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校企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海天股份: 关于签署校企合作协议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5 00:20
合作背景 - 公司与四川大学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合作方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拥有37个学院、4所附属医院、13个学科门类,教学科研岗教师6682人,院士11人,国家级科研基地22个[1] - 协议签署时间为2025年6月23日,在公司总部以书面方式签署,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2] 合作内容 - 双方共建"四川大学-海天集团联合创新研究中心",为非独立法人研究机构,财务独立核算[2] - 研究中心主要任务包括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工程项目技术支持、技术发展规划、科研项目申请等9项内容[2] - 合作领域涵盖水处理、固废资源化、氢能、储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及双碳发展需求[2] - 合作模式采用"企业出题,联合答题"和"揭榜挂帅"机制[2] 合作机制 - 每个项目单独签订技术合同,明确经费支付方式、研发进度、技术指标等[3] - 第一年支付50万元运行经费,第二至第五年每年50万元运行经费包含在项目技术合同中[4] - 知识产权归属按项目合同约定,无约定则双方各占50%[4] 财务影响 - 协议对公司2025年度经营业绩不构成重大影响[1] - 未来经营业绩影响取决于具体项目推进和实施情况[1][5] - 不会导致公司主营业务或经营范围发生变化[5]
深圳市长江连接器有限公司与广东科技学院达成校企合作,开启发展新篇章
证券时报网· 2025-06-24 09:03
校企合作签约 - 深圳市长江连接器有限公司与广东科技学院举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共建"长江—广东科技学院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1] - 合作主题为"校企互融·共创双赢" 双方就合作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科研项目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1] - 合作标志着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1] 公司背景 - 深圳市长江连接器有限公司专注于连接器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在行业内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1] - 公司凭借先进技术水平、卓越产品品质及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 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1] 高校背景 - 广东科技学院教学实力雄厚、科研氛围浓厚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 - 高校在相关学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 致力于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1] 合作意义 - 学生将获得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 提升专业技能与就业竞争力 [2] - 企业可借助高校科研力量与人才资源 为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注入新活力 [2] - 合作对推动连接器产业发展、促进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具有示范作用 [2] 未来展望 - 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1][2] - 合作将为双方发展带来新机遇 共创更美好明天 [2]
坪地街道“校企联谊”活动促成24项合作协议
搜狐财经· 2025-06-23 00:43
校企合作活动概况 - 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举办2025年"校企联谊"人才培养引进合作交流活动,旨在深化企业与院校的长期合作机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 - 活动邀请了湖南理工学院、大连工业大学等13家院校代表,以及深圳市建滔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杰科数码有限公司等24家坪地重点企业参与 [1] 活动主要内容 -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薛荣喜强调坪地街道对实用型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并介绍街道为人才营造优质生活与发展环境的举措 [3] - 重庆邮电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3所院校负责人介绍专业特色及学生就业情况,表达与坪地企业加强合作的意愿 [3] - 国显科技、通产丽星等3家企业代表分享人才培养、技能培训与职业发展规划,期待与院校探索合作新模式 [3] - 院校代表参观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国显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模式 [4] 合作成果与后续计划 - 自由洽谈环节中,校企双方围绕人才培养、技术合作等议题深入交流,现场签订合作协议24份 [6] - 部分院校代表邀请坪地企业赴校开展招聘宣讲等活动 [6] - 龙岗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伟球介绍区域经济发展、创新活力及人才引进政策,希望校企加强深层次合作 [8] - 活动以"政府搭台、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方针,精准匹配院校与企业需求,获得与会各方高度认可 [9] - 坪地街道后续将继续以人才需求为导向,聚焦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9]
清华毕业生到重点单位就业率因何逐年增加
中国青年报· 2025-06-20 18:58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璟瑄 记者 杨洁 今年毕业季,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2022级硕士生徐博文收到了来自重庆长安汽车集团的 offer。 数据显示,近5年,清华大学超过2300名毕业生赴国防科工领域、制造业、能源行业就业,且逐年增 加。 随着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正在加快,清华大学是如何通过深化校企协同合作,让毕业生的个人发展 与国家重点产业人才缺口的"匹配率"逐年增加的? 在近几年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的过程中,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发现,大多 数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在外部业界的生态了解不够充分,导致自己在做职业选择时出现盲目性和趋同 性,简历"扎堆"投递到热门行业和单位,并错过一些知名度不高但更有发展前景的新兴战略产业。 该负责人提到,以往的招聘宣讲会形式相对单一,只是把用人单位请来,让学生投简历,"这种模式不 利于学生真正了解行业和单位,让学生在求职选择上受限"。 为了解决求职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差"、人岗匹配度不高等痛点,清华大学打造了"1+N"招聘服务模式, 即在一场招聘双选会的基础上增加校友沙龙、行业讲座、企业开放日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行业认知,并进 一步通过"应聘行"等 ...
