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T

搜索文档
奥比中光(688322):3D扫描、机器人需求高增,4-5月归母净利率17.8%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03 14: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上调至“买入”评级 [2][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初以来奥比中光受益AIOT、机器人需求,增收增利、降本增效效果显著,上调盈利预测及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2025年7月2日收盘价60.57元,一年内最高/最低75.50/21.16元,市净率8.4,流通A股市值156.37亿元,上证指数3454.79,深证成指10412.63 [2] 基础数据 - 2025年3月31日每股净资产7.24元,资产负债率10.13%,总股本4.01亿股,流通A股2.58亿股 [2]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年份|营业总收入(百万元)|同比增长率(%)|归母净利润(百万元)|同比增长率(%)|每股收益(元/股)|毛利率(%)|ROE(%)|市盈率| | ---- | ---- | ---- | ---- | ---- | ---- | ---- | ---- | ---- | |2024|564|56.8|-63|-|-0.16|41.8|-2.2|-386| |2025Q1|191|105.6|24|-|0.06|42.1|0.8|-| |2025E|1015|79.9|112|-|0.28|43.0|3.7|217| |2026E|1280|26.1|188|67.8|0.47|43.0|5.9|130| |2027E|1525|19.1|291|55.3|0.73|43.0|8.4|83| [6] 公司情况 - 2025年1 - 5月营收3.63亿元,同比+117.18%;归母净利润5500万元,同比增加8643.86万元 [7] - 2025Q1单季营收1.91亿元,同比+105.63%;归母净利润2431.50万元,同比增加5309.57万元;季度归母净利率12.7% [7] - 2025年4 - 5月,营收1.72亿元,同比+131.63%;归母净利润3068.50万元,同比增加约3334.29万元;归母净利率17.8% [7] - 奥比中光是全球3D视觉传感器重要供应商之一,应用于生物识别、三维扫描、机器人等领域,构建了3D视觉感知技术体系,有多种产品及商业应用 [7] - 与英伟达、AMD等巨头合作,重点布局机器人等场景,在服务机器人方面与多家客户合作,产品进驻英伟达机器人平台,搭建产业中台开展研发攻关 [7] - 自研系列深度引擎芯片及感光芯片,截至2024中报已完成五代深度引擎芯片、两款iToF感光芯片、两款dToF感光芯片开发 [7] 财务摘要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360|564|1015|1280|1525| |营业成本(百万元)|206|329|579|730|869| |主营业务利润(百万元)|152|232|430|542|647| |销售费用(百万元)|69|73|73|73|73| |管理费用(百万元)|132|105|105|130|130| |研发费用(百万元)|301|204|220|240|240| |财务费用(百万元)|-22|-36|-11|-17|-24| |经营性利润(百万元)|-328|-114|43|116|228| |营业利润(百万元)|-268|-63|118|191|301| |利润总额(百万元)|-269|-65|118|191|301| |净利润(百万元)|-276|-63|115|189|295| |少数股东损益(百万元)|0|0|3|2|3|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百万元)|-276|-63|112|188|291| [9]
聚焦AI+AR,酷派与影目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03 13:47
战略合作 - 酷派集团与影目科技达成深度战略合作,组建"AI+AR融合创新工作组",聚焦AI大模型轻量化、虚实交互算法、多模态感知融合及AR设备与手机算力协同等关键技术 [1] - 合作将加速推动智能终端形态演进 [1] 渠道与市场拓展 - 酷派将开放全球线上电商平台、线下零售网络及运营商资源,助力影目科技拓展市场 [2] - 双方计划联合策划全球化品牌营销活动,打造AI×AR智能眼镜现象级声量 [2] 公司背景 - 酷派集团是国内知名智能终端制造商,近年来积极拓展5G与AIoT生态 [3] - 影目科技专注于AR智能眼镜研发,在虚实融合、人机交互等方面具备技术优势 [3] 产品技术 - 影目科技2024年11月推出两款AR眼镜产品:INMO GO 2与INMO AIR 3,分别聚焦翻译与轻办公场景 [4] - INMO GO 2是全球首款支持流式同声传译的AR眼镜,支持40种语言在线翻译及离线语音识别,搭载JBD的Micro LED光引擎,采用双目单绿+光波导设计 [5] - INMO AIR 3是全球首款1080P一体式AR眼镜,采用索尼0.44英寸Micro OLED屏幕和阵列光波导,具备1920×1080分辨率 [5]
景旺电子: 景旺电子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1 00:46
