材等板块 [5] 大类资产表现 - 权益类资产中,上证指数日涨跌幅-0.22%、月内涨2.72%、年内涨18.99%;上证50日涨跌幅-0.62%、月内涨2.06%、年内涨13.62%等 [6] - 固收类资产中,10年期国债期货日涨跌幅0.25%、月内涨0.53%、年内跌0.47%;5年期国债期货日涨跌幅0.15%、月内涨0.25%、年内跌0.61%等 [6] - 商品类资产中,CRB商品指数日涨跌幅-0.86%、月内跌0.55%、年内涨0.75%;WTI原油日涨跌幅-1.96%、月内跌3.81%、年内跌16.42%等 [6] - 其他资产中,美元指数日涨跌幅-0.10%、月内涨0.92%、年内跌9.00%;CBOE波动率日涨跌幅0.00%、月内跌3.01%、年内跌8.99% [6] 股市风险偏好与大宗商品走势 - 展示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CRB现货指数、WTI原油、伦敦现货黄金、伦敦现货白银、LME3个月铜、金油比、铜金比、万得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风险溢价、上证50等风险溢价、CBOT大豆、CBOT玉米等走势 [7]
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丨大力提振消费 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
新华网· 2025-10-29 08:40
10月2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大力提振消 费",并作出"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等具体部署。 《建议》提出,"统筹促就业、增收入、稳预期,合理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增强居民消 费能力",明确"扩大优质消费品和服务供给""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拓展入境消费"。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中国现有14亿多人口,未来十多年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8亿人,市场潜力巨 大。将大力提振消费,打造"购在中国"品牌,让商品和服务消费都"火"起来;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促进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产业发展,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应用场、利润 场;将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建议》还提出,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增加政府资金用于民生保障支出。完善促进消费制 度机制,清理汽车、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建立健全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管理办 法,落实带薪错峰休假。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市场流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陈丽芬认为,《建议》的上述部署, 意味着将政策 ...
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大力提振消费 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
新华社· 2025-10-29 01:09
《建议》还提出,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增加政府资金用于民生保障支出。完善促进消费制 度机制,清理汽车、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建立健全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管理办 法,落实带薪错峰休假。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市场流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陈丽芬认为,《建议》的上述部署, 意味着将政策红利精准滴灌至居民手中,并着眼于构建更长远的消费信心,通过加大基本公共服务领域 的财政投入,有效减轻居民生活负担和未来不确定性,从而释放出被抑制的消费意愿。通过完善带薪休 假、强化权益保护等制度保障,优化消费环境,使消费者"有闲消费"、敢于消费。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中国现有14亿多人口,未来十多年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8亿人,市场潜力巨 大。将大力提振消费,打造"购在中国"品牌,让商品和服务消费都"火"起来;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促进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产业发展,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应用场、利润 场;将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未来提振消费必须强化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打通制约消费的堵点痛点。"商务部研究院流通 ...
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 | 大力提振消费 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
新华社· 2025-10-29 00:56
《建议》还提出,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增加政府资金用于民生保障支出。完善促进消费制 度机制,清理汽车、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建立健全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管理办 法,落实带薪错峰休假。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市场流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陈丽芬认为,《建议》的上述部署, 意味着将政策红利精准滴灌至居民手中,并着眼于构建更长远的消费信心,通过加大基本公共服务领域 的财政投入,有效减轻居民生活负担和未来不确定性,从而释放出被抑制的消费意愿。通过完善带薪休 假、强化权益保护等制度保障,优化消费环境,使消费者"有闲消费"、敢于消费。 《建议》提出,"统筹促就业、增收入、稳预期,合理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增强居民消 费能力",明确"扩大优质消费品和服务供给""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拓展入境消费"。 (文章来源:新华社)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中国现有14亿多人口,未来十多年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8亿人,市场潜力巨 大。将大力提振消费,打造"购在中国"品牌,让商品和服务消费都"火"起来;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促进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产业发展,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 ...
事关大力提振消费,“十五五”规划建议透露哪些重要方向?
搜狐财经· 2025-10-28 18:26
记者 辛圆 10月28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针对"十五五"期间如何提振消费,《建 议》提出一系列具体安排。 《建议》首先提到,大力提振消费。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统筹促就业、增收入、稳预期,合理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 力。 《建议》同时提出,扩大优质消费品和服务供给。以放宽准入、业态融合为重点扩大服务消费,强化品牌引领、标准升级、新技术应用,推动商品消费扩容 升级,打造一批带动面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 202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服务消费需求,并针对优化和扩大服务供 给、释放服务消费潜力做出了具体部署。 今年3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印发,把"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作为提振消费的一项重要工作。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宋雪涛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十五五"时期,我国人均GDP处在从1万美元向2万美元跃升的关键区间。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消费需 求将加速分化,服务消费占比将显著提升,居民消费需求也将从生存型、数量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 ...