沪港同心 校企共建丨香港青年大学生走进嘉银科技(JFIN.US)
智通财经网· 2025-06-19 11:35
公司参访活动 - 沪港青年创新创业"分享荟"暨沪港青年大学生交流营活动在嘉银科技举办,60余名大学生及导师参与[1] - "沪港同心普陀优才实习计划2025"由33名香港高校学生组成,来自金融、传媒、计算机工程等专业[3] - 嘉银科技提供4个实习岗位支持香港大学生来沪实习[3]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以AI和大数据为双轮驱动,坚持科技路线赋能业务升级和行业发展[4] - 公司布局全球化业务,展示数字科技成果和创新业务模式[4] - 探索高质量数字化发展路径,为上海"五大中心"建设贡献力量[5] 人才与文化 - 公司实施"LED"人才标准(学习能力、敬业度和成就欲望),打造多元包容文化[4] - 通过改善"软硬件"环境和薪酬福利体系提升员工幸福感[4] - 注重校企合作,为多样化人才提供发展空间和创新沃土[5] 企业社会责任 - 品牌与社会责任总监展示公司在公益助学、青少年心理健康等领域的10年持续行动[4] - 公司被评价为"有爱心",持续践行公益并履责担当[5] 青年交流与互动 - 管培生与香港大学生就职业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帮助了解数字科技行业趋势[5] - 公司表示将继续搭建平台促进沪港青年合作交流[5]
打造“小精专优”双选会,民办大学与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
新京报· 2025-06-17 16:42
学校就业策略与成果 - 毕业生初次就业落实率保持在95%以上 [1] - 2025年毕业生数量在一千人以下 学校将毕业生分类管理并针对有就业意愿但未找到工作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 [1] - 学校深入推进“五共同”模式校企合作 打造“小精专优”双选会 [1] “小精专优”招聘活动 - 学校定期举办“小精专优”校园实习就业双选会 2024年9月至今已组织13场招聘活动 参与企业2794家 提供岗位21935个 [2] - 2025届双选会以“小规模、精匹配、专领域、优质量”为特色 吸引20家优质企业参会 提供231个岗位 覆盖金融、信息技术、艺术设计等领域 [2] - 双选会岗位与学校专业设置匹配度高 帮助学生迅速找到对口岗位 减少海投盲目性 [2] 校企合作与人才储备 - 学校将校企对接作为“一把手工程” 由书记、校长带队走访企业 2024年9月至今已走访企业105家 提供的岗位能够满足学校现有毕业生就业需求 [3] - 学校已建立100多家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 让非毕业年级学生提前参与实习项目以锻炼提升就业竞争力 [3] - 通过项目化运作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等 形成“五共同”模式 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6] 分段式实习培养模式 - 校企合作将实习前置 在大一至大三各阶段进行 每年分两次定制培训 前期无具体专业限制 后期针对有意向从业的学生 [4] - 大一安排短期“感知类实习” 大二大三挑选学有余力、成绩出色的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实习 大四毕业前进行长期实习 [4] - 该模式提高了学生求职面试通过率 并解决了毕业生入职后不适应的情况 [5] 实习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 学生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获得实习机会 在真实行业中提高实践能力并了解行业所需技能 [6] - 实习经历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例如意识到考取专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并积极备考 [6]
高校与企业共建协同育人平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7 05:13
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 清华大学组织"应聘行"校企实践活动 每年近40支队伍600余人次毕业生参与 消除就业信息差提升人岗匹配度 [1] - 近5年清华大学2300余名毕业生赴制造业能源业就业 数量逐年增加 [1] - 中国人民大学走访410余家高质量用人单位 定向挖掘1100余个就业岗位 对接近百家就业实习实践基地 [2] 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 高校采用"订单式""项目式"培养模式 北京金融科技学院获批5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2] -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开发实践教学课程 开展学科研究和产业开发 [2] 企业招聘动态 - 京东2025届校招提供1.8万个岗位 核心岗位薪资提升20% [3] - 京东启动"顶尖青年技术天才计划" 覆盖多模态大模型机器学习等6大前沿技术领域 [3] - 京东新增"大模型+"广告智能投放 AI+医疗服务等新兴岗位 无人机飞行师等新职业 [3] - 京东外卖业务已签约10万名全职骑手 计划扩招至15万名 骑手月收入近2万元含五险一金 [3] - 京东体系员工总数超72万人 其中一线员工超50万人 [3]
河南省职业教育条例
河南日报· 2025-06-16 08:38
法规概述 - 河南省职业教育条例于2025年5月29日审议通过,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3] - 条例旨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省和技能型社会 [4] - 适用于河南省行政区域内的职业教育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5] 职业教育体系与实施 - 建立健全产教深度融合,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0] - 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可由专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 [11] - 支持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鼓励符合条件的高等职业学校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学院或开设职业技术专业 [14] - 