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 公司股票于2025年6月25日、26日、27日连续3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1] - 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价再次涨停,短期涨幅较大 [1] - 公司已披露《景旺电子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告编号:2025-064) [1][2]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是专业从事PCB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覆盖多层板、厚铜板、高频高速板等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新一代通信技术、数据中心、AIoT、消费电子、工业互联、医疗设备、新能源、卫星通信等领域 [1] - 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生产经营活动正常 [1] 市场交易数据 - 公司市盈率为30.11,市净率为3.39 [3] - 近期股票交易换手率显著高于前期水平 [3] 股东减持情况 - 公司控股股东景鸿永泰、智创投资及实际控制人计划自2025年6月16日至9月15日减持公司股份 [3] - 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934.9503万股(不超过总股本1%) [3] - 拟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862.6470万股(不超过总股本2%) [3] - 2025年6月16日至23日期间,一致行动人已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934.93万股(占总股本1%) [4] - 2025年6月27日至30日期间,控股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票,减持行为与计划一致 [4] 其他信息披露 - 公司未发现存在对股票交易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媒体报道或市场传闻、热点概念 [3] - 除已披露事项外,公司无其他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 [5]
博通集成: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博通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及部分募投项目变更、延期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7-01 00:44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2019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6.03亿元,主要用于标准协议无线互联产品技术升级、智能家居入口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截至2025年6月20日累计投入5.33亿元,投入进度88.31% [1][2]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7.44亿元,主要用于智慧交通与智能驾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截至2025年6月20日累计投入4.56亿元,投入进度61.33% [3][4] 募投项目结项情况 - 公司于2024年4月26日对"标准协议无线互联产品技术升级项目"等4个IPO募投项目结项,节余资金3053.75万元转入"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2]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于2025年6月20日结项,实际投入1.65亿元,节余1.08亿元(含利息收入),将全部投入新增的"边缘AI处理器产品及解决方案研发项目" [3][6] 募投项目变更与延期 - 调整"智慧交通与智能驾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投资结构,调减募集资金2.10亿元(占非公开发行募资净额28.27%)投入新增AI项目,并延期至2026年6月30日 [4][7][9] - 变更原因包括:取消原计划房屋购置以降低实施成本,利用现有场地资源;顺应边缘AI芯片市场需求爆发趋势 [7][10] 新增募投项目详情 - "边缘AI处理器产品及解决方案研发项目"总投资4.58亿元,拟使用募资3.18亿元(含调减资金2.10亿元和研发中心节余1.08亿元),建设周期3年 [4][11][13] - 项目聚焦异构计算SoC、自研NPU、神经网络架构搜索等技术,面向智能家居、穿戴设备和汽车电子领域,实现从功能芯片向平台级SoC转型 [12][14][16] - 项目必要性:AIoT设备智能化需求升级,端侧AI具有低延迟、高隐私性优势;公司需突破通用芯片算力瓶颈,构建软硬件协同解决方案 [15][17] 项目实施基础 - 研发团队实力:2024年底研发人员244人(占比86.52%),核心团队具备低功耗射频和AI技术集成经验 [18] - 技术积累:2024年研发费用占比32.99%,拥有中美发明专利158项,已发布BK7259等低功耗高性能芯片产品矩阵 [18] - 政策支持: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和《万物智联发展通知》为项目提供政策保障 [17]
