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交通
icon
搜索文档
智能驾驶大模型、具身智能列车……“人工智能+交通运输” 未来交通图景将有哪些新可能?
央广网· 2025-09-27 13:33
政策背景与总体目标 - 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从零星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 [1] - 政策依据是2025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目标是加快形成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 [2] - 总体目标为: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建成一批标志性创新工程;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行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2] 公路交通领域应用 - 重点围绕智能驾驶技术突破与场景拓展发力,让智能辅助成为司机的好帮手 [2] - 开展智能驾驶大模型、成套测评技术提升行动,拓展服务场景 [3] - 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地依法依规推进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示范应用 [3] - 利用高速公路ETC门架等既有设施,科学布局车路云协同感知、控制设备与系统 [3] 铁路交通领域应用 - 支持具身智能列车与自主协同控制系统研发,推广自感知、自学习、自运行的智慧化动车装备 [3] - 加速列车智能驾驶、群组运行控制、智能供电等技术应用 [3] - 提升技术装备故障自检测、自诊断、自修复等智能运维能力 [3] 航运与港口领域应用 - 推进港口智能感知网络建设,加快码头设备设施数字化建设、自动化改造、智能化升级 [4] - 鼓励建设基于数据大脑的综合管理系统,加强运营监管与风险防控 [4] - 推动建设面向全程物流链的一站式协同系统,提升国际枢纽海港对外服务智慧化水平 [4] 民航领域应用 - 推动航司航线规划、签派决策、机组排班等智能辅助优化 [4] - 提升航班运行态势精准感知与扰动情景下的智能恢复能力 [4] 核心要素保障 - 提出统筹优化算力供给能力、加快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推动泛在网络设施建设等3项重点任务 [5] - 因地制宜强化算力保障,构建覆盖多模态、多场景的交通运输大数据资源体系 [5] - 打造天地一体、云网融合的交通数据传输网络,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高速、可靠、安全的支撑体系 [5] 后续实施行动 - 下一步将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打造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创新工程 [5] - 组织实施十百千创新行动,加速人工智能全面赋能 [5]
大消息!超级赛道,利好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27 08:42
核心观点 - 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旨在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规模化创新应用 [1][4] - 设定明确发展目标: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交通运输行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且总体水平位于世界前列 [4][7] - 通过加大关键技术供给、加速创新场景赋能、加强核心要素保障、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四大方向系统推进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 [8][10][14][15] 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场景应用为牵引,构建人工智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 [7] - 2027年目标: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体系落地部署,普及应用一批智能体,建成一批标志性创新工程 [4][7] - 2030年目标: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推进,培育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形成完备的交通领域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4][7] 关键技术供给 - 开展应用技术攻关:突破动态场景感知与理解、实时精准定位与导航、复杂环境自主决策等共性技术 [9] - 加快智能产品创新:研发智能驾驶系统、远程驾驶座舱、无人机、全地形车、智能船舶、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新装备 [9] - 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构建涵盖多种运输方式,贯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行业治理等业务领域的技术底座 [9] 创新场景赋能 - 组合辅助驾驶: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推进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示范应用,利用高速公路ETC门架布局车路云协同系统 [10] - 智能铁路:推广自感知、自学习、自运行的智慧化动车装备,加速列车智能驾驶、群组运行控制等技术应用 [10] - 智慧航运:推进港口智能感知网络建设,推动面向全程物流链的"一站式"协同系统,提升国际枢纽海港智慧化水平 [11] - 智慧民航:推动航线规划、签派决策、机组排班智能优化,深化生物识别、智能安检等"无感通行"技术应用 [11][12] - 智慧邮政:推广智能收投设备、智能语音客服,实现入库、仓储、包装、分拣、安检全流程智能化 [12] - 智能建养: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服役性能智能监测预警系统,推广应用轻量化智能路面检测车、桥梁巡检机器人等装备 [13] - 联程联运与智慧物流:深入推进"一票制、一单制、一箱制",推动人工智能与枢纽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深度融合 [13] 核心要素保障 - 统筹优化算力供给能力:动态整合企业算力,依托高速公路、港口、交通枢纽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强化算力保障 [14] - 加快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加快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和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一体化建设,探索建立交通运输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 [14] - 推动泛在网络设施建设:加快建立5G、卫星通信等公共网络和行业专用网络融合的交通数据传输通道 [14] 产业发展生态 - 提升产业生态孵化能力:推动组建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组织开展"十百千"创新行动,培育开放融合的共赢生态 [15] - 持续完善人工智能治理机制:构建技术监测、安全评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加快智能驾驶、智慧航运等重点领域标准规范制修订 [15] - 加快形成人才聚集效应: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和青年科技人才,鼓励开展"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复合型人才培养 [16]
