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盲盒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火爆泡泡玛特遭遇甜蜜的烦恼,黄牛搅局山寨横行难撼长期价值
证券时报· 2025-08-04 07:07
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作为中国潮玩领军品牌 其全球影响力通过2025PTS北京国际潮流玩具展得到印证 旗下LABUBU MOLLY 星星人等标志性IP吸引大量观众互动 包括海外粉丝专程打卡 [1] - 公司面临产能挑战 产品供不应求 创始人王宁称"缝纫机都踩冒烟了" 凸显火爆需求与产能不足的矛盾 [1] 限量发售与抢购潮 - LABUBU 3 0前方高能系列自6月中下旬开启线上预售 通过微信小程序 支付宝小程序 抖音官方直播间 淘宝及京东官方旗舰店五大渠道不定时补货 但消费者普遍反映"太难抢了" 产品常"秒空" [2] - 暑假期间门店客流高峰 学生群体为主 家长愿意花几十上百元满足孩子需求 推动销售 [2] 黄牛与粉牛现象 - 黄牛通过社群如微信聊天群进行快速交易 补货后5分钟内完成"补货—买入—溢价卖出"流程 溢价转卖普遍 [3] - 衍生"付费补货通知群"灰色产业链 会员费8 8元至19 9元 但存在收费后停止更新信息的套路 [3] - "粉牛"群体出现 原为忠实粉丝 因二手市场溢价高而转为利益驱动 黄牛行为提升产品热度和二级溢价 但存在监管风险与假货问题 [4] 假货问题与平台治理 - 假货分为两类 一类直接标明非官方授权 价格低廉如29 9元 另一类以假乱真 高价销售且标注支持验货 但消费者难以验证真伪 [6] - 泡泡玛特官方无法为第三方渠道购买的产品提供鉴定服务 需提供官方购买凭证 [6] - 电商平台对品牌商品要求授权链路 并进行抽检 包括定期 日常和专项抽检 LABUBU火爆时抽检密度加大 平台对售假商家罚款 赔偿消费者 并采取店铺降权 禁售 清退等处罚 [7] - 上海警方查获一起制售假冒潮玩案 涉案金额1200余万元 查获仿制品5000余件 主犯以销售电器为幌子 1:1仿制热门潮玩 并使用假防伪贴 [8] 业绩与估值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不低于200% 净利润增长不低于350% [9] - 股价2024年大涨366% 2025年继续上涨 6月12日创283 4港元历史新高 市值一度突破3800亿港元 最新市值为3266亿港元 [9] - 摩根大通维持目标价340港元及"增持"评级 预测2024至2027年销售复合年均增长率52% 盈利复合年均增长率66% 净利润率达32% 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达45% [11] 行业竞争与战略布局 - 公司构建以自营渠道为核心的竞争壁垒 中下游环节自主掌控终端销售网络 形成规模优势 全链路布局体现战略执行力 [9][10] - IP产业特性导致股价波动 爆款产品不可预测且生命周期有限 但波动不影响经营基本面 短期风险主要来自股价而非业务运营 [10] - 出海表现被形容为"惊艳" 成功关键在于中下游产业链高效整合 未来挑战在于上游IP开发能力突破 需构建更具创造力的内容生产体系并推动中国原创IP全球化 [10] - 公司主动培育二级市场 增强社区感和品牌忠诚度 [10]
火爆泡泡玛特遭遇“甜蜜的烦恼” 黄牛搅局山寨横行难撼长期价值
证券时报· 2025-08-04 03:40
泡泡玛特市场表现 - 2025PTS北京国际潮流玩具展吸引众多观众 标志性IP LABUBU MOLLY 星星人亮相 海外粉丝专程打卡 [1]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不低于200% 净利润增长不低于350% [9] - 公司股价2024年大涨366% 2025年继续上涨 6月12日创283 4港元历史新高 市值一度突破3800亿港元 最新市值3266亿港元 [9] 产品供需与销售模式 - LABUBU 3 0系列开启线上预售 微信 支付宝 抖音 淘宝 京东五大渠道不定时补货 抢购难度高 [2] - 