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低碳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蓝色粮仓”加快建设 一季度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中国证券报· 2025-05-06 04:37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态势 - 一季度全国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 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7% [1] - 深远海养殖工船"湛江湾1号"下水 风渔融合深远海网箱养殖平台"伏羲一号"完成入级检验 [1] - 自主研发万吨级南极磷虾船"福远渔9199"号启航前往南极作业 [1] - 南极秦岭站海水淡化项目整体工程完成超80% [1] 海洋科技创新与绿色技术 - 绿色船舶技术研发取得进展 WinGD10X92DF-M-1.0甲醇发动机等新型船用发动机交付 [2] - 世界最大功率甲醇双燃料船用主机及首型高替代率甲醇燃料船用中速机正式交付 [2] - 文昌9-7钻井平台首次应用火炬气回收方案实现"零排放" [2] - 世界首艘安装碳捕集和封存设备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建造完毕 [2]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 一季度新承接海工订单金额同比增长57.1% 交付订单金额同比增长114.3% 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增长24.2% [3] - 自主研发首套2000米级超深水采油树完成总装 [3] - 全球最新一代风电安装船"志高号"和"志远号"完工交付 [3] - OCV海工作业船1号船开工 覆盖油气开采与海上风电运维双重需求 [3]
呈现向新向好发展态势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30 10:12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3个百分点 [1] -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海洋对外贸易总体平稳 [1] 海洋产业发展 海洋传统产业 - 全国新承接海船订单量、海船完工量、手持海船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波动,国际市场份额全球领先,手持海船订单量同比保持较快增长 [3] - 骨干船企生产状态良好,接单强度和造船生产处于较高水平,新型绿色船舶生产成效显著 [3] - 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3842亿元,同比增长7.5%,沿海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 [3] - 政策引导邮轮旅游发展,广东推动邮轮、游艇等高端旅游项目发展 [3] 海洋新兴产业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新承接海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7.1%、114.3%、24.2% [4] - 海洋油气、海上风电等领域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取得新进展 [4] - 海洋药物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免疫抗肿瘤海洋一类新药BG136启动临床二期试验 [4] - 深海原核微生物基因数据集构建,鉴定出7564个新物种 [4] 海洋资源要素保供 - 海洋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南海发现亿吨级惠州19-6油田,北部湾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 [6] - 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13.8% [6] - 海上风电发电量、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分别增长1.4%、41.6% [6] - 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7% [6] 科技创新与绿色技术 - 海洋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发布,助力海洋产业数字化转型 [8] - 绿色船舶技术研发持续推进,世界最大功率甲醇双燃料船用主机交付 [9] - 碳捕捉技术应用取得进展,文昌9-7钻井平台实现火炬气"零排放" [9] 海洋对外贸易与港口建设 - 一季度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1%,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长10.8%,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同比增长43.2% [11] - 我国建成自动化码头50余座,青岛港智慧化散杂货码头操作系统上线 [11] - 海运外贸航线网络拓展,新增多条国际航线 [11]
中粮科工(301058) - 301058中粮科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9
2025-04-29 19:54
分组1:公司2024年整体经营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52亿元,同比增长9.8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34亿元,同比增长7.34% [1] 分组2:公司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原因 - 聚焦主业拓市场,紧抓机遇,深耕重点区域和客户,拓展新赛道,发展国际化业务 [1] - 深化改革谋发展,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强化设计咨询向机电交付转化率,统筹优化资源配置 [1] - 科技创新赋能量,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巩固传统业务优势,响应国家战略,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 [2] - 精益管理提效能,以预算管理为抓手,加强运营分析与业绩督导,统筹生产经营活动,推进业财一体化建设 [2] - 提质增效促发展,围绕“一利五率”要求,推进降本增效、“两金”压控、负债压减等工作,提升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 [2] 分组3:公司国际业务情况 - 2022 - 2024年国际业务收入分别为0.67亿元、1.39亿元、2.14亿元,占总体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2.50%、5.78%、8.08% [3] - 国际业务增长原因是重视拓展,成立国际业务部,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 [3] - 未来推进国际业务营销渠道建设,打造“造船出海”模式,发挥集成和核心装备优势,调研国际市场 [3] 分组4:公司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情况 - 2024年全年计提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合计1.09亿元,同比增加0.64亿元 [3] - 按组合计提应收款项预期信用损失,账龄1年以内5%、账龄1至2年30%、账龄2至3年50%、账龄3年以上100% [4] - 加强应收款项回收管理措施包括系统识别客户风险,管控合同履约风险,细化考核指标,跟踪回款情况,建立催收机制,专项清理大额、长账龄应收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