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路线图来了,智能产品“加速上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9:57
政策发布与目标 - 交通运输部联合多部委发布《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1] - 政策目标为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建成一批标志性创新工程[2] - 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行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总体水平位于世界前列[2] 关键技术供给 - 开展应用技术攻关,着力突破动态场景感知与理解、实时精准定位与导航、自主决策与群智协同等共性技术[2] - 加快智能产品创新,包括智能驾驶系统、远程驾驶座舱、公路高性能夜视监控、结构检测等新装备[3] - 推动铁路装备升级,如智慧列车装备、新一代通信信号装备、列车智能调度系统[3] - 加强智能船用设备、智能船舶和海上智能搜救装备研发[3] - 积极开展智能施工和维养装备研发,如智能摊铺机、造桥机、智能巡检机器人[3] 创新场景赋能 - 从组合辅助驾驶、智能铁路、智慧航运、智慧民航、智慧邮政、智能建养、联程联运与智慧物流等领域部署7项重点任务[3] - 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地集聚创新资源,稳慎推进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示范应用[3] - 支持具身智能列车与自主协同控制系统研发,推广自感知、自学习、自运行的智慧化动车装备[4] 核心要素保障 - 提出了统筹优化算力供给能力、加快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推动泛在网络设施建设等3项重点任务[4] - 依托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强化算力保障,加快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和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一体化建设[4] - 推动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物联网等技术综合应用,支撑多网融合发展[4] 产业发展生态 - 提出提升产业生态孵化能力、持续完善人工智能治理机制、加快形成人才聚集效应等3项重点任务[4] - 推动组建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整合头部公司、行业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4] - 构建交通运输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监测、安全评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5] - 在交通运输优势学科高校推进建设人工智能科教融汇中心,鼓励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5]
七部门:加快智能驾驶系统、远程驾驶座舱等产品研发
第一财经· 2025-09-26 15:53
政策目标与愿景 - 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建成一批标志性创新工程,人工智能成为引领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1] - 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行业,智慧交通与智慧物流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总体水平位于世界前列,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1] - 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交通领域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引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迈上新台阶 [1] 智能产品与装备创新 - 加快智能驾驶系统、远程驾驶座舱等产品研发,强化公路高性能夜视监控、结构检测等新装备应用 [1] - 鼓励无人机、全地形车等新装备研制,推动智慧列车装备、智慧重载、新一代通信信号装备等铁路装备升级 [1] - 加强智能船用设备、智能船舶和海上智能搜救装备研发,积极开展智能摊铺压实机、造桥机、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施工维养装备研发 [1] - 推进智能搬运装卸、仓储配送、智能安检等设施设备研发 [1] 技术应用与示范 - 开展智能驾驶大模型、成套测评技术提升行动,拓展服务场景 [2] - 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集聚创新资源,稳慎推进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示范应用 [2] - 围绕大通道货车智能驾驶场景推动技术测试创新,利用高速公路ETC门架等设施探索多杆合一模式布局车路云协同系统 [2] 基础设施与网络建设 - 推动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物联网等技术综合应用,支撑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 [2] - 构建行业设施设备实时监测和智能感知体系,实现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信息自动采集与监测 [2] - 加快建立5G、卫星通信、卫星互联网等公网与专网融合的交通数据传输通道,推动交通新型基础设施从“连接提速”到“算力增效” [2]