景旺电子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大涨 控股股东减持
证券时报网· 2025-06-30 22:27
股价表现与股东减持 - 近三个交易日公司股价两度涨停,累计涨幅超过28% [2] - 控股股东通过大宗交易累计减持959.70万股,导致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由61.96%降至60.93% [4] - 6月27日大宗交易成交432.1万股,成交额1.43亿元,折价13.22% [6] - 6月30日大宗交易成交527.6万股,成交额1.89亿元,折价14.53% [6] 股东权益变动详情 - 深圳市景鸿永泰投资控股持股比例由30.95%降至30.65%,主要通过大宗交易减持 [6] - 智创投资持股比例由30.92%降至30.19%,减持方式包括大宗交易和被动稀释 [6] - 实际控制人刘绍柏和黄小芬持股比例未主动变动,均为0.05%和0.04% [6] 公司业务与市场动态 - 公司最新市值391亿元,主营业务为PCB研发生产,产品应用于汽车、通信技术、数据中心等领域 [7] - PCB板块近期被市场热炒,公司声明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生产经营正常 [7] - 5月22日控股股东曾披露减持计划,拟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1.4642%和1.4961% [7]
小米集团(1810.HK):小米YU7正式发布 关注产能爬坡进度
格隆汇· 2025-06-29 10:08
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 - 小米正式发布小米YU7、小米MIX Flip2、小米AI眼镜等产品 [1] - 小米YU7搭载超级电机V6s Plus,零百加速3.23秒,最高时速253km/h [1] - YU7标准版续航835km,中大型纯电SUV中领先 [1] - YU7全系采用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10-80%充电最快12分钟,15分钟充电620km [1] - YU7智能座舱搭载高通骁龙4nm SoC芯片,辅助驾驶采用英伟达Thor芯片,算力700TOPS [1] - YU7/YU7 Pro/YU7 Max起售价分别为25.35/27.99/32.99万元,开售一小时大定超28.9万台 [1] 小米AI眼镜 - 小米首款AI眼镜重量仅40g,采用金沙江电池技术,电池容量比同类产品提升64% [1] - 搭载1,200万像素超透光学镜头和五麦克风阵列组合 [1] - 内置超级小爱AI助手并支持付款功能 [1] - 基础版/电致变色版/彩色电致变色版售价分别为1,999/2,699/2,999元 [1] 销量与财务预测调整 - 上调小米汽车2025/26年销量预测至40.0/70.0万辆(前值39.5/58.2万辆) [2] - 预测2026年YU7系列销量为SU7系列两倍以上 [2] - 上调2026/27年收入预测至6,462/7,785亿元(前值6,159/7,128亿元) [2] - 上调2026年经调整EPS至2.17元(前值2.14元) [2] 目标价调整 - 基于2026年手机x AIoT 26倍市盈率和汽车业务2.2倍市销率,上调目标价至67港元 [2]
特斯联IPO再加速:复合增长58%冲击港交所
和讯· 2025-06-27 17:57
港股上市进展 - 特斯联更新招股书 港股上市进程更进一步 [1] - 港股市场估值优势明显 恒生指数预测市盈率企稳于9倍以上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 外资对中国资产兴趣抬升 [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达18.43亿元 同比增长83.2% 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58.0% [2] - 2024年销售支出占收入比例由13.2%降至8.5% 三费总费用率由76.9%下降至45.0% [2] - 2024年12月31日后收到D++轮投资结余款项6.5亿元 新股东包含青岛汇铸等多家机构 [2] 业务发展 - AI产业数智化业务收入从2023年6.24亿元增至2024年16.4亿元 同比增长162.9% [3] - 截至2024年末在手订单金额达23亿元 客户数量提升至342个 [3] - 国际化战略加速推进 与阿联酋Ethara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为阿布扎比国家体育运动中心提供AIoT解决方案 [3] 技术布局 - 形成AIoT领域模型、AIoT基础设施及AIoT智能体三大核心板块 [4] - AIoT基础设施全线产品已完成对DeepSeek系列模型及其他开源模型的优化 [5] - 绿色智算体已完成国产芯片适配 支持华为昇腾等信创芯片 适配DeepSeek-R1/V3等前沿大模型 [5] - AIoT智能体以机器人与智能穿戴设备为核心载体 实现类人思考等多功能 [5] 研发实力 - 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46.9% [6] - 特斯联智联网实验室发布LoCKey新型方案 提高通信领域秘钥生成效率与安全性 研究成果被IEEE ICC 2024收录 [6] - IPO募资将主要用于增强研发能力 投资TacOS、绿色智算体及领域大模型研发 [6]
特斯联、群核科技等AI公司IPO提速:谁将成今年港股最大标的?