限量抢购模式导致黄牛泛滥 社群成为产品流通隐秘江湖 补货买入溢价卖出全程不超过5分钟 [3] - 衍生出付费补货通知群灰色产业链 会员费8 8至19 9元 存在收费后停止更新信息的套路 [3] 黄牛与假货问题 - 黄牛行为提升产品热度与二级溢价 但存在监管不确定性和假货泛滥风险 [4] - 假货分为低价明示假货和高价以假乱真两类 第三方渠道购买产品难以鉴定真伪 [6] - 电商平台对假货采取授权链路审查 抽检密度加大 售假商家面临罚款 降权 禁售等处罚 [7] - 上海警方查获仿制品5000余件 涉案金额1200余万元 采用玩偶与包装分离运输方式逃避监管 [8] 行业评价与资本观点 - 光点资本认为泡泡玛特构建了以自营渠道为核心的竞争壁垒 中下游产业链优势明显 [9][10] - IP产业特性导致股价波动显著 爆款IP带来估值泡沫 热度消退后回调 但不影响经营基本面 [10] - 出海表现惊艳 关键在于中下游产业链高效整合 未来挑战在于上游IP开发能力突破 [10] - 摩根大通维持目标价340港元及增持评级 预测2024-2027年销售 盈利复合年均增长率52% 66% [11]
火爆泡泡玛特遭遇“甜蜜的烦恼”黄牛搅局山寨横行难撼长期价值
证券时报· 2025-08-04 02:44
泡泡玛特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热度 - 2025PTS北京国际潮流玩具展吸引大量观众及海外粉丝,LABUBU、MOLLY、星星人等IP展示公司全球影响力[2] - 创始人王宁称产能紧张,产品供不应求,反映市场需求旺盛[3] - LABUBU 3.0系列需线上抢购,五大渠道补货仍"秒空",消费者抢购难度极高[3] 黄牛与二级市场生态 - 限量抢购模式催生黄牛,社群成为交易枢纽,补货后5分钟内完成溢价转卖[4] - "粉牛"群体涌现,粉丝因二手市场溢价转为牟利者[5] - 专家认为黄牛短期提升热度,但长期需平衡正品管理与消费者教育[5] 假货问题与平台治理 - 假货分两类:低价明示仿品与高价以假乱真,消费者维权困难[6] - 电商平台加强抽检,要求授权链路及质检报告,售假将面临罚款及店铺清退[7] - 上海警方破获制假案,查获仿品5000余件,涉案1200万元,假货产业链隐蔽[8] 财务表现与资本评价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200%,净利润增350%,市值最高达3800亿港元[10] - 摩根大通维持目标价340港元,预测2024-2027年销售复合增长率52%[12] - 光点资本看好公司全链路布局及出海表现,但指出IP生命周期导致股价波动[10][11] 行业长期发展潜力 - 泡泡玛特被视为"零售生意"标杆,自营渠道与IP创新构建竞争壁垒[10] - 出海表现惊艳,中下游整合能力突出,未来挑战在于上游IP开发全球化[11] - 社区运营增强品牌忠诚度,二级市场培育策略获专家认可[11]
泡泡玛特王宁:男生只能买出一个爱好,但女生能买出一个产业
搜狐财经· 2025-07-29 14:01
泡泡玛特发展历程 - 2010年在北京中关村开设首家线下零售店泡泡玛特,初期定位为"高端十元店",售卖首饰、箱包等杂货但遭遇经营困境[12][13] - 2012年获得天使投资人麦刚200万元投资,资金用于扩张至4家门店实现规模效应[14][15] - 2014年拿下日本Sonny Angel中国代理权,该IP贡献门店1/3营收,促使公司聚焦潮玩赛道[16] - 2016年签下香港设计师王信明创作的Molly独家授权,推出星座系列盲盒,用户群体转向女性占比超70%[20][21] - 2020年港交所上市首日市值突破1000亿港元,成为"盲盒第一股"[24] 核心商业模式 - 商业模式从渠道商转型为IP运营商:签约潜力设计师获取独家授权→基于市场反馈完善设计→通过盲盒形式销售[20] - 盲盒机制创造消费粘性:首款Molly星座系列盲盒引发收集热,隐藏款溢价刺激复购[21] - 供应链创新:开创搪胶毛绒工艺解决传统毛绒玩具变形问题,Labubu系列因此成为爆款[26] 全球化扩张 - 东南亚市场:2024年泰国旗舰店单日营业额破千万,与本地艺术家合作推出THAI SMILE限定系列,东南亚门店达数十家[28] - 