广电运通跌2.06%,成交额4.1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800.78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26 14:0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6日盘中股价下跌2.06%至13.80元/股 成交额4.15亿元 换手率1.19% 总市值342.71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800.78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2211.53万元(买入占比5.62% 卖出占比10.95%) 大单净卖出589.25万元(买入占比21.47% 卖出占比22.89%)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20.42% 近5日/20日/60日分别变动-1.43%/-3.70%/4.31% [1] - 年内1次登龙虎榜 最近2月26日净买入1.90亿元 买入总额4.50亿元(占比18.58%) 卖出总额2.61亿元(占比10.75%)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智能设备(48.34%)、运维服务及其他(38.95%)、软件开发及服务(12.71%) 定位行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2.75亿元(同比增长12.07%) 归母净利润4.66亿元(同比减少6.49%)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计算机设备 概念板块涵盖时空大数据、华为鲲鹏、智慧政务等 [2] - 股东户数10.33万户(较上期持平) 人均流通股24,035股 [2] 股东结构与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8.86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14.90亿元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3042.60万股(较上期减少1929.73万股) 位列第三大流通股东 [3] - 南方中证500ETF增持255.62万股至1852.47万股 易方达人工智能ETF增持14.60万股至1065.48万股 华宝金融科技ETF增持40.99万股至1042.30万股 [3]
莱斯信息涨2.08%,成交额1.2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619.21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26 10:20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6日盘中上涨2.08%至93.89元/股 成交1.22亿元 换手率2.03% 总市值153.48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619.21万元 特大单买入904.56万元占比7.44% 卖出1098.30万元占比9.04% [1] - 今年以来股价涨8.31% 近5日涨7.67% 近20日涨7.28% 近60日涨8.32% [1] 公司基本面 - 主营业务为民用指挥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收入构成:信息化系统开发建设86.62% 运维和技术服务10.39% 商品销售2.55% [1]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4.57亿元同比减少28.37% 归母净利润-3126.67万元同比减少473.50%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32亿元 股东户数9573户较上期减少2.22% 人均流通股6776股较上期增8.34% [2][3] 行业属性与股东结构 - 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软件开发-垂直应用软件 概念板块包括智能交通/中国电科集团/央企改革/国产软件/雄安新区 [2] - 十大流通股东变动:永赢低碳环保持股240.79万股减40.42万股 长城久嘉持股100万股减100万股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85.23万股减3.57万股 [3] - 嘉实信息产业持股63.94万股增11.53万股 金鹰科技创新持股57万股为新进股东 南方军工改革/富国军工主题退出十大股东 [3]
九号公司涨2.00%,成交额4.1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445.2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11:09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5日盘中股价报68.74元/股,上涨2.00%,总市值达492.51亿元,成交金额4.18亿元,换手率1.12%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45.23万元,其中特大单买入4855.35万元(占比11.63%),卖出4507.64万元(占比10.80%);大单买入1.10亿元(占比26.33%),卖出1.09亿元(占比26.10%)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48.20%,近5个交易日、近20日和近60日分别上涨1.00%、1.51%和11.50%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10日,于2020年10月29日上市,主营业务为各类智能短程移动设备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电动两轮车58.10%,电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18.57%,其他产品12.17%,配件收入6.57%,全地形车4.58%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汽车-摩托车及其他-其他运输设备,所属概念板块包括融资融券、机器人概念、小米概念、智能交通、破净股等 [1] 股东与股本结构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04万,较上期增加22.06%,人均流通股无变化 [2]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10.01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十大流通股东中,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588000)为第一大流通股东,持股3089.24万股,较上期增加2805.31万股;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588080)为第三大股东,持股2396.88万股,较上期增加2191.68万股;南方中证500ETF(510500)为新进第八大股东,持股853.22万股;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股票A类(011328)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财务业绩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42亿元,同比增长76.14%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2.42亿元,同比增长108.45% [2]
上海电气涨2.03%,成交额11.4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377.5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09:52