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引导企业按照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鼓励产教融合型企业与职业学校开展合作 [20] - 职业学校应当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29]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 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17] - 支持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建设区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科研攻关等 [18] - 对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按照规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落实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免以及其他税费优惠 [19] - 校企合作实行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 [21] 资源与保障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职业学校基本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安排职业学校基本建设用地 [40] - 建立与财政拨款、资助水平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建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合理补偿机制 [41] -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其中百分之六十以上应当用于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 [43] - 鼓励金融机构通过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发展职业教育 [45] 就业与平等机会 - 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 [39] - 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招录、招聘技术技能岗位人员时,应当明确技术技能要求,将技术技能水平作为录用、聘用的重要条件 [39] -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 [39]
百校联百园 千企促就业
广西日报· 2025-06-13 10:06
人才供需对接活动概况 - 2025年广西"百校联百园 千企促就业"人才供需对接活动由自治区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国资委、园区办联合主办,85所高校、20个园区、128家企业参与 [1] - 活动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等关键工作探讨,达成多项合作意向,为深度合作筑牢根基 [1] - 企业代表介绍行业发展趋势与用人需求,高校依据学科优势探讨培养更贴合市场需求的毕业生 [1] 双选会数据与服务 - 双选会提供1500个就业岗位,涵盖制造业、互联网、计算机、机械、电子、新能源等领域,收到简历2300余份 [2] - 现场设有"一站式"求职加油站,提供政策咨询、权益维护、职业咨询、简历指导、智慧就业五大服务 [2] - 线上双选会持续至7月7日,入驻企业1105家,提供岗位7800余个、就业机会超4.5万个 [2] 政策支持与区域合作 - 全区14个设区市和3家区外人社部门解读留桂就业政策,包括最高超8万元的人才补贴、住房保障及创业扶持 [2] - 产业园区代表介绍园区概况、产业布局和人才需求,高校展示学科特色及毕业生留桂就业情况 [2] 政府推动就业举措 - 广西推动学科专业优势与岗位需求精准对接,促进高校毕业生与重点园区、优质企业高效匹配 [3] - 目标为稳定就业总量、扩大就业增量、提高就业质量,持续为广西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3]
《鼎天鬲地》演绎北京考古故事
北京青年报· 2025-06-12 13:56
话剧《鼎天鬲地》演出与影响 - 话剧《鼎天鬲地》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出品,是2025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中唯一由高职院校创排的作品[2] - 该剧讲述年轻女考古队长夏青桐带领团队扎根北京西周燕国都城遗址的故事,展现当代考古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守护[2] - 剧目已打磨演出3年,完全由北戏学生出演,曾在北戏少儿戏剧场、天桥艺术中心、国家话剧院等演出[2] - 该剧于2023年获北京大学生戏剧节银奖,2024年入选北京市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评审"重点项目"[2] 教育意义与人才培养 - 北戏院长吴蕾表示,该剧旨在让学生通过排演过程汲取正确价值观与家国情怀,激励艺术工作者责任使命[3] - 剧目以年轻人演绎年轻人,成为培养艺术人才和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3] - 戏剧影视系探索出以老带新、以剧目实践反哺教学的人才培养路径,已有四届学生参与演出[4] - 该剧设AB两组演出,让更多学生有上台机会,部分学生从群演成长为男二号、男一号[4] - 学生通过参与演出和幕后工作,如舞台监督等角色,获得多方面成长[4] 创作过程与专业支持 - 为创作该剧,师生多次前往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观摩学习,编剧方雨舒曾住进考古队体验生活[5] - 剧目在艺术加工的同时保持考古专业领域的严谨性,力求不误导观众[5] - 创作得到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全方位专业支持,并邀请行业专家担任艺术指导[6] - 校企合作联动机制为作品创作提供支持,成为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6] 未来发展计划 - 北戏将以该剧为契机,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行业联动,培育更多艺术人才与精品力作[6] - 该剧作为2025北京公众考古季开幕式内容进行了片段展示[6] - 未来可能开发研学旅游路线,在房山区实现驻场演出或打造沉浸式演出剧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