欧美市场:巴黎卢浮宫快闪店联动艺术IP,伦敦哈罗德百货联名款1小时售罄,西班牙门店引发排队现象[29] - 本土化策略:海外团队90%为当地员工,越南设厂构建全球供应链,2024年海外营收50.7亿元同比增375.2%[29][30] 爆款IP运营 - Labubu成为全球顶流IP:2024年洛杉矶首发引发提前3天排队,限量款二手市场溢价达5万元,贝克汉姆等明星带货[24][26] - IP设计特点:北欧精灵+恶魔尖牙+毛绒触感的矛盾结合,打破传统萌系形象[26] - 营销组合:社交媒体动画短片传播、线下主题活动、明星效应(BLACKPINK成员Lisa等)推动破圈[27] 行业挑战 - 供应链压力:Labubu全球爆红导致产能不足,正持续扩充产能但坚持严格品控[33] - 盲盒机制争议:隐藏款二手溢价超30倍,拍卖价达108万元,被质疑助长赌徒心理[34] - IP孵化不确定性:爆款依赖明星效应和偶然性,文化内涵深度较迪士尼等传统IP仍有差距[34] 创始人特质 - 商业理念融合艺术与理性:早期提出"尊重时间,尊重经营",强调10年周期打磨产品[16][17] - 创业基因:大学期间通过售卖军训光盘赚数万元,开设格子铺月入1万元展现商业敏锐度[9][11] - 管理哲学:CEO只关注战略顶层和细节执行,中间环节充分放权给团队[36]
泡泡玛特半年利润预增350% 中国潮玩如何征服全球年轻人?
新浪证券· 2025-07-24 18:27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200%,调整后溢利增速预期不低于350% [1] - 对比去年上半年45.58亿元营收和9.21亿元净利润,今年上半年营收或超137亿元,净利润有望突破41亿元 [1] - 增速相比一季度(165%-170%)还在加速提升 [1] - 公司股价在年内已上涨194.79% [1] 海外扩张 - 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预计今年海外收入将首次超越国内市场 [2]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港澳台及海外地区的门店数量已超180家,较2024年底净增近50家 [2] - 设立大中华区、美洲区、亚太区、欧洲区四大区域总部,提升本地化决策效率 [2] - 北美市场即便在关税落地提价情况下,销售热度不减 [5] 产品与IP - Labubu第三代搪胶毛绒产品"前方高能"系列全球发售,引发多国抢购狂潮 [2] - Labubu贡献约30%的营收,薄荷色Labubu拍卖价达108万元,隐藏款溢价26倍 [2] - 加速培育第二梯队IP:CRYBABY在东南亚走红、SKULLPANDA攻占欧洲市场、Peach Riot在北美崛起 [4] - IP产品泛化取得突破,如Zsiga可动人偶、小野服饰快闪店等 [4] 线上渠道 - 泡泡玛特App登上美国APP STORE购物榜第一 [3] - 在TikTok Shop美区年中促中,单日直播GMV突破500万美元,刷新美区直播纪录 [3] - 全托管模式订单量、销售额均实现翻倍增长 [3] 市场影响 - 公司首次入选《时代》周刊"全球100家最具影响力企业" [3] - 信达证券预测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将达94亿、149亿和205亿元 [5] - 公司成立的泡泡玛特电影工作室和正在筹备的《LABUBU与朋友们》,将潮玩IP推向更广阔的内容产业 [5] 运营策略 - 区域化运营架构为IP本土化提供了组织保障,如艺术家签售会、区域限定款产品等策略 [4] - 随着万圣节、圣诞节等海外传统旺季到来,以及15周年庆活动的加持,下半年增长曲线或将更加陡峭 [5]
LABUBU买家众生相
中国经营报· 2025-07-19 03:26