股价表现 - 9月25日盘中股价上涨2.03%至9.05元/股 成交额达11.47亿元 换手率1.01% 总市值1406.38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1.59% 近5个交易日上涨11.18% 近60日涨幅达23.30%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377.59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2.20%和19.80%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2.68%和18.89% [1]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70.44万户 较上期减少6.70% [2] - 中国证券金融持股2.12亿股(第五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2039.46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1.38亿股(第六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699.12万股 中证上海国企ETF新进持股4204.43万股(第十大股东) [3]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43.03亿元 同比增长8.89% [2] - 归母净利润8.21亿元 同比增长36.40%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9.73亿元 但近三年未进行分红 [3]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销售商品77.23% 提供劳务10.01% 工程建造7.55% 其他业务5.21% [1] - 业务范围涵盖新能源与环保设备 高效清洁能源设备 工业装备和现代服务业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综合电力设备商 概念板块包括大飞机 上海国资 光热发电等 [1]
竞业达涨2.05%,成交额5941.93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00.4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4 14:39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4日盘中上涨2.05%至21.38元/股 成交5941.93万元 换手率2.21% 总市值49.47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00.44万元 大单买入538.32万元(占比9.06%) 卖出838.76万元(占比14.12%) [1] - 年内股价上涨11.69% 近5日下跌3.08% 近20日下跌8.71% 近60日上涨8.03% [2] - 年内4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7月28日净买入-7250.91万元 买入总额7792.12万元(占比9.22%) 卖出总额1.50亿元(占比17.81%) [2] 基本面与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8亿元 同比减少18.41% 归母净利润-1898.00万元 同比减少37.87% [3]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方案收入52.23% 销售收入43.94% 运维服务及其他3.82%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22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5288.88万元 [4]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19日股东户数3.18万户 较上期减少2.90% 人均流通股3988股 较上期增加2.98% [3] - 华夏磐利一年定开混合A(009686)新进第七大流通股东 持股103.05万股 [4] - 大成中证360互联网+指数A(002236)和信澳新能源产业股票A(001410)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4] 公司概况与行业属性 - 成立于1997年10月17日 2020年9月22日上市 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2] - 主营业务为教育信息化和城市轨道交通安防行业解决方案 积极拓展智慧城市领域 [2] - 所属申万行业:计算机-IT服务Ⅱ-IT服务Ⅲ 概念板块包括职业教育、数据要素、智能交通等 [2]
广电运通涨2.05%,成交额3.0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351.3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4 11:46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4日盘中股价上涨2.05%至13.92元/股,总市值345.69亿元,成交额3.00亿元,换手率0.88%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351.36万元,特大单买入占比7.65%(2294.49万元)且卖出占比5.26%(1577.89万元),大单买入占比22.82%(6841.43万元)且卖出占比24.04%(7206.68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21.47%,但近5日下跌1.97%、近20日下跌2.45%、近60日上涨6.42% [1] - 年内1次登龙虎榜(2月26日),当日净买入1.90亿元,买入总额4.50亿元(占比18.58%),卖出总额2.61亿元(占比10.75%) [1] 公司业务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为智能终端设备(收入占比48.34%)、运维服务(38.95%)及软件开发(12.71%),定位为行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计算机设备-其他计算机设备,概念板块涵盖数字货币、华为鲲鹏、智能交通等 [2] - 总部位于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9年7月,2007年8月上市 [2] 财务与股东结构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2.75亿元(同比增长12.07%),归母净利润4.66亿元(同比减少6.49%) [2] - 股东户数10.41万户(较上期减少1.47%),人均流通股23,849股(较上期增加1.49%)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8.86亿元,近三年累计分红14.90亿元 [3] - 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持股3042.60万股(较上期减少1929.73万股),南方中证500ETF持股1852.47万股(增255.62万股),易方达人工智能ETF持股1065.48万股(增14.60万股),华宝金融科技ETF持股1042.30万股(增40.99万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