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

搜索文档
市场真的有效吗?芒格教你如何从市场无效中寻找机会 | 螺丝钉带你读书
银行螺丝钉· 2025-05-10 21:36
有效市场假说 - 有效市场假说由尤金·法马于1965年提出,认为股价已反映所有已知信息,投资者无法长期超越市场 [4] - 理论假设市场参与者均为理性且信息对称,股价为合理价格 [4] 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 - 巴菲特及其团队(包括芒格、施洛斯等9人)通过价值投资长期战胜市场,反驳了“超额收益仅靠运气”的论点 [5][8][9] - 学院派如萨缪尔森、法马、马尔基尔曾质疑巴菲特,后者被比喻为“幸运的猴子” [6] - 巴菲特在1984年格雷厄姆《证券分析》50周年研讨会上展示团队历史业绩,证明成功源于价值投资理念而非运气 [8][9] 市场无效性的表现与原因 - 芒格认为市场无效性源于两类情况:小众市场低关注度或投资者群体性恐慌贪婪 [12] - ETF折溢价案例显示短期非理性行为,如2025年初美股ETF溢价率达40%-50%,投资者因无知高价买入导致损失 [14] - 2025年4月关税危机引发全球股市短期暴跌,但基本面未变,体现情绪驱动的市场无效 [14] 无效市场中的投资机会 - 市场无效性创造低估买入和高估卖出机会,如伯克希尔曾因市场情绪出现3次50%级别下跌 [16] - 投资者可利用群体非理性行为获取超额收益 [16] 相关书籍与学术发展 - 《芒格之道》收录芒格1980s-2022年股东会讲话,涉及对市场有效性的批判 [2] - 行为金融学补充了有效市场假说,引入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影响 [10] - 《股市长线法宝》被巴菲特称为“价值连城的投资指南”,新版上市首日登顶京东金融投资类销量榜 [17][18]
“重拾自信2.0”RCP因子绩效月报20250430-20250506
东吴证券· 2025-05-06 22:03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重拾自信2.0 RCP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行为金融学中的过度自信预期偏差,通过计算利好超涨和股价回调的时间点差距构造第一代过度自信因子CP,再考虑过度修正后剔除日内收益得到第二代RCP因子[7]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首先构造过度自信因子CP:使用高频分钟序列数据,计算股价快速上涨和快速下跌的时间差作为代理变量 - 然后将CP因子与日内收益进行正交处理,取残差项作为RCP因子[7] - 在2.0版本中使用标准化因子代替排序值以保留更多因子信息[8] 因子评价:该因子捕捉了投资者从过度自信到修正的心理过程,表现优于传统组合方式[7]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重拾自信2.0 RCP因子(2014/02-2025/04): - 年化收益率:18.84% - 年化波动率:7.71% - 信息比率(IR):2.44 - 月度胜率:79.26% - 最大回撤率:5.89%[8][11] 2. 重拾自信2.0 RCP因子(2025年4月): - 10分组多头组合收益率:-1.62% - 10分组空头组合收益率:-2.45% - 多空对冲收益率:0.84%[11] 3. 原始回测期(2014/01/01-2022/08/31): - IC均值:0.04 - 年化ICIR:3.27 - 10分组多空对冲年化收益率:20.69% - 信息比率:2.91 - 月度胜率:8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