投资要有效才投,消费无条件优先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2025-10-28 15:34
宏观政策核心任务 - 大力提振消费是下一阶段宏观政策最核心任务,发展服务业可大规模吸纳就业 [3]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 [2] -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需要较大提振消费力度才能实现 [5] 消费与投资关系 - 四中全会公报将“大力提振消费”与“扩大有效投资”并列,但投资必须有效,消费则无条件优先 [5] -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877亿元,增长4.5%,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4.6%,餐饮收入增长3.3% [2] - 9月份社消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3%,餐饮收入增长0.9%,显示国内大循环尚不畅通 [2][5] 有效投资方向 - 有效投资重点从传统基建转向新基建,前三季度公路、铁路等传统基建投资明显下滑 [6] - 新基建核心是保障电力,算力中心、新型电力系统等支持高科技突围的投资将持续增加 [6] - 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主要投向新基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数字经济、绿色低碳、重大科技安全,几乎没有传统基建份额 [9] 新基建资源配置 - 新基建项目筛选需看市场真实需求,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 [8] - 基础设施布局需根据地区资源禀赋,例如西部利用绿电优势发展计算,东部远程调用,实现“东数西算” [8] - 明确债务红线,考察新基建项目是否有现金流,统筹资源优先流向 [8] 民生保障与服务业发展 - 财政补养老金缺口占比从2013年5.3%提升至2024年约9%,预计“十五五”期间可能被动抬高到12%左右,支出总额或超过4万亿元 [11] - 兜牢养老、育幼、生育补贴等民生底线,居民才敢将当期收入转为消费 [11] - 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如游艇经济、低空经济、外资体检、高端康养,以大规模吸纳就业 [13][14] 四季度政策预期 - 四季度仍可能推出增量措施,但政策见效需时间累积,市场关注不能短期化 [3][15] - 央行继续降息是关键,宏观政策力度可以更大一些,但年末大规模出台刺激政策的可能性减小 [15] - 若PPI、CPI好转乃至转正,将意味着社会需求上升,企业盈利增长,市场步入良性循环 [15]
周度经济观察:尘埃暂落定,市场上涨或未完-20251028
国投证券· 2025-10-28 15:06
宏观政策与规划 -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重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为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门槛提供政策支持[4] - 公报强调科技重要性,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提升全要素生产力和长期经济增速[4] - 要求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应对逆全球化趋势[5] - 政策围绕扩大内需,提及“投资于人”和需求端措施,预计在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推出新政策[6] - 为稳增长,5000亿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速投放,5000亿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下达地方[6] 市场趋势与驱动因素 - 权益市场上涨受三因素驱动:四中全会提振信心、中美经贸关系缓和、美国9月通胀压力缓和[9] - 上证综指突破4000点,市场对“十五五”规划定价未结束,风险偏好有望随政策细节公布进一步提升[9] - 美国9月CPI同比增速为3%,核心CPI同比为3%,均低于预期,环比增速分别下滑至0.3%和0.2%[16] - 美联储可能进入连续降息通道,市场对10月和12月各降息25基点预期较高,为全球流动性注入动力[17] 债券市场与货币政策 -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目的包括增强财政策协同、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及稳定经济增长信心[12] - 短期国债买卖利好债券市场,但收益率难回前期低点,中期调整受风险偏好和通胀斜率影响未结束[14]
壹快评|央行个人信用救济政策有温度有力度,值得点赞
第一财经· 2025-10-28 14:19
同时,该举措还有另一重深远意义,即破除消费障碍,释放消费潜力,为经济持续复苏和发展模式转变 增添动力。 期待未来有更多灵活应变的政策创新出现 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透露,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实施一次性的个 人信用救济政策,对于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其违约信息在征信系统中将 不予展示。这一政策举措不仅体现了政府对民生困境的体察与关怀,更彰显了在经济复苏关键时期精准 施策的治理智慧,值得点赞。 新冠疫情作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不仅威胁人类健康,更对经济社会运行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疫情 期间,许多人的收入锐减甚至中断,但房贷、消费贷等刚性支出并未相应减少,导致非主观恶意的逾期 行为大量增加。尽管他们中的一些人后来全额偿还了债务,但按现行规定,其违约记录仍会存续满5 年。这种信用"污点"的存在,会对其就业、租房、再次申请贷款等造成严重影响,有的影响已经发生。 央行敏锐地关注到了这一特殊困难群体,决定伸出政策援手。并且,相关措施将在"履行相关程序及做 好必要技术准备"之后,计划在明年初执行。这个政策出发点及规范操作手法,既做到了"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又 ...