泡泡玛特商业模式分析 - 公司通过买断艺术家IP版权并纳入盲盒体系运营 如LABUBU系列2017年被收购后衍生出78个常规款和14个隐藏款 [6] - 采用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模式 线下实体店提供盲盒实际接触体验 线上支持预订查询但无法接触实物 [10] - 盲盒单品定价集中在69-159元区间 通过低单价策略降低消费门槛 刺激持续购买行为 [9] LABUBU产品热度驱动因素 - 全球明星效应显著 泰国女团Lisa的IG分享获320万点赞 蕾哈娜和贝克汉姆的曝光推动搜索量同比增长426% [6] - 社交属性强烈 24%的消费者因朋友圈刷屏或职场社交需求购买 部分用户将其作为身份象征和谈资 [13][14] - 隐藏款机制刺激收藏欲 联名款如可口可乐系列隐藏款引发跨地区抢购 香港门店因货源情报吸引内地消费者 [11] 二级市场生态 - 黄牛形成专业分工体系 初级黄牛抢购限量款 资深黄牛通过重量平衡测试等技术提供代购服务 加价幅度达2-5倍 [4][10] - 衍生市场活跃 娃衣定制等周边服务兴起 小红书相关内容形成新流量入口 [16] - 价格波动剧烈 新品发售初期溢价明显 但LABUBU捏捏系列因供货增加导致价格腰斩 [17] 财务表现与行业影响 - 2024年公司收入达130亿元 2025年Q1同比增长160% 海外市场收入激增500% [6] - 单品爆发力显著 LABUBU系列三次全球曝光直接拉动业绩 被类比为下一个"暴力熊"级IP [15] - 实体店投入巨大 每家门店设计精美 强化线下体验以维持用户粘性 [18] 用户行为特征 - 消费者动机多元 包括情感陪伴(24%) 社交需求(31%) 投资投机(22%) 其中23%用户会因潮流褪去快速转移兴趣 [12][18] - 情报网络关键作用 微信群和小红书群组分享店铺预售时间及隐藏款出货情报 影响购买决策 [11] - 代际差异明显 Z世代更易受KOL影响 而35岁以上用户多出于商务社交目的购买 [13][14]
扭蛋机,日本最抽象的“全民盲盒”
36氪· 2025-07-15 09:28
日本扭蛋行业现状 - 日本扭蛋机数量达50万台,年销量近3亿个扭蛋,市场规模500亿日元(3.2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超一倍 [47][49] - 万代占据50%市场份额,运营超10万台扭蛋机,280家专卖店单店配备300-1000台机器 [47] - 每月推出上百种新品,涵盖动漫IP、成人用品、无厘头设计(如通缉犯扭蛋、证件照扭蛋)等,创意驱动消费 [56][11][13] 扭蛋产品创新特点 - 通缉犯扭蛋销量突破3万枚,收入900万日元,虚构内容结合熟人肖像引发话题 [9][5][7] - 细分领域极致化:烤鱼扭蛋按鱼种分类,薯片扭蛋还原口味色差,门把手/水龙头扭蛋突破功能边界 [27][29][30] - 成人向产品占比显著,如内裤造型零钱包、震动理疗仪等,部分涉及灰色领域(二手内裤扭蛋) [57][33][35][60] 扭蛋与盲盒市场对比 - 日本扭蛋年销售额约20亿人民币,远低于泡泡玛特130亿人民币,因价格锚定100-500日元且缺乏高端化 [63][68] - 扭蛋巨头依赖IP授权(业务占比3%-6%),中小企业依赖爆款(超10万销量即为热门),多数产品亏损 [68][70] - 泡泡玛特成功要素为系统化整合盲抽机制+设计师IP+社群运营,而扭蛋仍停留分散创意阶段 [72][74] 历史与全球化发展 - 扭蛋机起源于19世纪美国,1960年代日本引入并标准化塑料外壳,万代70年代推动动漫IP革命 [38][43][45] - 文化输出显著:国产猫猫Meme、马来西亚《战狼》扭蛋等案例显示全球影响力 [23][65]
数据复盘丨PEEK材料、人形机器人等概念走强 37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14 18:52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报3519.65点,涨0.27%,成交额6231.02亿元;深证成指报10684.52点,跌0.11%,成交额8356.48亿元;创业板指报2197.07点,跌0.45%,成交额3872.8亿元;科创50指数报992.39点,跌0.21%,成交额229.22亿元 [1] - 沪深两市合计成交14587.5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2533.83亿元 [1] - 沪深两市合计3019只个股上涨,1967只个股下跌,平盘个股154只,停牌个股10只 [2] - 72只个股涨停,20只个股跌停 [2] 行业与概念表现 - 机械设备、公用事业、石油石化、纺织服饰、化工、有色金属、医药生物、建筑材料等行业涨幅靠前 [2] - PEEK材料、人形机器人、发电机、地热能、有机硅、超超临界发电、高压快充、创新药、工业母机等概念走势活跃 [2] - 房地产、传媒、证券、教育、保险、商贸零售等行业跌幅居前 [2] - 券商、财税数字化、短剧互动游戏、盲盒经济、智谱AI、跨境支付等概念走势较弱 [2] - 涨停个股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公用事业、电力设备、化工等行业 [2] 主力资金流向 - 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265.76亿元,创业板主力资金净流出121.12亿元,沪深300成份股主力资金净流出63.66亿元,科创板主力资金净流出0.09亿元 [4] - 机械设备、家用电器、煤炭、石油石化4个行业主力资金呈现净流入,净流入金额分别为3.94亿元、1.17亿元、0.38亿元、0.37亿元 [4] - 计算机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最多,净流出金额为72.72亿元;非银金融、有色金属、传媒、电子、通信、国防军工等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靠前 [4] - 37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亿元,中际旭创主力资金净流入最多,净流入金额为4.97亿元 [6] - 92股被主力资金净卖出超1亿元,比亚迪主力资金净流出最多,净流出金额为13.08亿元 [8] 龙虎榜数据 - 机构席位资金合计净买入约3389.2万元,净买入的个股17只,净卖出的个股14只 [10] - 襄阳轴承获机构净买入最多,净买入金额约1.11亿元;思源电气被机构净卖出最多,净卖出金额约1.63亿元 [10] ETF表现 - 500质量成长ETF近五日涨跌1.72%,市盈率16.36倍,最新份额为5.0亿份,减少了110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入11.8万元 [12]
2025年第27周:服装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7-13 19:55
奢侈品行业趋势 - 2024年全球奢侈品市场预计下滑2%-5%,为近15年最大挑战,珠宝、美妆、服饰增长,手表、皮具、鞋履低迷 [1] - 美国和中国市场疲软,欧洲稳健,中东和东南亚具韧性,品牌需通过创新、多元体验和入门产品应对 [1] - 传统奢侈品牌因审美雷同被更灵活且具文化根基的竞争对手超越,行业需加强创意、技术和客户关系以吸引年轻消费者 [1] - 天猫618期间奢侈品牌表现突出,天猫奢品GMV、访客量均双位数增长,男女装、箱包增速领先,家居户外增超100% [5] 潮玩与情绪经济 - 潮玩Labubu系列2024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显示情绪经济在玩具市场的潜力 [2] - 适老玩具搜索与成交量大增,反映老年人对社交、认知训练和陪伴的需求,玩具可作为"非药物干预"改善老年身心健康 [2] - 泡泡玛特股价一年半涨超12倍,带动潮玩行业发展,行业逻辑从盲盒向IP消费转型,市场集中化及奢侈品玩法结合潮玩 [10][11] 运动与户外市场 - 户外运动成年轻人新宠,电商平台相关商品销量激增,95后群体以缓解压力、亲近自然为目标参与 [3] - 户外装备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659.3亿元,但市场存在泡沫,博主需提升内容价值,平衡营销与研发 [3] - 贵价跑鞋已成为中国中产身份象征,兼具健康投资与社交谈资功能,但性能差异有限,消费趋于符号化 [6] - 赤足鞋作为小众品类快速崛起,契合"回归自然"的健康需求,精准满足细分市场并借助社交平台实现内容与商业融合 [12] 时尚与服装趋势 - 时尚界从宽松廓形转向修身剪裁趋势,Martine