IPO日报· 2025-06-27 17:23
港股AI公司上市潮 - 2024年港股市场迎来AI公司密集上市潮 特斯联、云知声、群核科技等多家企业先后递表或通过聆讯 [4] - 自动驾驶赛道中希迪智驾、驭势科技计划赴港上市 AI机器人赛道云迹科技、乐动机器人、石头科技等头部企业集中递表 [4] - DeepSeek崛起带动中国科技公司价值重估 叠加港股18C政策红利形成IPO窗口期 [5] 市场表现与标杆案例 - 港股流动性改善推动科技股表现 地平线市值突破千亿港元 越疆机器人股价从18.8港元涨至60港元 [5] - 特斯联2022-2024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58% 2024年营收18.43亿元领跑行业 [8][9] - 商汤科技、地平线等已上市AI公司2024年营收增速为10.8%-53.6% 特斯联增速显著高于同业 [9] 募资用途与国际化布局 - 群核科技募资重点投向美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市场 旗下Coohom产品主攻海外市场 [6] - 特斯联产品覆盖全球160个城市800多个客户 募资将用于TacOS系统研发及海外市场拓展 [6][7] - 滴普科技2024年营收2.43亿元 估值达68.5亿元人民币 云知声IPO前估值接近90亿元 [8] 行业竞争格局与估值分化 - 港股机构投资者更青睐头部企业 特斯联以216.2亿元估值领跑 极智嘉、群核科技估值超百亿 [8] - 中小型AI公司普遍估值在数十亿元 云迹科技投后估值40.8亿元 仙工智能估值32.7亿元 [7][8] - 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仅占少数 云迹科技2024年营收2.45亿元 滴普科技同期营收2.43亿元 [7][8] 研发投入与技术壁垒 - 特斯联研发团队包含3位IEEE Fellow 研发人员占比52.2% 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达40.7% [9] - 行业特性决定前期高研发投入 特斯联2022-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超9亿元 [9] - AI技术规模化后边际成本降低 后期盈利潜力突出 [10][11]
摩根士丹利:小米-SU7 Ultra 开启小米豪华之旅
摩根· 2025-06-27 10: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股票评级为“Overweight”(增持),行业观点为“In-Line”(与大盘表现一致)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SU7 Ultra的推出开启其豪华汽车之旅,第二款电动汽车YU7有望在2025年成为积极催化剂,AIoT和智能手机业务也呈现积极态势,上调目标价至62港元 [1][6] - 到2030年小米股价可能超过100港元,总收入规模可能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可能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2][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小米长期增长驱动力 - 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AIoT+互联网业务是两大增长引擎,预计电动汽车业务收入将从2024年的330亿元人民币激增至2027年的2330亿元人民币和2030年的4620亿元人民币,利润贡献也将显著改善 [10] - 智能手机+AIoT+互联网业务将受益于市场份额增加、产品组合改善和海外扩张,预计这三个传统业务板块的总收入将从2024年的333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27年的4510亿元人民币和2030年的6000亿元人民币,利润也将相应提高 [11] 估值分析 - 以比亚迪、特斯拉和苹果为估值对标,采用2 - 3倍2026年预期市销率对小米电动汽车业务进行估值,采用20 - 25倍2025年预期市盈率对智能手机+AIoT+互联网业务进行估值,认为小米市值在未来6 - 12个月内可能达到1.2 - 1.6万亿元人民币,对应股价范围为50 - 67港元 [18][27] - 牛市情景下,小米电动汽车销量可能超预期,市值可能达到1.7 - 2万亿元人民币,对应股价范围为70 - 85港元;熊市情景下,电动汽车销售可能低于预期,市值可能为6250 - 9500亿元人民币,对应股价范围为25 - 40港元 [28][29] 电动汽车业务 - SU7 Ultra开启小米豪华之旅,起售价较高但销售强劲,小米还对ADAS系统进行升级,有望在高端或豪华产品领域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31][32][37] - 预计小米将加速第二座电动汽车工厂的建设,提升产能,扩大规模优势,提高盈利能力 [50] - 上调2025年电动汽车出货量预测至37万辆,预计2025 - 2026年市场份额将分别从3.1%和4.3%提高到3.6%和6.4% [53][54] - 基于更高的销量和毛利率预期,上调电动汽车业务的内在价值估计,基础情景下从2040亿元人民币提高到4970亿元人民币 [60][61] AIoT业务 - 小米AIoT业务有望在2025年实现稳健增长,通过推出创新产品,如新型空调和洗衣机,提升市场份额和行业排名 [64][72] - 创新产品有助于改善产品组合,提高毛利率,预计未来毛利率将继续提升 [74][76] 智能手机业务 - 小米提高了小米15系列的平均售价,但销售势头依然强劲,小米15 Ultra的销售表现良好,有望支持智能手机业务利润率在未来6 - 12个月内恢复 [77][80][82] - 若2025年组件成本下降,毛利率可能会有积极惊喜,预计小米将在国内外市场继续扩大份额 [82][84] 盈利预测调整 - 考虑到电动汽车业务表现超预期以及AIoT和智能手机业务的良好增长势头,上调2025 - 2026年电动汽车业务收入预测22% - 53%,并提高毛利率假设 [88] - 同时上调智能手机和AIoT业务的预测,预计电动汽车部门的成功将与智能手机和物联网部门产生协同效应 [88] 对电动汽车竞争格局的影响 - 对电动汽车初创公司股价影响有限,更多有意义的销量增长可能来自传统燃油车的替代 [102] - 小米SU7的强劲订单和转化率给电动汽车同行带来“技术颠覆”,初创公司需要适应电动汽车与消费电子的融合,调整组织架构和销售营销策略 [103][104] 对电动汽车供应链和售后网络的影响 - 小米的供应商包括拓普集团、德赛西威、宁德时代等,宁德时代的电池包系统产品有望得到更广泛应用 [107][109][110] - 永达汽车作为小米经销商,将获得固定租金收入、售后收入和可能的新车交付佣金 [112] 财务总结 - 预计2025 - 2027年小米的收入、毛利率、净利润等财务指标将逐步提升,各业务板块也将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 [116] 风险回报分析 - 基于期权隐含概率,小米股价超过75港元的概率约为8.9%,低于30港元的概率约为12.5%,超过62港元的概率约为21.0% [120] - 牛市情景假设电动汽车成功且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熊市情景假设地缘政治紧张和第二款电动汽车表现不及预期 [128][127]
炬芯科技(688049):深度研究报告:首发CIM产品卡位端侧AI黄金赛道,新品放量业绩持续高增
华创证券· 2025-06-26 22:2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1][8][11][12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炬芯科技是国内领先的低功耗AIoT芯片设计厂商,长期专注中高端智能音频SoC领域,目前为蓝牙音箱SoC主流供应商 [8][11][121] - 蓝牙技术升级驱动应用场景延展,炬芯无线音频三大品类协同放量驱动增长 [8][10] - 能效革命驱动端侧存内计算爆发,首发CIM架构彰显公司领先地位 [8][10] - 预计公司25 - 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73/2.35/3.17亿元,给予25年65x