专访李迅雷:投资要有效,消费无条件优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22:23
核心政策方向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1] - 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 [1] - 宏观政策需持续发力、适时加力,政策见效需要时间累积 [4][14] 消费市场现状与展望 -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877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4.6%,餐饮收入增长3.3% [1] - 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3%,餐饮收入增长0.9% [1] - 服务消费增长快于商品消费,但9月餐饮收入增速仅0.9%,网约车订单下滑,显示国内大循环仍不畅通 [6] - 消费被置于无条件优先地位,未来服务消费比重将进一步提高 [6][7] 投资重点与结构变化 - 投资必须有效,重点从传统基建转向新基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7][10] - 前三季度公路、铁路等传统基建投资明显下滑 [7]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5000亿元,主要投向新基建和硬科技领域,与传统基建份额几乎无关 [9][10] - 有效投资案例包括为支持AI算力而持续扩大电力供给,建设算力中心、新型电力系统等 [7] 新基建发展路径 - 新基建布局需匹配市场真实需求,结合能源禀赋,例如利用西部绿电进行计算的“东数西算”工程 [9] - 项目筛选需明确债务红线,关注现金流,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来统筹资源优先流向 [9] 民生保障与服务业发展 - 2022年至2031年间中国每年将有约2000万人退休,财政补养老金缺口占比从2015年的4%提升至2024年的9%,“十五五”期间可能升至12% [12] - 需兜牢养老、育幼、生育补贴等民生底线,以提升居民消费意愿 [12] - 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关键,建议逐步放开游艇经济、低空经济、外资体检、高端康养等领域 [13] - 通过在国内放开高端服务供给,将高收入人群的消费留在国内,从而带动配套就业和税收 [13] 政策预期与市场信号 - 央行继续降息是关键,宏观政策力度可以更大一些 [14] - PPI和CPI转正将意味着需求上升和企业盈利增长,市场步入良性循环 [14] - 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非标配政策正在累积形成有效力量 [14]
专访李迅雷:投资要有效,消费无条件优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21:49
宏观政策核心任务 - 大力提振消费是下一阶段宏观政策最核心任务[4] - 宏观政策眼光不能短期化,需将各部委下半年陆续出台的政策加总考虑,四季度仍可能推出增量措施[4] - 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央行继续降息是关键[15] 消费与内需分析 -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877亿元,增长4.5%,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4.6%,餐饮收入增长3.3%[1] - 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3%,餐饮收入增长0.9%[1] - 服务消费增长快于商品消费,但9月份餐饮收入增速为0.9%、网约车订单下滑,表明国内大循环不畅,核心症结是有效需求不足[6] - 未来服务消费比重将进一步提高,需将资金投入到人和服务场景,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6] 投资策略导向 - 投资必须有效,消费则无条件优先,差别在于“有效”二字[7] - 有效投资方向是从传统基建转向电力、算力等新基建,以支持高科技突围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7] - 公路、铁路等传统基建前三季度投资明显下滑,应顺势降低其规模和增速[7] - 新基建项目筛选需看市场真实需求和明确债务红线,确保有现金流,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9] 新基建与政策性工具 - 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主要投向新基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用于托底投资增速,项目清单聚焦数字经济、绿色低碳、重大科技安全等硬科技领域[10] - 与2022年不同,此次政策性工具几乎没有传统基建份额[10] - 新基建布局需根据地区资源禀赋,例如利用西部绿电优势发展算力,实现“东数西算”[9] 民生保障与就业 - 2022年至2031年十年间,中国每年有2000万人退休,财政补养老金缺口占比从2015年的4%提升至2024年的9%,“十五五”期间可能升至12%左右[13] - 需兜牢养老、育幼、生育补贴等民生底线,以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公共消费规模将刚性扩张[13] - 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关键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包括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以吸纳就业[13] - 建议逐步放开游艇经济、低空经济、外资体检、高端康养等领域,让高收入人群将消费留在国内[14] 供需循环与市场建设 - 需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1][6] - 要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消除“内卷”,使价格合理回升,解决供需不平衡矛盾[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