Rose等品牌展现复古风格与精准剪裁融合 [4] - 第108届Pitti Uomo男装展聚焦骑行与运动生活方式,参展品牌强调轻盈、功能性与舒适,运动鞋履品牌展现回归趋势 [8] - 女性运动服尺码越做越小,国内市场S码常售罄,XXL以上大码缺货严重,品牌应关注多元体型需求 [14] 品牌动态与市场表现 - 老铺黄金2024年营收达85.06亿元,同比增长167.5%,净利润14.73亿元,增长253.9%,市值近1500亿港元 [19] - 周六福于2025年6月26日在港交所上市,首日股价上涨25%,市值达129.76亿港元,门店超4300家,96%为加盟店 [23] - 李宁任命Victor Herrero为联席行政总裁,年薪高达125万英镑,并享有最高达年薪250%的奖金,年收入上限可达4200万元人民币 [15] 数字化与品牌传播 - 奢侈品牌通过天猫"红猫计划"带动流量,直播及AI技术助力品牌成交翻倍,Burberry等增长超500% [5] - LOEWE与Balenciaga通过深度内容叙事强化品牌价值,整合线上传播打造沉浸式品牌体验 [7] 新兴市场与跨界合作 - 国际足联推出自有高端时装品牌FIFA1904,主打西装、羊绒大衣等高级服饰,目标在2030年世界杯前打造价值10亿美元的品牌 [13] - 运动鞋服电商平台KicksCrew获NBA球星韦德和拉塞尔投资,两人将成平台代言人,服务覆盖超100个国家 [20] 环保与可持续时尚 - URBANREVIVO兄弟品牌"本来(BENLAI)"主打功能面料基本款,融合科技与环保理念,新店引入回收材料制成的艺术装置 [16] - 三宅一生旗下男装品牌IM MEN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打造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男装 [24] 中性风格与长期主义 - 瑞典品牌HOPE以"Style Before Gender"为核心理念,通过中性设计和双尺码系统模糊性别界限,专注于牛仔、长裤等核心品类 [25]
那些买LABUBU的人
中国经营报· 2025-07-09 17:36
泡泡玛特商业模式 - 公司通过买断艺术家IP版权并纳入盲盒体系运营 如LABUBU系列2017年被收购后衍生三代共78个常规款 14个隐藏款和5个联名款 单品定价69-159元[3] - 采用线上线下双渠道发售 线上可预订但无法接触实物 线下店铺剩余货源和配比差异形成情报网络 玩家通过微信群或小红书群交换信息[7] - 创始人王宁早期提出买断IP 做线下 打品牌为核心商业模式 但未明确解释用户消费动机的多样性[8] LABUBU系列市场表现 - 2024年三次全球明星曝光(Lisa IG点赞320万 蕾哈娜手持镶钻款 贝克汉姆节目展示)推动搜索量同比增长426%[3] - 带动公司2024年收入达130亿元 2025年Q1收入同比增1.6倍 海外市场收入增长近5倍[3] - 联名款如LABUBU可乐系列(定价159元含10常规+1隐藏款)引发抢购 隐藏款需通过重量平衡等专业技巧识别[5][6] 二级市场生态 - 黄牛分层级运作:初级黄牛抢购官方售价商品加价1-2倍转卖 专业黄牛通过直播教授隐藏款识别技术赚取差价[1][6] - 代买服务兴起 线下店常见视频通话摇晃盲盒的代购者 提供加价指定款式服务[7] - 衍生市场包括娃衣定制(哪吒 打工人 宇航员等主题)和穿搭博主 推动个性化装扮成为新话题[12][13] 用户行为特征 - 消费动机多元:真实爱好者 社交攀比者 投资投机者并存 无法简单归类[4][8] - 社交属性显著 互联网从业者将其作为职场话题工具 企业家用于破冰沟通[9][10] - 收藏市场存在溢价交易案例 如初代LABUBU从五位数转手至六位数 但实际价值与潮流热度强相关[11][12] 市场动态变化 - 2025年6月新品"LABUBU捏捏"发售初期黄牛加价1-2倍 但20日后价格腰斩因官方加大供货和热点褪去[15] - 股东高点套现新闻加剧退潮情绪 部分用户转向常规款如Molly系列 反映潮流周期特性[15] - 内容创作者面临流量竞争 如小红书账号两个月仅增200粉 显示风口红利期缩短[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