PE,目标股价76.84元 [8][11][121] 各部分总结 国产低功耗芯片领先厂商,深耕音频AIoT SoC十余载 - 蓝牙音箱SoC主流供应商,专注中高端市场:公司成立于2014年,发展历经初步发展期、业务拓展期、拥抱AI加速增长期;主营中高端音频SoC芯片业务,产品覆盖四类下游应用领域;产品矩阵丰富,技术储备全面,覆盖众多头部品牌客户 [15][16][19] - 股权结构较为集中,管理层产业经营丰富:公司股权结构稳定,由台湾叶氏家族实控;管理层人员具备丰富产业经验,技术背景深厚 [24][26] - 2024年业绩创历史新高,加码端侧AI望续创佳绩:2024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2025年一季度延续增长态势;无线音频SoC芯片系列业务贡献最大收入来源,各业务毛利率稳中有升;毛利率及净利率增长趋势良好,费用率基本保持稳定 [30][34][38] 蓝牙技术升级驱动应用场景延展,炬芯无线音频三大品类放量驱动增长 - 蓝牙技术迭代升级AIoT体验,蓝牙音箱&可穿戴市场稳步增长:蓝牙是物联网无线连接主要方式之一,终端设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蓝牙协议不断迭代,已进入蓝牙6.0时代;2.4G具有高定制化、低延迟、低成本优势,2.4G/BT双模单芯片成为发展新趋势;蓝牙音频技术升级驱动场景延展,智能音频SoC芯片需求有望同步攀升;蓝牙音箱市场显著复苏,可穿戴产品创新驱动市场高增 [42][44][52] - 品牌化/高端化/AI化协同并驱,无线音频SoC量价齐升:公司智能无线音频SoC技术架构领先,深度合作优质品牌客户;份额提升叠加创新锐度加持,无线音频SoC销售大增;逐步突破中高端市场,无线音频SoC业务ASP及毛利率显著提高;拓展无线连接技术布局,持续升级迭代私有通信协议 [61][63][65] - 积极拓展低延迟&可穿戴领域,无线音频三大品类协同放量驱动增长:公司基于蓝牙音箱深厚积累,积极扩大业务布局丰富产品类别;蓝牙音箱方面,公司是重要供应商之一,技术创新驱动高端化升级;低延迟高音质无线音频方面,持续深耕低延迟技术,无线麦克风产品已应用于多头部品牌;智能穿戴方面,主要应用于智能手表和蓝牙耳机,已导入多家头部品牌供应链 [70][75][82] 能效革命驱动端侧存内计算爆发,首发CIM架构彰显公司领先地位 - 大模型发展推动端侧AI加速发展,带动高性能SoC需求:端侧AI风起,AI产品引发市场广泛关注;AI眼镜2025年或成爆发元年,AI耳机开创个人音频新时代;端侧AI带动高性能SoC需求,价值量及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提升 [86][88][94] - IoT产品小型化需求提升,能效比为目前核心瓶颈:端侧产品存在便携及轻量化需求,小型化需求日益凸显;IoT端侧产品面临诸多瓶颈,传统技术算力与能效比主要受限于计算架构;冯•诺伊曼计算结构存在“存储墙”与“功耗墙”,存算一体以近存计算大幅提高计算效率 [95][97][100] - 全面拥抱端侧产品AI化进程,存算一体CIM架构持续迭代:公司从智能音频入局,满足AIoT产品用户体验;加大端侧设备AI算力研发,深耕AIoT终端音频产品线;创新性推出模数混合设计实现基于SRAM的存内计算(CIM),是目前低功耗端侧AI的最佳解决方案;ATS362X运用MMSCIM架构新技术,低功耗大算力引爆音频新浪潮;携手猛玛打造LARK MAX 2,引领无线麦克风新潮流;持续深耕端侧AI,MMSCIM架构迭代路径清晰 [103][105][107] 盈利预测与估值 - 关键假设:智能无线音频SoC业务未来将随国际一线品牌客户份额提升带动业绩高增;便携式音视频SoC芯片业务在公司整体产品体系布局中承担稳定业绩的作用;端侧AI处理器芯片业务随着相关产品量产放量,有望贡献业绩 [119] -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5 - 27年实现营业收入9.10/11.93/15.41亿元,归母净利润1.73/2.35/3.17亿元 [2][120] - 估值:选择SoC供应商瑞芯微、恒玄科技、全志科技、泰凌微为可比公司,给予炬芯科技25年65x PE,目标股价76.84元 [8][11][121]